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 心房颤动 > 检查

心房颤动检查

心房颤动检查相关内容 更多>

健康科普︱“头晕...

病请描述:  头晕/眩晕是神经内科门诊常见的主诉之一。临床常见的眩晕类疾病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慢性主观性眩晕、前庭性偏头痛、后循环缺血、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前庭阵发症等。其中后循环缺血值得警惕,如果延误救治可进展为脑梗死即后循环缺血性卒中(中风)。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学术副院长、4F脑血管病科主任席刚明教授指出,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具有一定的隐匿性,症状不典型,导致患者漏诊率约为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2.5倍,有时难以在溶栓时间窗内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实施溶栓治疗,以致死亡率、致残率相对偏高。  “中风的典型症状多为口角歪斜,一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但‘典型症状’不是‘规定症状’”。席刚明教授提醒,中风症状有多种多样,如突发头晕,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步态不稳,定向障碍,意识混乱和记忆障碍等,同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仔细识别。▲ 头晕/眩晕要警惕后循环缺血  六旬男子频繁头晕,最终确诊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上观新闻》2024年7月21日报道,61岁的董先生于三周前突然出现头晕。本以为是劳累所致,但休息过后头晕非但没有缓解,还逐渐出现了头重脚轻、走路摇晃等症状,随即被家属送至当地医院就诊。  医生接诊后考虑到董先生有2型糖尿病病史,日常控制血糖欠佳、尿酮体阳性,故诊断为2型糖尿病酮症、脑急性缺血可能,收治入院后积极对症治疗。可董先生糖尿病酮症明显好转后,头晕症状却并未缓解,说话也开始含糊不清了,医生考虑到患者有可能出现了急性脑梗死。最终,经检查发现双侧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左侧椎动脉V4段闭塞,确诊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症状较为隐匿  席刚明教授介绍,后循环系统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枕叶及上段脊髓等重要结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是指因后循环血管狭窄和闭塞引起低灌注、血栓形成栓塞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损害,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20%~25%,是卒中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但与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相比,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症状往往较为隐匿。  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眩晕、复视、呕吐、共济失调、言语障碍;口周、面部、肢体麻木等。详细的病史(症状、发病经过、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及体格检查(步态测试、视野测试、平衡测试、共济失调测试)等对早期识别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尤为重要;MRI-DWI是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检查,但检查时间长为其局限性。CTA-CTP对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早期识别有较高敏感性,为急诊筛查首选,但确诊仍以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 与前循环缺血性卒中相比,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症状往往较为隐匿  后循环缺血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  1.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  (1) 动脉粥样硬化是后循环缺血最常见的血管病理表现。导致后循环缺血的机制包括:大动脉狭窄和闭塞引起低灌注、血栓形成及动脉源性栓塞等。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椎动脉起始段和颅内段。  (2) 栓塞是后循环缺血的最常见发病机制,约占40%,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主动脉和椎基底动脉。最常见栓塞部位是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远端。  (3) 穿支小动脉病变,包括玻璃样变、微动脉瘤和小动脉起始部的粥样硬化病变,好发于桥脑、中脑和丘脑。  2.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与颈动脉系统缺血相似,除不可调节的年龄、性别、种族、遗传背景、家族史、个人史外,主要是生活方式(饮食、吸烟、活动缺乏等)、肥胖及多种血管危险因素,后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卒中/TIA病史、颈动脉病及周围血管病等。  后循环缺血如何治疗  1.药物治疗:最常用的药物是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它们可以防止血小板凝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介入治疗:对部分患者,介入治疗如动脉支架置入术可以有效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正常血流。  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血管阻塞,可能需要血管搭桥手术来恢复血供,这通常是最后的选择。  其中,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是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席刚明教授提醒,对于椎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且颅内血管代偿不佳,建议及早行血管支架置入术,彻底改善颅内血供,预防脑梗死发生。▲ 4F脑血管病科主任席刚明教授、4A脑血管病一科副主任王贵平博士在为一位双侧椎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  如何预防后循环缺血?  席刚明教授表示,与其他类型的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相似,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心房颤动和冠状动脉疾病。换句话说,如果你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病史,或者有吸烟史,或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都需要格外关注后循环缺血的风险。  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高盐、高糖、高油的饮食,缺乏运动,肥胖,也是后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应积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改善饮食结构,增加体力活动。当然,如果你已经患有心脏病、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颈动脉疾病或周围血管病,那就需要及时监测病情,接受药物治疗,以避免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另外,定期进行神经系统体检也是提早发现该病情的有效手段。  最后,席刚明教授提醒,当生活中频繁出现,头晕、恶心、黑曚、走路不稳等,万万不可大意,盲目服用药物可能使病情加重,一定要及时就医确诊。  文章部分来源:上观新闻、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医脉通神经科、中国后循环缺血专家共识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5-04-18阅读量259

心脏瓣膜出现问题,是修复还是...

病请描述:人类的心脏内共有四组瓣膜,即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每组瓣膜均由二至三个瓣叶组成,瓣叶菲薄光滑而富有弹性,它们具有单向阀门作用,随心动周期交替开放关闭,保证心脏向正常方向排血,维持人体的血液循环。倘若瓣膜出现了病变狭窄瓣膜口在开放时不能充分张开,血流就会出现梗阻,造成血流通过障碍。血液“憋”在心脏里面,使得心脏慢慢增大。心脏的压力高了、增大了,对身体的许多脏器都有影响。比如二尖瓣狭窄可能引起肺内压力升高,患者出现咯血、气短;三尖瓣关闭不全,会引起肝脏的增大,晚期出现肝脏硬化、黄疸等,还会引起肾脏的淤血,出现尿少、腿肿、脖子肿、脸肿等。此外血憋在哪个地方,时间长了哪个地方容易凝固,形成血栓,“憋”得时间太长了,心房被“憋大”增生,还容易形成房颤。总之,心脏瓣膜病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瓣膜将进一步受损,长此以往会引起急性肺水肿、房颤、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患者轻则丧失劳动力,重则心力衰竭而亡。心脏瓣膜坏了就要及时修补甚至更换!手术是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就治疗技术而言,瓣膜病的外科手术治疗主要分两种方法:(1)心脏瓣膜成形术,即对损害的瓣膜进行修复;(2)心脏瓣膜置换术,用人工机械瓣或生物瓣进行替换。心脏瓣膜成形手术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单纯恢复心脏瓣膜或瓣环的解剖形态,而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恢复瓣膜以及心脏的正常功能,使心脏能够正常健康运作。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是采用由合成材料制成的人工机械瓣膜或用生物组织制成的人工生物瓣膜替换的手术,简称换瓣。是换瓣还是修复,是有一定适应证的瓣膜成形术通常用于病变轻微的二尖瓣或三尖瓣,而对于严重的心脏瓣膜病变,特别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多选择瓣膜置换术。换句话说,瓣膜还有修复的价值,可以考虑瓣膜修复或者成型。如果说这个瓣膜已经完全坏掉了,那么只能瓣膜置换了。现在患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到医院检查,很多患者医生都建议及时换瓣膜或手术修复。但心脏方面的手术都是有一定的风险的,所以建议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大医院或心脏专科医院进行手术,下面就来看一下具体的手术方式。从手术切口的大小和创伤程度上来讲,分为微创和开胸手术两种!开胸心脏瓣膜手术:多采用胸骨正中切口(长约20 cm),手术结束时用钢丝合拢固定胸骨;该手术显露心脏病变好,操作方便。但这种手术方法创伤较大,且皮肤瘢痕位于胸前正中,给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的美观、社交与心理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但此类手术适应证广泛。心脏瓣膜病胸腔镜下微创:是在胸壁上打3个1.5 cm的小孔,将医用微摄像头深入患者体内,医生看着电视胸腔镜观察器官和病灶,利用特制的微创手术器械完成手术操作。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受到广大瓣膜病患者,尤其是老年及女性患者的青睐。瓣膜病小切口下微创:分为胸骨正中小切口和右前胸小切口下瓣膜手术,该手术不损伤胸骨,切口美观隐蔽、创伤小、瘢痕较小,迎合了人们对于美观的追求。提醒:无论是哪一种手术方式,都有各自的适应证,一定要根据病情及医生的意见慎重选择。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一般不建议拖。时间拖得越长,心功能会变得越差,手术的风险也会越大。

郑远 2025-02-10阅读量938

【周二】微医健康早报

病请描述:糖友“年检”,必要项目提醒 心血管相关检查。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及以后的每年,都应该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评估内容涵盖心血管病史、年龄、吸烟情况、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早发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肾脏损害以及心房颤动等多个方面。

赵欢欢 2025-01-16阅读量1300

一例高龄多种疾病并存患者突发...

病请描述:患 者女,92岁,高龄,多种疾病并存。省内异地患者,入院前三天在省内最权威三甲医院检查后明确下肢多发动脉狭窄及肢体远端多节段动脉闭塞,省内血管外科权威顶级专家给予指导诊疗方案,家里也遵医嘱执行,但入院前5小时突发下肢疼痛,不能耐受。周末节假日下午15点20左右入院,白班医生下完一级护理及部分相关检查后未行任何治疗交到夜班的我手里。夜班期间应用两种改善微循环针剂、口服抗凝、抗动脉硬化,患者自行5种口服止疼药(国产4种,进口1种)及入院后常规给予医保DRG不会罚钱酮铬酸肌注止疼未明显改善疼痛症状,这位高龄患者凌晨疼痛不能耐受终于崩溃了。半夜给主任喊过来做手术准备加上术前术后各种病例书写签字医嘱,感觉回到了二十年前刚读研究生的时候。鹏叔人到中老年,作为主刀术者,术中根据造影情况给予球囊扩张并留置溶栓导管,今天翻科室工作群看到主任说患者恢复良好,感觉到很欣慰。突然有了20年前第一次给一个晚期食管癌不能正常进食水患者下食管支架的往昔。一辈子都忘不了,那个老大爷;“孩子,叔不求别的,你让叔能吃个鸡腿喝几口酒就行。”我做到了。有个小插曲,课题的时候我是想做食道支架或者下肢支架的,但是我的导师帮我选的大咯血介入治疗,老师是对的。 急性动脉血栓,顾名思义啊,肯定都是急性发作的,是指来源于心脏或动脉壁脱落的血栓或粥样斑块等栓子随血流向远端动脉流动,卡在口径比栓子小的动脉并堵塞管腔,导致肢体、器官和组织的缺血和坏死。痛!疼痛!剧烈的难以忍受的疼痛!栓塞部位会出现突发而剧烈的疼痛。(当天凌晨11点58分这个92岁高龄但头脑意识十分清晰的老太太直接跟我说:“求求你了大夫,你给我打点药让我去死吧!这辈子我活够了,我不怪你,让我死我也算享福了!”)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闭塞后对身体有什么严重危害? 动脉血栓闭塞靶器官或肢体供血动脉后会迅速阻断栓塞靶器官,尤其是远端肢体的动脉血供,造成肢体缺血,短时间内引起肌肉、神经、皮肤等不可逆的坏死,随后大量的坏死组织产生的毒素播散到全身,引起全身酸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大脑意识的改变,最终威胁生命。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闭塞下肢动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大约有80%-90%的下肢动脉栓塞的栓子来源于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原因是房颤,随着动脉硬化患者发病率的增高,由冠心病导致的动脉栓塞比例在逐渐上升。(该老年女患,心房纤颤,心率最高196,血氧一度82)这类心房纤颤真的是很恐怖,这些年鹏叔处理过的肾梗死、肠系膜动脉缺血坏死下肢动脉闭塞很多都因此而起。又想起了导师王大伟先生曾经问过我们那届四个研究生一个问题,让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房颤的患者容易脑梗死。老师就是老师,一辈子都敬佩的人。) 题尾题外话,那个夜班一宿未睡,身体真心承受不了。羡慕我们美女主任,身体是真好,白天黑夜咋干人家身体都能挺的住。也羡慕这个老年女患,儿女是真孝顺,舒兰外地,有事也真是全家都上,家风让人钦佩,百善孝为先,这样的家庭值得让人尊重。

孙鹏 2024-11-08阅读量2160

心房颤动检查相关医生 更多>

评分:10
问诊量:1209
甲流奥司他韦处方、长新冠后遗症(新冠感染后胸闷、心慌、失眠等不适)、新冠病毒感染规范化诊治、高血压(头痛,头晕,眼花)、冠心病(胸闷、胸痛、心前区紧缩感)、心律失常(心慌心悸、黑蒙、晕倒、心房颤动、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等),心力衰竭(气喘、呼吸困难)、高脂血症(甘油三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心肌病(心脏扩大、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等)、心肌炎、颈动脉斑块等。尤其多次检查吴异常伴随失眠、焦虑、抑郁心脏神经官能症的诊治。
评分:10
问诊量:75
从事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慢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病、心房颤动早博等各种心律失常、高血压病等疾病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尤其擅长冠状动脉造影、冠脉支架置入及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等微创介入术。同时也开展了血管内超声和冠脉内压力导丝、压力导管等功能学检查,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评分:9.9
问诊量:231
永久起搏器安装、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等心血管介入诊断及治疗。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多项市级课题并获奖。
评分:9.9
问诊量:104
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瓣膜病和心力衰竭等)的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相关临床检查、检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和超声心动图、冠脉CT血管造影和选择性冠脉造影等)的结果释读;其他专科、专业疾病伴发的心血管情况的评估和处理(如外科术前评估等)。

心房颤动检查相关医院 更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503.3万

心内科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6.6万

二院心血管科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