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口腔 > 打哈欠 > 内容

打哈欠内容

【在线答疑】三叉神经痛、牙痛...

病请描述:  颅神经疾病专家王景教授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我发现三叉神经痛有5年时间,病情时长反复,开始只是右侧上牙齿位置疼,以为是牙齿的问题,到牙科去看,说是牙齿没问题,但还是疼,慢慢的发展为刷牙、吃饭、洗脸都受到影响,就到医院去做系统的检查,确诊为三叉神经痛,近期疼痛加重,想咨询有没有根治的方法。”   王景教授介绍:目前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法最好和缓解持续时间最长的治疗方法,术后急性期有效率95%以上,可针对病因治疗,达到既保留面部正常感觉,又消除疼痛的目的。   如何鉴别三叉神经痛和牙痛?   牙疼、三叉神经痛有哪些区别?   1、疼痛感觉   三叉神经痛的疼痛是一阵一阵的,疼痛感没有牙痛的持续,而且是刺痛感。   牙疼一般情况下会是长时间的钝痛,时间都比较久,感觉比较僵硬。   2、疼痛部位   牙疼的疼痛部位主要就是集中在我们的口腔牙齿或者是牙龈上面,一般就是口腔内的局部疼痛。   3、三叉神经痛“扳机点”触痛区分法   三叉神经痛可找到“扳机点”,即触发点,刺激这些点可引起疼痛发作。多分布在上、下唇、鼻翼、鼻唇沟、牙龈、颊部、口角等处。常见于咀嚼运动、刷牙、打哈欠等动作。有时简单的张嘴或声、光刺激却可诱发三叉神经痛。其范围大者直径为指甲大小,小者为一个点或一根胡须。   牙疼一般会表现出持续性的疼痛,不会因为触发某个部位引发疼痛。   4、服药检验法   如果服用普通止痛药后,疼痛不见好转,则可排除是牙齿炎症性的疼癌,而是神经疼痛。   服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三叉神经痛药物后,疼痛来减轻,就可以排除神经疼痛,而是牙痛。   5、自我检查牙齿健康法   可以检测自己的口腔中有没有蛀牙、牙龈发炎或者是牙龈出血溃疡等情况,如果没有这种牙齿问题还是疼痛难忍的话,那可能就是三叉神经痛引发的疼痛了。   三叉神经痛与牙疼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三叉神经痛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各学说均无法解释其临床症状。目前为大家所支持的是三叉神经血管压迫导数神经脱髓鞘学说。   牙疼是由牙龈炎和牙周炎、蛀牙、折裂牙导致牙神经感染引起。牙齿受到牙齿周围食物残渣、细菌等物结成的牙垢、牙石长期刺激,维生豪缺乏等原因所造成。   目前三叉神经痛有效治疗方法:药物及手术治疗,发病初期服用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效果极佳,但是长期服用的患者反映,效果会越来越差,而且长期的药物治疗产生严重的副反应,针对明显存在神经及血管骑跨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一般药物治疗的效果甚微,应该尽早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评估,可达到治愈的目的。

王景 2025-01-21阅读量1419

“一声咳嗽&rd...

病请描述:  病友故事:5年的疼痛   54岁的刘先生,5年前他因咳嗽了一声后,便出现了一边舌咽位置、右侧耳朵内一阵剧烈的疼痛,就像被电打了一样。从那以后,这样的疼痛便折磨了他多年,这些年不管是吃饭、喝水、咳嗽,甚至咽口唾沫都能引发出咽部、舌根、耳朵一阵一阵的剧烈疼痛,像在被什么东西撕裂一样,火 辣辣的疼。   为了治病,他在一家医院做了手术(已经记不起来是什么手术了),但疼痛丝毫没有缓解。两个月前,刘先生的疼痛又加重了,他找到西安交大一附院颅底颅神经疾病诊疗专家组姜海涛教授,经过初步评估诊断她患的是舌咽神经痛,进行了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今日上午(周四)门诊复诊,他讲述术后疼痛已经消失。   什么是舌咽神经痛?   姜海涛教授介绍,舌咽神经主要支配舌咽部的感觉。舌咽神经痛是一种出现于舌咽神经分布区域的阵发性剧疼,通常在四十岁以后发病。疼痛的性质与三叉神经疼很相似,但舌咽神经痛发生在一侧舌根、咽喉、扁桃体、耳根部,及下颌后部,以耳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与三叉神经痛的分布区域不同。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由神经发生脱髓鞘病变,出现的神经传入冲动障碍所导致。当舌咽神经进出桥脑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枢与周围神经的移行区,脱鞘区,又称为神经敏感区,缺乏细胞的包裹。如果这一段的舌咽神经被颅内迂曲的血管压迫后,由于血管的长期搏动造成神经脱髓鞘,引起舌咽神经的传入冲动与迷走神经之间发生短路,而引发舌咽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对于舌咽神经痛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唯一可以根治的方法就是通过通过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将血管与神经分离,解除压迫。并且该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术后98%的患者疼痛都会消失。   颅神经显像检查   显微血管减压术解除病根   一个月前经过评估后,姜海涛教授为刘先生进行了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手术全麻满意后,患者取左侧卧位,于右侧耳后发际线内切开4cm左右的竖切口,颅骨打开一元硬币大小的骨窗,显微镜下,于右侧桥小脑角区仔细探查舌咽神经,见右侧小脑后下动脉压迫舌咽神经,予以分离,垫神经垫片。   手术麻醉清醒后,刘先生咽部的疼痛就立即消失了,折磨了他5年的舌咽神经痛得到了治愈。他说,五年多了,第一次可以大胆吃饭、喝水,打哈欠,可以大声说话了,再也不用担心一阵一阵的剧烈疼痛。

姜海涛 2024-12-25阅读量1705

甲状腺功能亢进为何肌肉痛?

病请描述: 前几天有个病人,诉肌肉酸痛,打哈欠时或伸手拿东西时更明显,经检查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出现肌肉痛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T3和T4)水平显著升高,导致全身代谢率增加。这种情况下,肌肉细胞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其正常功能,因而容易出现疲劳和酸疼。 蛋白质代谢异常:甲状腺激素过多会促使蛋白质合成和分解速度加快,导致肌肉蛋白质分解增多。这种不平衡状态使得肌肉纤维容易受损,引起肌肉酸疼。同时,肌肉蛋白质的降解也可以导致肌肉质量下降,使得肌肉力量减弱和疲劳感增强。有时会出现肌酶升高。 电解质失衡:甲亢可能导致电解质(如钾、钠、钙等)失衡,这对肌肉功能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钾离子尤其重要,它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电解质失衡会导致肌肉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影响肌肉收缩能力,进而引发肌肉酸疼。部分患者会出现血钙升高,碱性磷酸酶也高,类似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必要作血PTH检查,予以排除。 神经系统变化:甲亢会影响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使得神经传导速度加快或紊乱。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肌肉神经反应异常,神经肌肉兴奋,引起肌肉痉挛和酸疼。有些出现不宁腿综合征。

杨春华 2024-09-23阅读量1565

骨盆旋移易引起不孕不育

病请描述:骨盆旋移: 由于骨盆是脊柱的底座,是由两下肢支撑着,故在日常生活中因各种站姿或坐姿不良都会造成骨盆的倾斜或旋转移位,这种旋转式移位我们简称为骨盆旋移。国医大师、八桂名医、博士生导师韦贵康教授指出:骨盆旋移也有先天性的,即出生分娩的时候,在母亲的产道里落下的骨盆旋转移位。有骨盆旋移者,一般在第4~5腰椎和骶骨至髂后上棘处,可触及紧张肌肉和突起的骨性物,多由骶髂关节错位或腰突症或腰椎后关节错位所致。表现为:腿有长短,且多有内旋或外旋;臀部和大腿后方或侧方肌肉紧张;腰易酸痛,类似腰肌劳损。 骨盆旋移与起不孕不育: 情景一:一位38岁的女士想生育二胎,可是已经停经了…… 情景二:怀上宝宝的女士,做B超检查时却发现没有胎心音…… 情景三:既便多么注意保胎,可还是流产了…… 情景四:既便夫妻多么努力,还是不孕…… 对于上述几种情况王明杰博士答疑:骨盆是人体的基座,也是孕育胎儿的“金屋”,子宫、卵巢均位居其中。解剖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子宫的供血供氧和舒张收缩、卵巢的排巢分泌等功能,均受位于脊柱-骨盆周围的植物神经支配,脊柱侧弯移位、骨盆倾斜等均可使植物神经受到挤压、牵拉,进而影响到植物神经致所支配的子宫、卵巢出现功能失常(如子宫供血不足或痉挛收缩,排卵紊乱或不排卵等),临床上除表现为腰骶部的酸胀累外,部份还可引起不孕不育。因而孕前的“脊柱-骨盆功能评估”非常重要!也就是说:要想孕育宝宝,胎儿所住的“房屋”准备好了吗? 骨盆旋移自我评估: 1、在睡觉的时候,很难长时间仰卧。 2、站立的时候,身体有些前倾,会出现腰痛,并习惯性的捶腰。 3、站立的时候,容易不自觉靠着墙。 4、坐在椅子上,会不自觉地把腿盘起来。 5、走路的时候容易绊倒,左右鞋底的磨损程度不同。 6、虽然没掉牙齿,但嘴却是歪的。 7、稍微运动一下就会出汗。 8、走路的时候,容易O型腿或膝盖向外屈。 9、虽然不困,却经常打哈欠。 10、虽然不疲倦,但眼睛却睁不开。 若出现上述两项情况者,骨盆旋移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出现了上述项目多达8-10项者,骨盆旋移可能影响自律神经了。此时应到医院寻找专科医师咨询,就诊进行专业的骨盆评估以及制定相对应的治疗与康复方案。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891

梅雨过后,高温来袭,炎炎夏日...

病请描述:  梅雨过后,高温来袭。本周开始,我国总体的天气形势发生大变化,雨热分布将随着副热带高压位置的改变“乾坤大挪移”。其中,前期多雨的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将变得晴热起来。上海更是出现连续37~38℃的高温天气。 ▲ 上海迎来连日高温   炎热夏季,不少人在室内都开了空调降温,但是有时候吹空调也能诱发三叉神经痛。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特需专家杨忠旭博士指出,室内、室外温差较大,再加上直吹面部,会刺激面部血管异常收缩搏动,刺激相邻神经,引起剧痛。   杨忠旭博士提醒广大市民,夏季室内外温度差最好不要过大,也不要让空调直吹头面部,尤其是三叉神经痛患者要特别注意,避免忽冷忽热,冬春交替时节也是如此,患者朋友们应做好面部保暖。 ▲ 夏季高温,莫贪凉,小心吹出三叉神经痛   说话、咀嚼、漱口、洗脸,天气和气候变化都会诱发剧痛   三叉神经痛号称“天下第一痛”,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发作形象一点来形容,分别像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似的,剧烈难忍,甚至痛不欲生。   三叉神经痛敏感区主要分布在这些部位:口周,如上下唇部、胡须处;口腔内,如舌的前半部、牙龈、臼齿处;鼻周,如鼻翼、鼻唇沟;脸颊部,如上颌区、下颌区、耳前区;前额部。   平日里,说话、咀嚼、漱口、洗脸、打哈欠、触摸等都可能引发三叉神经痛。此外,天气和气候变化也是三叉神经痛的重要诱因,被风吹着或忽冷忽热,都可使疼痛加剧。   此外,杨忠旭博士指出,由于是发生在面部的疼痛,三叉神经痛常常以牙痛、偏头痛等几种“假面目”出现。由于三叉神经也支配牙齿功能,所以痛起来时跟正常人的智齿痛很像,特别容易和牙痛混淆。   为何会患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按病因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认为病变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及其感觉神经根内,也可能与血管压迫、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导致对神经的机械性压迫、牵拉及营养代谢障碍有关。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又称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常为某一疾病的临床症状之一,由小脑脑桥角及其邻近部位的肿瘤、炎症、外伤以及三叉神经分支部位的病变所引起。   由于疼痛剧烈、发作无常,以致三叉神经痛患者整日战战兢兢、谨小慎微、精神萎靡不振,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就连说话也十分小心,惟恐触发到“疼痛开关”引起发作,长此以往,会给患者造成极其严重的心理负担,甚至使其产生轻生念头。 ▲ 三叉神经痛号称“天下第一痛”   许多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发作,吃药不管用了,却仍然自己在家里忍痛,抱着过一阵子再看看的态度,拖延就诊。杨忠旭博士提醒,其实,三叉神经痛并不能自愈,只会越拖越严重,越拖越痛。这时候,患者切忌忍受剧痛,而拖延病情。   微血管减压术,告别“天下第一痛”   《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出,药物治疗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确切,尤其适合于治疗初发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但药物治疗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不确切。当药物治疗的疗效减退或者出现患者无法耐受的药物副作用而导致药物治疗失败时,可以尽早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方式有多种,包括经皮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Meckel's囊球囊压迫术、Meckel's 囊甘油注射、伽马刀治疗及微血管减压手术。共识指出,微血管减压术的远期预后优于其他外科方法。 ▲ 一位饱受三叉神经痛折磨的患者,顺利接受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   微血管减压术是现代神经外科典型的微创手术之一,仅通过患者耳后发际内4-5cm的切口,于显微镜下探查三叉神经走行区,将所有可能产生压迫的血管、蛛网膜条索都“松解”开,并将这些血管以Tefflon垫片与神经根隔离。一旦责任血管被隔离,产生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三叉神经核的高兴奋性就会随之消失,恢复正常。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并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觉和功能,不影响生活质量。 ▲ 杨忠旭博士在为患者手术   三叉神经痛患者夏季还应注意什么?   杨忠旭博士提醒,除了吹空调这种冷风刺激,三叉神经痛患者还应该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1. 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坚持规律用药、足量用药。许多患者因为没有规律用药,而导致三叉神经痛发作,甚至使疼痛难以控制。如果出现药物控制不佳的情况,请去正规医院检查,最好不要自己盲目增减药物。   2. 避免过度劳累、熬夜。患者应该有充足的休息,不要因为工作、娱乐等等打乱生活节奏,每天应该保持良好的作息。   3. 保持良好的心情。在情绪激动、焦急、大喜大悲、惊吓等等情绪波动下,也容易诱发三叉神经痛发作。   4. 清淡饮食,营养均衡,忌烟酒。夏季可多食用营养丰富并且清淡食物,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过硬的食物。   5. 减少使用冷水洗脸。由于夏天天气炎热,很多人贪图凉爽喜欢直接用冷水洗脸,但三叉神经痛患者却不宜冷水洗脸,冷水刺激面部神经容易诱发疼痛,患者最好用温水洗脸。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07-16阅读量1113

如何防止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病请描述:   颞下颌关节由下颌骨的下颌头与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构构成。颞下颌关节的作用是在肌肉作用下产生与咀嚼吞咽语言及表情等有关的各种重要活动。      下颌关节的结构特点是受力关节具有完整的关节盘关节面关节表面覆盖的是纤维软骨关节囊松弛前部比较薄弱,易发生下颌关节前脱位,两侧关节属于联合关节,下颌骨可做上提可下降前进和后退以及侧方运动。 颞下颌关节鸡下颌关节是人体至关重要却非常复杂的关节之一。 它是颌面部唯一的左右双侧联动关节。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多方向的活动性。 在肌肉的协同作用下产生与咀嚼,吞咽语言表情等各种重要活动。 而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是由于肌肉,骨关节损害,关节盘移位,韧带损伤以及调控的不协调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的主要症状是 1 关节区肌肉疼痛。 2  下颌骨运动障碍,张口受限。 3  张口闭口运动时关节弹响(可以自我测试) 4   常伴有颈部僵硬和颞部枕部疼痛。 5   咀嚼易疲劳,并常在吃硬物后诱发疼痛。 6  张口时不顺畅,会出现下颌左右摇摆。 当出现上述这些情况时,提示你的下颌关节功能不正常,建议做一做如下的调整。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  减少单侧咀嚼。单侧面肌肥厚者尤其要注意。自我检查照镜子就会发现两侧面颊部不对称。 2    减少突然大张口。大张口时下颌骨体向后方运动下颌关节头向前滑动。如果前方关节囊松弛,下颌的肌肉张力过高下颌头可以滑至关节结节前方而不能退回关节窝,造成下颌关节脱位,往往是发生在大笑或者是突然打哈欠之后,也就是常说的笑掉下巴。 3减少不良姿势,长时间的低头或者坐姿不正。不仅会导致颈椎疾病和上交叉综合症,同时在低头或者长时间歪头扭歪的情况下,舌头周围的肌群会牵拉下颌骨影响下个股的正常运动轨迹。当下颌骨周围的肌肉张力不对称。或者疲劳痉挛的情况下,极易导致关节囊损伤松弛。那么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概率就大大增加。压力和张力的紊乱,进而导致关节损害。这也是很多患者发生关节弹响的原因之一。  3   少托下巴,避免颞下颌关节受力不均衡,负重增加导致关节损害,功能紊乱。 4减少寒凉食物对下颌关节的刺激,当冷到牙打颤的时候就是咬肌的痉挛。 5  保持心情舒畅才能够全身的肌肉放松。 6   当你有颈椎病或颈肩疼痛偏头痛时,说明你的神经系统出了问题,需要及早治疗。 7 及时治疗牙齿疾病,当你的牙痛或者牙齿咬合不良的时候,它会诱发和加重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文章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不对观点欢迎留言指正。

马彩毓 2023-12-25阅读量3546

乘车经过隧道时,经常会感到耳...

病请描述: 乘车经过隧道时,会感到耳闷,主要是因为高铁快速通过隧道时,高铁和隧道之间的空气压力发生变化,产生较大的气压差。 这个气压差会导致中耳腔内的压力上升,使鼓膜受到一定的压迫,产生闷胀感。 此外,如果乘客的咽鼓管功能出现障碍,无法及时调节鼓膜内的压力,也会加重耳朵的不适感。 建议在乘坐高铁时,可以尝试做一些吞咽、打哈欠等动作,以调节中耳腔内的压力,减轻耳朵的不适感。如果耳朵不适感持续存在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冯佳鹏 2023-10-25阅读量1253

乘车经过隧道时,经常会感到耳...

病请描述: 乘车经过隧道时,经常会感到耳闷,为什么? 乘车经过隧道时,会感到耳闷,主要是因为高铁快速通过隧道时,高铁和隧道之间的空气压力发生变化,产生较大的气压差。 这个气压差会导致中耳腔内的压力上升,使鼓膜受到一定的压迫,产生闷胀感。 此外,如果乘客的咽鼓管功能出现障碍,无法及时调节鼓膜内的压力,也会加重耳朵的不适感。 建议在乘坐高铁时,可以尝试做一些吞咽、打哈欠等动作,以调节中耳腔内的压力,减轻耳朵的不适感。如果耳朵不适感持续存在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冯佳鹏 2023-10-25阅读量835

颞下颌关节内紊乱

病请描述:颞下颌关节是连接下颌骨和头骨的一个复杂的关节,它可以让我们进行张口、咀嚼、说话等动作。颞下颌关节内紊乱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疾病,它会导致关节区或面部的疼痛、关节弹响、张口受限等症状。 颞下颌关节内紊乱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比如遗传、关节炎、外伤、咬合不良、磨牙、精神压力等。颞下颌关节内紊乱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线、CT或MRI等。 颞下颌关节内紊乱的治疗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关节制动:限制关节运动,避免咬硬物、打哈欠和大张口等。 理疗:采用超声波、电刺激、冷热敷等方法,促进关节区血液循环和炎症吸收。 药物治疗:使用消炎镇痛药、肌肉松弛剂或抗抑郁药等,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咬合垫:佩戴特制的咬合垫,可以减少关节压力,改善咬合关系,保护关节盘。 手法治疗:通过专业的手法操作,放松周围肌群,松动紧张的关节,恢复关节功能。 调整咬合:如果咬合不良是导致颞下颌关节内紊乱的原因之一,可以通过正畸或修复牙齿等方法来调整咬合。 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者出现器质性改变,如关节盘移位、骨质缺损等,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有多种,如关节镜手术、开放手术或人工关节置换等。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但也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预防颞下颌关节内紊乱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注意两侧都要咀嚼食物,避免吃过硬过大的食物。 注意不要长时间咬牙或者磨牙,尤其是在精神紧张或者睡觉时。 注意睡觉姿势,尽量采用平卧或侧卧的方式,避免趴着睡觉。 定期检查牙齿和口腔健康,及时修补缺损牙齿或者进行正畸治疗。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当进行放松和锻炼。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任何其他问题,欢迎随时与我交流。

蒋通辉 2023-08-15阅读量943

气温迎来过山车,心脏如何能不...

病请描述:早春时节,气温冷热交替,骤升骤降,今天还是出门冻手的温度,明天就可能升到具有暖意的两位数。此外,昼夜温差也很大,这种早春气温的过山车对心血管病患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那么,心血管病患者需要注意什么,才能让自己的心脏不颠簸呢?1、根据气温变化,适时添减衣物。 温差过大,容易造成血压波动,寒冷的刺激容易导致心肌耗氧指数上升,加重心脏负荷,更容易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因此,心血管病病人要时刻注意天气的变化,根据气温适时增减衣物。特别是雨雪、大风等天气,要立即增添衣服,做好头部和脚部的保暖工作,减少出门。 2、“春困”不可大意 心血管病病人血管弹性降低,血液在温度影响下会重新分布,流入大脑的血量降低,加重大脑缺氧。如果出现频繁打哈欠,困意强烈的情况,很可能是大脑缺血缺氧所致,不能简单的认为是“春困”而放松警惕,一旦出现身体不适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切莫大意。 3、适当体育锻炼,清淡饮食 初春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能改善身体机能,增强心脏活动耐量,提高御冷能力,但要把握好运动量和时间,锻炼强度因人而异,一定要适度恰当。上午8、9点太阳出来后或下午4点左右是运动的最佳时间。 春季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少吃油腻食物,不要过多进食,选择低盐、低脂的食物,多喝水,补充充足的水果和新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导致用力排便而诱发心绞痛的发生。 4、规律服药,注意细节 许多心血管病病人在早春变暖时,心情变好,想要更自由放松一点,但服药和监测上断不能放松自由。定时测量血压,规律服用药物,切勿随意自行停药或加药。特别是在气温过山车的情况下,规律服药对防止症状发生或加重是至关重要的。

沈迎 2023-02-20阅读量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