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内科 > 内分泌科 > 高尿酸血症 > 内容

高尿酸血症内容

尿酸总降不下来?可能是这5个...

病请描述:   有人说,自己患痛风后很注意健康生活,多素食少吃肉,可血尿酸水平一直降不下去,痛风也总复发,为什么会这样?    降尿酸有5个常见误区,有可能使尿酸不降反升。 误区一:过度进行剧烈运动     对于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规律运动可缓解疼痛,维持关节活动能力。但若运动过于剧烈,肌肉会消耗大量的三磷酸腺苷,代谢出尿酸。剧烈运动常伴随肌肉无氧代谢,导致乳酸蓄积,使尿酸水平升高。    有高尿酸血症要避免剧烈运动,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每天运动时间在30-60分钟。 误区二:盲目服用降尿酸药物     如果没有痛风症状,血尿酸升高也不多,不建议服用降尿酸药物,进行低嘌呤饮食即可。     已经发生过痛风,或无症状、无基础疾病但血尿酸超540mmol/L,或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同时血尿酸高于480mmol/L,才建议降尿酸治疗。 误区三:忽略药物不良反应     有些药物会干扰尿酸代谢,引起血尿酸升高,最常见的就是利尿剂。比如常用于降压治疗的氢氯噻嗪、吲达帕胺,以及呋塞米、托拉塞米等,都会干扰尿酸排泄,有痛风者禁用。    还有降压药中的ARB普利类药物,用药初期可能会影响肾小球滤过压,使肾脏灌注量短暂减少,使血尿酸升高。    降压药中的洛尔类药物,会降低心输出量,影响肾脏灌注,也有可能轻度升高血尿酸。 误区四:摄入过多含果糖的饮食      很多食品、饮料中使用了果糖作为甜味剂,果糖在代谢过程中会消耗三磷酸腺苷,增加尿酸的生成底物,使尿酸合成增加;过量的果糖易引发脂肪堆积和胰岛素抵抗,抑制尿酸的排泄。     大多数含糖饮料使用果葡糖浆作为甜味剂,如果大量饮用,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血尿酸水平。食用水果时,选择新鲜、完整的水果,安全性最高,对尿酸影响小。 误区五:依靠喝苏打水来降尿酸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可以碱化尿液,增加尿酸的排泄,所以很多人每天都会买苏打水喝,想降低血尿酸。但实际上,苏打水中的碳酸氢钠含量极低,对人体产生的作用微乎其微,不具有降低血尿酸的作用。      而且有的苏打水会加入果葡糖浆、白砂糖等甜味剂,被人体吸收代谢后,会增加尿酸的合成,使血尿酸升高。      想降低血尿酸,选择饮用白开水就可以,重要的是饮水充足(建议每天2000-3000毫升),保证尿量,促使尿酸排泄。

俞一飞 2025-06-24阅读量78

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

病请描述:慢性肾脏病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对患者的健康构成长期且隐蔽的威胁。2025年3月13日是第二十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早检查”的意义是什么?大众该如何有效预防肾脏病的发生?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陈香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医学部副主任医师李平做客人民好医生客户端直播访谈时,分享了相关见解。陈香美院士指出,慢性肾脏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其诊断并非一次性完成,而是需要在三个月内反复检查确认。因其早期症状隐匿,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疾病中晚期,甚至需要透析或肾移植,因此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为10%,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代谢性疾病的增加,该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在访谈中,陈香美院士分享了世界肾脏日的意义与发展历程。2006年由国际肾脏基金联盟和国际肾脏病学会联合发起,将每年3月的第二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肾脏日,旨在提高公众对肾脏健康的关注。从2006年的“慢性肾病的早期检测和预防”到2025年的“早检查,保健康”,每一年的主题都聚焦于肾脏病的预防、早期检测及治疗,凝聚了全球医学界的智慧和共识。“过去20年来,我国在肾脏病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基层医疗机构逐渐完善,尿常规和肾功能筛查得到了广泛推广。”陈香美院士表示,但我国慢性肾脏病防治仍面临严峻挑战,有超过一亿名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且大众对疾病的认知率较低,防控任务依然艰巨。“我们还要不断地努力,进一步地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加强慢病全链条的管理。”李平教授从临床出发,介绍了常用的慢性肾脏病的筛查方法。其中,尿常规检查是肾脏疾病筛查最基础的项目,是判断是否有肾脏病的基本指标;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是评估肾脏损伤的关键指标,建议成人每年至少检测一次;血肌酐和胱抑素C检测是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估肾脏的过滤功能;肾脏影像学检查是评估肾脏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超声、CT、磁共振和放射性核素扫描等。在访谈中,李平教授详细阐述了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其中包括糖尿病和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有肾脏病家族史的人群、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的人群、肥胖人群、吸烟者以及高尿酸血症患者等。而且其并发症也不容小觑,比如心血管疾病、代谢功能紊乱、肾性贫血、肾性骨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等。以肾性贫血为例,其不仅影响肾脏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肾脏疾病进展、终末期肾脏病的风险,当然治疗手段也随着科技发展在不断迭代升级,比如最新的HIF-PHI药物。她强调,“早干预、早获益。早期发现和干预不仅能帮助高风险人群及时发现肾脏疾病,还能减轻疾病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关键。”近年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医疗领域运用越来越广泛深入,如临床疾病的风险预测、早期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为实现精准的医疗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陈香美院士展望了人工智能在慢性肾脏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前景。她指出,AI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医生进行精准诊断,预测疾病进展及预后。虽然AI不能完全替代医生,但其赋能作用不可忽视。未来,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望在慢性肾脏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及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总之,慢性肾脏病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但通过早期筛查、积极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两位专家共同发出呼吁:通过世界肾脏日的科普宣传,希望能够提高公众对肾脏健康的关注,推动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也正如陈香美院士所言:“二十年风雨兼程,我们以科学之光驱散疾病的阴霾。展望未来,我们更需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为肾脏健康事业持续奋斗。以早检查筑牢防线,共同去管理,守护人民的生命,让每一位患者都能享有高质量的健康人生,为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贡献肾脏病领域的坚实力量。”(本文转载自“人民好医生”)

微医药 2025-03-19阅读量1167

心脏“杀手&rd...

病请描述:健康科普冠心病防治小课堂当前,冠心病已成为我国最普遍的健康问题之一。冠心病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哪些人更容易得冠心病?冠心病如何治疗和预防?今天,下面就来给大家全面讲解。01什么是冠心病?冠状动脉是负责输送血液到心脏的血管,当这条重要的血管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02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冠心病主要致病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肥胖、吸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过量饮酒、男性、年龄、家族史等。上述因素可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从而造成冠状动脉的管腔狭窄,当狭窄达到一定程度,便会出现心肌缺血。这些因素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生概率,被称为冠心病的易患因素。除了性别、年龄和家族史是不可控危险因素,其他易患因素都是可控的,所以无论是冠心病的预防或治疗,都要控制好这些因素。03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冠心病临床症状主要是心绞痛,但表现多样。典型的心绞痛多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生,表现为位于胸骨中下段的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颈肩部、上肢或背部,持续时间多在数分钟到半小时内,可伴有出汗。需注意的是,很多时候患者心绞痛症状并不典型,可能在休息时出现,可表现为胸闷气促,部位也仅仅位于颈肩部、上肢、背部、脸颊部或上腹痛,有些病人误认为是肩周炎、牙痛或胃病,容易误诊。04如何预防冠心病?01健康生活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作息时间,合理饮食,适量运动。02避免“三高”高血压患者应遵循医嘱,规律用药,控制血压在合理范围内;高血脂患者应低脂饮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03保持良好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05冠心病的治疗方法1、非药物治疗:戒烟限酒,低脂低盐饮食,适当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等。2、药物治疗: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延缓冠脉病变的进展:如抗凝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等);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等);扩张冠状动脉(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血压控制(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血脂控制(胆固醇合成抑制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及PCSK9抑制剂等);血糖控制(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等)。3、手术治疗:包括心脏血管介入治疗(心脏内科医师完成)和冠脉旁路移植术(心脏外科医师完成)。冠脉介入治疗,俗称“支架植入”,是经桡动脉或股动脉进行冠脉造影,在X线下对病变狭窄部位行球囊扩张,并植入支架或应用药物球囊,消除或减轻冠脉狭窄,使心肌恢复供血。 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搭桥手术。此手术在心外科实施,心外科医生使用患者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作为“桥血管”,将其从升主动脉绕过狭窄/闭塞的冠脉搭至病变远端正常血管段。值得注意的是,明确的冠心病,无论采用哪种手术方法,均需要终身服药治疗预防再次心绞痛发作,同时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冠心病的易患疾病,对冠心病的治疗和提高生活质量都非常有意义。06温馨提示立冬已过,寒意袭来,此时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特别是对于有冠心病病史的人群来说,秋冬时节是非常严峻的考验。因此,对于老年人及冠心病高危人群,在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同时,冬季也要做到防寒保暖、适量运动。建议:1.注意保暖,特别是脸和四肢的保暖,在温度低的时候应该避免外出,以免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尤其是寒露后的“寒冷天”,由于空气中雾霾增高,含氧量降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很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2.要避免在寒冷的环境中运动,但是为了增强机体抵抗力,天气好的时候应该适当进行一些室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心肌供血能力,有助于预防冠心病。3.晨练别太早,不少中老年人都有早起晨练的习惯。但在初冬,这有可能带来很大的健康风险。建议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在冬季应尽量避开早间时段锻炼。

郑远 2025-02-28阅读量1090

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理

病请描述:冬季来临,急性心肌梗死处于一个高发期,不单是老年患者,年轻人也要注意身体健康。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糖甚至糖尿病、高血压病也越来越年轻化,自然而然,心肌梗死也变得年轻化了。国外报道的最小九岁的心肌梗死,目前我们接触到最小年龄13岁。20多、30多、40多都都时常见到,年轻的以40-50岁为最多见。胸痛是心肌梗死常见症状,但是胸痛不仅仅是心肌梗死。致死性胸痛主要是指我们常说的胸痛三联症:心肌梗死、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一旦出现剧烈胸痛症状请勿急躁,首先一条要切记应立即停止一切剧烈活动,就近休息,平心静气,慢慢深呼吸。立即让家人或亲戚朋友帮忙拨打120,路途超过十分钟就尽量不要自驾去医院检查就诊了。由于现在各胸痛中心建设已完善,救护车上均配备心电图及常用的急救药品,甚至溶栓药物。比大家自行去医院要好得多,一是自行就诊到医院后可能还是无头苍蝇,到处乱走,浪费时间;二个救护车上配备的心电图现场就可以把做完了的心电图上传到医院胸痛中心群里,如果心电图典型、症状典型,就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实行双绕模式直接到介入室,实施微创介入手术了。且在转运途中即可以办理挂号、住院手续。第三个好处就是一旦在转运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比如心律失常、低血压甚至休克、更严重的心跳骤停等状况,车上有专业的救护人员可以进行相应的救护。为什么我们胸痛中心的医生强调时间就是生命,早几分钟和晚几分钟的区别可大了,心肌细胞一旦坏死就无法再生的。开通闭塞的血管越早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未来的健康有着巨大影响,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致残率等问题。说一个小故事,原来我在广州工作学习时遇见的,一天上班的时侯来了两个急性心肌梗死男性患者,具体的就不多说了。一位来自新加坡的华侨,告知他得了心肌梗死,他拨通了海外电话后他妻子只问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确定是心肌梗死吗,二你们医院有没有手术能力,得到肯定答复后立即同意手术。另一位患者家属,等我们做完了第一位患者手术回来后,还在到处打电话,我们等到的答复一直是等等再等等,她还要咨询一下,时间就这样慢慢的流逝掉,患者的心肌细胞也在这过程中不断地坏死掉,以后的心脏功能肯定会更差的!3个小时后找到了一个七拐八弯的检验科医生朋友,再沟通后(又要浪费一段时间),她才同意了我们的治疗方案。虽然结局不错,但是让我们感到心痛、心累,浪费掉的不仅仅是时间,浪费掉的是她家人的极其宝贵的心肌细胞呀。鲁迅先生就是大家,自以为是的中国人,对信任的理解千变万化吧!今天给大家介绍两个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例。都是男性,60岁左右,平时都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的病史,既不好好吃药也没有正规体检,直到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了才来就诊。不多说,进入主题。我们先看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及正常的冠脉造影图像。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如上(图出处忘了,致歉原作者):II、III、AVFst段上抬。大致正常的冠脉造影: (黑色树枝状的就是造影剂显示出来的心脏血管,右冠大致呈C字心态)第一个患者的右冠造影图像见下(一)图像:(一)显示右冠近中段严重狭窄、长病变、圆锥支开口病变、右冠较细小。 第二、三、四、五、六个图像为左冠造影:图像(二)显示:左冠钙化严重,左旋支中远段闭塞、前降支多处病变、第一对角支开口严重狭窄。 图像(三)、(四)、(五)、(六),从不同角度来显示左冠病变情况,以达到更好地评估下一步治疗计划及治疗结果的过程。图像(三)是导丝通过闭塞病变处,2.0*15mm球囊处理过程: 图像(四)显示2.0*15mm球囊扩张后整个左旋支显影状况,但效果还是不理想,中段血管直径未恢复正常的大小。 图像(五)显示左旋支中段植入支架过程: 图像(六)显示最后影像:整个左旋支血流达到处理的效果,3级血流。左旋支远段仍存在病变,考虑如果继续处理会影响分支血流,反而适得其反,不如下台后积极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血脂、抗动脉硬化治疗了。第二个患者,图像(七)显示右冠全程病变,右冠粗大,中段存在99%的次全闭塞,远段血流缓慢: 图像(八)显示左冠严重钙化,累及左主干、前降支,左旋支中段闭塞,左旋支远段缓慢显影,考虑是左旋支中段闭塞后再通了。但是局部存在血栓。 图像(九)显示导丝通过闭塞处,用球囊扩张过程。图像(十)第一个支架植入过程图像(十一)显示,第一个支架释放后,退出主支血管内导丝后第二个支架植入过程图像(十二)最后影像显示,闭塞处处理良好,各分支未受明显影响,主支血管血流达到3级血流。这是两个患者的病例,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的都是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大致相同,病变血管却都是左旋支,都放了支架;不同之处,处理过程。两个病例都不能说完美处理了,但是都达到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理标准,就是罪犯血管恢复3级血流。希望通过这俩个病例给人民一些医学方面的帮助。总结一下,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一、应及时拨打120,在必要时省时省力,更能够救命;二、应充分相信胸痛中心的医护人员,他们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非常好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三、应耐心听取接诊医生的意见,不要胡乱浪费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细胞)。最后说明一下,如有不适尽快到当地医院就诊。此为科学普及,如有雷同敬请谅解!

余志国 2025-01-09阅读量2063

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理

病请描述:冬季来临,急性心肌梗死处于一个高发期,不单是老年患者,年轻人也要注意身体健康。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血糖甚至糖尿病、高血压病也越来越年轻化,自然而然,心肌梗死也变得年轻化了。国外报道的最小九岁的心肌梗死,目前我们接触到最小年龄13岁。20多、30多、40多都都时常见到,年轻的以40-50岁为最多见。胸痛是心肌梗死常见症状,但是胸痛不仅仅是心肌梗死。致死性胸痛主要是指我们常说的胸痛三联症:心肌梗死、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一旦出现剧烈胸痛症状请勿急躁,首先一条要切记应立即停止一切剧烈活动,就近休息,平心静气,慢慢深呼吸。立即让家人或亲戚朋友帮忙拨打120,路途超过十分钟就尽量不要自驾去医院检查就诊了。由于现在各胸痛中心建设已完善,救护车上均配备心电图及常用的急救药品,甚至溶栓药物。比大家自行去医院要好得多,一是自行就诊到医院后可能还是无头苍蝇,到处乱走,浪费时间;二个救护车上配备的心电图现场就可以把做完了的心电图上传到医院胸痛中心群里,如果心电图典型、症状典型,就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实行双绕模式直接到介入室,实施微创介入手术了。且在转运途中即可以办理挂号、住院手续。第三个好处就是一旦在转运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比如心律失常、低血压甚至休克、更严重的心跳骤停等状况,车上有专业的救护人员可以进行相应的救护。为什么我们胸痛中心的医生强调时间就是生命,早几分钟和晚几分钟的区别可大了,心肌细胞一旦坏死就无法再生的。开通闭塞的血管越早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未来的健康有着巨大影响,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致残率等问题。说一个小故事,原来我在广州工作学习时遇见的,一天上班的时侯来了两个急性心肌梗死男性患者,具体的就不多说了。一位来自新加坡的华侨,告知他得了心肌梗死,他拨通了海外电话后他妻子只问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确定是心肌梗死吗,二你们医院有没有手术能力,得到肯定答复后立即同意手术。另一位患者家属,等我们做完了第一位患者手术回来后,还在到处打电话,我们等到的答复一直是等等再等等,她还要咨询一下,时间就这样慢慢的流逝掉,患者的心肌细胞也在这过程中不断地坏死掉,以后的心脏功能肯定会更差的!3个小时后找到了一个七拐八弯的检验科医生朋友,再沟通后(又要浪费一段时间),她才同意了我们的治疗方案。虽然结局不错,但是让我们感到心痛、心累,浪费掉的不仅仅是时间,浪费掉的是她家人的极其宝贵的心肌细胞呀。鲁迅先生就是大家,自以为是的中国人,对信任的理解千变万化吧!今天给大家介绍两个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例。都是男性,60岁左右,平时都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的病史,既不好好吃药也没有正规体检,直到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了才来就诊。不多说,进入主题。我们先看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及正常的冠脉造影图像。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如上(图出处忘了,致歉原作者):II、III、AVFst段上抬。大致正常的冠脉造影: (黑色树枝状的就是造影剂显示出来的心脏血管,右冠大致呈C字心态)第一个患者的右冠造影图像见下(一)图像:(一)显示右冠近中段严重狭窄、长病变、圆锥支开口病变、右冠较细小。 第二、三、四、五、六个图像为左冠造影:图像(二)显示:左冠钙化严重,左旋支中远段闭塞、前降支多处病变、第一对角支开口严重狭窄。 图像(三)、(四)、(五)、(六),从不同角度来显示左冠病变情况,以达到更好地评估下一步治疗计划及治疗结果的过程。图像(三)是导丝通过闭塞病变处,2.0*15mm球囊处理过程: 图像(四)显示2.0*15mm球囊扩张后整个左旋支显影状况,但效果还是不理想,中段血管直径未恢复正常的大小。 图像(五)显示左旋支中段植入支架过程: 图像(六)显示最后影像:整个左旋支血流达到处理的效果,3级血流。左旋支远段仍存在病变,考虑如果继续处理会影响分支血流,反而适得其反,不如下台后积极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血脂、抗动脉硬化治疗了。第二个患者,图像(七)显示右冠全程病变,右冠粗大,中段存在99%的次全闭塞,远段血流缓慢: 图像(八)显示左冠严重钙化,累及左主干、前降支,左旋支中段闭塞,左旋支远段缓慢显影,考虑是左旋支中段闭塞后再通了。但是局部存在血栓。 图像(九)显示导丝通过闭塞处,用球囊扩张过程。图像(十)第一个支架植入过程图像(十一)显示,第一个支架释放后,退出主支血管内导丝后第二个支架植入过程图像(十二)最后影像显示,闭塞处处理良好,各分支未受明显影响,主支血管血流达到3级血流。这是两个患者的病例,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的都是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大致相同,病变血管却都是左旋支,都放了支架;不同之处,处理过程。两个病例都不能说完美处理了,但是都达到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处理标准,就是罪犯血管恢复3级血流。希望通过这俩个病例给人民一些医学方面的帮助。总结一下,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一、应及时拨打120,在必要时省时省力,更能够救命;二、应充分相信胸痛中心的医护人员,他们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非常好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三、应耐心听取接诊医生的意见,不要胡乱浪费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心肌(细胞)。最后说明一下,如有不适尽快到当地医院就诊。此为科学普及,如有雷同敬请谅解!

余志国 2024-12-31阅读量2334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案主要有...

病请描述: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药物治疗 1.**化疗** ***传统化疗药物**:包括马法兰、阿霉素和环磷酰胺等。 ***靶向药物**:目前主要为蛋白酶体抑制剂(如硼替佐米、伊莎佐米)和免疫调节剂(如沙利度胺、来那度胺)。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强的松等,常与蛋白酶体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联合使用。 2.**免疫治疗** ***单克隆抗体疗法**:针对骨髓瘤细胞生长因子IL-6和针对细胞表面肿瘤相关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疗法。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大幅提高多发性骨髓瘤的缓解率,为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来新希望。但需注意,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独特的毒性事件,需优化管理策略。 ###二、放射治疗 局部放疗对于减轻疼痛、解除压迫症状有显著效果。放疗可采用单次或分次进行,全身照射则主要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对于孤立性浆细胞瘤,放疗是首选治疗方法,应采用现代治疗原则,包括基于影像学方法划定靶区,并使用先进技术(如调强放疗、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质子束放疗)控制放疗剂量。 ###三、造血干细胞移植 1.**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合年龄≤65岁、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通过采集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外进行处理后回输给患者,以重建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 2.**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常用于年轻、难治复发的患者。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存在较高的风险和并发症,因此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四、对症及支持治疗 1.**纠正贫血**:通过输注红细胞使血红蛋白维持在一定水平,应用EPO(促红细胞生成素)有助于改善贫血。 2.**缓解骨痛**:使用双膦酸盐、止痛剂等药物减轻骨质损害及缓解骨痛。 3.**肾功能损害的防治**:保证液体的输入量,有利于轻链、尿酸、钙等物质的排除,及时纠正泌尿系感染,对急性少尿和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 4.**高尿酸血症及高钙血症的治疗**:使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利尿剂等药物降低血尿酸和血钙水平。 5.**高粘滞血症的治疗**:血浆置换可以迅速减轻高粘滞血症的症状,但应根据体征和眼底检查决定是否应该行血浆置换。 此外,研究证明干扰素α对多发性骨髓瘤有效,药理浓度的亚砷酸对细胞系和患者瘤细胞也有抑制生长和诱导凋亡效应。 综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刘尚勤 2024-10-30阅读量1963

为什么痛风发作后会自行缓解?

病请描述:     很多痛风患者初发时有这种体会,痛风发作的时候是痛不欲生,但痛风也来如风去如影,过几天会自行缓解,那为什么痛风发作后会自行缓解呢。     这是由于痛风发作时,关节内的尿酸结晶会释放大量炎性物质,如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这些炎性物质会吸引大量白细胞聚集在关节周围,形成一种类似“堵塞”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炎性物质会逐渐被清除,关节炎症逐渐减轻,症状也就会自行缓解。    所以,“真的汉子”即使不吃止痛药一两周时间左右也能慢慢恢复不痛。那么,问题来了,痛风自行缓解后,关节不痛了,是否就是治愈了,可以高枕无忧呢?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痛风是一种慢性病,其病程具有波动性,症状可能会反复发作。即使在痛风间歇期,血尿酸水平仍然可能偏高,尿酸结晶仍在不断沉积。如果患者在此期间不加以控制,病情可能会继续恶化,进入慢性期。更糟糕的是,长期的高尿酸血症会损害肾脏,引发肾功能不全、肾结石等问题。     此外,频繁的痛风发作可能导致关节的永久性损伤,使得关节畸形、僵硬,影响日常生活。长期的炎症反应还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对于痛风患者来说,自行缓解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杨宁 2024-06-11阅读量1870

高尿酸会“祸害&...

病请描述:      很多人对高尿酸的危害认识远远不足,认为尿酸高,只会导致痛风。但其实高尿酸会“祸害”身体多个器官,危害一点也不比“三高”少! 1.血管——血管硬化、内皮损伤      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最大的问题是尿酸代谢出了问题,代谢不掉的尿酸在血液中的浓度不断升高,就会慢慢沉积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内皮损伤,为血管壁硬化甚至是血栓埋下隐患。 2.心脏——冠心病等心脏疾病      在高尿酸的患者中,可以明显看到患者会发生血管钙化、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心脏不良事件的比例较高,同时对心脏的威胁也是随着尿酸增高而进一步加重。” 3.肾脏——高尿酸血症肾病      肾脏是出名的“哑巴器官”,早期没有典型症状。高尿酸血症更是隐匿,当两个善于“隐匿”的疾病同时作用于身体,会导致高尿酸血症肾病。建议每年做一次体检,做一次尿液化验,一个肾功能检测,能帮助早期发现肾脏疾病和高尿酸血症。 4.大脑——脑卒中     2021年发布的《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高风险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2021年更新版》中指出,高尿酸血症是脑卒中、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过早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2021年5月中国卒中杂志刊发的一篇《高尿酸血症相关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中指出,高尿酸血症与卒中、脑小血管病等脑血管病密切相关,大部分的研究表明尿酸升高增加了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所以,高尿酸血症绝不仅仅是导致痛风那么简单,而是会对全身多脏器造成影响。控制尿酸水平,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01  关于吃     饮食控制是控制血尿酸和痛风中重要的一环,关键点在于避免高嘌呤饮食,但是海鲜和肉一点都不能吃吗?健康的果蔬可以随便吃吗? 1.避免高嘌呤食物,低嘌呤海鲜、鸡鸭肉可适量     动物内脏,部分海鲜(扇贝、河蟹、基围虾、沙丁鱼、黄花鱼等),红肉(猪、牛、羊肉),浓汤都属于高嘌呤食物,对于这些食物,本身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小伙伴都应该注意避免,在食谱上打一个小叉叉。     适当摄入白肉如鸡、鸭、鹅肉对血尿酸水平的影响要小得多。     此外有一些海鲜嘌呤含量中等或较低,可以适当摄入,如鱿鱼、鳗鱼、海参、安康鱼等。对于这些食材,可以酌情选择。 2.摄入新鲜蔬菜,注意烹饪方式      对照食物嘌呤含量表,高嘌呤的植物性食品真不少,比如菌类、海苔、海带、紫菜、豆制品(豆子、豆浆、豆腐、腐竹),此外一些新鲜蔬菜如芹菜、菠菜、西兰花等嘌呤含量都挺高。      这些难道都不能吃吗?其实高嘌呤的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对血尿酸的影响不同,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而言,上述高嘌呤植物性食品可以食用,但要注意摄入量。西兰花、菠菜等可以用清水煮熟后弃汤烹饪,避免油炸、生煎等方法,选择清蒸等健康简便的方法。 3.摄入新鲜水果,注意果糖水平     水果大多数都是低嘌呤食物,但一些水果含果糖较高,会间接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     果糖含量较低的水果可以适当选择,如草莓、樱桃、青梅、葡萄、桃子等。果糖含量较高的水果应该少吃,如柿子、桂圆、香蕉等。 02  关于喝     饮食控制除了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饮料、酒类都不能喝吗?那到底能喝什么呢? 1.避免甜饮料     甜饮料的诱惑太大了,不仅味道佳颜值还高,但可爱的外表下却隐藏着小恶魔。     不但热量极高,包括奶茶在内的大多数甜饮料里都含有高果糖浆或蔗糖,本身含有或代谢后产生果糖,间接增加血尿酸生成,减少尿酸排泄,升高血尿酸。 2.戒酒     对于健康人而言,适当饮用葡萄酒不会明显影响血尿酸浓度和痛风风险,而啤酒和白酒则会增加。     对于痛风患者而言,酒精剂量与痛风复发呈剂量依赖关系,无论啤酒、白酒、葡萄酒都会增加痛风复发的风险。     仔细翻看指南,黄酒、啤酒、白酒是避免食用类,葡萄酒是限制食用类,但是为了不让痛风反复发作,还是乖乖戒酒吧。 3.增加饮水量     如果没有心、肾疾病等需要限制入量的特殊情况存在,建议每日饮水量维持在2000ml以上,大量饮水促进尿酸排泄,有利于对把血尿酸水平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     淡茶水和不加糖的咖啡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而言也可以作为不错的选择,适当摄入。 03  关于吸烟     吸烟造成氧化应激和组织缺氧,影响肾脏尿酸排泄,另一方面,吸烟累积量与胰岛素抵抗相关,也会影响尿酸水平和痛风发生。     吸烟不仅伤肺伤心还影响尿酸水平和痛风,因此,烟还是戒了吧。 04  关于体重     超重及肥胖者代谢状态发生异常改变,对血压、血糖、血脂都有影响,血尿酸也不例外。     在普通人群中,超重、肥胖者的血尿酸水平较正常体重人群明显升高。因此,控制体重也十分重要,通过体质指数(BMI)进行计算,建议维持BMI 在18.5~24kg/m2。

俞一飞 2024-06-03阅读量1678

我国痛风患者超千万,祸根被揪...

病请描述:“我上次聚餐的时候,多吃了几块豆腐,晚上回到家就痛风发作了,真是遭罪啊!”“才那么几块豆腐,后果竟然这么严重吗?”“何止是豆腐呀,什么豆浆、豆干这一类都得少吃,一旦吃了就等着痛风吧!”“真的有这么夸张吗……”    可能大部分痛风都“谈豆色变”,认为豆制品是高嘌呤食物,痛风患者吃了就会升高尿酸,导致痛风发作……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01    我国痛风高发,是因为豆制品吃太多?     根据2021年《中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趋势白皮书》显示,我国痛风患者已经超过1.466万人,就患者比例而言,男性高于女性,但女性痛风也在逐渐增加。    很多人都知道嘌呤高的饮食会导致痛风发作,而大豆中含有嘌呤较高,被不少人认为是痛风的一大诱因。    其实,大豆是植物中高蛋白质、高钙的代表,其还含有丰富的饱和脂肪酸、钾、膳食纤维和维生素E等诸多对人体有益成分。     那关于痛风和豆制品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虽然部分豆类含有的嘌呤较高,但经过多重程序的处理后,豆制品嘌呤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减少。并且,部分研究也发现了痛风和豆制品之间的关系:    2016年,中国痛风指南就曾指出,大量食用植物蛋白者,相对于少量食用植物蛋白者,前者发生痛风风险更低;    2018年,中国台湾痛风多学科管理指南也指出,黄豆制品所含的嘌呤并不高,且进食后不影响尿酸或对尿酸影响非常轻微,痛风患者是可以正常食用的。    也就是说,像豆浆、豆腐这类豆制品,实际属于中、低嘌呤,痛风人群是可以适量食用的。但要注意方式,不宜一次食用过多,且吃的时候最好多喝水。 02    我国痛风患者超千万,元凶到底是什么?     数据显示,我国约有1600万痛风患者,且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痛风是个非常复杂的疾病,可诱发的因素包括有饮食因素、肾功能不好、肾衰竭、血液病以及药物等,这些因素都会干扰体内尿酸排泄,导致体内尿酸值异常上升,而尿酸升高是诱发痛风的主要原因。    肾功能损伤    人体内约有2/3的尿酸需要通过肾脏排泄,一旦肾功能损伤,会导致尿酸无法正常代谢,进而让体内的尿酸水平上升。    药物因素    服用阿司匹林、利尿剂、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的患者,体内尿酸的排泄也可能会受到抑制,容易引起尿酸大量沉积,导致高尿酸血症发生。    嘌呤代谢异常    体内过多的尿酸是往往由嘌呤代谢产生的,而嘌呤可分为外源性、内源性两种。   内源性嘌呤是产生于体内细胞核酸的氧化分解,占所有嘌呤的80%左右,核酸代谢过于旺盛的人群,可能会让身体释放过量嘌呤,诱发尿酸升高;而外源性嘌呤则主要来自于饮食,摄入大量的高嘌呤食物,容易导致血尿酸上升。   而我国大部分患者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其实是吃出来的。 03    这5种蔬菜和4种“水”,才是嘌呤大户     高尿酸血症、痛风的人群,日常建议少吃或不吃高嘌呤的食物,这几种一定要注意。 这5种蔬菜嘌呤比肉还高 芦笋:100g芦笋内的嘌呤含量可达到500mg,甚至于比一些海鲜还高。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主管营养师夏文龙提醒,日常实在想吃芦笋的话,可以在吃之前先焯水,可一定程度减少嘌呤的量。豌豆苗:每100克豆苗含500毫克嘌呤,绿豆芽、黄豆芽等也相对较高。豆芽中的嘌呤含量主要集中在根部,建议高尿酸人群平时去根食用。干菌类:这类食物本身日常的食用量不会太多,但其嘌呤含量很高,对于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而言,尽量避免摄入。干豆类: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医师吴漪皓指出,去皮的豆腐、豆浆等食物,嘌呤含量相较于加工前的黄豆要高许多。紫菜:100g紫菜内的嘌呤含量高达415mg,甚至比猪肝的含量还要高,属于高嘌呤食物。 这4种“水”是痛风炸弹 浓肉汤:汤熬制的时间越久,内里的核苷酸含量也越高。该物质代谢到最后的产物就是嘌呤,换言之熬制时间越久的汤诱发痛风的风险也越高。酒:单从数值上来看,酒精的嘌呤含量为10mg/100g,不属于高嘌呤食物。但酒精进入体内后,会减少尿酸排泄、增加尿酸生成,很可能会促进痛风发作。含糖饮料和果汁:这些饮品内多有大量的果糖、糖浆,进入体内会促进尿酸生成,还会引起身体产生胰岛素抵抗,间接减少了尿酸的排泄。咖啡和浓茶:咖啡和浓茶内都有大量的咖啡因,进入体内后会兴奋神经,导致痛风的症状加剧,也可能会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俞一飞 2024-05-27阅读量1294

降酸速度越快越好吗?

病请描述:      因为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是> 420μmol/L,所以4月 20 日被定为「高尿酸血症日」。现在,高尿酸俨然已成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外的「第四高」,但是,人们对它仍存在很多疑惑。今天杨医生和大家来解答下这些疑惑,   01,高尿酸一定会引起痛风吗?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的物质基础。一般说来,血尿酸水平越高,痛风发作的风险越大。但是,高尿酸血症并不等于痛风,因为痛风发作除了与高尿酸有关之外,还与机体内环境、尿酸波动以及许多诱发因素(如受凉、过劳、关节损伤、酗酒等)有关。总之,没有高尿酸血症,就不会有痛风;但有高尿酸血症,也未必一定就会发生痛风。   02,痛风发作时,血尿酸不一定都高?在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尿酸水平往往比平常还低,甚至可以正常。这是因为,痛风急性发作时,大量尿酸从血液中析出沉积于关节,此时,血中尿酸含量相对减少。临床上,有些痛风患者尽管症状非常典型,但在急性期化验,检验显示血尿酸不高,之后也不及时复查,以至于被漏诊多年。临床上,对这类疑似痛风病人,应在急性发作期过后,重新复查血尿酸,明确诊断。     03,高尿酸的危害,只是痛风吗?说起高尿酸的危害,大家很容易想到痛风性关节炎。其实,这只不过是高尿酸危害的冰山一角,长期高尿酸还可以导致肾脏损害、动脉硬化及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代谢紊乱。只不过由于这些疾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很容易被忽视。严格控制血尿酸,不光是为了预防痛风发作,更重要的是为了防止各种并发症对身体的危害 。    04、降尿酸,控制饮食还是服用药物?人体尿酸只有20% 是外源性的,即由食物里的嘌呤代谢生成,其余 80%都是内源性的,由自身代谢产生。也就是说,严格控制饮食最多只能使血尿酸下降20%,在多数情况下,单纯依靠忌口很难使尿酸降至正常水平,往往需要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降尿酸药物治疗才能使血尿酸控制达标。因此,生活方式干预固然重要,但不能完全取代降尿酸药物。如果患者通过几个月的生活方式调整(少吃海鲜及动物内脏、不喝荤汤、忌酒、大量饮水、减肥等),血尿酸仍居高不下,就需要及时加用降尿酸药物。在痛风治疗这个问题上要避免两种错误倾向:一个是完全依赖控制饮食,拒绝药物治疗;另一个是就是完全依赖药物,忽视饮食控制等生活方式干预。    05、降尿酸,越快越好?答案是否定的。与持续稳定的高尿酸状态相比,血尿酸忽高忽低、大幅波动更容易诱发痛风。血尿酸升高引起痛风比较容易理解,那么,血尿酸快速下降为何也会引起痛风发作呢?我们知道,痛风发作是因为体内的尿酸盐结晶沉积造成的,如果血尿酸降得很快,体内的尿酸盐结晶会溶解成尿酸盐颗粒,尿酸盐、沉积到身体别处的关节上,会引起痛风再次发作,医学上称之为「转移性痛风」。所以,使用降尿酸药物一定要从小剂量起始,缓慢增加剂量。操之过急,很可能欲速而不达。

杨宁 2024-04-18阅读量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