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皮肤 > 皮肤老化 > 预防

皮肤老化预防

皮肤老化预防相关内容 更多>

“低头族&rdq...

病请描述:低头族”必看: 颈椎病科普 据统计,颈肩部疼痛已经成为全身第二大疼痛,占比约为28.39%。随着现代人生活、工作方式的变化,长期伏案工作、使用电脑、手机低头者增多,不注意颈椎保健,造成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我国颈椎病患病人群超过2亿,发病率接近20%,其中20-40岁的青年颈椎病的患病率高达约59.1%,80%以上的青少年颈椎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一种由颈椎部位的退行性病理改变引发的疾病,主要原因由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等因素导致压迫颈脊髓、神经根、椎动脉而引发的疾病。此病多见于长期伏案及低头工作的人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且趋于年轻化。 01 · 临床分型及表现 · 1 颈型颈椎病 最多见和症状最轻的类型。主要以青壮年人群为主,多有长时间低头工作的经历。临床表现包括颈部酸痛、肩部酸痛、颈部僵硬、颈部活动受限等,少数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2 神经根型颈椎病   (1)症状:颈部疼痛僵硬。用力咳嗽及打喷嚏和肩部活动时疼痛加剧;皮肤有麻木、过敏等感觉改变;上肢肌力减退。 (2)体征:颈部肌痉挛、肩部有压痛、肩部和肩关节活动受限、上肢牵拉实验、压头实验均阳性。 3 脊髓型颈椎病  (1)症状:手部麻木、运动不灵活,尤其是精细活动。下肢无力,步态不稳。后期大小便障碍,表现尿频或排尿排便困难。 (2)体征:肌力减退,四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腹部反射和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 4 椎动脉型颈椎病 (1)症状:a、眩晕,最常见。伴复视、耳聋耳鸣、恶心呕吐;b、猝倒、本病特征性症状;c、头痛,表现为发作性胀痛。 (2)体征:颈部压痛、活动受限。 5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1)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偏头痛,视力模糊,耳鸣,心率失常等。 (2)交感神经抑制症状:流泪,头晕,眼花,血压下降。 6 混合型颈椎病 临床出现上述两型或两型以上颈椎病症状和体征,最常见的是颈型与神经根型合并。 02 · 颈椎病的成因 · 1. 不良姿势:长时间保持头部向前倾斜或屏幕前低头工作会增加颈椎的负担,导致颈椎曲度减小。 2. 缺乏运动:缺乏适当的运动会导致颈部肌肉和韧带的萎缩,使颈椎失去支撑。 3. 过度劳累:长期处于疲惫状态下,颈部肌肉会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加重颈椎的负担。 4.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韧带和软骨组织会逐渐老化和退化,导致颈椎的生理曲度减小。 03 · 颈椎病的预防及康复治疗· 颈椎病的预防 1 养成良好睡姿 建议选择略硬些的床垫,睡眠时才能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睡觉时枕头不要过高、过低或过硬,枕头的高低因人而异,约8~15cm,形状要符合颈椎生理曲度的要求,以中间凹陷的马鞍形为好,能对颈部起到制约或固定的作用。 2 保持正确的坐姿 坐时保持端正姿势,使案台与座椅相称,半坡式的斜面办公桌较平面桌更有利。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时应平视屏幕,最好选用大尺寸屏幕,避免长时间低头,造成颈椎损伤。 3 加强肩颈部肌肉的锻炼 适当的户外运动方式有益于颈部的保健,在不方便户外活动情况下也可以选择颈肩康复操、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适合室内的运动方式。 4 防止颈部受伤 尽量避免急性损伤,如抬重物、闪、挫伤等。如有软组织损伤尽早治疗,防止其进一步发展,加重病情。 颈椎病的康复治疗 1 运动疗法 在治疗颈椎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 2 物理因子治疗 包括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低频调制的中频电刺激疗法、超短波疗法、超声波疗法、超声电导靶向透皮给药治疗、红外疗法等。 3 针灸治疗 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针刺配以电针、艾灸等方法可消除水肿、抗炎、镇痛、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神经的刺激和压迫,故可显著改善肢体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 4 3D打印颈椎枕 通过对颈部进行光学扫描与颈椎侧位X光检查,测量异常颈椎曲度,由医生、矫形器师、工程师结合患者的情况设计制作3D打印个性化颈椎矫治枕,短期内佩戴可以改善早期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情况,长期佩戴可一定程度地恢复颈椎曲度,改善颈椎周围肌群痉挛。

王金武 2024-11-15阅读量2230

关于皮肤方面的三个谣言

病请描述:1.天天洗头容易脱发 洗头对头发毛囊本身并无影响,不会造成脱发。 洗头频率因人而异,没有标准答案,以头发不油不干、保持头皮清爽为准。如果有需要(比如本身是大油头或者准备约会),天天洗头当然是可以的。 2.日常防晒会缺钙引起骨质疏松 日常防晒手段并不会影响维生素D合成,也很难直接引起缺钙,不必过于担心。 首先能做到一点太阳都不晒的人极少,紫外线经过反射折射还是能接触到裸露的皮肤,涂抹的防晒霜也不一定够量能起到绝对防晒; 其次晒太阳不是我们唯一的补钙来源,更重要的是日常饮食均衡,可多吃奶制品、豆制品、绿叶菜等食物。 若对应食物的量摄入不足或担心缺钙的,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制剂,不仅安全、耐受性好,而且便宜,性价比高。 单纯为了补钙去晒太阳,可能带来的是晒伤、光老化、皮肤癌等“大麻烦”,得不偿失。 3.涂橄榄油/精油可以预防/消除妊娠纹 橄榄油最多起到保湿、滋润皮肤的效果,没法预防/消除妊娠纹。 部分人涂抹后不长妊娠纹,更可能是她们长妊娠纹的概率本身就不大,与橄榄油没啥关系。 可以说市面上常见的宣称可以预防和消除妊娠纹的功效护肤品基本是智商税。

刘吉元 2024-11-08阅读量2132

若有这3个迹象,或许离衰老不...

病请描述:杨女士55岁那年绝的经,当时,她还有点惆怅,想着自己真的老了。但想到和周围的其他人比,自己已经算晚的了,也就慢慢释怀了。 一年后,她“惊喜”发现,原本离去的月经又回来了,和之前不一样的是,这时候的出血是每次都只有一点,却持续不断了一个多月。 杨女士也没放心上,就这样又过了一年,出血量越来越多,还经常腰痛腹痛,偶尔还会头晕目眩。在女儿的提醒下,来到了医院检查,最终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晚期。 医生表示,要是杨女士能在绝经后第一次出血就来检查,或许结果会大不相同。 1女性越晚绝经越好? 公布最佳“年龄” 绝经的本质就是女性卵巢功能衰竭,无法产生足够的孕激素,进而引起的闭经,这是女性生理机能逐渐转衰的重要转折点。 一般情况下,女性的卵巢功能会从35岁之后开始衰退,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随着卵巢功能的衰竭,卵巢体积会逐渐变小,直至分泌功能完全消退,也就绝经了。虽然医疗水平逐渐发展,人的预期寿命越来越长,但我国女性的平均绝经年龄一直在49~50岁左右。 大家可以把这平均值当作最佳绝经年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符合这个时间段,在这个基础上前后相差个三五年也是正常的。也就是说,只要在45岁-55岁绝经就不需要过多担心。 当女性正式绝经,就意味着体内基本没有雌孕激素,而雌激素作用又至关重要,是女性各种器官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需的。 一旦体内雌激素分泌减少,会导致部分器官开始衰老,初期可能表现为潮热多汗、暴躁易怒、失眠,之后开始发展成泌尿系统症状、皮肤老化以及阴道黏膜萎缩等,发展到后期可能会有心血管/代谢问题、骨质疏松等问题。 绝经意味着衰老,所以不少女性也会想着晚点绝经,那是不是越晚绝经越好呢?这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是越晚越好。 女性在55岁之后,甚至60多岁时还有月经,一定要警惕可能是疾病因素所致。因为排卵期前后体内都有雌激素高峰期,乳腺、子宫长期受到雌激素刺激,可能会诱发病变。 2当女性衰老时, 下半身会出现3个信号 当梳头发时掉落了一根白发、照镜子时脸上多出一道皱纹......是否在某个瞬间,感觉到自己的真的老了?但其实相对于脸上的衰老表现,下半身或许早早就给出了信号,只是被忽略了。 当女性下半身出现3种表现时,或许暗示衰老正在静悄悄来临。 经期变得不规律 女性在年龄增加后,月经周期会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有些人可能20来天就来一次、有些人会40多天才来一次,这是卵巢、子宫衰退的表现。 发现月经周期发生变化,不建议自行服药,而是要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在医生指导下确认是否需要进行干预。 膝关节出现问题 数据显示,女性出现膝关节退化的比例是男性的10倍,且近年来发病人群越来越趋于年轻化。 当膝关节出现问题时,日常爬楼梯、登山时会有明显的膝关节疼痛、乏力,如果症状进一步加重,还会影响到正常生活,必要时及时就医。 臀部肌肉越发松弛 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的臀部会有明显的老化、外扩,这是由于髋关节退化所致。想要预防的话,日常要多进行运动、减少久坐。 3绝经又出血, 不是“第二春”,可能是癌症 绝经后再出血,也有人称为“倒开花”,但这不一定是件好事。虽然年轻时来月经出血,代表着女人仍然年轻,卵巢还在工作。但绝经后再出血,代表的可不年轻,很可能是疾病的信号。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韩世愈表示,绝经后又出血,不要以为是“第二春”,应及时到医院检查,病因主要有下面4个方面。 器质性病变 罹患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卵巢良性肿瘤以及阴道炎等疾病,都可能会导致阴道异常出血,也可能是阴道恶性肿瘤所致。 宫内节育器 绝经后女性的卵巢、子宫会逐渐萎缩,一些放置了节育器没有及时取出的女性,会导致节育器嵌入子宫肌层,进而引起阴道出血。 药物原因 很多绝经期的女性需要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在服用药物后可能会引起内分泌腺的闭经后出血。 全身性出血性疾病及内科疾病 罹患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的患者,也可能会有偶发性的阴道出血症状。 如果出现了倒开花,第二春,千万不要盲目高兴,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下,排查病因。

方广虹 2024-09-06阅读量1720

《化学剥脱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病请描述: 化学剥脱术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技术成熟的皮肤治疗手段,已在美容医学和皮肤科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使用不同种类的化学剥脱剂,这项技术能够有效治疗痤疮、色素沉着、皮肤光老化等多种皮肤问题。本文将基于《化学剥脱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深入解析这一技术的概念、发展、适应证与禁忌证,并探讨其操作方法及未来发展趋势,为临床应用提供详尽指导。 文 | 刘驰 化学剥脱术的概念及发展史 01 概念 定义:化学剥脱术,又称化学换肤术,通过使用化学物质作用于皮肤表层或深层,引发可控的皮肤损伤,诱导表皮和真皮的重建,达到治疗效果。这一技术广泛应用于痤疮、色素性疾病、光老化、角化性疾病等问题的治疗。 原理:化学剥脱术的原理包括角质细胞脱落、真皮重建和胶原蛋白生成,通过这些机制,改善皮肤的质地、色素沉着和表面细纹。 02 发展历史 古代使用: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古埃及,当时人们发现酸牛奶(其中含有乳酸)可以改善皮肤状况。 现代医学:从19世纪末期,苯酚、巴豆油、水杨酸等开始被应用于雀斑、黄褐斑和色素沉着的治疗。40年 代起,苯酚被用于治疗痤疮瘢痕。此后,Jessner溶液、Baker-Gordon溶液和α羟基酸逐渐开发并沿用至今。 技术成熟: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化学剥脱术的概念和技术已经趋于成熟,现在已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化学剥脱术的分类 01 分类 浅层剥脱术:主要作用于表皮层,使用的剥脱剂包括α羟基酸、β羟基酸等,适用于治疗轻度痤疮、色素性疾病。 中层剥脱术:作用于真皮浅层,常用剥脱剂如三氯醋酸(TCA),用于治疗痤疮瘢痕、皮肤光老化。 深层剥脱术:作用深达真皮深层,常用剥脱剂为苯酚,用于深度皱纹和严重光老化的治疗。 常用化学剥脱剂 01 浅层剥脱剂 α羟基酸(AHA):包括甘醇酸、乳酸等,常用浓度为20%至70%,用于治疗痤疮、黄褐斑和轻度皮肤老化。研究表明,AHA可降低角质层细胞之间的连接,促进表皮更新。 β羟基酸(BHA):如水杨酸,常用浓度为10%至30%,用于痤疮的治疗,尤其是油性皮肤的治疗。 Jessner溶液:含有14%水杨酸、14%雷锁辛和14%乳酸的复合溶液,常用于浅表剥脱或作为三氯醋酸剥脱的预处理。 02 中层剥脱剂 三氯醋酸(TCA):浓度在10%至50%不等,低浓度用于浅层剥脱,高浓度则用于中层剥脱。常用于痤疮瘢痕、水痘瘢痕、睑黄瘤等的治疗。 03 深层剥脱剂 苯酚:苯酚用于深层剥脱,常用浓度为88%,适合治疗深度皱纹和严重的光老化,但需注意其可能的系统性吸收风险。 化学剥脱术的适应证 01 痤疮及痤疮瘢痕 用于轻、中度痤疮的辅助治疗,改善痤疮后的色素沉着。临床应用数据显示,Jessner溶液和TCA对轻度萎缩性和增生性痤疮瘢痕具有良好的疗效。 02 色素性疾病 如黄褐斑、炎症后色素沉着,使用AHA和BHA等剥脱剂可通过加速表皮更新和减少色素颗粒,达到治疗效果。 03 皮肤光老化 通过剥脱表皮层改善细纹,刺激真皮层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重建,使皮肤变得紧实有弹性。 04 表皮增生性疾病 如脂溢性角化病、毛周角化病等,使用剥脱剂可有效改善皮肤增厚和角质堆积的问题。 化学剥脱术的禁忌症 01 绝对禁忌证 包括不切实际的预期、精神病患者或情绪不稳定者、妊娠和哺乳期、对剥脱剂过敏、瘢痕疙瘩病史、皮肤敏感状态、活动性感染性皮肤病等。 02 相对禁忌证 包括近期接受过激光、冷冻及其他皮肤磨削术者,半年内有口服维A酸类药物史者,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慎重使用。 化学剥脱术的操作方法 01 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包括Fitzpatrick皮肤分型评估,考虑患者的皮肤耐受性和色素沉着的风险。详细回顾患者的既往史、过敏史、医疗美容治疗史,并排除禁忌证。 知情同意:确保患者理解剥脱术的过程、可能的疗效和术后护理要求,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02 具体操作步骤 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卸妆产品或洁面乳清洁治疗区域,必要时进行二次清洁以去除皮脂,促进剥脱剂的均匀渗透。 剥脱剂的涂抹:涂刷剥脱剂时应从低浓度开始,如甘醇酸的起始浓度为20%,逐渐增加浓度。涂刷顺序建议为额部、鼻背、下颌、面颊,避免随意重复涂刷。 中和与终止:对于需要中和的剥脱剂(如甘醇酸),使用10%碳酸氢钠溶液中和,并通过红斑或白霜反应判断治疗终点。必要时,用大量清水冲洗残留剥脱剂。 03 术后护理 即时护理:术后即刻使用保湿面膜或冷敷缓解皮肤刺激感,并涂抹保湿产品。 脱屑期护理:术后3至7天内,治疗区可能出现脱屑或结痂,建议让痂皮自然脱落,避免强行撕脱。 防晒与保护:术后早期建议严格防晒,避免高温环境(如桑拿、泡温泉等)和使用刺激性护肤品。 化学剥脱术的不良反应与预防处理 01 常见不良反应 术中反应:红斑、刺痛、烧灼感等通常是剥脱术中的正常反应。若出现水疱或皮肤发白,应立即停止治疗。 术后反应:如持续性红斑(超过3周)、炎症后色素沉着、反应性痤疮、瘢痕等。色素沉着的发生率与剥脱剂的浓度和渗透深度成正比。 02 预防与处理 预防措施:术前严格评估患者的皮肤状态,术中密切监测皮肤反应,及时中和或清洗剥脱剂。术后加强保湿和防晒,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良反应处理:如出现持续红斑,可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配合冷敷和医学护肤品治疗。对于炎症后色素沉着,外用氢醌、维A酸类药物可有效缓解。 化学剥脱术的临床应用与联合治疗 01 单独治疗 甘醇酸:常用浓度为20%至70%,治疗频率一般为2至4周一次,共4至6次为一个疗程。具体应用时,逐步增加浓度,以皮肤耐受情况调整治疗强度。 水杨酸:30%水杨酸用于浅层剥脱,常用于痤疮和毛孔粗大的治疗。治疗间隔为2至4周,3至8次为一个疗程。 02 联合治疗 剥脱术与激光的联合:如甘醇酸剥脱术与强脉冲光的联合治疗,可提高痤疮后色素沉着的治疗效果。激光治疗后,可在3至4周后再行剥脱术。 剥脱术与药物的联合:如甘醇酸或水杨酸与异维A酸的联合,适用于中重度痤疮的治疗,但需注意联合使用时可能导致皮肤干燥,应加强保湿。 化学剥脱术的发展趋势 01 新型剥脱剂的发展 第三代α羟基酸:如乳糖酸(Bionic Acid),具备更强的保湿和抗氧化作用,特别适用于炎症性皮肤。 复合酸的创新:复合酸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结合多种酸类成分,利用缓释技术,在确保效果的同时减少刺激性,适用于多种皮肤类型。 02 适应证的拓展 新适应证研究:化学剥脱术的适应证正不断拓展,例如在治疗脂溢性角化病、日光性角化病等方面展现出良好的效果。 03 联合治疗的前景 多种治疗的协同作用:化学剥脱术与激光、光电技术联合应用展现出更强的疗效和更好的患者耐受性。未来,化学剥脱术与其他新型皮肤治疗技术的结合可能会成为治疗皮肤问题的新标准。       本指南详细阐述了化学剥脱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操作规范,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南。通过总结各类剥脱剂的作用机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本文为医疗专业人士提供了全面的指导,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化学剥脱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联合治疗和新型剥脱剂的引入将进一步提升其临床价值。 引用文献: [1]杨蓉娅,蒋献.化学剥脱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9,12(05):257-262.

刘驰 2024-08-30阅读量1742

皮肤老化预防相关医生 更多>

评分:0
问诊量:0
1、银屑病,负责银屑病随访门诊,从事银屑病慢病管理工作,指导银屑病患者合理用药,包括局部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光疗,银屑病的系统治疗,生物制剂使用的筛查和后期管理等。 2、毛发疾病,如雄激素性秃发、斑秃、休止期脱发等的诊治。 3、痤疮、面部皮炎、敏感性皮肤等常见病的诊治与管理。 4、科学护肤、预防皮肤光老化的指导和建议。
评分:0
问诊量:3
颜面部皮肤病(痤疮 激素依赖性皮炎 黄褐斑 各类脱发)的激光美容抗衰治疗及面部年轻化 。皮肤的日常护理 护肤品的使用,光老化问题 。皮肤及甲真菌病;带状疱疹,老年搔痒性皮肤病,尖锐湿疣等性传播性皮肤病诊疗和预防,擅长皮肤病的中西医联合治疗。

皮肤老化预防相关医院 更多>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210.5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256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6.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