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儿童肥胖:更深层次的健康之战 在现代社会中,在严重威胁儿童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中,肥胖已经不言而喻了。这一现象不仅关系到孩子们的体型和外在形象,更关乎到他们的长期健康、心理发展和未来的生活质量。肥胖在儿童时期形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影响身体健康,同时会给儿童在社交障碍及儿童的自尊心方面,带来不可磨灭的印象。写这篇科普文章的核心目的是深刻探讨导致儿童肥胖之原因、肥胖对儿童临床的影响及怎样来防止儿童肥胖,最终提高大众对儿童肥胖问题的认知度及重视程度。 一、儿童肥胖的现状 - 儿童肥胖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显著增长趋势,这一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均普遍存在。 - 肥胖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联,尤其是如儿童高血压、I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心脏疾病等心血管疾病。 二、儿童肥胖的原因 - 饮食因素:一种不好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每日三餐时间不定、挑食、厌食、喜欢吃速食、吃膨化食物、吃饭速度过快、不喜欢吃蔬菜,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是经常性喝糖份高的饮料。小孩们天生喜欢甜食,家长就会使用甜食来引诱孩子吃较有营养的食物,导致孩子进一步增强了甜食的喜爱程度,而不太喜欢营养价值高、糖份低的食物。在婴幼儿时期就被过度喂养导致这一类型的孩子没有很强的饱腹感。这样就极大地减弱孩子用饱足或饥饿的内部信号调节能量摄入的基础能力,这就是导致孩子过度进食而肥胖的原因。 - 运动缺乏:现代生活方式导致儿童缺乏足够的体育活动,如户外游戏减少、缺乏跳跃性的运动,比如:跳绳、打篮球、踢足球、跳高跑步等运动,同时,儿童却喜欢躲在家里,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导致儿童更不喜欢户外运动,形成恶性循环。 - 遗传与环境:家族肥胖史和不利的社会环境因素,如不健康的生活饮食文化和生活习惯,共同作用导致儿童肥胖。 - 心理因素:情绪饮食、压力等心理问题,如情绪低落或焦虑导致的过度进食,加剧了儿童肥胖问题。 三、儿童肥胖的影响 - 身体健康:肥胖显著增加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 - 心理影响:自尊心问题、社交困难、情绪问题,如抑郁和焦虑,常因体重问题而在儿童中加剧。 -社会经济影响:增加医疗成本,影响生活质量,同时对公共健康系统和经济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四、预防与治疗 - 营养教育:加强对儿童及家长的营养知识教育。 - 增加体育活动:鼓励日常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 心理支持: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支持和辅导。 - 政策支持:学校和社区层面的健康促进政策。 五、结论: 儿童肥胖不仅是一种体重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健康问题,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多个方面。通过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心理支持及家庭与学校的积极参与,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儿童肥胖。家庭、学校、医疗专家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对于解决这一问题至关重要。
生长发育 2024-02-24阅读量2212
病请描述:关于儿童身高 在孩子成年之前,身高都会有一个增长的过程,不过这个增长的速度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变慢,但是还是会有一定的生长空间。 据统计,我国儿童的平均身高只有157.6 cm,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着不小差距,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孩子的身高问题。 什么是身高? 身高是指人体长的最大水平。它是以厘米为单位的,一米六是身高的极限,一米七五是身高的标准。但是,在我国,孩子的平均身高普遍偏低,低于标准身高,所以一般都会对孩子的身高进行测量和记录,以便判断孩子是否出现了生长迟缓现象。 一般来说,儿童在一岁时的身高平均是75厘米左右。 如何测量身高? 目前常用的测量身高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身高标准体重法、身高测量图和儿童身高增长曲线图。 身高标准体重法:也就是用标准体重除以2,再乘以100%。如果孩子的实际体重超过了标准体重的20%,那就说明孩子的生长速度过快,如果低于了20%,那就说明孩子的生长速度过慢。 怎样才能长高? 1.孩子的生长发育与遗传、营养、睡眠、运动、情绪等密切相关,其中遗传因素是最重要的。 2.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除了营养均衡之外,也要注意睡眠,因为睡眠是孩子身高生长的重要保障。 一般建议孩子每天应该在晚上10点之前睡觉,早上6点左右起床。 3.运动对身体生长也很重要。经常运动可以帮助孩子长高。 4.让孩子在白天进行户外活动,可以促进骨骼的发育。 5.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牛奶、瘦肉等。 6.避免吃得过多或者过少。 如何预防和治疗孩子的身高问题? 1、合理搭配饮食,确保营养均衡。 2、适当锻炼身体,避免孩子过于肥胖。 3、保证睡眠充足,多运动。 4、避免孩子接触不良信息。 5、及时治疗疾病。 6、保持良好心态,防止心理压力过大。 7、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早治疗。 8、重视生长激素的检查,对生长激素缺乏症及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生长障碍要尽早进行治疗。 9、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宜的药物和治疗方案,不可随意滥用药物。家长不要轻信广告宣传的增高药物或保健品,以免耽误治疗时间。 孩子怎么才能长高? 1、保证营养: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是从饮食中获取。但是由于儿童饮食结构的变化,现在孩子出现偏食、厌食的现象比较多。 2、多运动:运动对儿童的身高发育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可以使儿童的身体更健康,体质更好。经常进行户外运动可以帮助儿童接受更多的紫外线照射,促进骨骼发育。 3、保持充足睡眠,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发育。
生长发育 2024-02-19阅读量1873
病请描述:常见引起孩子矮小的原因 孩子长得矮,家长着急上火,今天就给大家说一下孩子矮小怎么办?引起身材矮小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遗传因素,体质因素,营养因素,全身的各系统的疾病以及社会心理性的问题。 首先我们说一下营养问题,这是在临床中比较多见的一类孩子,小儿本身会存在这个脾常不足的一个先天的一个生理体质,如果喂养不当,或者是疾病因素,药物的因素,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脾胃失调,导致孩子出现厌食、呕吐、便秘、腹痛等一些脾胃疾病,最终出现这个营养不足,影响生长。但有些孩子虽然吃的比较多,但存在挑食、偏食的情况,会导致营养不均衡。也会影响生长,虽然现在物质极大丰富,但是现在的这个食品质量远不如从前,很多看似正常的孩子实际上还是存在营养素的缺乏,针对这类孩子我们要调理脾胃,促进吸收,同时要补充综合的营养素。 第二种就是家长最常提及的生长激素缺乏症,实际上这种疾病发病率并不高,但是因为缺乏金标准,一些地区检查方法的不合理,造成了这个疾病诊断率的提高。生长激素缺乏症呢,它包括一个原发性的和一个继发性的一个原因,原发性的一般是包括垂体发育有问题,还有一个下丘脑功能的缺陷,还有一些生长激素本身存在的这个基因的问题,结构的问题,受体的问题等等因素,针对这个疾病我们首选生长激素,但是如果孩子在营养上存在问题,那么我们需要同时来调理,不然这个效果不是太理想。 第三种呢,就是一个特发性的矮小症,这是一个排他性的诊断,这种疾病就是实际上就是我们没有找到明确的病因,也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类矮小症的病因,它是包括这个家族性的矮小,体质性的青春延迟在内,这种孩子的治疗个体差异比较大,如果孩子年龄比较小,可以通过中药调理体质,加上综合的营养素,配合生活干预,观察他的生长速度,如果效果不好,可以加用生长激素,年龄较大的孩子,女孩11岁以上了,男孩12岁以上了,矮小的还比较明显,建议生长激素加上综合调理体质,那这样的话,他的最终身高能得到一个最好的改善。 第四种是性早熟和快速进展型的,一个青春期性早熟的孩子,虽然年龄身高不矮,但是骨龄大,预测成人中身高不理想一些孩子,他是青春期正常年龄启动。但是进展较快,最终成人身高也不理想,针对这类孩子,要控制骨龄,延缓发育,这是重点。具体方案是用性抑制针还是中药,还是联合生长激素,这些都得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具体方案来干预治疗。 无论哪种原因引起的孩子矮小,请家长及早带孩子前往医院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以免错过孩子最佳的治疗时间。
生长发育 2024-01-25阅读量2252
病请描述: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至关重要,许多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不爱说话、注意力不集中、爱乱动等行为时,会为孩子贴上“胆小”、“不爱学习”等标签,其实有些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属于儿童心理问题,而不是孩子故意淘气做坏事,家长们应当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孩子帮助和鼓励,让我们一同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一、什么是儿童心理问题 儿童心理问题是指孩子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因为所面临的成长环境、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不同,导致一些孩子在情绪、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从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对孩子的行为、情绪、社交能力等都会造成影响,引发孩子生活质量的降低。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注意力不集中、厌食、易怒、过度恐惧、情绪抑郁等。 二、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1. 注意力不集中 有些孩子在上课过程中出现不认真听讲、爱和周围同学说话、上课爱发呆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长此以往会影响孩子的成绩和社交能力。家长可以针对性地带领孩子做一些训练专注力的活动,比如练习拼图、下棋、涂色训练等,培养孩子专注的行为习惯。 2. 厌食 儿童厌食表现为食欲不佳、严重偏食和挑食,导致身体瘦小、抵抗力差,容易消化不良或营养不良等。偏食和挑食是儿童心理问题的典型表现,需要家长及时干预。 当孩子不爱吃饭时,家长不能打骂或以强迫、恐吓的方式逼迫孩子进食,这样会激化孩子的厌食心理。家长应采取鼓励的办法,为孩子营造一个愉悦的饮食环境。在食物的搭配上可以更加别出心裁,比如菜品做得更加多样化、使用孩子喜欢的餐具等,同时在饭前要控制孩子吃零食。 3. 易怒 易怒的孩子稍微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大发雷霆,甚至具有一些攻击性。有些家长在孩子发怒时会通过打骂的方式管教,认为孩子天生性格不好,其实有些孩子易怒属于心理问题,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有关。 当孩子出现易怒的情况时,家长可以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冷静一会,鼓励孩子自己调节情绪,避免让亲人安抚,通过冷处理的方式能够有效教育易怒的孩子。此外,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不要为孩子树立反面教材。 4. 过度恐惧 孩子过度恐惧与父母给予的安全感相关,父母的鼓励可以增加孩子的勇气。对于过度恐惧的孩子,家长可以轻轻地拍抚孩子,降低孩子的恐惧情绪,同时鼓励孩子勇敢地走出去,比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锻炼孩子独自完成力所能及的事。 5. 情绪抑郁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过负面情绪,比如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与同学进行争吵等,有些孩子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强,能够安抚好自己,有些孩子则会始终沉浸在抑郁的情绪中,需要家长及时开导和安慰。 家长不能因为孩子面对的是小事就忽略孩子的情绪,应充分重视孩子的情感需求,比如,耐心地听取孩子难过的原因,帮助孩子分析如何缓解负面情绪,可以带领孩子参加一些积极的活动,做一些郊游、放风筝等趣味性强的事情,帮助孩子尽快走出抑郁情绪。 当孩子的心理问题始终不能缓解时,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寻求专业的治疗,避免因为心理问题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总之,儿童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家长们在关注孩子身体和学业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孩子的心理问题,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政晓果. 学龄前儿童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应对方法[J]. 儿童与健康, 2023, (07): 10-11. [2]陈慧. 浅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预防及应对策略[J]. 心理与健康, 2021, (06): 90-91.
生长发育 2024-01-12阅读量2463
病请描述:孩子想长高,一年四季都要补钙吗钙是人体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对人体而言,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肌肉、神经、体液和骨骼中,都需要它的参与。尤其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而言,足量钙的摄入,能维持正常的骨矿物含量和骨密度,对促进身高发育有重要意义。看到这儿,想必不少家长心中会有疑惑:“钙既然那么重要,那是不是一年四季都要给孩子补?”今天就一起来好好聊聊“补钙”的那些事儿~ 一、孩子想长高,一年四季都要补钙吗? 儿童想长高,并非一年四季都需要补钙。正常情况下,日常饮食中的钙含量就已经能够满足孩子的成长和发育需求,因此在身高发育阶段通常不需要额外补钙,家长只需保障孩子营养均衡即可。如儿童成长过程中钙摄入量过高,不仅会给胃肠道造成负担,引起腹泻、腹胀等消化不良表现,严重时还会诱发尿结石、高钙血症等。中国营养学会规定,儿童每日补充的钙元素的标准在800~120毫升,少年则需要每天摄入1000~1200毫升的钙。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部分人每天摄入的钙含量都不达标,并且需要额外补充,而这些导致我们每天摄入钙含量不达标的原因,竟然在日常的饮食当中。不同年龄需要补钙的量见下图,作为参考。 二、儿童成长发育中哪些情况下要补钙?哪些情况不用? 1. 需要补钙的情况(1)佝偻病早期:如孩子出现夜惊夜啼、烦躁不安、枕秃、多汗等佝偻病早期表现,应及时补钙,避免危害健康。(2)身高发育缓慢:如孩子身高相较于相同环境中的同性别、同年龄儿童低于2个标准差或第三百分位数,也需进行补钙促进身高增长。(3)生长发育猛涨期:处于身高发育黄金期时可适量补钙,如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这三个阶段,所需钙量较多,可及时补钙避免腿疼、抽搐症状发作。2. 不需要补钙的情况若孩子未处于生长发育猛涨期,且不存在缺钙的情况,此时不需要额外补钙,否则易出现厌食、恶心、顽固性便秘的情况,反而会影响肠胃吸收和代谢磷、钾、镁等矿物质,对健康不利。 三、儿童补钙的方式有哪些? 1. 食物补钙儿童生长发育阶段,可以多吃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如牛奶、奶酪等奶制品,大豆、黑豆、等豆类食物,沙丁鱼、牡蛎等海产品,以及杏仁、核桃等坚果类食物。 2. 药物补钙如孩子缺钙症状明显,且经过微量元素检查后,发现有明显缺钙情况,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碳酸钙D3咀嚼片、葡萄糖酸钙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 补充维生素D钙质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的参与,维生素D可以促进改的吸收,一般常规建议儿童补充维生素D。4.户外活动在摄入钙元素食物的同时,家长也要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如慢跑、跳绳、打篮球等,通过阳光照射和运动刺激,能增强钙质吸收。
生长发育 2024-01-09阅读量2632
病请描述:“增高针(生长激素)”不是人人适合打,先天身高不足,后天怎么尽量挖掘身高增长潜力?哪些影响孩子身高的关键因素,家长需要重视?并非所有矮身材儿童都适合用生长激素治疗,目前儿童中只有生长激素缺乏症、未成功追赶生长的小于胎龄儿、特发性矮小,因为染色体异常比如Turner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等导致生长发育落后或者性早熟导致身高受损引发儿童成年矮小的疾病情况下才有使用生长激素的适应症,且生长激素治疗对于非生长激素缺乏的矮小儿童效果有限,更不可能达到“想长多高就长多高”的目的。另外生长激素的应用还需综合考虑费用、精神心理负担、用药的安全性以及治疗获益等多重因素。其实人的最终成年身高是先天遗传与后天疾病、营养、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生长发育不同阶段,调控生长的主要机制不尽相同,体格生长的速度也不相同。一般来说6个月内的宝宝生长是宫内生长的延续,主要受控于营养状况,6月龄后,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开始呈现促生长作用,逐渐替代生命早期营养调控模式,而遗传因素对生长的影响也自2岁以后充分显现。所以说营养方面只是早期影响孩子身高增长的关键因素,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只要供其生长的营养物资不缺(不要总认为宝宝长的不高就是吃的不好,一味的强调喂养可能会引发孩子肥胖或者产生厌食等不良习惯),没有病理性的因素导致孩子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主要还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而这也是命中注定人为不可控的部分,占决定因素,大多数情况下父母身高都偏高的孩子身高普遍也高,父母身高都偏矮的孩子身高普遍也矮一些(当然也有父母高孩子矮,父母矮孩子高的情况,但没有那么普遍),医生在接诊这类身高咨询的孩子也会首先询问父母的身高,就是要参考遗传的因素(但遗传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比如一家兄弟俩他们计算的遗传身高是一样的,但最终身高不大会一模一样,遗传身高也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以遗传身高中值为绝对值,如果孩子最终身高能在中值上下8.5cm之内波动就还算是符合遗传规律的身高),后天因素是在遗传因素的大背景下(而不是跳脱出来)发挥作用,影响着身高的最终发展趋势和潜能实现水平,也可以理解为通过后天的调节尽量让孩子的终身高在遗传身高中值的基础上,往上8.5cm而不是下8.5cm的趋势发展。家长要理性对待孩子的身高问题,先坦然接受先天遗传不可控因素,后天再通过人为可控的因素包括前面提到的疾病、营养、生活方式和心理等多方面调节,让孩子遗传身高发挥的更好。通俗的说,就是有病的把病治好,有营养问题的把营养问题纠正(营养为宝宝的身体提供长高的原料);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运动和好的睡眠可以更好的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关爱孩子确保其心理健康等,这些对身高也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但世上没有特别的长高食谱和运动项目可以让孩子长的更高,社会上偏高的那部分人也不是吃了某些特殊饮食、多爱做某项特别运动或者有早睡习惯的人,这种调整除了培养孩子有更健康的生活作息习惯外,也只是尽量让孩子的遗传身高发挥得更佳(改变不了遗传规律),当然不排除孩子日常生活细节已经很注意了,父母也给孩子创造了比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如果能有利于身高增长更好,但有可能还是达不到满意理想的身高,也不够生长激素药物干预的标准,那说明还是遗传因素所致,这个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因此哪怕孩子体格偏矮小,但身心是健康的,生活学习上跟其他同龄孩子一样,那么家长心态就要放好,不要太过焦虑和纠结。毕竟人无完人,有时候也要学会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之处。
生长发育 2023-12-26阅读量1841
病请描述:成长路上的“胖娃娃”,是喜还是忧?中国有句古话:“欲得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但是,随着生活越来越好,家长们逐渐淡忘了这句老话的意义。饮食“过度”的危害在物资丰富的现代社会,不论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然而,这些新生儿对健康产生了许多潜在的危害。《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的数据揭示,6岁以下和6至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比例分别为10.4%和19.0%。肥胖成了孩子们健康的“隐形杀手”。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到肥胖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很久,有时候会延续到他们的整个人生。一、儿童肥胖有哪些危害呢?1、影响生长发育脂肪储备是性发育的基础,但肥胖可加重女童体内的脂代谢紊乱。儿童肥胖时,体内的脂肪细胞会分泌更多的瘦素,这是人体性发育过程中的调节因子,它能刺激促性腺激素的释放,从而引起内分泌失调,进而导致性早熟(男孩在9岁前,女孩在7.5岁前出现第二性征)。肥胖是性早熟诱因,性早熟的孩子往往骨龄提前,有的孩子成年终身高会受到影响。过多脂肪堆积持续消耗维生素D ,导致维生素D缺乏,不利骨生长。2、增加心血管和代谢疾病风险《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是中国营养学会在2017年发布的,报告指出,相较于正常体重的孩子,超重的孩子患上高血压的可能性是3.3倍。高甘油三酯的危险性是2.6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的可能性是3.2倍。据研究表明,成年后的肥胖儿童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而在孩童时期到成年期间一直保持肥胖的人群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则是保持正常体重的人的4.3倍。3、骨骼和关节问题:过度体重使孩子的骨骼和关节承受过重的负荷,容易引发膝关节炎等关节疾病。4、呼吸问题:儿童肥胖也可以导致呼吸问题,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和哮喘等。5、心理问题:肥胖可能会导致孤独、厌食、自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二、如何科学干预肥胖原则上,控制肥胖的方法是降低能量的摄取和提高能量的消耗,以便让体脂保持在正常水平,同时也要确保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成长没有负面影响。对于患有具体病因的病理性肥胖或者同时存在肥胖并发症的孩子,必须根据病因或相关的并发症进行治疗。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饮食调整和增加运动是控制儿童体重的主要方式。1、饮食干预调整饮食结构和饮食行为。选用低升糖指数食物代替高升糖指数食物,以改善代谢控制体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细嚼慢咽,严格控制每日食物总摄入量,减少碳水和垃圾食品摄入,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充足供应。2、运动干预孩子每日应该保持至少一小时的运动时间,可以安排各种体育运动、户外运动等。生活中,多使用步行上下楼梯等活动帮助消耗能量,减轻体重。3、家长做好榜样家长也需要提高自己的意识。合理饮食和多参与运动,做出好的表率。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长发育 2023-12-14阅读量2719
病请描述:最近84高龄的方大爷又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困扰他很久,他的小便的颜色又变成了鲜红色,下腹部剧烈疼痛,还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原来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早在2018年,82岁的方大爷就因为小便的颜色变成鲜红色,来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寻找病因,邓刚主任团队在为他进行相关检查后,很快就找到了小便变红的罪魁祸首————肾盂癌! 肾盂癌小知识:据研究表明,肾盂癌多与长期结石、感染等刺激因素有关,发病年龄在70岁以上者占78%,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 肾盂癌的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少数患者偶然发现,血尿为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可发生于70%~80%的患者。血尿可为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也可表现为镜下血尿。约1/3的患者有腰部钝痛,偶因血块堵塞输尿管引起肾绞痛,晚期出现厌食、消瘦、发热、盗汗、四肢乏力、咳嗽及骨痛等转移症状。 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邓主任为方大爷做了先进微创的右侧输尿管钬激光切除术+经后腹腔镜下右肾盂癌根治术,手术顺利,肿瘤成功切除,但是术后方大爷因为家庭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拒绝了后续的治疗。 大家都以为方大爷情况已经痊愈时,2020年2月方大爷再次出现了小便变成鲜红的情况,伴尿频尿急,而且更危重,于是再次回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膀胱镜下“血块冲洗术,手术止血+血块取出术”,进行了膀胱组织活检,得到了病理诊断:“尿路上皮乳头状瘤,考虑高级别”,原来肾盂癌还是转移到了膀胱。邓刚主任建议患者手术治疗彻底治愈,方大爷又因为疫情的影响,拒绝了手术和化疗的方案。 在世界范围内,膀胱癌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九位,在男性中排第7位,女性排10位之后,死亡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13位,膀胱癌在45岁钱处于较低水平,自45岁后逐渐升高,55岁后,男性明显上升,而女性上升缓慢,85岁以上死亡率最高。 膀胱癌小知识: 吸烟是膀胱癌致病的危险因素,50%的膀胱癌是由吸烟引起的,吸烟可使膀胱癌的危险率增加2~3倍,危险率又与吸烟强度和时间成正比。 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80%~90%的病人以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为首发症状,血尿颜色则以淡红色至深褐色不等,多以洗肉水色,有时可形成斑块,初始血尿提示膀胱颈部病变,终末血尿提示膀胱三角区,后尿道。亦以膀胱刺激征为首发症状:尿频尿急尿痛。 2020年11月28日,方大爷实在无法忍受下腹部的剧烈疼痛,又一次来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再一次一系列的全方面的身体检查后,明确了他具备了膀胱癌根治切除术的手术指证,方大爷最终接受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邓刚主任提出的手术方法:膀胱癌根治切除术+输尿管皮层造口术。 邓刚主任对方大爷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发现方大爷的身体情况没有达到手术的基本条件,加上近85岁的高龄,多年前得过肺结核,肺部CT显示:两肺弥漫性粟粒样结节灶及纤维灶,纵隔和肺门多发淋巴结钙化。肺功能竟比想象中还要更差一点,对于能否成功进行麻醉手术,邓刚主任联系了麻醉科会诊,一起定制了最适合方大爷的麻醉和药物方案。患者由于膀胱癌的出血,术前准备阶段,血红蛋白一度掉到了51g/L,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在120-160g/L,正常成年人的一半都未达到,邓刚主任又紧急联系了血库,累计静脉给予悬浮红细胞12次,累计达到26U,输入冰冻血浆7次之多,累计达到1650ML。 又经过一系列的抗生素及药物使用调整,方大爷的电解质和血红蛋白值终于达到了可以进行手术的标准。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和麻醉科的精心讨论和仔细准备下,来到了手术日。当邓刚主任的腹腔镜进入患者的盆腔空间时,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由于患者多次腔内手术及右肾盂癌根治术,膀胱周围组织及腹膜后间隙粘连炎症严重,再加上患者的肺部功能有限,在本分离困难的情况下难上加难,邓刚主任在本不富裕的时间上加快了手术速度,精细游离,严谨操作,完成了清除淋巴组织,切除膀胱,尿道改流等一系列精准手术操作后,最终成功完成了手术。术后,因为方大爷的身体机能实在有限,手术恢复期间,出现了大量的胸腔积液,邓主任联系了方建华主任后,紧急进行了彩色超声引导胸腔积液直管引流,从而缓解了症状。就在大家松了一口气时,方大爷又出现了腹胀、胸闷的症状,做了急诊腹部CT,根据影像学症状和病史,考虑方大爷出现了麻痹性肠梗阻,邓刚主任予以禁食、胃肠减压、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后,方大爷的身体逐渐取得了恢复,日渐好转。 出院时,眉头紧缩的方大爷终于展现了难得的笑容,为邓刚主任及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团队竖起了一个大大的拇指。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邓刚主任提供一些关于尿路上皮肿瘤的小警示: 小便变红时,伴有排尿痛、尿频、尿急等,患者因不适感较为强烈,会及时来院就诊。而一些单纯的、间断的、无痛的肉眼血尿出现时,常常不易引起我们的注意及重视,然而这恰恰相反,如果出现上述的这些不适症状,尤其是对于成年人来说,更应该及时医院就诊,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在这里,邓主任再告诉大家一些鉴别血尿的简单小技巧: ①前段尿出现血尿,提示病变位于尿道,一般考虑炎症改变; ②终末尿出现血尿,提示病变位于膀胱出口处,多为炎症引起; ③全程血尿时,提示病变位于膀胱及输尿管、肾脏可能,往往情况比较严重了,此种情况,肿瘤可能性较大。 当然,尿液呈红色,并不都是血尿,有些药物、食物能也够使尿液呈红色、褐色或橙色。大可不必紧张,停止食用后,继续观察小便情况。总体来说不管是何种情况的血尿,希望广大市民都能够引起重视,及时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找邓刚主任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邓刚 2023-11-24阅读量1538
病请描述: 呼吸科门诊,经常接诊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反复感染,有时常规痰培养检查未能发现致病菌,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进行肺泡灌洗检查,做肺泡灌洗液宏基因二代测序检查,会发现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这种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并不少。为此很有必要关注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尤其支气管扩张合并反复感染患者,特别要关注这个问题。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mycobacteria,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ntuberculosis,MTB)复合群及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nleprae)之外的其他分枝杆菌菌种。NTM通常是环境中无处不在的自生型微生物。目前,人们利用分子鉴定技术[包括全基因组测序(wholegenomesequencing,WGS)]已确定约200种NTM菌种。 一、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类及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一)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类 NTM按照生长速度可分为快生长非结核分枝杆菌(rapidly growing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RGM)和慢生长非结核分枝杆菌(slowly growing mycobacterial,SGM)。 1. RGM RGM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环境微生物,且比其他分枝杆菌生长更快,其传代培养时间通常在1周内。其中临床最常从气道样本中分离出的是脓肿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bscessus),最常从非气道样本中分离出的则是偶发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fortuitum),此外,龟分枝杆菌(Mycocobacterium chelonae)也较常见。 2.SGM 可导致人类致病的SGM包括鸟分枝杆菌复合体(Mycobacterium avium complex,MAC)、堪萨斯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kansasii)、戈登分枝杆菌、苏尔加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zulgai)、猿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imiae)、蟾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renopi)、日内瓦分枝杆菌及玛尔摩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l-moense)等。 (二)不同非结核分枝杆菌可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NTM在人类中可引起以下4种临床综合征。 1.肺病 尤其在年龄较大患者(不论是否伴基础肺病)和支气管扩张或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患者中,其病原体主要是MAC、脓肿分枝杆菌脓肿亚种(subspabscessus)和堪萨斯分枝杆菌。其他可引起肺病的NTM包括蟾分枝杆菌、玛尔摩分枝杆菌、苏尔加分枝杆菌和猿分枝杆菌。地理分布在肺部 NTM感染的流行病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蟾分枝杆菌在英国、加拿大,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相对更常见,猿分枝杆菌在美国西南部和以色列相对更常见。 2.播散性 NTM疾病 常见于严重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尤其是综合医院中HIV感染者及长期使用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MAC为其中最常见病原体。 3.浅表淋巴结炎(尤其是颈淋巴结炎) 常见于儿童,主要病原体是MAC 和瘰疬分枝杆菌(Mycohacterium scrofulaceum)。 4.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通常是微生物直接接种的结果,病原体主要是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溃疡分枝杆菌、RGM 和包括 MAC在内的其他NTM 菌种。该类别中的RGM感染可能是医院感染,包括手术部位感染。 不同种和亚种的分枝杆菌的药物敏感性特点不同。例如,脓肿分枝杆菌的脓肿亚种和博莱亚种常有活性诱导型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可导致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而马赛亚种没有此基因。因此,鉴别NTM的种类对 NTM感染所致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 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一)宿主因素 1.有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症、尘肺、CF、原发性纤毛运动不良症(primaryciliarydyskinesia,PCD)、既往结核病、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bronchopulmonaryaspergillosis.ABPA)等。 2.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reflux,GERD)、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维生素D缺乏、营养不良。 3.免疫受损人群,如HIV感染、细胞因子抗体、肿瘤等。 (二)药物因素 1.使用免疫抑制剂。 2.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3.使用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a抑制剂等生物制剂。 4.使用化学治疗药物。 5.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三)环境因素 土壤、室内游泳池、热水浴缸、海岸沼泽排水系统、室内加湿器、淋浴器、花园、盆栽土壤、自来水管道及加热-冷却水(心外手术)等均可使易感人群感染NTM。 三、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表现 综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接诊的患者往往是NTM肺病的好发人群,例如,肺部疾病、GERD、RA、维生素D缺乏、营养不良、免疫受损人群(如HIV感染、细胞因子抗体、肿瘤等)。 患者临床表现的症状和体征多变,无特异性,且常与基础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咳嗽、乏力、不适、发热、体重减轻、呼吸困难、咯血和胸部不适等均常见,但感染之前没有肺部疾病的患者也会出现这些症状。 播散性NTM感染可表现为间歇或持续发热、盗汗、体重减轻及其他非特异症状(如乏力、不适和厌食)等,与结核病类似。如患者骨髓受累,可表现为贫血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如患者淋巴网状组织受累,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或肝大、脾大;如患者胃肠道受累,可表现为腹泻、腹痛、肝大及转氨酶水平升高。 四、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胸部影像学特点 NTM肺病患者的胸部影像学特点主要包括: ①肺空洞,常与肺结核类似,表现为肺上叶空洞。90%的堪萨斯分枝杆菌或50%的MAC感染者均可出现肺空洞,肺蟾蜍分枝杆菌感染者中也可见肺空洞。与肺结核相比,NTM感染导致的肺空洞壁薄,且周围实质不透光性更低。 ②支气管扩张和结节。超过50%的MAC感染者表现为结节伴支气管扩张,最常发生于右肺中叶和舌叶。有肺部结节患者的培养阳性率远高于无肺部结节患者(53%vs,4%)。脓肿分枝杆菌、猿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等感染者也可出现结节或支气管扩张。NTM肺病的支气管扩张在右肺中叶和左肺舌段较为常见,也可表现为弥漫性支气管扩张,以及广泛或成簇分布的“树芽征”,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类似。 ③孤立性结节,MAC肺部感染者可表现为与肺癌相似的孤立性肺结节。 ④致密实变。 ⑤胸腔积液罕见,胸膜增厚常见。 五、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诊断 (一)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以下临床表现同时具有病原学依据,方可诊断为NTM肺病。 ①具有肺部或全身症状,同时具有相应的影像学表现,如胸部X线片可见结节或空洞; ②高分辨率CT可见支气管扩张伴多发小结节,且除外其他诊断。 (二)病原学检测 1.病原学诊断依据具有以下结果之一: ①痰NTM培养阳性,且至少2次,并为同一菌种; ②支气管冲洗/灌洗液NTM培养阳性,至少1次; ③肺活检病理符合分枝杆菌感染(肉芽肿性炎或抗酸阳性)+组织NTM培养阳性; ④肺活检病理符合分枝杆菌感染(肉芽肿性炎或抗酸阳性)+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NTM培养阳性,至少1次; ⑤胸膜液或其他正常情况下无菌的肺外部位培养结果为阳性。 2.病原学检测方法 患者持续存在气道症状,且胸部影像学可见慢性肺部浸润(不论是否伴有肺空洞)时,应考虑NTM感染的可能。诊断性评估应包括痰涂片和痰培养,评估时应至少获得3天的痰标本。无痰患者采用诱导痰标本常能获得阳性结果。如果上述检查结果为阴性但病变仍持续存在,则应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lavage,BAL)和/或经支气管活检也有助于诊断。 此外,上述标本可采用直接同源基因或序列比较方法、间接同源基因或序列比较方法,以及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sequencing,NGS)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NTM鉴定,其具有需要菌量少、快速、高效等优点。 NTM阳性痰培养结果必须谨慎解读,因为这些微生物的毒力不同,并可存在于气道但不导致持续感染。另外,NTM在自然环境中常见,尤其是自来水(液态或冻结)可能含有NTM,污染临床和实验室样本。 由于多数NTM所致肺部疾病为惰性,故可随时间推移进行仔细评估。 六、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由于NTM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单次痰培养阳性结果不能作为NTM治疗的依据;此外,NTM治疗疗程长,且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高,因此,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诊断,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与患者协商做出个体化的治疗选择。通常应遵循以下治疗原则。 1.符合诊断标准并不意味着必须进行治疗。应个体化权衡治疗获益及潜在风险,对于不常见的NTM菌种或常为环境污染菌者,应咨询微生物学专家。不建议对疑似NTM肺病进行试验性治疗。 2.确诊的NTM肺病需要治疗,尤其是痰抗酸染色阳性和/或影像学有肺空洞的NTM肺病。 3.根据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4.不同NTM肺病的用药种类和疗程不同,建议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无HIV感染的患者,可指导播散性MAC肺部感染治疗的数据有限。药物治疗通常需使用抗分枝杆菌药物,并且至少治疗数月。为达到最佳疗效,还必须纠正免疫抑制。为了实现临床治愈,播散性疾病患者可能还需要辅助性手术干预,如瓣膜置换术、关节置换术或感染骨骼的清创术。 日前,对于治疗NTM感染药物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药物敏感试验仅在有条件的患者中进行。如果分离株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敏感,通常采取类似于MAC肺病的多药联用方案(大环内酯类药物+乙胺丁醇+利福霉素)。对于感染范围广泛、病情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患者,在治疗最初的8~12周还应静脉或肌肉注射氨基糖苷类药物(如阿米卡屋),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更长时间的胃肠外治疗。如果分离株对大环内酯类耐药,可采用乙胺丁醇十利福霉素(首选利福布汀)+胃肠外氨基糖苷类药物,氯法齐明可能也有一定疗效,而氟喹诺酮类药物没有确切疗效。口服药物需每天服用,胃肠外氨基糖苷类药物为每周给药3~5次。 目前尚无最佳疗程推荐,但通常至少需要持续治疗6个月。一般说来,初始治疗后,每1~2个月复查痰培养,直至转阴(至少连续2次,间隔4周以上);之后每2~3个月复查痰培养,治疗疗程至少为第一次转阴后12个月。确切的治疗时间取决于NTM感染的基础原因或易感性。例如,对于有基础免疫抑制的患者,疗程取决于免疫缺陷的严重程度和可逆性。对于存在可逆性或暂时性免疫抑制的患者,疗程与免疫功能恢复的HIV感染伴播散性MAC感染患者相近,应至少治疗12个月。对于持续性、重度免疫抑制的患者,可能需要终身维持治疗。 (二)治疗方法 1.对于偶然分枝杆菌感染患者 必须治疗基础病因。改善后可能不再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或可降低抗感染治疗的强度。 2.对于全身给药存在困难的NTM感染患者例如,由于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有不良反应而禁忌使用,或需要长期治疗,以及治疗的目标是改善临床症状而非治愈疾病时,可采用雾化吸入阿米卡星治疗。 3.对于播散性RGM感染患者播散性RGM感染最常发生于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可表现为多发性皮下结节(假性结节性红斑)或自发性排脓的脓肿。此时需要进行以下病因筛查:γ干扰素受体缺陷,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1(signaltransducerandactivatoroftranscription1,STAT1)缺陷,针对γ干扰素的自身抗体、HIV感染或其他原因所致CD4淋巴细胞减少及使用TNF-α抑制剂,尤其是英夫利西单抗和阿达木单抗等。以上病因需在个体化病情评估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4.对于广泛皮肤病变、脓肿形成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此类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移除异物(如乳房植入物或经皮导管)是治愈的关键。 NTM肺病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常见感染之一,其病原多样,患者状态各异,需要审慎地评估患者的基础免疫状况及病原体类型,结合患者治疗意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王智刚 2023-11-06阅读量3068
病请描述:宫颈癌,一个幽灵,一个纠缠女性朋友的幽灵。在中国,它已经成为女性第二大最常见的肿瘤,威胁着女性的健康。近些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年轻化趋势。面对已经确诊的宫颈癌,许多坚强的女性朋友们选择通过手术的方式积极治疗。“一刀切”地将病灶切除,是否意味着一劳永逸呢?答案必然是否定的。无论采用了何种手术方式,出院后均需要定期随访,为治疗续上一份“保险”。这不仅是进行术后疗效评估对疾病及时进行复发监测,更是加强医患沟通,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方式。为了方便大家参考,下面将奉上一份“手册”介绍宫颈癌术后随访的关键信息,为取得最终的胜利“保驾护航”。【随访时间】国际上公认的《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中明确建议:宫颈癌治疗后应定期进行随访。在治疗后的2年内,每3~6个月随访1次;治疗后的第3~5年,每6~12个月随访1次;治疗5年后,每年随访1次。《2015年FIGO癌症报告》指出,如果5年后依然无异常,就可以将随访转为常规筛查。对于宫颈癌术后的高危患者,随访间隔应相应缩短,比如术后第1~2年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体检】既然随访主要是监测病情的功能,那是不是定期到医院做个体检就可以代替呢?当然不是的!疾病的治疗就像是病人和医生共同完成的一项“小组作业”,需要双方及时沟通,共同努力。而随访就是双方沟通,对后续治疗方案进行调整的过程。随访的过程中,病人首先向医生说明近期的恢复情况,是否有异常症状等。医生为病人开具一些检查,并根据这些检查的结果,结合病人主观的症状,对病情变化做出判断,以调整接下来的治疗方案。除此之外,《NCCN癌症生存指南》还提出:当术后病人随访时,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复发症状提示迹象的教育如白带异常,体重减轻,厌食;骨盆、臀部、背部或腿部疼痛,持续咳嗽等。同时,医生也会给患者提供在健康的生活方式、肥胖、营养和锻炼方面的建议。【随访查什么】《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指出:宫颈癌术后应定期询问病史,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查,并进行仔细的临床评估。一般的宫颈癌术后随访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询问病史由患者向医生叙述近期的身体症状,包括是否有阴道出血或分泌物增加,是否出现体重减轻、厌食、腹部或盆腔疼痛,是否有泌尿系统症状或排便改变等。这些详细的症状需要患者留心身体的情况,不放过一个细节。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症状背后就蕴藏着大的问题。2、查体仅靠病人自我的叙述是远远不够的。在询问病人近期的症状后,医生会主动用“视触叩听”的查体方法,对病人的身体进行进一步检查。比如,触诊腹股沟淋巴结,判断淋巴结是否肿大;触诊骨盆部位,判断盆腹腔是否有可触及的肿块。当然,妇科检查也是必不可少,查体出现的这些异常,往往与病情的变化相关。3、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查这是宫颈癌临床指南中特别指出的,宫颈癌术后患者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查。如果患者术后保留了生育功能,那么就应当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如果未能保留宫颈,则进行阴道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可以直观地判断原来的病变部位有没有发生新的病变,对病情监测有很大的帮助。4、影像学检查如果随访的患者发现了可能复发或转移的异常表现,那么需要进一步的影像检查来明确诊断。在宫颈癌的初始诊断性检查和分期中,常常使用PET联合CT(PET/CT)检测。而对于有高风险发生局部区域复发的患者,建议在治疗后的3-6个月进行PET/CT 检查,查找是否有早期或无症状的复发。增强MR及CT也是局部检查的经典高效手段,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可以将复发“扼杀在摇篮中”。5、疾病宣教这是随访中十分重要,但也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许多患者因为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出现复发、转移的异常症状也并没有引起注意。因此,医生在随访中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潜在症状,并教会病人留意这些可能的症状,帮助病人定期自我检查,成为自己健康的责任人。
武欣 2023-10-26阅读量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