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从膳食结构、饮食习惯、生活条件等的变化来看,先天脾胃虚弱,或后天饮食失养,损伤脾胃是痛风发病的关键因素,脾胃失调、湿浊内生是痛风反复不愈的症结所在。痛风食养关键在于调理脾胃,推荐食用白扁豆、玉米须、麦芽、山药、芡实、大枣、橘皮、山楂、五指毛桃、茯苓等。脾主肌肉,选择和缓、少量、持续的运动方式,可以使筋骨舒展,脾胃得健。结合患者的体质特征和临床症状,根据常见中医证型,合理膳食。 一、湿浊证,常见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和痛风间歇期,该类人群以痰湿体质多见,应避免寒冷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严格控制肥甘厚味,即限制嘌呤和蛋白质的总摄入量,低盐膳食,尤其避免食用甜、油腻、酸、涩食物;可食用薏苡仁、橘皮、茯苓代茶饮。 二、湿热证,常见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该类人群以湿热体质多见,除严格限制嘌呤、蛋白质的摄入之外,尤其应该限盐和烟酒,避免外感风寒、风热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推荐食用山竹、西瓜、荸荠等,可用赤小豆、木瓜、薏苡仁等煮汤饮用。 三、痰瘀证,常见于痛风间歇期、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该类人群多见血瘀和痰湿体质。患者应多饮水,严格限制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和高盐膳食,可食用木耳、山楂、桃仁等。四、脾肾亏虚证,常见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该类人群以阳气亏虚体质多见,宜食温热性食物,可食生姜、黄芪、茯苓、核桃、荔枝等。 还要因时制宜,分季调理。比方春季养肝,起居应夜卧早起,适寒温,膳食清淡、爽口,以每天所需能量为基础摄入碳水化合物,多吃含有丰富维生素、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夏季暑热,食物以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为好,推荐吃丝瓜、冬瓜等,少吃海鲜、动物内脏、畜肉,少吃生冷。秋季暑气渐消,燥气当道,起居应早卧早起,情志上要安定平和,少吃鱼、虾、螃蟹,推荐吃莲子、莲藕、荸荠、百合等甘凉、生津、润燥之品。冬季温补,起居应早卧晚起,居处宜保暖,注意御寒,膳食上控制火锅、烤串、肉汤等摄入。此外,痛风性关节炎遇冷容易诱发,在气候冷热交替的秋冬、夏秋季节要注意保暖,夏季注意空调温度不要过低。
杨宁 2024-03-20阅读量1622
病请描述:痛风“帮凶”不止是酒,还有这4种“水”! 很多痛风患者都认为只有酒才是导致痛风的罪魁祸首,其实不然,深受大家欢迎的骨头汤、火锅汤、果汁、碳酸饮料等含有高嘌呤的食物都会导致尿酸升高,进而引发痛风。 随着生活和饮食的进步,三高之后有了第四高。2017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7亿,痛风患者超过8000万人,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很多人认为自己患上痛风的主要原因是“酒”,其实还有这4种“水”也是痛风的帮凶 第一种:骨头汤,在很多中国人的习惯里,讲究"以形补形",由于痛风疼在骨,就多喝骨头汤。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做法,因为骨头在熬成汤后,骨头里的嘌呤易溶于汤中,汤汁的嘌呤含量远高于肉。因此,痛风病人在做菜时,最好不要放老汤,会增加四高风险 第二种:果汁饮品,随着养生热潮的兴起,不少人都钟爱于鲜榨果汁,认为新鲜有营养,但这其中也存在着健康隐患,尤其是对于高尿酸患者来说。果汁中含大量的果糖,不仅会阻碍尿酸的代谢,还会升高尿酸。 第三种:火锅汤,火锅相当于大杂烩,各种食材都可以在里面涮。火锅中有大量含嘌呤的食物原料,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如果这个时候还喝酒,会导致痛风的症状更加严重。许多研究调查发现,涮一次火锅的嘌呤摄入量比一顿正餐要高十倍以上。 第四种:碳酸饮料,超市里琳琅满目的碳酸饮料,深受不少人的喜欢。但是碳酸饮料含糖量较高,会影响嘌呤的代谢,导致尿酸水平升高,而且还容易引起钙代谢产生变化,诱发肾结石,使肾脏受损。肾脏是尿酸代谢的主要器官,一旦受损,极易诱发痛风性肾病。 所以,广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平时除了戒酒,还要限制上面四种“水”的摄入。
杨宁 2024-03-06阅读量1178
病请描述: 很多患者一发痛风,就自行购买秋水仙碱口服,出现腹泻等症状来就诊的不在少数。秋水仙碱的不良反应较多,那么秋水仙碱临床用药应注意哪些事项?该如何预防中毒?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药物秋水仙碱通过抑制炎症细胞,从而达到控制关节局部疼痛、肿胀及炎症反应。 临床中应注意:秋水仙碱的应用应从小剂量开始。常用剂量:秋水仙碱首剂1 mg,1 h后追加0.5 mg,12 h后改为每次0.5 mg,每天一至两次 ,而不是按说明书方案使用。当单药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选择药物联合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秋水仙碱不论与非甾体抗炎药还是糖皮质激素联用,都要考虑药物联用对胃肠道的刺激。 因此,必要时需要使用护胃的药物。而且某些药物与秋水仙碱存在相互作用,比如克拉霉素、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他汀类、贝特类药物合并使用存在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者应用秋水仙碱更易蓄积导致中毒。预防秋水仙碱中毒,要告知患者少吃或不吃新鲜黄花菜,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及禁忌证,避免过量用药,对于老年人或肝肾功能不全者应个体化调整用药剂量。与其他药物合用时,避免药物蓄积中毒。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血常规及肝、肾等器官功能指标,有条件者检测秋水仙碱浓度。对于服用秋水仙碱的人群,如出现胃肠道症状,应及时就医。
杨宁 2024-02-29阅读量1322
病请描述:膝关节积液,即关节腔内液体积聚过多,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可能涉及多种病理过程。明确引起关节腔积液的原因对于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都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导致膝关节积液的常见原因及其相应的处理方法。 1. 创伤性积液:运动或外伤导致的膝关节损伤,如前交叉韧带撕裂、半月板损伤或骨折,是膝关节积液的常见原因。这类积液通常伴随急性疼痛和肿胀。治疗措施包括立即的休息、冰敷、压迫包扎和抬高受伤肢体,以及可能的物理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如结构损伤严重,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2. 感染性关节炎: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可能导致关节炎症,引起积液。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关节红肿和剧烈疼痛。诊断通常需要关节穿刺和实验室检查,如细菌培养和敏感性测试。治疗通常包括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严重感染可能需要手术清创和关节内抗生素灌洗。 3. 炎症性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银屑病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出现膝关节积液症状。这些疾病的治疗需要长期管理,包括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病情抗风湿药、生物制剂和皮质类固醇。在某些情况下,关节内注射皮质类固醇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4. 骨关节炎: 在骨关节炎中,关节液的质量和数量可能发生改变,导致膝关节积液。积液可能是由于滑膜炎症、关节内压力增高或关节液吸收减少等原因造成的。在某些情况下,积液可能伴有疼痛,尤其是在活动后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后。 5. 肿瘤相关积液:血液系统肿瘤如白血病或实体瘤转移至关节,可能导致膝关节积液。这类积液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和体重减轻。治疗策略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或手术切除肿瘤。 6. 遗传性疾病:家族性地中海热是一种遗传性周期性发热疾病,可能导致反复发作的关节炎和积液。治疗通常包括秋水仙碱预防性使用,以及针对急性发作的抗炎治疗。 7. 其他原因:包括痛风、假性痛风(钙化性关节病)、色素沉着性滑膜炎等。这些疾病可能需要特定的药物或手术治疗。 治疗膝关节积液时,医生会根据积液的性质、病因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复杂病例可能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开展诊疗。 参考文献 Mathison DJ, Teach SJ. Approach to knee effusions. Pediatr Emerg Care. 2009 ;25(11):773-86. Paci JM, Schweizer SK, Wilbur DM, Sutton LG, Werner FW, Scuderi MG, Cannizzaro JP. Results of Laboratory Evaluation of Acute Knee Effusion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m J Sports Med. 2010;38(11):2366-72.
庞坚 2024-02-20阅读量2214
病请描述: 痛风带来的折磨,就如蚀骨锯肉,个中痛苦滋味,只有患者自己知道,或许大家都明白要规避火锅、肉汤,少吃豆制品等高嘌呤食物,但在喝什么饮料这个问题上,除了远离啤酒豆浆的共识外,似乎各执一词,众说纷纭,有人说喝苏打水能降尿酸?有人说喝茶、喝咖啡会加重痛风?有人问,柠檬水一听就很酸,痛风能喝吗?葡萄酒痛风也能喝?真的吗?今天杨医生就带您一一细数一下。 第一、白开水,首先我们要清楚一点,任何痛风患者和高尿酸血症患者,在没有心肾功能异常情况下,都应该保证足够饮水,人体内2/3的尿酸都将通过肾脏排泄出体外,多喝白开水就能促进多排尿,碱化尿液,自然有利于降低尿酸,减少结晶形成,还能缓解痛风急性发作期的频率与疼痛程度。因此痛风患者的每日饮水量应该保持在2000毫升左右,但也请注意分成多次饮用,否则一次性摄入过多水分,可能也有造成水中毒的风险。 第二、柠檬水, 此“酸”非彼“酸”,看到“柠檬”这两个字,恐怕你已皱起眉头,酸得咋舌的汁水遇上尿酸,岂不是火上加油?实际上完全不需担心,柠檬本身的确含有大量柠檬酸及各类丰富有机酸,因此尝起来酸涩清爽,但它们一旦进入消化系统,包括柠檬酸在内的各类有机酸,就会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而留在体内的柠檬酸钠等盐类则呈弱碱性。由此可知,柠檬水对痛风患者无碍,可以放心饮用。但许多柠檬饮料为了去除酸苦味,会放入大量蔗糖,热量超标摄取带来的肥胖,对痛风患者来说,反而才是值得注意的更大威胁。 第三、酒精饮料,都说啤酒绕着跑,其他酒也差不了,酒精入喉尿酸高,滴酒不沾才最好。痛风患者都很清楚,啤酒绝对不能沾,否则效果立竿见影,堪比泡进辣椒水。痛风患者与高尿酸血症患者都应该尽量戒酒。因为酒精在体内代谢后会生成乳酸,通过竞争抑制阻碍了尿酸的及时排泄,从而导致尿酸水平进一步提升,会加速高尿酸至痛风性关节炎的过程,对痛风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第四、茶水,痛风与喝茶没有任何关系,另外喝茶的同时相当于大量摄入水分,对稀释血液尿酸有益,但要注意一点,有些带着茶的软饮料不在此列,比如奶茶、冰红茶等,它们只是含茶成分的果糖类饮料,是痛风患者应该控制饮用的。 第五、咖啡,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咖啡可以使痛风风险降低,所以痛风患者可以放心享用咖啡,不过要注意,原本没有咖啡习惯的人,没必要为了防治痛风而强迫自已去饮用,因为其作用十分有限,远不如控制热量及充分补水,况且不习惯喝咖啡的人,还可能会产生心悸,难眠等不适症状。 第六、苏打水,第当身边有人痛风时,就会有亲友建议多喝苏打水,仿佛它是一味降尿酸良药,那么事实真如此吗?苏打水含有的成分中有碳酸氢钠,这的确可以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但我们能买到的苏打水中,碳酸氢钠含量很低,一旦进入胃酸环境便立刻消失殆尽,远远达不到足以碱化尿液治疗痛风的程度,不过苏打水的最主要成分同样是水,只要饮用的不是含糖的纯苏打水,也是可以饮用的。 最后给大家总结下,酒精与含糖饮料要尽量避免,苏打水和茶无益也无害,面对柠檬水不必闻酸色变,有长期饮咖啡习惯的或将有惊喜,但万般饮品都不如多喝白开水来得实惠又实在。
杨宁 2024-02-18阅读量1251
病请描述: 患者信息: 姓名:(隐去姓名)男,13岁2018年9月就诊。 主诉: 腰腿疼痛3周。 现病史: 患者3周前在打篮球时发生撞击后摔倒,导致右侧髋部、腰背部疼痛,向臀部和会阴部放散。疼痛在久坐或站立后加重,平卧位后减轻,不能右侧卧,近一周疼痛加重,不能直立行走,需弯腰,坐位右侧臀部不能着力。之前到外院就诊,进行了消炎阵痛理疗等,但症状未缓解,建议微创手术治疗,或者拒绝手术,遂就诊于我院。 个人史: 回忆中存在长短脚现象,否认发热及痛风病史。 既往史: 患者健康,否认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 家族史: 无相关疾病。 查体: 右侧腰L3--L5椎旁压痛,骶髂关节压痛,臀部髂脊压痛,高低肩,脊柱呈S型侧弯,右侧髋关节屈曲和内收受限。 辅助检查: 全脊柱正侧位片显示脊柱弯曲,双侧骶髂关节不对称。 西医诊断: 脊柱弯曲 骨盆旋移症 骶髂关节紊乱 会阴痛 骨盆区筋膜炎 髋关节活动受限 处理: 进行左侧骶髂关节神经阻滞治疗,但由于患者怕痛未完成后续治疗。 进行中医正骨,包括关节错缝手法复位、脊柱侧弯矫正、骶髂关节整复、屈髋训练。 经过三个月的中科治疗和中医正骨康复训练,脊柱弯曲得到矫正,骶髂关节复位,髋关节活动恢复正常。 结果: 通过综合治疗,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得到缓解,脊柱弯曲和骨盆旋移等问题得到有效管理。中医正骨康复训练在康复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显著改善。避免了手术。
马彩毓 2024-01-15阅读量1398
病请描述: 痛风是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一种疾病,那么嘌呤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核酸。核酸是细胞的一种主要成分,我们平时常说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就是它的组成成分,遗传、种族等均由它来决定。DNA及RNA自身处于不停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嘌呤即是它们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物质。嘌呤在酶的催化下进一步代谢分解,即转变为尿酸。可见,嘌呤是核酸的代谢产物,而尿酸是嘌呤的代谢最终产物,所以说尿酸是细胞分解的终末产物之一。它对人类没有丝毫利用价值,被视为人体的“垃圾”,如肾脏不能清除掉,就会引起痛风,故把尿酸视为有害物质。 由于嘌呤代谢异常,引起血中尿酸含量增高,称为高尿酸血症。此外,血中尿酸含量的高低还取决于嘌呤的摄入、体内的合成及排泄。在某些情况下如血液病、恶性肿瘤放疗或化疗后,细胞内核酸分解增加,即合成尿酸的原料增加,也将导致血尿酸升高。长期使用某些利尿剂则使肾吸收尿酸增多。这些因素均可引起尿酸增高。 人体尿酸总量为0.9-1.6克,每日约更新60%,每天产生750毫克,酸碱度为5.75,体液偏碱性。人体内尿酸每日生产量和排泄量大约相等。尿酸1/3是由食物而来,2/3是体内自行合成。排泄途径则是1/3由肠道排出,2/3从肾脏排泄。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生化标志。不少高尿酸血症患者,可以持续终身不发生症状,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一般而言,尿酸值愈高或持续时间越久,越容易得痛风。血尿酸增高达475微摩尔/升时,结合临床就有诊断意义。尤其是血中尿酸持续在540微摩尔/升以上者,约70%—90%的机会会得痛风。 误解一 高尿酸等于痛风 痛风源自高尿酸,但并不是说有高尿酸就一定会有痛风,只有当血液中的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并引起滑膜炎症时才导致痛风的发生,事实上,只有约10%的高尿酸患者才会发生痛风。 反过来也一样,由于痛风的致病因素复杂,不少患者在痛风发作时,血尿酸水平可能还在正常范围之内,这时可不要迷信于检验结果而耽误了对痛风的及时治疗。 误解二 高尿酸只会引起痛风 尿酸是嘌呤在人体的代谢终产物,高尿酸对人体多个组织器官都具有危害作用。过高的尿酸沉积在骨骼、关节处,会引起痛风。沉积在肾脏会引起肾病、诱发肾脏功能衰竭。 高尿酸还会大大提高发生多种代谢相关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等)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误解三 尿酸正常就万事大吉 按照国际标准,尿酸的正常范围是:男性<420μmol/L、女性<360μmol/ L。但是,对于痛风患者,把尿酸控制在这样的「正常」范围是不够的,最新指南建议把痛风患者的血液尿酸应降至360μmol/L以下,合并肾尿酸结石者降至300μmol/L以下,从而减少痛风复发频率,使已形成的痛风石减小,并进一步避免晶体的沉积。 误解四尿酸高,不痛风就不治疗 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议由来已久,但目前学术界已经基本统一意见:不管一个人有多「健康」,只要尿酸超过了一定数值,就应该进行降尿酸治疗。 如果这个人还合并有糖尿病、慢性肾病或具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那么只要尿酸超出上述的正常范围,即使没有痛风发作,也需要启动治疗。 误解五 急性发作时不能降尿酸 长期以来的观点均认为,如果在痛风急性期使用降尿酸药物,可能导致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形成不溶性结晶沉积在组织中加重炎症反应。因此,「痛风急性期不能用降尿酸药物」几乎已成为痛风治疗中的金科玉律。 但是,2012年《美国痛风管理指南》首次提出,在有效的抗炎药物「保护」下,急性期降尿酸治疗并非禁忌。紧接着,2013年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的专家共识》也认可了这一观点,认为不需要等到痛风急性症状缓解两周后,而是可以立即开始降尿酸治疗。对于这一「有悖常理」的前卫观念,临床医生普遍还是倾向采取保守态度。毕竟,老观点由来已久、深入人心;而新观点也还需要更多循证证据,它更大的临床意义在于,对在服用降尿酸药物过程中出现痛风急性发作的患者,可以据此无需停止降尿酸治疗。 误解六 光靠饮食就能降尿酸 人体血液中的尿酸,80%来源于自身嘌呤代谢、只有20%来源于食物摄取。所以,靠单纯的饮食控制对降低血液尿酸水平的作用十分有限(多数只能下降10%~20%或70~90μmol/L)。因此必须依据病情合理选用药物。不少患者由于担心「药物副作用」而拒绝服药,这属于典型的「因噎废食」。 只要科学、规范地用药,发生药物罕见并发症的风险并不比出门遭遇车祸的可能性更高,谁会因为害怕车祸就成天宅在家里呢? 误解七 降尿酸光靠药物就够了 应用降尿酸药物后,有些患者便自以为从此高枕无忧,可以在饮食上大快朵颐,「大不了再多吃片药呗」,这样的想法不仅错误而且危险。 对于痛风这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低嘌呤」饮食是治疗的前提和基础。不在源头上减少「嘌呤」摄入、单靠药物根本无法控制病情。而由于饮食无度导致尿酸明显升高,不得不增加药物剂量,这大大提高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俞一飞 2023-12-25阅读量1117
病请描述: 抑制尿酸合成的别嘌醇和非布司他、促尿酸排泄的苯溴马隆是目前我国临床最常用的 3 种降尿酸药物。非布司他(febuxostat)是一种口服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抑制剂,下面介绍非布司他的用药注意事项: 01、什么样的高尿酸/痛风病人适合使用非布司他? 非布司他是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适合尿酸生成过多的患者。 02、血尿酸升高如何进行临床分型? 可以依据 24 小时尿尿酸和尿酸排泄分数 2 个指标,将高尿酸血症进行临床分型。即肾脏排泄不良型、肾脏负荷过多型、混合型和其他型。 尿酸排泄分数(FEUA)(以百分数表示)=(血肌酐 × 尿尿酸)/(血尿酸 × 尿肌酐)×100% 根据 24 h 尿尿酸和尿酸排泄分数将患者分为 4 型:① 肾脏排泄不良型:24 h 尿尿酸 ≤ 600 mg(3.57 mmol),且 FEUA < 5.5%;② 肾脏负荷过多型:24 h 尿尿酸 > 600 mg,且 FEUA ≥ 5.5%;③ 混合型:24 h 尿尿酸 > 600 mg 且 FEUA < 5.5%;④ 其他型:24 h 尿尿酸 ≤ 600 mg 且 FEUA ≥ 5.5%。 既往研究显示,约80%~90%的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属于尿酸排泄不良型,少部分由尿酸生成过多引起。 03、无症状高尿酸患者适合使用非布司他吗? 非布司他不适用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2019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中推荐别嘌醇或苯溴马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的一线用药,《2020ACR痛风管理指南》中不推荐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降尿酸治疗。 非布司他起始降尿酸作用强烈,而尿酸降太快就可能导致关节内的尿酸盐晶体溶解和崩解,导致大量游离尿酸盐结晶出现,从而引起人体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注意,会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原本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因为服用非布司他变为有症状的痛风性关节炎,无疑得不偿失。 所以建议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控制饮食、有氧运动、加强饮水、注意作息、改变习惯,从生活方式上让尿酸降下来。 04、非布司他在临床上如何使用?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推荐:非布司他起始剂量为20mg/d,2~4周后血尿酸水平仍未达标,可增加20mg/d,最大剂量为80mg/d。 非布司他服药不受食物和胃酸的影响,建议可以每日早餐后服用。 对于非布司他服用的起始剂量,考虑到该药起始药效较强,建议初始服用剂量为20mg,如2周后检测血尿酸水平,血尿酸水平平稳下降,则无须减量;如血尿酸水平未有明显下降,则加量至40mg;此后血尿酸如果继续不达标,那么可加量至80mg。 起始小剂量用药,也是为了避免非布司他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比如心动过速、胃肠道不适等;同时也是为了让尿酸下降平稳,从而避免溶晶痛的情况发生。 05、非布司他的药物相互作用应注意哪些问题?氢氯噻嗪:无需剂量调整 解读:非布司他是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适合尿酸生成过多的患者。 硫唑嘌呤或巯嘌呤:禁止联用 解读:非布司他是一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尿酸合成降低血清尿酸浓度。非布司他可能会提高硫唑嘌呤或巯嘌呤在血浆中的浓度,从而导致中毒。 茶碱: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 解读:非布司他可升高茶碱的血药浓度。非布司他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可导致经尿排泄的1-甲基黄嘌呤(茶碱的一种主要代谢物)含量增大约400倍。 他汀类药物:注意肌肉毒性 解读:据文献报道,有3例患者常年服用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各1例),在加用非布司他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状,痊愈后再次服用他汀类药物均未复发。 06、服用非布司他后多久复查尿酸? 使用非布司他治疗2周后即可进行血尿酸的再检验,并根据监测结果考虑调整用药剂量。待尿酸控制相对平稳后,监测间隔可稍微延长,1个月监测1次,之后甚至3个月监测1次。治疗目标是降低和维持血清尿酸水平使其低于6mg/dl。 07、使用非布司他时,痛风发作了怎么办? 非布司他在临床试验及后期调研中发现,最常见的副作用为痛风急性发作,推荐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依托考昔、双氯芬酸钠等)或秋水仙碱,可以有效止痛,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为预防服药期间痛风急性发作的风险,推荐联合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秋水仙碱。 如果对症使用降尿酸药物,单纯降尿酸治疗中发生痛风发作的发生率高达70%以上,这不仅体现在非布司他上,也体现在其他降尿酸药物上。所以通常医生强调降尿酸治疗时,药物从小剂量开始,如别嘌醇100mg/d、非布司他20mg/d、苯溴马隆25mg/d;此外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前两周就开始服用小剂量抗炎镇痛药物,常用药物是秋水仙碱,每天0.5~1mg。降尿酸的同时联合小剂量抗炎镇痛药物,根据病情不同应用时间3~6个月不等。 08、非布司他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最常见的副作用还有肝功能异常、腹泻、恶心、头痛、皮疹、水肿、药物相关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以及多系统功能紊乱。此外,有报道称,非布司他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但并无确切的统计学资料证实。2017年11月FDA称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者慎用非布司他。 除上述不良反应外,非布司他尚有一些罕见的副作用,包括血栓栓塞、心肌缺血及脑卒中、粒细胞缺乏、横纹肌溶解等。虽然非布司他对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但对于重度肾功能不全,即肾小球滤过率eGFR<30mL/min/1.73m2)者,若不及时减量,出现粒细胞缺乏、横纹肌溶解等副作用的风险增加,对于该类患者,建议早期监测血常规、肌酸激酶等。
俞一飞 2023-12-25阅读量2908
病请描述:尿酸是人体代谢嘌呤的产物,正常情况下,尿酸会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维持血液中的平衡。如果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不足,就会导致血液中尿酸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可能引发痛风、肾结石、高血压等疾病,对身体健康有害。 中医认为,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基础是脾肾亏虚,主要病因是饮食不节、压力大、久坐少动和熬夜,湿浊、血瘀、气滞、痰凝是病理产物。高尿酸血症的病变部位在脾胃、关节、肾、脑及心。 海鲜和豆制品是高嘌呤食物,过量食用会增加尿酸的生成,所以高尿酸血症患者应该少吃或不吃这些食物。但是,仅仅不吃这些食物,并不能完全降低尿酸,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多喝水,促进尿酸的排泄。 适量运动,改善血液循环,消除湿浊。 控制体重,减少脂肪组织对尿酸的影响。 避免酒精、高果糖、调味料等食物,减少尿酸的生成。 保持心情舒畅,减轻压力,调节气机。 合理搭配饮食,多吃清淡、利湿、降尿酸的食物,如冬瓜、黄瓜、西瓜、樱桃、低脂牛奶等。 此外,中医治疗高尿酸血症以健脾补肾、利湿泄浊为主,脾肾同治以正本,利湿化浊以清源。正本必先清源,湿邪不去,健脾补肾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再根据具体病症施以理气、活血、化痰等法。 根据您的情况,您可以选择一些中药泡水代茶饮,如土茯苓、车前子、金钱草、玉米须、绵萆薢、薏苡仁等,这些中药都有利湿排浊、降尿酸的作用。 但是,中药的使用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进行辨证论治,建议您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王海颖 2023-12-15阅读量1536
病请描述: 由于血尿酸值高于420umol/L就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长期血尿酸超标不加管理,可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引发痛风性关节炎,并可直接造成肾脏的损害,故防治痛风记住“420”这个日期也就记住了尿酸“红线”。 跟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等慢性基础性疾病一样,痛风实际上也是一种代谢障碍并且需要终身管理的慢性病,其漫长的病程及多器官、多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不可忽视。但遗憾的是,由于患者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造成观念错误、治疗不规范等原因,临床上许多患者对痛风的管理远远不及对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重视和风险管控意识强,从而造成痛风长期反复,最终引起关节、肾脏等多器官严重损害。 痛风虽然不像心梗、脑梗一样有直接致死的凶险,但痛风急性发作时让患者几乎痛不欲生,远期对关节的损害以及伴发糖尿病、高血压、肾衰等,可以加重这些疾病的并发症,使得治疗更为复杂。 痛风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患上痛风后除了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外,还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血尿酸也像血压、血脂、血糖一样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以下是痛风患者常踩的5个“坑”,摸清这些“雷区”别轻易踩坑,有助于降服痛风这个“暗藏的杀手”,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 【痛风不痛就不是病】 不少人在体检时发现血尿酸值超标,但并无关节痛等症状,就认为痛风不是病;或者痛风急性发作后症状缓解不痛了,就认为痛风已经好了,不用管它了,连药也停了。 痛风不痛就不是病?这是常见的一个大坑!事实上,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缓解期、间歇期,可能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但是,只要血尿酸水平不达标又放任不管,血液中的高嘌呤仍然可以促发痛风复发,加重痛风性肾病、尿酸性结石、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症、糖尿病等疾病。痛风的尿酸值应该降到多少是根据病情来决定的,病情越严重,管控的要求也就越严。对于大部分痛风患者来说,血尿酸目标值应降至360μmol/L以下;若合并痛风石或肾功能不好的患者,则应降至300μmol/L以下,以减少痛风复发频率,使已形成的痛风石减小。 【尿酸降的越快越好】 痛风急性发作时由于疼痛剧烈,常常让患者不堪忍受,急欲快速把尿酸水平降下来,以尽快缓解痛苦。有的患者擅自将降尿酸药物剂量加大,甚至几种药物一起用,加大“火力”对付高尿酸。 事实上,痛风急性期不能急于降尿酸,也不是降得越快越好。血尿酸下降过快,不但会诱发痛风关节炎发作,使患者疼痛加剧,更甚者变成慢性疼痛,而且尿酸下降太快,譬如低于180μmol/L,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 在痛风急性期可以按医嘱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或者小剂量激素等药物抗炎止痛,待症状完全缓解7~10天后再逐步开始降尿酸,并逐渐增加剂量,直到血尿酸水平正常,小剂量维持治疗。应用药物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己随意服用。 【饮食控制后可不用再吃药】 很多人都知道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肉汤、海产品、豆类、啤酒等,可引起血尿酸升高。认为既然这样,只要控制好饮食,从源头上减少嘌呤的摄入来源就行了,就可以不用服药了。 事实上,人体内8成的尿酸来源于自身细胞的代谢以及药物的影响,而只有2成的血尿酸来源于饮食。所以,即使很严格地控制饮食,也只能控制住2成的嘌呤来源,对内源性合成的8成嘌呤是无能为力的。譬如,对于那些尿酸值高于480μmol/L的“痛”友们,饮食控制最多只能将血尿酸降低70~90μmol/L,要想稳定地控制好血尿酸水平,就需要通过药物来控制。事实上,药物的副作用远比尿酸没有控制好造成的危害来的更少。 【饮料戒酒不戒糖】 啤酒、白酒可以引起痛风发作,一喝就“灵”,餐桌上可以用果汁、甜品、雪碧、可乐等含糖饮料代替酒类吗? 答案上同样不行。因为痛风本身就是一种代谢性的疾病,是由于体内的尿酸生成过多或者是排泄不好引起的,血尿酸的沉积容易引起各种的疼痛和关节炎类的发作。对于痛风患者来说,糖是仅次于高嘌呤饮食的第二大非健康食品,饮料对身体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而且糖类摄入多了还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也容易转化为脂肪,造成患者体内代谢进一步紊乱。因此,痛风病人最好不要喝过多含糖饮料,以免代谢进一步紊乱加重患者痛风的发作,使病情缠绵难愈。 【剧烈运动可降尿酸】 代谢性疾病大多与患者运动量不足有关,痛风病特别青睐肥胖人士。参加剧烈运动或者长时间进行大量运动有助于减肥并降低血尿酸吗? 确实,痛风患者应该经常参与体育运动锻炼,控制好体重有利于血尿酸水平的下降。但剧烈的运动却适得其反,一来会使本已受累的关节组织受损,二来剧烈运动会产生大量的乳酸,抵制尿酸排泄,可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建议痛风患者有规律地参加散步、快走、慢跑、太极拳、游泳、推举杠铃、跳绳、深蹲等项目,但不宜太过劳累,轻微出汗即可,忌大汗淋漓。别忘了运动后不宜大量的喝饮料。
俞一飞 2023-10-25阅读量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