病请描述: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概述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以骨髓中浆细胞恶性增殖为特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属于B细胞淋巴瘤范畴。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男女比例约为1.5:1。其特征包括异常免疫球蛋白(M蛋白)分泌、溶骨性骨破坏及多器官功能损害。 一、主要症状与并发症 1.骨骼损害 骨痛:最常见首发症状(70%以上患者),以腰骶部、胸骨、肋骨疼痛为主,严重者出现病理性骨折。 高钙血症:骨质破坏导致血钙升高,引发头痛、恶心、多尿等。 2.血液系统异常 贫血:约70%患者初诊即有贫血,后期可进展至重度。 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黏膜出血,偶见内脏或颅内出血。 3.肾功能损害 50%-70%患者出现蛋白尿、血尿或慢性肾衰竭,与轻链沉积、高钙血症相关。 4.感染风险 因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易并发细菌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治疗后免疫抑制期易发生带状疱疹。 5.其他 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瘫痪、视力障碍)、高黏滞综合征、淀粉样变性等。 二、诊断标准与检查方法 (一)诊断标准(WHO/IMWG) 1.主要指标: 骨髓浆细胞≥30%或组织活检证实浆细胞瘤; 血清M蛋白(如IgG≥3.5g/dL、IgA≥2.0g/dL)或尿本周蛋白≥1g/24h。 2.次要指标: 骨髓浆细胞10%-30%、溶骨性病变、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等。 3.确诊条件:需满足1项主要标准+1项次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含骨髓浆细胞增多和M蛋白存在)。 (二)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血清蛋白电泳显示“M峰”,尿本周蛋白检测。 血清游离轻链分析用于评估肿瘤负荷。 2.影像学检查: X线、CT、MRI或PET-CT检测溶骨性病变,敏感性依次递增。 3.生物学标志物: FISH检测染色体异常(如17p13缺失、t(4;14)),提示高危预后。 三、治疗方案 1.化疗与靶向治疗 一线药物:硼替佐米(蛋白酶体抑制剂)、来那度胺(免疫调节剂)、地塞米松(BD方案)。 新药:CD38单抗(达雷妥尤单抗)用于复发/难治性患者。 2.干细胞移植 适合年轻、体能良好者,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3.支持治疗 骨病管理:双膦酸盐(如唑来膦酸)减少骨破坏。 肾功能保护:水化、碱化尿液,避免肾毒性药物。 4.多学科协作 需联合血液科、骨科、肾内科等,处理骨折、高钙血症等并发症。 四、预后与随访 -分期系统:R-ISS分期结合β2微球蛋白、白蛋白和染色体异常,分为Ⅰ-Ⅲ期,5年生存率Ⅰ期可达82%,Ⅲ期约40%。 -高危因素:17p13缺失、t(4;14)、肾功能不全等提示预后差。 -长期管理:定期监测M蛋白、骨髓象及影像学,预防感染和血栓。 总结 多发性骨髓瘤需通过综合治疗实现慢病化管理,早期识别症状(如骨痛、贫血)并完善相关检查是关键。新型靶向药物及多学科协作显著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但个体化治疗仍需结合遗传学风险分层。
刘尚勤 2025-02-21阅读量990
病请描述: 提起“血液净化”,很多人也许都会说:这不就是血液透析嘛,是帮助尿毒症患者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的一种治疗方式。其实,血液净化作为治疗的一种技术,虽源于肾脏病的血液透析,但其应用范围已经远远超出肾脏病。 血浆吸附作为一种成熟的血液净化技术,已广泛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介导的神经系统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脑炎、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重症肌无力等,在这些疾病的国际专家共识、指南推荐中,血浆吸附为这类疾病急性期一线治疗的手段之一。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神经内科始终砥砺前行,深化内涵建设,以“323学科建设计划”为引领,广泛运用新技术、新项目打造服务和技术特色,自2021年开始,应用血浆吸附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截至目前已经治疗了众多患者,为人民群众筑牢医疗保障网络,增进患者福祉。 ▲ CRRT系统 频繁癫痫精神运动性发作,最终确诊自身免疫性脑炎 患者老张在入院前两个多月,突然频繁癫痫发作,如在情绪激动后出现发作性上肢抽动、摸索样动作伴身体转动;不能完全回忆发作时情形,无规律性;同时自言自语,语无伦次,别人听不懂其讲话内容,每次持续约10秒左右自行缓解,每天发作约3-6次,多于夜间发作;发作时无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强直等症状。 在当地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癫痫,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但是症状没有缓解,仍然反复发作。辗转多家医院,都诊断为癫痫,经过多次调整抗癫痫药物,言语错乱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有发作性上肢痉挛,加大药量后,仍然不能控制癫痫发作。之后,老张辗转慕名求医于对神经系统疑难疾病有丰富经验的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7A神经内三科张静波主任。 结合患者症状、病史,张静波主任考虑并不是单纯癫痫发作那么简单。头颅核磁平扫、增强没有发现问题,但是海马核磁检查发现异常:双侧海马萎缩,右侧为著伴右侧海马信号增高,需要考虑炎症、免疫、肿瘤等多种可能。 之后,脑电图检查发现双侧颞叶都有异常癫痫波,张静波主任进一步考虑自身免疫性脑炎可能性大。随后,腰穿及脑脊液检查印证了张静波主任的判断,脑脊液化验结果提示:自身免疫性脑炎16项(脑脊液):LGI1-IgG(脑脊液):1:10(+);自身免疫性脑炎16项(血清):LGI1-IgG(血清)1:100(+),确诊LGI1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张静波主任表示,自身免疫性脑炎导致的癫痫发作,通常称为自免性癫痫,单纯抗癫痫药物是无法控制的,这也是为什么之前患者多次调整抗癫痫药物,但是癫痫还是频繁发作的原因。 ▲ 海马核磁检查发现异常:双侧海马萎缩,右侧为著伴右侧海马信号增高 五次血浆吸附后,“重获新生” 有了证据,找到了明确的病因,在张静波主任的指导下,立即开始治疗。在8A神经内六科张庆成主任团队的协助下开启了血浆吸附治疗,用血浆吸附把患者血清里的抗体逐一清除。5五次血浆吸附之后再结合激素治疗,老张的癫痫不再发作,言语也恢复正常,最终顺利康复出院。 张静波主任介绍,自身免疫性脑炎是一类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抗原产生免疫反应所导致的脑炎,占所有脑炎病例的10%~20%,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认知功能障碍和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的癫痫等。自身免疫性脑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主要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中枢系统自身抗原被误认为外来抗原受到攻击,产生自身特异性抗体,引起的脑炎。 张静波主任表示,自身免疫性脑炎主要治疗手段是抑制亢进的免疫功能,可采用丙种球蛋白、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血浆吸附,但其中激素、免疫抑制药物长期应用会带来很大副作用,而血浆吸附治疗是一种特异性免疫治疗,针对性强,没有副作用,让病人远离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疗效显著。并且,该项目已纳入医保。 ▲ 血浆吸附治疗 血浆吸附的适应证不断扩大 张庆成主任介绍,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配备的费森尤斯重症医疗系统multiFiltratePRO是全新一代的CRRT设备。CRRT的主要治疗模式包括: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缓慢连续超滤(slow continuous ultrafiltration, SCUF)、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CPFA)、内毒素吸附、血浆置换(PE)、双膜血浆置换(DFPP)。该技术与机械通气、体外膜肺合成并称为为危重病人的“三大生命支持技术”,是做好危重症病人救治的坚强保障。 血浆吸附是将高度特异性的抗原、抗体或有特定物理化学亲和力的物质(配体)与吸附材料(载体)结合制成吸附剂(柱),选择性或特异地清除血液中内源性和外源性致病因子的血液净化技术。 血浆吸附是从最初的单纯血浆置换发展而来的,从血浆置换发展到DFPP,再发展到血浆吸附。血浆吸附对血液中致病因子清除的选择性、完全性、特异性更高,并且回输给患者的是自身血浆,减低了过敏、输血相关性疾病、低钙血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此外,血浆吸附不影响同时进行的药物治疗,耗材少。 张庆成主任表示,随着疾病发生机制的不断阐明,生物材料、技术的革新及临床实践,血浆吸附的适应证逐渐扩大,广泛用于神经病学、血液病学、肾脏病学、风湿性免疫疾病及代谢紊乱性疾病等多种临床疾病的治疗。 血浆吸附的适应症有哪些? 01、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多发性硬化、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重症肌无力、抗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激素抵抗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桥本脑病、儿童链球菌感染相关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植烷酸贮积症、电压门控钾通道复合物相关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僵人综合征等。 02、肾脏疾病 ANCA 相关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抗肾小球基底膜病、肾移植术后复发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骨髓瘤性肾病、新月体IgA 肾病、新月体性紫癜性肾炎、重症狼疮性肾炎等。 03、风湿免疫性疾病 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结节性多动脉炎、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重症过敏性紫癜、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白塞病等。 04、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肝衰竭、重症肝炎、肝性脑病、胆汁淤积性肝病、高胆红素血症等。 05、血液系统疾病 血栓性微血管病、冷球蛋白血症、高黏度单克隆丙球蛋白病、多发性骨髓瘤(伴高黏滞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溶血尿毒症综合征、新生儿溶血性疾病、输血后紫癜、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噬血细胞综合征、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等。 06、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前去除抗体(ABO血型不相容移植、免疫高致敏受者移植 等)、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等。 07、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 大疱性皮肤病、天疱疮、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硬皮病、特异性皮炎、特异性湿疹等。 08、代谢性疾病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等。 09、药物、毒物中毒方面 药物中毒(与蛋白结合率高的抗抑郁药物、洋地黄药物中毒等)、 毒蕈中毒、动物毒液(蛇毒、蜘蛛毒、蝎子毒等)中毒等。 10、其他 肝豆状核变性(威尔逊病)、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新生儿狼疮性心脏病、甲状腺危象、脓毒血症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血浆吸附的禁忌症是什么? 无绝对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包括: 1、对血浆、人血白蛋白、肝素、血浆分离器、透析管路等有严重过敏史。 2、药物难以纠正的全身循环衰竭。 3、非稳定期的心肌梗死或缺血性脑卒中。 4、颅内出血或重度脑水肿伴有脑疝。 5、存在精神障碍而不能很好配合治疗者。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09-06阅读量2016
病请描述:摘要背景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患者肾脏受累的主要原因。它主要是一种临床诊断。如果不进行活检,非糖尿病肾病(NDKD)可能会被遗漏。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描述了NDKD的谱,并评估了糖尿病肾病患者计划活检时考虑的预测因素。方法在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对2006年5月至2019年7月在我们中心接受肾活检的糖尿病患者进行NDKD评估。结果对321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肾活检。平均年龄为49.3±12.4岁,71%为男性。75.8%的患者患有高血压,25.2%的患者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根据肾活检,患者分为DKD-127(39.6%)、NDKD-179(55.8%)和DKD+NDKD-15(4.7%)。总体而言,最 常见的诊断病理是膜性肾病MN(17%),其次是IgA肾病(16.0%)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14.9%)。DKD+NDKD患者以IgA肾病为主(53.3%)。165名(51.4%)患者的诊断可能适合特定治疗。在多变量分析中,女性[OR 2.07(1.08–3.97),p=0.02]、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OR 7.47(3.71–15),p=0.001]、无高血压[OR 3.17(1.56–6.45),p=0.001]和糖尿病持续时间≤24个月[OR 3.67(1.97–6.84),p<0.001]是NDKD的独立预测因素,而无肾病范围蛋白尿[OR 1.73(0.98–3.05),p 0.05]则显示出显著性趋势。结论在大量以肾小球疾病为主要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巧妙地使用肾活检可以检测出潜在的可治疗NDKD。需要考虑多种风险因素的组合,以指导糖尿病患者进行肾活检的必要性。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肾病(DK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非糖尿病肾病(NDKD)介绍印度的糖尿病总患病率为7.3%,在经济较发达的邦的城市地区,低社会经济群体的糖尿病患病率较高1.糖尿病肾病(DKD)是世界范围内[,3]和印度[4]的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病因。DKD通常是基于一系列发现的临床诊断,即长期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蛋白尿伴或不伴肾功能受损[5]。由于肾活检不是常规的,NDKD的诊断往往会被遗漏,从而改变疾病的发展轨迹。多 项研究表明,非糖尿病肾病(NDKD)可能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或与DKD共存[],尽管患病率在20%至80%之间有很大差异。这种广泛的差异可能归因于所研究的人群与 不同中心糖尿病患者活检适应症之间的差异。DKD通常只通过血糖控制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来治疗,尽管新药物也显示出延缓肾脏进展的前景。NDKD的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其中许多患者可以接受潜在的疾病改良治疗,从而改变这些患者的预后。因此,在管理糖尿病肾病患者时,肾活检的决定变得至关重要。然而, 对于糖尿病患者何时怀疑NDKD,尚无标准指南。因此,我们进行了这项研究来描述糖尿病患者NDKD的模式,并评估其发生NDKD的预测因素。方法在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回顾了327名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记录,这些患者于2006年5月至2019年7月在肾脏科接受了充分的本地肾活检。收集的临床和人口统计详细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持续时间、是否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毒性药物使用史、是否存在少尿、疾病持续时间和活检指征。根据医疗记录,肾活检的指征分为不明原因的肾功能不全(急性或慢性急性)、肾病范围蛋白尿、肾病范围蛋白质尿伴肾功能障碍(eGFR<60 ml/min/1.73 m2)和无症状尿路异常(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7.3 m2的肾下蛋白尿和/或血尿)。从患者的医疗记录中获得血清肌酸酐、血清白蛋白和血清胆固醇、活动性尿沉渣(≥5个红细胞/hpf,红细胞铸型)、白细胞尿(≥5白细胞/hpf)、24小时尿蛋白或尿蛋白-肌酸酐比率、自身免疫血清学和病毒感染标志物的基线数据。肾病范围蛋白尿定义为24小时尿蛋白≥3.5g/天或尿蛋白-肌酐比值≥3.5。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使用肾脏疾病饮食的4变量修正(MDRD)方程计算。病理学家对肾活检进行评估,对所有活检进行光镜和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对有限病例进行电子显微镜检查。DKD的诊断基于多种 特征,包括系膜扩张和弥漫性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Kimmelstiel–Wilson 结节、基底膜增厚和渗出性病变,如纤维蛋白帽、包膜作为研究[20]和肾活检数据库的一部分,收集的数据已获得新德里AIIMS研究所伦理委员会(IEC)的批准, 前瞻性收集的所有数据均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回顾性数据则获得IEC批准的弃权同意。本研究是根据相关指南和规定进行的。 统计分析 使用STATA 15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数据显示为正态分布变量的平均值±标准差,无正态分布的变量的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以及标称变量的病例数和百分比(%)。使用ANOVA方差分析检验组间差异的显著性,并使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评估差异相对于平均值的显著性。使用t检验(分类 变量)和Wilcoxon秩和检验(连续变量)进行组间单 变量比较。使用逻辑回归分析对被认为是DKD与NDKD的潜在预测因素的变量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2006年5月至2019年7月,5083名患者接受了肾活检,其中327名为糖尿病。321名患者被纳入最终分析,因为3名患者活检不充分,3名患者有非特异性检查 结果。表1显示了他们的基本人口统计细节。平均年龄49.3±12.4岁,男性228例(71%)。糖尿病的中位持续时间为60(0-540)个月。活组织检查时的平均血清肌酐为2.5±2.0 mg/dl(eGFR 48.8±38.8 ml/min/1.73 m2)。平 均蛋白尿为4.9±3.8 g/天,163例(50.8%)为肾病范围蛋白尿。 活检时与肾脏疾病相关的症状的中位持续时间为4(0-180)个月。没有一名患者出现任何与手术相关的重大并发症。根据医疗 记录,活检的指征为不明原因的急性或急性肾功能慢性下降125例(38.9%),肾病范围蛋白尿72例(22.4%),肾病范畴蛋白尿伴肾功能不全91例(28.4%),无症状尿路异常伴肾功能保存33例(10.3%)。根据肾活检,127名(39.6%)患者患有DKD,179名(55.8%)患有NDKD,15名(4.7%)患有DKD+NDKD。表2显示了根据活检指征分层的患者中活检诊断的分布。在DKD患者中,最常见的 活检指征是肾病范围蛋白尿伴肾功能障碍(39.4%),其次是不明原因的肾功能障碍(34.6%)和肾病范围蛋白蛋白尿伴保留能障碍肾功能(20.5%)。在NDKD亚组中, 最常见的表现是不明原因的肾功能障碍(41.3%),其次是肾病范围蛋白尿(24.6%)。在NDKD+DKD亚组中,不明原因的肾功(46.7%)是主要指征,其次是肾病范围蛋白尿伴肾功能障碍(26.7%)。表中给出了分为三组的患者的特征。NDKD组的女性人数明显高于DKD组。单独DKD和DKD+NDKD患者的糖尿病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单独NDKD患者(分别为113.4个月和111.7个月vs 52.4个月 ,p<0.001)。出现水肿和/或少尿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KD和DKD+NDKD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病率(60%)显著高于NDKD患者(7.4%),p<0.001。在DKD组(分离型或NDKD组)中,平均蛋白 尿高于分离型NDKD组(分别为5.7克/天和4.9克/天与4.2克/天),但无统计学意义 。三组之间的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胆固醇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以及血尿患病率没有显著差异。肾活检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活检诊断的NDKD谱如表4所示。总的来说,最常见的诊断病理是膜性肾病MN(17%),其次是IgA肾病IgAN(16.0%)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14.9%)。分离NDKD组最常见的诊断是MN(18.4%),其次是FSGS(16.2%)、IgAN(12.8%)和微小变化疾病MCD(10.1%)。在DKD+NDKD患者中,IgAN(53.3%)是主要诊断。一名患者患有结节病相关的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炎。165名(51.4%)患者的诊断有潜在的治疗方法,并改变NDKD的预测因素为了评估可以预测 糖尿病患者NDKD发生的因素,应用了多变量二项式逻辑回归分析,NDKD是因变量(表)。共有306名患有孤立性DKD或孤立性NDKD的患者仅被纳入本分析。评估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持续时间、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少尿、出现水肿、血尿、无肾病范围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eGFR。在对孤立性DKD或NDKD患者的多变量分析中,女性[or 2.07(1.08–3.97),p=0.02]、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or 7.47(3.71–15),p<0.001]、无高血压[or 3.17(1.56–6.45),p=0.001]和糖尿病持续时间≤24个月[or 3.67(1.97–6.84),p=0.001]是NDKD的独立预测因素,而无 肾病范围蛋白尿[or 1.73(0.98–3.05),p=0.005]显示出显著性趋势。
微医药 2024-03-21阅读量2037
病请描述: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组累及关节、骨骼、肌肉、软组织、血管或结缔组织为主的多系统疾病,常表现为关节和肌肉的肿胀或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也可伴有发热、贫血等症状。在16岁以上的人群中,风湿病发病率为14.1%,相对较高。风湿免疫疾病病程较长,因为受疼痛困扰,风湿病患经常依赖止痛药,止痛药又经常引发肾损伤,部分患者朋友说:“得了风湿病之后,又得了肾脏病”,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由上海龙华医院张权副主任医师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风湿免疫疾病所并发的肾损伤。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疾病,具有多种自身抗体阳性。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蝶形红斑、光过敏、脱发、口腔溃疡、发热、乏力等多器官病变。本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多在15-45岁。多达90%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肾脏病理活检中发现肾脏受累病理表现,但仅有50%的患者发展为临床肾炎。肾脏受累时,临床表现多样,可以是血尿、蛋白尿、脓尿,进而可表现为水肿、高血压、夜尿增多、肾功能衰竭。如果患者出现头晕,可能是继发了高血压,也可能是继发了溶血性贫血或者肾性贫血,此时可见脸色和爪甲苍白的贫血貌。尿常规是评价肾小球损伤敏感指标,建议出现泡沫尿的患者需要化验尿常规确认是否有蛋白尿。随着患者蛋白尿的增多,患者检查生化时会发现血清白蛋白偏低,当患者低蛋白血症严重时,患者可以表现为全身高度浮肿,胸腔、腹腔和心包积液,体检中可能发现脂质代谢紊乱,表现为甘油三酯、胆固醇等严重升高。狼疮性肾炎患者如肾病表现较重时需要风湿科和肾内专科同时就诊。 二、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外分泌腺炎性细胞浸润为主,并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典型表现为口干、眼干及关节炎,除有唾液腺和泪腺功能受损外,还有其他器官的受累。干燥综合征患病率为0.01%-0.77%,男女比例为1:9,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干燥综合征肾损害发生率占自身免疫性疾病肾损害的第2位,仅次于狼疮肾炎。当干燥综合征累及肾脏时,最容易损伤肾小管间质,引起肾小管性酸中毒,患者可能出现低钾血症,临床表现为乏力、心悸、夜尿增多、腰酸。干燥综合征容易继发肾功能衰竭,少数患者在发现干燥综合征时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因此,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干燥综合征患者,我们建议每年应至少进行两次筛查,筛查的内容包括尿常规、尿PH、尿渗透压,以及尿B2-MG蛋白、尿a1-MG蛋白、尿NAG等筛查肾小管性蛋白尿的检验, 抽血查血清电解质(血钾),查血清肌酐、估测肾小球滤过率。出现肾损伤的患者,应及时到肾内专科就诊。 三、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从小关节起病,呈多发、对称性,双手、腕、肘、膝、踝和足关节受累最常见,关节肿胀、压痛、变形、活动障碍,可伴有发热、贫血等。类风湿关节炎患病人群多,是常见风湿病,也易合并肾损害,肾脏受累比例可接近50%左右。该病病程长,长期依赖止痛药(非甾体抗炎药)止痛,控制不好时病情容易反复,部分类风湿患者肾损害与止痛药依赖有关。继发肾损伤出现时临床表现各有不同,可有血尿、蛋白尿,表现为尿中泡沫增多、尿色偏红;如出现肾功能不全患者也常变现为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纳差。因此,类风关患者需要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长期使用止痛药的类风关患者更需要引起重视。 四、系统性硬化症 系统性硬化症又称硬皮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临床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皮肤肿胀增厚,也可影响到内脏,还可能有手指遇冷发白、发紫、发红的雷诺现象。系统性硬化症发病率低,但是却容易出现肾脏损害,发生率在15%-20%。临床可表现为小便泡沫、血尿、高血压,突发急进型高血压和急性肾衰竭时,称为“硬皮病肾危象”,80%“硬皮病肾危象”发生于病初4-5年内,是一种累及生命的并发症。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在三甲医院风湿科、肾内科、ICU联合诊治。 五、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一波及全身的小血管炎,表现为皮肤紫癜,多数位于四肢、臀部,大部分患者还可以出现关节肿胀。而肾脏的毛细血管最丰富,由于紫癜的反复发作,启动了免疫机制,损害了肾脏。当过敏性紫癜出现肾损时主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也常伴发高血压。当患者出现过敏性紫癜时,除了至皮肤科就诊,还应至肾病科就诊,检查肾功能看是否出现了蛋白尿、镜下血尿。此外,根据临床数据统计发现,紫癜性肾损伤90%发生在2个月内,97%发生在半年内。也就是说,发现紫癜的两个月内是出现肾脏损害的危险期,建议每周查一次尿常规,两个月到半年之间可以每半到一月筛查一次尿常规。 可见,风湿病与肾脏病密切相关,风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以免错过早干预的时机。 【专家介绍】 张权 副主任医师 医疗专长: 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IgA肾病、高血压肾病、尿酸性肾病、糖尿病肾病、尿道综合症、泌尿系感染、肾小管间质损伤、水肿、肾虚亏损、中医美容等。 【专家门诊推荐】 龙华医院徐汇总院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周六下午 门诊地点:上海龙华医院(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五号楼4楼1候诊区 龙华医院上南院区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 门诊地点:上海龙华医院上南院区(浦东新区上南路1000弄,昌里路路口)专家诊区3号诊室
张权 2023-09-08阅读量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