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尿酸高是指血液中尿酸水平超过正常范围,可能导致痛风和其他相关疾病。尿酸高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可能增加个体患高尿酸血症的风险。有些人可能天生对尿酸代谢存在缺陷,导致尿酸在体内积累。 高嘌呤饮食:嘌呤是一种在体内代谢产生尿酸的物质。某些食物含有较高的嘌呤,例如内脏肉(肝、肾)、海鲜(虾、蟹、鳗鱼)、红肉(牛肉、猪肉)和啤酒等。过多摄入这些食物会导致尿酸水平升高。 肥胖:肥胖是尿酸高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会增加脂肪细胞释放嘌呤的量,同时也影响尿酸的排泄,导致尿酸积累。 饮酒:酒精会干扰尿酸的排泄,导致尿酸积累。尤其是啤酒中含有的酵母会增加尿酸的生成,因此饮酒与尿酸高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肾功能障碍:肾脏是排泄尿酸的主要器官。当肾功能受损时,尿酸的排泄能力会降低,导致尿酸积累。 某些疾病:一些疾病和条件也与尿酸高密切相关,如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问题和血液病等。 某些药物:某些药物可以干扰尿酸的代谢和排泄,导致尿酸水平升高。这些药物包括利尿剂、阿司匹林以及某些抗生素等。 高尿酸血症本身可能并不引起症状,但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中时会引发痛风发作,表现为疼痛、红肿和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高尿酸血症或相关疾病,请及时咨询医生进行确诊和治疗。
于莹 2023-08-16阅读量1681
病请描述:如果出现上述舌苔,现代医学角度,基本上都有代谢问题了,轻的,也就是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尿酸血症,重一点的话,可能血糖已经开始升高了! 中医角度认为,真阴真阳虚损为根本,而阴血亏虚,湿热内蕴为表面现象!治疗时根本原则为,补阴以化阳,补阳以化阴,同时清除体内的湿热痰淤等垃圾!某种程度来讲,即为抗衰老治疗! 因此有比一般的症状难治,需要的时间更长,舌苔调理干净之后,基本上体内环境就很好了,此时宜阴阳双补收功!经过调治之后,血脂血糖等问题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配合饮食忌口,部分患者可以停止服用西药,需要密切观察以及随访,避免反复发作!
张平 2023-06-06阅读量1038
病请描述:每年4月20日是“全民关注尿酸日”,选在4月20日是因为空腹状态下血清尿酸高于420umol/L即称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已成为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外的“第四高”,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引起痛风发作,痛风反复发作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更与肾功能下降息息相关,如不经过规律治疗,痛风性肾病也有可能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很多患者对尿酸的认识还相当欠缺,今天我们有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南院区肾病科吴燕升主治医师和张权副主任医师,从一则典型病例出发,来看看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危害吧! 刘大爷是一位吃苦耐劳的70岁农村老人,平日里一直觉得自己身体健康。虽然近10年来,手脚小关节反复红肿疼痛发作,疼痛难忍的时候就在当地的卫生院“消炎止痛”治疗。随着关节疼痛发作频繁,从2年前开始手脚关节逐渐肿大变形,关节僵硬,刘大爷逐渐拿不起锄头,干不了农活,甚至连自己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影响。 那么,刘大爷的手脚关节怎么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他的病史吧! 编辑 编辑 刘大爷10余年前体检发现肌酐、尿酸升高,自诉血肌酐波动140-150umol/L左右,尿酸600+umol/L,口服非布司他数月后尿酸降至400umol/L左右,血肌酐也有所改善降至120umol/L,刘大爷觉得毛病好转,自行停用药物。 2012年至2020年期间痛风反复发作,平均每年发作7-8次,除简单止痛处理外,未采取正规降尿酸、保护肾功能治疗。 2022年8月刘大爷因为痛风到医院配药,检查发现尿酸729umol/L,肌酐257.91umol/L,eGFR-EPI:20.7 68.85ml/(min·1.73㎡),尿素13.55umol/L。 由此可见,刘大爷10年前就发现了尿酸和肌酐升高,却从没有正规治疗过,任凭病情一步步加重。由于多年来对病情的疏忽导致痛风反反复复发作,直接导致肌酐逐年升高,甚至已经到了慢性肾脏病4期的阶段,听邻居推荐才前往龙华医院上南院区肾病科寻求治疗。 然而,入院检查发现,除了肌酐的升高,刘大爷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血常规里的血红蛋白仅有78g/L,已经属于中度贫血了!一个看似普通的高尿酸血症,除了导致肾功能的恶化,还引起了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肾性贫血。同时入院后管床的吴燕升主治医师给刘大爷安排了24小时尿生化全套检查,结果发现其24小时尿蛋白定量虽仅305mg,但是24小时尿B2-微球蛋白已经达到了22890 ug,这反映刘大爷的肾脏因尿酸盐结晶的长期刺激损伤造成了肾小管和间质的严重损伤,而肾小管间质损伤加速了肾功能衰竭的进展。这才让刘大爷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想要好好配合医生治疗。 根据刘大爷的检查结果,主治医生张权副主任医师给其制定了一系列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降压、降尿酸、调脂、碱化尿液、纠正贫血、保护肾小管、益气活血祛湿等各方面都给予了治疗措施。还针对刘大爷的指标情况,量身定制了一份饮食指导建议,出院时刘大爷血肌酐降低至200umol/L,尿酸408umol/L。 该患者于龙华医院上南院区肾病科前后治疗比较: 编辑 经过这次住院,刘大爷对高尿酸的危害有了深刻的认识,回家后也会继续遵医嘱规律治疗,我们期待刘大爷复诊时指标的变化吧! 尿酸性肾病 “尿酸性肾病”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通常称为“痛风性肾病”,临床表现可有尿酸结石,轻度蛋白尿、水肿、夜尿多、高血压、血尿尿酸升高及肾小管功能损害。本病如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控制高尿酸血症和保护肾功能),肾脏病变可减轻或停止发展,如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则病情可恶化并发展为终未期肾衰竭而需要透析维持。 “尿酸性肾病”的防治 首先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首先在饮食方面要避免高嘌呤饮食,禁食肉汤、酒精类的饮品、海鲜、动物内脏、鱼皮等,戒烟戒酒,低盐少油饮食。 然后要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两千毫升左右,既有利于尿酸的排泄。可以服用碳酸氢钠片,促进尿液碱化,使尿PH值调至6.2至6.9为宜,过度碱化容易形成磷酸钙结石。 避免使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如速尿噻嗪类利尿剂。 中医药在“尿酸性肾病”的防治上也具有独到的优势,在我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奠基人之一陈以平教授的带领下,我科团队在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延缓肾功能进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陈师认为,“尿酸性肾病”的中医病机是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湿浊内生,日久湿浊下注肾府,血瘀湿浊交阻,发为本虚标实之候。故据此确立益气补肾、利湿泄浊的治则,运用于中西医结合肾脏一体化的临床实践中,可有效降低血尿酸、保护肾功能,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专家信息 编辑 张权 副主任医师 龙华医院徐汇总院 门诊时间:周六下午 门诊地点:上海龙华医院(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五号楼4楼1候诊区 龙华医院上南院区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 门诊地点:上海龙华医院上南院区(浦东新区上南路1000弄,昌里路路口)专家诊区3号诊室
张权 2023-06-02阅读量1702
病请描述:肾结石的形成是由于尿液中的某些物质(如钙、草酸、尿酸等)过多,导致结晶沉积在肾脏和尿路内形成结石。目前的研究表明,肾结石病的发生与一些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关。 一些遗传疾病如囊性纤维化、高尿酸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等,均可导致尿液中某些物质过多而引起结石形成。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部分肾结石患者存在特定的遗传基因突变,如SLC26A6等基因的突变,也可能与肾结石病的发生有关。 虽然有一些肾结石病的遗传因素,但大多数肾结石病的发生仍与环境因素有关,如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合理的饮食、缺乏运动、药物不当等。因此,即使有遗传因素存在,也应该注重改善生活方式,避免肾结石的发生。 肾结石的饮食疗法和注意事项包括: 1.多喝水:每天喝足够的水可以帮助尿液稀释,减少结石形成的风险,建议每天饮水量至少在2-3升以上。 2.限制高磷饮食:高磷食物包括肉类、蛋类、奶制品、豆腐等,应该适量减少或避免食用。 3.控制高钙饮食:高钙食物包括奶制品、豆腐、海带、虾皮等,应该适量控制。 4.限制高草酸饮食:高草酸食物包括菠菜、茶叶、甜菜、芹菜、大葱等,应该适量减少或避免食用。 5.控制高盐饮食:高盐食物会增加肾脏负担,应该适量控制。 6.避免过度饮酒:过度饮酒会增加尿酸和草酸的产生,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 7.控制摄入咖啡因:摄入过多的咖啡因会导致钙的排泄增加,应该适量控制。 8.避免过度运动:过度运动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过多,增加尿液浓缩,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 总之,肾结石患者应该注意合理饮食。
潘瑜 2023-05-29阅读量1563
病请描述:一、低嘌呤饮食是指每100克食物中含有的嘌呤小于25毫克,这就是低嘌呤饮食。总结起来低嘌呤食物包括以下几种: 1,主食类,包括大米、小米、面粉以及其制品,比如面包、饼干等。 2,奶类和蛋制品,比如鲜奶、酸奶 、奶粉、鸡蛋、鸭蛋等等都属于低嘌呤饮食,而且能够为患者提供比较丰富的优质蛋白质来源。 3,蔬菜类,各种青菜,比如卷心菜、白菜、芹菜、黄瓜、冬瓜、土豆等等都属于低嘌呤饮食,患者可以放心食用。 4,水果类,各种鲜果都属于低嘌呤食物。 二、 高尿酸血症可以吃豆制品吗? 痛风患者在急性期时不建议食用豆制品,痛风在急性发作时建议食用低嘌呤含量的食物,而豆制品是由豆类制作而成的食品,属于中嘌呤含量的食物。但处于痛风间歇期以及慢性期的患者,可以食用适量豆制品。目前针对痛风以及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指南中也提到不推荐上述患者食用豆制品,但也不反对,主要是由于食用的豆制品中的嘌呤含量,和制作方法、处理工艺有关。 一般常食用的豆类,尤其是黄豆,属于中嘌呤含量的食物,但在制作豆制品的过程中,经过水煮、研磨、过滤,其中的嘌呤物质在制作过程中有所损失,嘌呤含量可能会下降。所以处于痛风间歇期的患者可以食用适量豆制品,但是痛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果食用豆制品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因为豆制品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多是植物蛋白,身体的吸收、利用度较低,如果食用过量豆制品会加重肾脏负担。 总之,急性发作期间不建议吃,非发作期间可以适量食用。 三、除了低嘌呤饮食,还要注意什么? 多饮水,不喝酒。 平时应多喝白开水,每日应该喝水2000ml~3000ml,以促进尿酸排出。饮酒后,人体内的乳酸会增加,乳酸可干扰尿酸的排泄,从而诱发痛风发作。若在饮酒的同时进食高嘌呤、高蛋白、高脂肪饮食,更容易引起急性痛风发作,这种情况在临床上非常常见。
潘瑜 2023-05-24阅读量1014
病请描述: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尿酸增高的一组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慢性关节炎、关节 畸形等症状,严重者可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最终可能危及生命。 痛风发生后进展较快,除了进行规范诊疗,日常管理对于痛风病人也很重要。为了预防痛风发作,痛风患者应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以下十个原则: 1、限酒: 酒精会影响尿酸排泄,增加痛风或高尿酸风险,乙醇代谢一方面促进嘌呤分解升高尿酸,另一方面会抑制肾脏对于尿酸的排泄,所以所有的酒类都应该避免摄入,而不单指啤酒; 2、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高嘌呤食物摄入越多,对尿酸水平的影响越大,所以在饮食上要注意控制肉类的每天摄入总量,均衡分至三餐,一般来说,红肉、动物内脏、鱼、海鲜等嘌呤含量都较高,应适量食用;素菜中也有高嘌呤食物,如花菜、菠菜、菌类及植物种子等,仍需控制摄入量;主食少吃粗粮,如玉米、荞麦、全麦片,因为谷物糙皮中嘌呤含量也相对较多,过多食入也会引起血尿酸升高;痛风患者可多吃碱性食物,如土豆、白菜、胡萝卜、南瓜等以增加尿液的碱性; 3、防止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 不合理的剧烈运动会诱发痛风;中医认为痛风发病原因可由寒湿引起,所以日常生活也要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受凉; 4、减少富含果糖饮料的摄入: 痛风患者在饮料的选择上,也要避免如“果葡糖浆”等糖类的摄入,尽可能以水果替代果糖饮料。但是痛风患者应少吃甜度较高的水果,尤其是果糖含量较高的水果。日常可选择草莓、橘子、西瓜、柠檬等水果食用,少吃荔枝、柿子、杨梅、石榴等水果; 5、大量饮水: 每天饮水量应多于于2000ml,以2000-3000ml为宜,大量饮水可稀释尿液,缓解痛风症状; 6、控制体重: 相关研究显示,肥胖是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需要管理体重,但是控制体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为了快速减肥而采取节食的方式,因为节食会在体内生成大量酮体从而阻碍尿酸排泄,间接让血尿酸水平增高; 7、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 相关研究表明经常性食用新鲜蔬菜是痛风发病的保护因素,所以在日常饮食中应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 8、规律饮食和作息: 相比饮食、作息规律的人,饮食不规律和作息不规律的人发生痛风/高尿酸血症的风险要高出1.6倍,所以痛风患者应规律饮食与作息; 9、规律运动: 因规律、适度的运动可以降低痛风发作次数,血尿酸高的人应该坚持适量运动,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10、禁烟: 2016年的痛风诊疗指南提出,抽烟的人得痛风/高尿酸血症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35%,所以应该及早禁烟。 改善生活方式是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核心,特别是对于早期发现的患者。然而高尿酸、痛风问题,并不是单纯通过日常生活管理就能完全解决。痛风患者确诊后,应该第一时间到内分泌科进行规范、科学的治疗,以免侵犯对其他器官和组织!
俞一飞 2023-05-04阅读量1104
病请描述:尿酸值降低了,痛风怎么还是会发作呢? 01、尿酸没有降到理想值 虽然患者体内的尿酸降低了,但是,有时候尿酸还没有降到理想值。也就意味着,患者体内仍存在大量的尿酸,并沉淀在关节处,破坏关节,常常会出现关节疼痛。这其实就是尿酸降得不够理想。痛风患者的血尿酸应控制在360μmol/L以下,部分患者有痛风石或者局部有痛风结晶形成的,要求控制在300μmol/L以下,不低于180μmol/L。 02、尿酸降得太快 患者在服用降尿酸药物时,尿酸降低得太快,同样可能会给身体造成不适,导致痛风频发。这是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所讲的尿酸值是指血液的尿酸水平。如果说尿酸降得太快,很有可能血液的尿酸降低了,但是关节中的尿酸还是很高,关节内仍有沉积的尿酸盐结晶存在。所以,虽然血尿酸降低了,但一旦受到某一个诱因的影响,痛风就会发作,关节还是会痛。 03、尿酸盐结晶导致 有人打比方说:用药之后尿酸降得很快,就好像冬天里堆的雪人,太阳出来之后温度升高,雪人就开始融化,融化以后的雪渣会一块一块掉下来;这雪人可以比喻为患者体内的尿酸盐结晶,雪渣就可以比喻为被溶解掉的尿酸盐颗粒。这些从一大块尿酸盐结晶上掉下来的尿酸盐颗粒,就会又沉淀到别的关节上,产生新的疼痛点。这个比喻虽然不一定十分科学,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实际上,尿酸有个「安全范围」,数值太低也会悄悄伤害身体。长期尿酸排泄过多,血清尿酸浓度低于120μmol/L,便可确诊为低尿酸血症。 人体缺乏尿酸会怎样? 1、伤害泌尿系统 低尿酸血症常导致肾性低尿酸血症,容易诱发运动相关的急性肾损伤。这种肾损伤通常发生在剧烈运动后6~12小时内,患者会出现剧烈腹痛和恶心。尿路结石是肾性低尿酸血症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血中尿酸少、尿液中尿酸多,易在尿道析出结晶,形成结石。尿酸性尿路结石可引发肾绞痛、血尿、尿路感染,甚至阻塞肾小管,发生急性肾衰竭。 2、加重认知障碍 研究发现,低尿酸血症患者更可能出现认知功能恶化,痴呆风险更高,影响机制较为复杂。如果患者出现记忆力下降,应高度警惕是否有低尿酸血症。 3、破坏血管内皮 有学者发现,当血尿酸水平≤240μmol/L时,急性心肌梗死、心衰、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低尿酸可导致患者抗氧化能力降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故进行降尿酸治疗时,要科学服药,同时监测尿酸水平,降得太快或降得太低,都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俞一飞 2023-05-04阅读量2144
病请描述: 推荐别嘌醇、非布司他或苯溴马隆为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的一线用药; 推荐别嘌醇或苯溴马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治疗的一线用药; 单药足量、足疗程治疗,血尿酸仍未达标的患者,可考虑联合应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尿酸药物。 作用机制不同 1、别嘌醇和非布司他:属于抑制尿酸合成药物,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尿酸的合成,降低血尿酸水平。 2、苯溴马隆:属于促尿酸排泄药,通过抑制肾小管尿酸转运蛋白-1,抑制尿酸重吸收,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 适应症 1、别嘌醇:可用于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痛风、继发于恶性肿瘤的高尿酸血症、器官移植后高尿酸血症,以及草酸钙性结石病。 2、非布司他:尚无应用于继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包括器官移植)的研究,因此不建议应用于尿酸盐大量升高的患者,如恶性疾病、Lesch-Nyhan综合征。 3、苯溴马隆:适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各种原因引起的痛风以及痛风性关节炎非急性发作期。 优、缺点对比 苯溴马隆 优点:口服易吸收,其代谢产物也具活性,服药后24小时血中尿酸为服药前的66.5%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较少,主要为胃肠道不良反应。 缺点: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功能的异常,以及出现皮肤过敏的表现。苯溴马隆的禁忌证包括对于孕妇或者有怀孕打算的患者,不建议使用。对于哺乳期的妇女也是禁用的,而且不推荐儿童使用。在治疗过程中,对于有泌尿系结石的患者,以及出现重度或者中度的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也是禁用的。 非布司他 优点:为新型降尿酸药物,过敏反应少,如果对别嘌醇过敏的患者非布司他可能是首选。对肾损害较小,适合肾功能不全和肾结石患者。同时有非常好的降尿酸效果。使用较方便,即可达到降尿酸效果,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缺点:因为其通过肝脏代谢,部分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需要注意的是其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建议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非布司他应该谨慎,不作为首选。18岁以下儿童副作用暂不明确,不推荐使用。 别嘌醇 优点:一般来说,别嘌呤醇适合慢性原发性或继发性痛风的治疗,尤其是控制痛风急性发作期,同时需要用秋水仙碱或其他消炎药。儿童使用时应根据年龄、体重降低用量。 缺点: 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受损,有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超敏综合征,比如出现剥脱型皮炎,在最初服用的一段时间最容易发生,需要警惕。 降尿酸药治疗策略 1、确定血尿酸目标值 2016年版《中国痛风诊疗指南》认为,将血尿酸降低至360μmol/L以下,可控制病情,促进已有痛风石的溶解,同时可预防肾病的发生。 2、选择降尿酸药物 国外指南:肾功能正常的痛风患者,首选别嘌醇;当无法耐受别嘌醇时,或增加剂量后血尿酸仍然无法达标者,考虑换用非布司他,或苯溴马隆。 国内指南:对于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非布司他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较别嘌醇更具优势。 需提醒:非布司他的心血管风险大于别嘌醇;HLA-B*5801基因阳性者禁用别嘌醇;有肾结石的患者禁用苯溴马隆。 3、降尿酸疗程 关于何时应停止降尿酸治疗,学界仍无定论。目前已有研究显示,无临床症状且每年复查血尿酸保持在<420μmol/L的患者经过5年治疗后停止降尿酸治疗,痛风复发的风险未明显增高。 别嘌醇和非布司他属于抑制尿酸合成药,虽然不会增加尿液中尿酸浓度,但会增加尿液中次黄嘌呤和黄嘌呤浓度。为了预防黄嘌呤结石的形成,在服用别嘌醇和非布司期间,均应增加饮水量,必要时碱化尿液。 特别提醒: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都可引起肝功能异常,开始用药前需测定肝功能,长期用药时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究竟选择哪一类药物,根据指南,对抑制尿酸生成药和促进尿酸排泄药都是同等推荐,均为一线治疗药物,建议大家综合考虑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肝肾功能、合并症及经济能力,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俞一飞 2023-05-04阅读量5289
病请描述:高尿酸血症是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被称之为“第四高”。实际上,并不是说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低于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2型糖尿病),而是因为它是第四个被大家关注、引起大家重视的疾病。来自2018~2019年全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4.0%,与糖尿病的患病率不相上下,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24.5%,显著高于女性的3.6%。更值得关注的是18~39岁青年男性和7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是患病的高峰人群。 高尿酸血症不但是痛风性关节炎的根本原因,还是尿酸性肾病、肾结石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高尿酸血症还常常与糖尿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共同增加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高尿酸与糖尿病如影随形 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都是营养过剩导致的代谢性疾病。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是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的共同致病基础。具有典型胰岛素抵抗特征的肥胖患者往往是高尿酸血症和2型糖尿病的主要来源。糖尿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高达45%~75%,痛风的发生率大约15%。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中则有12.2~26.9%合并糖尿病。可以说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如影随形,是一对“难兄难弟”。 高尿酸血症还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每升高60umol/L,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17%,子代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5%。已存在糖尿病的患者,高尿酸血症可以加重这些患者的代谢紊乱,预示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增高60umol/L脑中风的风险增加19%,增高100umol/L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高21%。血尿酸增高还与糖尿病患者肾脏功能的恶化和进展有关。 当高尿酸遭遇糖尿病该怎么办? 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都是代谢相关的疾病。在治疗上,特别是生活方式的干预方面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在饮食方面应当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多饮水,戒烟限酒,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少吃肉类,尤其是动物内脏、海鲜等食物对血糖和血尿酸的控制都是有帮助的。规律、适量的运动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代谢状况,减轻体重。在药物治疗方面,糖尿病患者在血尿酸水平超过480umol/L时就应该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开始降尿酸的药物治疗,如果曾经有过痛风发作则在血尿酸水平超过420umol/L时就需要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可以选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SGLT-2)抑制剂,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可以同时降低血尿酸水平,是一类可以一举两得的治疗药物。
林寰东 2023-04-06阅读量1395
病请描述: 阿托伐他汀是目前使用较多的强效他汀,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作用较强,可稳定逆转斑块,显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阿托伐他汀广泛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血脂异常、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的防治。阿托伐他汀通过促进肾脏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高胆固醇血症合并高尿酸血症时优选阿托伐他汀。 那么,阿托伐他汀应该怎么用?怎么防范不良反应?一起来看看吧! 掌握正确的用法用量 阿托伐他汀经代谢后的产物仍然具有活性,药效总体半衰期超过20小时,所以每日服药1次即可。服用不受饮食影响,在一日内任何时间服药,LDL-C水平降低的幅度都相同。 阿托伐他汀可引起失眠,睡眠障碍者宜早晨服用。 阿托伐他汀的初始剂量为每日10mg,增加剂量时为每日20mg、40mg、80mg。但他汀类药物剂量翻倍,对LDL-C水平降低的增幅仅为6%,而药物不良反应则会显著增加。中国人对他汀类药物耐受性差,所以一般不建议使用80mg剂量。 老年人无需调整剂量;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不良反应需警惕 阿托伐他汀有可能造成肝损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如果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超过正常值3倍,需要停药。在停药后,肝功能可以恢复正常。 阿托伐他汀有可能造成肌肉损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是否出现肌肉疼痛、乏力的症状。如果肌酸激酶超过正常上限5倍,需要停药,以避免出现横纹肌溶解症。 阿托伐他汀对血糖代谢有影响,可能会引起血糖升高,有很小的概率会造成新发糖尿病,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血糖。 4种情况禁用 活动性肝脏疾病,包括原因不明的肝脏AST和/或ALT持续升高。 已知对本品中任何成分过敏。 妊娠期妇女禁用:阿托伐他汀钙会减少胆固醇的合成,并且有可能降低其他具有生物活性的胆固醇衍生物的合成,可能对胎儿造成损害。 哺乳期妇女禁用:用药后乳汁中可能含有阿托伐他汀钙,哺乳期妇女如需用药,不建议哺乳。 药物联用需注意 阿托伐他汀主要经肝药酶CYP3A4代谢,肝药酶CYP3A4是多种药物共同的代谢酶,所以阿托伐他汀与很多药物有相互作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 与康唑类抗真菌药(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秋水仙碱、烟酸、吉非贝齐同时使用,可增加肌溶解和/或急性肾衰竭的风险,不建议联合应用。 可增加口服避孕药及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应监测其浓度,适当减少给药剂量。 葡萄柚(西柚)对CYP3A4酶有抑制作用,所以在服用阿托伐他汀期间,要避免食用大量葡萄柚,或是饮用大量葡萄柚汁。
俞一飞 2023-03-04阅读量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