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肥胖的危害及防治 小强今年6岁半了,因为咳嗽气喘1个多月在儿科住院治疗。 体检发现小强体型肥胖,体重56公斤,身高133厘米,腹围95厘米,BMI 31.66kg/㎡(BMI=体重÷身高÷身高),大于肥胖标准18.4kg/㎡;腰围/身高比0.71,大于腹型肥胖标准0.48;颈部、腋下、腹股沟皮肤黑色素沉着,腰部及大腿有皮肤紫纹。 住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肺功能测定支气管舒张实验阳性;肝功能异常,B超示脂肪肝;空腹C肽及胰岛素增高;甘油三酯及尿酸增高;睡眠监测有呼吸暂停及缺氧。根据病史及相关检查,初步诊断小强患有:1、哮喘;2、脂肪肝;3、胰岛素抵抗;4、高血脂;5、高尿酸血症;6、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7、黑棘皮病 小强妈一听这么多的问题,当时就焦虑了:孩子这么小,这么多病,这可咋办呀? 安抚了小强妈后,医生解释:这么多疾病都可以用一个根本原因来解释,就是肥胖。小强属于重度肥胖,且为腹型肥胖,也叫向心性肥胖,更容易引起代谢方面异常,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心血管疾病和2 型糖尿病等发生的风险也增加;肥胖还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哮喘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性早熟,心理智力障碍等全身多系统的健康问题有关,也可以引起黑棘皮及皮肤紫纹。 小强妈说:这孩子就是太胖了,出生的时候都正常,也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发胖,让他少吃点那可做不到,饭量大的很,吃饭狼吞虎咽的,还容易饿,不爱动,成天就爱看电脑。他爸爸也胖,哪想到他这么小就得了这么多大人的病,唉,愁人! 肥胖按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大多数(约 95% )的儿童都是原发性肥胖又叫单纯性肥胖,一般与遗传、饮食和活动水平等有关,主要是吃的多,动得少,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不知不觉中体内脂肪积累过多引起肥胖。 少数儿童肥胖是因为疾病引起的,占 5% 左右,又称之为继发性肥胖,如:脑部病变,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还有一些遗传代谢病:小胖威利综合症等。 妈妈问医生有没有好办法减肥呢? 医生说:对于儿童减肥不能采取饥饿疗法,应首选生活方式的干预,再配合心理行为的干预,16岁以下的儿童如果只是超重但还没有达到肥胖的标准,不建议用减肥药物,儿童也不推荐通过手术来减重。对于生活方式的干预,最重要的就是少吃多动,要加强饮食及运动指导,促进儿童睡眠,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 我国儿童超重肥胖率不断增长,家长、医生、老师要共同努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生长发育 2024-03-19阅读量5096
病请描述:每年4月20日是“全民关注尿酸日”,选在4月20日是因为空腹状态下血清尿酸高于420umol/L即称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已成为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外的“第四高”,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引起痛风发作,痛风反复发作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更与肾功能下降息息相关,如不经过规律治疗,痛风性肾病也有可能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很多患者对尿酸的认识还相当欠缺,今天我们有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南院区肾病科吴燕升主治医师和张权副主任医师,从一则典型病例出发,来看看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危害吧! 刘大爷是一位吃苦耐劳的70岁农村老人,平日里一直觉得自己身体健康。虽然近10年来,手脚小关节反复红肿疼痛发作,疼痛难忍的时候就在当地的卫生院“消炎止痛”治疗。随着关节疼痛发作频繁,从2年前开始手脚关节逐渐肿大变形,关节僵硬,刘大爷逐渐拿不起锄头,干不了农活,甚至连自己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影响。 那么,刘大爷的手脚关节怎么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他的病史吧! 编辑 编辑 刘大爷10余年前体检发现肌酐、尿酸升高,自诉血肌酐波动140-150umol/L左右,尿酸600+umol/L,口服非布司他数月后尿酸降至400umol/L左右,血肌酐也有所改善降至120umol/L,刘大爷觉得毛病好转,自行停用药物。 2012年至2020年期间痛风反复发作,平均每年发作7-8次,除简单止痛处理外,未采取正规降尿酸、保护肾功能治疗。 2022年8月刘大爷因为痛风到医院配药,检查发现尿酸729umol/L,肌酐257.91umol/L,eGFR-EPI:20.7 68.85ml/(min·1.73㎡),尿素13.55umol/L。 由此可见,刘大爷10年前就发现了尿酸和肌酐升高,却从没有正规治疗过,任凭病情一步步加重。由于多年来对病情的疏忽导致痛风反反复复发作,直接导致肌酐逐年升高,甚至已经到了慢性肾脏病4期的阶段,听邻居推荐才前往龙华医院上南院区肾病科寻求治疗。 然而,入院检查发现,除了肌酐的升高,刘大爷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血常规里的血红蛋白仅有78g/L,已经属于中度贫血了!一个看似普通的高尿酸血症,除了导致肾功能的恶化,还引起了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肾性贫血。同时入院后管床的吴燕升主治医师给刘大爷安排了24小时尿生化全套检查,结果发现其24小时尿蛋白定量虽仅305mg,但是24小时尿B2-微球蛋白已经达到了22890 ug,这反映刘大爷的肾脏因尿酸盐结晶的长期刺激损伤造成了肾小管和间质的严重损伤,而肾小管间质损伤加速了肾功能衰竭的进展。这才让刘大爷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想要好好配合医生治疗。 根据刘大爷的检查结果,主治医生张权副主任医师给其制定了一系列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治疗:降压、降尿酸、调脂、碱化尿液、纠正贫血、保护肾小管、益气活血祛湿等各方面都给予了治疗措施。还针对刘大爷的指标情况,量身定制了一份饮食指导建议,出院时刘大爷血肌酐降低至200umol/L,尿酸408umol/L。 该患者于龙华医院上南院区肾病科前后治疗比较: 编辑 经过这次住院,刘大爷对高尿酸的危害有了深刻的认识,回家后也会继续遵医嘱规律治疗,我们期待刘大爷复诊时指标的变化吧! 尿酸性肾病 “尿酸性肾病”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通常称为“痛风性肾病”,临床表现可有尿酸结石,轻度蛋白尿、水肿、夜尿多、高血压、血尿尿酸升高及肾小管功能损害。本病如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控制高尿酸血症和保护肾功能),肾脏病变可减轻或停止发展,如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则病情可恶化并发展为终未期肾衰竭而需要透析维持。 “尿酸性肾病”的防治 首先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首先在饮食方面要避免高嘌呤饮食,禁食肉汤、酒精类的饮品、海鲜、动物内脏、鱼皮等,戒烟戒酒,低盐少油饮食。 然后要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应两千毫升左右,既有利于尿酸的排泄。可以服用碳酸氢钠片,促进尿液碱化,使尿PH值调至6.2至6.9为宜,过度碱化容易形成磷酸钙结石。 避免使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如速尿噻嗪类利尿剂。 中医药在“尿酸性肾病”的防治上也具有独到的优势,在我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奠基人之一陈以平教授的带领下,我科团队在中医药治疗“尿酸性肾病”、延缓肾功能进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陈师认为,“尿酸性肾病”的中医病机是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湿浊内生,日久湿浊下注肾府,血瘀湿浊交阻,发为本虚标实之候。故据此确立益气补肾、利湿泄浊的治则,运用于中西医结合肾脏一体化的临床实践中,可有效降低血尿酸、保护肾功能,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专家信息 编辑 张权 副主任医师 龙华医院徐汇总院 门诊时间:周六下午 门诊地点:上海龙华医院(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五号楼4楼1候诊区 龙华医院上南院区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 门诊地点:上海龙华医院上南院区(浦东新区上南路1000弄,昌里路路口)专家诊区3号诊室
张权 2023-06-02阅读量1860
病请描述:服用立加利仙(苯溴马隆)降尿酸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医嘱来服药,定期检查尿酸含量,如果医生说可以停才能停。擅自停药,可能会导致痛风复发,甚至更严重。但是,需要强调的是,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相似,都是由代谢异常所导致的,降尿酸与降血糖一样,不能擅自停药,需要终生服药。
微医药 2022-11-17阅读量3071
病请描述:这个要听医生的,不要擅自停药。服用立加利仙(苯溴马隆)降尿酸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医嘱来服药,定期检查尿酸含量,如果医生说可以停才能停。擅自停药,可能会导致痛风复发,甚至更严重。但是,需要强调的是,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相似,都是由代谢异常所导致的,降尿酸与降血糖一样,不能擅自停药,需要终生服药。
微医药 2022-11-17阅读量1713
病请描述:高尿酸(学名:高尿酸血症) 原理:人体内的物质“嘌呤”因代谢紊乱,让血液里的“尿酸”含量增多的代谢性疾病。正常体内,尿酸每日生成和排泄的量大约相等。大约三分之一由食物生成、三分之二由体内自行合成;三分之一从肠道排出,三分之二从肾脏排出。所以,除了饮食问题,高尿酸还可能是肠道、肾脏等疾病所导致,具体还是要遵医嘱,根据日常饮食和身体异常情况配合检查找出真正病因。 【体检项目】:主要是抽血检查;尿常规 【检查前准备】:抽血检查前要空腹八小时以上,隔天检查的话晚上12点后禁食就可以,中途可少量喝水。 【参考值】:正常参考值如下,上下小浮动属于正常: 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参考值:237.9umol/L~356.9umol/L 绝经前女性参考值:178.4umol/L~297.4umol/L 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 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420 umol/L(成年人,不分男性、女性)。如果一次化验血尿酸高于正常水平,需要改天再测一次空腹血尿酸水平,才能确认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的来源和危害 对关节的影响:大量尿酸结晶沉积关节腔内,可以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最明显的是可导致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等部位剧烈疼痛、畸形。高尿酸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存在密切相关的关系,虽然其因果关系还不完全清楚,但高尿酸很可能不是这些疾病的促发原因。总之,高尿酸是人体非正常的一种状态,如何应对才是关键。下面简单介绍其中两个常见的危害: 1、痛风(晶体性关节炎) 2、急、慢性尿酸性肾病和尿石症 因为尿酸积聚过多,沉淀的尿酸盐结晶会严重损害负责排泄尿酸主力军“肾脏”。血液尿酸从肾小球和肾小管过滤,沉积在此的尿酸盐结石会通过排尿排出。 需要吃药治疗吗 “血尿酸值低于535μmol/L”、“没有出现关节痛”、“没有出现三高等并发疾病”,如果这三样都符合,那就恭喜你,可以先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定期检查尿酸指标,慢慢调整。 降尿酸首先要保证足够休息,生活规律,少吃碳水,适量运动,饮食提倡健康饮食,鼓励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别整天大鱼大肉,切记也不要完全素食,那样基本没有意义。另外,要严格禁酒,只要是酒精就会降低尿酸代谢。常用且有效的降尿酸药物有抑制尿酸重吸收制剂(如:立加利仙,又名苯溴马隆),它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帮助人体内的尿酸加速排泄,进而降低血中的尿酸浓度。 总之,改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至关重要。
痛风中心 2022-11-02阅读量3031
病请描述:这一届年轻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令人担忧。 过去,大家认为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都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但事实上,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和习惯的改变,昔日“老年病”正在变成“青年病”。特别是高尿酸问题困扰年轻人,年轻人想拥有健康的躯体,似乎并不太不容易。 快乐肥宅水喝喝喝,结果我得了痛风 小马|17岁,在校学生 “医生、医生,不好了,不好了,快来给看看我儿子的脚是咋了?痛得在地上打滚。”我还清楚的记得爸爸带我闯进急症室里,声音急促的喊叫声。 那天记忆非常深刻,我疼得都无法站立了,直接抱着脚在地上翻滚,嘴里忍不住地嚎叫着:“痛!痛!好痛啊!痛死我了”。医生俯下身去给我查看,但是我的脚趾太疼了,红肿一片,痛得都不想让医生触碰。 我从小体质就胖,特别喜欢喝碳酸饮料,吃饭要喝,运动渴了要喝,睡觉前热了也要喝,几乎用碳酸饮料代替了水。爸妈都不让我喝,但我控制不住也不听。但这样的习惯导致了痛苦的事情发生。 急性单发关节痛,局部红肿,体质胖,又爱喝饮料,痛风可能性较大,医生建议马上带我做个血尿酸检查,结果发现我的血尿酸高达623μmol/L,我的关节剧痛无疑是痛风引起的。 在大家的印象中,痛风多发生于成年人,似乎未成年人很少发生。实际上,最近几年像我这样爱喝饮料的小胖哥出现痛风的越来越多,痛风越来越低龄化。 才二十几岁,尿酸数值就高到700多 小玲|26岁,程序员 医生说我尿酸数值高达700多,我听到这个结论的时候,心里感到极为悲哀,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大概知道原因所在,职业缘故,工作繁忙时,往往一坐就是一天。回到家就躺平玩手机,也不想着运动。早上基本不吃早饭就去上班了,中午就点外卖吃,晚上喜欢吃点重口味的食物犒劳自己,火锅、油炸、烧烤、海鲜……还喜欢喝奶茶,一天不喝奶茶就觉得缺点什么,不舒服。尽管家人和朋友经常警告我,要我注意适当控制,但我从来都当耳边风。在我看来,年轻有的是挥霍的资本。 恶果终于到了兑现的时候。有一天半夜,我突然感觉腰酸背疼,刚开始以为是长时间没正常休息的缘故,选择休一天假休息下。可是一天过后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更加的疼痛,去医院一查,尿酸值爆表,我隐约记得上次体检尿酸才310。 医生告诉我,我的那些不良生活习惯都是诱因。每日熬夜,身体的代谢不能正常的循环。再加上饮食不规律,久坐不运动,喜食高嘌呤、高脂类食物。人体内尿酸产生过多来不及排泄,就会影响健康。后来,医生给我开了降尿酸药物——立加利仙(苯溴马隆),抑制尿酸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并且特意强调饮食健康。 三十出头,我得了高尿酸血症 大海|33岁,公司主管 高尿酸血症在我印象中一直都是老年病,比如我爸爸妈妈那一辈,五六十岁的老年人才会患。但令我没想到的是,有一天这个病会找上我。 我今年33岁,年纪轻轻被提升为公司管理层,觉得自己有用不完的力气,想好好工作、好好表现。经常加班熬夜,007是常事,基本没时间运动,喝酒抽烟成了我缓解压力的办法。有时候晚上加班能抽掉一包烟,不规律的生活状态让我的体重蹭蹭涨。 就是这些不良的习惯,为我的“病来如山倒”埋下了伏笔。疼痛发作几乎没有征兆,突然而至,有时候是半夜睡觉时,有时是上厕所时,很难忍受。我初期以为着凉抽筋儿,但疼痛的时间很长,痛感也很强,就像有刀割在身上一样。 其实这些都是有预兆的,在此之前,我在体检的时候就知道尿酸有点高,但一直没注意。以至发展成痛风,如果再不注意还会引发肾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后怕。 总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趁年轻,多锻炼,别把健康当作挥霍的资本。年轻人更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当身体出现小毛病时必须引起重视,及时调整生活习惯,不要等到一切都来不及时后悔莫及。
痛风中心 2022-10-19阅读量2347
病请描述:前段时间,一位妈妈带着26岁的儿子来医院做检查,小伙子足部有刺痛感已经2个月了,至今没有缓解,特别在夜晚睡觉或者是在清晨起床的时候,趾骨关节疼痛的症状会非常明显。在医院拍完CT片子发现,这个年轻的小伙子踝关节、脚趾关节有很多白色的高密度影像。 很明显,那些都是尿酸盐结晶,小伙子的症状是痛风。检查了尿酸,果不其然尿酸高达560μmol/L以上。这样年轻的患者一个月内同一个医生可以碰到好几个,那么为什么高尿酸的问题会困扰现代年轻人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尿酸?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人体内的尿酸20%来源于摄入的含有嘌呤的食物,80%来源于人体内自身新陈代谢分解的产物,以及人体自身合成的化合物。 如果体内产生过多来不及排泄或者尿酸排泄机制退化,则体内尿酸蓄积过多,导致人体体液变酸,影响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 那么,为什么尿酸会增多呢? 1、尿酸排泄减少 临床上有90%左右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是因为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当尿酸排泄出现障碍的时候,就会使其在体内大量的堆积,时间久了之后就会诱发高尿酸血症。 2、尿酸生成增多 若患者本身存在先天性嘌呤代谢障碍问题,那么就会出现尿酸生成增多的状况。这些异常现象通常与尿酸酶基因失活、尿酸合成或转化过程当中相关基因缺陷有关。 3、药物刺激 临床上很多药物都是会抑制尿酸排泄的,比如呋塞米、依他尼酸、阿司匹林等等,在使用这些药物之后,就会让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概率提高。 如何有效控制尿酸? 当尿酸升高超过人体血尿酸饱和度时,尿酸盐晶体析出,并沉积在关节、血管壁、肾脏等部位,就可引起相应的损害。大多数高尿酸血症患者是没有症状的,但这更危险!因为它同高血脂一样,往往是“沉默杀手”。高尿酸可引发痛风,这是大家熟知的,因此控制尿酸,预防高尿酸血症一方面要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平时多喝水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外,抑制体内的尿酸重吸收,增加尿酸的排泄来控制体内尿酸则成为主要重点,如果一旦发现尿酸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更需要介入降尿酸的药物,目前这类药物主要以立加利仙(苯溴马隆)为主。立加利仙主要是通过抑制肾近端小管尿酸盐转运蛋白(URA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9),从而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帮助人体内的尿酸加速排泄,进而降低血中的尿酸浓度,预防痛风发作风险。 高尿酸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道自己得了高尿酸,却仍然不加以控制,导致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差。疼痛只是尿酸带来的第一种体验,随着尿酸问题的逐渐严重,患者还有可能发生高尿酸血症、肾衰竭等严重问题,最终危害生命也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有高尿酸的前兆,一定要及时就医!
痛风中心 2022-10-13阅读量1957
病请描述:炎热的三伏天,很多年轻人戏称“靠奶茶续命”,一杯冻奶茶立马神清气爽。今年17岁的小米也不例外,平时没别的爱好,就爱喝奶茶,一般每两天就要喝一次,有时一天一杯也是有的。突然有一天,她的脚肿痛得无法走路了,去医院一检查,医生说脚关节上长满了一块块白色的“钻石”,这让小米简直惊掉了下巴。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小米是奶茶喝太多导致了痛风发作。奶茶是高糖软饮料,高果糖成分进入人体,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过多尿酸,痛风就找上门了。 小米就诊时一查尿酸高达860umol/L,医生立刻根据她的身体情况、尿酸水平,安排进行治疗。医生说,等疼痛缓解后,过一段时间还需要继续降尿酸治疗,争取将脚关节上的痛风石逐渐溶解变小甚至消失。 痛风年轻化明显,00后都中招 痛风过去基本上都在40到50岁左右的人群中出现。近年来,痛风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90后已经被痛风“绊倒”了,00后也中招。在门诊中,二十几岁的年轻痛风患者已不“新鲜”,十几岁的学生痛风更是“不少见”。这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人喜好高嘌呤饮食、少运动、饮用含糖饮料等因素有关。 这些年轻人平时大鱼大肉吃得多,缺乏锻炼,加之现在很多年轻人口渴了不愿喝水,而选择喝饮料代替,很容易引起了血尿酸水平升高,从而引起痛风发作。 痛风与尿酸关系密切 痛风前期就是高尿酸血症期,尿酸堆积过多而形成尿酸盐结晶最终沉积下来,就会引起痛风发作。为什么会这样呢?研究显示,90%以上的高尿酸血症都是因为身体负责清理工作的部门本身出了问题,不能完成尿酸清理工作而导致体内尿酸增高的。 如何预防痛风? 痛风很磨人,那咱们怎么做才能有效预防它的发生呢? 1.控制体重 肥胖不仅会使尿酸合成亢进,导致高尿酸血症,还会阻碍尿酸的排泄,容易导致痛风发作。因此,患者最好将自己的体重控制在理想的状态,超重很有可能会加重疾病。 2.运动锻炼 年轻人工作、学习压力大又长时间缺乏运动,不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容易出现肥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糖等代谢综合征,这些都是痛风发病的高危因素。患者通过合理的运动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增强机体防御能力。 3.控制饮食 对于痛风患者来说,控制饮食很重要。高嘌呤食物(海鲜、动物内脏、浓汤、火锅等)摄入过多,体内的嘌呤量增多,肾脏来不及排泄,体内就会堆积过多尿酸。推荐多吃低嘌呤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4.服用降尿酸药物 痛风急性发作带给患者极大的痛苦和不便,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痛风作为代谢性疾病,需要控制血尿酸水平持续达标。目前,国内治疗痛风的一线降尿酸药物有立加利仙(苯溴马隆),立加利仙属于尿酸重吸收抑制剂,能够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从而排出体内多余的尿酸,降低血尿酸水平。目前立加利仙有德国进口的原研产品,其品质更高,质量更好。 总之,我们日常生活要更加注重痛风的预防与日常管理。尤其是有痛风家族史的,一旦出现高尿酸血症,应高度配合医生在减重、饮食、用药等方面做出全面调整。
痛风中心 2022-10-08阅读量2017
病请描述:高尿酸血症会引起哪些肾脏损害 1. 尿酸性肾结石:最常见 如果血内尿酸含量持续过高,尿酸盐结晶会沉积在肾脏及尿路,形成肾脏结石。 小的结石倒是可以自动从尿路排出,一旦结石增大,堵塞输尿管,就会引起同痛风性关节炎一样「痛不欲生」腰部剧烈疼痛,伴随血尿,长期反复发作,会导致肾积水,甚至引起肾功能衰竭。 2. 尿酸性间质性肾病 如果尿酸形成的微小的结晶沉积在肾小管和肾间质,则会引起间质性肾病。 间质性肾病最大的特点就是悄无声息,发病非常缓慢、隐匿,很多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却在偶然间发现了蛋白尿、血尿等情况。 3. 药物性肾损伤 长期不规律滥用消炎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如一次应用两种以上;或长期接受成分不明的中药,均会引起药物性肾损伤。 若痛风石患者长期不恰当地应用促尿酸排泄药物(如苯溴马隆),会加重尿路结石。 要知道,药物性肾病在痛风患者当中并不少见。 如何早期发现肾损伤 高尿酸血症引起的肾脏损伤,其发病的最大特点是悄无声息,非常隐匿。 但如果早期发现,特别是经过适当治疗后,并不会因痛风再导致肾病。尿酸对肾脏的损害是完全可逆的! 因此,早期发现预防的关键是定期查体。 首先,要早期发现高尿酸血症,把尿酸控制在正常水平。 其次,要定期查尿常规、肾功能。间质性肾病初期表现为间歇性蛋白尿,随着病情的发展,蛋白尿转变为持续性。同时,尿的浓缩功能可以受损,早期可以查到尿的渗透压降低。通过定期查体,我们也可以发现早期肌酐升高。 如果患者出现夜尿增多等肾浓缩功能受损的症状,或者出现疲乏、食欲差等现象,也是早中期肾脏病变的先兆,需要及早求助于医生的诊治。 长期尿酸高,肾脏易受伤。如果你在体检中发现尿酸超标,千万别听之任之,要改变生活和饮食方式,定期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必要时尽早治疗。
俞一飞 2022-07-27阅读量9731
病请描述:骨关节炎(OA) 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关节软骨损害和关节边缘骨质增生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1]。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常累及膝、髋、手等负重关节,致残率高,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关节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是 OA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2],但受发病年龄、疾病进展情况、关节受累差异等影响,具体表现因人而异。而且能够导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疾病较多,可能是炎症性关节疾病,也可能是系统性疾病累及关节,不同的疾病治疗方式亦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临床诊疗中具有清晰的鉴别诊断思路,能够正确的诊断OA,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OA临床症状、体征 一、关节分布及症状、体征OA可累及多个部位,主要包括膝、髋、踝、手和脊柱(颈椎、腰椎)等关节。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压痛(多于活动后发生或加重,休息后好转;寒冷、潮湿环境均可加重疼痛[3]);关节活动受限(短暂晨僵一般不超过30分钟[2],关节绞索等);以及关节肿大畸形、骨擦音(感)、肌肉萎缩等。但发生在不同关节时所表现的症状、体征略有差异。 1.手关节OA :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可出现指间关节伸面内、外侧骨性膨大结节,位于远端指间关节者称为 Heberden 结节,位于近端指间关节者称为 Bou- chard 结节[1]。第一腕掌关节受累时因骨赘形成和关节间隙变窄 可形成“方形手”。 2.膝关节OA:早期常呈间断性疼痛。疼痛特点为关节间隙疼痛(包括髌股、股胫关节)[4],伴僵硬和活动受限。体检常有关节骨性膨大和/或关节积液征、压痛、骨擦感/骨擦音和膝内翻等表现。此外,负重屈膝时膝前痛是髌股关节OA的典型症状[5],但容易被忽略。 3.脊柱关节OA:颈椎和腰椎最常受累。老年人脊柱骨质增生通常无明显症状。腰骶部脊柱的骨赘和椎间盘间隙缩小,可因侵犯坐骨神经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疼痛、烧灼感、麻木和/或无力。 4.髋关节OA:髋关节的疼痛常可放射到肢体其他部位,如坐骨神经走行区域、膝关节附近等,且常伴有跛行。另一特点是晨僵的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4]。5.足关节OA: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表现为关节疼痛、第一跖趾外翻畸形等。影像检查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和骨赘形成。 6.全身性OA: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典型表现累及多个指间关节,有 Heberden 结节和 Bouchard 结节,同时还存在如膝、髋、脊柱等至少3个部位受累。 二、影像学表现 1.X线检查:是OA 明确临床诊断的“金标准”[3]。OA在X线片上的三大典型表现为:受累关节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赘形成[3]。一些患者关节内可见游离体,甚至关节变形。2.MRI:有利于 OA 的早期诊断。可以观察到 OA 关节的软骨厚度变薄、缺损、骨髓水肿、关节积液以及膝关节半月板变性、损伤和腘窝囊肿等[2]。多用于OA的鉴别诊断或临床研究。*CT也可用于OA的检查,但多用于OA的鉴别诊断和关节置换术前评估[2]。3.超声:可显示关节边缘骨赘、软骨 退变、滑膜炎、关节积液、腘窝囊肿及半月板膨出等病理改变[2]。能够鉴别炎症和非炎症性病变,辅助提高关节内穿刺的精确性。 OA的诊断&鉴别诊断一、OA 诊断标准OA 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等做出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OA的鉴别诊断。《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推荐了髋关节、膝关节和指间关节OA的诊断标准以供参考[3]。具体标准见下图: 二、OA鉴别诊断临床诊断OA时,常需与其他可引起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的疾病相鉴别,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痛风等。主要通过疼痛特点、晨僵现象,年龄、性别,受累部位,以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鉴别。 1.晨僵现象及疼痛特点夜间或休息后加重通常提示炎症疼痛,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而活动后症状加重,提示OA或非风湿病性骨关节疼痛[6]。有夜间疼痛、明显晨僵,且晨僵持续时间长的,多考虑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风湿性多肌痛等。感染性关节炎也可出现夜间疼痛,但没有晨僵现象[7];OA虽可出现晨僵,但通常持续时间短暂。2.年龄、性别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年龄多为30~50岁[2];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男性青年;青年女性关节痛患者,多考虑系统性狼疮,另需关注皮疹、尿蛋白、抗核抗体谱检查等;成年男性患者出现以下肢为主,尤其是拇趾、足背部位突发的关节红肿热痛,首先考虑痛风[7],并需检测血尿酸;50 岁以上、以膝关节疼痛或手指远端指间关节疼痛硬结为主诉者[7],多考虑OA。3.受累部位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双手小关节,亦可累及髋、膝等大关节,特点为对称性多关节同时受累;强直性脊柱炎,以腰部和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感染性关节炎通常急性起病,短时间内可出现受累关节红、肿、热、痛,并伴明显屈伸活动受限[2];痛风性关节炎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和膝关节,通常表现为非对称性、急性发作的关节剧烈疼痛,部分患者受累关节可见典型痛风石。 4.相关检查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或不能排除其他诊断时,可考虑选择合适的检查进行鉴别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红细胞沉降率和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类风湿因子阳性等改变[2];强直性脊柱炎,X线片可见骶髂关节炎,疾病晚期可出现脊柱竹节样改变[2];感染性关节炎,病情进展发生败血症后,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红细胞沉降率、血清C反应蛋白、关节液炎症指标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2];痛风性关节炎,关节超声、CT等可发现关节内尿酸钠晶体沉积和(或)痛风性骨侵蚀,实验室检查可发现高尿酸血症;假性痛风的X线检查,可见关节间隙内软骨钙化影,关节积液可检查出焦磷酸盐晶体[2]。另有银屑病关节炎,主要通过X线检查(骨质破坏和增生表现,关节间隙模糊、变窄、融合等),以及典型的指甲病变和皮肤有银屑病皮疹等进行鉴别。5.药物选择的差异OA的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常用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2](选择性COX-2 抑制剂等)、中成药(复方杜仲健骨颗粒等),关节腔注射药物(如,玻璃酸钠)等,来缓解疼痛、炎性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或联用慢作用药物(如,硫酸软骨素、氨基葡萄糖)等帮助延缓病情发展。而与OA最常混淆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除消炎、镇痛药物外,还应使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如,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7])和/或生物制剂(如,依那西普)的治疗。因此,为保障患者预后,更应注重关节炎的鉴别诊断。 总之,关节炎种类繁多,看似标准明确,实则细节复杂。OA与其他关节疾病的鉴别诊断也常常给临床医生带来困扰。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医生们温故知新,巩固诊断要点。图片来源:pexels、pixabay参考文献:[1]王健,李志军. 骨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J].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03):347-348.[2]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关节炎学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1年版)[J].中华骨科杂志,2021,41(18):1291-1314.[3]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J]. 中华骨科杂志,2018,38(12):705-715. [4]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上下册)[M]. 第4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39:1668. [5]《中国髌股关节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0年版)》发布[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0,35(18):15.[6]张海艇,张文.关节痛与关节炎的鉴别诊断[J].中华内科杂志,2015,54(6):538-540.[7]蔡小燕,杨岫岩.关节炎的鉴别诊断思路[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7,16(7):500-503.
微医药 2022-05-31阅读量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