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肥胖 > 内容

肥胖内容

B超没有多囊,也可能是多囊卵...

病请描述:       今天在门诊碰到一个非常焦虑和疑惑的病人,带着厚厚的一叠病历,一坐下来,就开始诉说她这几年就医的艰辛历程。她说:我至今看了3年病,换了好几家医院,十几个医生,西医中医都看过了,做B超有时候有多囊卵巢,有时候又没有多囊卵巢,有的医生说我患了多囊卵巢综合征,有的医生说不是…… 那我到底是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还是患了什么疑难杂症? 她的具体病情是这样的:她姓赵,今年26岁,三年前开始出现月经不调的现象,月经经常往后推迟,有时候40天来一次,最多半年才来一次。身体也开始超重和发胖,同时面部和背部经常出现痘痘(痤疮)的现象,胳膊和下肢等体毛加重。赵女士前后曾在多家医院就诊。第一次就诊时做了抽血和B超等检查,血提示睾酮(T)偏高,B超提示双侧卵巢见十余个小卵泡(多囊卵巢),医生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开了3个月达英35(一种口服避孕药),每月口服21天,服药期间,月经会每个月按时来。赵女士很是高兴,以为病治好了,随后没有再继续口服达英35,但之后月经又开始慢慢紊乱,经常推迟和不来。 赵女士开始怀疑西医的诊断和治疗,于是转看中医门诊,B超检查正常,没有多囊表现,血睾酮也正常,医生说你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因为B超和血都是正常的。于是给予中药汤剂等调经治疗,吃了半年中药,同样的现象是服药期间,月经会每个月按时来,药一停,月经又开始不来了。   很苦恼的赵女士换了家医院,又开始看西医门诊。行B超检查后,又发现双侧卵巢见十余个小卵泡,B超提示多囊卵巢,医生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建议口服黄体酮治疗。转眼半年过去了,同样的情况,吃药月经就每月按时来,不吃就开始推迟和不来。   心灰意冷、充满困惑和疑虑的赵女士听病友介绍,今天专程来看我的门诊!听了她的漫长就医历程、翻阅了她厚厚的B超单和检查单,我安慰她道:不要急,你好久没做B超检查了,今天先复查一次B超和血内分泌看一下。B超结果出来了:双侧6-7个小卵泡,没有多囊;血睾酮值也正常。赵女士一脸无奈地说:洪医生,我到底是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啊?如果不是,我到底是什么疾病呢?我的月经还能恢复正常么?   我坚定地说:你应该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她吃惊地说:我血睾酮不高,B超也没有多囊卵巢,怎么还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呢? 我说:不要急,你听我慢慢给你解释。按照国际上目前比较公认的2003年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鹿特丹诊断标准,你是符合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的。PCOS的诊断标准是:1.稀发排卵或无排卵;2.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和(或)高雄激素血症;3.超声见卵巢多囊性改变(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mm的卵泡≥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mL);4.上述3条中符合任意2条,并排除其他高雄激素病因: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库欣综合征、分泌雄激素的肿瘤等。我继续解释道:因为你月经周期大于35天,所以符合第1条;第2条也符合,因为你虽然血睾酮不高,但你有明显的多毛、痤疮表现,这是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你第3条不符合,因为今天B超没有提示卵巢多囊性改变。但你3条中已经符合了2条,所以已经是疑似多囊卵巢综合征了,下一步再排除一下其它高雄激素病因,你就可以确诊多囊卵巢综合征了!听到这里,赵女士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这样啊!原来B超下没有多囊卵巢,也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啊!困惑了我几年的疑团,今天终于解开和明白了!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一种以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以及多囊卵巢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非常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PCOS在青春期及育龄妇女中发生率较高,约为5%~10%,无排卵性不孕妇女中约为75%,多毛妇女中可高达85%以上。   一、病因及危害:PCOS很早就被人们认识,但关于其发病病因、发病机制等许多问题至今不是十分清楚,其发病原因可能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紊乱、肾上腺功能初现亢进、胰岛素抵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受人类饮食、生活习惯改变、肥胖等因素的影响,PCOS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近期危害有月经失调、不孕、多毛、痤疮、肥胖等,易并发子宫内膜癌、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远期并发症。    二、PCOS的临床表现: 1.月经失调:月经稀发或闭经。2.不孕。3.多毛、痤疮:面部、乳周、下腹部多毛,腋毛、阴毛等增多、增粗,呈男性型(阴毛呈菱形分布)倾向;痤疮主要分布在面部、胸部、背部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4.肥胖:40~60%患者伴有肥胖。5.内分泌改变: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异常:FSH↓、 LH↑、LH/FSH≥2~3;高雄激素血症:睾酮(T)↑ 、雄烯二酮 (A2)↑,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雌酮 (E1)↑,雌二醇(E2)升高或正常,E1/E2≥1。泌乳素(RPL):10~30%患者PRL轻度升高。6.卵巢改变:卵巢增大,B超检查可见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9mm的卵泡≥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mL。                   图1:肥胖       图2:痤疮                   图3:多毛       图4:多囊卵巢-腹腔镜下表现                     图5:多囊卵巢-超声下表现               三、PCOS的治疗:   1. 一般治疗:生活规律,早睡早起,加强锻炼,多运动,戒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超重和肥胖者需要降低体重。减肥和控制体重主要靠节食,平时多吃素,晚饭少吃或不吃,不吃油炸、巧克力、大鱼大肉等垃圾食品。多喝白开水,不喝饮料,不吃零食。   2. 调整月经周期:PCOS要靠药物调整月经周期,保护子宫内膜,防止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和癌变等。可以采用孕激素后半周期疗法、口服避孕药(达英35、优思明、妈富隆等)。   3. 多毛、痤疮及高雄激素治疗:药物有达英35、优思明、螺内酯、地塞米松等。   4. 胰岛素抵抗:降低体重和运动有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可以配合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等药物。   5. 有生育要求者,需要促排卵:PCOS因为是卵泡不生长或稀发排卵,一般很难自然怀孕。如果有生育要求,需要采用克罗米芬、来曲唑、尿促性腺素(HMG)等药物进行促排卵,帮助卵泡生长和成熟,从而达到怀孕的目的。药物促排效果不良者,可以选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或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   (了解更多知识,请关注wx公众zhong号:洪岭医生,或抖音:D_linghong789) 

洪岭 2024-06-28阅读量2.6万

不孕(育)症的分类及诊断步骤

病请描述:不孕症是指育龄夫妇在无避孕的情况下,有正常性生活,同居1年以上而未妊娠者。一对性生活规律未避孕的夫妇每个月经周期的自然受孕率大约是20%~25%,婚后一年累积妊娠率为84%左右,婚后2年累积妊娠率为92%左右。       一、不孕(育)症的分类   不孕可分为原发不孕和继发不孕。未避孕而从未妊娠者称为原发不孕;继发不孕为曾经妊娠(如足月产、早产、流产、宫外孕、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等,不包括生化妊娠)而后未避孕超过一年不孕者。   我国不孕症发病率在7%~10%左右,西部山区、贫穷地区的不孕率高于东部经济发达省市。国外的发病率约为15%~20%,随着肥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孕症发病率不断增多,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对不孕症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提高重视,积极诊治。   不孕(育)症分类:(见下表)      (本图引自陈子江教授《不孕(育)症诊断标准及其解读》)   不孕症中女方的因素约占40%,男方因素约占30%~40%,男女双方因素约占10~20%,不明原因约占5%~10%。女性不孕中:排卵因素约占40%,输卵管性因素约占40%,不明原因约占10%,另外10%为不常见的因素,包括子宫因素、宫颈因素、免疫因素等。男性不育的病因:性功能障碍(1.7%),精索静脉曲张(12.3%),生殖道感染(6.6%),先天性发育异常(2.1%),后天获得性疾病(2.6%),内分泌紊乱(0.6%),免疫性因素(3.1%),其他异常(3%),但是高达60%~75%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称为特发性男性不育,他们只表现为少精、弱精和/或畸形精子症等精子质量异常。   二、不孕(育)症的诊断步骤及注意事项   1. 特殊人群需要提早就诊   根据不孕症的定义,未避孕超过1年才是不孕症,但有以下情况时,未必一定要等1年后才来看病,可以提前诊治:①有影响生育的病史,比如闭经、月经过少、盆腔炎性病变、流产手术史、隐睾等;②女性年龄达到或超过35岁。   2. 原发不孕者宜首先进行排卵监测   排卵监测的方法有许多,比如阴超、尿LH试纸、基础体温(BBT)测定等方法,但最准确的方法是阴超,有条件者尽量采用阴超的方法进行卵泡监测,因其它方法有判断不清或假阳性等缺陷。对于原发不孕,一般首先进行卵泡监测,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史的原发不孕,可以先促排试孕3月后,再酌情考虑输卵管检查。对于有人工流产史、胎停清宫史、诊断性刮宫史、巧克力囊肿剥除史、盆腔脓肿或结核史、剖宫产史、宫外孕腹腔大出血史、阑尾炎史等情况,可以提早进行输卵管检查。   卵泡监测时间:一般是月经第9~12天(从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数)到医院通过阴超进行第1次卵泡监测,后面每隔1~4天进行1次,1个月经周期共需要监测3~5次左右。   3. X线下子宫输卵管造影是目前检查输卵管通畅度首选的方法   输卵管通畅度检查的方法有:X线下子宫输卵管造影(HSG)、超声引导下子宫输卵管造影、腹腔镜下通液、宫腔镜下通液、输卵管通液术等方法,但首选和推荐的方法是HSG。   HSG的检查时间:月经干净后3~7天内,当月不能同房。一般,HSG后次月即可试孕。   4. 性激素的检查时间是月经周期第2~5天,不是干净后2~5天   对于月经量少、月经周期不正常等患者,可以进行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泌乳素(PRL)、睾酮(T)、孕酮(P)等性激素的测定,排除内分泌异常引起的不孕。   性激素的检查时间:月经周期第2~5天,从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数。   5.夫妻双方宜同时就诊   门诊上,经常碰到男方迟迟不愿做精液检查的情况,许多男性是要等到女方检查一切都正常后,才愿意进行精液检查。现在,男方因素或双方因素在不孕症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大,因此,应消除这个错误观念,男方应尽早进行精液检查。   精液检查时间:禁欲3~7天内,检查时避免感冒、熬夜、身体不适等外界因素的干扰。 (了解更多知识,请关注wx公众zhong号:洪岭医生,或抖音:D_linghong789)

洪岭 2024-06-28阅读量9752

广东人如何做到全国肥胖率倒数...

病请描述:最近,有关"福建和广东肥胖率较低"的话题成为热门搜索,这主要源于一篇名为《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1580万成年人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中国有34.8%的成年人超重,14.1%的人肥胖。 在性别方面,男性比女性更易肥胖;在地域上,北方地区的肥胖率高于南方。特别是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南方省份,其肥胖率在全国排名较低。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学术期刊《DiabetesObesityandMetabolism》(《糖尿病、肥胖与代谢》)上。 广东人以美食闻名,但为何他们似乎不容易发胖呢? 广东人之所以能够保持较低的肥胖率,主要归功于他们的饮食习惯。粤菜以其低盐低油而著称,烹饪方法多采用蒸、煮、炖等,既保留了食材的原味,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食物中的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例如,北方人可能不太喜欢的白切鸡、清蒸鱼和白灼菜心等菜肴,却是广东人餐桌上的常见美食。 广东人对蔬菜的热爱和要求极高,他们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蔬菜。他们喜欢的蔬菜不仅要绿色,还要带叶子,而且最好是通过白灼或清炒的方式烹饪,以制作出地道的"广东青菜"。 此外,广东人还有喝早茶的习惯,茶中的多酚类物质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和脂肪燃烧。 广东人的饮食习惯与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4)》中提出的膳食模式非常吻合,其特点包括丰富的蔬菜和水果摄入,常吃鱼虾、大豆制品和奶制品,以及烹饪方式清淡少盐。 因此,广东人较低的肥胖率并非偶然。如果你想像他们一样保持健康的体重,不妨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的建议,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 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

董志勇 2024-06-27阅读量877

异常泌乳警惕垂体瘤,该如何治...

病请描述:  垂体微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鞍区最为常见,一般直径小于10mm,发病率为1/10万,目前有上升的趋势,而且多见于年轻女性。发病原因不明,常见症状有以下方面:如肢端肥大、满月脸、向心性肥胖、闭经、溢乳;男性会表现性欲减退,乳房发育,四肢麻木;有的患者会出现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常常要通过增强的磁共振检查才能最后明确。   垂体瘤的治疗目前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守治疗:   并非所有垂体瘤都要治疗,对于无功能、无症状的垂体微腺瘤可暂不予特殊治疗,只需要定期复查即可。   2、药物治疗:   分泌性功能腺瘤可以酌情选用抑制垂体激素分泌过多的药物。如大多数的催乳素腺瘤可以长期口服溴隐亭治疗,生长激素腺瘤可以服用生长抑素治疗,赛庚啶适用于ACTH腺瘤、GH腺瘤。垂体功能减退者可予泼尼松、甲状腺素片等替代治疗。药物治疗只能暂时改善症状,不能治愈肿瘤。   3、手术治疗:   通常有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和开颅手术两种手术方式。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是国际上已经广泛采用的成熟手术方式,多数患者适合此手术方式。特别是随着微创手术的进步,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借助神经内镜技术获得了完美的效果,在内镜下可使术野达到全景化,无死角,使经蝶手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或垂体大腺瘤成为可能,其适应征和手术范围扩大,创伤小且效果理想,手术安全性高,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的垂体组织,恢复内分泌功能,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等优点。经颅手术入路主要有经额下、经翼点和经颞下入路,其中以前两种入路最为常用,对肿瘤较大,向鞍上生长,视神经交叉受压,下丘脑及第三脑室受压或肿瘤向鞍前生长达到前颅凹额底者应开颅手术。有垂体卒中(指有症状的垂体出血或梗死)或脑积水者应紧急手术。   4、伽马刀治疗:   对于无颅内压增高征、肿瘤较小(直径小于2cm)者,可考虑伽马刀治疗。仅适合于体质差而不能耐受手术、多次术后仍复发、术后残余或者坚决不接受手术者,弊端较多。   最后提醒大家:垂体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必须视肿瘤的性质、大小、周围组织受压及垂体功能、全身病情等具体条件而定。女性朋友们如果出现泌乳等症状时除了去乳腺科就诊外,还应该到正规医院神经外科就诊,一旦确诊为垂体瘤要听取专家的意见,确定治疗方案。

赵天智 2024-06-27阅读量1313

28岁小伙日饮四五瓶可乐,空...

病请描述:小张从小就是一个“胖墩子”,五岁开始,一天四五瓶可乐,八岁体重达到120斤。家人为了让他瘦下来,带他报了训练营,没成想,第二月就被遣送回家,原因竟是他鼓动其他小伙伴偷偷点外卖。28岁,小张血糖高达19.0mmol/L,是正常水平的三倍以上。 小张入院时的身体体重和BMI指数 “最喜欢喝碳酸饮料,一天四五瓶” “在酷暑的午后,拧开一瓶冰镇可乐,再将它“吨吨吨”的一饮而尽,感受二氧化碳在口中绽放,那股酸爽完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来自贵州贵阳的小张,五岁开始长胖,从小爱喝碳酸饮料,“最多的时候,一天喝四五瓶,特别是可乐“。八岁时,小张体重已经达到120斤。 十八岁时,因为体重超标无法入伍,家人把他送去了减肥营。一开始减肥效果还不错,第一个月减了20斤,但从第二个月开始,小张开始鼓动营里的小伙伴偷偷点外卖,训练营还没结束就被通知家长提前接回了家。 小张入院时 小张爸爸对此举气愤不已,决定自己亲自带儿子锻炼,每天跑步五公里。“当时我在前面跑,我爸就开车跟在我后边,要是我跑不动了想要停下来,我爸的喇叭就不停地按。”小张的描述让在场的医护人员哭笑不得。 糖尿病三年,空腹血糖高达19.0mmol/L 通过运动,小张成功瘦身十几斤,并顺利入伍。在部队高强度训练下,他体重保持在正常、平稳水平。退伍后,由于缺乏锻炼加上不健康不规律的饮食生活习惯,小张很快就复胖了,体重反弹到250斤。 小张入院 肥胖除了给小张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困扰之外,还直接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25岁的他已被确诊为糖尿病,空腹血糖最高达19.0mmol/L,吃降糖药、打胰岛素成为生活常态。在之后的体检中,小张还被查出有高尿酸、高血压。“我今年才28岁,每天各种瓶瓶罐罐,说实话,我心里很慌,家人也很担心”。 术后希望尽早能有自己的宝宝 很巧的是,小张有个亲戚是医生,前不久刚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减重中心进修学习,从而了解了减重手术。在亲戚的介绍下,小张找到了减重中心主任董志勇进行了面诊。董主任综合评估小张各项检查结果后,建议其接受手术。 董志勇主任为小张实施手术中 2月22日,小张接受了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联合双通道手术。手术一切顺利,术后三天小张出院。对于术后的生活,小张表示说:之前胖,努力了好长时间都要不到孩子。瘦下来,身体各项指标正常了,恢复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就希望跟老婆尽早生一个健康的宝宝”。 术后一个月血糖恢复正常 术后一个月,小张很高兴地跟我们分享:他的血糖得到明显控制,已经回到正常水平内。 术前血糖 术后一个月血糖 董主任有话说 我们很高兴看到小张的血糖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好的缓解。众所周知,治疗糖尿病有“五驾马车”,指的就是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给出的糖尿病综合治疗法则,其中包括糖尿病教育与心理改善、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血糖监测五个方面。与普通患者相比,肥胖尤其是重度肥胖的患者通过单纯的内科治疗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这时候或可引入“第六驾马车”,也就是代谢减重手术。 袖状胃切除术、胃旁路术等减重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肥胖症、糖尿病(糖胖症)的主流方式,经过六十多年的临床经验以及数十万成功案例的积累,减重手术治疗糖尿病已成为一项成熟、被认可的方式。 减重手术通过限制减少胃的容量来减少食物对胃肠的过度刺激和食物的吸收,从而减少产生的胰岛素抵抗,人为减少了肠胃对食物的吸收,使血糖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

董志勇 2024-06-27阅读量916

健康科普(二)—...

病请描述:胆囊结石的病因 胆囊结石是指在胆囊内形成的结石,是最常见的一种胆囊良性疾病。胆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我们常用“6F”来总结胆囊结石高发人群: 1.女性(Female):雌激素水平过高会降低胆囊的收缩功能,影响胆囊排空,不利于胆汁排泄,同时还增加胆固醇的分泌; 2.40周岁以上(Forty):成年期以后的女性胆结石患病率偏高; 3.肥胖(Fat):肥胖的人,胆汁中有较高的胆固醇浓度,而且胆固醇的分泌、合成也较高,易患胆结石; 4.多次妊娠(Fertile):怀孕会让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增加;另外怀孕时腹部压力增加,影响胆囊排空,胆汁容易潴留,增加了结石的发生; 5.家族史(Family):家族中有人曾经罹患过胆结石,发生胆结石几率相对较高; 6.*生活习惯(Free):平时一日三餐无规律、尤其是经常不吃早餐;饮食中的油脂、胆固醇、糖分过多而维生素、膳食纤维过少;久坐、熬夜、少运动等,这些情况均可能导致胆囊收缩不规律,胆汁会在胆囊内过度浓缩,从而罹患胆结石。 此外,糖尿病、高脂血症、肝硬化、溶血性贫血,饮食结构差异等也会影响胆结石的发病率。 胆囊结石的分类及症状 胆囊结石的分类 胆囊结石可以根据其化学成分和胆固醇含量进行分类: 1.胆固醇结石:胆固醇含量超过70%,主要由胆固醇和胆红素以及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的结石。 2.胆色素结石:胆固醇含量低于30%,由于胆囊中胆固醇过度饱和而析出晶体,形成的结石。 3.混合型结石:胆固醇和胆红素混合型结石,胆固醇含量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患有的是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型结石。 胆囊结石的症状 胆囊结石的常见症状包括: 1.腹痛:这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右上腹或中上腹的疼痛,有时可能会放射到背部或右肩。疼痛可能是阵发性的,也可能是持续性的,并可能随着姿势的改变或饮食的摄入而加剧。 2.恶心和呕吐:当胆结石阻塞胆管或引起胆囊炎症时,患者可能会感到恶心并出现呕吐的症状。 3.黄疸:如果胆结石阻塞了胆管,胆汁无法正常排出,就会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从而使皮肤和眼睛出现黄疸。同时,尿液可能会变深,而粪便则可能呈现浅色。 4.消化不良:胆结石可能导致胆汁分泌不畅,从而影响消化功能,引起腹胀、嗳气、反酸等症状。 5.发热和寒战:如果胆结石引起胆管炎或胆囊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和寒战的症状。 6.急性胰腺炎:在某些情况下,胆结石可能会阻塞胰管,导致急性胰腺炎。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的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并可能伴有高热和寒战。 胆囊结石的诊断与治疗 胆囊结石的诊断 胆囊结石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 1.临床表现:患者可能无症状,或表现出胆绞痛、右上腹隐痛等症状。 2.B超: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B超可以显示胆囊内的强回声团及其后方的声影,诊断准确率可达95%以上。 3.CT:在B超的基础上,CT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影像信息,有助于诊断。 4.MRCP:MRCP能够清晰显示胆囊、胆管、胰管等结构,有助于诊断胆囊结石及其并发症。 5.内镜超声:对于复杂的胆道结石,内镜超声可以提供更清晰的胆道影像。 胆囊结石的治疗 胆囊结石的治疗通常取决于患者的症状、结石的大小和数量、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等因素 1.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如果患者没有症状,可能不需要立即治疗,但应定期进行观察和随访 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是治疗有症状胆囊结石的标准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我科特色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取脐周隐瘢切口,体现了超微创理念! 3.保胆取石手术:单发结石、胆固醇结石、胆囊功能>40%,患者有较强的保胆意愿,在综合评估后可行保胆取石术。 *我科特色针孔保胆取石手术,手术切口小,美观,术后恢复快! 4.开腹胆囊切除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开腹手术来切除胆囊。

丁凡 2024-06-27阅读量1752

肥胖对儿童身高发育的影响-马...

病请描述:肥胖对儿童身高发育的影响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儿童肥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不仅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其生长发育,尤其是身高发育,产生深远的不利影响。本文将以小华(化名)的案例为依托,深入探讨肥胖如何影响儿童身高发育,并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 我的一名患者小华(化名),一位10岁的男孩,身高135厘米,体重却达到了50公斤,远远超过了同龄儿童的平均体重。近一年来,小华的父母发现,尽管他的食欲旺盛,但身高的增长却几乎停滞。他们带着小华来我这就诊,我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发现小华的生长激素水平偏低,同时骨龄检查结果显示其骨骺提前成熟,这些都是肥胖导致的直接影响。 肥胖影响身高的机制 1. 内分泌紊乱:肥胖导致体内脂肪细胞增多,这些细胞会产生瘦素等激素,影响生长激素(GH)的正常分泌。GH是促进儿童骨骼生长的关键因子,其水平下降直接阻碍身高增长。 2. 营养失衡:尽管看似营养过剩,但实际上肥胖儿童常常面临营养不良的问题。他们可能摄入大量高热量、低营养的食物,而缺乏促进生长发育所需的维生素D、钙等营养素,影响骨骼的健康发育。 3. 提前的骨龄:肥胖加速儿童的性成熟,使骨骺提前闭合。骨骺是骨骼增长的部位,一旦闭合,身高增长也就停止了,导致最终成年身高矮于遗传潜能。 4. 生理负担:过重的体重给儿童的关节和骨骼带来额外压力,可能引起姿势异常,间接影响身高发育。 面对小华的状况,我和营养师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综合干预方案: 1. 营养调整:制定低糖、低脂、高蛋白的饮食计划,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瘦肉的比例,减少加工食品和高热量零食的摄入,确保营养均衡。 2. 规律运动:鼓励小华每天至少进行1小时的有氧运动,如游泳、跑步或骑自行车,以燃烧多余脂肪,同时增强肌肉力量,促进骨骼健康。 3.  改善睡眠:确保小华每晚获得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因为深度睡眠期间是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期,对身高增长至关重要。 4. 心理辅导: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小华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减轻因肥胖带来的心理压力,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5. 医疗监督:定期监测小华的生长指标、体重变化及骨龄发展,必要时考虑生长激素替代疗法。 经过一年的干预,小华的体重减轻至42公斤,身高增长至138厘米,BMI指数回归到正常范围。他的生长激素水平有所回升,骨龄进展也更加符合实际年龄,显示干预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小华的案例证明,通过科学的饮食、运动、睡眠管理和必要的医疗干预,可以有效缓解肥胖对儿童身高发育的负面影响。 肥胖对儿童身高发育构成的威胁不容忽视,它是一个多因素交织的复杂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综合干预,不仅能帮助肥胖儿童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轨迹,还能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其终身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未来,随着科研的深入和社会意识的提高,相信会有更多有效的方法出现,帮助更多的小华们摆脱肥胖的困扰,健康成长。

生长发育 2024-06-25阅读量2241

小胖子的“甜蜜”负担:儿童肥...

病请描述:小胖子的“甜蜜”负担:儿童肥胖与糖摄入的关系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经常接触到各种因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儿童健康问题。其中,儿童肥胖是我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小胖子的数量不断增加,而他们的“甜蜜”负担——过量的糖摄入,成为了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天,我想通过分享一些实际案例和临床数据,来深入探讨儿童肥胖与糖摄入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预防建议。 一、糖摄入与儿童肥胖的紧密联系 糖,作为一种简单的碳水化合物,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过量的糖摄入却会给儿童健康带来诸多隐患。首先,糖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相对简单,容易被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长期摄入过量的糖,自然会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引发肥胖。 其次,高糖饮食还会影响儿童的食欲和饮食习惯。许多孩子因为偏爱甜食,而减少了对蔬菜、水果等健康食品的摄入,导致营养不均衡,进一步加剧了肥胖的风险。 二、案例分享:小明的“甜蜜”负担 小明,一个年仅8岁的男孩,因为肥胖问题来到了我的诊室。他的父母告诉我,小明从小就喜欢吃甜食,尤其是糖果、巧克力、蛋糕等高糖食品。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明的体重也一路飙升,现在已经达到了100斤,远远超出了同龄孩子的正常体重范围。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小明的身体状况,我为他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检查和化验。结果显示,小明的血糖、血脂等指标均存在异常,且体脂率远高于正常水平。这些异常数据都指向了一个问题——过量的糖摄入。 三、临床检查化验数据揭示的真相 通过对小明的临床检查化验数据的分析,我发现他的肥胖问题并非偶然。首先,小明的血糖水平持续偏高,这说明他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已经出现了异常。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长期摄入过量的糖会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进而引发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其次,小明的血脂水平也偏高,尤其是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这些异常指标都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肥胖儿童往往伴有血脂异常,这会增加他们未来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四、如何减轻小胖子的“甜蜜”负担 面对儿童肥胖和糖摄入过量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干预。首先,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高糖食品的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等健康食品的摄入。同时,家长还需要关注孩子的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摄入零食。 其次,增加体育锻炼也是预防儿童肥胖的重要手段。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球类运动等。这些运动不仅可以消耗能量、促进脂肪分解,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儿童肥胖的宣传和教育。通过科普讲座、健康课堂等形式,向家长和孩子普及肥胖的危害和预防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结语 儿童肥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饮食、运动、遗传等多个方面。其中,过量的糖摄入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加强科普宣传和教育、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增加体育锻炼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的发生。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生长发育 2024-06-25阅读量2014

骨龄和年龄不一致对孩子的影响...

病请描述:骨龄和年龄不一致对孩子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骨龄是超前还是落后于实际年龄,具体影响如下: 骨龄超前于实际年龄 身高矮小:若骨龄比实际年龄偏大较多,通常是因为性早熟导致。这可能会造成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容易引起骨骼提前闭合,从而影响身高发育,导致身高矮小。 性早熟:骨龄偏大还可能会导致孩子过早出现第二性征,如女孩过早来月经、乳房发育,男孩过早出现胡须等。 内分泌失调:骨龄偏大的孩子可能会出现性激素水平紊乱,导致机体内分泌失调。这可能表现为月经失调、痤疮、体毛增多等不适症状。 代谢异常:由于骨骼的成熟度较高,可能会导致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出现异常,容易引起身体肥胖、骨质疏松等代谢异常的情况。 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 生长迟缓: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可能表明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或骨骼发育异常,导致生长速度减慢,身高低于同龄人平均值。 性成熟延迟:可能会出现青春期特征如乳房发育、阴毛和腋毛生长等推迟。 影响成年期身高:骨龄落后可能会影响成年后的身高增长潜力,限制成年时的身高增长空间。 综上所述,骨龄和年龄不一致可能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建议家长定期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指导。如果发现孩子的骨龄与年龄存在明显差异,应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准确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对于确保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方法,帮助家长和医生准确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 1. 定期测量和记录 身高测量:定期测量孩子的身高,并记录每次测量的数据。身高的增长是评估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 体重测量:同样,定期测量并记录孩子的体重。体重的变化可以反映孩子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趋势。 2. 使用生长曲线图 利用生长曲线图来跟踪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变化。这种图表可以帮助家长和医生直观地看到孩子的生长趋势,并与同龄孩子的平均数据进行比较。 3. 监测骨龄 通过X光检查测定孩子的骨龄,即骨骼的发育程度。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对比可以揭示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4. 评估其他发育指标 头围测量:头围的增长与大脑的发育密切相关,因此定期测量头围也很重要。 胸围测量:胸围的变化可以反映孩子肺部和胸部的发育情况。 5. 观察性发育迹象 对于青春期间的孩子,家长还应注意观察性发育的迹象,如乳房发育、月经初潮(女孩)或声音变化、胡须生长(男孩)等。 6. 定期健康检查 安排孩子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包括儿科医生的评估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生长发育问题。 7. 注意孩子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监测孩子的饮食和运动习惯,确保他们获得足够的营养和适当的锻炼,以支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8. 寻求专业建议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任何疑虑,应及时咨询儿科医生或专业医疗人员。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家长和医生可以更准确地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问题。

生长发育 2024-06-25阅读量2613

儿童肥胖影响身高的隐忧-于意

病请描述:儿童肥胖影响身高的隐忧 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儿童肥胖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肥胖不仅仅影响孩子的外观,更深层次地,它对儿童的生理机能、心理健康乃至身高发育都构成了潜在威胁。本文将通过一个临床案例,深入剖析肥胖如何阻碍儿童身高增长,并提出有效的预防与干预策略。  我的一名患者小王(化名),一位10岁的小学生,身高135厘米,体重却达到了50公斤,BMI指数超出同龄人正常范围,属于肥胖。小王的父母身高分别为170厘米和160厘米,家族遗传因素预示小王本应有较好的身高发展潜力。然而,近一年来,小王的身高增长几乎停滞,家长带着焦虑的心情带他来到了我这就诊。 经我全面检查,小王被诊断为伴有性早熟的肥胖症,其血液检测显示生长激素水平低于正常范围,而性激素水平异常升高,尤其是雌二醇水平偏高,这与肥胖引起的内分泌失调直接相关。此外,手腕X光片检查(骨龄测定)显示小王的骨龄比实际年龄超前了2年,意味着他的骨骼成熟度加速,骨骺接近闭合状态,严重威胁到未来的身高增长潜力。 1. 内分泌失衡:肥胖导致脂肪细胞增多,脂肪组织可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雌激素水平的升高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骨骼生长板的活性,减缓甚至停止身高增长。 2. 骨骼成熟加速:性早熟促使骨骼成熟加快,骨骺提前闭合,缩短了小王的生长期,限制了最终身高。 3. 代谢功能障碍:肥胖还会影响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干扰生长激素的正常作用,进一步抑制身高增长。 针对小王肥胖及其对身高发育的影响,需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1.健康饮食习惯:推行均衡膳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食品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比例,确保足够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摄入,支持健康的生长发育。 2.规律体育活动:鼓励小王每日进行至少1小时的中高强度运动,如游泳、跑步、跳绳等,不仅能控制体重,还能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健康发展。 3.充足睡眠:保证小王每晚获得9-11小时的高质量睡眠,睡眠期间生长激素分泌最为旺盛,对身高增长至关重要。 4.心理支持与教育:提供正面的心理引导,帮助小王建立自信,减轻因体重问题引发的社交压力和心理负担。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小王及其家长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 5.医疗干预:对于严重肥胖或伴随内分泌失调的小王,应在我的指导下考虑药物治疗或生长激素替代疗法,适时介入,以减轻肥胖对身高的不良影响。 儿童肥胖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通过上述案例的分析与策略建议,我们看到,通过科学管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睡眠、提供心理支持和必要时的医疗干预,可以有效缓解肥胖对儿童身高发育的负面影响。家长、教育者及医护人员应当携手合作,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生长发育 2024-06-25阅读量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