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小于胎龄儿后期身高追赶的治疗方案? 小于胎龄儿后期身高追赶的治疗方案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这些儿童在胎儿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生长受限,出生后常常面临身高矮小的问题。为了帮助他们实现身高的追赶,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综合考虑营养、生长激素、心理治疗等多方面因素。 首先,营养支持是治疗小于胎龄儿后期身高追赶的基础。提供高能量、高蛋白的饮食,确保儿童每日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对于促进他们的体重增长和身高发育至关重要。母乳喂养或选择适合儿童的配方奶粉,确保营养的全面和均衡。同时,家长应定期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饮食方案,以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营养需求。 其次,生长激素治疗在小于胎龄儿身高追赶中起着关键作用。生长激素能刺激骨骼生长板软骨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身高的增加。对于因生长激素缺乏而导致身高落后的小于胎龄儿,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生长激素治疗方案。通过皮下注射等方式给予适量的生长激素,以改善儿童的身高状况。然而,生长激素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定期监测治疗效果和激素水平,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与大家分享一例关于SGA患者的实际病例! 姓名:贾某,性别:男,出生日期:2019年6月7日,就诊日期:2023年8月5日,就诊年龄4岁2个月,主诉:生长缓慢,既往史:每年身高增长近于5cm,无明显偏食,厌食,否认有相关患病史。 出生史:早产儿,出生体重2kg,身长45cm,父亲身高170cm,母亲身高160cm,遗传身高171.5±5cm。 就诊身高:90.5cm(-2SD),体重12kg;无特殊面容,匀称体态,智力发育正常,通过辅助检查:骨龄3.8岁,垂体核磁正常,肝肾功,血糖,甲功五项,血尿常规均正常,IGF-1:60.61ng/ml; 诊断为:SGA,治疗方案:生长激素2.4mg/周/皮下注射, 动态监测: 2023/8/5:身高90.5cm体重12kg; 2023/11/19:身高94cm体重14.5kg; 2024/2/5:身高96.5cm体重16kg; 治疗6个月时间,身高追赶6cm,效果明显,该名患者持续治疗中。以上身高数据并不完全统计,动态监测需3个月1次并复查相关安全性检查,均无其他症状。 除了营养和生长激素治疗外,心理治疗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小于胎龄儿可能由于身高问题而面临心理压力和自卑感,因此家长和医生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支持。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以更好地应对身高问题带来的挑战。 此外,运动疗法也是促进小于胎龄儿身高追赶的重要手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包括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等,有助于促进儿童的骨骼和肌肉发育,改善身高状况。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参与适合他们年龄和身体状况的运动项目,如游泳、篮球、跳绳等,以提高他们的运动兴趣和参与度。 在治疗方案中,还需要注意定期监测和评估治疗效果。通过定期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观察儿童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医生还会根据儿童的年龄、性别、病因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小于胎龄儿后期身高追赶的治疗方案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营养支持、生长激素治疗、心理治疗以及运动疗法等多方面的配合。通过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定期的监测评估,我们有望帮助这些儿童实现身高的追赶,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生长发育 2024-05-05阅读量2543
病请描述:性早熟儿童面临身高受损的治疗方案? 性早熟儿童面临身高受损的治疗方案是一个复杂且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性早熟可能导致骨骼生长板过早闭合,从而影响儿童的最终身高。针对这一问题,治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生理状况、病因以及家庭和社会因素。 首先,针对性早熟的原因,治疗方案的首要任务是控制性发育的进程。如果性早熟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异常激活所致,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来抑制性激素的分泌,从而延缓骨骼生长板的闭合。这种药物能够有效地减缓性发育速度,为儿童争取更多的生长时间。 其次,对于已经受到身高影响的儿童,除了控制性发育外,还需要关注骨骼生长的情况。如果儿童的骨骼生长板尚未完全闭合,那么仍然有通过治疗改善身高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采用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能够刺激骨骼生长,帮助儿童达到更理想的身高。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生长激素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需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情况和激素水平,以避免潜在的风险。 接下来有一个案例和大家分享: 姓名:姚**,性别:女,出生日期:2015年7月1日,就诊时间:2023年8月16日,就诊时年龄7岁1个月 主诉:乳房开始发育 既往史:无明显偏食,厌食,否认相关患病史。 出生史:足月儿,出生体重2.95kg,身材50cm,父亲身高:170cm,母亲身高:152cm,遗传身高154.5±5cm,就诊时身高:120cm,体重22kg,无特殊面容,匀称体态,智力发育正常。通过辅助检查:骨龄9.5岁,垂体核磁正常,肝肾功能,血糖,甲功五项,血尿常规均正常,性激素六项显示性腺轴启动。得出结论:CPP 治疗方案:GH3.8IU/kg/天.皮下注射 2023/8/16:身高120cm;体重22kg: 2023/11/20:身高123.5cm;体重22.5kg: 2024/2/27:身高127cm;体重24kg: 治疗6个月时间,身高追赶7cm,效果明显,该名患者持续治疗中。以上身高数据并不完全统计,动态监测需3个月1次并复查相关安全性检查,均无其他症状。 除了药物治疗外,综合性治疗方案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包括合理的饮食管理、适度的运动锻炼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方面,应保证儿童摄入充足的营养,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有助于骨骼生长的营养素。运动方面,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提高儿童的身高。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充足的睡眠也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此外,对于性早熟儿童的心理疏导也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性早熟可能给儿童带来心理压力和自卑感,因此家长和医生需要给予儿童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身体状况,树立积极的心态。 综上所述,针对性早熟儿童面临身高受损的治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通过控制性发育、促进骨骼生长以及综合性治疗和管理,我们有望为这些儿童创造一个更好的生长环境,帮助他们达到更理想的身高。然而,每个儿童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治疗方案需要个体化制定,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我们也需要持续关注和研究性早熟及其治疗的新进展,以便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生长发育 2024-05-05阅读量2145
病请描述:遗传身高不高的孩子最终身高也是有改善机会的 遗传身高不高的孩子并不一定会面对矮小这个结果。虽然遗传因素在身高发育中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身高的发育并非完全由遗传决定,后天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同样重要。 首先,营养是身高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孩子在日常饮食中应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家长可以合理搭配食物,确保孩子获得均衡的营养。同时,要避免孩子养成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以免影响身高的正常发育。 其次,运动也是促进身高发育的重要手段。适当的运动能够刺激骨骼生长,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孩子长高。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如跑步、游泳、篮球等,这些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促进身高的增长。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应适度,避免过度运动对孩子身体造成损伤。 此外,充足的睡眠也是身高发育的重要保障。生长激素主要在夜间分泌,因此保证孩子每晚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至关重要。家长应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睡眠不足等不良行为。 最后,虽然遗传因素对身高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意味着遗传身高不高的孩子就一定会矮小。随着医学和科技的进步,我们已经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善孩子的身高发育。例如,如果孩子的身高发育明显滞后于同龄人,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了解是否存在生长激素缺乏等问题。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通过注射生长激素等方法来促进孩子的身高发育。 姓名:蔡某某,性别:女,出生日期:2012年8月7日,就诊日期:2022年9月8日,就诊年龄10岁1个月,主诉:生长缓慢,既往史:每年身高增长小于5cm,无明显偏食,厌食,否认有相关患病史。 出生史:足月儿,出生体重3.3kg,身长50cm,父亲身高165cm,母亲身高150cm,遗传身高151±5cm。 就诊身高:125cm(-2SD),体重20kg;无特殊面容,匀称体态,智力发育正常,通过辅助检查:骨龄9.5岁,垂体核磁正常,肝肾功,血糖,甲功五项,血尿常规均正常,IGF-1和 IGFBPP-3均正常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最高值:10.45ng/ml,诊断为:ISS 治疗方案:生长激素3IU/晚/皮下注射, 动态监测: 2022/9/8:身高125cm体重20kg; 2022/12/19:身高128cm体重21kg; 2023/3/6:身高131.5cm体重23kg; 在该名患者治疗6个月时间,身高追赶6.5cm,效果明显,该名患者持续治疗中。以上身高数据并不完全统计,动态监测需3个月1次并复查相关安全性检查,均无其他症状。 综上所述,遗传身高不高的孩子并不一定会面对矮小这个结果。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习惯的调整,以及必要的医学干预,孩子仍然有可能实现身高的正常发育。因此,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孩子的遗传身高问题,而应该积极关注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都是独特的,不能一概而论。家长在关注孩子身高发育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不要过分追求身高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成长和发展。只有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生长发育 2024-04-29阅读量1833
病请描述:父母高,孩子就一定会高么? 父母高,孩子就一定会高么?答案是不一定。尽管父母的身高对孩子身高发育有着显著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非绝对,孩子的身高还受到众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首先,遗传因素在身高发育中确实扮演着重要角色。父母的身高基因会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孩子,影响孩子的骨骼生长和发育。一般来说,如果父母双方身高较高,那么孩子有较高的概率继承到这种身高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一定会比同龄人高。 然而,遗传因素并非决定身高的唯一因素。后天环境和生活习惯同样对孩子的身高发育产生重要影响。营养是身高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以支持骨骼和肌肉的正常发育。如果孩子的饮食不均衡或缺乏必要的营养素,可能会影响到身高的正常发育。 此外,运动也是促进身高发育的有效手段。适当的运动能够刺激骨骼生长,加速新陈代谢,帮助孩子长高。例如,篮球、跳绳、游泳等运动都有助于拉伸骨骼,增加关节灵活性,促进身高的增长。 生活习惯也会影响身高发育。充足的睡眠是身高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生长激素主要在夜间分泌,如果孩子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可能会影响到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身高的发育。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身高发育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慢性疾病、荷尔蒙分泌异常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干扰正常的身高发育过程,导致孩子身高发育滞后或异常。 有一组家庭,父母带孩子到院体检,父亲188CM,母亲178CM,遗传身高:189.5±5CM. 姓名:刘某某,,性别:男,出生日期:2015年1月7日,就诊日期:2023年3月8日,就诊年龄8岁2个月,主诉:生长缓慢,既往史:每年身高增长小于5cm,无明显偏食,厌食,否认有相关患病史。 出生史:足月儿,出生体重3.5kg,身长50cm,父亲身高188cm,母亲身高178cm,遗传身高189.5±5cm。 就诊身高:119cm(-2SD),体重18kg;无特殊面容,匀称体态,智力发育正常,通过辅助检查:骨龄2岁,垂体核磁正常,肝肾功,血糖,甲功五项,血尿常规均正常,IGF-1:12.11ng/ml;IGFBPP-3:<0.5μg/ml,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最高值:1.24ng/ml,诊断为:GHD,治疗方案:生长激素3.6mg/周, 动态监测: 2023/3/8:身高119cm体重18kg; 2023/6/13:身高123cm体重19.8kg; 2023/9/18:身高126cm体重21kg; 2023/12/16:身高129cm体重23kg; 2024/3/8:身高133.5cm体重25kg;治疗12个月时间,身高追赶14.5cm,效果明显,该名患者持续治疗中。以上身高数据并不完全统计,动态监测需3个月1次并复查相关安全性检查,均无其他症状。 因此,虽然父母高可能会增加孩子身高较高的概率,但并不能保证孩子一定会高。孩子的身高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营养、运动、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促进孩子的身高发育,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为孩子提供均衡的营养和充足的运动机会,同时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此外,家长还应该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身高发育的潜在问题。
生长发育 2024-04-29阅读量1783
病请描述:1、胆囊结石是导致十二指肠胃反流的重要原因 胆囊功能障碍尤其是胆囊切除术后的病人容易发生十二指肠胃反流(DGR),可能源于以下两个因素。一是胆囊病变造成生理功能丧失。胆汁主要由肝脏分泌,进而储存于胆囊当中,进一步浓缩,进食后排出,协助消化吸收,这一过程呈阶段性。如果胆囊出现问题,上述功能受到影响,胆汁持续排出,进入到十二指肠,造成局部压力增加,进而向胃反流。二是胆囊结石引发消化道激素水平的变化,如胆囊收缩素、促胰液素、神经紧张素等变化,导致胃肠运动受到影响,出现不协调状态,增加DGR发生率。研究报道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占胆汁反流性胃炎超过30%,同时二者单独发病率也较高。还有研究报道在胃切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接近25%,加上胆囊结石者合计占比33.33%。胆囊病变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国外研究得出同样结果。将胆囊切除患者与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前者的发病率更高,更易出现胃肠运动障碍,运动频率下降,胃排空速度减慢。胆囊切除后会造成一些胃肠激素升高,胃肠运动不协调,增加DGR发病率。国外研究应用闪烁照相法和24h胃PH监测发现,不仅胆囊切除术后十二指肠胃反流增加,且还伴随有十二指肠动力学改变,指出胆囊切除术后十二指肠胃反流增加与空腹状态胃窦十二指肠动力障碍有关。还有研究发现胆囊结石患者胆汁酸十二指肠胃反流倾向增加,通过切除功能正常的胆囊,这一趋势进一步增强。这些发现可能解释了胆囊结石患者的一些症状。反流也可能是所谓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的症状,亦或是胆囊结石导致患者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 2、胆囊结石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加重 国内研究表明由于胆囊功能障碍,继发消化功能紊乱,最终病情加重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禁食状态下更易发生DGR。而随着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加重,十二指肠胃反流次数、反流强度、反流指数均相应增加。胆囊结石影响十二指肠胃反流可能取决于多种因素。一是由于病理性原因导致胆囊功能下降,胆汁不再间断排出,而是持续进入十二指肠内,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出现DGR,随之进入到胃腔内。二是胃-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异常。另有研究发现胆囊切除术是重要影响因素,加之胃肠功能障碍,运动明显减弱,更容易出现反流。他们主要将胆囊切除患者与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前者的发病率更高,更易出现胃肠运动障碍,运动频率下降,胃排空速度减慢。胆囊切除后会造成一些胃肠激素升高,胃肠运动不协调,增加DGR发病率。 3、十二指肠胃反流诊断 由于十二指肠胃反流症状缺乏特异性,对于十二指肠胃反流诊断,目前还没有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的“金标准”。十二指肠胃反流确诊需要客观检查的支持,诊断需要具备病理性胆汁反流和胃粘膜损伤。主要方法有:胃镜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胃内容物成分检测、胃内24h反流光学纤维监测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等方法。 本文选自:徐盎然、王金梁,胆囊结石患者的十二指肠胃反流临床研究。 原文链接地址:胆囊结石患者的十二指肠胃反流临床研究-中国知网(cnki.net)
赵刚 2024-04-18阅读量1302
病请描述:关于大骨龄儿童身材矮小应用生长激素的应用 一、引言 大骨龄儿童身材矮小是许多家长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这类儿童由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导致身高未能达到同龄人的平均水平。生长激素作为一种促进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在治疗大骨龄儿童身材矮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详细探讨大骨龄儿童身材矮小应用生长激素的应用情况,以期为相关家长和医生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大骨龄儿童身材矮小的原因 大骨龄儿童身材矮小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内分泌异常、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等。其中,内分泌异常是导致大骨龄儿童身材矮小的常见原因之一,如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等。生长激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进骨骼生长和蛋白质合成,从而影响儿童的身高发育。 三、生长激素在大骨龄儿童身材矮小治疗中的应用 生长激素作为治疗大骨龄儿童身材矮小的有效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治疗前,医生会对儿童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包括生长激素水平测定、骨龄检查等,以确定是否符合生长激素治疗的适应症。 对于符合治疗条件的儿童,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生长速度等因素确定生长激素的剂量和注射频率。一般来说,生长激素的治疗需要持续数年,期间医生会定期监测儿童的生长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剂量调整。 生长激素治疗的效果因人而异,但总体来说,对于大多数大骨龄儿童身材矮小的患者,生长激素治疗能够显著促进身高增长,改善生长发育状况。 四:病例分享 姓名:黄**,性别男,出生日期:2009年7月1日,就诊时间:2023年1月16日,就诊时年龄13岁6个月,主诉:已经出现变声,生长缓慢,睾丸20ml,阴毛+1,既往史:2021年就诊时骨龄11岁半,22年5月骨龄14岁,近1年身高增长小于5cm,无明显偏食,厌食,否认相关患病史。出生史:足月儿,出生体重2.95kg,身材50cm,父亲身高:170cm,母亲身高:152cm,遗传身高167.5±5cm,就诊时身高:162.6cm(P10),体重52kg,无特殊面容,匀称体态,智力发育正常。通过辅助检查:骨龄15.5岁,垂体核磁正常,肝肾功能,血糖,甲功五项,血尿常规均正常,IGF-1:442.6ng/ml; IGFBP-3:6.16μg/ml。得出结论:青春期矮小, 治疗方案:GH10.4mg/kg/w. 2023/1/17:身高162.6cm;体重52kg: 2023/2/20:身高164.3cm;体重52.5kg: 2023/5/19:身高165cm;体重53kg: 2023/8/23:身高166.3cm;体重56.2kg: 2023/10/31:身高168.5cm;体重58kg: 2024/2/27:身高170cm;体重59kg: 治疗1年时间,身高追赶7.4cm,效果明显,该名患者持续治疗中。以上身高数据并不完全统计,动态监测需3个月1次并复查相关安全性检查,均无其他症状。 五、结论 大骨龄儿童身材矮小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而生长激素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和医生应密切配合,遵循医嘱,注意监测和评估治疗效果,以确保儿童能够健康成长。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生长激素治疗并非唯一解决方案,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也是关键。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未来我们会为大骨龄儿童身材矮小的治疗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手段。我们期待更多的研究能够为大骨龄儿童身材矮小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
生长发育 2024-04-12阅读量1842
病请描述:营养对儿童身高的影响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生活的质量也要求严格,尤其对于孩子的饮食也更加注重,但是过度的要求,也会导致孩子会出现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的现象。 前两天在出生长发育门诊时,有一位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来门诊看生长发育,家长诉述孩子长得慢,在班级里一直做第一排,放学接孩子回家发现孩子比同班学生矮,内心很担忧。这是一个男孩,目前是10岁1个月,他是足月剖宫产,出生时的身长50cm,体重3.3kg,在问诊期间,询问家长是否在孕期出现过营养不良、孕期病毒感染或出现围产期损伤等情况,家长都表示否认。随后又询问孩子的爸爸的身高是160cm,妈妈的身高150cm,得知遗传身高为161.5cm,目前这个男孩身高133cm,根据身高曲线图可以看出处于P10-P25之间,体重34.2kg,通过身高曲线图看出处于P50的位置,通过简单的体格检查看的出这个孩子的体重处于超重的状态。随后对这个男孩进行骨龄检查,通过骨龄检查结果现在骨龄目前在8岁1个月,与实际年龄落后2岁。随后告知家长先通过运动和减肥来进行调节,3个月进行复诊来观察孩子的身高增长的情况。这个男孩平时不爱运动,在饮食方面也爱吃零食和碳水食物在加上家长平时营养品的补给,最后导致男孩出现营养过剩,其实对于人体发育最关键的时期就是儿童时期,这个阶段若是出现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以及不良健康的生活习惯,都有可能会对儿童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一部分的家长缺乏对儿童健康管理相关知识的了解,无法对儿童的生活、饮食、心理以及行为等方面进行科学的管理,导致了一些孩子出现厌食,偏食,不爱运动等不良习惯,从而影响儿童的营养及生长发育。 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家长从孩子的年龄层和孩子自身出发进行个性化的营养干预,在儿童时期对营养物质有着较高的要求,铁元素是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重要物质,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维生素A缺乏可能会对铁的转运和储存造成影响,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随之减少,对儿童免疫功 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易引发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锌元素作为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可参与维持正常免疫功 能,清除氧自由基,同时也是味觉蛋白的重要合成元素,该物质的缺乏将导致食欲不振、免疫功能降低、儿童生长 发育迟缓等。通过营养干预调整脂肪,蛋白质等比例的摄入,保证足够的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摄入建立平衡的膳食。定期检查,对孩子的身体动态变化进行监督,改善营养状况,促进儿童健康茁壮成长,达到理想身高。
生长发育 2024-04-12阅读量1824
病请描述: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频发,由此造成的头部外伤越来越多,而脑震荡是其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那么,脑震荡都有什么样的症状特征呢?现在我来带领大家揭开脑震荡神秘的面纱! 一.概述 脑震荡是头部受外力打击后大脑发生一时性功能障碍。常见的症状是头部受伤后,即刻发生一时性的神志恍惚或意识丧失,时间持续数秒至二、三十分钟不等,清醒后恢复正常,但对受伤时的情况及经过记忆不清。此外,还出现头痛、头晕及恶心、呕吐等。脑震荡是最轻的颅脑损伤,一般经卧床休息和对症治疗多可自愈。儿童和成年人脑震荡占颅脑损伤的49%~90%。好发于拳击行业从业者、摔跤竞技类行业从业者、老人、小孩等。 二.分级 1、轻度脑震荡就如同人体大脑突然被重物敲击而发生短暂性的思维混乱现象,这种短暂性的混乱思维可以在十几分钟内恢复意识清醒状态,对于这种轻度脑震荡患者来说,不会留下什么其他脑部后遗症疾病的。 2、中度脑震荡比起轻度脑震荡来说,症状要明显严重,患者除了有思维混乱和短暂性的意识丧失外,还会因外力撞击的力度大使耳朵产生耳鸣现象,并且伴随着头部感觉眩晕头痛,还有会发生遗忘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失忆症,只是失忆程度不是很严重,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会重新恢复记忆。 3、这种脑震荡情况最为严重,表现症状最明显,患者不但出现失忆,还会发生脑部损伤发生影响血液循环的肿块形成,同时也不排除会发生颅骨骨折,长时间昏迷的现象,严重的会出现我们平时所说的“植物人”,给患者一生造成灾难性的损害。 三.病因 脑震荡的发病原因目前尚存在一些争议,外伤是导致脑震荡发生的常见病因。脑震荡好发于老人、小孩以及特殊行业的人群,诱发脑震荡的原因很多,在日常生活中需尽量避免这些诱因。 1.主要病因:头部外伤 如头部撞击、交通事故、跌倒、打架。由于脑组织是一个柔软的器官,它被脑脊液包围,同时受到颅骨的保护,这可以防止轻度的损伤对脑组织的破坏。但是当受到严重暴力或快速的旋转力时,脑脊液的缓冲作用不再有效,脑组织可能撞击到颅骨,造成损伤。 2.诱发因素 当以下情况时使头部遭受暴力,出现外伤时,可引起脑震荡: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如足球、拳击、橄榄球等竞技类运动项目;进行危险的高空作业;交通事故的发生;参与打架斗殴的不良行为;战争因素。 四.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 意识障碍:受伤后即刻发生,时间短暂,一般不超过30分钟。神志转清后患者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和乏力等症状。2)近事遗忘:清醒后不能叙述受伤经过,有明显的近事遗忘,但往事仍能回忆。 2.伴随症状: 脑震荡严重的患者可能发生植物神经和脑干功能紊乱的一些症状,如面色苍白、瞳孔大小改变、出冷汗、血压下降、脉搏微弱、呼吸浅慢等危象。 3.其他症状: 脑震荡后遗症恢复期患者常有头晕、头痛、耳鸣、失眠等症状,一般在受伤后数周或数月逐渐消失。但有一些患者长期存在上述症状,有的还有记忆力下降和注意力不集中。若逾时3~6个月不愈,除考虑有精神因素外,还应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其他继发性损伤的可能。 五.主要辅助检查 CT检查:颅脑损伤诊断中,被公认为最可靠、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建议老年患者及头痛、呕吐患者进行CT检查。 核磁共振检查:核磁共振是医学界的领先的先进仪器,清晰度较高,可以查出一些细微的环节。 脑电图:脑震荡后脑电图检查可发现各导联兴奋性均下降,尤其是在站立位时更明显。 六.诊断标准 01病史及临床表现:当患者出现脑震荡具有的症状,如短暂的意识障碍、近事遗忘等,或者受伤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还有经过影像学检查后,除外继发性脑结构性损害,支持脑震荡的诊断时,即可确诊。 02鉴别诊断:临床上脑震荡与轻度脑挫伤很难鉴别,可依靠头颅CT、核磁或脑电图检查来鉴别,但由于两者的治疗原则基本一致,亦无严格区分的必要。 七.治疗 脑震荡大多数是自限性的,病程也较短,患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一般只须卧床休息5~7天,给予镇痛、镇静对症药物,减少外界刺激,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对脑震荡的畏惧心理,多数病人在2周内恢复正常,预后良好。但有少数病人也可能发生颅内继发病变或其他并发症,因此,在对症治疗期间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意识状况、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并应根据情况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避免使用影响观察的吗啡类药物,最好选用副作用少的镇痛、镇静剂。 八.护理 (1)一般护理:注意保持周围环境安静、舒适,以利患者能够安心休养,给予患者一定的精神安慰,使患者有愉快的心情。减少脑力活动,避免过度用脑和过度劳累。 (2)病情监测:密切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意识状况、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如出现突然头痛加重、恶心、呕吐、意识改变等病情恶化的征兆,立即报告医师,复查头部CT,以排除颅内继发性损伤,尤其是排除血肿的形成。 (3)饮食护理:脑震荡是一种脑损伤疾病,饮食需要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以减轻症状、避免诱因为主要原则。多进食清淡食物,多进食水果、蔬菜,避免兴奋性食物,保持自身营养状况良好。如可以食用含维生素高的食物(苹果、香蕉、猕猴桃等),也可以食用脱脂牛奶、豆浆、蔗糖、代乳粉等食物,还可以多食健脑食品,如核桃、栗子等。忌食辛辣、油腻食物,食用这些后,可使脾胃运化失常,导致病情加重。忌食兴奋性食物,禁止喝酒、喝咖啡、喝浓茶,会使大脑兴奋性增加,不利于脑震荡的恢复。 九.健康宣教 1. 疾病预防:预防脑震荡最重要的就是避免诱发因素,即跌倒、头部撞击以及交通事故等。还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避免出现其他的脑部病变。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脑震荡是一个重要的预防措施。具体措施还有看护好老人、小孩,以免发生跌倒。参加竞技类运动项目时,注意穿戴好护具。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饮酒不开车,尽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不参与打架、斗殴事件。 2. 预后及复诊:脑震荡患者出院后1个月左右需来医院复诊,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以及休养,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预后较好。 3.护理要点:患上脑震荡疾病以后,有些病人常常会头痛,身体非常的虚弱,有时衣食住行都需要别人的帮忙,这是我们应该加强这种疾病的护理知识,能给病人很多的帮助,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文章就是,脑震荡有什么护理要点。 给予病人普通饮食,若病情需要,可定时去附近卫生所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液。兴奋躁动的病人,不宜居住在家庭生活无规律或家人不和睦的家庭中。房间的色彩宜用冷色调,如绿、蓝色为好,房间布置也以简单、清雅为好。在患者发病这段期间内,家中尽量保持安静,尽量少接待客人,如聚餐、聚会等。听音乐时也应尽量放些节奏舒缓的小夜曲或轻音乐,不宜放节奏过于激烈快的乐曲,以免引起病人兴奋。监护病人在伤后的3个月内不要过度用脑,以便及早消除头痛、头晕等伴发症状。遵医嘱适量服用药物。脑震荡常有头痛、头晕、恶心、厌食、呕吐、耳鸣、失眠、畏光、注意力不集中和反应迟钝等症状。对于这些症状也要学会一些针对性的护理,这是很重要的。脑震荡要怎么进行护理?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通过介绍,如果生活中,身边的人不小心撞到了头,不可以忽视,请及时上医院检查检查,避免给自身带来过大的危害。
王炎林 2024-04-11阅读量4947
病请描述:关于儿童身高 在孩子成年之前,身高都会有一个增长的过程,不过这个增长的速度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变慢,但是还是会有一定的生长空间。 据统计,我国儿童的平均身高只有157.6 cm,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着不小差距,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孩子的身高问题。 什么是身高? 身高是指人体长的最大水平。它是以厘米为单位的,一米六是身高的极限,一米七五是身高的标准。但是,在我国,孩子的平均身高普遍偏低,低于标准身高,所以一般都会对孩子的身高进行测量和记录,以便判断孩子是否出现了生长迟缓现象。 一般来说,儿童在一岁时的身高平均是75厘米左右。 如何测量身高? 目前常用的测量身高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身高标准体重法、身高测量图和儿童身高增长曲线图。 身高标准体重法:也就是用标准体重除以2,再乘以100%。如果孩子的实际体重超过了标准体重的20%,那就说明孩子的生长速度过快,如果低于了20%,那就说明孩子的生长速度过慢。 怎样才能长高? 1.孩子的生长发育与遗传、营养、睡眠、运动、情绪等密切相关,其中遗传因素是最重要的。 2.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除了营养均衡之外,也要注意睡眠,因为睡眠是孩子身高生长的重要保障。 一般建议孩子每天应该在晚上10点之前睡觉,早上6点左右起床。 3.运动对身体生长也很重要。经常运动可以帮助孩子长高。 4.让孩子在白天进行户外活动,可以促进骨骼的发育。 5.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牛奶、瘦肉等。 6.避免吃得过多或者过少。 如何预防和治疗孩子的身高问题? 1、合理搭配饮食,确保营养均衡。 2、适当锻炼身体,避免孩子过于肥胖。 3、保证睡眠充足,多运动。 4、避免孩子接触不良信息。 5、及时治疗疾病。 6、保持良好心态,防止心理压力过大。 7、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早治疗。 8、重视生长激素的检查,对生长激素缺乏症及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生长障碍要尽早进行治疗。 9、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宜的药物和治疗方案,不可随意滥用药物。家长不要轻信广告宣传的增高药物或保健品,以免耽误治疗时间。 孩子怎么才能长高? 1、保证营养: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是从饮食中获取。但是由于儿童饮食结构的变化,现在孩子出现偏食、厌食的现象比较多。 2、多运动:运动对儿童的身高发育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可以使儿童的身体更健康,体质更好。经常进行户外运动可以帮助儿童接受更多的紫外线照射,促进骨骼发育。 3、保持充足睡眠,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发育。
生长发育 2024-02-19阅读量1879
病请描述:常见引起孩子矮小的原因 孩子长得矮,家长着急上火,今天就给大家说一下孩子矮小怎么办?引起身材矮小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遗传因素,体质因素,营养因素,全身的各系统的疾病以及社会心理性的问题。 首先我们说一下营养问题,这是在临床中比较多见的一类孩子,小儿本身会存在这个脾常不足的一个先天的一个生理体质,如果喂养不当,或者是疾病因素,药物的因素,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脾胃失调,导致孩子出现厌食、呕吐、便秘、腹痛等一些脾胃疾病,最终出现这个营养不足,影响生长。但有些孩子虽然吃的比较多,但存在挑食、偏食的情况,会导致营养不均衡。也会影响生长,虽然现在物质极大丰富,但是现在的这个食品质量远不如从前,很多看似正常的孩子实际上还是存在营养素的缺乏,针对这类孩子我们要调理脾胃,促进吸收,同时要补充综合的营养素。 第二种就是家长最常提及的生长激素缺乏症,实际上这种疾病发病率并不高,但是因为缺乏金标准,一些地区检查方法的不合理,造成了这个疾病诊断率的提高。生长激素缺乏症呢,它包括一个原发性的和一个继发性的一个原因,原发性的一般是包括垂体发育有问题,还有一个下丘脑功能的缺陷,还有一些生长激素本身存在的这个基因的问题,结构的问题,受体的问题等等因素,针对这个疾病我们首选生长激素,但是如果孩子在营养上存在问题,那么我们需要同时来调理,不然这个效果不是太理想。 第三种呢,就是一个特发性的矮小症,这是一个排他性的诊断,这种疾病就是实际上就是我们没有找到明确的病因,也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类矮小症的病因,它是包括这个家族性的矮小,体质性的青春延迟在内,这种孩子的治疗个体差异比较大,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小,可以通过中药调理体质,加上综合的营养素,配合生活干预,观察他的生长速度,如果效果不好,可以加用生长激素,年龄较大的孩子,女孩11岁以上了,男孩12岁以上了,矮小的还比较明显,建议生长激素加上综合调理体质,那这样的话,他的最终身高能得到一个最好的改善。 第四种是性早熟和快速进展型的,一个青春期性早熟的孩子,虽然年龄身高不矮,但是骨龄大,预测成人中身高不理想一些孩子,他是青春期正常年龄启动。但是进展较快,最终成人身高也不理想,针对这类孩子,要控制骨龄,延缓发育,这是重点。具体方案是用性抑制针还是中药,还是联合生长激素,这些都得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体方案来干预治疗。 无论哪种原因引起的孩子矮小,请家长及早带孩子前往医院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以免错过孩子最佳的治疗时间。
生长发育 2024-01-25阅读量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