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儿科 > 小儿消化科 > 小儿糖吸收不良 > 内容

小儿糖吸收不良内容

尿渗透压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病请描述:尿渗透压又称尿渗透量、尿渗量,是指肾脏排泄的尿内全部具有渗透性的溶质微粒总数量,与溶质微粒的大小及所带电荷无关,反映溶质和水的相对排出速度。这些溶质通常包括电解质、尿素、肌酐等,葡萄糖、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对其影响较小。尿渗透压是评价肾脏浓缩与稀释功能的较好指标之一,常与血浆渗量同时测定。测定尿渗透压的变化可以真实地反映肾小管的浓缩和稀释功能。肾脏浓缩功能下降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尿酸肾病等慢性间质肾病,以及慢性肾炎、急慢性肾衰竭等累及肾小管和肾间质时。1.指标偏高尿渗透压升高主要见于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的时候,如高热、脱水、心功能不全、腹泻等,一般都会引起尿渗透压升高。潜在疾病:高热;脱水;腹泻;心功能不全诊疗建议尿渗透压升高应对方法应根据具体原因判断,通常建议到医院进一步就诊,积极治疗。通常采取综合性治疗,通过服用药物、手术等方法改善。1)发生高热的患者需要紧急到医院就诊,可采取物理降温,使用冰袋或冰块外包毛巾敷头部,或者酒精加冷水擦拭病人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也可喝冰水或冰冻饮料。注意不能使体温下降太快,以免虚脱。体温有所下降后可进行输液治疗,需要通过检查明确高热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2)发生脱水的患者以补液治疗为主,及时补充血容量及电解质等。3)腹泻患者主要是对症治疗和一般治疗,需要禁食水,在没有明确病因前需要慎用止痛药和止泻药,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细菌感染需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需要停止食用乳糖类食物。一般治疗主要为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营养失衡,使用止泻剂,酌情补充体液,也可通过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4)心功能不全一般采取综合性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可通过手术、介入等方法恢复供血,并进行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正性肌力药物等。2.指标偏低尿渗透压降低主要为疾病因素,多见于肾浓缩功能受损的疾病,如慢性肾衰竭、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尿崩症、尿酸性肾病、肾小管功能障碍等。潜在疾病: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急性肾小管坏死;慢性肾炎合并肾小管病变;尿崩症;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诊疗建议1)肾小管间质性疾病:首先要明确是急性和慢性,然后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急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需除去引起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病因,多数可自行修复再生,功能恢复。部分病人使用小剂量激素可缩短病程。慢性肾小管间质损害的治疗主要是去除病因,防止肾小管和间质进一步损害、加重,继而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2)慢性肾盂肾炎:主要采用药物治疗,通过尿细菌培养确定菌型,在药物敏感试验指导下进行抗生素治疗。3)多囊肾:目前尚无有效方法可以阻止疾病的发展。早期发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及时正确地治疗已出现的并发症至关重要。可以采用手术治疗,如囊肿去顶减压术减轻囊肿对肾实质的压迫。这需要听取泌尿外科医生的意见。患者病情进入终末期肾衰竭时,应予以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4)慢性肾衰竭: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和替代治疗,常见药物包括碳酸氢钠、利尿剂等,病情严重时需要进行透析治疗,如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肾移植手术;5)尿崩症: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常见药物包括血管加压素、氯磺丙脲、氢氯噻嗪等药物。通常就诊科室是内分泌科。继发性尿崩症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吴玉伟 2021-09-12阅读量1.4万

补钙!如何食补?

病请描述:怀孕期间如果缺钙,不仅影响宝宝健康,还会影响女性产后的骨骼恢复,将来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率增加。补钙最佳食品就是奶类,钙和维生素D含量高,而且易于吸收。推荐每天300毫升牛奶,如果能喝到500毫升那就更好了。如果乳糖不耐受,可以选择等量的乳制品,比如酸奶。蔬菜当中的萝卜、香菇,木耳以及一些绿叶蔬菜,钙含量不低,但是吸收会差一点,推荐每天摄入蔬菜300-500毫克。大豆包括黄豆、青豆和黑豆,也有补钙的效果,但是豆浆里的钙含量远远低于牛奶,没有补钙的效果。还有一些海产品比如虾皮,钙的含量高,但是不容易吸收,而且盐分也高,只能适量吃一点。除了吃,还要养成多晒太阳的好习惯,帮助皮肤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余娜 2021-09-02阅读量8347

益生元、益生菌、乳酸菌不一样...

病请描述:提起益生菌,大家都不陌生,益生菌奶粉,益生菌饮品是时下热销的食品。但是《中国益生菌消费认知状况报告(2020)》显示,超6成消费者不知道乳酸菌、益生元和益生菌的区别。其实除了分不清乳酸菌、益生元和益生菌,大多数消费者对死菌活菌的效用、益生菌的作用并不太清楚。今天微医君就跟大家聊聊益生菌不为人知的小常识。01乳酸菌≠益生元≠益生菌乳酸菌:一般是指能发酵糖并主要生成乳酸的细菌的总称,它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微生物分类名称。益生菌:2001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委员会提出了益生菌的科学定义:益生菌系指活的微生物,当摄取足够数量时,对宿主健康有益。乳酸菌和益生菌其实是一种交集关系。并不是所有的乳酸菌都是益生菌,有一些乳酸菌甚至可能对人体是有害。只有健康功效经过科学验证过的、特定的乳酸菌菌株才可以称为益生菌。比如干酪乳杆菌、乳双岐杆菌等。益生元:其实就是益生菌的食物。常见的益生元包括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菊粉、低聚半乳糖、母乳低聚糖等。它不能被人体消化,但可以促进益生菌的茁壮生长。所以,它们三个不是一种东西,益生元甚至连微生物都算不上哦~图片来源:123RF正版图库02并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可以吃益生菌必须经过相关部门批准才能上市销售,经过批准的益生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安全的。但不同用途的益生菌有所区别。益生菌的作用具有菌株特异性,即不同益生菌菌株的作用有所差异,另外益生菌对宿主的作用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消费者应当注意产品标签中的信息,选择自己所需的益生菌产品。必要时可咨询专家或者医生。在使用菌种的选择上,原卫生部 2001 年颁布《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名单》,2010 年颁布《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和 2011 年颁布《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名单》↓↓↓《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1]关于发酵乳杆菌CECT5716等3个菌种的公告(2016年 第6号)[2]有关新食品原料、普通食品名单汇总(2016-12-18) *仅限用于1岁以上幼儿的食品。以下成分表中,哪种是益生元?哪些益生菌呢?图片来源:自己拍的03益生菌活菌效果优于死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益生菌应当是活菌,死菌不属于益生菌。且大多数研究表明,益生菌活菌的效果优于相应的死菌,但死菌的代谢产物和细胞成分可能有一定健康益处。简而言之,吃益生菌最好吃活的,不过吃了死菌也不用太担心。04益生菌不是“万能药”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益生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营养物质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有益人体健康,但它不是包治百病的。益生菌可用于儿童急性腹泻、慢性腹泻、化疗性腹泻、婴幼儿乳糖不耐受、功能性便秘、新生儿黄疸、婴幼儿湿疹的辅助性治疗,能够缩减病程、减轻症状、减少发病率。但它不是什么病都能治的。有些益生菌功能只出现在个别报道中,有些还在动物实验阶段,还未有足够的临床证据。另外,在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益生菌均为药剂,需遵医嘱使用,不得擅自用药。图片来源:123RF正版图库05益生菌的作用跟人种无关益生菌菌株之间有个体差异,不过同一种菌株并不会因人群种族出现显著差异。但不得不说的是,益生菌的功能会受到食用者本身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肠道菌群情况的影响。因此,要想肠道健康,关键还在于日常饮食作息,别把全部希望寄托于益生菌哦~

健康资讯 2020-08-04阅读量1.0万

中国放射性直肠炎诊治专家共识...

病请描述: 放射性直肠炎治疗RP目前尚缺乏标准的治疗策略及流程,许多治疗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有效性,但结果多为小型的、单中心、非双盲研究,有高质量研究证据支持的治疗方法不多。本共识提出RP的治疗流程供临床决策者参考,见图1。在RP的治疗决策中,应充分考虑疾病的自限性特点,综合临床症状与内镜表现,尽可能通过非手术治疗缓解主要症状,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而对于病情反复、病变进展的患者,转流性肠造口是安全有效的外科干预措施,有助于CRP的良性转归,包括迅速缓解顽固性直肠出血、直肠溃疡的坏死或穿孔等。病变肠管切除作为一把“双刃剑”,是处理CRP合并严重并发症的主要手段,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完善围手术期准备,提高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RP的临床决策要根据患者的主要问题选择治疗方式,把改善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作为治疗的最终目标。一、心理治疗CRP患者的心理治疗,在临床实践中显得尤为重要。抑郁和CRP存在明显的相关性[41]。与患者做好交流,耐心讲解CRP病变程度和疾病发展规律,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建立“患友会”让可患者相互了解病情,有助于减轻其紧张、恐惧、抑郁、信心不足等心理问题。推荐意见:推荐常规对患者进行病情教育,并注意评估心理状态。(推荐等级:1C)二、饮食原则RP患者建议低纤维素、低脂、高热量以及高蛋白饮食,可限制乳糖摄入。低纤维素饮食可以改善放疗引起的腹泻症状[42];也可避免坚硬粪便反复摩擦受损直肠黏膜,造成疼痛和出血。低脂饮食会减轻肠道不适症状[43]。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可以逆转营养不良,为机体提供必要的能量。限制乳糖摄入,对于RP患者、尤其是合并乳糖不耐受的患者来讲,可以减轻腹泻等症状[44]。要素饮食对RP患者是否有作用尚无定论[43]。推荐意见:推荐予以低纤维素、低脂、高热量、高蛋白饮食。(推荐等级:1C)三、营养治疗RP患者的营养治疗尚缺乏专门的研究关注。但因盆腔放疗范围涉及直肠和盆腔小肠,原则上营养不良或有营养风险的住院患者,均可行营养干预治疗。营养支持在RP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包括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尤其是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可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营养治疗应首选肠内途径,对于可经口进食者优先选择口服途径。口服营养补充(oralnutritionalsupplements,ONS)是以增加口服营养摄入为目的,将能够提供多种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营养液体、半固体或粉剂的制剂加入饮品和食物中经口服用。RP患者是ONS的适用人群,建议使用低渣配方[45]。ONS对于RP患者治疗前的营养改善和治疗后预防贫血都有积极的作用,建议全程使用[46]。CRP患者较少合并严重肠道功能障碍,对于肠道功能衰竭的患者,可应用完全肠外营养使肠道休息[44]。当单纯口服营养补充无法满足日常需要量而需肠外营养维持正常代谢时,可考虑行长期肠外营养支持[43,47]。谷氨酰胺是非必需氨基酸的一种,是肠黏膜细胞特异性营养物质,对肠黏膜的再生及维护肠屏障功能均具有重要作用。放疗后血浆中谷氨酰胺浓度会明显下降,影响肠道上皮细胞修复。谷氨酰胺对于放疗患者黏膜修复是否有益尚存在争议。有动物试验表明,其有助于放疗后肠道黏膜保护和修复[48-49]。有文献证实,其对放射性肠炎患者有显著作用[40,49]。具体应用剂量尚无统一标准。Cao等[50]总结了13个RCT研究共979例患者的Meta分析指出,谷氨酰胺对于改善患者肛门坠胀、腹痛和便血无明显作用。对因肠内喂养不足而需要专用肠外营养的患者,可考虑静脉补充谷氨酰胺[45]。此外,放疗期间及放疗后补充益生菌,有助于减轻腹泻症状[51-53]。RP患者还可能存在维生素B12吸收不良,造成贫血或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故需要适当补充[43]。推荐意见:推荐首选肠内营养治疗,必要时可加用肠外营养补充,可适当加用谷氨酰胺、益生菌和维生素B12。(推荐等级:1B)四、药物治疗1.抗炎类药物:临床上常见的用于治疗RP的抗炎类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消炎药(柳氮磺胺砒啶、巴柳氮、美沙拉嗪、奥沙拉嗪等)及类固醇类药物(泼尼松龙、倍他米松及氢化可的松),非甾体类消炎药既可单独使用,也可搭配类固醇类药物一起使用。给药途径包括口服和保留灌肠。目前,关于抗炎类药物治疗RP的具体治疗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Kilic等[54]的一项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发现,盆腔肿瘤患者放疗期间口服柳氮磺胺砒啶(2g,1次/d),其腹泻发生率(55%比86%)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安慰剂对照组(腹泻≥2级:27%比49%)。Jahraus等[55]发现,前列腺癌患者在盆腔放疗期间从放疗前5d至放疗后2周每天服用巴柳氮2.25g,其ARP症状发生率比服用安慰剂组更低(35.3%比74.1%)。虽然同属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盆腔放疗期间口服奥沙拉嗪或美沙拉嗪,对缓解患者急性期RP症状无明显效果,奥沙拉嗪甚至会加重患者腹泻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56-57]。推荐意见:推荐柳氮磺胺砒啶、巴柳氮治疗ARP。(推荐等级:1B)2.抗生素类药物:放疗损伤肠道黏膜屏障可能导致肠道菌群易位、菌群种类比例失调及肠道菌异常增殖,这些改变可能与RP患者腹胀、腹泻等症状有关,如果怀疑细菌过度增殖,尝试给予7~10d的抗生素治疗,往往可以缓解患者腹胀、腹泻等症状。相比于治疗,确诊肠道细菌过度增殖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抗生素有时也会导致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此外,在临床工作中,除非是已知的敏感细菌,抗生素的选择通常是经验性用药,有时可能需要给予多种抗生素并且反复循环用药。目前,关于抗生素治疗RP的临床试验不多。Cavcić等[58]发现,CRP患者在口服美沙拉嗪(1g,3次/d)及倍他米松灌肠(1次/d)外,加入甲硝唑口服(400mg,3次/d),可提高便血与腹泻的缓解率及内镜下黏膜水肿和溃疡缓解率。Sahakitrungruang等[59]发现,出血性CRP患者行灌肠(1L自来水灌肠/d)+口服抗生素(环丙沙星500mg,2次/d+甲硝唑500mg,3次/d)治疗,除能改善便血及便频症状外,其腹泻、便急、里急后重症状亦可得到缓解。推荐意见:推荐抗生素(甲硝唑、环丙沙星)治疗RP的出血及腹泻症状。(推荐等级:1B)3.益生菌:放疗可破坏肠腔内部正常的微生态结构,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益生菌可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恢复肠腔正常pH值,缓解腹泻等症状。临床上常用的益生菌包括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及乳酸菌。现有的临床研究显示,使用益生菌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放疗期间腹泻的发生风险,至于益生菌能否对放射性肠病的其他常见症状如便血、肛门疼痛、里急后重及其他严重并发症也起到治疗作用,目前还缺乏相应的临床证据支持。一篇纳入904例患者的Meta分析结果,明确支持益生菌相对安慰剂或空白对照能够降低患者腹泻的发生率;结果还提示,益生菌能减少盆腔放疗后止泻药易蒙停(咯哌丁胺)的使用,并减少排水样粪便的次数[60]。推荐意见:推荐益生菌治疗RP的腹泻症状。(推荐等级:1B)4.抗氧化剂:电离辐射可诱导大量氧自由基的产生,继而引起后续的细胞损伤。因此,能够清除氧自由基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己酮可可碱等也被用于CRP的治疗。Denekamp等[20]将19例CRP患者随机分配到维生素A治疗组(10000IU,持续90d)及安慰剂组,结果发现,维生素A治疗组症状缓解率更高。一项回顾性分析发现,口服维生素A+8%甲醛烧灼相较单纯8%甲醛烧灼治疗,平均治疗次数减少(1.9次比5.2次),治疗时间缩短(11周比31周),治疗成功率更高(94%比64%)[21]。Kennedy等[61]给20例接受盆腔放疗的患者口服维生素C(500mg,3次/d)及维生素E(400IU,3次/d)合剂1年,发现患者便血、腹泻及里急后重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Hille等[62]的回顾性分析发现,己酮可可碱+维生素E可能具有改善CRP的效果。但也有小样本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发现,额外给出血性CRP患者服用己酮可可碱并不能改善患者便血症状[63]。推荐意见:推荐抗氧化剂治疗CRP。(推荐等级:1C)5.止泻药:腹泻是RP的主要临床表现,止泻药物在放射治疗引起的腹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64]。咯哌叮胺(易蒙停)作为一种外周受体激动剂,可以明显降低肠道蠕动的频率,减缓肠道运输速度,提高胆盐吸收率,但腹胀和恶心会限制洛哌丁胺的使用。对合并肠狭窄和肠梗阻的患者应当避免使用止泻药物。止泻药物尽管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并不能解除病因,停止药物后,患者的腹泻症状可能复发。Yeoh等[65]给45例接受腹盆腔放疗后出现腹泻的患者服用咯哌叮胺(2~4mg/d),其中42例患者在平均服药6.5d后,腹泻症状得到了控制。推荐意见:推荐咯哌叮胺治疗RP的腹泻症状。(推荐等级:1A)6.生长抑素:对咯哌丁胺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盆腔放疗相关腹泻,皮下注射生长抑素类药物奥曲肽(>100μg,2次/d)可能会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此外,生长抑素对RP引起的出血、肠瘘、腹泻、肠梗阻亦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奥曲肽能降低放射对组织的破坏和引起的小肠炎症[66]。推荐意见:推荐生长抑素治疗RP的腹泻症状。(推荐等级:1B)五、保留灌肠多种外用药物在治疗RP的作用被评估,这些药物主要通过局部保留灌肠以使病变直肠充分接触而起作用。1.硫糖铝:硫糖铝作为常用的肠黏膜保护剂,被广泛用于治疗RP。硫糖铝在胃酸的作用下能解离为氢氧化铝和硫酸蔗糖离子,后者可聚合成一种黏着性糊剂,与溃疡面上带阳性电荷的蛋白质或坏死组织相结合,形成保护膜。同时可刺激局部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改善溃疡局部血流,达到保护黏膜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67-68]。Kochhar等[69]针对RP进行了一项RCT研究,试验组为硫糖铝灌肠(2g)+口服安慰剂,对照组为强的松灌肠(20mg)+口服磺胺类药物(500mg,3次/d),连续治疗8周,结果显示,硫糖铝较激素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有更高的便血缓解率(有效率:94%比53%)。推荐意见:推荐硫糖铝灌肠治疗出血性RP。(推荐等级:1C)2.类固醇激素:尽管应用类固醇激素治疗RP已有多年历史,Kochhar等[69]开展的RCT研究发现,口服硫糖铝联合泼尼松龙灌肠,治疗4周后便血明显缓解,内镜下病变愈合。推荐意见:推荐类固醇激素灌肠治疗出血性RP。(推荐等级:1A)3.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被认为在黏膜增殖的调节中起关键作用,提供了黏膜超过一半的能量需要。这种概念使对放射性肠炎患者用短链脂肪酸灌肠成为合理的方法。Pinto等[70]进行了一项前瞻、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试验组用短链脂肪酸(乙酸钠,60mmol/次,2次/d)连续灌肠5周,对照组用等张溶液灌肠,结果显示,短链脂肪酸在短期内可以显著缓解直肠出血,同时内镜下的表现亦有改善。目前尚无远期组织学改善的证据。但是,Talley等[71]通过RCT研究结果显示,短链脂肪酸灌肠(丁酸)相比安慰剂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推荐意见:推荐短链脂肪酸灌肠治疗出血性RP。(推荐等级:2B)4.甲硝唑:RP的发病被认为与肠道内厌氧菌密切相关。因此,RP患者有望从抑制厌氧菌的甲硝唑中获益。Cavcić等[58]开展的前瞻性RCT研究,实验组接受口服甲硝唑+口服美沙拉嗪+倍他米松,对照组为口服美沙拉嗪+倍他米松,研究发现,甲硝唑能进一步减轻出血和腹泻症状;同时,内镜下发现黏膜水肿和溃疡得到更好的缓解。推荐意见:推荐甲硝唑治疗出血性RP。(推荐等级:1B)5.复方灌肠制剂:基于上述灌肠药在CRP治疗的疗效作用,若联合应用,疗效可能会更佳。Yuan等[72]回顾性报道了以铝镁加混悬液(黏膜保护剂)为基础,联合凝血酶、甲硝唑和表皮生长因子的复发灌肠制剂,对轻中度便血的短期有效率高达90%,长期有效率为69%。推荐意见:推荐复方灌肠制剂治疗轻中度出血性RP。(推荐等

张振国 2020-07-29阅读量1.0万

便秘的家庭疗法

病请描述:作者: 赖伟红  医学博士,杜克大学博士后,临床信息学管理硕士,副研究员        便秘是极其常见的健康问题,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便秘与你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药物使用和各种疾病相关。但是,许多慢性便秘者,原因通常不明确,这种便秘被称为慢性特发性便秘。慢性便秘也影响湿疹、荨麻疹、痤疮和银屑病等皮肤病的愈合。        便秘以每周排便少于3次为特征。便秘不仅可以引起多种令人不愉快的症状,包括如厕时腹部不适、腹胀、肛门疼痛等,便秘还常给病人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有许多自然之道可以帮你缓解便秘,你可以自己在家里轻松做到。这些自然的家庭疗法,往往有其科学内涵。下面就说说便秘的13种家庭疗法。1、多饮水        经常性饮水少或脱水状态,会导致便秘。为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必需每日摄入足量的水。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每日饮水量约1500—2000毫升(7 — 8杯),其中包括直接喝进去的水,也包括摄入食物中所含的水。当便秘出现后,多摄入碳酸化发泡水,对于缓解便秘有帮助。有研究证实,在慢性特发性便秘和肠道易激惹综合征患者中,发泡水比日常饮用水能够更有效缓解便秘。但是,千万别大量摄入可乐等高糖碳酸饮料,这类饮料对健康不利,并可能使得便秘更糟糕。2、多摄入纤维素,尤其是不可发酵的可溶性纤维素         人们都知道,便秘了需要进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因为纤维素可以让大便松软成型,并增强肠道蠕动,从而易于排出。事实上,在饮食中增加纤维素摄入,可以让77%的慢性便秘的人受益。        但是,有些研究认为,增加纤维素摄入,会让便秘变得更糟糕。另一些研究则表明,膳食纤维可以增加肠道蠕动频率,无益于便秘病人的大便干结、腹痛、腹胀和排气多等症状。出现这类争议,是因为添加的膳食纤维种类的不同。        膳食纤维有多种类型,但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两类:不溶解纤维素:存在与麦麸、蔬菜和全谷类中。这类纤维素可以增加大便体积,有助于大便更快更容易通过消化道而排出体外。可溶性纤维素:存在于燕麦麸、大麦、坚果、植物种子(葵花籽、瓜子等)、四季豆、大豆、扁豆、豌豆、一些水果和蔬菜中。这类纤维素可吸收水分而形成凝胶样糊,从而软化粪便,改善其硬度,变得易于排出。        由于在某些功能性肠道疾病(如肠道激惹综合征或慢性特发性便秘)患者中,不溶解纤维素可使得便秘更加严重。不溶解纤维素治疗便秘的有效性尚无定论。        由于可发酵的可溶性纤维素可被肠道细菌发酵,而失去储留水分的能力,这些纤维素治疗便秘无效。        因此,补充膳食纤维素治疗便秘的最佳选择是不可发酵的可溶性纤维素,如亚麻籽或胡麻籽(psyllium)纤维素。        为了防止便秘,人们应摄入可溶性纤维素和不溶解纤维素的混合物。推荐每日纤维素摄入量:男性38克,女性25克。3、更多体育锻炼        许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不影响肠道蠕动,体育锻炼对便秘的影响也存在争议。 但是,最新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发现,在肠激惹综合征患者中,体育锻炼显著减轻便秘的不适症状。        虽然体育锻炼不影响人们如厕的次数,但确实可以减轻便秘导致的一些不适症状。如果你有便秘,那么你非常值得尝试经常去散步。4、喝适量咖啡,尤其是含咖啡因的咖啡        由于咖啡可以刺激消化道平滑肌,喝咖啡可明显增加人们的便意和如厕次数。有研究表明,饮用含咖啡因的咖啡,可以和进餐一样刺激肠道肌肉。这种刺激作用,比饮水强60%,比喝去咖啡因的咖啡强23%。        此外,咖啡中也含有少量的可溶性纤维素,有助于改进肠道菌群平衡,从而防止便秘。5、服用番泻叶,一种天然泻药        人们常用番泻叶来缓解便秘。这种草药制剂可以口服,也可以直肠灌注。番泻叶含有大量的糖苷,这种植物化合物可以刺激肠道神经纤维,加速肠道蠕动。        在成人中,短期使用番泻叶是相当安全的,但如果服用数天后便秘没改善,则需要停用。在孕妇、哺乳妇女,以及炎症性肠道疾病等病人中,通常不推荐使用番泻叶。6、 吃含益生菌食物或益生菌补充剂         益生菌有助于防止慢性便秘。慢性便秘病人往往有肠道菌群失平衡,而含益生菌食物有助于改善这种失平衡,从而防止便秘。肠道益生菌通过产生乳酸和短链脂肪酸,促进肠道蠕动,因此益生菌也有助于治疗便秘。新近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增加大肠蠕动频率,改善大便硬度,从而治疗功能性便秘。        在便秘病人的饮食中,可尝试增加一些含益生菌的食物,包括酸奶、酸白菜、泡菜等。或者,便秘病人也可试着服用一些益生菌补充剂。通常推荐,每日服用益生菌补充剂,疗程至少4周,以确定其疗效。7、泻药(柜台药或处方药)        如果需要快速缓解便秘,往往需要服用泻药。泻药的品种很多,但多数泻药不能经常性使用。常见的泻药有以下品种:膨松剂:这是一类以纤维素为基质的泻药,用于增加大便中的水分。大便软化剂:这类泻药含有油类,用于软化大便,使其易于通过肠道。刺激性泻药:这类泻药可以刺激肠道神经,而增加肠蠕动。渗透性泻药:这类泻药将周围组织中的水分吸收到消化道中,从而软化大便。8、尝试低FODMAP饮食        便秘是肠道激惹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症状之一。FODMAP代表可发酵的(fermentable)寡糖类(oligo-saccharides)、 双糖类(disaccharides)、单糖类(monosaccharides)和(and)多元醇类(polyols)。IBS病人常常对高FODMAP 食物不耐受。因此,低FODMAP饮食是常用来治疗IBS的一种消原饮食。低FODMAPs食谱限制进食富含果糖 (水果、蜂蜜、糖浆等)、乳糖(乳制品)、果聚糖(全麦、洋葱、大蒜等)、半乳糖(四季豆、大豆、扁豆、豌豆等)和多元醇(牛油果、杏、樱桃、桃子、梅子等)的食物。        但是,如果IBS的主要表现就是便秘,仅仅给病人吃低FODMAP饮食是不够的。病人还需要注意饮食的其它方面,如摄入足够的水和纤维素,这样才可缓解便秘。9、食用魔芋粉丝,或葡甘露聚糖补充剂         葡甘露聚糖(glucomannan)是一种可溶性纤维素,可以有效治疗便秘。 在严重便秘儿童中,45%的病人服用葡甘露聚糖后便秘可缓解。在改善肠道蠕动的同时,葡甘露聚糖还具有类似益生元功能,可以改善肠道细菌平衡。        便秘病人可以尝试在其饮食中增加葡甘露聚糖。可以通过服用葡甘露聚糖补充剂,或食用魔芋粉丝。10、食用益生元食物        膳食纤维能够改善大便硬度和体积,从而促进肠道蠕动频率。还有一些纤维素可影响消化道健康,而有助于治疗慢性便秘。益生元纤维可通过饲养肠道有益菌,而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健康。        已经证实,低聚半乳糖这类益生元纤维有助于增加肠道蠕动频率,也能使大便变得松软。益生元纤维含量高的食物,有大蒜、洋葱和香蕉。11、服用柠檬酸镁        服用柠檬酸镁是治疗便秘的一种流行家庭疗法。柠檬酸镁是一种渗透性泻药,属于非处方药。服用中等剂量的柠檬酸镁补充剂,有助于缓解便秘。高剂量柠檬酸镁则用于肠道术前的肠道准备和清理。12、食用西梅(一种李子)或西梅汁        西梅和西梅汁作为食品,也常被视为便秘的天然疗法。除了纤维素,西梅含有天然泻药山梨醇。山梨醇是一种具有泻药作用的糖醇。        有研究表明,治疗便秘时,西梅比纤维素更有效。对于便秘病人而言,西梅是可采用的最容易天然疗法。用西梅治疗便秘的有效食用量是,每次50克(7个中等大小的西梅),每天两次。但是,由于糖醇属于FODMAP,肠道激惹综合征病人可能需要避免食用西梅。13、避免食用牛乳及乳制品        在某些情况下,乳制品不耐受可以导致便秘,原因是乳制品影响肠道蠕动。对牛乳蛋白不耐受的儿童,对乳糖不耐受的成人,均可能出现便秘。        如果你对乳制品不耐受,那么你可暂时性停止食用牛乳等乳制品,看你的便秘是否改善。如果确实不耐受,你需要食用其它富含钙质的食物来代替乳制品。结语        便秘是一种令人非常不愉快的健康问题,便秘的原因很多。往往需要观察和尝试,才能发现便秘的原因,从而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提到的多种天然家庭疗法,可有效缓解便秘。

赖伟红 2020-06-30阅读量1.1万

请记住!宝宝腹泻时不能做这3...

病请描述:宝宝一腹泻,妈妈最揪心。稀里哗啦,来势汹汹,只需短短两三日,胖宝宝就变成瘦宝宝了。最愁人的是,腹泻还是个“高频事件”,起因多样、反反复复、防不胜防——夜里蹬被子受凉,腹泻;奶瓶水杯不够干净,腹泻;还有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引起胀气、吐奶、腹泻“一条龙”……恐怕不少宝爸宝妈已经到了谈“腹泻”色变的程度了,但还是有一个“不幸”的消息得提醒你▼秋季腹泻~要~来~啦! 秋季腹泻是什么?怎么防? 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一天十几次拉出水样的稀便便,断断续续发烧,初期可能伴有呕吐,这些都是典型症状。“秋季腹泻”这个名字其实有点误导人,让人以为只有秋天才发生,但实际上轮状病毒感染全年都可能发生,只是11月至1月发病率较高。它还尤其喜欢“欺负”2岁以下的小宝宝,这可能和0-2岁宝宝自身的胃肠道功能和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来自母体的抗体已降至最低有关。秋季腹泻是个棘手又难缠的家伙,所以,要重在预防:大人小孩平时都要勤洗手。大人的手接触外物很多,很有可能成为细菌病毒的“运输工具”呢。宝宝用品要经常清洗消毒。0~2岁宝宝处于口欲期,什么都会往嘴里塞,所以,不仅是餐具奶瓶奶嘴要清洁消毒,一些玩具也要哦。疾病流行季节,不要带宝宝到人多的地方玩耍,避免与其他宝宝、大人分享食物。坚持母乳喂养,制作辅食时要注意卫生。母乳含有的免疫活性物质,可帮助抵抗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其中乳铁蛋白,就像是宝宝身体里的“高精尖装备”,为宝宝构建抵御病毒的“长城”,更可发挥抗菌作用,有效压制病菌。母乳喂养可降低婴幼儿获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可以持续到宝宝2岁或更长。如果真的被轮状病毒缠上,要怎么办?感染性腹泻一般来势汹汹,当发现宝宝便便有异样时,注意观察并做好记录(包括便便次数、性状、颜色及量的变化),为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除了便便,发热、呕吐及精神状态都需要密切关注,如果宝宝的病情严重或一直不见好转,应及时就医,切勿滥用抗生素。宝宝腹泻期间及恢复期,还应注意:及时补充液体若宝宝腹泻严重,而且出现脱水的迹象(尿量减少、哭时无泪、皮肤、口唇粘膜干燥等),请妈妈务必咨询儿科医生,并要遵医嘱喂服口服补液盐。饮食方面,考虑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可能性轮状病毒感染的腹泻,一般在饮食上保持原有的模式即可,当然这个阶段是不适合新食物的引入的。同时要关注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可能性。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奶类是主要的食物,母乳和普通配方都是富含乳糖的。所以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可坚持母乳喂养,如一周后腹泻仍没好转,可在医生指导下转用无乳糖配方;人工或混合喂养的宝宝,可在医生指导下暂停原有配方,改用无乳糖配方。做好臀部护理每次便便后应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温水冲洗肛门及臀部,预防发生“红屁股”及泌尿系统感染。如已出现,可涂鞣酸软膏或护臀霜等。其他腹泻如何应对?轮状病毒虽然是这段时间要重点警惕的“大boss”,但也别因此忽略了其他非感染性的腹泻问题哦。婴儿期可能出现功能性胃肠病,也可能导致腹泻(也就是功能性腹泻)。功能性腹泻表现为每天排4次或以上不成形的便便、无痛性、持续4周或以上,多见于婴儿期和学龄前期,一般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因此,这种功能性腹泻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可通过调整饮食缓解症状。混合喂养的宝宝,可以考虑将普通配方奶粉换成更易消化吸收的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粉,给宝宝的稚嫩胃肠“减负”。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将天然的牛奶蛋白大分子,水解为“微小”的蛋白分子,更好呵护宝宝的小肚肚。重要提醒,宝宝腹泻切记“三不要”感染性腹泻期间,不要给宝宝添加新辅食。不要随意给宝宝禁食,请遵循医嘱!长时间禁食,不但可能加重宝宝脱水、低血糖等情况,在饥饿状态下,还有机会让肠蠕动增加,反而加重腹泻。不要私自滥服抗生素!腹泻需要明确病因,对症治疗,即便家长担心,也请交给专业的医生诊断~总之,宝宝出现腹泻应尽快就医! 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调整饮食、是否禁食(禁食多久),以及服用何种药物~不过,还是希望大家不会有这一天~

母婴育儿健康号 2020-06-12阅读量9398

住院患者膳食常规

病请描述:膳食是病人摄取营养的主要途径。根据人体的基本营养需要和各种疾病的医疗需要而制订的医院病人膳食,可分为基本膳食、治疗膳食、特殊治疗膳食、儿科膳食、诊断膳食和配方膳食等。各种膳食的食谱应按膳食常规要求进行设计和配制。一、基本膳食是医院膳食的基础,约50%以上的住院病人采用此膳食,大多数治疗膳食都是在基本膳食上衍化出来的。(一)普食1、特点:本膳食与健康人饮食基本相似,每日供应早、午、晚三餐,每餐间隔4-6小时。2、适应症:消化机能正常,无发热者,疾病恢复期病人,体格检查者等均可采用。3、膳食原则:(1)每日供给的营养素应达到我国成年人推荐供给量要求,蛋白质70-90克,总热能2200-2600千卡,膳食配制应以均衡营养为原则。(2)每日供给的食物品种不少于五大类,保持色、香、味、形俱全,以增进食欲。(3)免用强烈辛辣刺激性的食品,油炸食品及不消化的食品应少用。(二)软饭1、特点:介于半流至普食之间的一种饮食,每日除主食三餐外,另加一餐点心。2、适应症:低热,消化不良,急性肠炎恢复期,口腔疾病,老年人或有咀嚼障碍者。3、膳食原则:(1)肉、鸡、菜等一切食物都应切小制软。(2)食物无刺激性易消化,主食以馒头、烂饭、面条、粥等为主。每日供给的营养素应达到或接近我国成年人推荐供给量。(3)免用油炸的烹调方法,不用强烈刺激性调味品。选用含粗纤维少的蔬菜。不用或少用大块的肉、禽、韭菜、豆芽、咸鱼、咸肉和其他咀嚼不便的食物。(三)半流1、特点:为流质至软食或普食的过渡膳食,每日5-6餐,全日蛋白质50-60克,总热能1500-2000千卡。2、适应症:发热,消化道疾病,施行手术后,咀嚼不便者。3、膳食原则:(1)采用无刺激的半固体食物,少量多餐,每餐食物的总容量为300毫升左右。(2)各种食物均应细、软碎、易咀嚼、易吞咽。(3)少量多餐,忌用粗纤维、粗粮、咀嚼吞咽不便的食物。(4)一般半流质膳食:食物稀软、膳食纤维较少,根据病情和消化能力许可吃些软荤菜、软素菜及去皮软水果等;少渣半流质膳食:比较严格地限制膳食中的纤维,除过滤的菜汤、果汤、果汁外,不用其他果菜。(四)流质1、特点:食物为液体状,热能、蛋白质及其它营养素不足,只能短期1-2天使用,如需较长期进食流质,则应改用配方膳。2、适应症:急性感染,高热,大手术后,急性消化道炎症,吞咽困难,重危病人。3、膳食原则:(1)所用的食物皆需制成液体或进口即能溶化成液体。(2)每日供应6-7次,每次200-250毫升,总能量不超过1000千卡,特殊病人按营养师医嘱而定。(3)避免过咸或过甜。注意饮食中成酸食物和成碱食物之间的平衡。(4)根据病情不同,调整流质内容。在一般全流质之外,为了适应病情需要,医院膳食中还设有清流质、冷流质、忌甜流质等。介绍如下:A:清流质1)特点:是一种限制较严的流质膳食,不含胀气食品,在结肠内应留最少的残渣,比一般全流质膳食更清淡。服用清流质膳食,可供给液体及少量能量和电解质,以防身体脱水。2)适应症:腹部手术后,由静脉输液过渡到信用全流质或半流质膳食之前,先采用清流质;用于准备肠道手术或钡灌肠之前;作为急性腹泻的初步口服食物,以液体及电解质为主,仅作为严重衰弱患者的初步口服营养。3)膳食原则:不用牛奶、豆浆、浓糖及一切易致胀气的食品,每餐数量不宜过多;所供能量及其他营养素均不足,只能短期内应用,长期应用易导致营养缺乏。B:冷流质1)特点:完全用冷的、无刺激性的流质食品。2)适应症:用于喉部手术后最初一、二日,如扁桃体割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也适用。3)膳食原则:不用热食品、酸味食品及含刺激性食品,防止引起伤口出血及对喉部刺激。;C:忌甜流质1)特点:本流质膳食中的糖类以多糖类为主,忌用单糖浓缩甜食。2)适应症:倾倒综合征、糖尿病患者。3)膳食原则:流质内容应尽量减少糖类的食品,禁用浓缩甜食、果汁饮料等。可用蒸鸡蛋、鸡汤过箩粥、豆腐脑、稠米汤等。二、治疗膳食(一)高蛋白膳食1、特点:提高每日膳食中的蛋白质含量,占总能量的15%-20%,以公斤体重计算,每日每公斤1.2-2克。2、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养不良,手术前后,贫血,结核病,低蛋白血症。3、膳食原则:(1)供给充足热能的基础上,增加膳食中的蛋白质,每日总蛋白质供给在90-120克,但以不超过摄入能量的20%为原则。其中蛋、奶、鱼、肉等优质蛋白占1/2-2/3。(2)对食欲良好的患者可在正餐中增加蛋、肉、奶等优质蛋白丰富的食物。(3)对食欲欠佳的患者可采用含40%-90%蛋白质的高蛋白配方制剂,如酪蛋白、乳清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等制品,以增加其蛋白质的摄入量。(二)低蛋白膳食1、特点:控制每日膳食中的蛋白质含量,以减少含氮的代谢产物,减轻肝肾负担。在控制蛋白质摄入的前提下,提供充足的能量和其他营养素,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个体化决定其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每日蛋白质总量在20-40克之间。2、适应症:肝昏迷前期,急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3、膳食原则:(1)视肝肾功能情况,确定每日膳食中的蛋白质量。(2)每日膳食中的热能应充足供给,鼓励病人多食碳水化物,蔬菜及水果,必要时可采用纯淀粉及水果食品以增加能量。(3)肾功能不良者在蛋白质定量范围内选用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瘦肉,并可以适量采用麦淀粉来代替部分主食。(4)肝功能衰竭患者应选用高支链氨基酸,低芳香族氨基酸以豆类蛋白为主的食物,要避免肉类蛋白质。(5)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素应充分供给。(三)低脂膳食1、特点:控制每日膳食中的脂肪摄入量以改善脂肪代谢和吸收不良而引起的各种疾患,根据患者病情不同,脂肪摄入的控制量也有所不同。一般可分为:一般限制、中度限制和严格限制。2、适应症: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胆囊疾患、高血压、冠心病、肥胖、高脂血症、与脂肪吸收不良有关的其他疾病如腹泻等。3、膳食原则:(1)食物配制以清淡为原则。10%-15%,多不饱和脂肪不超过7%-10%。(2)一般限制——限制膳食脂肪总量,占总能量的25%以下,不论其来源如何,不超过50克。如: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患者;B:中度限制——限制膳食的脂肪总量,占总能量的20%以下,不论其来源如何,不超过30克。如胆囊炎的恢复期、脂肪吸收不良患者;C:严格限制——限制膳食的脂肪总量,包括食物所含脂肪及烹调油,不超过15克。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等患者。(3)烹调用油限制使用,烹调方法以蒸、煮、炖、烩为主。(4)禁用油炸食物、肥肉、猪油及含脂肪多的点心,少用全脂奶,可用脱脂奶及奶粉、蛋清、鱼虾禽肉类、鲜果蔬菜等。(四)低胆固醇膳食1、特点:在低脂膳食的前提下,胆固醇每日控制在300毫克以下2、适应症:高脂血症、胆结石、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等。3、膳食原则:(1)控制总能量摄入,使其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2)控制脂肪总量,在低脂肪膳食的基础上,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限用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猪脑、动物肝、肾及鱼子、蟹黄等。(3)在烹调用油中,多选用茶油等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有助于调整血脂。(4)多用香菇、木耳、海带、豆制品、橄榄菜等利于调节血脂的食物,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含量,有利于降低血胆固醇。(五)低盐膳食1、特点:控制盐量,全日供钠量不超过2000毫克。2、适应症:心力衰竭、高血压、急性肾炎、妊娠毒血症、各种原因引起的水潴留患者。3、膳食原则:(1)每日膳食中的食盐含量不超过3克,具体根据病情确定每日膳食中的具体含盐量。如腹水明显者1克/天,一般高血压3克/天。(2)烹饪中用的食盐,在食物准备和烹调前应用天平称量后,再加入食物中,为了调剂口味,亦可用糖醋烹饪。(3)已明确含盐量的食物先计算后称重配制,其它营养素按正常需要供给。(4)禁用一切盐腌食物,如咸鸭蛋、皮蛋、酱菜等,免用含盐量不明的食物和调味品。(六)无盐膳食1、特点:膳食在烹调中免加盐、酱油和其他钠盐调味品,全日供钠量在1000毫克以下。2、适应症:同低盐膳食,惟症状较重者。3、膳食原则:(1)一般只以短期使用。(2)禁用一切含盐食物及腌制品。在膳食配制过程中禁用食盐和高盐调味品。(3)使用期间观察病人血钠,以防低钠血症。必要时可用少量钾盐酱油代替食盐。(七)少渣膳食1、特点:限制膳食中的粗纤维,减少膳食纤维总量,其目的是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减少粪便的数量。2、适应症:腹泻、肠炎恢复期、伤寒、肛门肿瘤、咽喉及消化道等手术、消化道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结肠过敏。3、膳食原则:(1)一切食物均需切小制软,蔬菜类去粗纤维后制成泥状,同时给予低脂膳食。(2)主食宜用白米白面等细粮,禁用各种粗粮、大块的肉、油炸食物、强烈的调味品、整粒的豆、硬果、多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芹菜、豆芽、豆苗、韭菜、菠萝等。(3)少量多餐,根据病情进食少渣半流或软饭。(八)高纤维膳食1、特点:增加膳食中的膳食纤维,每日膳食纤维总量不低于25克,目的以增加粪便体积及重量、刺激肠道蠕动、降低肠腔内的压力,增加粪便当胆汁酸和肠道有害物质的排出。2、适应症:便秘、糖尿病、肥胖病、肛门手术后恢复期、心血管疾病等患者。3、膳食原则:(1)在普通饭基础上,增加含粗纤维的食物,如粗粮、麦麸、豆芽、芹菜、韭菜等食物。(2)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至少喝6-8杯水,空腹可饮用淡的盐水或温开水,以刺激肠道蠕动。(3)少用精细食物,不用辛辣调料。(4)如在膳食中增加膳食纤维有困难时,也可在条件许可下采用膳食纤维商业配方。(九)高能量膳食1、特点:每日供给的能量每公斤体重在35千卡以上,总能量在2000千卡以上,满足营养不良和高代谢病人的需要。2、适应症:体重过低、贫血、结核病、伤寒、甲亢、恢复期病人。3、膳食原则:(1)在均衡膳食的原则下,鼓励患者增加食物量。尽可能配制容易引起患者食欲的菜肴。(2)除正常膳食餐外,可另行配制能量代谢高的食物或以加餐的方法提高能量的供给量。(3)对胃纳欠佳者,可用部分配方营养剂来增加总的能量和相关营养素的摄入量。(十)产后膳食1、特点:高热能、高蛋白、多用汤类。2、适应症:乳母。3、膳食原则:(1)足够的热能供给足量的蛋白质,钙磷铁铜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每日供给蛋白质100-120克,脂肪80-90克,碳水化合物400-500克。(2)足量水分。除三餐主食外,增加汤类1-2次。(十二)低碘膳食1、特点:每日碘摄入量不超过50微克。2、适应症:甲状腺肿。3、膳食原则:(1)避免或少吃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产品。(2)不用加碘盐及禁饮用高碘水。(十三)素食1、特点:禁用一切荤食。2、适应症:佛教、重症高血压、高血脂等。3、膳食原则:(1)保证热能供给量,选用植物蛋白及植物油,多吃水果、新鲜蔬菜、豆类及豆制品食物。(2)禁用动物食品及动物油,单独烹调。(十七)回族膳食1、特点:禁止用猪肉类食品2、适应症:回族3、膳食原则:(1)忌用猪肉、猪内脏及猪油类制品。(2)选用羊、牛、鸡、鱼等荤菜,蔬菜全可选用,根据病人饮食习惯订食谱,炊具要专用。三、特殊治疗膳食(一)糖尿病膳食1、特点:营养膳食治疗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其他的治疗方法均必须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通过饮食控制和调节,可以起到保护胰岛功能;控制血糖、血脂;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供给患者合理营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2、适应症:各种类型的糖尿病。3、膳食原则:(1)根据病情及病人的身高、体重、年龄、性别、血糖、尿糖及有无并发症等病理生理情况和其劳动强度、活动量大小等因素计算热能需要量,总能量以维持理想体重低限为宜。(2)碳水化合物供给量宜占总热能的50%-60%,以复合碳水化合物为主。(3)脂肪占总能量代谢的20%-25%,或按每日0.8-1.0克/公斤体重供给。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为1:1:0.8。胆固醇小于300毫克。(4)蛋白质宜占总能量的12%-15%,成人按每日1克/公斤,凡病情控制不满意,易出现负氮平衡者按1.2-1.5克/公斤体重供给。动物蛋白质应不低于30%,并应补充一定量的豆类制品。(5)多供给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每日总摄入量应在20克以上。(6)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钙、硒、铬、锌等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应充分供给,食盐不宜过高。(7)合理安排餐次。每日至少三餐,定时、定量。餐后血糖过高的可以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分成4餐或者5餐,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时易出现低血糖,可在两餐中加点心或睡前加餐。(8)计量控制糖尿病膳食:应根据总能量计算出的食物量,按计划食谱在烹调前称重后配制,并要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及时调整饮食配方。(8)特殊情况下糖尿病膳食1)妊娠糖尿病:妊娠期前4个月营养素供给量与正常人相似,后5个月需要量每天增加能量200千卡,蛋白质在原供给量的基础上,孕早期、孕中期和孕后期每天分别增加5克、15克、20克。2)糖尿病肾病:能量的供给应能满足机体需要,蛋白质根据尿量、尿蛋白丢失情况及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来决定供给量。肾衰早期0.8-1克/公斤,血尿素氮大于25mmol/L者,0.5克/公斤或全日30克左右,以蛋、乳、瘦肉等动物性蛋白质为主,也可用麦淀粉制品。必要时补充肾病氨基酸。3)急重症的糖尿病:按医嘱给予流质或半流质。进食量少者可补充适量甜食以满足能量和碳水化合物的需要。凡不能正常进食者,应从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以满足营养需要并预防酮症出现。4)酮症酸中毒昏迷时的饮食:除临床静脉补液外应按医嘱管饲糖尿病配方膳食,等病情好转后可用糖尿病半流质或普通膳食。(二)低嘌呤膳食1、特点:限制膳食中嘌呤的摄入量在150毫克/天,调整膳食中食物配比,增加水分的摄入量以减少食物性的尿酸来源并促进尿酸排出体外,防止因饮食不当而诱发急性痛风的发作。2、适应症:急、慢性痛风;高尿酸血症;尿酸性结石。3、膳食原则:(1)适当控制能量,以使体重控制在理想体重的下限,一般每日为1500-1800千卡。(2)适量的蛋白质:按理想体重每日为1克/公斤。全日50-65克,以谷类和蔬菜为主,选用含嘌呤低的白米、富强粉等。优质蛋白质选用不含或少含核蛋白的奶类、蛋类、干酪等。限制肉类、鱼、虾、禽类等食物。(3)脂肪要减少,每日供给量按理想体重0.8克/公斤/天。(4)维生素及无机盐:宜供给充足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痛风患者易患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等,食盐每日2-5克为宜。(5)多饮水分:无肾功能不全时宜多喝水。每日入液量保持在2000-3000毫升,以增加尿酸的排出。(6)不用食物:脑、肝、肾等动物内脏、凤尾鱼、沙丁鱼、肉汁、鸡汁等含嘌呤高食品。(三)麦淀粉膳食1、特点:本膳食是以麦淀粉为主食,部分或者全部替代谷类食物以减少体内含氮废物的积累,减轻肝肾负荷,给予患者在肝肾功能允许摄入的限定数量的优质蛋白质,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使之接近或达到正氮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病人的营养需要,增加机体抵抗力。2、适应症:肝功能衰竭、肝昏迷前期;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3、膳食原则:(1)能量要充足。如食物量不能满足能量需要时可以考虑以膳食补充剂或肠外营养的方式提供能量。(2)蛋白质:根据肾功能受损的程度来确定蛋白质的摄入量。轻度受损,每日0.7-1.0克/公斤或按40-60克/日,中重度受损每日0.4-0.6克/公斤或按30-40克/日,如系儿童每日蛋白质不低于1克/公斤;其中优质蛋白质要占50%以上。(3)钾与钠:应根据血钾、血钠变化调整钾和钠的摄入。(5)钙、镁、磷:当病人出现低血钙、高血磷时,膳食中适当补充含钙丰富的食物,注意限制磷的摄入量,每日700-800毫克。合并高镁血症时,应限制镁的摄入量。(6)水分:水的摄入量视尿量和呕吐、腹泻等情况来全面考虑,必要时要控制水分的摄入。(7)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D,但不适宜补充过多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A。(8)不用或少用的食物:干豆类、含膳食纤维高的食物,辣椒等刺激性的调味品。(四)急性肾功能衰竭膳食1、特点:急性肾功能衰竭以急性循环衰竭为主,急剧发生肾小球滤过率减低和肾小管功能降低为主。合理膳食能有益受损伤肾功能的恢复,维持和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2、适应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膳食原则:(1)能量:少尿期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85%。每日35-40千卡/公斤体重,以麦淀粉膳食为主。恢复期每日30-35千卡/公斤体重。当进食量少时可用肠外补充营养。(2)蛋白质:少尿及无尿期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当少量排尿,病情有好转时,每日可摄入16-20克高生物价蛋白质。多尿期氮质血症减轻时,每日蛋白质0.5-0.8克/公斤,约45克。恢复期每日蛋白质1克/公斤体重。(3)钠:少尿及无尿期水肿明显,或高血压严重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500毫克。多尿期按每排1000亳升尿,补充氯化钠2克。(4)钾:少尿及无尿期应严格控制钾的摄入。多尿期应多食富含钾的新鲜水果、蔬菜等。钠、钾的供给需结合血钠、血钾化验结果来调整。(5)水分:少尿及无尿期应严格限制水分,每日500毫升。如有发热、呕吐及腹泻时,可酌性增加饮水量。(五)肾透析膳食1、特点:血透或腹透均为清除体内代谢毒性产物的方法,但也相应增加了组织蛋白及各种营养素的丢失。膳食营养补充应结合透析方法、次数、透析时间、消耗程度及病情而定。2、适应症:血液透析,腹膜透析。3、膳食原则:(1)血液透析1)蛋白质:凡进行定期血液透析的病人每日至少摄入50克蛋白质。若每周进行30小时血液透析时,膳食中蛋白质可不予限量,其中优质蛋白质应占50%以上。2)能量:每日应供给30-35千卡/公斤体重,凡超重及体重不足者,应结合具体情况减少或增加能量。3)钠和钾:钠一般限制在1500-2000毫克/天。少尿时应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钾摄入量为2030毫克,还应根据病情变化补钾。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时,更要慎重控制钾摄入量。当尿量大于1000毫升时,不须再限钾。4)磷和钙:应结合血液化验结果调整,必要时可适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预防血磷过高。5)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肾衰病人常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糖,所以脂肪的摄入量不宜过高,脂肪应占总能量的30%左右,并避免摄入过多的含糖食品。6)维生素:除膳食中摄入外,还应口服维生素制剂。如维生素B族、叶酸、吡哆醇等。7)水分:一般每日不少于1000毫升,或按前一日尿量再加500毫升。(2)腹膜透析1)蛋白质:每日1.2-1.5克/公斤,优质蛋白质占60-70%。2)能量:每日35-45千卡/公斤体重。3)钠和钾:钠每日摄入2000-3000毫克;钾每日摄入量2925-3500毫克,亦可结合血检验结果调整用量。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钙、磷及水分与血透相同。4、食物选择(1)可用食物:蛋、奶、瘦肉、谷类、蔬菜类、结合病情决定供给量。(2)少用食物:食盐、果汁及含钾丰富的蔬菜和水果;(3)忌用食物:干豆类、动物脂肪、带刺激性的食物。(六)肝功能衰竭膳食1、特点:肝功能衰竭时病人血浆中支链氨基酸明显下降,但芳香族氨基酸则明显升高。通过供给高支链氨基酸低芳香族氨基酸的低蛋白膳食,有助于血浆氨基酸谱恢复正常。2、适应症:肝性脑病,肝功能衰竭。3、膳食原则(1)蛋白质:有轻度或中度血氨增高而无神经系统症状时,可用低蛋白膳食,每日蛋白质0.5克/公斤,等病情好转,每日蛋白质可增加至0.8克/公斤;血氨明显增高同时存在神经系统症状,给予完全无动物蛋白质的膳食,每日蛋白质<20克。病情好转时,可选用少量乳类蛋白,以后视病情适量增加,每次增加量低于10克。每日总量不得超过0.8克/公斤;病情反复时,更应严格地限制蛋白质。(2)能量及碳水化合物:能量每日宜不低于1800千卡,其中碳水化合物400克左右,肝昏迷患者应用管饲低蛋白饮食。(3)脂肪:每日30-40克,必要时可采用脂肪乳剂。(4)水及电解质与酸碱平衡:限制钾、钠或补充应结合血检验结果、有无腹水及严重程度、排尿量、体重变化等加以调整。如需限水者,可用浓缩食品。肝功能衰竭常易发生锌、镁、钙、铁等的缺乏,应根据临床血液检验指标给予补充。(5)维生素:注意多种维生素的补充。(6)给适量质软而无刺激性的膳食纤维。所有新鲜蔬菜及去皮水果应切碎煮烂,并应除去粗糙纤维。(7)少量多餐。每日4-6餐,每次摄入量不可过多。(8)必要时可用肝衰专用要素配方膳。4、食物选择:乳类、蛋类产氨少于肉类可限量食用,植物性食品含蛋氨酸低可适当食用。鱼肉和鸡肉所含支链氨基酸比畜肉多,可酌量采用。忌用食物:肉类、油煎炸的、粗纤维多的、坚硬的、刺激性强的、带刺多的鱼类及带碎骨的禽类等。(七)管喂膳食1、特点:是一种由多种食物混合制成的流质状态的膳食,具有充分而适当的营养,粘稠度适宜,便于通过管子饲喂,是供给不能口服食物病人的一种营养全面的肠道营养膳食。2、适应症:(1)不能自口中进食,需用管喂方法来维持营养的患者,如咀嚼吞咽困难,食管、胃手术后或食管粘膜被强碱损伤、颜面烧伤等。(2)严重昏迷、失去知觉如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肿瘤患者。(3)病人急需增进营养,但口服食物又不能满足营养需要时,如严重烧伤、肿瘤切除后采用化疗的病人等。3、膳食原则:(1)管喂部位:通常有鼻胃管喂养、胃造口喂养、空肠造口喂养等。(2)食物内容成流质状态,其稠度要易于通过管子,便于饲喂。(3)管喂膳食营养要充分、平衡。液体总量要适当,必要时在管喂膳食之外,适当补充水分,防止水分不足。(4)管喂膳食在制备、输送、保存及饲喂的每一过程中,都必须严格遵守卫生要求,保证卫生安全。24小时内未用完部分应弃掉。4、管喂膳食的内容:有自制的混合奶或匀浆膳、或市售配方(非要素膳)。5、要素膳:是单体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混合物,并经胃肠道供给。要素膳既能为人体提供必需的能量及营养素,又无需消化即可直接或接近直接吸收和利用。(1)要素膳的基本组成1)氮源:L-氨基酸、蛋白质完全水解物或蛋白质部分水解物。2)脂肪:红花油、葵花子油、玉米油或花生油。3)糖类:葡萄糖、双糖、葡萄糖低聚糖或糊精。4)维生素和矿物质。(2)要素膳的特点:营养全面,所含各种营养素可满足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无需消化即可直接或接近直接吸收;组成成分明确,便于根据病情需要调整营养素构成;不含残渣或残渣极少数;不含乳糖,适用于乳糖不耐受者;口味较差,适于管饲输入。 

彭靖 2020-05-09阅读量1.1万

预防骨质疏松

病请描述:一、骨质疏松症的危害:Ÿ 骨质疏松症是第四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Ÿ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沉默的杀手。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常是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髋部骨折后第一年内由于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达到20-25%。存活者中5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Ÿ 一个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患者每年的直接经济负担是32,776元人民币。中国每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直接经济负担是 1080亿元人民币。二、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病因:骨质疏松症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影响。先天因素指种族、性别、年龄及家族史;后天因素包括药物、疾病、营养及生活方式等。年老、女性绝经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三、美国内布拉斯加州骨质疏松症研究中心主任罗伯特·莱克博士总结出的“骨质疏松的10个警示信号”:1、天生偏瘦或骨架较小骨架较小的人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年龄会更早。人们在20~25岁时骨质密度达到峰值,从30~40岁开始下降。莱克博士建议,30多岁时最应注意增强骨骼健康,具体措施包括:多吃奶制品等富钙食物,多进行跑步和跳跃等冲击力较大的运动。40多岁时,继续保持饮食营养,增加钙镁和维生素D,多做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有助于预防骨质流失。2、吸烟多项研究表明吸烟会降低骨质密度。成年期经常吸烟的人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更高。莱克博士表示,研究发现,无论什么年龄戒烟,都会使骨骼受益。但是戒烟越早越好。3、每天饮酒超过250毫升研究发现,酒精容易导致骨骼变脆,因为酒精会导致骨骼中钙、镁等矿物质流失。饮酒越多,危险就越大。饮酒对女性骨骼的影响比男性更大。莱克博士建议,为了保护骨骼,务必减少饮酒量或戒酒。以茶或温牛奶加蜂蜜取而代之。4、由于乳糖不耐受等原因而不喝牛奶牛奶是最佳壮骨食物,补充钙质十分关键,维生素D强化牛奶更关键。莱克博士建议,经常饮用牛奶和维生素D及钙镁等矿物质强化豆奶,都有助于增强骨质,防止骨松。5、出现饮食紊乱症厌食症是骨质疏松症的一盏警示红灯。过度减肥容易降低激素水平,导致月经紊乱,雌激素水平降低会直接影响到女性骨骼健康。专家建议,厌食症或暴食症患者应及时治疗,恢复正常饮食习惯。另外还应确保经常饮用牛奶,补充钙镁维D补剂,以保证骨骼和牙齿健康。6、女性月经紊乱或闭经早雌激素水平偏低容易导致女性月经紊乱或提早闭经。而雌激素偏低会直接导致骨质流失。饮食紊乱、运动过量以及多囊卵巢病(PCOS)都会导致女性雌激素偏低。专家建议,发现月经不规则应及时就医。7、有一级、二级亲属在50岁前或绝经前罹患骨质疏松症家族史也是骨质疏松症的一大重要信号。如果家族中有骨质病史、姿势不良、身高缩短等问题,那么你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就相对更大。专家建议,弄清家族中是否有人患过骨质疏松症,如实将家族史告诉医生,以便正确预测骨松危险。8、白人或亚洲人、女性及50岁以上人群3种危险因素中有1种,则骨质减少危险增加,若3种全有,那么骨折危险会大增。60岁以上人群更应当心,因为骨质减少危险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专家表示,75岁以上女性中,骨折发病率高达90%。50岁以上人群应测骨密度,发现问题及时治疗。9、长期服用某些药物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素类药物会扰乱激素水平,导致骨骼中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流失。克罗恩病、狼疮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罹患骨质疏松症危险更大。女性患者尤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甲状腺素和抗抑郁药也容易导致骨质流失。服用这些药物时,务必高度关注骨密度变化情况,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双磷酸盐类增强骨密度药物。10、近两年发生过一次以上骨折,或者发生过异常严重的骨折不少患者是在小臂、脚踝等处发生骨折时发现自己有骨质减少问题。莱克博士建议,发现或怀疑有骨质减少问题,应去医院接受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该测定结果有助于医生判断骨折危险。四、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若压迫脊髓、马尾神经还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椎体每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3.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程千 2019-03-25阅读量8981

显微镜下结肠炎诊治对策

病请描述: 葛文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92摘要:显微镜下结肠炎(microscopic colitis, MC)是肠镜检查无阳性发现但有慢性非血性水样腹泻的一类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胶原性结肠炎(collagenous colitis, CC)和淋巴细胞性结肠炎(lymphocytic colitis, LC)两种类型。近十余年来MC的发病率有所增高,相关研究愈来愈多,但临床医师对其认识尚很有限。提高消化专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对早期诊断和减少漏诊非常重要。上海新华医院消化内科葛文松关键词:显微镜下结肠炎;胶原性结肠炎;淋巴细胞性结肠炎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of microscopic colitis. GE Wen-Song.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Xin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200092   [Abstract] Microscopic colitis (MC) is a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resenting with chronic, non-bloody watery diarrhoea and few or no endoscopic abnormalities. The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reveals mainly two subtypes of MC, lymphocytic or collagenous colitis.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incidence in MC has been rising over the last decades, research has been sparse and our knowledge about MC remains limited.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updates in epidemiology, symptoms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pathophysiology, treatment of MC, and highlights some unsolved problems.[Key words]  Microscopic colitis; Collagenous colitis; Lymphocytic colitis显微镜下肠炎(microscopic colitis, MC)是一种表现为慢性非出血性水样腹泻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可无或只有轻度的内镜下异常改变。根据肠粘膜活检组织学检查可将MC分为胶原性结肠炎(collagenous colitis, CC)和淋巴细胞性结肠炎(lymphocytic colitis, LC)两种主要类型。MC现已成为慢性非血性腹泻的常见病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过去十年间其发病率升高显著。与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经典的炎症性肠病相比,至今我们对于MC的认识还很有限,临床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对本病认识也不足,很多患者被误诊为肠易激综合症而长期不能获得及时治疗。因此,消化专科医师急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1 流行病学近年来MC的发病率不断增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MC与经典的炎症性肠病一样常见。据报道CC发病率为2.6-10.8/10万,LC为2.2-14/10万[1-2],欧洲和北美为高发地区。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澳大利亚最近也有病例报告,说明本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约10%的慢性非血性腹泻患者为MC,其中20%的患者年龄大于70岁。女性多于男性,初诊时平均年龄65岁。事实上,年轻人该病亦不少见。约25%的MC患者在45岁之前已被确诊,最少年龄甚至小于12岁[1-2]。2 病因和发病机制MC的病因、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推测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吸烟及药物等因素有关。人类白细胞抗原研究揭示MC与HLA-DQ2、DQ1/3之间有一定关联,HLA-DR3DQ2单体型和TNF2等位基因携带者与对照组相比有更高的发病率[3]。此外,基质金属蛋白酶-9等位基因的变异似乎亦与CC的发病有关。至今尚未发现与克罗恩病相关的NOD2/CARD15基因多态性与MC的关联。MC的发病与吸烟与某些药物有密切关系。3项大型研究探讨吸烟与MC发病的关系[4-5]。第一项研究显示吸烟者CC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吸烟者最终患上此类疾病的年龄较不吸烟者早10年;另2项研究也证实MC患者中吸烟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某些药物可作为一种环境危险因素而触发或导致MC的发生。多种药物被认为与MC发生有关,其中一些药物的致病性已确定,而另一些药物仅仅是也许或可能有关。确定药物致病性的标准是基于开始出现腹泻和药物暴露时间的关联性,也就是说当停用药物后症状改善(去激发试验),再次使用药物后症状复发(再激发试验)。病例对照研究发现MC与使用某些药物有关,包括阿司匹林、NSAIDS、兰索拉唑、奥美拉唑、佐洛复等[6-8]。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可能通过其药理学作用或特异性的结肠粘膜过敏反应直接作用于结肠;药物也可通过改变胃肠道微生物的定殖间接地作用。                     3 临床特征MC的主要症状是慢性、非血性水样腹泻,可能伴随夜间腹泻、大便失禁以及体重下降。腹痛亦较常见,严重的脱水、粘液便及血便则较少见[9]。LC与CC的临床表现相似,但有报道发现LC的症状更为温和而且较CC似乎更有自行消失的倾向[10]。MC通常起病隐匿,但约40%患者是突发的。在多数病例中,临床过程呈慢性反复发作[2,11]。在早期小型的CC病例随访研究中,大部分病人在没有治疗前病情已经持续缓解3-4年。MC患者合并风湿性疾病、乳糜泻、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CC患者中的比值比为11(5.1-23.8),在LC患者中也有报道,其比值比与CC相似[12]。尽管有MC患者发生结肠穿孔的报道,但此类严重并发症罕见[13]。穿孔似乎与在结肠镜检查时见到的“黏膜撕裂”有关。一些研究认为,该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与普通人群相似,最近有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甚至显示MC患者不易癌变。4 诊断对策结肠镜下多点粘膜组织活检是确定MC诊断的重要措施且能排除其他疾病,而影像学检查对MC的诊断并无帮助。为此,规范的结肠镜下多点活检对本病的诊断非常重要,这需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MC的诊断依赖于正常或水肿的结肠黏膜组织中的特异性病理学发现。尽管MC在结肠中病变的分布尚有争议,但仅有直肠活检不足以明确诊断[14]。有些研究提示,右半结肠和横结肠粘膜活检对CC的诊断是必须的[15];另一些研究则表明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的粘膜活检支持MC的诊断。结肠镜检查也是排除结肠恶性疾病的必要手段。此外,诊断MC前需排除胆汁酸性腹泻、乳糜泻及乳糖不耐受性腹泻等其他疾病。MC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和病理学改变。病理学上MC主要包括LC和CC,两者有着相似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点并有可能是同一疾病不同的发展阶段。在MC中粘膜层有大量丧失正常成分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也可见到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粘膜固有层的慢性炎症是很难确定的,临床症状与上皮下胶原层厚度或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都与疾病分型缺乏相关性[16-17]。一般认为,每100上皮细胞中>20个淋巴细胞是诊断LC的基本要求[18],而对上皮细胞内大量淋巴滤泡的浸润不做评价。上皮内淋巴细胞数在升结肠、横结肠中最多,而在乙状结肠中最少。上皮内淋巴细胞是一种T淋巴细胞,大部分是CD8阳性T淋巴细胞。对于一些不确定的病例,强烈推荐行CD3标记染色以此来确定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从而肯定诊断的正确性。CC最主要的组织学特征粘膜下层可见一条宽度>10 μm的纤维条带(正常为0~3 μm),伴轻度至中度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Fraser将一部分临床上有腹泻、病理上有结肠粘膜固有层细胞浸润,但既没有异常胶原带也没有足够数量的上皮内淋巴细胞以符合LC或CC诊断标准的患者,归类为“未定型的MC(MCi)”[19]。同样地,“寡细胞性淋巴细胞结肠炎”是指有典型的MC临床症状但上皮内淋巴细胞增多尚不符合诊断LC的数量。这些患者对布地奈德治疗的反应同MC患者一样有效。5 治疗措施MC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MC的药物治疗应考虑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和现有临床试验(RCT)的研究结果,治疗的目标为达到临床缓解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复发患者,维持临床缓解是十分必要的。现有的RCT证实治疗MC最有效的药物是布地奈德。布地奈德(9mg/d)可有效诱导CC的临床缓解[20]。大部分病人可迅速对布地奈德出现应答,生活质量也有很大提高。Cochrane荟萃分析显示布地奈德的应答率达81%,布地奈德停药后60-80%的患者可出现症状复发,但大部分患者再次使用布地奈德仍然有效[21]。另外,布地奈德(9mg/d)对LC患者同样有效 [22,23]。洛派丁胺等止泻药常被用于MC的治疗,但从未在RCT研究中被证实。临床经验提示该药有利于一些患者临床症状的好转,但很少能够获得临床缓解。有关泼尼松龙在MC治疗中的作用有很多回顾性研究报道。最近一项小型的RCT研究发现,8例MC患者使用两周的泼尼松龙后5人出现临床应答,而安慰剂对照组3人中无人出现应答[24]。大多回顾性报道表明,美沙拉嗪治疗MC应答率在50%左右,但由于缺乏对照组研究,美沙拉嗪在MC治疗中的真正价值尚不能评估[25]。尽管证据有限,但对一些症状严重而布地奈德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进行试验性治疗[26-27]。已有报道称口服氨甲喋呤可使对布地奈德治疗无效的CC患者出现临床应答,生物制剂抗肿瘤坏死因子可能也对一些难治性MC患者有效。外科手术干预是对任何药物治疗都无效的MC患者的最后治疗选择,回肠造口分流术和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CC已有成功实施的案例。总之,MC是引起慢性非血性水样泻的主要原因, 具体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诊断依靠结肠镜结合多点病理活检。治疗的主要目的为缓解症状, 布地奈德是治疗MC的有效药物 , 不良反应小, 但停药后复发率较高。难治性MC患者生活质量不佳, 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坏死因子有望使患者症状缓解, 外科手术干预是对任何药物治疗都无效的MC患者的最后治疗选择。参考文献[1]      Olesen M, Eriksson S, Bohr J, et al. Microscopic colitis: a common diarrhoeal disease.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in Orebro, Sweden, 1993–1998[J]. Gut, 2004,53:346–350.[2]      Williams JJ, Beck PL, Andrews CN, et al. Microscopic colitis — a common cause of diarrhoea in older adults[J].Age Ageing, 2010,39:162–168.[3]      Fernandez-Banares F, Esteve M, Farre C, et al. Predisposing HLA-DQ2 and HLA-DQ8 haplotypes of coeliac disease and associated enteropathy in microscopic colitis[J].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5,17:1333–1338.[4]      Vigren L, Sjoberg K, Benoni C, et al. Is smoking a risk factor for collagenous colitis[J]?Scand J Gastroenterol, 2011,46:1334–1339.[5]      Fernandez-Banares F, de Sousa MR, Salas A, et al. Impact of current smoking on the clinical course of microscopic colitis[J].Gut, 2011,60(Suppl. 3):A287.[6]      Keszthelyi D, Jansen SV, Schouten GA, et al. Proton pump inhibitor use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for microscopic colitis: a case–control study[J].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0, 32:1124–1128.[7]      Fernandez-Banares F, Esteve M, Espinos JC, et al. Drug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microscopic colitis[J].Am J Gastroenterol, 2007,102:324–330.[8]      Fernández-Bañares FSM, Salas A, Beltrán B, et al. Case-control study of risk factors for microscopic colitis RECOMINA project[J].Gut, 2011,60(Suppl 3):A287.[9]      Schiller L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microscopic colitis syndrome[J].J Clin Gastroenterol, 2004,38:S27–S30.[10]   Olesen M, Eriksson S, Bohr J, etal. Lymphocytic colitis: a ret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 of 199 Swedish patients[J].Gut, 2004,53:536–541.[11]   Pardi DS, Kelly CP. Microscopic colitis[J].Gastroenterology, 2011,140:1155–1165.[12]   Nyhlin N, Montgomery SM, Wickbom A, etal. Symptom burden in collagenous and lymphocytic colitis compared to a matched control group[J].Gut, 2009,58(Suppl. II):A309[13]   Bohr J, Larsson LG, Eriksson S, et al. Colonic perforation in collagenous colitis: an unusual complication[J].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5,17:121–124.[14]   Offner FA, Jao RV, Lewin KJ, etal. Collagenous colitis: a stud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and their histological detection[J].Hum Pathol, 1999,30:451–457.[15]   Fine KD, Seidel RH, Do K. The prevalence, anatomic distribution, and diagnosis of colonic causes of chronic diarrhea[J]. Gastrointest Endosc, 2000, 51:318–326.[16]   Koskela RM, Niemela SE, Karttunen TJ, et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lagenous and lymphocytic colitis[J].Scand J Gastroenterol, 2004, 39:837–845.[17]   Shaz BH, Reddy SI, Ayata G,  et al. Sequential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in collagenous and lymphocytic colitis over time[J]. Mod Pathol, 2004, 17:395–401.[18]   Temmerman F, Baert F. Collagenous and lymphocytic colitis: systematic review and update of the literature[J].Dig Dis, 2009,27(Suppl. 1):137–145.[19]   Fraser AG, Warren BF, Chandrapala R,etal. Microscopic colitis: a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review [J]. Scand J Gastroenterol, 2002,37:1241–1245.[20]   Bonderup OK, Hansen JB, Birket-Smith L, et al. Budesonide treatment of collagenous colitis: a randomised, double 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 with morphometric analysis[J]. Gut, 2003, 52:248–251.[21]   Chande N, MacDonald JK, McDonald JW. Interventions for treating microscopic colitis: a Cochrane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 Review Group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trials[J]. Am J Gastroenterol, 2009,104:235–241.[22]   Miehlke S, Madisch A, Karimi D,  et al. Budesonide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lymphocytic coliti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J]. Gastroenterology, 2009, 136:2092–2100.[23]   Pardi DS, Loftus EV, Tremaine WJ, etal.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 of budeson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active lymphocytic colitis [J].Gastroenterology, 2009,136(Suppl. 1): 1193-1203.[24]   Pardi DS, Ramnath VR, Loftus EV, et al. Lymphocytic colitis: clinical features, treatment, and outcomes [J]. Am J Gastroenterol, 2002,97:2829–2833.[25]   Chande N, McDonald JW, Macdonald JK. Interventions for treating collagenous colitis[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8, CD003575.[26]   Munch A, Ignatova S, Strom M. Adalimumab in budesonide and methotrexate refractory collagenous colitis[J]. Scand J Gastroenterol,2012,47:59–63.[27]   Esteve M, Mahadevan U, Sainz E, et al. Efficacy of anti-TNF therapies in refractory severe microscopic colitis[J]. J Crohns Colitis, 2011, 5:612–618.

葛文松 2018-11-21阅读量8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