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肥胖症前期 > 饮食

肥胖症前期饮食

肥胖症前期饮食相关内容 更多>

20、40、60岁的人该怎样...

病请描述:年少不知膝盖好,老了才把它当宝。 膝关节作为人体承担重量最大的关节,在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与其他器官类似,膝关节也遵循着生命周期的规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育成熟,达到鼎盛时期,随后开始磨损,并缓慢步入退化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中,膝盖的功能强度是不一样的,呵护它们的方法自然也各有千秋。 那么,不同年龄段的人,到底应该怎样护膝? 不同年龄护膝各有侧重 18岁以下适度锻炼 儿童青少年刚开始发育,他们的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较弱,稳定性不足,比较容易受伤。因此可以进行适度锻炼,增强肌肉力量。 锻炼时应循序渐进,运动前充分热身。当进行像反复跳跃、快速奔跑或者突然转向、急停这样的活动时,应选择合适场地,并佩戴护膝防止膝关节受伤。 18~45岁强化肌肉力量 膝关节功能在该年龄段逐渐达到鼎盛时期,但不少人学习或工作时久坐不动,这样会使周围的肌肉和韧带乏力,进而产生膝关节炎、慢性膝关节疼痛等问题。 推荐进行深蹲、弓步等腿部力量训练,加强膝关节周围肌群力量。 王明杰博士提醒,久坐时,最好隔段时间起身做些腿部伸展动作,促进膝关节周围血液循环。 46~59岁膝关节“省着用” 45岁后人体骨质逐步流失,膝关节的坚固程度也会随之下降,更易发生磨损。 建议多进行股四头肌强化训练,稳固肌肉力量,以提升膝关节稳定性。平时应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和下蹲,以免加速膝关节老化。 60岁以上避“重”就“轻” 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会出现退行性改变,表现为肿胀疼痛,甚至行走困难等。 老年人尽量避免膝关节负重,可采取走路、瑜伽等低强度、非负重的锻炼方式来保持膝盖活力。 生活中注意保暖、规律补钙、多加按摩,若出现明显的关节疼痛症状,应及时就医。 锻炼膝盖肌群 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指出,锻炼膝关节周围的肌群可以提升膝关节稳固性、预防运动损伤。 其中股四头肌训练可显著优化膝关节功能,锻炼小腿后肌群也可增强膝关节稳定性。 股四头肌训练 靠墙静蹲:紧贴墙壁站立,双脚与肩宽,缓缓下蹲至大小腿成直角。根据个人体质与年龄,每次静态保持30秒至2分钟,重复5至10次。 坐姿腿屈伸:坐直,小腿垂直于地,交替抬腿伸直膝,每侧保持5-10秒,各做5-10次。 小腿后侧肌群训练 站姿提踵:站姿,双脚并拢,缓慢提踵离地3-5厘米,保持10秒,重复10-15次。 日常护膝做好5件事 除了睡觉、静坐等情况,膝关节在白天大多处于高压的工作状态,做好下面几件事,可以让膝关节“省着用”。 1.控制体重 研究发现,体重减少5公斤,关节疼痛可以减轻20%。肥胖人群的膝关节承重更大,尤其是内侧,患关节炎的几率明显增加。 2.注意补钙 日常饮食要均衡,通常情况下,从牛奶、绿叶菜、鱼类、豆制品等食物中摄取钙是足够的。 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和吸收能力较差的老人,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片。 3.加强保暖 膝关节是肢体浅表关节,外界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关节表面和内部温度改变。温度较低时要注意关节保暖,不要长时间对着风扇、空调吹,必要时可以裹上护膝。 4.选对鞋子 日常生活中,鞋跟以2~3厘米为宜,鞋底太薄会给膝盖带来不利影响。运动时最好穿舒适、有弹力的运动鞋,以减少膝关节压力。 5.保持良好姿态 不要扭着身体走路和干活; 避免长时间下蹲,工作时需要下蹲的话,建议改为低坐位,坐在板凳上; 如果长时间坐着和站着,则应经常变换姿势,防止膝关节负重过大; 不要常年卧床休息,休息过久会使肌肉萎缩,导致缺乏力量、稳定性下降,加重关节负担。 膝盖对于我们而言非常宝贵,如果能够在前期用心保护膝关节,后期就避免了许多痛苦。老王在此建议大家,保护膝关节,就从现在做起!

王明杰 2024-09-11阅读量1729

儿童体重科普-张丽

病请描述:最近有一位家长给我留言,问:“医生,我家孩子三岁了,一直瘦不拉几的,是不是生病了?需要补什么营养?”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生长曲线。家长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身高、体重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等问题。 不过,“一白遮百丑”,孩子们长得太胖或太瘦都会影响整体美感。那么,儿童应该多胖才合适呢?体重正常的标准是多少? 下面就来给大家讲讲儿童身高和体重的关系: 一、 婴儿期 在婴儿期,身高和体重增长速度很快,出生后第一年平均增长速度约为25 cm/年,第二年平均增长速度约为25-30 cm/年。出生后6个月内的婴儿身高平均每年增长10-15 cm,体重平均每年增加4-5 kg。从6个月开始,宝宝进入快速生长阶段,每个月的生长速度都很快。此时,宝宝的生长曲线呈“S”形:出生后的前三个月,宝宝生长迅速;4-6个月时,宝宝身高增长开始减慢;7-12个月时,宝宝身高增长达到高峰。 1岁以后的宝宝身高、体重将缓慢下降。 这个阶段是孩子营养状况的最佳时期,家长应多关注孩子的饮食情况,保证给孩子充足的营养。同时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营养需求调整膳食结构。 二、 儿童期 在儿童期,由于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体重和身高都会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一个大致的趋势,如果出现了下列情况,就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1、幼儿期: (1)幼儿期是指从出生到2岁前的阶段。此时期的孩子体格生长比较快,一般在6个月到3岁时身高和体重分别可增加2~4倍。 (2)2岁后身高增长开始缓慢,每年约增长5~7 cm,2岁后每年增长5~7 cm。至青春期开始身高开始加速增长。所以家长们要特别注意这段时间孩子的生长。 2、学龄前期:学龄前儿童在体格发育、神经心理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均与学龄期儿童相似。此期儿童生长速度最快,每年可增长6~7 cm。 3、学龄期:学龄儿童在此阶段生长速度逐渐减慢,但仍保持一定水平,每年可增长5~7 cm,至青春期前基本停止生长。 三、 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的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女孩一般在11~12岁、男孩在12~13岁开始进入青春期。男孩通常比女孩要晚,所以男孩一般在14~15岁才进入青春期。 青春期是孩子快速生长发育的阶段,体内各种激素水平明显上升,骨龄增长也比较快,长高速度较青春期前明显加快,所以青春期是儿童长高的高峰期。 不过也有部分孩子可能会提前进入青春期。家长需要观察孩子的第二性征是否发育,是否有过性行为,如果性早熟可能会出现身高增长过快。 青春期也是孩子长得最快的阶段,因此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果孩子在此期间身高增长明显加快,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 总的来说,身高和体重是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家长们平时要多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变化情况。 四、 成年期 成年期的体重与儿童期的体重是不同的。因为成年后我们体内的脂肪含量会比儿童期高,所以成年期体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年龄段也会有一定的变化。 18岁之前,身高和体重都在正常范围内,就不用太担心;而18岁之后,身高增长缓慢或停止长高,体重也会随之增加,身高也会略有增加。所以孩子18岁之前,都可以保持健康的体重和身高。 一旦孩子过了18岁,身高停止增长之后,就需要去医院检测骨龄,以了解孩子骨骼发育的情况。 总之,孩子的生长发育和遗传、营养、运动等因素有关。对于一个健康的孩子来说,只要没有明显的病理性疾病和特殊原因,身高和体重应该是正常的。而对于身高偏矮或体重偏低的孩子来说,除了要考虑营养因素外,还要结合内分泌、骨龄、运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只有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后才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五、 老年期 1.标准体重的计算方法: 标准体重(kg)=年龄(岁)×身高(cm)-100 2.根据年龄调整体重: 3.如果孩子在三岁之前,就出现了营养不良的症状,可以先给孩子增加辅食。注意一定要循序渐进,同时还要保证营养的均衡。 4.孩子三岁之后,家长就可以带着孩子去测身高和体重。因为三岁之后的儿童,虽然身高还在继续增长,但是速度会变得越来越慢,所以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身高和体重情况来调整饮食。比如:如果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在同龄儿童中属于中等水平,可以适当给孩子增加一些蛋白质、铁、锌、钙等营养元素。同时要让孩子多运动,多晒晒太阳,促进钙质的吸收。 5.如果发现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的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六、 体重增加与减少的影响因素 影响儿童体重增加和减少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喂养方式、疾病、疾病及药物等因素。遗传因素是出生体重和身长的预测因子,但是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即使一个孩子的父母都是高体重,其子代的出生体重也不会太高;喂养方式对宝宝的体重有很大影响,包括喂养次数和进食量;疾病与药物可以通过影响激素水平影响体重,甚至引起肥胖。 当然,任何一个因素都不是绝对的,也会存在例外。比如,有些孩子在妈妈肚子里就长得胖,出生时就超重了,但在后天发育中并不一定会增加体重。所以说,孩子是否超重或肥胖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家长们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体重变化情况,如果有异常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七、 预防肥胖的方法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饭时细嚼慢咽,少吃甜食、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多喝水,不喝碳酸饮料。 2.坚持每天运动1小时以上,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相结合,推荐父母和孩子一起参与运动。建议每天进行1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 3.不吃零食,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 4.保证充足睡眠,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建议每日睡眠时间达到7~8小时。 5.鼓励孩子多喝白开水或淡茶水,避免过多饮用含糖饮料。少喝果汁及含糖饮料。 6.不要让孩子养成以零食和夜宵代替正餐的习惯。 7.避免带孩子到高热量、高脂肪的饭店就餐,带孩子到健康餐厅就餐。不能因为图方便、省钱让孩子养成吃夜宵的习惯。 8.避免让孩子接触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如酥皮点心、炸薯条等。 9.禁止给1岁以下的儿童添加盐和油等调味品。

生长发育 2024-06-12阅读量2218

关于儿童肥胖,你知道多少?-...

病请描述:关于儿童肥胖,你知道多少?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模式的改变,儿童肥胖率逐年上升,已成为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我国每5个儿童就有1个小胖墩,可见儿童肥胖的发病率还是很高的,但是家长带孩子来医院就诊的却很少,因为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正在长身体,胖点没关系,胖点才健康。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 儿童肥胖也是一种疾病,它是一种热量代谢失衡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都有着极大的危害,尤其是肥胖发生在1岁以内,5~6岁以及青春前期,可能导致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多,引起多细胞性的肥胖,治疗困难且易复发,而且大大增加了成年后肥胖发生的几率。 那么儿童肥胖主要有哪些危害?第一,儿童肥胖是导致代谢异常,是儿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高尿酸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第二,肥胖可导致骨生长加速,骨龄提前会影响孩子的最终身高,使肥胖的孩子出现小的时候又高又胖,而成年后却比别人矮。第三,肥胖可使关节受到压迫,导致运动障碍,一些活动受限。第四,青春期女孩肥胖又易导致多囊卵巢综合症,卵子发育不良,从而导致不孕。青春期男孩肥胖,尤其是脂肪堆积在下腹部,容易影响生殖器官的发育,如睾丸发育不良,阴茎短小等等。第五,肥胖会导致儿童呼吸不畅,睡眠呼吸暂停,使孩子深度睡眠减少,睡眠质量差,从而影响孩子大脑的发育,使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都下降,最后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效率。第六,肥胖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出现自卑、不合群甚至抑郁。 谈到这里家长可能要着急给孩子减肥了,在这里提醒家长朋友们,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如果出现了肥胖,绝对不能给孩子应用减肥产品或者饥饿疗法来减肥,最好带孩子到医院进行专业的评估检查,由医生制定科学的减肥方案,以免影响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预防?首先大多数儿童属于单纯性的肥胖,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病因主要就是吃的多动的少,预防肥胖我们需要做到吃动平衡,控制饮食和合理运动。饮食方面需要选择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膳食方案,每天坚持至少一小时以上的户外阳光运动。其次家长要带孩子进行定期的儿童保健查体,医生会根据孩子的身高体重曲线图来评估孩子的生长发育,如果发现偏离及早进行干预,避免孩子出现肥胖的生长发育问题。

生长发育 2024-05-31阅读量2414

胖有胖的可爱,胖也有胖的危害...

病请描述:胖有胖的可爱,胖也有胖的危害 一  医案一则 患儿2021年8月初诊,家长诉患儿近1年身高增长缓慢,体胖,平素多食,喜碳酸饮料,饥饱无度,脾气急,入睡晚,大便、矢气多而臭。门诊生长发育评估示:年龄10岁2月,身高146cm体重50kgBMI23.5 骨龄示12岁2月 ,遗传法预测身高174cm 骨龄法预测身高166cm,遂来就诊。 病史如前,中医四诊见患儿形体宽胖,多食少饮,身体困重,肢体困倦,喜静懒言,大便臭黏,小便黄,舌胖苔白腻,脉滑。 诊断 肥胖症 肥胖病 痰湿内盛证。 治则治法:利湿化痰 消脂助长 处方:    茵陈10g  蒲公英6g 黄芩9g      荷叶10g  姜半夏6g 茯苓9g    决明子12g 柴胡6g   焦栀子6g 连翘6g    枳壳6g     石菖蒲10g  赤芍10g   大枣 10g 补骨脂9g  川牛膝9g 伸筋草9g  炒鸡内金 9g    14剂日一剂,早晚分服,水冲服 起居调摄:1.控制饮食,每夜定时入睡,加强运动以垂直跳动为主;2.嘱咐家长每月定时定点监测患儿身高体重。 案语:研究表明肥胖会引起骨龄发育提前,特别是青春期前期阶段的肥胖对骨龄和身高的影响更大。该案患儿10岁实际身高146cm并不算矮,但骨龄发育明显提前,理论上12岁骨龄身高可在151-153㎝,这样算身高就有些不足。患儿遵医嘱调整饮食、增加运动,门诊随诊半年余,现身高148.5cm 体重43.5kg,BMI 19.7   骨龄12岁5月。通过坚持中药调理、饮食管理和增加运动,改变肥胖状态,骨龄增速也放缓,这为后期身高发育,争取了更大空间。 “能吃是福,胖乎乎的更好养”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这种育儿观念需要有所改变...    二  儿童超重与肥胖 1.儿童超重肥胖的现状        研究显示我国超过一半成人超重/肥胖,6岁以下、6~17岁年龄段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近年来儿童超重肥胖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控制儿童超重肥胖的流行已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大事。 2.超重肥胖的概念和计算 儿童肥胖症是指儿童体重超过按身高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的20%,或者超过按年龄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加上两个标准差以上时,即为肥胖症。 3.儿童超重肥胖的原因 排除相关继发疾病引起的肥胖,儿童肥胖以单纯性肥胖为主,与遗传因素、宫内环境、喂养方式、饮食结构、体力活动缺乏等相关;此外学龄儿童课业重,体育运动受到忽视,或者是情感创伤、精神紧张等,使得儿童在心理和生理上均承受较大的压力,进而影响体重,导致肥胖。 4.儿童肥胖的危害: 肥胖时脂肪组织会产生过多芳香化酶,诱导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而雌激素高水平时能促进软骨细胞的成熟和调亡,加速骨骺线愈合,制约身高生长;肥胖带来内分泌失调,与性早熟亦有很大关联,肥胖还会使得体内血糖、血脂、尿酸的代谢出现紊乱,增加儿童期、成年期代谢综合征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严重肥胖者关节、心脏等脏器组织负荷较大而会产生病变,严重者可影响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在肥胖儿出现打鼾、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影响睡眠质量,以及慢性大脑缺氧。肥胖亦会造成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导致自我意识水平和注意力集中下降,影响学业…… 三  中医对超重肥胖的认识 肥胖症属中医“瘀胀”范畴, 历代又称为“肥人”或“脂人”, 《素问·通评虚实论》中说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传统中医认为, 肥胖为先天禀赋、过食肥甘厚味、内伤七情、好逸恶劳等因素引起,与水、湿、痰邪停滞有关。小儿肥胖症的病因病机多为先天脾胃不足, 后天少动多静, 或多食甘美生冷, 饮食节制无度, 日久损伤脾胃, 脾胃虚弱, 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运化, 水湿停聚, 湿从内生, 聚湿生痰而为痰湿脂浊, 若小儿静多动少, 静多伤肉, 久坐伤脾,脾失运化升清,造成肌肉减少而脂肪增加, 形体逐渐肥胖。《素问·奇病论篇》说:“肥者令人内热。”患儿喜食辛辣, 胃热滞脾, 脾主运化, 过剩的水谷精微输布全身亦导致肥胖的发生。 四  超重肥胖的干预和治疗 对于儿童超重和肥胖,早期干预和尽早治疗,可将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降到最低,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调整饮食结构、控制进食量 减少碳水、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比例,保证蛋白、微量元素摄入。 2. 体育锻炼 根据体质和体重,制定适当时长和强度的体育锻炼,帮助改善体质和促进脂肪消减。 3. 心理疏导 部分肥胖儿童容易产生容貌体型焦虑,自卑、消极情绪会进一步加剧肥胖,这就需要进行心理疏导,让患儿接纳自己,以乐观积极心态,改变自身超重肥胖状态。 4. 医疗支持 当日常干预手段无效时,应及时就医评估儿童状态,排除继发疾病,进而采取医学减脂方案、以及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方案。 超重肥胖是儿童期和成年多种疾病的重要诱因,对于肥胖而又有骨龄提前发育的儿童,减脂瘦身既可以有效降低肥胖对身高发育的抑制,又可改善精神状态,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和成长。邵征洋教授指出:儿童超重肥胖现在呈现出一种流行的趋势,需要引起社会和家长的足够重视,积极改变儿童肥胖状态的意义不仅在于“未病先防”,而且能达到“既病防变”的效果。

生长发育 2024-05-31阅读量2581

肥胖症前期饮食相关医院 更多>

岭南中医馆

对外综合 预约量:675

岭南中医馆东山门诊部

对外综合 预约量:869

荔湾固生堂中医门诊部

对外综合 预约量:240

岭南中医馆水荫门诊部

对外综合 预约量: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