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昼夜:昼则阳出于外,阴盛于里;夜则阴盛于外,阳盛于里。昼夜的五行呈平旦寅卯肝旺,日中巳午心旺,未时属脾土旺,申酉肺旺,亥子肾旺。 1. 发热 猝发者:阳盛者甚于昼,午后热甚者,为湿热在脾肺或阳明腑实。 夜间热甚者,为阴虚或热入营血。 宿疾发热:早晨烦热上冲或身热无力,为寒水闭阻火气虚清阳失升。 午后甚者,为湿热或食积;午后至前半夜甚者,为阴虚或血虚、瘀血。 2. 恶寒 猝然恶寒:为风寒在表。 宿疾恶寒:白天恶寒而热在夜间者,为气血俱虚或阴阳俱虚。 昼夜均恶寒而夜间反甚者,为肾阳亏损。 阵阵寒热,而夜间烦热者,为瘀血。 3. 身痛 宿疾身痛:昼轻夜重者,为瘀血。 血虚或阴虚,昼重夜轻者,为气虚。 身重:白昼身重者多湿热或痰热,夜间身重者多阳虚湿盛或气虚湿盛。 4. 汗出 白天稍劳即发者,为气虚或阳虚。 早晨睡眠初醒,突然烦热汗出,称肝经郁热。 夜间睡眠中汗出者,为阴虚盗汗。 5. 头痛 宿疾头痛:早晨起床后,猝然头痛者,为肝郁阴虚或痰浊内郁,阳虚失升。 中午头痛,为心肝阴虚火旺。 夜间头痛者,为瘀血或阴虚火旺,痰积。 后半夜头痛者,为阴虚。 6. 眩晕 宿疾眩晕:每至黎明即发者,为肾虚。 早晨至上午10时即发者,为痰饮阻郁或清阳失升,肝郁血虚。 中午眩晕必发者,为心肝实火或痰火上扰。 午后眩晕者,为阴虚阳亢或痰浊内阻。 上午重,而下午轻者,多气虚;下午重,上午轻者,多阴虚。 7. 口渴 昼夜均渴者,为火灼津液。 夜间口渴者,为阴虚;夜间口渴不喜饮者,为瘀血。 白天口渴而夜间反痰甚者,为痰浊内阻。 8. 胸痛 夜间胸满胸痛者,为痰饮或胸阳闭阻。 夜间胸痛而胸满不剧者,为瘀血。 起床时突然胸痛者,为肝郁血虚。 9. 胸满 昼轻夜重者,为痰湿或胸阳不振。 午后胸满加重者,为痰湿。 10. 胸中烦热 夜间胸中烦热者,为心肾阴虚或瘀血。 白天胸中烦热者,为心肝实火或痰火。 白天烦热时时上冲,为肝经郁火。 11. 胸胁痛 猝然胁痛昼轻夜剧者,为瘀血;昼重夜轻者,为肝郁气滞。 宿疾胁痛:昼轻夜重,胁痛烦热者为阴虚或血虚络瘀;昼重夜轻者为肝郁气滞。 早晨胁痛者为肝郁血滞,夜间突然加剧者为寒实凝滞。 12. 腰痛 夜间剧痛者,为瘀血或肾气亏损。 白天痛而夜间轻者,为带脉不足。 13. 胃脘痛 夜间疼痛加剧或夜间发作者,为寒凝血滞。 早晨醒后突然剧痛者,为肝郁克脾。 14. 腹痛 夜间疼痛即发者,为瘀血。 夜间满痛者,为寒湿兼瘀血。 夜止昼痛者,为湿热郁滞。 15. 腹胀痛 午后腹满加剧者,为脾阳虚夹寒湿;午后至前半夜加剧者,为脾肾阳虚。 早晨腹满者,为脾虚木乘。 16. 四肢疼痛 夜间疼痛加剧者,为血虚络瘀。 早晨加剧者,为血虚气滞。 白天痛夜间减者,为气虚湿热。 17. 四肢麻木 麻木夜剧者,为气血俱虚。 白天麻木夜间减轻者,为湿痰夹风。 夜间麻木白天消失者,为阳虚络瘀。 18. 四肢拘挛 夜间拘挛头痛加剧者,为阴虚或瘀血。 白天拘挛,而夜间减轻者,为阳虚或气血俱虚。 19. 四肢厥冷 手足厥冷时发时止或厥热交替者,为热郁。 夜间手足烦热而白天反厥冷者,为气血阴阳俱虚。 20. 半身不遂 夜间半身不遂疼痛者,为瘀血。 21. 咳嗽 夜间平卧加剧者而坐起缓解者,为痰饮,夜间干咳加剧者,为阴虚燥痰。 白天咳嗽重,休息缓解者,为气虚。 早晨起床后咳嗽加重者,为痰阻肝肺。 22. 喘促 夜间喘促不得平卧者,为痰饮。 早晨起床后一阵咳喘,为痰阻于肝或中焦。 23. 咳血 每至夜间咳血者,为阴虚火旺。 白天咳血,夜间不咳者为,心肝火热。 早晨或日落前咳血者,为瘀血 24. 呃逆 夜间呃逆加剧者,为肾气不纳或瘀血。 白天呃逆,夜间停止,位在气分。 25. 呕吐 每至早晨必吐,为寒水。 白天饮食俱吐为,脾阴阳俱虚。 26. 泄泻 每至早晨黎明即泄者,为脾肾阳虚。 每至夜间肠鸣腹满泄泻,为阳虚寒湿 早晨虽泄,但一日数次者,为寒热夹杂。 27. 妇科阴痒 夜间剧痒者,为血中燥热。 白天痒夜间止者,为气虚夹风。 28. 目赤 夜间加剧者,为阴虚血滞。 白天痛剧者,为心肝实火。 29. 目痛 夜间疼痛者,为心肝阴虚肝火。 早晨痛剧者,为肝阴不足郁火。 30. 眼珠生翳 夜间眼痛赤涩,为阴虚血瘀。 白天疼痛加剧者,为实火夹风。 31. 耳鸣 白天鸣夜间不鸣者,多实; 白天不鸣夜间鸣者,为虚。 32. 耳痛 夜间或性交后痛,为阴虚火旺。 早晨疼痛者,为肝肾阴虚郁火。 中午或上午痛者,为心肝实火。 33. 鼻塞 白天通夜间塞,为阳气虚。 白天塞夜间通者,为湿热或风热。 34. 鼻流涕 每至早晨起床即喷嚏流涕,为气虚清阳失升或肝郁夹风。 白天涕多已经反少,为肺热。 35. 鼻衄 夜间经常鼻衄,为阴虚火旺。 早晨大量鼻衄,为肝经郁火。 白天衄夜不衄,为实火。 36. 口舌生疮 夜间疼痛加剧者,为阴虚火旺。 白天痛夜不痛,为实火。 37. 牙痛 昼夜均痛,白天较剧者,多实火。 昼轻夜重者,为阴虚或瘀血。 38. 齿衄 夜间齿衄,为肾阴不足。 白天齿衄,为实火。 39. 咽喉疼痛 昼轻夜重者,为阴虚火旺 白天痛而夜减者,为风火。
杨磊 2025-02-08阅读量922
病请描述:在这个换季时节,你是否常感咽喉不适,咳嗽连连?面对“咽痒咳嗽”这个小恶魔,你是否也曾困惑:这到底是寒咳作祟,还是热咳来袭?别急,今天我们就来一场深入浅出的探讨,通过解析病程发展和伴随症状,助你精准辨证,让健康回归! 一、初识寒咳与热咳 寒咳 -**特点**:痰液清稀,色白,多伴有鼻塞、流清涕、怕冷、四肢不温等症状。寒咳多因感受风寒之邪,肺气失宣所致。 -**常见场景**:冬季或初春,气温骤降,未及时添衣保暖时易发。 热咳 -**特点**:痰液黄稠,甚至带血丝,咽喉干痛,伴有发热、口渴、便秘等热象。热咳多因外感风热或肺热壅盛所致。 -**常见场景**:春秋季节,天气干燥,体内水分不足,或过多食用辛辣燥热食物后易发。 二、结合病程,细辨真伪 病程初期 -**观察重点**:初起时咳嗽的性质、痰液颜色及全身症状。寒咳往往起病急,咳嗽声重,痰液迅速清稀;而热咳则可能伴有咽喉疼痛,逐渐出现黄稠痰。 病程进展 -**变化观察**:随着病程延长,寒咳可能因治疗不当或体质差异转为热咳,表现为痰液由清转黄,症状加重。此时需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三、伴随症状,辅助判断 -**鼻塞流涕**:清涕多为寒,浊涕多为热。 -**舌苔与脉象**:寒咳舌苔白腻,脉象浮紧;热咳舌苔黄腻或红,脉象浮数或滑数。 -**全身症状**:寒咳多伴有恶寒、无汗;热咳则可能伴有发热、口渴、便秘等。 四、精准施治,早日康复 自我调理 -**寒咳**:注意保暖,多喝温开水或姜茶,适量食用温热性食物如羊肉、红枣等。 -**热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吃清凉滋润的食物如梨、百合、莲子等,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专业就医 -鉴于咳嗽原因复杂多样,当自我调理效果不佳或症状持续加重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辨证施治,以免延误病情。 结语 咽痒咳嗽虽小,但辨证施治不可马虎。通过了解寒咳与热咳的不同特点,结合病程发展和伴随症状,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因,采取合理的自我调理或就医措施,让健康不再受扰。希望今天的分享能为你带来帮助,让我们共同守护好这份来之不易的健康吧!
陈旋 2024-09-23阅读量1418
病请描述: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6克,细辛6克,炮附子6克。 太少两感证。太少两感证既可有脉沉、欲寐、四肢不温的少阴阳虚见证,也可有恶寒、发热的太阳表证。现代广泛用在慢性支气管炎、咯血、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原型心动过缓、高血压病、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药物性水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汗)、腰椎骨质增生、荨麻疹、多发性大动脉炎、功能性阳痿、不射精、舌冷症等疾病。
刘维忠 2024-06-27阅读量1828
病请描述:发汗有方,有效退热 上呼吸道感染后,免疫系统在抗感染过程中,产生大量制热源,刺激下丘脑调高体温调定点。身体便感觉身处寒冷环境,出现寒战、肌肉痉挛、皮肤血管收缩、心跳加快等现象,从而增加机体产热量,出现发热。《伤寒论》太阳病原文第一条中: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描述的就是外感后恶寒的症状。中医认为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治疗的关键在于发汗解表。组方含有发汗解表(桂枝、麻黄、荆芥、苏叶等)药物的中成药都可服用。病邪进入人体之后,由于体质不同,部分患者可出现但热不寒(发热重、恶寒不明显),可使用辛凉解表的中药,便是“银翘散”其中代表方。 除了药物疗法,我们还可通过喝热水,饮食(热粥、热汤、面等)、加盖衣被、洗桑拿、热水泡脚等非药物手段来发汗,起到退热的目的。正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服药方法描述:“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古人服药后的发汗方法值得借鉴,即通过发汗退热应注意适度,使全身微微湿润,有汗出的感觉,但不可大汗淋漓。 呼吸道感染积极发汗退热的同时,仍应积极对因治疗,辨别细菌、病毒感染,使用对应的药物。在感染得到控制后,内源性的制热源减少,体温调定点下调,体温才能稳定在正常范围。通常呼吸道病毒感染,以突发高热为主,伴有肌肉酸痛,2-3天后会出现干咳、咽痛、流涕等。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免疫系统逐步清除病毒,症状趋于缓解。而细菌感染,体温忽高忽低,发热同时出现咳嗽、咽喉肿痛,伴有黄、绿色脓痰或脓鼻涕,病程较长。如2-3天后症状不减轻,并逐渐加重,则应及时就诊。流感病毒发病具有聚集性及季节性,即在一个时间段人群集中发病。流感季节出现突发高热,及时使用抗原试剂或去就近医院检测,可在出现感染症状(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
陈旋 2024-05-14阅读量1295
病请描述: “春风十里不如你”,春天的风温柔的吹绿了大地,带来一片绿意盎然,吹来满目春暖花开。春机盎然的季节远没有你想象中的温柔,它看似温暖和煦,但是一样可以吹出很多疾病。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气候、冷暖变化波动最大的时期。早春的天气忽冷忽热,今天阳光明媚,明天刮风下雨,多变的天气让人重复开启收秋裤翻秋裤的模式。因为冷暖空气的频繁交汇,呼吸道作为人体与外界交流的重要器官此时正接受着巨大的考验,每年春天都是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 中医五行中,春季主气为风。中医养生观认为春天养生的一大要点为“防风”。“风为百病之长”,经口鼻也许肌肤传入,常多入侵肺系或经络,正气虚或邪气旺时就会内传脏腑以致疾病的发生。 有道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春风拂面之时,巧避风头添安康 1、恶寒防护——避外风 老话说,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春季气温冷暖不定,此时尤其注意保暖——避外风。现在天气早晚凉,温差接近10℃,因此切记要随时增减衣服,注意保暖,特别是关节、颈部、背部、腹部等,这也是“春捂”的含义所在。这样可减少我们得伤风感冒。 春季是最容易过敏的季节,温度忽冷忽热,紫外线骤然变强,花粉、柳絮四处漂浮,都是导致过敏的原因。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的,在春季外出可通过正确佩戴口罩,正确防护,减少呼吸道敏感。 2、注意心情——平息内风 春季气温波动,东边日出西边雨,时常有阴雨潮湿天气,人的情绪也容易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血压、血糖。此时需要注意饮食清淡、保证充足的睡眠,还要调控好心情,这样才能减少“内风”。 3、四季脾旺--无惧受邪 李东垣曾提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这是因为中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脾主肌肉,全身的气血通过脾胃运化到全身的各个脏腑,可以充养人体之正气。且健脾气、益肺气以培土生金,中焦健运,使肺卫得固,免疫力增强,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自然随之降低。饮食上要忌辛生冷辣刺激之品,如辣椒、咖啡、浓茶、酒等。
陈旋 2024-03-21阅读量987
病请描述:范先生,30岁,苏州人。主诉:左侧睾丸及腹股沟坠痛反复3年,近1周来疼痛发作频数及程度明显加重,于是经人介绍来我处就诊。 初诊,范先生左侧睾丸及腹股沟坠痛反复发作,情志不畅,无发热恶寒,无尿频、尿急、尿痛。纳可,寐安,大小便基本正常。舌质暗红,苔薄稍腻,脉弦细。辩证属于肝郁寒凝,瘀血阻络证,于是我为他开了疏肝理气散寒,活血通络止痛的方子治疗,让他先服用7剂。 二诊,范先生附睾压痛及腹股沟坠痛明显减轻,心情好转,但服药后第四天出现轻度腹痛,大便不成形,每日排便2-3次。于是我在原方的基础上稍作调整,让他再服7剂。 三诊,范先生自诉疼痛消失,大便基本正常,效不更方,于是我让他按照上方继续服用14剂,以固其效。 以此病例想要告诉所有患者,中医治疗附睾炎不单以杀菌为目的,而是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提高整体的抗病能力来起到一些杀菌消炎的作用。中医的精髓是辨证论治,更加注重个体化的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开方用药,更加的精准,经过长期的治疗来副作用也小,远期疗效更好,所以这是中医的优势。 自我介绍: 苏州哪里治疗附睾炎好?本人沈利华,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上海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任副主任医师,苏州国医堂名医便民工作室专家,上海中医药学会肿瘤会分会委员,上海市男性病研究中心委员。曾跟随临床大家“现国医大师”上海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刘嘉湘、上海著名肿瘤专家徐振晔教授学习诊治肿瘤经验,深受启蒙。钻研中药抗瘤40多年,在《中医杂志》等国内外期刊发表专病论文数十篇。曾任上海中医药学会肿瘤会分会委员;上海市男性病研究中心委员;曾获全国中青年医生科研成果奖和上海市十佳抗癌明星等荣誉称号。 坐诊时间: 每周日全天在苏州国医堂相城店坐诊。
沈利华 2023-11-22阅读量1601
病请描述:邪,顾名思义,各种不可见不可测不可名状之物,可引起人体不适,如头晕头痛头重,神识昏蒙,胸闷心慌,表现为“郁病”等各种症状,分为阴阳二性,阴邪,可有浑身或局部恶寒,莫名其妙发冷,梦魇等不适,阳邪,可有各类燥热之象,同时伴有多梦,噩梦,心慌,气短,盗汗等不适,甚至躁狂等表现。邪大多数属于无形之物。 毒,意味着对身体的伤害,类似各种炎症反应,有疼痛,麻木,不通等不适,因此,跟阴阳相结合,有阴毒,阳毒之分,大多数属于有形之物。 但是,若无形之邪借助有形之毒,或者有形之毒借助无形之邪,甚至可进化成有“意识”的东西,就具有一定攻击性,最终可能攻击人的大脑,那就很危险了! 所以邪毒之中人,目前有两种趋势,一种是在机体的薄弱部位慢慢成结,形成各种肿瘤之类;一种就是会导致抑郁症,这是比较常见的! 因此,对普通人来说,需要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保护人体的阳气,多晒太阳,多喝热水,不要吃冰的冷的东西,甚至包括水果等,都尽量少吃! 其次就是要养天地之间浩然之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老祖宗老早就教会我们应对之策了!
张平 2023-08-29阅读量1415
病请描述:一例新冠病毒感染者日记: 12月15号第一天, 只有少许咽干,精神状态良好!体温正常,核酸正常,抗原正常。 12月16号第二天: 咽干、咽痒,下肢酸软,伴随少许腰痛,头稍微有点晕乎乎的,10点开始回去休息!核酸检测中,抗原测完半个小时后开始变阳。下午17:00核酸结果出去,显示阳性变红码,情况开始加剧,咽痛,酸软,体温正常!精神稍微疲软。还有一个重点就是第二天开始放屁频率增加,一会一个屁。 用药布洛芬,每次0.2g,一天三次,加正柴胡饮颗粒,一次一包,一天三次。 第三天,12月17日。 凌晨1点,发烧39.2,四肢酸软,伴随微痛,咽干,吞咽稍微困难!精神状态不佳!早上7:00烧退了一些,身上酸痛减退,咽干,咽痛,吞咽困难加重,精神状态少许好转!8:00体温又测40.8°,11点浑身出汗,12点体温41.8°,13点开始咳嗽,14点咳嗽吐痰,咽痛减轻,四肢酸痛无,体温正常. 第四天,12月18日。早上服正柴胡饮颗粒,换宣肺止嗽合剂喉咙巨痛无比,像吞刀子!下午开始好转! 用中医辩证分析:首先确定本病邪毒属性温疫,即新冠病毒。温疫毒邪大多分为湿热毒邪和温热毒邪,二者致病特点不同,起病部位和传变趋向不同。本病患者发病后并不是首先表现恶寒怕冷等外感寒邪症状,而是首先是出现咽痛乏力不适等轻症,第二三天出现热势亢盛,体温达41℃,高热,口渴,咽痛,咽干,咳嗽,全身酸痛。这些症状都是肺卫邪热壅于肌表,继而进一步向里传入如咽痛口渴等里热之象,形成表里同病。即既有高热恶寒,头痛身疼,又有阳明实热,阴液劫灼(咽疼如割)。所以我们认为本病疫毒特性为温热毒邪,不是象去几年武汉的寒湿疫毒。 本病治疗治则:祛邪是第一,猛药重剂,务早务尽。 根据当前病邪毒性低传染快,但多是从口鼻而入。 而初病人用药来看,一是病重药轻,二只是对症用药,没有针对病因病位用药。 根据卫气同特点拟一下方药: 柴胡9葛根20黄芩9羌活9白芷9桔梗6石膏60板蓝根20苏叶9七叶一枝花9蒲公英20。临症根据临床表现加减用药 。用药分析:柴胡,葛根透表解肌助汗出,使热毒从表而去,苏叶,羌活,白芷解表宣痹,祛肌腠经络湿,以解疫邪留于解经络肌腠气血阻滞,头身疼痛酸痛。黄芩,石膏清气分里热,降温退烧。板蓝根,蒲公英,七叶一枝花清热解毒,以祛热毒壅滞咽喉胸中,解咽痛胸疼等上呼吸道症状。白芍,甘草调和营卫和中,本方寒热并用,有外散湿热,内清郁热之功。 临证时应注意不同情况加减变化:恶寒怕冷,体质虚寒,无汗可加荆芥防风发汗,热盛心烦咽痛加知母,玄参淡竹叶。肌肉关节疼痛较重者,加秦艽,羌活,薏苡仁祛湿通络。 相信如果感染本次新冠病毒,如果及时正确用患者必定痛苦少一些,康复快一些,愈后症状少一些。
王贻江 2022-12-23阅读量1189
病请描述:如果发冷,中医叫恶寒,一定要让他暖和起来。方法如下: 1.揪痧:大椎,出痧,魄就回来了,不会揪痧可刮痧。 2.伴有上吐下泻,还要刮肘窝:尺泽、曲泽、曲池。 3.十指尖放血:特别适用于手脚冰凉的人。从胳膊拍打、捋到手腕,然后再放血。血背后是气,见血就通了。 ①清晰如水 ②污浊如泥 4.艾灸:适用于年老、体弱,身体虚寒、免疫力低下之人,想发烧又发不起来的,肚子冰凉的。 需要专业指导,艾灸后会出现好转反应,类似于旧病加重,必须要专注,加意念,否则就是烤肉,出现上火症状,治不好又加了其它病。 5.喝热的姜枣红糖水或小米稀粥,盖大厚被子出汗就好! 6.小孩可以做小儿推拿,退烧效果非常好,清天河水、打马过河、退六腑三个手法各500下以上,做完一般情况烧就能退下来,让孩子睡觉休息。注意观察,如果几小时后又烧了,继续再做一遍,一天内可重复做几次,效果立竿见影!
凌江红 2022-12-18阅读量9938
病请描述:咳嗽准确的说是一个症状,可以是很多疾病的伴有症状。我们这里讨论的只是单纯的咳嗽。 从中医角度讲,咳嗽是有不同种类的,根据分类依据、角度以及个人经验等,会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我们今天大概是从病因的角度把咳嗽分为以下五种: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燥火咳嗽、痰湿咳嗽以及久咳不愈。 风寒咳嗽:特点咳痰色白清稀,同时伴有头痛、恶寒、鼻塞声重等。 小妙方:佛耳草30克,水煎,加红糖适量冲服。 风热咳嗽:微发热,咳痰不利,痰粘稠色黄,口干、咽痛等。 小妙方:灯笼草30克,水煎服。 燥火咳嗽:一般是干咳,喉间感觉有痰,但是很难咳出,干痒,或者口干。 小妙方:冰糖炖银耳,也可加适量百合同炖。每天2次,服用1-2周 痰湿咳嗽:痰多容易咳出,胸闷胀,食欲不好,身重乏力。 小妙方:陈皮6克、浙贝母10克,水煎服。 久咳不愈:错失及时治疗的时机,导致病程很长,久治不愈。 小妙方:款冬花30克、百部30克、紫菀30克,研末吞服,每次10克,每日2次,最好姜汤送服。 如果你也有咳嗽困扰,可以试用一下。伴有其他疾病或试用无效还是要及时正规就医。
苏丽娜 2022-11-19阅读量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