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皮肤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癌症,也称为鳞状细胞瘤。它通常发生在头部、颈部、手臂和躯干等暴露在阳光下的部位。该病通常是由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引起的皮肤细胞突变所致。 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症状包括一块红色、粗糙的皮肤,上面有鳞片或硬块。在疾病发展的早期阶段,这些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变得更加明显和突出。如果不及时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会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 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冷冻疗法、放疗和化疗等。选择哪种治疗方法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健康状况。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为了预防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尤其是在中午时分;穿着遮阳衣、帽子和太阳镜等防护用品;使用防晒霜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定期检查皮肤,及时发现和治疗任何异常情况。 皮肤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癌症,但它可以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和早期诊断来治疗和预防。我们应该重视保护皮肤健康,避免因紫外线照射而导致的皮肤损伤和癌症。 编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软中心,主治医生,屈国伦
屈国伦 2024-04-07阅读量852
病请描述:"奇迹,每一天都在上演!" 01患艾滋血癌男子移植骨髓后康复 2024年2月中旬,68岁的美国加州男子保罗·埃德蒙宣布,骨髓移植5年后,他的急性髓性白血病已基本治愈,同时成为全球第5个艾滋病被治愈的人。 2月15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保罗·埃德蒙的康复案例:1988年,埃德蒙首次被诊断出患有艾滋病;2018年,埃德蒙再次遭受打击,被诊断出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2019年2月6日,他在加州诊所“希望之城”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并逐渐康复。 02阿尔茨海默病或发生医源性传播 2024年1月29日,《自然·医学》发表重磅研究:5名儿童时期曾经接受尸体来源人类脑垂体生长激素治疗的人,出现了早发的进行性认知障碍,符合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准。 此次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可能有医源性传播的形式,这一疗法现已被禁止。但,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阿尔茨海默病在日常照护或生活中会传播。 03欧洲或将红酒“踢出”健康推荐 连续多年摘得全球最佳饮食冠军的“地中海饮食”,有一项建议是随餐饮用适量红酒,男性每天不超过两杯,女性则为一杯。 然而,近日欧洲研究理事会正考虑将红酒“踢出”地中海饮食。 红酒属低度酒,有观点认为,其含有的单宁具有一定软化血管、降血脂的功效,西班牙纳瓦拉大学团队进行的一项涉及1万名西班牙人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不含酒精的低脂饮食相比,含酒精的地中海饮食可将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30%。 研究人员指出,必须考虑酒精的潜在危害,美国20~34岁的死亡人群中,有1/4死因与酒精相关。酒精还可能损害大脑神经元,增加患乳腺癌、口腔癌、食管癌等风险。 04晚期肺鳞癌治疗或有新选择 一项针对晚期肺鳞癌患者采用短疗程(2个周期)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成果于权威医学杂志《自然通讯》在线发表,该研究由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王慧娟团队发起。 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简称肺鳞癌)占非小细胞肺癌的25%~30%,免疫联合化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模式,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但其产生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小觑。 为进一步探索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优势人群,该研究进行了生物标志物分析, Ⅱ期临床试验取得了客观的疗效和生存数据,毒副反应更轻,有望成为晚期肺鳞癌免疫联合化疗的治疗新模式。 05青海造血干细胞库容量新高 青海省红十字会第九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27日在西宁举行,积极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2023年完成血样采集入库1900人份,累积库容量达2.9万人份;成功实现捐献造血干细胞10例,累计成功捐献74例。
健康资讯 2024-03-26阅读量1782
病请描述:钱某,男,68岁,主因“发现胸腺占位2月余”于2023.4就诊于门诊。患者于2023-2-6于肺科医院查胸部增强CT示:右肺上叶可见肿块,2023-2-7行肺穿刺活检,病理:(右前纵隔)浸润性癌,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倾向胸腺鳞癌。未行手术治疗,放疗25次,末次放疗时间:2023.4.7,化疗5次,末次化疗时间:2023.4.3。患者为求进一步中西医结合治疗,就诊于付教授门诊,刻下:咳嗽咳痰,时有气喘,动则加重,乏力,胃纳可,夜寐欠安,小便正常,大便干,舌红苔黄中有裂纹,脉滑数。 患者舌象如图,四诊合参,以化痰解毒,扶正抗癌立法,予中药14帖口服治疗。期间患者规律复诊,结合症情加减立方。2023.5.9复查CT示:前纵膈占位较2023.3.6片缩写至8.3×6.3cm,续以中药对症治疗,2023.8.7复查CT示:前纵隔占位较2023.5.8片缩小。 2023.11.20患者复诊,刻下:气喘较前减轻,仍乏力,活动后加重,舌淡红苔薄黄,脉沉。近日2023.11.6复查CT示:前纵隔占位,较前片2023.8.7缩小。继续予中药对症治疗。 按语: 胸腺恶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的胸部实体肿瘤,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咳嗽 等。最常见的前上纵隔原发性肿瘤,约占成人所有纵隔肿瘤的20%~40%,它起源于胸腺上皮,但不包括起源于生殖细胞、淋巴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及脂肪组织的肿瘤。绝大多数胸腺瘤位于前纵隔,附着于心包,少数发生在纵隔以外部位,如胸膜、心膈角、肺实质内、肺门或颈部。 胸腺恶性肿瘤肿瘤属于中医学“癌类病”、“积病”等范畴。古籍中关于胸腺瘤的记载不多。《圣济总录》载:“隔痰者、气不升降,津液痞涩,水饮之气聚于隔上,久而结实,故令气道奔迫,痞蒲短气不能卧,甚者头目眩晕,常欲呕吐。”与现代胸腺恶性肿瘤的症状相似。付教授认为,正邪斗争贯穿肿瘤发病的整个过程,在临床诊疗中,擅以扶正消瘤、解毒抗癌为治则辨证治疗恶性肿瘤,四诊合参,结合患者具体症情,加减施治,每得良效。
付晓伶 2024-03-26阅读量1459
病请描述: 2024-3-7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 开年除三害,全年无小人。 这是一部来自台湾省的电影,名字叫《周处除三害》,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周处是谁,有人会认为是姓周的警察处长除了三害,至少我认识的一个人是这样想得,她的表情我确认了下,不像在开玩笑。 这部电影里,以肺癌开始,最后也交代了主角肺癌的结果,从某种程度来说,都是肺癌惹的祸,要没有肺癌,可能电影里就不会死那么多人。下面的文字,我只是从专业治疗肺癌医生的角度给大家谈一谈关于肺癌的几个问题,也许会有一点剧透,但不影响大家未来的观感,如果在意的朋友,可以点击后退,略过以下文字。 电影中开始讲到肺癌,是一位开药店的女老板到医院取片子,接诊的医生在阅片灯上给她看一张胸片,告诉她目前考虑肺癌晚期,也就是第四期。那张胸片我没有照下来,但看起来是左肺右肺都有病变,并且占位都比较大,如果说四期肺癌,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电影中我没有看到具体的时间背景,但有朋友说剧情是八十年代发生的,那时候没拍胸部CT,只看胸片是可以的。女老板问了医生能不能吃两个药?这两个药是针对于对EGFR基因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的靶向药,如果故事是八十年代发生的,那时候是没有靶向药的,她也就不会问这样的问题。女医生说这两个药都没有什么效果,让她接受现实。这个怎么说呢?看到最后的朋友知道患者其实是这位女士,如果是女性患者四期肺癌,大家知道肺癌也分好几种类型,如果病理是肺腺癌,基因检测有50~60%的概率是可以比对上靶向药,是可以靶向治疗的。如果不是肺腺癌,靶向药效果就不好。但为什么女医生说没有药呢?有可能她认为这位女士得的并不是肺腺癌,如果不是肺腺癌,那靶向药效果确实不好。也有可能这位女医生只是诊所的全科医生,并不是专业治疗肺癌的医生,所以对于肺癌的治疗并不是特别的了解,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就像现在得了肺癌,一说到了晚期,也有很多的医生和患者以及家属觉得就没有治疗的意义,就不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是一样的。到底这位患者是不是肺腺癌呢?我在文章后面会谈到。 剧中的男主角陈桂林长期吸烟,一直剧烈的咳嗽,会给大家认为他就是一个肺癌的患者,这也是影视剧中肺癌患者给大家的一个经典印象,就是得了肺癌就会有剧烈咳嗽症状以及痰中带血等等。但现在发现越来越多的肺结节型肺癌,外表看着和正常人一样,是没有明显症状的。但一旦有了症状再看病,七成都比较晚了。 电影的中后期陈桂林咳嗽吐出来很多黑水,然后再复查胸片,得到的消息是他的肺癌控制的非常好,病灶已经消失了。这张胸片我拍了下来,发在了下面,从这张片子来看,确实肺里面比第一次出现的胸片看,干净了很多。看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认为是因为尊者治疗有效,把肺里的脏东西咳出来了,连同肺癌组织都咳到身体外面,所以变好了。当然,剧情发展到后面,大家知道不是这样的,他根本就没有肺癌。那么有朋友会问,有没有可能咳嗽把肺癌组织咳到外边,肿瘤得到有效控制呢?肺癌患者咳嗽时把癌组织咳出来,这是临床中可以见到的,但不给任何治疗,只是通过咳嗽就把肺癌治好,那是不现实的。 电影的最后,那位药店的女老板来探监,陈桂林看到她头发很短,也知道了肺癌的真相。女老板的头发短说明她并没有吃靶向药,而是在接受化疗。因为吃靶向药不会造成严重的脱发。如果是剧情背景放到八〇年代,那时候不论什么病理,化疗造成脱发是有可能的。如果是放在最近十几年的背景,化疗引起脱发有可能说明这位女士的病理类型并不是肺腺癌,而是小细胞肺癌或者鳞癌之类的。因为如果是肺腺癌化疗的话,现在用的经典的方案并不会引起明显的脱发。只有小细胞肺癌或者是肺鳞癌化疗,有可能会引起脱发。回想起这位女士的胸片双肺占位都是肺门型的,所以有可能是小细胞肺癌或者肺鳞癌,而不是肺腺癌。 男主角陈桂林误认为自己得了晚期肺癌,于是才有了电影中后来发生的这些情节,他只是从药店女老板的口中得知自己得了晚期肺癌,并没有看自己具体的片子和报告,如果看看片子,就会知道名字并不是自己的。当然也有可能是看过了,只能解释为药店女老板给他修改过了,或者用一些方法刻意让他没看出来自己的名字。毕竟电影不可能把每一处细节都演出来,那样时间就太长了。就像没有演之前陈桂林去医院拍片子一样,但分析来说,肯定是他去医院拍了胸片,否则不可能他没去医院拍片,有人拿着片子告诉他得了四期肺癌,小学生水平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电影都会留白,让大家有思考分析的余地。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电影的重点并不在肺癌上面,只是用于引出剧情,我也只是根据观影中看到的几个关于肺癌的镜头来作出以上的分析,也不一定十分准确,只是谈谈自己的看法而已。作为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肺癌要引起大家足够的关注。
刘懿 2024-03-08阅读量978
病请描述: 目前,肺癌的死亡率在全球仍居于恶性肿瘤的首位。近年来,我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最新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肺癌在国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居于恶性肿瘤的首位。近十余年,肺癌的治疗方面已不断取得突破,自2000年以来,全球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了5%~10%,这主要与肺腺癌靶向治疗的进步有关。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的第二大亚型,占NSCLC的25%~30%,常表现为中央型肿瘤、发病时高龄、诊断时分期晚、合并症较多等特点。与肺腺癌相比,肺鳞癌的基因突变更复杂,常见驱动基因如EGFR突变和ALK基因重排的发生率低,使其治疗充满挑战。肺鳞癌患者的生存预后也不容乐观,尝试新的化学治疗(简称“化疗”)药物、寻找新靶点、探索免疫治疗和其他治疗方式的联合等均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总体来说,研究成果不尽人意。 一、Ⅲ期鳞癌患者免疫治疗进展 不同于I期、II期患者可以直接考虑手术,鳞癌Ⅲ期(TNM分期)由于异质性比较强,个体差异很大,分期前需要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且需要纵隔镜活检进行淋巴结分期,充分评估后,进行多学科会诊讨论,部分ⅢA期肺癌患者具有手术机会,而大部分ⅢA-N2及IⅢB、ⅢC期患者不可手术,即我们说的局部晚期肺鳞癌。 尝试新辅助治疗后仍未能达到降期的Ⅲ期肺鳞癌患者仍无手术适应证。PACIFIC研究证实,度伐利尤单抗用于局部晚期 NSCLC同步放化疗后的巩固治疗,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达到57%,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表达并非强制检测,且3~4级严重不良反应(包括≥3级肺炎)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ACIFIC研究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亚组分析显示,无论患者既往PD-L1表达水平如何,度伐利尤单抗组均可取得临床获益。而亚组分析表明,无论肿瘤组织表达如何,鳞癌和非鳞癌患者均显示临床获益。因此,对于无法手术的Ⅲ期肺鳞癌患者,首选根治性同步放化疗;若患者体质不佳,可考虑先化疗后放疗的策略,放化疗结束后,建议应用度伐利尤单抗免疫治疗维持1年。 二、IV期肺鳞癌驱动基因阴性患者治疗的研究进展 1.免疫单药治疗 在2016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KEYNOTE-024研究首次公布研究结果,即帕博利珠单抗可显著改善高表达 PD-L1[肿瘤细胞阳性比例分数(TPS)≥50%]NSCLC 患者的 PFS和客观缓解率(ORR),且具有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基于该研究结果,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帕博利珠单抗用于单药一线治疗肿瘤高表达 PD-L1(TPS≥50%)、EGFR/ALK 突变阴性的转移性 NSCLC患者,驱动基因阴性 NSCLC的治疗格局获得颠覆性的改变。靶向治疗改变了驱动基因阳性晚期 NSCLC患者的治疗格局,而 KEYNOTE-024 研究颠覆性打破了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NSCLC 患者既往以化疗为主的治疗格局,是肺癌治疗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之一。在IMpower110 Ⅲ期临床研究中,阿替利珠单抗单药相较于化疗可显著改善 PD-L1高表达晚期 NSCLC 患者的中位 OS(20.2个月 νs.13.1个月)。基于 KEYNOTE-024、IMpower110等系列研究,目前国内外指南对于 PD-L1高表达(TPS≥50%)的NSCLC患者,推荐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或阿替利珠单抗单药治疗(2A类推荐)。 2.化疗联合免疫治疗 鳞癌是 NSCLC 的第二大亚型。我国肺鳞癌患者的总体数量巨大。绝大部分肺鳞癌无明确驱动基因(即驱动基因阴性),因此,化疗在晚期肺鳞癌的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患者体能状态(performancestatus,PS)评分、年龄和经济情况等因素均会影响肺鳞癌化疗方案的选择。对于 PS评分较好的晩期肺鳞癌患者,欧美国家及中国指南均推荐以顺铂或卡铂为基础的双药联合方案进行一线化疗,但其疗效受限。在 KEYNOTE-407 研究结果公布之前,肺鳞癌的治疗是肺癌治疗领域较为薄弱的环节,精准靶向治疗和抗血管生成治疗为肺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但在肺鳞癌治疗中,前者应用机会较少,而后者应用风险较大,晚期肺鳞癌的治疗处于停滞不前的窘境,且疗效并未得到提高。KEYNOTE-407 研究采用经典的研究设计,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比传统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以OS和 PFS作为共同主要终点,结果发现,两者均取得双阳性结果,让这部分患者的疗效和生存获得较大的提高。也正是基于 KEYNOTE-407全球研究和中国扩展研究,2019年11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NMPA )批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卡铂和紫杉醇用于转移性鳞状 NSCLC 患者的一线治疗。此后,国内的系列研究如 ORIENT -12、 RATIONALE -307、 CameL - sq 均表明,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明显改善肺鳞癌患者群体的 PFS ,且 ORR 与 OS 均有所提升,预测有更多患者能够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这是化疗所达不到的效果。因此,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2版)中,针对驱动基因阴性的 IV 期肺鳞癌患者,推荐紫杉醇和卡铂联合帕博利珠单抗(1类推荐证据)、紫杉醇和卡铂联合替雷利珠单抗(2A类推荐证据)、紫杉醇和卡铂联合卡瑞利珠单抗(2A类推荐证据)、吉西他滨和铂类联合信迪利单抗(2A类推荐证据)或紫杉醇和卡铂联合舒格利单抗(2A类推荐证据)。至此,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已成为晚期驱动基因阴性肺鳞癌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 三、分子靶向研究进展 与肺腺癌相比,肺鳞癌的基因突变更为复杂,常见驱动基因如EGFR突变和ALK基因重排的发生率低。目前在基因水平探索肺鳞癌的特点已有很多成果,肺鳞癌的总突变率很高且具有显著的基因学复杂性,但针对鳞癌常见突变如FGFR1、PI3K及DDR2等的抑制剂的研究均以失败告终。因此,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仅对不吸烟、小标本或混合型的鳞状细胞癌患者推荐进行EGFR、ALK、ROS1基因检测(2A类推荐证据)。驱动基因阳性的鳞癌患者的治疗方法参照驱动基因阳性的非鳞状细胞癌患者。 与腺癌相比,鳞癌可应用的驱动基因及靶向治疗较为缺乏,二线治疗的选择仍非常有限。虽然EGFR突变在肺鳞癌中比较罕见(<5%),但EGFR的过表达和基因扩增比较常见。临床前研究表明,肺鳞癌和ERBB家族信号传导系统密切相关。LUX-Lung8研究(多中心III期临床随机试验)比较阿法替尼与厄洛替尼二线治疗含铂方案失败的晚期肺鳞癌患者,由于针对鳞癌临床不常规要求检测EGFR突变,因此,入组前并未筛选EGFR突变患者。该研究结果表明,在晚期肺鳞癌的二线治疗中,阿法替尼治疗组患者的ORR、PFS、OS及症状改善均优于厄洛替尼治疗组。基于该项研究结果,美国FDA和我国NMPA均批准阿法替尼用于晚期肺鳞癌的二线治疗。 四、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进展 由于贝伐珠单抗在中央型肺鳞癌患者中应用可导致致死性大出血,因此,贝伐珠单抗仅可用于非鳞癌患者。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单药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有效率仅为3%,但另外开展的Ⅲ期临床研究中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长春瑞滨和顺铂(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患者,可将治疗的总有效率从19.5%提高至35.4%、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从3.6个月提高至6.3个月。基于上述结果,中国批准NP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用于一线治疗晚期NSCLC。安罗替尼是一种口服新型小分子多靶点TKI,可强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和原癌基因(c-Kit)等多个靶点,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双重作用。一项安罗替尼三线及以上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ALTER0303研究)纳入437例既往至少接受过2次系统性化疗方案治疗的IIIB/IV期NSCLC患者,这些患者随机接受安罗替尼(n=294)或安慰剂(n=143)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毒性。结果显示,安罗替尼单药可显著延长患者的中位OS和PFS。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安罗替尼在不同组织类型(腺癌或鳞癌)中均显著延长患者OS和PFS。因此,安罗替尼获批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2次系统性化疗后出现进展或复发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治疗,但禁用于中央型肺鳞癌或具有大咯血风险、重度肝肾功能损伤的患者。 五、在国外获批而国内未获批的药物 耐昔妥珠单抗是针对EGFR突变的单克隆抗体。2015年11月,美国FDA批准将耐昔妥珠单抗联合化疗(顺铂+吉西他滨)作为肺鳞癌的一线治疗方案。SQUIRE研究是一项包含1093例初治的晚期肺鳞癌患者的超大型临床研究,将患者1:1分配到耐昔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结果显示,耐昔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将患者的OS从9.9个月提高至11.5个月,死亡风险下降了16%。 雷莫芦单抗是针对VEGFR2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一项随机II期临床研究对比了雷莫芦单抗联合多西他赛和单药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雷莫芦单抗联合多西他赛组较单纯化疗组显著延长了患者中位OS(10.5个月νs.9.1个月,HR0.86,95%CI 0.75~0.98,P=0.023),最常见的抗血管相关不良反应均为高血压(6%νs.2%),两组间5级不良反应和3级及以上肺出血无统计学差异。 总之,相对于肺腺癌,肺鳞癌的基因突变更为复杂。目前可应用的驱动基因及靶向治疗方案较为缺乏,但在免疫治疗和小分子抗血管药物治疗肺鳞癌方面仍取得许多重要进展,但疗效还不尽人意。合理应用这些药物对提高肺鳞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生存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王智刚 2024-02-18阅读量1084
病请描述:分享一个色素痣精细缝合+减张的案例,为大家提供参考,也让大家了解下术后精细护理的重要性。这位家长对孩子术后伤口的护理非常精细,特别注重减轻张力和促进愈合,得到了邓医生的肯定与好评。 患者信息: 宝宝左小腿天生有一颗长度大约3厘米的色素痣,且面积较大,影响外观。因此在宝宝半岁时,家长决定为其进行手术,切除此痣。 术后半年:小腿正面小腿背面图片为术后205天拍摄。从这个两个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到伤口非常细小且平滑,没有明显的变宽或凹凸。 总结:减张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疤痕的外观,减轻疤痕的张力,从而改善疤痕的外观。一般建议使用3-6个月。根据具体情况可酌情增减。有一小部分病人在使用减张器的时候局部会出现皮肤过敏。如果过敏症状较轻,可以取下减张器,让皮肤自行恢复几日后再换新的使用;如果过敏严重,则只能放弃使用减张器,改用低敏减张胶布等其它的减张措施。我们的业务简介:1.小儿皮肤外伤和疤痕修复,胎记(皮脂腺痣、疣状痣、先天性色素痣、毛母质瘤、太田痣、咖啡斑、婴幼儿血管瘤等);2.皮肤良恶性肿瘤治疗(痣、脂溢性角化、日光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癌、黑色素瘤、乳房外Paget's病、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和创面修复,烧烫伤疤痕、瘢痕疙瘩、外科术后疤痕、瘢痕癌的治疗;3.特需服务:皮肤注射美容(肉毒素除皱、玻尿酸充填、腋臭)、光电美容(祛斑、光子嫩肤、点阵激光)、皮肤微整形(埋线提升、脂肪充填)、瘢痕修复等;4.临床研究性治疗:先天性巨痣、泛发性疣状痣、汗孔角化症、遗传性大疱表皮松解症的外科治疗。 邓丹医生门诊安排: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路1678号) 周日下午皮肤外科/胎记特诊-国际诊疗部2号楼14楼特诊部周二上午皮肤外科-特需2号楼2楼特需诊区(扶梯处)周三上午疤痕特色专科-专病1号楼(老门诊楼)2楼皮肤科诊区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新公路4358号)成人患者、以及有医美要求的亲,周六可至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医学美容科,预约特需门诊。
邓丹 2024-02-04阅读量4034
病请描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医疗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发展,但恶性肿瘤的治愈仍是人类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之一,据统计,2016年我国全国共有429.5万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258.7万例为男性,170.8万例为女性,从全国范围来看,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同时也是我国恶性肿瘤死亡首位,本期我们将讲述肺部恶性肿瘤的一种常见分型-肺鳞癌。 01 肺癌的分型 肺癌是指发生在肺部组织中的恶性肿瘤。根据肺癌发展的方式和细胞类型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多种不同类型。其中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包括: 1.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占据肺癌病例的大部分,约占85%至90%。NSCLC包括肺腺(adenocarcinoma)、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和大细胞癌(large cell carcinoma)等亚型。其中肺鳞癌约占原发性肺癌的40%-50%。 2.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占据肺癌病例的约10%至15%。 3.罕见的肺癌类型,如肺黏液腺癌(mucinous adenocarcinoma)、肉瘤(sarcoma)和类癌(carcinoid tumors)等。 每种类型的肺癌在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上都可能有所差异。因此,如果有任何肺癌疑虑,建议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诊断。 02 肺鳞癌的诱因 肺癌对人类的健康危害很大,那么肺鳞癌的诱因又是什么呢?据统计调查,吸烟及二手烟与外界环境如:粉尘、汽车尾气、空气污染、慢性炎症和慢性肺炎及肺的纤维化等是引发肺鳞癌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家族遗传因素也是肺鳞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03 肺鳞癌症状和筛查 早期肺鳞癌并无明显症状,一旦出现了以下症状应立即就医: 1.持续性咳嗽,包括咳嗽有痰或咳嗽变化(比如咳嗽变得更加严重或咳嗽有血痰)。 2.呼吸困难或气促。 3.胸痛或肩背部疼痛。 4.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5.持续性疲劳感、无力感或体力下降。 6.反复性呼吸道感染,比如肺炎。 但是出现上述症状后往往提示已不是早期,因此定期行胸部CT扫描,有助于早期肺鳞癌的诊断和筛查。 04 肺鳞癌诊断 肺鳞癌的诊断方法一般有: 1. 影像学检查肺癌的方法主要包括:CT以及PET/CT。主要用于肺癌诊断和鉴别、分期和再分期、评估手术可切除性、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等。影像学检查是除病理学评价肿瘤的最佳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有效、合理的选择多种或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2. 病理学诊断,是诊断恶性肿瘤的金标准,肺鳞癌也不例外。因此影像学高度怀疑肺部恶性肿瘤的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行手术,纤维支气管镜,超声支气管镜,或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获取肿瘤组织,明确诊断。 05 肺鳞癌的治疗 肺癌的早发现对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绝大多数的早期肺癌都是可以通过治疗有效控制的,尤其对于早期肺鳞癌,手术的临床治愈很高。对于局部晚期肺鳞癌,应采用多种治疗方案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如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如果治疗得当,生存率会大大的提高,对于已经远处转移的患者,也应当积极的采取治疗,以化疗、免疫治疗等全身治疗为主。治疗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单纯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肺鳞癌,通过手术切除病变部分来彻底清除癌细胞。 2.化疗:化疗对于晚期、复发或转移性肺鳞癌可以有一定的疗效。常见的用于肺鳞癌的化疗药物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紫杉醇类药物,铂类药物等。该类药物可以抑制癌细胞增长,同时也可以改变肿瘤细胞的生存环境,提高其对于免疫治疗和放疗的敏感性。 3.放疗:使用高能射线来杀灭癌细胞。放疗可以用于手术前的新辅助治疗,以及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或者是控制不可切除患者的肿瘤生长,从而减轻相应症状。 4.免疫疗法:利用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肺鳞癌细胞。免疫疗法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肿瘤疫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与程序性死亡因子 1(PD-1)是最具代表性免疫检查点。因为极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疗已迅速成为肺鳞癌的首选治疗方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晚期LUSC患者带来了希望。 最新指南推荐肺鳞癌治疗方式从早期至晚期分别为:单纯手术,手术联合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或放疗,单纯药物治疗。对于晚期的肺鳞癌患者,有研究指出放疗联合全身免疫治疗及化疗治疗晚期LUSC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可耐受。 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经过几十年的经验累积,中央型尤其是肿瘤侵犯支气管或血管的鳞癌或是纵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建议行3-4周期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后,续贯手术治疗,术后予以辅助免疫维持治疗,提升根治性切除率,降低术后复发率,从而提升预后。我院开展了多项关于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结合手术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其中LungMate-013研究已于今年年初在我院启动,现受试者入组招募中,拟纳入治疗前不可切除III期NSCLC患者,拟评估抗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诱导方案对不可切除III期NSCLC患者经治降期可手术的转化率;同时对比经治疗可手术患者行根治性肺切除术与根治性放疗的疗效。LungMate-015研究:拟纳入有根治性切除可能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评估抗PD-L1抑制剂联合含铂双药化疗新辅助诱导治疗,续贯根治性肺切除术或根治性放疗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上述临床研究正处于受试者入组阶段,期待招募更多的符合条件的受试者,为受试者提供经研究证实安全、高效的新辅助治疗方案,提供更大程度的生存获益,给予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受试者带去更多福音。 06 肺鳞癌的预防 1.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 避免接触汽车尾气、二手烟等,积极戒烟,不可长期居住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 2.改善生活方式 日常注意膳食均衡,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适当进行健身运动,可以增强肺功能,提高抵抗力,降低发病风险。 3.定期体检 日常定期进行肺部体检,长期吸烟或患有肺部基础疾病者发病风险较高,可适当增加检查频次。 参考文章 1. 郑荣寿, 张思维, 孙可欣, 等. 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J]. 中华肿瘤杂志, 2023, 45(3):212-220. 2. 郝玉凤,原发性肺鳞癌和肺腺癌的临床及CT征象对比分析 苏州大学 2018年11月01日 3.Han Baohui Wang ji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guidelin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ung cancer (2023 edition)Published: 2023 -07 -18 4.Zhen-Xi Niu, Ya-Tao Wang, Nan Lu, Jin-Feng Sun, Peng Nie, Piet Herdewijn Advances of clinically approved small-molecule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Pub Date : 2023-10-11 5.Jian Qin, Shouhui Yi, Hanjing Zhou, Efficacy of radiotherapy in combination with first-line immun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 propensity score analysis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Pub Date : 2023-05-16 。
张鹏 2024-01-08阅读量1519
病请描述:患者钱某,2022年12月份发现胸腺鳞癌。 2023年2月20日PET-CT示:右侧纵隔软组织占位,大小约9.9x6.6cm,形态不规则,代谢增高,SUVmax12.9,纵隔气管旁(4R)淋巴结肿大,大小约1.6x0.9cm,代谢增高,SUVmax6.5,双肺门及双侧腋窝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及异常代谢增高。食管管壁未见明显增厚及异常代谢分布。 后行四次化疗及一次放疗,同时在付教授处进行中医药治疗。 2023年11月14日复查PET-CT示:前纵隔内见软组织密度团块影,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大小约5.3X2.9cm,代谢不均匀增高,SUVmax约7.0;病灶与局部心包和血管分界不清,邻近前纵隔脂肪间隙模糊。右侧胸膜多发结节状增厚,代谢增高,SUVmax约7.1;心包局部增厚伴代谢增高,SUVmax约5.7。纵隔4R组及右肺门淋巴结可见,代谢增高,SUVmax约4.1;左肺门及双侧腋窝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及异常代谢增高。右侧少量胸腔积液。食管管壁未见明显增厚及异常代谢分布。 报告及舌象如下: 案语: 胸腺癌通常是指胸腺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组织类型是鳞状细胞癌和未分化癌。可能是由于电离辐射、吸烟、酗酒或者慢性炎症等因素导致胸腺上皮细胞异常增生而引起的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部肿块、胸部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全身乏力、贫血、发热等不良症状,须尽早治疗。我们在临床中的治疗通常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瘀,化痰软坚。 同时,付教授在治疗此病的过程中主张注重身体自身的正气,运用补虚扶正之药。《黄帝内经》上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外邪正是通过内虚起作用的健康的精神状态和脏腑平衡的阴阳气血功能就是正气,自然界各种有形无形的有害物质都属于邪气,正气亏虚导致邪气入侵,这是发病的内因。现代医学观点中的免疫功能,组织修复和代偿能力,即属于中医的〝正气〞范畴。在病人放化疗过程中,结合中医药治疗,9个月后患者的病灶明显缩小,其症状与舌脉也得到较大改善。 付教授在治疗中更注重辨病因、病机,重点治疗肿瘤“虚”、“瘀”、“毒”三大本质,并且调整全身的免疫和阴阳平衡,所以治愈后不易复发,疗效持久稳定。
付晓伶 2023-12-19阅读量1568
病请描述:有这样两个案例 案例一:患者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术中快速的冰冻病理:直肠中分化腺癌。手术很顺利,患者5天就出院了。出院前外科医生说需要进行4-6疗程的术后辅助化疗。当患者来我们科室时,带了厚厚一叠的病史资料,唯独缺少术后病理诊断报告。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因为术后正式的病理报告需要1-2周的诊断周期,而当时患者已经出院,没有收到报告。 案例二:患者肺癌经皮穿刺术后,住在病房里,焦急的等待,一日数次问我:“蒋医生,我的病理报告出来了吗?我住在医院里干等着也没事可干呀?再不出来不是耽误我的病情吗?”那么为什么病理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肿瘤在快速倍增,患者心理的焦虑,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也经常积极和病理科沟通,询问病理结果,但是如果大家知道病理诊断的复杂的过程后就明白为什么等病理要这么久了。 人体切下来的病理组织要经过脱水、浸蜡、包埋、切片、染色等三十多道程序最终制作成病理切片,病理科医生会在显微镜下观察分析病理切片,切片被放大后,看起来像无数杂乱无章的紫红色小点点,病理医生需要从中发现“异常细胞”。但是这些“异常细胞”到底什么来源的,是鳞癌,还是腺癌,还是其他的肿瘤,单单从“相貌”不能直接分辨,必须用特殊的方法,如免疫组化染色来进一步进行辨别,即诊断出肿瘤的来源及肿瘤的名称。另外,有些罕见的疑难的病理,还需要专科医院病理科医生进行病理会诊。这样看来,一周的时间能出一份完整的病理报告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我们在这1-2周的时间里真的是白等的吗?其实不然,我们可以在这一周的时间内做好各种治疗前的准备工作,比如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因为放化疗等高强度的治疗是对患者的体力、营养状态有要求的。治疗前,要做全身的评估,比如头颅MRI,胸,上、下腹部CT,及B超,心超,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的检查等,如有异常还要进行治疗,另外,化疗的患者还要放置深静脉导管等,一周的时间也是安排的满满当当,安安心心的等病理报告,一切准备就绪,病理报告也如期而至。
蒋海燕 2023-12-11阅读量2218
病请描述:2023年10月31日(周二)下午2点30分,在长征医院门诊4楼远程会议中心举办了泌尿系统复杂肿瘤多学科会诊(MDT)第12次研讨会,会议由泌尿外科任善成主任在线主持,与会者包括:泌尿外科任吉忠教授、阴雷副教授、肿瘤科柳珂副教授、骨科许炜副教授、病理科张晶副教授等,此次多学科会诊共讨论2例泌尿外科复杂肿瘤病例。病例1: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男性,63岁,主诉:前列腺癌根治术后3年余,多发骨转移。患者2020年12月经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癌伴骨转移,术后持续接受内分泌治疗,2022年6月开始,同时接受针对骨转移灶的放射治疗。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智能臂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提示:前列腺腺泡腺癌,Gleason评分:5+4=9分,WHO/ISUP分组:5组,累犯被膜及神经,局部表面切缘见癌组织,脉管内见癌栓,双侧精囊腺、输精管均见癌累犯,尿道上下切缘未见癌组织;“右侧盆腔淋巴结:(2/4)见转移癌;“左侧盆腔淋巴结”(0/2)未见转移癌;免疫组化结果:1号片:K67(局灶20%阳性),AR(+)P504s(+),P63 (-),PSA (-),PsAP(+),HCK(-);9号片:P504S(+);10号片:P504S(+)。2023-10-24在我院复查PET/MR提示:1.前列腺癌综合治疗后:a. 前列腺术后改变,术区未见FDG异常摄取。b. 左侧股骨头、左侧耻骨、多发脊柱异常信号灶,FDG无明显摄取增高,与前片(2022-06- 29 PET/MR)比较新发病灶,考虑转移可能,建议PSMA检查。c. 原片所示右侧髂骨、多肋骨及脊柱多发异常信号灶,部分病灶FDG稍摄取,与前片(2022- 06- 29)比较部分略缩小,考虑病灶仍有部分肿瘤活性。d.双侧盆壁、腹膜后、双侧腹股沟区多发小淋巴结显示,FDG无明显摄取增高,建议随访。此次会诊的目的:下一步治疗方案?需要完善的相关检查?后续药物治疗方案?定期复查项目?病例1配图骨科许炜副教授:对于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骨转移病灶的评估,主要是通过骨骼稳定性及骨与周围组织细胞的关系,尤其是有无周围神经压迫症状及压迫程度来判断,从而帮助选择下一步治疗方案。目前根据影像学判断,该患者尚未出现病理性骨折且潜在病理性骨折风险较小,所以暂不需要骨科手术治疗。为明确下一步治疗方案,建议患者接受骨转移病灶穿刺活检,采集标本进行基因检测分析。同时,建议将骨保护剂更改为地舒单抗,每月一次皮下注射,有助于提高保护骨骼效果并降低病理性骨折风险。肿瘤科柳珂副教授:患者前列腺癌肿瘤负荷大,病理恶性度高,已持续接受内分泌治疗。根据既往随访资料判断,该患者当前内分泌、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案对前列腺癌进展控制效果尚可,建议维持目前系统治疗方案;针对近期患者PSA升高趋势,可考虑在内分泌治疗基础上添加多西他赛化疗或奥拉帕利靶向治疗。泌尿外科阴雷副教授:根据前列腺穿刺活检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病理结果判断,患者前列腺癌病灶属于恶性度较高的高危类型,同时诊断基线时已处于多发骨转移的高肿瘤负荷状态,诊断后,积极给予内分泌治疗、放疗联合局部根治手术等综合治疗方案,PSA既往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患者近期PSA出现升高趋势,同时伴有骨转移病灶的进展,说明患者病情已发展进入新阶段,目前系统治疗方案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建议患者接受骨转移病灶及外周血标本的基因检测,根据结果选择添加强化治疗方案,多西他赛化疗及奥拉帕利靶向治疗可以作为选项。泌尿外科任吉忠教授:患者目前肿瘤指标及影像学提示病情出现进展,建议及时进行骨转移灶穿刺活检和基因检测,寻找潜在基因突变位点和治疗靶点,以帮助调整系统治疗方案的和选择治疗药物。同意患者更换骨保护剂为地舒单抗,另外注意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等。病例2:右肾上腺恶性肿瘤患者男性,65岁,主诉:右肾上腺转移性淋巴上皮样癌切除术后两周余。患者于2023年9月体检发现右肾上腺占位, 2023-09-28上腹CT平扫+增强示:1、右侧肾上腺占位,考虑;MT侵犯肝右叶机会大,腹膜后多发淋巴结。2023-09-27肾上腺MRI平扫+增强:右侧肾上腺占位,考虑MT可能,临近肝脏受侵可能。2023-10-09行 PET/CT检查提示:1.右侧肾上腺软组织肿块,较大界面2.3cm*5.4cm,与临近肝脏分界不清,内见点状钙化,FDG代谢增高,延时扫描,FDG代谢未进一步增高,考虑右侧肾上腺MT伴肝门部、后腹膜淋巴结转移,建议右侧肾上腺活检。患者于2023-10-16接受腹腔镜右肾上腺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右肾上腺上皮样恶性肿瘤,间质中大量淋巴组织。结合免疫组化考虑转移性淋巴上皮样癌。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p(+)、CK18(+)、Syn(-)、a-Inhibin(-)、Caliretinin(-)、Hep-1(-)、Ki67(15%)。此次会诊的目的:下一步治疗方案?后续药物治疗方案? 完善相关检查?病例2配图病理科张晶副教授:患者病理提示为转移性淋巴上皮样癌,较为罕见。大多数该类型肿瘤来源于肺,而肺淋巴上皮样瘤样癌(LELC)是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种罕见且独特的亚型,在病理组织形态学上与未分化的鼻咽部癌相似,常伴有 EB 病毒的感染。建议患者提供病理切片在我院行病理会诊。肿瘤科柳珂副教授:虽然该患者PET-CT检查未提示明显其它肿瘤来源或转移病灶,但考虑到该病理类型肿瘤多起源于鼻咽和肺部,建议患者进一步接受鼻咽部MRI检查以明确肿瘤是否来源于鼻咽癌转移。同时考虑到该类型肿瘤多与EB病毒有关,建议患者行PD-L1检测以明确其免疫组化结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接受基因检测。药物治疗上,建议考虑化疗+免疫联合治疗方案。泌尿外科阴雷副教授:该患者肿瘤体积较大,目前未判断出具体来源。根据目前的文献资料,该病理类型肿瘤绝大部分非肾上腺原发,目前该患者肺部未发现肿瘤原发灶,建议再行鼻咽部MRI检查判断鼻咽部是否存在原发灶。建议患者定期复查肺部CT、肾上腺CT及鼻咽部MRI以监测肿瘤的复发、转移情况。泌尿外科任吉忠教授:目前较多证据表明,针对这类上皮样肿瘤应遵循鳞癌的治疗方案选择药物,目前可供考虑的药物较多,包括多西他赛、紫杉醇和五氟尿嘧啶等,建议患者接下来前往肿瘤内科就诊,根据病理会诊,免疫组化及基因检测结果,确定化疗+免疫联合治疗的具体方案。如何预约“泌尿系统复杂肿瘤MDT特需门诊”?方式一:上海长征医院官方服务号进行预约,预约后需要到任一专家门诊进行评估,完善检查方式二:联系泌尿系统复杂肿瘤MDT特需门诊秘书
阴雷 2023-11-27阅读量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