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结肠癌手术后是否进行化疗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分期以及手术的彻底性。 肿瘤的分期主要包括肿瘤侵犯的深度,是局限于肠壁以内,还是已经穿透肠壁的浆膜,前者还是比较早期,后者复发和转移的机会就比较大,需要追加辅助性的化疗;其次为切除肠管系膜内的淋巴结是否有转移?转移的数量多少?按照规定病理科医生需要检查12枚以上的淋巴结,如果均没有转移那就比较早期,如果已经有1-3枚淋巴结'甚至于超过3枚以上淋巴结转移了,尤其是已经有远离肿瘤的远处淋巴结转移,那就问题比较大了,最好追加辅助性化疗,降低术后复发或转移的风险。另外这里还要看系膜内是否有神经和脉管的侵犯,脉管内是否有癌栓,如果有,提示复发和转移机会会明显增大,建议追加化疗。最后是否伴有肝肺、腹腔等远处转移,如果已经有明确或怀疑的转移,建议尽早进行化疗,控制肿瘤的生长。 另外手术切除的彻底性非常重要,即使肿瘤局部不太早期,但切除的非常彻底,辅助性化疗对于进一步提升生存率帮助也不大。但是,如果各种原因肿瘤不能切除的很干净、很彻底,可能有肿瘤残留,那就必须追加化疗。 当然,对于辅助性化疗,是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效果,提高生存率,较低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仅适用于中晚期的肠癌患者。而且是否做还需要看病人的年龄和全身状态,如果慢性病很多,全身情况比较差,需要通盘权衡其风险和收益,决定是否做。傅传刚,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普外科主任、胃肠肛肠外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 门诊时间(本部):周一、周四上午 门诊地点:上海浦东即墨路150号东方医院特需门诊三楼 擅长:结直肠癌的诊断、传统开腹与3D腹腔镜微创手术以及综合治疗,尤其在低位直肠癌的保肛和局部晚期、复发性结直肠癌的手术方面成绩卓越,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在国际上首创“直肠拖出式经括约肌间吻合器切除吻合术(PISTA)”,3D腹腔镜直肠癌、乙状结肠癌腹部无切口切除术等,使直肠乙状结肠癌、家族性息肉病、直肠弥漫性腺瘤、直肠弥漫性血管瘤等手术不仅更加微创,术后快速康复,而且保肛率明显提高,绝大多数患者避免做永久性人工肛门,术后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 另外在结肠镜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通过结肠镜对大肠息肉等良心病变和早期肠癌进行黏膜切除术(EMR)和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扩张等微创治疗,使大多数大肠早期病变患者避免进行开腹手术。 是国内PPH手术治疗重度环状脱垂痔的开拓者之一;在慢性顽固性便秘、直肠脱垂等疾病的诊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兼任:美国结直肠医师学会荣誉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肛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结合医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上海市普外专业委员会大肠肛门病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学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分会常委,卫生部大肠癌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委员。英国《Colorectal Disease》、美国《Disease of Colon & Rectum》、意大利《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等编委。
傅传刚 2018-07-18阅读量8800
病请描述:多学科讨论确诊疑难病例,手术刀挥舞拯救濒临崩溃家庭—诊治先天性大肠弥漫性海绵状血管瘤合并门脉高压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傅传刚2016年8月23日傅传刚教授门诊依然是忙忙碌碌,和往常门诊没什么特别,然而在上午门诊快结束的时候,突然进来一位年迈老人,后面跟着一个20岁左右的年轻小伙子,我本能的让老人家坐在傅教授对面位置,然而老人家突然站起来,让年轻人坐下了,并说:“教授,不好意思,不是我看,是我儿子看”,随即从行李中拿出了大量的检查报告放在教授面前。傅教授详细的阅读片子和询问病史,得知该年轻人,从小就有严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病史,目前长期便血,且出现多次出现失血休克症状,跑遍了全国各地有名的大医院,耗尽了家里所有积蓄,症状并无改善。近半年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两次就诊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TIPS术,术后便血症状无明显缓解。傅传刚教授反复看着患者病例资料,眉头紧皱,思索一番,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对着老年人说了一句:“20多年了,你为了儿子,寻遍全国各地名医,今天你到了我这里,我就是你们最后一道关卡,我尽我最大努力”。 TIPS术入院后积极的完善相关检查,傅教授亲自为该患者行肠镜检查,发现全大肠毛细血管扩张,升结肠见多发1.0cm瘤状血管隆起,距肛缘50cm见一1.5*1.5cm大小瘤状血管隆起,距肛缘30cm见2.0*2.0cm瘤状血管隆起,直肠见弥漫性血管扩张,表面充血。肠系动静脉造影: 静脉造影—直肠、乙状结肠及降结肠下段肠腔多发肿块影,小肠系膜、结直肠系膜周围多发弥漫小结节影,考虑血管瘤病变可能;动脉造影—腹部动脉未见明显异常;肝脏TIPS术后改变,肝硬化,门脉高压伴侧枝循环形成,脾大。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该患者初步诊断:1、下消化道出血;2.结直肠多发血管瘤;3.重度贫血;4.肝硬化门脉高压Tips术后;5.内痔。傅传刚教授考虑该患者病情涉及到多学科,病情之复杂,遂决定举行全院MDT讨论,于2016年09月02日我院肝胆胰外科张辉主任、血管外科葛进主任、消化内科钟岚主任、介入科梁军主任以及我们科室周主青、韩俊毅、尹华副主任医师对该病例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各位主任都从自己专科角度发表了自己对该患者看法,大部分主任表示该患者手术风险极大,建议傅教授保守治疗。讨论结束最后傅教授说:“该患者诊断还不是特别明确,腹腔内肠系膜血管曲张程度不明确,但是患者长期便血症状存在,且肠镜提示结肠内多个血管瘤,随时都有可能破裂风险,一旦破裂,将有生命危险,该患者只有22岁,这个年纪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一个活下去的机会。该手术风险极大,术中极有可能大出血导致死亡,因此手术前,应该做足充分的准备,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理解”。 第二天早上,把患者及其家属叫到办公室,傅教授把全院专家大讨论的意见、治疗方案及可能出现的所有风险详细的告知患者及家属,傅教授对着年轻人问了一句:“你怎么选择?”,我看了看那个年轻人,从他的眼神里可以看出强烈的求生欲望,他二话不说,坚定的选择手术,而且说:“我想活下去,即使术中出现万一,我认了,命已至此,我不后悔”。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当我们即将为患者安排手术时,又一个问题出现了,该患者出生农村,父母务农,家庭积蓄所剩无几,而我们这次手术费用并不少,当傅传刚教授了解到情况后,四处联系慈善机构、地方电视台、医院工会等地方,尽可能为患者减少费用。 傅教授深知此手术之复杂,术中极有可能大出血不止,需要大量的输血,故术前我们积极联系血库并告知患者病情,得到了血库大力支持。术前再次邀请麻醉科刘正美主任会诊,术中备好自体血回收准备。全院MDT讨论现场2016.09.07早上7:00患者接入手术室,傅教授早早的在手术室准备着,并再次叮嘱麻醉医生一定要密切监测术中患者生命体征。8:00消毒铺巾后,傅教授和助手凝气屏神,慢慢的划开腹部皮肤,在进入腹腔的一瞬间,傅教授紧张的神情立马舒展开了,探查见全大肠表面及其系膜内广泛血管曲张,部分形成瘤样突起,以直肠为著,系膜增厚,脾脏增大,约25*20*16cm,脾静脉扩张迂曲,肝外门静脉未见异常,内可触及TIPS导管末端。胆囊周围静脉轻度曲张,胆总管周围未见曲张血管,食道胃底周围未见明显静脉曲张,肝脏无肿大,无明显硬化。傅教授说:“这年轻人命不该绝了”,遂决定行全大肠切除术+回肠“J”型储袋回肛吻合+末端回肠造口+脾脏切除术,整个手术过程非常安静,大家都全神贯注,直到上午11:30傅教授宣布手术结束,整个房间医生护士才放松下来,并想起了热烈的掌声。术中见肠系膜血管曲张手术中傅传刚教授和助手手术标本(全大肠及肿大脾脏)解剖开见肠内曲张血管瘤手术结束后,傅传刚教授说,此类疾病国内罕见且非常复杂,极少有医生敢做这类手术,今天我们做了,而且我们成功了,这也为我们攒下了非常宝贵的临床经验。最后也感谢全院兄弟科室的鼎力协助,没有你们,我们手术也不会如此顺利。傅教授与患者合影术后经过积极的康复治疗后,患者基本恢复正常,术前便血症状消失,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术后10天康复出院。在出院那一刻,患者对傅教授说:“是您让我对美好的生活充满新的希望,是您让我重获新生,我及我的家人都发自肺腑地向您表示最衷心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谢谢您,傅教授”。傅传刚,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普外科主任、胃肠肛肠外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门诊时间(本部):周二下午 周五上午门诊地点:上海浦东即墨路150号东方医院特需门诊三楼擅长:结直肠癌的诊断、传统开腹与3D腹腔镜微创手术以及综合治疗,尤其在低位直肠癌的保肛和局部晚期、复发性结直肠癌的手术方面成绩卓越,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在国际上首创“直肠拖出式经括约肌间吻合器切除吻合术(PISTA)”,3D腹腔镜直肠癌、乙状结肠癌腹部无切口切除术等,使直肠乙状结肠癌、家族性息肉病、直肠弥漫性腺瘤、直肠弥漫性血管瘤等手术不仅更加微创,术后快速康复,而且保肛率明显提高,绝大多数患者避免做永久性人工肛门,术后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 另外在结肠镜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通过结肠镜对大肠息肉等良心病变和早期肠癌进行黏膜切除术(EMR)和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扩张等微创治疗,使大多数大肠早期病变患者避免进行开腹手术。 是国内PPH手术治疗重度环状脱垂痔的开拓者之一;在慢性顽固性便秘、直肠脱垂等疾病的诊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兼任:美国结直肠医师学会荣誉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肛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结合医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上海市普外专业委员会大肠肛门病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学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分会常委,卫生部大肠癌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委员。英国《Colorectal Disease》、美国《Disease of Colon & Rectum》、意大利《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等编委。
傅传刚 2018-07-18阅读量9360
病请描述: 上海市东方医院大肠癌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组成立(MDT)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傅传刚大肠癌在我国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上海市的发病率每年递增4.2%,大肠癌已经成为影响沿海地区居民身体健康最常见的凶手之一,占男性肿瘤第二位,女性肿瘤第三位。虽然通过肠镜检查,增加了早期肠癌的发现率,但与日本、韩国相比,我国确诊的大肠癌还是有80%以上是中晚期。大肠癌有的已侵犯周围脏器,腹壁和盆壁;有的形成直肠阴道瘘或直肠尿道瘘;有些一开始就合并多发的肝转移或肺转移、骨转移;有一些是肠癌术后复发病例,甚至开了好几次刀;也有一些患者是高龄,一般情况不佳,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给手术造成了极高的风险。这些复杂的疑难中晚期病人,治疗起来确实相当棘手,这时候就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才能科学评估风险,与效益,兼顾疗效与安全。 近期连续多例复杂疑难大肠癌患者,慕名傅传刚教授,来上海就诊,为了更精准的为这些患者制定最获益的治疗方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专门组织了一场精彩的大肠癌多学科诊疗讨论会。会议由大肠癌MDT首席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肛肠外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傅传刚教授住持,会场讨论气氛热烈,胃肠肛肠外科卢爱国教授、宋纯教授,肝胆胰外科张辉教授,放疗科秦庆亮教授,肿瘤内科姜虹教授,以及影像科、病理科、泌尿科、胸外科、介入科的高年资专家们深入讨论,踊跃发言,分析问题鞭辟入理,解决问题直指要害,从根本上找到了为这几位患者最佳治疗策略,为他们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座的年轻医生都感觉会议讨论得酣畅淋漓,通过这次MDT,获得极大的知识更新,拓展了临床思维。患者及家属对这次讨论的形式和结果非常满意,极大增加了治病的信心,表示积极配合所定方案治疗。傅传刚教授指出:我国大肠癌患者目前普遍的诊疗模式是,谁第一个抓到谁看,外科抓到外科看,内科抓到内科看,中医抓到中医看。患者在这样的治疗模式下,有可能接受重复检查、过度治疗、非恰当治疗、或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最大的意义就是以患者为中心,让患者在诊断和治疗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同时确保治疗的科学性、一致性、协调性和效价比,避免过度治疗、随意治疗,减少误诊误治,充分按照循证医学证据,合理、科学、有计划的实施个体化治疗,更能提高团队的整体医疗水平,促进各专业人员间的交流。另一方面,对医院来说,实施MDT则能长久获益,开展MDT会带动整个团队、各个学科的提高,从而带动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教学水平甚至科研水平的提高,也将为医院后续发展提供后劲。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以大肠癌早期诊断、3D微创手术和综合治疗;顽固性便秘诊断与外科治疗;重度脱垂性内痔和混合痔的外科治疗等为专业特色,在疑难复杂的中晚期大肠癌诊治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通过大肠癌多学科综合诊疗协作组(MDT)的平台,为大肠癌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病人带来更多的福音。 病例一:60岁女性患者,三年前在山东因结肠脾曲癌行姑息性左半结肠切除术,今年3月因腹部不适查肠镜有发现升结肠近肝区、降结肠两处巨大溃疡性肿瘤,全腹增强CT显示结肠癌术后肿瘤复发并侵及邻近胃壁、空肠、胰腺及脾脏,肝右叶考虑转移瘤。病例二:老年女性患者,来自吉林,一年前在当地医院因宫颈癌做了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近年7月份起因便血、腹泻伴体重减轻到吉林省人民医院查肠镜提示距肛门20cm一巨大肿瘤,病理为中分化管状腺癌。同时患者右下肢肿胀明显,血管超声提示有左下肢静脉血栓。病例三:老年男性,因消化道出血入院,甲胎蛋白 >60500ng/mL,腹部CT显示右侧肾上腺区巨大占位并侵犯肝脏,肝硬化,肝右前叶有占位,胃镜显示胃窦部巨大溃疡,肺部CT显示左肺不张。
傅传刚 2018-07-18阅读量9234
病请描述: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主任傅传刚教授日前接受中央电视台CCTV10频道邀请,参与录制了《健康之路》科普讲座,向广大观众朋友们介绍了大肠癌常见的容易误诊的信号,以及目前最先进的无痛结肠镜检查、3D腹腔镜极致微创结直肠手术技术等。 CCTV-10《健康之路》录制的关于大肠癌预防和治疗方面的节目《明辨肠癌巧应对》,将在12月12/13/14日18:13分上中下三期播出(次日09:03重播),敬请期待。 傅传刚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普外科主任、胃肠肛肠外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 门诊时间(本部):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门诊地点:上海浦东即墨路150号东方医院门诊部三楼特需门诊 门诊预约电话:13386057162 021-58822171 兼任:美国结直肠医师学会荣誉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肛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结合医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上海市普外专业委员会大肠肛门病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学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分会常委,卫生部大肠癌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委员。英国《Colorectal Disease》、美国《Disease of Colon & Rectum》、意大利《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等编委。 医疗特色:结直肠癌的诊断、传统开腹与3D腹腔镜微创手术以及综合治疗,尤其在低位直肠癌的保肛和局部晚期、复发性结直肠癌的手术方面成绩卓越,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在国际上首创“直肠拖出式经括约肌间吻合器切除吻合术(PISTA)”,3D腹腔镜结直肠肿瘤腹部无切口切除术等,使结直肠肿瘤、家族性息肉病、直肠弥漫性腺瘤、直肠弥漫性血管瘤等手术不仅更加微创,术后快速康复,而且保肛率明显提高,绝大多数患者避免做永久性人工肛门,术后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 另外在结肠镜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通过结肠镜对大肠息肉等良心病变和早期肠癌进行黏膜切除术(EMR)和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扩张等微创治疗,使大多数大肠早期病变患者避免进行开腹手术。 是国内PPH手术治疗重度环状脱垂痔的开拓者之一;在慢性顽固性便秘、直肠脱垂等疾病的诊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上海市东方医院
傅传刚 2018-07-18阅读量5565
病请描述:大肠癌常见于中老年患者,但却绝非中老年人的“专利”,上海市东方医院普外科主任、胃肠肛肠外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傅传刚教授表示,肠癌年轻化趋势正逐年提高。因此,年轻人不能太大意,肠癌可能已经“盯”上你。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傅传刚年轻大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如何?据了解,年轻肠癌患者治疗效果不佳,为什么身强力壮的小年轻在肠癌面前瞬间弱爆?傅传刚教授解释,中老年人由于对癌症警觉,发现大便带血,会及时看医生,而且老年人的大肠癌往往进展缓慢,即使发现得晚一些,治疗效果也相对较好。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年轻人即使经常大便带血,大便次数增多,医生和本人也很少往肠癌方面考虑,多认为是痔疮或肠炎等,用点药物就打发了。所以,一旦年轻人患有大肠癌,诊断时大多是晚期,而且由于年轻人的大肠癌恶性程度高,发展快,术后容易发生复发和转移,大多治疗效果不理想。年纪轻轻为什么会患上大肠癌?这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傅传刚教授解释,大肠癌的发生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但年轻人由于接触环境中各种致癌因子的时间较短,所以年轻人发生大肠癌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许多年轻大肠癌患者有明显的家族史,同时其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发生大肠癌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3-5倍。因此,有肠癌家族史的年轻朋友,应注意身体!肠癌有哪些常见症状?1、血便:勿与痔疮混淆痔疮出血:是血管出血,好比 “水管漏水”,出血量大,血液鲜红。肠癌出血:是糜烂面出血,就如“墙面渗水”,渗血量小,血液暗红。2、蛋清样或脓样粘液分泌肠癌出血伴有蛋清样或脓样黏液。3、排便规律的改变肠癌肿瘤的反复刺激使患者有排便不尽感,导致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秘腹泻交替、次数增多等。4、肿瘤消耗:食欲减退、消瘦、贫血因肿瘤消耗,可导致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症状。傅传刚教授提醒,其实,大肠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发现得太晚,错过根治性切除的手术时机。只要早期发现,无论是老年性大肠癌,还是年轻性大肠癌,治疗的效果都很好。因此,高危人群在出现肠癌的常见症状时,尽早行结肠镜检查,尽早发现大肠癌,或大肠息肉等癌前病变,尽早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傅传刚,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普外科主任、胃肠肛肠外科主任、消化内镜中心主任。门诊时间(本部):周一上午、周二上午、周四上午门诊地点:上海浦东即墨路150号东方医院门诊三楼擅长:结直肠癌的诊断、传统开腹与3D腹腔镜微创手术以及综合治疗,尤其在低位直肠癌的保肛和局部晚期、复发性结直肠癌的手术方面成绩卓越,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在国际上首创“直肠拖出式经括约肌间吻合器切除吻合术(PISTA)”,3D腹腔镜直肠癌、乙状结肠癌腹部无切口切除术等,使直肠乙状结肠癌、家族性息肉病、直肠弥漫性腺瘤、直肠弥漫性血管瘤等手术不仅更加微创,术后快速康复,而且保肛率明显提高,绝大多数患者避免做永久性人工肛门,术后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另外在结肠镜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通过结肠镜对大肠息肉等良心病变和早期肠癌进行黏膜切除术(EMR)和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扩张等微创治疗,使大多数大肠早期病变患者避免进行开腹手术。是国内PPH手术治疗重度环状脱垂痔的开拓者之一;在慢性顽固性便秘、直肠脱垂等疾病的诊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兼任:美国结直肠医师学会荣誉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肛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结合医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上海市普外专业委员会大肠肛门病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学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分会常委,卫生部大肠癌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委员。英国《Colorectal Disease》、美国《Disease of Colon & Rectum》、意大利《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等编委。
傅传刚 2018-07-18阅读量8431
病请描述:直肠癌患者,尤其是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最为关心的是能否既可以治好肿瘤,又能够保住原有的肛门功能,不做永久性肠造口。 其实,单纯从技术的角度,对于经验丰富的结直肠专科医生,即使位置很低的直肠癌,手术切除肿瘤,同时将远近端肠管接起来进行重建,应当没有大的问题。 尤其作者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的3D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由于具有放大8倍的视野,即使很细的神经和纤维也都看的十分清楚,使组织的分离更加的精准,肿瘤切除更加彻底,副损伤更小,尤其盆腔深处肿瘤远侧组织的清扫更加精准,保肛率更高。同时由于采用超声刀和电铲进行组织分离,解剖的层次更加清楚,完全避免了传统手术出血导致的视野模糊,以及由于用丝线打结止血留下的异物和感染机会,基本可以达到白色无血手术,极致微创。 但是,即使在技术上可行,直肠癌最终是否保肛,关键还要看肿瘤学上该不该保,包括肿瘤下缘与肛门内口的距离、肿瘤大小、肿瘤侵犯的深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以及病人术前是否已经有部分大便失禁等。原则上是既要保住命,又要有比较好的术后控便能力。 对于早期直肠癌,例如肿瘤仅侵犯了肠壁的一部分,没有淋巴结转移,平时肛门功能也正常的患者,即使肿瘤下缘距离肛门内口只有2cm,也可以满足肿瘤远端切除1-2cm的肿瘤学要求,可以进行保肛手术,并且术后仍然有比较好的控便功能。 但是如果肿瘤比较大,侵犯的比较深,例如侵犯了肠壁的全层,甚至直肠周围的结构,并且伴有淋巴结转移,提示肿瘤局部比较晚期,治疗的原则就是如何能够将肿瘤根治性彻底切除,减少复发的机会。肿瘤远侧切除就需要比较多,不宜勉强保肛。 对于局部中期的直肠癌,是否适合保肛需要手术医生结合术前的盆腔磁共振、直肠指诊、结肠镜等检查结果,以及肿瘤与肛门内口的距离,进行综合判断。在这一点上对医生的经验、技术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等具有比较高的要求。如果技术或经验不足,不仅会导致肿瘤切除不足,短期内复发,而且手术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会明显升高,带来很多问题。 总之,直肠癌,尤其中低位直肠癌是否进行保肛手术,一定要根据肿瘤、病人以及手术医生的具体情况而定。该保肛,而且能够保肛的一定要尽可能保肛,避免永久性肠造口;而不该保肛的应当坚决放弃保肛,避免局部复发让病人丧失治愈的机会。决定治疗结局的关键是第一次手术,做的质量如何不仅决定肛门的有无,更决定未来的生存时间和质量。傅传刚,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普外科主任、胃肠肛肠外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 历任:长海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肛肠外科主任(2000年3月 ~ 2014年12月) 擅长:结直肠癌诊断、手术和综合治疗。包括传统开腹、3D腹腔镜极致微创手术,尤其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以及局部晚期、复发性结直肠癌综合治疗。首创“直肠拖出式经括约肌间吻合器切除吻合术(PISTA)”超低位保肛手术,以及3D腹腔镜直肠癌、乙状结肠癌、重度直肠脱垂、顽固性便秘、家族性大肠息肉病、直肠弥漫性腺瘤、直肠弥漫性血管瘤等腹部无切口切除重建手术。 每年无痛结肠镜检查和治疗2000余例,是国内PPH手术治疗重度环状脱垂痔的开拓者之一;在慢性顽固性便秘、直肠脱垂等疾病的诊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学术任职:美国结直肠医师学会荣誉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肛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分会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结合医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普外专业委员会大肠肛门病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学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分会常委,卫生部大肠癌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委员。英国《Colorectal Disease》、美国《Disease of Colon & Rectum》、意大利《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中华结直肠疾病杂志电子版》副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等编委。 门诊时间:周一、周二、周三、周四上午 门诊地点:上海浦东即墨路150号东方医院门诊三楼 特色:白色无血、极致微创、3D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
傅传刚 2018-07-18阅读量8453
病请描述:结肠癌和直肠癌统称为大肠癌,是一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越来越高的疾病,目前在上海已经排在各种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一旦家庭中有成员发现患有直肠癌或结肠癌,患者和家属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大肠癌有没有传染性?有没有遗传性?尤其是一些家中有小孩的家长,非常担心把疾病传染或遗传给孩子们。 其实,大肠癌是一种与基因变异有关的疾病,肯定没有传染性,所以即使老人患上了大肠癌也没有必要与家人隔离,依然可以与儿孙们同桌吃饭,一起生活。 另外,大肠癌本身不是遗传性疾病,但有一定的遗传性。也就是说,如果家中老人患了肠癌,并不是说孩子就一定也会得癌,但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下,较其他人群更加容易患癌。研究表明,如果某一个家族中发现一个大肠癌患者,那么与他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发生大肠癌的概率明显升高,大肠癌的发生率大约是普通人群的2-3倍。如果家族中有两名或以上的近亲(父母或兄弟姐妹)患大肠癌,则发生大肠癌的风险更高。尤其是年轻的大肠癌患者,它与遗传因素的相关性更密切,他的直系亲属大肠癌的发生率更高。所以,肠癌患者的亲属应当尽早并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大肠癌,尽早治疗。 但是大肠癌的遗传性不是特别强。也就是说,它不像有些遗传性疾病那样,如果父母发病,子女就一定发病。因为大肠癌的发生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即使两个人的遗传背景完全相同,但是如果他们接触的环境不同,那么他们发生大肠癌的概率也不一样。所以,大肠癌患者的子女也并不是100%会得大肠癌。 绝大多数大肠癌呈散发性,但是,还有约10%~15%的大肠癌有遗传背景,其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约占1%~2%,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约占2%~7%,其它还有黑斑息肉病(PJS)和少年息肉病等。对于这部分人群一定要尽早进行结肠镜检查,并定期复查,以便在早期发展,进行及时的治疗。傅传刚,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普外科主任、胃肠肛肠外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 擅长:结直肠癌的诊断、传统开腹与3D腹腔镜微创手术以及综合治疗,尤其在低位直肠癌的保肛和局部晚期、复发性结直肠癌的手术方面成绩卓越,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在国际上首创“直肠拖出式经括约肌间吻合器切除吻合术(PISTA)”,3D腹腔镜直肠癌、乙状结肠癌腹部无切口切除术等,使直肠乙状结肠癌、家族性息肉病、直肠弥漫性腺瘤、直肠弥漫性血管瘤等手术不仅更加微创,术后快速康复,而且保肛率明显提高,绝大多数患者避免做永久性人工肛门,术后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 另外在结肠镜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通过结肠镜对大肠息肉等良心病变和早期肠癌进行黏膜切除术(EMR)和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扩张等微创治疗,使大多数大肠早期病变患者避免进行开腹手术。 是国内PPH手术治疗重度环状脱垂痔的开拓者之一;在慢性顽固性便秘、直肠脱垂等疾病的诊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兼任:美国结直肠医师学会荣誉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肛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学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分会常委,卫生部大肠癌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门诊时间(本部):周一、周四上午 门诊地点:上海浦东即墨路150号东方医院特需门诊三楼
傅传刚 2018-07-18阅读量8571
病请描述: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主任傅传刚教授日前接受中央电视台CCTV10频道邀请,参与录制了《健康之路》科普讲座,向广大观众朋友们介绍了大肠癌常见的容易误诊的信号,以及目前最先进的无痛结肠镜检查、3D腹腔镜极致微创结直肠手术技术等。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傅传刚CCTV-10《健康之路》录制的关于大肠癌预防和治疗方面的节目《明辨肠癌巧应对》,将在12月12/13/14日18:13分上中下三期播出(次日09:03重播),敬请期待。傅传刚教授在参与节目录制傅传刚教授介绍大肠癌的早期诊治傅传刚教授和高玮医生演示3D腹腔镜手术傅传刚,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普外科主任、胃肠肛肠外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门诊时间(本部):周一上午 周四上午 门诊地点:上海浦东即墨路150号东方医院特需门诊三楼预约电话: 13386057162; 021-58822171 擅长:结直肠癌的诊断、传统开腹与3D腹腔镜微创手术以及综合治疗,尤其在低位直肠癌的保肛和局部晚期、复发性结直肠癌的手术方面成绩卓越,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在国际上首创“直肠拖出式经括约肌间吻合器切除吻合术(PISTA)”,3D腹腔镜直肠癌、乙状结肠癌腹部无切口切除术等,使直肠乙状结肠癌、家族性息肉病、直肠弥漫性腺瘤、直肠弥漫性血管瘤等手术不仅更加微创,术后快速康复,而且保肛率明显提高,绝大多数患者避免做永久性人工肛门,术后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 另外在结肠镜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通过结肠镜对大肠息肉等良心病变和早期肠癌进行黏膜切除术(EMR)和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扩张等微创治疗,使大多数大肠早期病变患者避免进行开腹手术。 是国内PPH手术治疗重度环状脱垂痔的开拓者之一;在慢性顽固性便秘、直肠脱垂等疾病的诊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兼任:美国结直肠医师学会荣誉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肛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结合医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上海市普外专业委员会大肠肛门病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学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分会常委,卫生部大肠癌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委员。英国《Colorectal Disease》、美国《Disease of Colon & Rectum》、意大利《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等编委。
傅传刚 2018-07-18阅读量5751
病请描述: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主任傅传刚教授日前接受中央电视台CCTV10频道邀请,参与录制了《健康之路》科普讲座,向广大观众朋友们介绍了大肠癌常见的容易误诊的信号,以及目前最先进的无痛结肠镜检查、3D腹腔镜极致微创结直肠手术技术等。节目将在2016年11月播出,敬请期待。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傅传刚傅传刚教授在参与节目录制傅传刚教授介绍大肠癌的早期诊治傅传刚教授和高玮医生演示3D腹腔镜手术傅传刚,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普外科主任、胃肠肛肠外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门诊时间(本部):周一上午 周四上午门诊地点:上海浦东即墨路150号东方医院特需门诊三楼预约电话: 13386057162; 021-58822171 擅长:结直肠癌的诊断、传统开腹与3D腹腔镜微创手术以及综合治疗,尤其在低位直肠癌的保肛和局部晚期、复发性结直肠癌的手术方面成绩卓越,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在国际上首创“直肠拖出式经括约肌间吻合器切除吻合术(PISTA)”,3D腹腔镜直肠癌、乙状结肠癌腹部无切口切除术等,使直肠乙状结肠癌、家族性息肉病、直肠弥漫性腺瘤、直肠弥漫性血管瘤等手术不仅更加微创,术后快速康复,而且保肛率明显提高,绝大多数患者避免做永久性人工肛门,术后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 另外在结肠镜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通过结肠镜对大肠息肉等良心病变和早期肠癌进行黏膜切除术(EMR)和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扩张等微创治疗,使大多数大肠早期病变患者避免进行开腹手术。 是国内PPH手术治疗重度环状脱垂痔的开拓者之一;在慢性顽固性便秘、直肠脱垂等疾病的诊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兼任:美国结直肠医师学会荣誉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肛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结合医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上海市普外专业委员会大肠肛门病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学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分会常委,卫生部大肠癌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委员。英国《Colorectal Disease》、美国《Disease of Colon & Rectum》、意大利《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等编委。
傅传刚 2018-07-18阅读量5396
病请描述: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主任傅传刚教授日前接受中央电视台CCTV10频道邀请,参与录制了《健康之路》科普讲座,向广大观众朋友们介绍了大肠癌常见的容易误诊的信号,以及目前最先进的无痛结肠镜检查、3D腹腔镜极致微创结直肠手术技术等。 CCTV-10《健康之路》录制的关于大肠癌预防和治疗方面的节目《明辨肠癌巧应对》,将在12月12/13/14日18:13分上中下三期播出(次日09:03重播),敬请期待。 傅传刚教授在参与节目录制 傅传刚教授介绍大肠癌的早期诊治 傅传刚教授和高玮医生演示3D腹腔镜手术 专家介绍: 胃肠肛肠外科 傅传刚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普外科主任、胃肠肛肠外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 门诊时间(本部):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门诊地点:上海浦东即墨路150号东方医院门诊部三楼特需门诊 门诊预约电话:13386057162 021-58822171 兼任:美国结直肠医师学会荣誉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肛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结合医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上海市普外专业委员会大肠肛门病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学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分会常委,卫生部大肠癌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委员。英国《Colorectal Disease》、美国《Disease of Colon & Rectum》、意大利《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等编委。 医疗特色:结直肠癌的诊断、传统开腹与3D腹腔镜微创手术以及综合治疗,尤其在低位直肠癌的保肛和局部晚期、复发性结直肠癌的手术方面成绩卓越,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在国际上首创“直肠拖出式经括约肌间吻合器切除吻合术(PISTA)”,3D腹腔镜结直肠肿瘤腹部无切口切除术等,使结直肠肿瘤、家族性息肉病、直肠弥漫性腺瘤、直肠弥漫性血管瘤等手术不仅更加微创,术后快速康复,而且保肛率明显提高,绝大多数患者避免做永久性人工肛门,术后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 另外在结肠镜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通过结肠镜对大肠息肉等良心病变和早期肠癌进行黏膜切除术(EMR)和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扩张等微创治疗,使大多数大肠早期病变患者避免进行开腹手术。 是国内PPH手术治疗重度环状脱垂痔的开拓者之一;在慢性顽固性便秘、直肠脱垂等疾病的诊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傅传刚 2016-12-11阅读量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