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说到甲状腺疾病啊,很多人对甲亢、甲减、甲癌或多或少都有了解,但还有一种甲状腺疾病,大家却相对比较陌生。这,就是桥本氏甲状腺炎。所以,费医生收集了有关它的9个问题,进行解答。 问题一:什么是桥本氏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又叫作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因为这个病是1912年被一位叫桥本的日本学者首先发现的,所以就叫它“桥本氏病甲状腺炎”或“桥本病”。 问题二:容易引发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容易引发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过量摄入碘、硒缺乏、精神压力过大、怀孕、吸烟、感染、颈部过量辐射等。 问题三:哪些人容易得桥本氏甲状腺炎呢?桥本氏甲状腺炎的高危人群呢是30-50岁的女性,占到了90%以上。一般来说,有家族史更容易患病一些。 问题四:桥本氏甲状腺炎有什么症状?桥本氏甲状腺炎不太容易发现,病人比较明显的特征是“脖子变粗了”——其实这是甲状腺逐渐肿大的表现。偶尔还会伴有疼痛、声音嘶哑、呼吸或吞咽困难等症状。早期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甲亢症状,后期多表现为甲减。 问题五:得了桥本氏甲状腺炎会有什么后果?得了桥本氏甲状腺炎后,人的甲状腺体会被破坏,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这也是引发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也就是“甲减”)最常见的原因。 问题六:得了桥本氏甲状腺炎需不需要治疗?费医生建议定期观察,情况严重的话,需要用药物干预甲状腺功能。是否需要治疗要根据甲状腺功能综合判断。 问题七:得了桥本氏甲状腺炎,超声报告上有什么体现?费医生这里提醒大家,注意报告单有没有甲状腺回声不均匀、减低、网状这样的关键词,另外,在患病初期甲状腺通常弥漫性增大,多数还伴有颈部淋巴结增大,但是后期甲状腺体积反而会缩小。 问题八:如何分清桥本氏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和桥本氏甲状腺炎有时长得很像,想要知道到底是什么,费医生建议结合多种手段来进行判断,包括弹性检查、超声造影以及穿刺活检。 问题九:得了桥本氏甲状腺炎后,也更容易得甲状腺癌吗?费医生要告诉大家的是:桥本甲状腺炎和甲状腺癌的确密切相关。当桥本氏甲状腺炎发展到后期(也就是甲减期)时,是甲状腺癌的高发时期。
费健 2025-01-21阅读量1356
病请描述: 新手父母都知道,备孕前要补充叶酸,戒烟戒酒等。但备孕期间只注意营养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够的。本文给您科普一下女性的甲状腺与生育的关系。 卵巢中的上皮细胞、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都表达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和甲状腺激素受体TRα1,TRα2a和TRβ1。在卵泡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以及子宫内膜在月经周期的各个阶段,这些受体蛋白的表达量不同。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激素(T3,T4)分别由垂体和甲状腺分泌。通过这样的方式,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对胎盘和子宫内膜的作用,在受精卵植入和胎儿早期发育过程中起着直接的作用[1]。从一些观察性研究看,不孕症在Graves病(52.3%)和桥本病(47%)的妇女中很常见,尤其年轻时(低于35岁)时被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女性,生育率更加受影响[2]。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甲状腺的重要性凸显,近期我国《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首次将甲状腺功能检测列为和血糖血脂等同等重要的检查项目。 哪些女性是罹患甲状腺疾病的高危人群呢?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或甲状腺疾病家族史。②有1型糖尿病或其他自身免疫病史:包括白癜风、肾上腺功能减退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萎缩性胃炎、恶性贫血、系统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③甲状腺手术史和/或同位素治疗史或头颈部放射治疗史。④既往有甲亢、甲减疾病史或目前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症状或体征。⑤体检发现甲状腺肿,或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⑥流产史、早产史、不孕史,或多胎妊娠史(≥2)。⑦肥胖症(体重指数>40kg/m2),⑧服用胺碘酮或锂制剂或近期碘造影剂暴露,中重度碘缺乏地区居住史[3]。 已经患有甲状腺疾病的女性准备怀孕怎么办?甲状腺素T4对胎儿脑发育至关重要,妊娠期间胎儿脑组织中大部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由母体的T4转化而来。甲状腺激素不可过多也不可过低。已患Graves'病甲亢的妇女最好在甲状腺功能控制至正常并平稳后妊娠。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状态与妊娠结局直接相关。对妈妈而言,甲亢控制不良与流产、妊娠期高血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死产、甲状腺危象及妊娠充血性心力衰竭相关。对宝宝而言,胎儿暴露于过多的母体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导致远期患癫痫和神经行为异常的疾病风险增加。另一方面,妊娠期母体甲状腺素缺乏导致后代的神经智力发育受损。妊娠期未充分治疗的临床甲减会增加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流产等,甚至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已患临床甲减的妇女需先调整LT4剂量,将血清TSH控制在正常参考范围下限~2.5mU/L水平后再计划妊娠。特别提醒:孕前已患有甲减服用LT4进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怀孕后应及时复查甲状腺功能。对于曾因甲状腺癌者应用放射性碘同位素治疗的患者,女性需6个月,男性患者需120天后再备孕,因为放射性碘治疗后可能无法很好地控制甲状腺激素水平,也无法避免其对精子发生的影响。当然,妊娠期临床甲减女性,也不需过度担心,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母亲患病同时接受有效治疗以后还会危害胎儿智力发育,产后胎儿也不需要任何额外的监测措施。 孕前患有甲状腺结节的女性需要注意哪些情况?20到39岁妇女最常见的癌症是甲状腺癌,所以,孕前有条件的情况下,做甲状腺B超检查是合适的[4]。妊娠妇女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3%~21%,且随妊娠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甲状腺癌在妊娠妇女中的发病率为14.4/10万。在中国的研究中发现妊娠可能会引起的甲状腺结节大小的增加以及新甲状腺结节形成有关,但多发结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并不相关。所有妊娠期发现的甲状腺结节患者都要详细询问病史、完善体格检查、甲状腺功能的测定和做颈部超声检查。怀孕期间发现的甲状腺结节,不需要过度紧张,甲状腺细针穿刺是妊娠期一项非常安全的诊断方法。甲状腺细针穿刺(FNA)可以在妊娠期任何时段进行。如果甲状腺结节细胞学检查为良性,妊娠期不需要特殊的监测。必须强调:妊娠期间禁用甲状腺核素扫描检查。 妊娠期间发现了甲状腺癌怎么办?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妊娠早期发现的乳头状甲状腺癌应该进行超声监测。每3个月复查甲状腺超声监测肿瘤的增长速度。如果妊娠中期结节仍然保持稳定,或者是在妊娠后半期发现的结节,手术或许可以推迟到产后。如超声监测在妊娠24~26周前肿瘤增大明显(体积增加50%、直径增加20%)、或存在颈部淋巴结的转移应行手术治疗。甲状腺手术可以在妊娠第4~6个月进行。 临床甲减与女性不孕相关吗?临床甲减会增加不孕的风险,但亚临床甲减与不孕没有相关性。在中国的研究显示:对接受辅助生殖的亚临床甲减妇女,经过LT4治疗后,有较高的临床妊娠率、较低的流产率和较高的活产率。因此,对接受辅助生殖的亚临床甲减妇女推荐应用LT4治疗。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可减少TSH>4mU/L患者的流产风险,对TSH≥2.5~4mU/L的患者则并无影响[5]。但是,对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进行辅助生殖的不孕妇女,应用LT4改善辅助生殖结局的证据不足。 怀孕期间食用无碘盐好还是加碘盐好?妊娠妇女轻中度碘缺乏发生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疾病的危险性增高,严重碘缺乏可以引起流产、死胎以及出生后婴儿死亡率增加。胎儿轻、中度碘缺乏与儿童期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多动症相关。因此,我国推荐备孕、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每天要保证摄碘至少250μg。如果每天食用加碘盐,妊娠期不用额外补充碘剂,推荐适当增加紫菜、海带等富碘食物。但是,如果不食用含碘盐,妊娠期每天需要额外补碘150μg。补碘形式以碘化钾为宜(或者含相同剂量碘化钾的复合维生素),开始补充的最佳时间是孕前至少3个月。特别提醒:我国目前普遍推行食盐加碘策略,每个地区根据当地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碘盐浓度。因此建议孕妇食用当地出产的加碘盐。 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妊娠妇女补硒治疗有益吗? 一些患有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女性,长期服用硒酵母片。然而,一项在英国轻度碘缺乏地区的孕妇进行的随机临床试验中发现给予硒60μg/天并未影响TPO-Ab的浓度或TPO-Ab的阳性率。此外长期硒治疗可能增加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因此权衡利弊,中国指南当前不支持TPO-Ab阳性的妇女妊娠期常规补硒。 最后,提醒宝妈,产后也不能忽略甲状腺。如果产后出现心慌,明显消瘦,抑郁失眠,警惕产后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患病率为8.1%(1.1%~16.7%)[6]。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的妇女是产后甲状腺炎的高危人群,例如1型糖尿病、慢性病毒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或Graves病史。产后甲状腺炎也可能发生永久性甲减。永久性甲减的危险因素与TPO-AB抗体滴度、多产、甲状腺超声显示混合回声、产妇年龄及自然流产史等有关。所以,一旦发生了产后甲状腺炎,后续应当每年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 参考文献: 1.AghajanovaL,Stavreus-EversA,LindebergM,etal.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receptorandthyroidhormonereceptorsareinvolvedinhumanendometrialphysiology.FertilSteril 2011Jan;.95(1):230-7,237.e1-2. 2.AlessandraQuintino-Moro,DeniseEZantut-Wittmann,MarcosTambasciaetal..HighPrevalenceofInfertilityamongWomenwithGraves'DiseaseandHashimoto'sThyroiditis.IntJEndocrinol2014:2014:982705. 3.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9年8月第35卷第8期ChinJEndocrinolMetab.August2019,Vol.35,No.8 4.DosiouC.ThyroidandFertility:RecentAdvances.Thyroid. Volume30,Number4,2020 5.PeterNTaylor,CarolineMinassian,AnisRehman,etal.TSHlevelsandriskofmiscarriageinwomenonlong-termlevothyroxine:acommunity-basedstudy.JClinEndocrinolMetab.2014Oct;99(10):3895-902. 6.WandaKNicholson,KarenARobinson,RobertCSmallridge,etal.Prevalenceofpostpartumthyroiddysfunction:aquantitativereview.Thyroid.2006Jun;16(6):573-82.
李雪松 2025-01-07阅读量1686
病请描述:最近看了Jeff的一篇文章,甲状腺癌包膜侵犯和被膜侵犯有什么区别?看了这篇文章,很有启发。甲状腺包膜和被膜,就一字之差,实际上是有差别的。考虑到阅读文章者不一定是医务人员,即使是医务人员,不在甲状腺这个专业,也未必明白。鸡蛋是大家常吃的一种家禽蛋,将鸡蛋煮熟了就成了熟鸡蛋,以熟鸡蛋来解释,非常浅显易懂。 图1:一枚打破了的生鸡蛋外观熟鸡蛋有一层壳即鸡蛋壳,鸡蛋壳下面是一层致密的白膜,即蛋壳膜。鸡蛋黄外面也有一层膜卵黄膜,即蛋黄膜。再来说一下甲状腺的被膜和包膜。图2:甲状腺的真假被膜甲状腺的被膜就相当于鸡蛋的蛋壳膜,是先天形成的,是甲状腺特有的解剖结构。甲状腺的被膜有真假两层,外层由颈深筋膜(气管前筋膜)构成,与颈血管鞘紧密相连。内层贴覆在甲状腺腺体表面,深入甲状腺实质将腺组织分隔成若干小叶。甲状腺真假被膜之间称为甲状腺外科囊(或甲状腺外科间隙),甲状旁腺、喉返神经等重要结构都在这个间隙内。甲状腺手术在两层被膜之间操作,比较容易,也不易造成损伤。这和剥熟鸡蛋是否有点相似,在蛋壳和蛋壳膜之间剥鸡蛋,可以剥出来一个完整的鸡蛋,又快又好,还好看。甲状腺的包膜可以理解为鸡蛋的蛋黄膜。甲状腺结节的包膜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原来正常的甲状腺组织发生了病变,产生了结节,结节周围又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一种膜样结构,称为包膜。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还有介于良恶性之间的结节。以恶性结节中的甲状腺癌为例,甲状腺癌的结节在生长、增殖的过程中,癌结节逐步挤压并取代正常的甲状腺组织,导致周围的纤维母细胞等增生,产生胶原纤维等成分,以限制肿瘤的生长,最终在肿瘤周边形成胶原纤维呈带状沉积。甲状腺癌结节会不会产生包膜,视病理类型和肿瘤大小有所不同。如最常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一般有包膜,或有部分包膜。而甲状腺未分化癌及一些侵袭性较强的甲状腺癌,可能没有包膜,或癌细胞突破包膜,向周围组织浸润,看不到完整的包膜。图3:有完整包膜的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含多种肿瘤,是病理鉴别中的难点。而滤泡癌和滤泡性肿瘤的鉴别,就在于是否存在包膜侵犯和(或)血管侵犯。存在包膜侵犯和(或)血管侵犯的为癌,不存在侵犯的属于良性肿瘤。不确定是否侵犯的划入恶性潜能未定的滤泡性肿瘤。恶性潜能未定的肿瘤,是相对较少的甲状腺肿瘤,近几年我在数百例甲状腺手术中遇到2例,手术后效果良好。图4:甲状腺恶性潜能未定肿瘤关于甲状腺包膜和被膜,到底有什么意义?在老一代专家、文献甚至个别指南中,可能会有包膜和被膜混用的情况,也可能是约定俗成的习惯,也不好说谁对谁错。Jeff认为,包膜和被膜并不相同,“包膜”是甲状腺癌的皮,“被膜”是甲状腺的皮。 本人从事甲状腺外科多年,参加过数千例甲状腺手术。我对甲状腺包膜和被膜的理解是:甲状腺癌的“包膜”是否存在,和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病程早晚等多种因素有关。拿鸡蛋来比喻,包膜侵犯相当于侵犯了鸡蛋的蛋黄膜,鸡蛋可能会“散黄”。而甲状腺被膜本来就应该存在的解剖结构,如果甲状腺癌侵及甲状腺被膜,尤其是侵犯了甲状腺周围脏器,拿鸡蛋来比喻,那就相当于侵犯了鸡蛋的蛋壳膜,鸡蛋可能要破了。当然,关于甲状腺包膜和甲状腺被膜在医学上的研究比较复杂,并不等同于吃鸡蛋,用鸡蛋来比喻,只是希望能够浅显的解释,让看过此文的广大读者明白,那也就达到目的了。结语:甲状腺被膜和甲状腺包膜是两种不同的结构。甲状腺被膜是先天形成的解剖结构,分为真被膜和假被膜,两层之间称为甲状腺外科囊,又称甲状腺外科间隙。甲状腺包膜是后天因为甲状腺病变生成了甲状腺结节,围绕甲状腺结节而生成了膜样结构,甲状腺癌的“包膜”是否存在,和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病程早晚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文以一枚鸡蛋为例,深入简出的介绍了甲状腺被膜和甲状腺包膜的区别,以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参考文献:1.甲状腺癌包膜侵犯和被膜侵犯有什么区别?Jeff 卸甲而行, 2024年12月11日 2.Jeff,美国ATA2024年甲状腺癌指南(征求意见稿汉化版)2024年12月15日
王石林 2024-12-20阅读量1818
病请描述:有一位家住天津的男士在我门诊时找我,说没有挂上我的号,能不能给他加一个号?我问他是看什么病?他说自己最近肺里面发现一个结节,我说加号可以,但是要排到最后,得五点来钟才能看上。他说没有问题,可以等。我给他开了加号条,按照顺序也看上了病。 他几年前体检发现了甲状腺结节,做了甲状腺手术,病理是恶性的。前几天在家附近的医院拍胸部CT,发现了肺里有结节,这让他非常担心,一是担心肺里面这个是不是原发性肺癌,二是担心有没有可能是甲状腺癌转移。他说自己已经好几天没睡着觉了,在网上看我治疗肺结节比较专业,特地过来找我。 我仔细阅读他带过来的片子,他的肺结节位于左肺上叶胸膜下,直径接近一厘米,宽基底面对胸膜,是个实性肺结节。给我的感觉,这个结节恶性的概率比较低,首先考虑是一个炎症性的结节。我建议他吃一段消炎药,再来我们医院复查,目前看不需要那么紧张。
刘懿 2024-11-18阅读量1790
病请描述:今天科普一下甲状腺结节的处理:甲状腺结节分4a类(恶性率5%-10%),4b类(恶性率5%-10%),4c类(恶性率95%以上),所以4a类(建议观察等待),4b类(建议穿刺活检),4c类(建议手术)。特殊情况,还得请专科医师咨询。
吴大平 2024-11-18阅读量1425
病请描述:今天科普一下甲状腺结节的处理:甲状腺结节分4a类(恶性率5%-10%),4b类(恶性率5%-10%),4c类(恶性率95%以上),所以4a类(建议观察等待),4b类(建议穿刺活检),4c类(建议手术)。特殊情况,还得请专科医师咨询。
吴大平 2024-11-18阅读量1361
病请描述:2024年7月,林女士走进我的诊室,她是一位外科医生朋友介绍来的,在瑞金医院查出来甲状腺结节(22*13*14mm,4B),做了穿刺活检,未检到肿瘤细胞,因为西医并无合适的治疗,所以推荐她来寻求中医帮助。之前其实有过多次甲状腺结节治疗的验案,但林女士的结节比较大,而且分类是4B,所以能不能有效,也并没有一定的把握。问诊下来,林女士平素容易发怒,容易发口腔溃疡,其余均正常,舌淡红边有齿印,苔薄。 甲状腺结节属于中医学“瘿病”“瘿瘤”的范畴,2023年《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第二版)》中指出成人(>18岁)甲状腺结节(直径大于0.5cm)的患病率高达20.43%。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长期的生活工作压力所产生的抑郁情绪日益增多,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从现代医学解剖部位来看,甲状腺是足厥阴肝经循行经过之处,而且瘿病的发病与情志失调关系最为密切。肝属木,主疏泄,其气升发,喜条达,恶抑郁,甲状腺结节总由肝气郁滞、痰瘀壅结颈前而发病者多见。中医治疗肝气郁滞经典名方逍遥散,逍遥散最早记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调和肝脾”之经典名方。由柴胡、当归、芍药、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煨姜共八味药物组成,诸药合用,肝脾同调。本病例依据林女士烦躁易怒,易发口腔溃疡,以疏肝健脾逍遥散为主方,兼清心火。 林女士服用中药之后,口腔溃疡发作次数减少,烦躁易怒也得以减轻,三个月后复查彩超,惊奇地发现甲状腺结节变小了(22*13*14mm→9.4*4.7*11.2mm),而且分类也从4B变成了4A。逍遥散在治疗甲状腺疾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治疗各类甲状腺疾病。基础研究也证实全方及单味药有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失衡的作用,中医治疗疾病强调整体观,注重人本身的内调,也是我们现代医学所说的内环境,包括炎性和免疫的内环境,内环境调好了,从量变到质变,疾病也就迎刃而解了。
方志红 2024-11-06阅读量1728
病请描述:感谢信任、共同战“癌” ——来自越洋信息和卫生热线的鼓励 刚刚过去的2024年的国庆节,我过得很开心,一方面是祖国的75华诞,另一方面是因为就在过节前,收到了两份大“礼包”。 先来看看第一份大礼包!这可是来自于万里之外的大洋彼岸。 这是一位从美国回沪找我手术的年轻女性患者,两周前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当时就怀疑淋巴结转移,非常果断地回国就医。 根据她的疾病情况,我们选择了甲状腺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右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手术后的病理报告显示了多个淋巴结存在转移。 对一名外科医生而言,来自患者的满意和同行的认可,就是最好的回报! 第二份大礼包来自上海的12320卫生热线,门诊办公室的领导转发给我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有投诉? 我再仔细看看内容,其实是我的一位消融病人对于消融效果满意的一个反馈。这是一位中年女性,2022年底体检发现了甲状腺小结节,穿刺细胞学证实甲状腺乳头状癌,基因也有突变。 我仔细分析了患者的超声图像,病灶非常小,直径只有5毫米左右,位置也非常合适,距离气管、血管、喉返神经都有一定的安全距离,所以我建议她首选微创消融治疗。 现在患者随访了1年多,超声显示:病灶已经完全消失了,所以患者拨打了12320热线表达了她的感谢,这是费医生除了感谢信、锦旗以外,收到的第三种感谢方式。 其实,不管是手术切除还是微创消融,关键是医生要对患者的病情做出精准的判断。作为一名既开刀又做消融的外科医生,我相信我从医30年的经验可以给到您一个放心的选择。
费健 2024-10-08阅读量3207
病请描述:患者男性,外院检查甲状腺结节4a,后安排细针穿刺,结果为阴性。患者放心了,觉得没有多大问题,医生也说那就随访观察吧。偶然找到徐辉雄主任,徐主任看了超声图像后,说这个还是有点问题,还得进一步查查。来到中山医院,再次细针穿刺还有基因检查,仍然是阴性。徐主任仍不放心,同时全面排查了血清癌胚抗原和降钙素,结果发现后两者异常升高,怀疑髓样癌,立即安排手术,手术后病理也证实是髓样癌,是一种相对少见且恶性度比普通乳头状癌高的恶性肿瘤。患者吓出一声冷汗,说幸亏徐主任经验丰富且坚持进一步检查,及时发现了这种少见的肿瘤。所以,穿刺没有问题不等于真没有问题,有可疑征象还得找有经验的医生当面看看。
徐辉雄 2024-09-30阅读量6279
病请描述:最近和一位同道聊及甲状腺结节的事,聊到食管憩室与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问题。尽管食管憩室相对比较少见,但在众多就诊病例中,食管憩室可能与你擦肩而过。为什么说是“擦肩而过”,因为你稍不注意,就可能入坑,摊上大事。 近些年我遇到过两例病例。第一个病例是一男性病人,左甲状腺囊肿在外地医院手术,术后不能进食,喝水都吐。当参加手术的医生在办公室找到我商讨怎么办时,我立马意识到,这个”甲状腺囊性结节“可能是食管憩室,果然,经钡餐透视,证实的确是将食管憩室误认为是甲状腺囊性结节,而做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手术。另一个病例是青年女性,左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癌不除外”,由于以前有这方面的经验,我想到了食管憩室的可能性,后来在北京协和医院,再次行甲状腺超声专科检查确诊食管憩室,并经钡餐透视确诊。值得庆幸的是,这个病例没有手术,避免了误诊误治。 卡通图示:咽食管憩室 食管憩室分为三种,咽食管憩室、食管中段憩室和隔上憩室,需要和甲状腺结节鉴别的主要是位于食管上段的咽食管憩室。咽食管憩室(Zenker diverticulum)是一种良性疾病。是由于咽食管壁的黏膜和黏膜下层组织,局部穿过肌肉、膨出食管壁外,形成与食管腔相通的,具有完整上皮覆盖的盲袋状结构,类似于我们常见的“疝气”。咽食管憩室是食管的一部分,不是甲状腺结节更不是甲状腺癌。 咽食管憩室疾病发现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1704年意大利解剖学家Antonio Valsalva首先详细描述了咽食管交界处的解剖结构。1769年英国外科医生Ludlow首次报道了咽食管憩室。1874年德国病理学家Zenker首次对咽食管憩室进行系统阐述,因此被命名为Zenker憩室。 咽食管憩室多为后天性疾病,发病年龄以50~80岁的病人为主年轻患者很罕见,男性比女性常见,多发在食管左侧。 对咽食管憩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一旦误诊误治,后果严重。 首先是对这种憩室要有警惕和认识。 其次借助于辅助检查可能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1.超声检查:看起来位于甲状腺内,而实际上不是。这个所谓的结节和食管相联通,憩室局部挤压甲状腺。病灶周边低回声和食管壁近似,病灶可以随吞咽饮水改变,喝一口水病灶可以增大。对患者颈部加压“结节”的容积会变小,嘱患者吞咽“结节”会随着空气进入形状发生变化。 2. 钡餐检查:可见明确憩室,并判断憩室的形状大小等,还可以发现甲状腺被挤压前移。 钡餐透视所见咽食管憩室(注意剪头所示) 3.CT检查:CT对咽食管憩室也有一定的鉴别价值。在CT之下咽食管憩室呈混合密度,可见不规则的气体影。甲状腺密度较高可见甲状腺被挤压前移。 CT是咽食管憩室(注意剪头所示) 4.穿刺检查:由于憩室里面是食管壁细胞混合着食物残渣,可穿刺到鳞状细胞、植物细胞等。 提醒和建议:当你遇到一个年龄50+的患者,特别是男性,主诉左侧甲状腺结节(右侧少见),超声下提示“被膜侵犯”,周边还有低回声的完整“声晕”。要想到咽食管憩室的可能性。一旦有这种诊断意识,余下的诊断检查手段,一步一步完成就行了。 尽管咽食管憩室是良性疾病,并不是癌,但也是有明确的治疗方案和手术指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个体化方针处理。 参考文献: 1.Jeff卸甲而行,咽食管憩室(Zenker diverticulum)与甲状腺癌的鉴别 2.国家癌症中心2022版甲状腺癌指南
王石林 2024-09-02阅读量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