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肿瘤科 > 肿瘤内科 > 囊腺瘤 > 内容

囊腺瘤内容

朋友们,特别是爱健康的姐妹们...

病请描述:朋友们,特别是爱健康的姐妹们,听费医生聊一个罕见的甲状腺癌病例!大家好!我是费健,在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工作了30多年,既拿手术刀也做微创消融。这些年啊,线上线下和大家交流很多(线上咨询都超10万啦!),深知大家对甲状腺健康的关注。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个非常罕见但能给我们敲响警钟的病例报告,它来自《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2025年最新一期。这个病例讲了啥?东阳市人民医院的医生们报道了一位66岁阿姨的病例。她在2019年底因为咳嗽做检查,意外发现肺里有个“占位”(就是长东西了),一查不得了——竟然是转移性甲状腺滤泡癌!源头在哪?后来证实是甲状腺本身出了问题。她在2020年初做了甲状腺全切手术,术后病理明确是甲状腺滤泡癌。最让人揪心的是: 这位阿姨的癌细胞非常“活跃”且“爱旅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到2023年),她的癌症竟然全身多处“安家落户”了!报告里提到转移到了:骨头肺部 (导致她反复胸闷、气喘、咳嗽)肝脏和肝内胆管甚至乳腺!是的,你没看错,甲状腺的癌细胞转移到了乳腺!这真是非常、非常少见的情况。医生们强调,甲状腺滤泡癌本身发生远处转移的比例不算最高,但像这位阿姨这样,短时间内(几年内)出现全身这么多部位转移的案例,在国内外都极其罕见,治疗经验也非常有限。阿姨的治疗之路:面对如此复杂凶险的情况,东阳市人民医院的医生团队没有放弃。他们动用了“抗癌组合拳”:手术: 切除了原发的甲状腺肿瘤。化疗: 使用化学药物全身杀灭癌细胞。靶向治疗: 比如文中提到的“索拉非尼”,这是一种针对癌细胞特定“靶点”的药物,像精确制导导弹。阿姨在2023年2月开始口服这个药。处理并发症: 比如阿姨因为肺部转移导致胸腔积液(肺被水“淹”了),医生们就给她做胸腔穿刺引流放掉胸水,还会往胸腔里灌注药物(胸腔灌注化疗药)来局部控制。综合治疗: 多种手段联合使用。值得欣慰的是: 经过这一系列艰难的治疗,报道中提到阿姨的病情最终有所好转。这真的很不容易!费医生划重点 & 给大家的贴心话:这个病例虽然罕见,但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甲状腺癌(即使是相对温和的类型)潜在的严重性,也给了我们非常重要的启示:甲状腺癌≠都是“懒癌”: 大家常听说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的类型)进展慢,是“懒癌”、“幸福癌”。但甲状腺滤泡癌是另一种类型,虽然只占甲状腺癌的10-15%,相对少见,但它的“性格”有点不同:转移途径: 它更喜欢通过血液转移,不像乳头状癌主要靠淋巴。这就意味着它更容易跑到远处器官,比如肺和骨头!像病例中转移到肝、胆管、乳腺就属于非常规路径,更罕见。诊断关键: 确诊滤泡癌,病理医生要非常仔细地在显微镜下看肿瘤细胞是否突破了包膜或者侵犯了血管,这是判断它是良性腺瘤还是恶性滤泡癌的金标准!所以病理报告至关重要。早期发现是王道!别忽视脖子: 养成习惯,洗澡时摸摸脖子前面(甲状腺位置),感觉有没有硬硬的、不痛的小肿块?定期体检时要求医生也摸摸。超声是利器: 甲状腺B超是筛查甲状腺结节(包括癌)最常用、最有效、无创的方法!别嫌麻烦,该做就做。费医生做了30多年手术,深知早期发现能省去后面多少痛苦和风险!“转移”很可怕,但并非无计可施: 像病例中的阿姨,即使发生了广泛转移,通过积极的多学科综合治疗(MDT),包括手术、放射性碘治疗(碘131,可惜病例中没特别强调这点,但滤泡癌对碘131通常有反应)、靶向治疗、化疗、对症支持等,依然可以控制病情、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多学科协作(MDT)是制胜关键! 对付这种全身多处转移的复杂情况,单靠一个科室的医生“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核医学科等等专家坐在一起讨论(这就是MDT,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就设有甲状腺MDT),为患者量身定制最优的、全面的治疗方案。病例报告的作者们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规范治疗和长期随访: 一旦确诊甲状腺癌(尤其是滤泡癌),务必遵医嘱完成规范化的初始治疗(手术+可能需要的碘131等)。之后,定期的、终身的复查随访绝对不能偷懒!抽血(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球蛋白Tg等)、B超、必要时CT等影像学检查,都是为了第一时间发现任何复发的苗头,早处理效果才好。这位阿姨的病史就提示了随访的重要性。新药带来新希望: 像病例中使用的索拉非尼,以及现在还有更多针对甲状腺癌(包括晚期)的靶向药物(如仑伐替尼、安罗替尼等)和免疫治疗药物,都在不断研究和应用中,为晚期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希望。医学在进步!费医生小贴士:别恐慌,但需重视: 看到这种广泛转移的病例,大家千万别过度恐慌!这种极端情况非常少见。但我们要从中认识到:甲状腺结节很常见,绝大多数是良性的,但筛查和明确诊断非常重要!发现了问题,科学规范地处理是关键。做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 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比如不明原因的长期咳嗽、骨痛、或者像病例中阿姨的胸闷气喘),及时就医。定期体检,特别是甲状腺B超。信任医生,积极沟通: 如果确诊甲状腺癌,特别是滤泡癌,和您的医生充分沟通,了解疾病特点、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治疗也大有帮助!朋友们,健康是金!了解疾病,是为了更好地预防和面对它。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让大家对甲状腺癌有多一分的认识,也多一分的安心。我是费健,咱们一起守护甲状腺健康!有疑问也欢迎在正规平台向我咨询(认准官方认证账号哦!)。文章来源: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2025, 8(2): 240-242. 《甲状腺滤泡癌伴全身多发远处转移1例》作者介绍: 费健,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30年临床经验,擅长外科手术及微创消融,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大奖,百万粉丝科普达人,致力于提供专业、精准的医疗知识。推荐理由: 这个罕见病例像一堂生动的警示课,它用真实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相对少见的甲状腺滤泡癌,也可能有复杂危险的一面。了解它的特点(尤其是转移风险)、重视早期筛查(B超!)、坚持规范治疗和随访、以及认识多学科协作和新型治疗手段的价值,对每位关注甲状腺健康的朋友,特别是女性朋友们,都至关重要!知识就是力量,了解它,才能更好地战胜它! 

费健 2025-06-03阅读量296

【在线答疑】体检发现垂体瘤一...

病请描述:  日前,在颅底肿瘤赵天智主任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以前有头疼的现象,瞌睡多,去年做过一次CT未发现问题,一直以为是偏头疼,今年2月份体检时发现了大小约为2.8*2.1*2.9cm的垂体瘤,医生建议手术治疗,还是想咨询下有没有别的治疗方法?”   赵天智主任介绍:根据患者现提供的检查,在鞍区有一个比较大的占位,至于是否需要手术,还需要完善垂体的检查,因为一些垂体瘤属于功能性,但泌乳素型垂体腺瘤可能通过药物就能控制,建议再查下垂体的相关激素,性激素五项、甲功五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节律、生长激素及视力视野,了解下视交叉受压的程度,引起的临床正常,再决定治疗方案。   患者疑问:我已经做过这些检查,现在就发给您,如果是药物治疗的话,这个垂体瘤会变小或者消失吗?   赵天智主任介绍:根据现提供的所有资料,不一定需要手术,建议到内分泌科就诊,同时大部分泌乳素型垂体瘤通过药物治疗以后是会变小的,不一定能完全消失,但通过药物把肿瘤的体积缩小,激素恢复正常就可以了。   哪些垂体瘤需要手术治疗?   一种是肿瘤引起内分泌功能破坏造成的,比如泌乳素型的垂体瘤女性病人会出现月经不调、泌乳,而男性则会出现性功能异常,生长激素型垂体瘤病人会出现额头变大、下颌突出、鼻大唇厚、手指变粗等,而ACTH型垂体瘤的病人会出现以躯干为主的肥胖、满月脸、皮肤变薄等。   另外一种症状是肿瘤增大压迫周围结构,比如最常见的压迫视神经引起的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甚至有的肿瘤会压迫脑子的“下水道”引起脑积水造成病人昏迷。   治疗方式:目前,垂体瘤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射治疗主要用于术后残留、复发及不适合手术的患者。药物溴隐亭可使部分泌乳素腺瘤缩小,使闭经泌乳消失,恢复生育功能,可作为未育妇女首选的治疗方法。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垂体肿瘤的类型而定。   垂体瘤的手术治疗不仅将肿瘤切除,快速、彻底的解决患者的相关症状,还可以取得病理诊断,明确病情是患者治疗的重要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有的患者药物治疗也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当然,垂体瘤患者需要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病情来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因此对患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

赵天智 2025-02-21阅读量1078

发现肺结节不知所措?这些干货...

病请描述:随着胸部CT筛查的普及,肺结节发现逐年增加,呈年轻化的趋势。特别是恶性肺结节,严重的影响了国人的生命健康,影响着人们的预期寿命。肺结节的病因复杂,有良恶性之分,影像学的检查,对于肺结节的发现和定义、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肺结节是什么?肺结节的类型又有哪些?哪些人是高危人群?哪些肺结节需要手术切除?下面就来给大家讲一讲!肺结节离我们有多远?肺结节是通过影像学诊断,现在临床上关注更多的是大小在两厘米以内的肺结节。过去大多使用胸部X线筛查,能检出比较大、密度比较高的结节,或者是钙化结节。现在,通过CT可以发现更小、密度更低的结节。临床上,大多数人的胸部CT上或多或少都会有结节,肺结节检出的阳性率是非常高的。但事实上,真正需要医生去关注的,需要去随访的结节很少,真正需要马上治疗或需要做手术的结节,就更少了。什么样的肺结节要密切随诊?从胸外科角度讲,主要是那些有可能是肺癌的,或者已经是早期肺癌的这一部分结节。这里面有一部分是磨玻璃结节,磨玻璃结节往往生长的速度很慢,即便是恶性,可能是几个月甚至几年以后才会有明显的变化。再有一种是混合磨玻璃密度的结节,有磨玻璃成分和实性成分,其恶性概率相对高一些,生长的速度可能也相对快一些,尤其是实性成分比例比较高的,需要临床医生要密切关注。有一些实性结节,在CT上一看就是良性的,但是很多实性结节在CT上,甚至通过各种检查,都很难排除恶性。这一类难以定性的结节是需要密切关注的,尤其是直径比较大,如超过8毫米的实性结节,一般来讲比较短的时间里要给出一个明确的诊断或随访观察建议。哪些人是高危人群需要定期复查胸部CT?(1)吸烟包年数≥20包年,包括曾经吸烟≥20包年,但戒烟不足15年(注:吸烟包年数=每天吸烟的包数(每包20支)×吸烟年数);(2)与吸烟人群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3)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有职业暴露史(石棉、氡、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烟尘 等)至少1年;(5)有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确诊肺癌。国内外文献研究发现,有些女性不吸烟,但是肺癌也高发。CT发现肺结节,应该多久复查?对于肺结节患者的分层、分级管理特别重要。如果肺结节患者每月都去复查胸部CT,毕竟造成辐射剂量的累积,对结节的定性诊断并没有很大的帮助。国内指南对于5毫米以下的实性结节和8毫米以下纯磨玻璃密度结节,建议每年随访复查一次;如果实性结节在5毫米以上、混合的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实性成分在5毫米以上、纯磨玻璃密度结节在8毫米以上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评估。如果是感染性的病变,可进行抗感染治疗,然后三个月再复查,看看结节的变化,如果结节消失,且患者为高危人群可以每年复查一次就行了;如果结节有缩小,就六个月后复查,若结节消失以后再恢复到年度复查就行了。如果观察过程中结节没有变化,或者结节有增大,就需要胸外科、呼吸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的医生共同会诊,综合评判,给出是否进行临床干预的建议和制定治疗方案。肺结节长出来就是恶性的?还是由良变恶?这个问题真是挺复杂的。大部分恶性结节就是由小结节逐渐长大的!2021年,WHO已经把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和原位癌称为腺体前驱病变,他们不属于肺癌,微浸润性腺癌是一般传统意义上的肺癌。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一部分可以消失,一部分可以终身不进展,一部分进展为原位腺癌。原位癌几乎就不能恢复到正常的状态,由于个体差异,可能几年、十年甚至二十年,进展到微浸润癌。从胸外科的角度上讲,微浸润腺癌是做手术的最佳阶段,这个阶段很少有转移的,也很少有做完手术以后有复发的。在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和原位腺癌阶段没有必要进行临床干预,但有些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从影像上很难明确界定。定期随诊观察的必要性现在很多人对于肺结节是过于焦虑,5毫米以下的结节,不建议他来到门诊上找临床医生看。报告说4毫米的微小结节,明年再去复查一个胸部CT就可以了,同时,医生跟您说的话往往是偏积极的,为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随访观察的时间,医生说一年复查没问题,其实他心里想的可能两年没问题,所以医生说三个月复查,患者就没有必要一个月来复查。 什么样的肺结节需要穿刺活检?对于一些进展期、中晚期的肺癌以及1厘米以上难以定性的实性结节,我们可能希望在术前拿到病理诊断,来指导术前用药如化疗、免疫治疗甚至一部分辅助治疗。还有一些结节位置不太好做手术,或者患者身体状况比较差,直接做手术风险很大,我们希望在术前进一步明确诊断而选择穿刺活检。对于磨玻璃密度结节不建议做穿刺活检,因为穿刺活检不仅仅对诊断没有太大的帮助,并且可能会出现一些风险,比如出血、空气栓塞、胸膜肺休克等,这个比例可能占到2%、3%或更高的比例。对于肺结节CT影像,胸外科医生和放射科医生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放射科医生关注的问题更广泛一些。引起肺结节的病因很多,除了肺癌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疾病,比如良性肿瘤(错构瘤、腺瘤等)、感染性(结核球、隐球菌、放线菌、肺吸虫病等)、非感染性(结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血管性(肺动脉瘤、肺内血肿等)、肺隔离症、肺内淋巴结等。胸外科医生关注主要是肺癌,一部分结核球或者错构瘤等一部分良性肿瘤。另外,胸外科医生更关注的是下一步怎么办。胸外科医生经常和病人讲的一句话,要确定结节的性质,最终要看病理报告结果。随访观察很重要,仅拿一次的CT片子就确定是什么病,恐怕非常困难,但是过几个月再复查,病毒性肺炎会消失,而不典型腺瘤样增生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时间轴对于结节的定性诊断很重要。另外,对于肺结节来讲,和过去我们传统的肺癌诊治是有区别的,对于传统肺癌强调早诊早治。实际上肺结节,尤其是磨玻璃成分为主的结节,一定要注意时间窗,从发现结节到临床干预,这个窗口期是非常长,是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这跟我们传统的肺癌的诊治思路有很大的区别。

郑远 2025-02-10阅读量1161

哪些垂体瘤患者必须手术治疗?...

病请描述:  垂体瘤是一种颅内常见的肿瘤,近年来垂体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约占颅内肿瘤的15%左右。垂体瘤虽为良性肿瘤,但肿瘤生长会压迫视交叉、海绵窦、正常垂体等结构,引起视力视野障碍、头痛、垂体功能低下等症状;同时,功能性腺瘤因为激素分泌过多,可引起闭经、泌乳、不孕、性功能减退、肢端肥大症等临床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上,颅内肿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垂体瘤也是一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垂体瘤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那么,哪些垂体瘤患者可以服药治疗?   垂体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比如泌乳素型垂体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及无功能垂体腺瘤等。不同类型的垂体瘤症状表现不一样,治疗方式也不一样。目前,临床上一般认为泌乳素型垂体瘤和生长激素型垂体瘤在短期内可以不做手术治疗,可以通过服用相关药物来控制病情。   哪些垂体瘤需要手术治疗?   一种是肿瘤引起内分泌功能破坏造成的,比如泌乳素型的垂体瘤女性病人会出现月经不调、泌乳,而男性则会出现性功能异常,生长激素型垂体瘤病人会出现额头变大、下颌突出、鼻大唇厚、手指变粗等,而ACTH型垂体瘤的病人会出现以躯干为主的肥胖、满月脸、皮肤变薄等。   另外一种症状是肿瘤增大压迫周围结构,比如最常见的压迫视神经引起的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甚至有的肿瘤会压迫脑子的“下水道”引起脑积水造成病人昏迷。   治疗方式:目前,垂体瘤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射治疗主要用于术后残留、复发及不适合手术的患者。药物溴隐亭可使部分泌乳素腺瘤缩小,使闭经泌乳消失,恢复生育功能,可作为未育妇女首选的治疗方法。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垂体肿瘤的类型而定。   垂体瘤的手术治疗不仅将肿瘤切除,快速、彻底的解决患者的相关症状,还可以取得病理诊断,明确病情是患者治疗的重要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有的患者药物治疗也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赵天智 2025-02-08阅读量1456

异常泌乳警惕垂体瘤,确诊后如...

病请描述:  垂体微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鞍区最为常见,一般直径小于10mm,发病率为1/10万,目前有上升的趋势,而且多见于年轻女性。发病原因不明,常见症状有以下方面:如肢端肥大、满月脸、向心性肥胖、闭经、溢乳;男性会表现性欲减退,乳房发育,四肢麻木;有的患者会出现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常常要通过增强的磁共振检查才能最后明确。   垂体瘤的治疗目前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守治疗:   并非所有垂体瘤都要治疗,对于无功能、无症状的垂体微腺瘤可暂不予特殊治疗,只需要定期复查即可。   2、药物治疗:   分泌性功能腺瘤可以酌情选用抑制垂体激素分泌过多的药物。如大多数的催乳素腺瘤可以长期口服溴隐亭治疗,生长激素腺瘤可以服用生长抑素治疗,赛庚啶适用于ACTH腺瘤、GH腺瘤。垂体功能减退者可予泼尼松、甲状腺素片等替代治疗。药物治疗只能暂时改善症状,不能治愈肿瘤。   3、手术治疗:   通常有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和开颅手术两种手术方式。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是国际上已经广泛采用的成熟手术方式,多数患者适合此手术方式。特别是随着微创手术的进步,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借助神经内镜技术获得了完美的效果,在内镜下可使术野达到全景化,无死角,使经蝶手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或垂体大腺瘤成为可能,其适应征和手术范围扩大,创伤小且效果理想,手术安全性高,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的垂体组织,恢复内分泌功能,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等优点。经颅手术入路主要有经额下、经翼点和经颞下入路,其中以前两种入路最为常用,对肿瘤较大,向鞍上生长,视神经交叉受压,下丘脑及第三脑室受压或肿瘤向鞍前生长达到前颅凹额底者应开颅手术。有垂体卒中(指有症状的垂体出血或梗死)或脑积水者应紧急手术。   4、伽马刀治疗:   对于无颅内压增高征、肿瘤较小(直径小于2cm)者,可考虑伽马刀治疗。仅适合于体质差而不能耐受手术、多次术后仍复发、术后残余或者坚决不接受手术者,弊端较多。   最后提醒大家:垂体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必须视肿瘤的性质、大小、周围组织受压及垂体功能、全身病情等具体条件而定。女性朋友们如果出现泌乳等症状时除了去乳腺科就诊外,还应该到正规医院神经外科就诊,一旦确诊为垂体瘤要听取专家的意见,确定治疗方案。

赵天智 2025-02-08阅读量1167

【感谢信】头疼10多年到医院...

病请描述:  “我母亲头疼10多年,只知道到诊所买药吃,也不是太管用,今年到大医院检查出垂体瘤,需要手术。哥哥找到垂体瘤手术在全国做的数一数二的赵天智主任做,经过4个多小时,手术顺利成功做完,我母亲回到病房,术后第二天她下床活动,第三天身体疾病恢复正常。没想到,微创手术恢复真的很快,也么有后遗症,佩服赵天智主任高超的手术技术,我母亲感觉也不太疼,我们全家都非常非常高兴,感谢感恩赵天智主任及全体医生护士!”  垂体瘤虽为良性肿瘤,但肿瘤生长会压迫视交叉、海绵窦、正常垂体等结构,引起视力视野障碍、头痛、垂体功能低下等症状;同时,功能性腺瘤因为激素分泌过多,可引起闭经、泌乳、不孕、性功能减退、肢端肥大症等临床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  垂体瘤根据大小分为以下几类:最大直径小于1cm的叫做微腺瘤;1~3cm的叫做大腺瘤;大于3cm的叫做巨大腺瘤。而根据垂体瘤有没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又可以分为:无功能型垂体瘤、泌乳素型垂体瘤、生长激素型垂体瘤等等。  垂体瘤太大有什么危害?  很多垂体大腺瘤会压迫到正常的垂体,影响垂体功能,或者压到附近的视神经,导致看东西范围变小、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那么,垂体瘤长到多大需要动手术?  如果是没有分泌激素功能的垂体瘤,小于1cm,只需要定期观察,无需吃药或者手术,大于1cm就需要做手术切除;如果是泌乳素型的垂体腺瘤,无论大小首选药物治疗,除非是药物不敏感或肿瘤内部出血,或者是无法耐受服药的,才需要手术治疗;如果不是泌乳素腺瘤也不是无功能性腺瘤,是其他类型的有分泌功能型的垂体腺瘤,则无论大小都是要首选手术治疗。  如果出现视力异常,就需要尽早到医院进行视力视野检查、垂体内分泌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MRI)。  目前,垂体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放射治疗。药物治疗主要适用于泌乳素腺瘤,药物控制最主要目的就是控制泌乳素水平,泌乳素水平回到正常以后,相应的生育能力、性功能、月经紊乱等问题也会随之恢复。  体瘤处于接近头颅中心、颅底正中的位置,其在颅腔外的投影正好就是蝶窦。而鼻腔和鼻窦是人体本身就具有的空间,经蝶窦入路很好地利用了这些空间作为手术入路,经此入路施行手术对人体所造成的影响远比经颅手术轻微。  什么是经鼻蝶手术?  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对垂体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有了很大的飞跃,诊断和治疗水平越来越高。  经鼻蝶垂体瘤手术是微创技术一大进展,此入路经历了借助显微镜和内窥镜两种工具,尤其是内窥镜技术使手术创伤,肿瘤切除程度,具有了革命性进展。  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约95%的垂体瘤手术可通过经鼻蝶入路完成,应用神经内镜,借助鼻腔里面一个小切口,神经外科医生便可以利用这一微小的通道,到达脑垂体,进行垂体病灶的微创手术治疗。由于切口是在鼻腔里面,外表是看不到任何手术痕迹的。该入路具有肿瘤切除彻底、脑组织及神神经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可开阔手术视野、切除肿瘤更彻底。  垂体瘤虽然解剖位置复杂,但绝大部分垂体瘤的病理组织有质地松软脆弱的特点,使得通过鞍底的较小骨窗分块切除大的瘤体现实可行;另外,垂体的硬膜间位器官特点使鞍隔在经蝶窦手术时形成一个相对安全的屏障,从而可大大减轻手术过程对颅内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的干扰和影响。  所以,综合上述,经蝶窦入路手术因其创伤小、脑保护好、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了垂体瘤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术方式。

赵天智 2025-01-23阅读量1435

男子脑袋长了肿瘤,医生巧借&...

病请描述:  脑袋里长了肿瘤想切除,很多人认为需要做开颅手术,才能取出肿瘤。但是垂体瘤的患者,就不需要开颅,而是从鼻孔进入,利用神经内镜就可以把脑垂体瘤切除了。  29岁的小张(化名)1年前出现头痛、呈间断性跳痛,当时并没有在意,4个月前又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现象,才到医院就诊,查出来是垂体瘤,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小张一听说脑子里长了瘤子,一直焦虑不安。根据自己的认知,小张认为脑肿瘤需要做开颅手术,才能取出肿瘤。这种手术不仅创伤大,风险也极高,这让他感到非常恐慌。  为了得到更专业的治疗方案,小张慕名找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颅底肿瘤专家组姜海涛教授。  姜海涛教授介绍:垂体 位于大脑底部,是鼻子后面一个豆子般大小的器官。脑垂体的正上方有视神经通过,左右视神经形成一个交叉,被称为“视交叉”,脑垂体就生长在这个交叉部位的下方,正常脑垂体与视交叉没有接触,但当患者的垂体瘤逐渐长大,就可能压迫并损伤视神经,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如果不及时手术治疗,最终会导致患者视力障碍持续恶化,直至全盲!部分患者还会因肿瘤逐渐增大出现头疼、呕吐、嗜睡等症状。  对于垂体瘤,95%以上的患者都适合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也就是采用内镜下经鼻蝶进入蝶窦腔,定位颅底,找到肿瘤组织,分块全切肿瘤。手术方法属于微创、肿瘤全切除率高,目前已成为垂体腺瘤主要的手术方式。可有效地切除鞍内、突向蝶窦、呈柱状向鞍上延伸及局限于蝶窦内的垂体瘤等。不需要开颅,对脑组织无损伤,创伤较小,后期并发症少。  姜教授的介绍让小张吃了一颗“定心丸”。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接受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微创手术治疗。目前他手术治疗后头痛消失、视力也恢复了。  专家提醒:  垂体瘤治疗需先进行分类,除了进行影像学检查,还需要进行内分泌检查,如果属于泌乳素型的垂体瘤可以先进行药物治疗,属于生长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这部分患者,可以尽早手术。对于不具备分泌激素的能力的垂体瘤,是否要进行手术治疗,除了要观察垂体瘤的大小,还要看垂体瘤的生长方式,对周围的脑组织,血管,神经,颅骨是否产生了压迫的症状。如果压迫到视神经,就会造成视神经萎缩、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问题,需尽早手术治疗。

姜海涛 2025-01-22阅读量1524

医生提醒:无功能性垂体腺瘤,...

病请描述: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要不要手术?  从这位患者的病情分析:  姜海涛教授介绍:“这位患者从检查片子及激素检查来看,属于无功能性垂体瘤,不分泌激素,肿瘤大概2公分多,肿瘤的位置处于脑子最中心,肿瘤已经压迫到视神经、与颈内动脉关系密切,如果再长的话视力视野会造成损伤,手术风险会变大。  关于大家关心的手术风险,任何手术治疗都是有风险的,但是相对来说有一些成熟的手术,一些技术比较有经验的医生可能把这个手术的风险降到最低。垂体瘤的手术,据不完全统计,这个手术的风险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尤其是现在内镜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鼻腔,不用开颅在鼻腔里依旧可以把垂体瘤完整的切除。这是一个微创的手术,相对来说手术风险是比较小的。但是风险小不等于没风险!所以大家要有正确的认识。  这个手术最害怕的就是视神经、颈内动脉(大血管)、基底动脉、海绵窦内神经的损伤,所以想要手术治疗,还是要找有经验的医生进行。”  无功能性垂体瘤出现这些症状需尽早手术  垂体瘤长在我们的垂体上,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垂体在大脑的底部,只有黄豆大小,主要负责分泌多种激素以及调节激素来调节全身的内分泌器官工作,大多数的垂体瘤都是良性的。垂体瘤也分很多类型,最常见的有泌乳素腺瘤,表现为闭经、泌乳、不孕等;生长激素腺瘤,发生在儿童身上,就会表现为身高异常增长,个头非常的高,叫巨人症。成年人得了生长激素腺瘤,表现为面容变得粗犷,手指、脚粗大,叫肢端肥大症。还有其他的激素,比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也有一些垂体瘤不分泌任何的激素,这部分患者随着肿瘤的增长,瘤子体积不断增大,会引起压迫的症状,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随着肿瘤生长还会有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等,这是因为垂体瘤体积增大,形成的颅内压升高引起,出现这种情况时,也说明病情到了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时候了。  微创手术就能切除垂体瘤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也就是采用内镜下经鼻蝶进入蝶窦腔,定位颅底,找到肿瘤组织,分块全切肿瘤。手术方法简单、省时省力、肿瘤全切除率高,目前已成为垂体腺瘤主要的手术方式。  可有效地切除鞍内、突向蝶窦、呈柱状向鞍上延伸及局限于蝶窦内的垂体瘤等。不需要开颅,对脑组织无损伤,创伤较小,后期并发症少。

姜海涛 2025-01-22阅读量1394

不同类型、症状的垂体瘤要如何...

病请描述: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垂体瘤是临床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对患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生育功能、学习和工作能力等。临床表现为激素分泌异常症群、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垂体卒中和其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表现。临床上,垂体瘤可以根据肿瘤的性质分为泌乳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库欣病)和促甲状腺激素腺瘤等功能性垂体腺瘤和无功能腺瘤等类型。不同类型的的脑垂体瘤症状表现并不一样,治疗也有不同。   一、泌乳素型垂体瘤   1、定义:泌乳素瘤是由垂体泌乳素细胞瘤分泌过量泌乳素(PRL)引起。   2、症状:①男性性功能低下、不育、乳腺增生;②育龄女性泌乳、月经周期改变或闭经、不孕;③绝经女性主要症状是头痛和视力丧失。   3、治疗:①药物治疗是侵袭性泌乳素腺瘤治疗首选;②药物效果差或有药物抵抗时,可考虑手术。   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   1、定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即“库欣病”,是由于垂体瘤造成垂体激素ACTH过度产生而导致肾上腺的皮质醇过度分泌。   2、症状:①皮质醇过度分泌引起体重增加、肌容积减少和肌无力;②抑郁、精力集中和记忆困难、睡眠障碍、易怒;③皮肤变薄易擦伤、高血压、糖尿病;④免疫系统降弱引起发生感染的风险增高。   3、治疗: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多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三、促甲状腺激素型垂体瘤   1、定义:由垂体TSH细胞增殖所引起的肿瘤,是垂体瘤分泌激素中最少见的类型,仅占垂体瘤的1.0%~2.8%。   2、症状:TSH过度分泌刺激甲状腺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出:①体重减轻、易激惹、心率增快、睡眠障碍、肠蠕动增加;②女性患者还可有经量减少或闭经。   3、治疗: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首选治疗方法,主要目的是尽量切除肿瘤,充分给视神经减压。可选经蝶窦入路或开颅手术。   四、垂体生长激素腺瘤   1、定义: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仅次于垂体无功能性腺瘤及泌乳素腺瘤,占垂体瘤的第三位。是因为体内产生过量生长激素(GH),长期过度分泌的GH可导致全身软组织、骨和软骨过度增生,引起面容改变、手足等末端肥大、皮肤粗厚、内脏增大、骨关节病变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2、症状:生长激素型垂体瘤主要表现为肢端肥大症及巨人症,其中单纯的巨人症较少见,成年后半数以上继发肢端肥大症。   3、治疗:大部分垂体GH腺瘤首选手术切除。基本的手术入路分为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和经颅垂体瘤切除术。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术后因肿瘤残留,生长激素仍高者,可选择药物(生长抑素)治疗。侵袭性GH腺瘤术前短期使用生长抑素可以缩减肿瘤体积,为手术全切提供条件。术后肿瘤残留还可选择辅助放射治疗。   五、无功能垂体腺瘤   1、定义:绝大多数垂体腺瘤具有较高的分泌功能,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当垂体腺瘤并不使血中激素水平升高,也无激素过多症状是就成为无功能垂体腺瘤。   2、症状:①男性性功能障碍和女性闭经及绝经前不孕;②视力下降和/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水平低)或肾上腺机能不全(皮质醇水平低)。   3、治疗:外科治疗为首选,手术效果不佳或术后复发者可辅助放射治疗。大多无功能腺瘤体积小,无压迫症状可以观察。   总的来说,不同类型的垂体瘤患者症状表现也有不同,治疗的方式也不同,对于患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在出现症状后及时到医院就诊,诊断明确后配合医生做个体化治疗。

赵天智 2025-01-21阅读量1639

【感谢信】慕名从新疆到西安赵...

病请描述:  “我爸头里面长了垂体瘤眼睛看不见了,我们从新疆到全国各大医院看,没有医生敢给他做手术,都说病情复杂,瘤子5公分很大,位置也不好。偶然的机会再网上看到赵天智主任,慕名找他看试试,结果赵主任答应给我爸手术,等他手术的病人排队人很多,我爸病情紧急,赵主任想办法给我们优先做了。手术一切成功顺利,目前术后情况很好,眼睛慢慢能看见了,我们悬着的心放下了,感谢赵天智主任医术精湛,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感恩感谢!”  垂体瘤是一种颅内常见的肿瘤,近年来垂体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约占颅内肿瘤的15%左右。垂体瘤虽为良性肿瘤,但肿瘤生长会压迫视交叉、海绵窦、正常垂体等结构,引起视力视野障碍、头痛、垂体功能低下等症状;同时,功能性腺瘤因为激素分泌过多,可引起闭经、泌乳、不孕、性功能减退、肢端肥大症等临床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上,颅内肿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垂体瘤也是一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垂体瘤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那么,哪些垂体瘤患者可以服药治疗?  垂体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比如泌乳素型垂体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及无功能垂体腺瘤等。不同类型的垂体瘤症状表现不一样,治疗方式也不一样。目前,临床上一般认为泌乳素型垂体瘤和生长激素型垂体瘤在短期内可以不做手术治疗,可以通过服用相关药物来控制病情。  哪些垂体瘤需要手术治疗?  一种是肿瘤引起内分泌功能破坏造成的,比如泌乳素型的垂体瘤女性病人会出现月经不调、泌乳,而男性则会出现性功能异常,生长激素型垂体瘤病人会出现额头变大、下颌突出、鼻大唇厚、手指变粗等,而ACTH型垂体瘤的病人会出现以躯干为主的肥胖、满月脸、皮肤变薄等。  另外一种症状是肿瘤增大压迫周围结构,比如最常见的压迫视神经引起的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甚至有的肿瘤会压迫脑子的“下水道”引起脑积水造成病人昏迷。  治疗方式:目前,垂体瘤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射治疗主要用于术后残留、复发及不适合手术的患者。药物溴隐亭可使部分泌乳素腺瘤缩小,使闭经泌乳消失,恢复生育功能,可作为未育妇女首选的治疗方法。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垂体肿瘤的类型而定。  垂体瘤的手术治疗不仅将肿瘤切除,快速、彻底的解决患者的相关症状,还可以取得病理诊断,明确病情是患者治疗的重要方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有的患者药物治疗也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当然,垂体瘤患者需要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病情来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因此对患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

赵天智 2025-01-09阅读量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