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认识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性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组以反复发作的餐后饱胀、早饱、厌食或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为主要表现的消化道症候群,可伴有反酸、恶心、呕吐、嗳气等不适,症状一般持续至少2个月,FD已经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健康议题,不容忽视。FD症状的产生与胃肠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感性、黏膜和免疫功能改变、肠道菌群变化及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异常有关。各种生物、心理、社会因素错综复杂,其中内脏高敏感和中枢神经系统高度警觉可能是发病的关键。研究发现与父母分居、饮食不规律、经常吃冷食或腌制食品是我国儿童FD的独立危险因素,最新统计数据显示,FD在儿童群体中的发病率正逐渐上升,对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FD症状长期得不到缓解,会影响孩子的食欲,进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许多家长在面对这一疾病时常常感到手足无措。 下面我们看看一例FD的患儿的诊疗经过。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8岁小男孩,但近几个月来,他经常在饭后出现腹胀、上腹痛的症状,食欲也大打折扣,影响了他的生长发育。小明的妈妈曾带他辗转多家医院,但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医生们始终未能找到明确的病因。小明的病情反复发作,让全家人都倍感焦虑。 有一天,小明的妈妈带着他来到我们医院。我在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后,初步判断小明可能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随后,我为小明进行了血常规、粪便常规、腹部B超、13C尿素呼气试验等一系列辅助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小明的身体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这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特征相吻合。 在明确诊断后,我为小明量身定制了一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除了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外,开了相应的治疗药物。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明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食欲也逐渐恢复。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有FD呢?FD诊断标准为36月龄以上儿童有消化不良症状至少2个月,每周至少出现1次,并符合以下3项条件:①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腹胀、早饱以及嗳气、恶心、呕吐、反酸等;②症状在排便后不能缓解或症状发作与排便频率、粪便性状的改变无关;③经过适当评估,症状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 我们在门诊经常碰到反复腹痛发作的孩子,因此提倡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预防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
生长发育 2024-05-25阅读量2793
病请描述: 今年的立夏延续了去年“快闪”的风格,头几天突然降温下雨,日夜温差10多℃,然后天又热起来。身边有穿短袖短裤、露肩露腰清凉夏季风格的,也有衬衫外套温暖春季风格的。一边是怕热要开空调的,一边是怕冷拒绝开空调的,当然这些人往往碍于面子忍者不好意思开口,到医院才会向医生吐槽诉说他的痛苦。刚过完五一、五四,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剧烈的运动消耗了不少体力,快闪的降温下雨考验着孩子们的免疫系统。每年立夏后气温攀升,湿度增加,让孩子遭罪的手足口病进入了高发期。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多见,该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的应用酒精不能灭活,但是紫外线、干燥环境、碘酒、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等可以使其灭活。病毒传播主要包括经口唾液、飞沫、疱疹液体、粪便污染的手、毛巾玩具以及床上用品等。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常规检查血白细胞数减低或正常;尿、便一般无异常。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在大规模流行时,尤其是口腔、手足部位的典型皮疹分布特点。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中药清热解毒。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的护理。 立夏后还要注意预防菌痢,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就是表现为拉肚子。与立夏气温升高痢疾杆菌繁殖旺盛,天热人们喜欢吃生冷食品,如爽口的凉拌菜,但凉拌菜很容易被病菌污染,引起肠胃功能紊乱有关。预防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注意环境、饮食和个人卫生,不吃生冷蔬菜、不洁瓜果、腐败变质或不新鲜的食物,饭前便后洗手。剩菜剩饭在室温下存放很容易变质,如果非要吃剩饭菜,一定要充分加热杀菌,熟透后再吃。同样隔夜水也是,容易细菌超标,不宜直接饮用,要再次烧开后才能喝。
吴欢 2024-05-06阅读量1547
病请描述:GHD(生长激素缺乏症)患儿应用生长激素的效果及注意事项 一、引言 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内分泌疾病,主要表现为身高增长迟缓、骨骼发育不全等。针对此类疾病,临床上常采用生长激素治疗,以促进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本文将详细探讨GHD患儿应用生长激素的效果及注意事项,旨在为临床治疗和患儿家长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生长激素治疗效果 生长激素治疗在GHD患儿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首先,生长激素能够刺激骨骼生长板的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骨骼长度的增加,从而改善患儿的身高。其次,生长激素还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肌肉质量,改善身体比例。此外,生长激素还能促进脂肪代谢,减少体脂含量,有助于患儿形成健康的体型。 在临床实践中,许多GHD患儿经过生长激素治疗后,身高增长速度明显增加,骨龄发育逐渐恢复正常,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生长激素治疗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且治疗时间较长,需要患儿和家长耐心配合。 三、生长激素治疗注意事项 1、严格遵循医嘱:生长激素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儿和家长应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注射生长激素,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 2、定期检查:在治疗过程中,患儿需要定期进行身高、体重、骨龄等指标的检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3、注意营养摄入:生长激素治疗需要配合合理的饮食,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以促进生长发育。 4、关注心理健康:GHD患儿可能因身高问题而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家长和医生应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 5、注意不良反应:生长激素治疗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水钠潴留、关节疼痛等,患儿和家长应密切观察,及时向医生反映,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或采取相应措施。 接下来分享一下实际病例 姓名:金某某,性别:男,出生日期:2012年11月7日,就诊日期:2017年6月8日,就诊年龄4岁7个月,主诉:生长缓慢,既往史:每年身高增长小于5cm,无明显偏食,厌食,否认有相关患病史。 出生史:足月儿,出生体重3.2kg,身长48cm,父亲身高169cm,母亲身高152cm,遗传身高167±5cm。 就诊身高:97.3cm(-2SD),体重14kg;无特殊面容,匀称体态,智力发育正常,通过辅助检查:骨龄2岁,垂体核磁正常,肝肾功,血糖,甲功五项,血尿常规均正常,IGF-1:13.61ng/ml;IGFBPP-3:<0.5μg/ml,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最高值:2.45ng/ml,诊断为:GHD,治疗方案:生长激素2.8mg/周, 动态监测: 2017/6/20:身高97.3cm体重14kg; 2017/7/19:身高98.8cm体重14.5kg; 2017/10/6:身高102cm体重15.5kg; 2018/8/14:身高110cm体重19kg; 2019/6/12:身高117cm体重21kg;治疗2年时间,身高追赶19.7cm,效果明显,该名患者持续治疗中。以上身高数据并不完全统计,动态监测需3个月1次并复查相关安全性检查,均无其他症状。 四、结论 总的来说,生长激素治疗对于GHD患儿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治疗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系列事项。通过严格遵循医嘱、定期检查、合理营养摄入、关注心理健康以及及时处理不良反应等措施,可以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为患儿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期待能够发现更多针对GHD的有效治疗方法,为患儿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和更全面的康复支持。同时,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GHD患儿的成长与健康,共同为他们的未来创造更美好的环境。
生长发育 2024-05-05阅读量2014
病请描述:小于胎龄儿后期身高追赶的治疗方案? 小于胎龄儿后期身高追赶的治疗方案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这些儿童在胎儿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生长受限,出生后常常面临身高矮小的问题。为了帮助他们实现身高的追赶,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综合考虑营养、生长激素、心理治疗等多方面因素。 首先,营养支持是治疗小于胎龄儿后期身高追赶的基础。提供高能量、高蛋白的饮食,确保儿童每日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对于促进他们的体重增长和身高发育至关重要。母乳喂养或选择适合儿童的配方奶粉,确保营养的全面和均衡。同时,家长应定期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饮食方案,以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营养需求。 其次,生长激素治疗在小于胎龄儿身高追赶中起着关键作用。生长激素能刺激骨骼生长板软骨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身高的增加。对于因生长激素缺乏而导致身高落后的小于胎龄儿,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生长激素治疗方案。通过皮下注射等方式给予适量的生长激素,以改善儿童的身高状况。然而,生长激素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定期监测治疗效果和激素水平,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与大家分享一例关于SGA患者的实际病例! 姓名:贾某,性别:男,出生日期:2019年6月7日,就诊日期:2023年8月5日,就诊年龄4岁2个月,主诉:生长缓慢,既往史:每年身高增长近于5cm,无明显偏食,厌食,否认有相关患病史。 出生史:早产儿,出生体重2kg,身长45cm,父亲身高170cm,母亲身高160cm,遗传身高171.5±5cm。 就诊身高:90.5cm(-2SD),体重12kg;无特殊面容,匀称体态,智力发育正常,通过辅助检查:骨龄3.8岁,垂体核磁正常,肝肾功,血糖,甲功五项,血尿常规均正常,IGF-1:60.61ng/ml; 诊断为:SGA,治疗方案:生长激素2.4mg/周/皮下注射, 动态监测: 2023/8/5:身高90.5cm体重12kg; 2023/11/19:身高94cm体重14.5kg; 2024/2/5:身高96.5cm体重16kg; 治疗6个月时间,身高追赶6cm,效果明显,该名患者持续治疗中。以上身高数据并不完全统计,动态监测需3个月1次并复查相关安全性检查,均无其他症状。 除了营养和生长激素治疗外,心理治疗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小于胎龄儿可能由于身高问题而面临心理压力和自卑感,因此家长和医生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支持。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以更好地应对身高问题带来的挑战。 此外,运动疗法也是促进小于胎龄儿身高追赶的重要手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包括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等,有助于促进儿童的骨骼和肌肉发育,改善身高状况。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参与适合他们年龄和身体状况的运动项目,如游泳、篮球、跳绳等,以提高他们的运动兴趣和参与度。 在治疗方案中,还需要注意定期监测和评估治疗效果。通过定期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观察儿童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医生还会根据儿童的年龄、性别、病因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小于胎龄儿后期身高追赶的治疗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营养支持、生长激素治疗、心理治疗以及运动疗法等多方面的配合。通过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定期的监测评估,我们有望帮助这些儿童实现身高的追赶,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生长发育 2024-05-05阅读量2517
病请描述:性早熟儿童面临身高受损的治疗方案? 性早熟儿童面临身高受损的治疗方案是一个复杂且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性早熟可能导致骨骼生长板过早闭合,从而影响儿童的最终身高。针对这一问题,治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生理状况、病因以及家庭和社会因素。 首先,针对性早熟的原因,治疗方案的首要任务是控制性发育的进程。如果性早熟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异常激活所致,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来抑制性激素的分泌,从而延缓骨骼生长板的闭合。这种药物能够有效地减缓性发育速度,为儿童争取更多的生长时间。 其次,对于已经受到身高影响的儿童,除了控制性发育外,还需要关注骨骼生长的情况。如果儿童的骨骼生长板尚未完全闭合,那么仍然有通过治疗改善身高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采用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能够刺激骨骼生长,帮助儿童达到更理想的身高。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生长激素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需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情况和激素水平,以避免潜在的风险。 接下来有一个案例和大家分享: 姓名:姚**,性别:女,出生日期:2015年7月1日,就诊时间:2023年8月16日,就诊时年龄7岁1个月 主诉:乳房开始发育 既往史:无明显偏食,厌食,否认相关患病史。 出生史:足月儿,出生体重2.95kg,身材50cm,父亲身高:170cm,母亲身高:152cm,遗传身高154.5±5cm,就诊时身高:120cm,体重22kg,无特殊面容,匀称体态,智力发育正常。通过辅助检查:骨龄9.5岁,垂体核磁正常,肝肾功能,血糖,甲功五项,血尿常规均正常,性激素六项显示性腺轴启动。得出结论:CPP 治疗方案:GH3.8IU/kg/天.皮下注射 2023/8/16:身高120cm;体重22kg: 2023/11/20:身高123.5cm;体重22.5kg: 2024/2/27:身高127cm;体重24kg: 治疗6个月时间,身高追赶7cm,效果明显,该名患者持续治疗中。以上身高数据并不完全统计,动态监测需3个月1次并复查相关安全性检查,均无其他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外,综合性治疗方案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包括合理的饮食管理、适度的运动锻炼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方面,应保证儿童摄入充足的营养,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有助于骨骼生长的营养素。运动方面,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提高儿童的身高。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充足的睡眠也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此外,对于性早熟儿童的心理疏导也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性早熟可能给儿童带来心理压力和自卑感,因此家长和医生需要给予儿童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身体状况,树立积极的心态。 综上所述,针对性早熟儿童面临身高受损的治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通过控制性发育、促进骨骼生长以及综合性治疗和管理,我们有望为这些儿童创造一个更好的生长环境,帮助他们达到更理想的身高。然而,每个儿童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治疗方案需要个体化制定,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我们也需要持续关注和研究性早熟及其治疗的新进展,以便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生长发育 2024-05-05阅读量2113
病请描述:在现代社会,儿童肥胖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更会对他们的心理、行为和认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详细阐述儿童肥胖对心理、行为、认知和智力的危害,以引起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一、儿童肥胖对心理的危害 肥胖儿童常常因为体型问题而遭受同学的嘲笑和排挤,这种负面的人际交往经验会使他们感到自卑和焦虑。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被嘲笑而避免参与集体活动,进一步加剧了社交障碍。这种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 此外,肥胖儿童还可能因为对自己的体型不满而产生厌食或暴食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进一步加剧了肥胖问题,形成了恶性循环。 二、儿童肥胖对行为的危害 肥胖儿童在行为上常常表现出懒散、不愿活动的特点。由于体重过大,他们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可能会感到吃力,从而逐渐失去对运动的兴趣。这种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不仅不利于减肥,还可能加重肥胖程度,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肥胖儿童在学习上也可能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问题而表现出较差的学习效果。这种学习上的困难,可能会使自己的自信心、自尊心进一步受到影响,心理问题加重。 三、儿童肥胖对认知的危害 肥胖儿童的认知能力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体内脂肪过多,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导致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发展。 此外,肥胖还可能导致孩子的大脑供血不足,进一步影响认知功能。长期的大脑供血不足可能会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四、儿童肥胖对智力的危害 肥胖对儿童的智力发育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首先,肥胖儿童体内脂肪含量过高,可能会影响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和连接,进而影响大脑的信息处理速度和准确性。这种生理变化可能导致孩子在学习、记忆和思维方面出现困难,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智力发展。 其次,肥胖还可能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肥胖儿童在睡眠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打鼾等症状,导致睡眠质量下降。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对智力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再者,肥胖儿童可能由于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和智力发展。这种心理压力还可能影响孩子的情绪稳定性和社交能力,进一步加剧智力发展的障碍。 五、预防与干预措施 面对儿童肥胖对心理、行为、认知和智力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身体活动量,消耗多余脂肪,改善身体状况。此外,学校和医疗机构也应加强对儿童肥胖的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孩子的健康意识。 六、结论 儿童肥胖对心理、行为、认知和智力的危害不容忽视。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儿童肥胖。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接受专业治疗等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减少儿童肥胖问题,保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生长发育 2024-05-02阅读量2568
病请描述:遗传身高不高的孩子最终身高也是有改善机会的 遗传身高不高的孩子并不一定会面对矮小这个结果。虽然遗传因素在身高发育中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身高的发育并非完全由遗传决定,后天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同样重要。 首先,营养是身高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孩子在日常饮食中应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家长可以合理搭配食物,确保孩子获得均衡的营养。同时,要避免孩子养成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以免影响身高的正常发育。 其次,运动也是促进身高发育的重要手段。适当的运动能够刺激骨骼生长,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孩子长高。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如跑步、游泳、篮球等,这些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促进身高的增长。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应适度,避免过度运动对孩子身体造成损伤。 此外,充足的睡眠也是身高发育的重要保障。生长激素主要在夜间分泌,因此保证孩子每晚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至关重要。家长应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睡眠不足等不良行为。 最后,虽然遗传因素对身高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意味着遗传身高不高的孩子就一定会矮小。随着医学和科技的进步,我们已经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善孩子的身高发育。例如,如果孩子的身高发育明显滞后于同龄人,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了解是否存在生长激素缺乏等问题。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通过注射生长激素等方法来促进孩子的身高发育。 姓名:蔡某某,性别:女,出生日期:2012年8月7日,就诊日期:2022年9月8日,就诊年龄10岁1个月,主诉:生长缓慢,既往史:每年身高增长小于5cm,无明显偏食,厌食,否认有相关患病史。 出生史:足月儿,出生体重3.3kg,身长50cm,父亲身高165cm,母亲身高150cm,遗传身高151±5cm。 就诊身高:125cm(-2SD),体重20kg;无特殊面容,匀称体态,智力发育正常,通过辅助检查:骨龄9.5岁,垂体核磁正常,肝肾功,血糖,甲功五项,血尿常规均正常,IGF-1和 IGFBPP-3均正常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最高值:10.45ng/ml,诊断为:ISS 治疗方案:生长激素3IU/晚/皮下注射, 动态监测: 2022/9/8:身高125cm体重20kg; 2022/12/19:身高128cm体重21kg; 2023/3/6:身高131.5cm体重23kg; 在该名患者治疗6个月时间,身高追赶6.5cm,效果明显,该名患者持续治疗中。以上身高数据并不完全统计,动态监测需3个月1次并复查相关安全性检查,均无其他症状。 综上所述,遗传身高不高的孩子并不一定会面对矮小这个结果。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习惯的调整,以及必要的医学干预,孩子仍然有可能实现身高的正常发育。因此,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孩子的遗传身高问题,而应该积极关注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都是独特的,不能一概而论。家长在关注孩子身高发育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不要过分追求身高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成长和发展。只有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生长发育 2024-04-29阅读量1799
病请描述:父母高,孩子就一定会高么? 父母高,孩子就一定会高么?答案是不一定。尽管父母的身高对孩子身高发育有着显著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非绝对,孩子的身高还受到众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首先,遗传因素在身高发育中确实扮演着重要角色。父母的身高基因会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孩子,影响孩子的骨骼生长和发育。一般来说,如果父母双方身高较高,那么孩子有较高的概率继承到这种身高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一定会比同龄人高。 然而,遗传因素并非决定身高的唯一因素。后天环境和生活习惯同样对孩子的身高发育产生重要影响。营养是身高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以支持骨骼和肌肉的正常发育。如果孩子的饮食不均衡或缺乏必要的营养素,可能会影响到身高的正常发育。 此外,运动也是促进身高发育的有效手段。适当的运动能够刺激骨骼生长,加速新陈代谢,帮助孩子长高。例如,篮球、跳绳、游泳等运动都有助于拉伸骨骼,增加关节灵活性,促进身高的增长。 生活习惯也会影响身高发育。充足的睡眠是身高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生长激素主要在夜间分泌,如果孩子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可能会影响到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身高的发育。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身高发育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慢性疾病、荷尔蒙分泌异常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干扰正常的身高发育过程,导致孩子身高发育滞后或异常。 有一组家庭,父母带孩子到院体检,父亲188CM,母亲178CM,遗传身高:189.5±5CM. 姓名:刘某某,,性别:男,出生日期:2015年1月7日,就诊日期:2023年3月8日,就诊年龄8岁2个月,主诉:生长缓慢,既往史:每年身高增长小于5cm,无明显偏食,厌食,否认有相关患病史。 出生史:足月儿,出生体重3.5kg,身长50cm,父亲身高188cm,母亲身高178cm,遗传身高189.5±5cm。 就诊身高:119cm(-2SD),体重18kg;无特殊面容,匀称体态,智力发育正常,通过辅助检查:骨龄2岁,垂体核磁正常,肝肾功,血糖,甲功五项,血尿常规均正常,IGF-1:12.11ng/ml;IGFBPP-3:<0.5μg/ml,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最高值:1.24ng/ml,诊断为:GHD,治疗方案:生长激素3.6mg/周, 动态监测: 2023/3/8:身高119cm体重18kg; 2023/6/13:身高123cm体重19.8kg; 2023/9/18:身高126cm体重21kg; 2023/12/16:身高129cm体重23kg; 2024/3/8:身高133.5cm体重25kg;治疗12个月时间,身高追赶14.5cm,效果明显,该名患者持续治疗中。以上身高数据并不完全统计,动态监测需3个月1次并复查相关安全性检查,均无其他症状。 因此,虽然父母高可能会增加孩子身高较高的概率,但并不能保证孩子一定会高。孩子的身高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营养、运动、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促进孩子的身高发育,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为孩子提供均衡的营养和充足的运动机会,同时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此外,家长还应该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身高发育的潜在问题。
生长发育 2024-04-29阅读量1754
病请描述:1、胆囊结石是导致十二指肠胃反流的重要原因 胆囊功能障碍尤其是胆囊切除术后的病人容易发生十二指肠胃反流(DGR),可能源于以下两个因素。一是胆囊病变造成生理功能丧失。胆汁主要由肝脏分泌,进而储存于胆囊当中,进一步浓缩,进食后排出,协助消化吸收,这一过程呈阶段性。如果胆囊出现问题,上述功能受到影响,胆汁持续排出,进入到十二指肠,造成局部压力增加,进而向胃反流。二是胆囊结石引发消化道激素水平的变化,如胆囊收缩素、促胰液素、神经紧张素等变化,导致胃肠运动受到影响,出现不协调状态,增加DGR发生率。研究报道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占胆汁反流性胃炎超过30%,同时二者单独发病率也较高。还有研究报道在胃切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接近25%,加上胆囊结石者合计占比33.33%。胆囊病变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国外研究得出同样结果。将胆囊切除患者与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前者的发病率更高,更易出现胃肠运动障碍,运动频率下降,胃排空速度减慢。胆囊切除后会造成一些胃肠激素升高,胃肠运动不协调,增加DGR发病率。国外研究应用闪烁照相法和24h胃PH监测发现,不仅胆囊切除术后十二指肠胃反流增加,且还伴随有十二指肠动力学改变,指出胆囊切除术后十二指肠胃反流增加与空腹状态胃窦十二指肠动力障碍有关。还有研究发现胆囊结石患者胆汁酸十二指肠胃反流倾向增加,通过切除功能正常的胆囊,这一趋势进一步增强。这些发现可能解释了胆囊结石患者的一些症状。反流也可能是所谓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的症状,亦或是胆囊结石导致患者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 2、胆囊结石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加重 国内研究表明由于胆囊功能障碍,继发消化功能紊乱,最终病情加重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禁食状态下更易发生DGR。而随着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加重,十二指肠胃反流次数、反流强度、反流指数均相应增加。胆囊结石影响十二指肠胃反流可能取决于多种因素。一是由于病理性原因导致胆囊功能下降,胆汁不再间断排出,而是持续进入十二指肠内,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出现DGR,随之进入到胃腔内。二是胃-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异常。另有研究发现胆囊切除术是重要影响因素,加之胃肠功能障碍,运动明显减弱,更容易出现反流。他们主要将胆囊切除患者与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前者的发病率更高,更易出现胃肠运动障碍,运动频率下降,胃排空速度减慢。胆囊切除后会造成一些胃肠激素升高,胃肠运动不协调,增加DGR发病率。 3、十二指肠胃反流诊断 由于十二指肠胃反流症状缺乏特异性,对于十二指肠胃反流诊断,目前还没有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的“金标准”。十二指肠胃反流确诊需要客观检查的支持,诊断需要具备病理性胆汁反流和胃粘膜损伤。主要方法有:胃镜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胃内容物成分检测、胃内24h反流光学纤维监测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等方法。 本文选自:徐盎然、王金梁,胆囊结石患者的十二指肠胃反流临床研究。 原文链接地址:胆囊结石患者的十二指肠胃反流临床研究-中国知网(cnki.net)
赵刚 2024-04-18阅读量1274
病请描述:关于矮身材的秘密,您知道多少? 正常儿童的身高增长速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一个相对的范围。在医学上,用百分位法或标准差法来判断小孩的身高,也就是在相同的生活条件下,身高落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身高的第三百分位,或者小于2个标准差(-2 SD)。您可以通过与同龄人的对比来判断自己的孩子的身高是不是正常的,如果孩子的身高比同龄人要低5厘米及以上,就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您知道孩子长得矮的原因有哪些吗? 1.宫内发育迟滞 有些儿童在母体怀孕期间,会因为某些不良因素而导致生长发育受限,因此他们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可能就会低于正常的婴儿。所以在出生之后,如果没有出现追赶性的增长,也会造成身高不足的情况。 2.营养不良 对于儿童来说,3岁之前营养状况是最重要的。这段时间如果宝宝的营养跟不上,那么身高就会相对落后。营养不良性矮小主要是因为身体里所摄取的营养元素不足,比如蛋白质、能量等,都会影响到身体的发育。现在的社会,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单纯的营养不足已经很罕见了,但是也有一部分家长因为不合理的喂养方法,或者是孩子的偏食、挑食,都会造成儿童身体中的某种营养素的缺乏,比如缺锌会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厌食、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为这些儿童的免疫力比较差,所以他们很可能会经常生病,从而营养的吸收受到影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的发育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内分泌影响 儿童的生长也与内分泌有关,在青春期之前,主要受生长激素的作用,在青春期以后,由性激素和生长激素的联合作用,会加快身高的增长。生长激素可以促进长骨骨干与骨骺间的软骨细胞的生长,是儿童身高增长的重要因素。还有就是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儿童,一般都会出现身高增长过慢的情况。这种儿童在临床上表现为智力基本正常,只是比同龄人要矮一些,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所以经常会被人忽视。但是,可以通过检测甲状腺功能和骨龄来确诊,如果早期发现,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甲状腺素片,那么他们的身高就会快速增长。 4.异常的代谢 机体通过多种生物化学物质的相互转换来维持正常的代谢,但如果基因突变或生化代谢出现异常,比如正常的代谢物不足、异常产物过量等,都会引起人体的一些重要器官的功能异常,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糖、脂肪、激素等代谢异常的疾病。如果代谢紊乱,还会导致儿童发育迟滞,甚至出现畸形、智力低下甚至死亡。 5.睡眠及其他因素 充足的睡眠与适量的锻炼对儿童的身高也有很大影响。孩子在睡眠状态下会分泌很多生长激素,特别是晚上十点以后,生长激素的分泌会达到峰值。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在9点半之前上床睡觉。适度的锻炼,特别是纵向的运动,比如跳跃,跳高等,对生长激素的分泌也很有帮助。一次锻炼至少10分钟以上,就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要注意的是,儿童的身体发育并不能通过与周围的几个同龄的孩子进行比较来判断,也不能通过某个指标来判断。要结合生长发育水平、生长速度以及身体的匀称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生长发育 2024-04-16阅读量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