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如果说有一种痛痛起来“要人命“,那我相信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肯定是痛风,可是痛风绝对不只是”痛“这么简单的哦 痛风发生的先决条件是高尿酸血症。在临床上, 不论男女,空腹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就是高尿酸了,但没有晶体沉积的症状,就是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高血尿酸持续发展,就会形成晶体,沉积在关节、肾脏、血管内壁,引发各类病症,包括痛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肾病、糖尿病…… 因此,“痛”只是冰山一角,高尿酸血症的危害是潜在、持续性的。 目前大多数人因为缺乏预防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意识,在无症状期间根本无法得知病症。《痛风白皮书》中显示近70%的线上患者,都是当身体出现不适后才去医院就诊。 更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即使出现了疼痛的症状,也只是觉得痛一下就没事了,从而错过了预防和改善痛风的最佳时期。因此,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必须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在体检时如果发现尿酸值偏高,就要及时控制和防治。 要想控制体内血尿酸的水平,首先,要知道高尿酸产生的原因,研究显示,人类之所以出现高尿酸的问题,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肾脏对于尿酸的代谢出现了问题。有统计数据显示,在高尿酸患者中,90%的属于尿酸排泄不良型,也就是说90%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是由于肾脏中肾小管对于尿酸的重吸收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尿酸的重吸收增多,而排泄进尿液的尿酸减少而造成的。 对于血尿酸水平过高的人群来说,我国目前常用的降尿酸药物有苯溴马隆(又名立加利仙)。苯溴马隆是一种尿酸重吸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T9),进而抑制肾小管尿酸重吸收来促进尿酸排泄来治疗痛风的。苯溴马隆是目前我国降尿酸的的一线治疗药物。苯溴马隆目前有德国进口的原研产品——立加利仙,其质量标准更高。
痛风中心 2022-09-29阅读量2448
病请描述:好多人很容易将尿酸升高理解为痛风,尿酸升高=痛风吗?那么高尿酸血症跟痛风有什么区别,如何应对? “高尿酸血症”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痛风” 尿酸的产生主要是由嘌呤在体内氧化而产生,而嘌呤的来源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经食物摄入,二是由人体自身合成产生(主要途径)。 高尿酸血症肾病可以引起痛风,可以引起结石。但是痛风往往是延续于高尿酸血症的,然后在关节处形成痛风石,当人体的尿酸水平突然升高或者突然降低的时候,痛风石就崩塌了,引起局部的严重的疼痛。就像痛风性关节炎,它是一个很严重的疼痛要用比较强的解热镇痛药,才能把这个疼痛给压下去。简言之,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最重要基础,也是痛风最直接的病因。痛风是指因血尿酸过高而沉积在关节、组织中造成多种损害的一组疾病,异质性较强,严重者可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最终可能危及生命。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增高,痛风的患病率也逐渐升高,但是大多数高尿酸血症并不发展为痛风,只有尿酸盐结晶在机体组织中沉积下来造成损害才出现痛风。少部分急性期患者,血尿酸水平也可在正常范围,因此,高尿酸血症不能等同于痛风,仅依据血尿酸水平既不能确定诊断、也不能排除诊断。 溶解尿酸盐结晶必须降低血尿酸水平 据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发布的《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目前对于痛风的治疗主要根据症状情况分为急性痛风治疗和慢性痛风治疗。急性发作期患者可卧床休息,患肢制动,局部冷敷,并尽早给予药物控制炎症。痛风发作完全缓解后2~4周开始服用降尿酸药物治疗,如立加利仙(又名苯溴马隆)是一种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T9)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帮助人体内的尿酸加速排泄,进而降低血中的尿酸浓度,减少痛风发作风险。苯溴马隆目前有德国进口的原研产品——立加利仙,其质量标准更高。
痛风中心 2022-09-29阅读量2618
病请描述:为什么说夏天是痛风的高发季,聪明的朋友已经想到了炎热的夏季往往是吃海鲜、喝啤酒、吹冷空调的季节,那么痛风跟这些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有啥关系呢? 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指由于血尿酸过高而沉积在关节、组织中造成多种损害的疾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局部的红肿热痛、功能受限,久之可致关节畸形。 高尿酸血症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有数据报告显示,目前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达13.3%,在我国已有1.8亿高尿酸血症患者。 痛风的分期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病程经典分期常分为以下4个阶段,即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间歇期以及慢性痛风石及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 处于该期的患者除血尿酸水平升高外,无痛风的症状和体征,但有20%左右的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痛风。 90%以上的高尿酸血症都是尿酸排泄不良所导致,因此可以选择抑制抑制尿酸重吸收的药物,如大家熟悉的药物立加利仙(又名苯溴马隆)就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促进尿酸排泄,进而降低血中的尿酸浓度,减少痛风发作风险的。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好发于下肢单关节,典型发作起病急骤,数小时内症状发展至高峰,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疼痛剧烈 间歇期 指两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之间的阶段。 慢性关节炎期 绝大多数患者因未长期坚持控制高尿酸血症,更多关节受累,痛风发作变得频繁,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变差,发作时间可能持续更长,逐渐进展为慢性、双侧受累、多发性关节炎,最终出现关节畸形,在关节附近肌腱腱鞘及皮肤结缔组织中形成痛风结节或痛风石,并出现高尿酸血症的并发症,如痛风性肾病等。 痛风能不能根治? 目前公认的说法是痛风是一种可以治愈的难治性疾病,经过改善生活方式和规范化的降尿酸治疗,急性痛风发作的频率会逐渐降低,甚至可以达到不发作。 如果不幸患上了痛风什么时候开始药物治疗呢? 根据《中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指南(2019)》,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应给予降尿酸药物治疗 1.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每年发作次数≥2次; 2. 已经出现慢性病变(如痛风石、关节骨质破坏、尿酸性肾结石等)的痛风患者; 3. 无症状的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若同时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病,则血尿酸≥480μmol/L即应给予降尿酸药物治疗; 如果不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病,但血尿酸>540μmol/L,也应给予降尿酸药物治疗。
痛风中心 2022-09-15阅读量2285
病请描述:每年的炎炎夏日之际正是啤酒的热销时节,晚上好友相聚弄点可口的下酒菜,整上几瓶冰镇啤酒是很多人夏季的娱乐休闲方式。但是,有这么一类人一定要远离啤酒,那就是痛风患者。 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一种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本病以关节液和痛风石中可找到有双折光性的单水尿酸钠结晶为其特点。其临床特征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见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尿酸性尿路结石。高尿酸血症如果没有出现急性关节炎等症状时,不能称之为痛风。只有出现了症状,才能叫痛风。 急性痛风怎么办? 据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发布的《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目前对于痛风的治疗主要根据症状情况分为急性痛风治疗和慢性痛风治疗。急性发作期患者首先需要注意患肢的休息,即避免患肢走动,通常需要抬高患肢,以此促进血液循环的回流,从而有利于缓解痛风症状,并尽早给予药物控制炎症。痛风发作完全缓解后2~4周开始服用降尿酸药物治疗,如立加利仙(苯溴马隆)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帮助人体内的尿酸加速排泄,进而降低血中的尿酸浓度,减少痛风发作风险。立加利仙是德国进口的原研产品,其质量标准更高。资料来源:《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 痛风产生的主要原因 要想控制体内血尿酸的水平,首先,要知道高尿酸产生的原因,研究显示,人类之所以出现高尿酸的问题,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肾脏对于尿酸的代谢出现了问题。有统计数据显示,在高尿酸患者中,90%的属于尿酸排泄不良型,也就是说90%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肾脏中肾小管对于尿酸的重吸收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尿酸的重吸收增多,而排泄进尿液的尿酸减少而造成的。 啤酒导致痛风发作的原因 啤酒的嘌呤约为10mg/100ml,喝啤酒会增加嘌呤和血尿酸,会导致痛风发作。因为喝啤酒会产生更多乳酸,乳酸和尿酸会竞争性排出,导致尿酸排泄减少,血液中尿酸含量增加。此外啤酒还含有其他成分,代谢后还会增加嘌呤和尿酸的含量,据统计,每天饮用341 ml的啤酒就会使痛风的发生率增加50%。因此,高尿酸血症患者和频繁痛风患者不能喝啤酒。
痛风中心 2022-09-15阅读量1514
病请描述: 糖尿病并发症累及血管、眼、肾、足等多个器官,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所以才有了这句话: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之处在于它可以引发各种并发症。 但是好在于,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如果想远离糖尿病,那你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如果已经是糖友想控制好血糖,那你还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01 每天锻炼35分钟 工作忙,这是很多朋友没坚持锻炼的一个借口,其实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在外面活动。除了跑步,打半个小时球、踢四十分钟毽子,都可以得到锻炼的效果。 特别是上下时班能走路尽量走路,上下楼梯时,能不坐电梯就不坐电梯。在芬兰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周锻炼4个小时,每天锻炼35分钟,患上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显著降低。 02 每天少坐90分钟 限制久坐行为可能是防止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式。英国莱切斯特大学研究发现,即使是有运动习惯的人,长时间坐着仍然会损害健康。发现只要每天少坐90分钟,就能为健康带来很大益处。 03 在家吃饭 哈佛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一周在家吃晚餐5~7次的人,比起一周只在家吃两次晚餐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降低15%。 餐馆菜大多油盐含量高,长期摄入油盐较多,高血压、胃癌、心血管等疾病也会慢慢向你逼近,同时还会让你的体型变胖,而肥胖更易诱发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而在家吃饭,油盐可以自己掌控,食材也可以搭配得更合理,能保证粗细结合、餐餐有绿叶蔬菜、少素多荤等适合糖友的饮食特点。 04 控制主食,吃点粗粮 一般主食是早餐100克、午餐100克、晚餐50克。有时聚会也可以快乐地吃吃喝喝,但是,两小时后要安排些活动量较大的运动,比如球类比赛等。 另外,每天主食中若能有1/3~1/2的全谷、杂豆和薯类,对预防糖尿病和肠癌都非常有益。 05 少吃加工肉制品 吃加工肉制品(如咸肉、熏肉和热狗)每周至少5次的人与每周进食这类食物次数少于或等于1次的人相比,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增加了43%。 红肉中的胆固醇和加工肉制品中的各种添加剂可能是导致糖尿病的罪魁祸首。 06 避免食用浓缩糖类 如糖果、巧克力、甜点等。在我们想吃一点甜的东西时,去选择水果,而不是果汁、甜点,逐渐减少我们饮食中的糖分,慢慢地就会习惯这种不太甜的味道。 07 远离高糖饮料 含糖饮料会引起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快速上升,促发炎症,这使得它们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产生了联系。同时高糖的摄入也能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 研究还发现1罐含糖软饮料,会让痛风发作风险增加70%;喝两罐以上,痛风危险会增加2.4倍以上。 08 腰臀比不能大于1 脂肪多分布在腰、腹等部位的肥胖者,要格外当心糖尿病的造访。 腰臀比是预测肥胖的一项指标,比值越小越健康。一般女性比例值在0.85以下,男性0.9以下,都属于健康范围。但当比值大于1时,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会明显增大。 09 不做夜猫子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和卡塔尔的研究专家发现,睡眠不足会增加患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欠上短短30分钟的“睡眠债”,就可能对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产生显著的影响。 010 不做"坏情绪"的主人 研究发现:紧张、烦躁、压抑等不良情绪,以及过大的心理压力,都会导致体内应激激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糖上升。 糖尿病已被公认为“身心疾病”。心理因素可以促使糖尿病的发生并可能加重症状,影响治疗效果。其实大家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一下:过去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或是情绪调整上,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为了将血糖控制好,这些方面都要相应改变了。疾病的到来,虽然给生活增添了不少烦恼,但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提醒,或许它是改善健康的一个契机。 我们发现很多血糖控制好的糖友心态都很乐观,正如:你以微笑对世界, 世界待你以欢愉!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有酸甜苦辣,不一样的是每个人的心态。既然如此,我们不妨调整好心态,因为过多的担心、恐惧只会给身体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 011 每年做一次体检 很多糖友发现糖尿病都是因为每年的例行体检,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人在早期都会出现糖尿病相关的症状,而体检时发现的血糖高,就能为糖友争取更早时间的干预,也避免了病情进一步往下发展。 已经确诊的糖友定期去医院做相关检查,不仅仅是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还能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俞一飞 2022-09-10阅读量1888
病请描述:问题一:什么是痛风? 1.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称之为高尿酸血症。 2.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尿酸盐结晶沉积,导致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尿酸性肾病和肾结石称为痛风。 3.雌激素不但能促进尿酸排泄,而且雌激素还抑制尿酸在关节形成结晶,痛风患者男女比例高达20:1。 问题二:什么是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有相当一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可终身不出现关节炎等明显症状,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值得提醒的是:若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关节超声、双能CT或X线发现尿酸钠晶体沉积和/或痛风性骨侵蚀,可诊断为亚临床痛风。 问题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会遗传吗? 1.血尿酸水平遗传可能性为27%~41%。 2.痛风遗传可能性为30%,20%的痛风患者存在家族史。 3.痛风的发生与环境因素(饮酒、暴食、着凉)的关系更为密切。 痛风好发时间为午夜或清晨等。 足部血液供应较差,皮温较低,组织液pH低,承受压力大,绝大部分痛风首发关节是第一跖趾关节。 问题四: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有何关系? 1.血尿酸每增加60μmol/L,高血压发病相对危险增加1.4倍。 2.高血压可造成血管和肾脏损伤,影响尿酸排泄,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3.降尿酸药物(别嘌醇、非布司他等)可轻度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压。 问题五:降压药和降脂药,对血尿酸有什么影响? 1.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可升高血尿酸。 2.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升高血尿酸。 3.ACEI(普利类)和ARB(沙坦类,氯沙坦除外)可升高血尿酸。 4.氯沙坦可以轻微降尿酸(约50μmol/L)。 5.氨氯地平、西尼地平、硝苯地平对血尿酸无不良影响。 6.阿托伐他汀可促进肾脏尿酸排泄。 7.非诺贝特可抑制尿酸重吸收。 问题六:高尿酸血症患者,易患糖尿病吗? 1.血尿酸水平每升高60μmol/L,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7%。 2.降尿酸治疗可降低高尿酸血症人群糖尿病的发病率,并能降低肾脏、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3.胰岛素可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4.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等)有轻微的降尿酸作用。 5.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等药物对血尿酸无不良影响。 问题七: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需要进行降尿酸治疗吗? 1.首选非药物治疗,如调整饮食、控制体重等。 2.谨慎使用药物治疗。降尿酸药别嘌醇可引起致死性过敏反应,非布司他可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苯溴马隆可引起严重肝功能损害。 3.中国、日本的临床诊疗指南建议,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当血尿酸水平≥540μmol/L时开始降尿酸药物治疗。 4.欧美地区的临床诊疗指南建议,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仅在合并CKD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时才需进行降尿酸药物治疗。 问题八:痛风患者,血尿酸控制目标值是多少? 1.血尿酸长期控制在<360μmol/L时,不仅可使尿酸盐结晶溶解,晶体数量减少、体积缩小,同时还可避免新的结晶形成。 2.所有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控制<360μmol/L,严重痛风患者<300μmol/L,不推荐将血尿酸长期控制在<180μmol/L。 问题九:痛风患者,可选择哪些降尿酸药物? 1.痛风患者可选择抑制尿酸合成药(别嘌醇、非布司他)和促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 2.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可选择别嘌醇或苯溴马隆。 3.别嘌醇超敏反应致死率高达30%,与HLA-B*5801存在明显相关性,汉族人群携带该基因型的频率为10%~20%,使用别嘌醇之前应进行HLA-B*5801基因检测。 4.在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中应谨慎使用非布司他,并密切关注心血管事件。 5.单药足量、足疗程治疗,血尿酸仍未达标的患者,可考虑联合应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尿酸药物。 问题十:慢性肾脏病合并痛风者,优先选用什么降尿酸药? 1.降尿酸治疗有助于延缓慢性肾脏病(CKD)进展。 2.慢性肾脏病3期以上(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的痛风者,优选抑制尿酸合成药(别嘌醇、非布司他)。 3.非布司他尤其适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问题十一:服用苯溴马隆的患者,需要同时服用小苏打吗? 1.口服碳酸氢钠有一定的降低尿酸的作用,但降尿酸作用非常有限,约为50μmol/L。 2.长期服用碳酸氢钠可致水钠潴留,不仅可引起和加重高血压病情,而且可诱发心力衰竭。 3.当尿液pH 值<6.0时,建议服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使晨尿pH值维持在6.2~6.9,以降低尿酸性肾结石的发生风险和利于尿酸性肾结石的溶解。 问题十二:如何正确使用秋水仙碱? 1.与大剂量用药相比,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同样有效,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2.急性痛风发作时,秋水仙碱首剂1mg,1小时后追加0.5mg,12小时后改为0.5mg qd或bid。 3.开始降尿酸药物治疗时,由于血尿酸水平波动易诱发痛风急性发作,预防性使用秋水仙碱至少3~6个月可减少痛风的急性发作,用法用量为0.5~1.0mg/日。 问题十三:为何肥胖者易痛风发作? 1.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患者常伴有肥胖。 2.肥胖患者摄入的热量多于消耗,因摄入能量增加,嘌呤合成亢进,尿酸生成增加。 3.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可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可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4.大多数痛风诊疗指南建议痛风患者控制体重。 问题十四:为何饮酒后易痛风发作? 1.啤酒和烈性酒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红酒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证据尚少。 2.饮酒导致尿酸水平升高是因为: 酒精的代谢增加了三磷酸腺苷的消耗,导致尿酸产生增加; 酒精导致血清乳酸升高,从而减少尿酸排泄; 酒中含有嘌呤导致尿酸产生增加。 问题十五:痛风患者,如何选择蔬果类食物? 1.不宜进食过多含糖饮料和糖分(尤其是果糖)含量高的水果,如苹果、橙、龙眼、荔枝、柚子、柿子和石榴等。 2.不宜多食香菇、草菇、芦笋、紫菜、海带及粮食胚芽等嘌呤含量较高的植物性食品。 3.西瓜、椰子、葡萄、草莓、李子和桃等可适量食用。 4.相对而言,柠檬、樱桃和橄榄等对痛风患者有益。 5.绝大多数瓜类、块茎、块根类及大多数叶菜类蔬菜,均为低嘌呤食物,建议食用。 问题十六:痛风患者,如何选择动物性食品? 1.红肉(哺乳动物,包括牛、羊、猪等)中嘌呤含量高于白肉(非哺乳类动物,包括鸡、鸭、鹅等)。 2.动物内脏如肝脏、肾脏、心脏中嘌呤含量普遍高于普通肉类。 3.痛风患者每日肉类摄入量不宜超过100g。烹饪时,提倡水煮后弃汤食用。 4.经腊制、腌制或熏制的肉类,嘌呤、盐分含量高,干扰尿酸代谢,痛风患者不宜食用。 5.鸡蛋、牛乳、海参等嘌呤含量较低。 问题十七:痛风患者,如何饮水? 1.无肾脏病、心力衰竭等禁忌的情况下,每天饮水总量为2~3L,尽量保证每日尿量约为2L,尿酸碱度(pH值)在6.3~6.8。 2.分次饮水,建议早、午、晚有3次饮水量500ml左右。 3.饮用柠檬水(如1~2个鲜柠檬切片加入2~3L的水中)有助于降尿酸。 问题十八:痛风患者,应如何运动? 1.剧烈运动可使出汗增加,血容量、肾血流量减少,尿酸排泄减少,甚至可以诱发痛风发作。 2.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慢跑、太极拳等)可降低痛风发病率,运动次数以每周4~5次为宜,每次0.5~1h。 3.因低温容易诱发痛风急性发作,运动后应避免冷水浴,吹空调。
俞一飞 2022-08-13阅读量9358
病请描述:高尿酸血症会引起哪些肾脏损害 1. 尿酸性肾结石:最常见 如果血内尿酸含量持续过高,尿酸盐结晶会沉积在肾脏及尿路,形成肾脏结石。 小的结石倒是可以自动从尿路排出,一旦结石增大,堵塞输尿管,就会引起同痛风性关节炎一样「痛不欲生」腰部剧烈疼痛,伴随血尿,长期反复发作,会导致肾积水,甚至引起肾功能衰竭。 2. 尿酸性间质性肾病 如果尿酸形成的微小的结晶沉积在肾小管和肾间质,则会引起间质性肾病。 间质性肾病最大的特点就是悄无声息,发病非常缓慢、隐匿,很多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却在偶然间发现了蛋白尿、血尿等情况。 3. 药物性肾损伤 长期不规律滥用消炎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如一次应用两种以上;或长期接受成分不明的中药,均会引起药物性肾损伤。 若痛风石患者长期不恰当地应用促尿酸排泄药物(如苯溴马隆),会加重尿路结石。 要知道,药物性肾病在痛风患者当中并不少见。 如何早期发现肾损伤 高尿酸血症引起的肾脏损伤,其发病的最大特点是悄无声息,非常隐匿。 但如果早期发现,特别是经过适当治疗后,并不会因痛风再导致肾病。尿酸对肾脏的损害是完全可逆的! 因此,早期发现预防的关键是定期查体。 首先,要早期发现高尿酸血症,把尿酸控制在正常水平。 其次,要定期查尿常规、肾功能。间质性肾病初期表现为间歇性蛋白尿,随着病情的发展,蛋白尿转变为持续性。同时,尿的浓缩功能可以受损,早期可以查到尿的渗透压降低。通过定期查体,我们也可以发现早期肌酐升高。 如果患者出现夜尿增多等肾浓缩功能受损的症状,或者出现疲乏、食欲差等现象,也是早中期肾脏病变的先兆,需要及早求助于医生的诊治。 长期尿酸高,肾脏易受伤。如果你在体检中发现尿酸超标,千万别听之任之,要改变生活和饮食方式,定期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必要时尽早治疗。
俞一飞 2022-07-27阅读量9692
病请描述: 经过一段时间(1~5 年)的正规治疗,在坚持应用小剂量降尿酸药物的前提下,多数(80%)痛风患者可以达到临床缓解,甚至有 20% 的患者,在严格控制饮食、戒酒、减轻体重、生活规律的前提下,可以停用降尿酸药物。 但是因为多种原因,痛风又急性发作了,该怎么办? 及早就医和用药 痛风急性发作时,应尽早就医,最好在 24 小时内服药,这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有的药物越早用,缓解症状效果越好。比如,在痛风发作最初几小时内,用秋水仙碱,90% 的患者症状得到改善;发作 12-24 小时内使用,有 75% 左右的患者症状得到改善。 切忌随意用药 在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常犯以下错误。 1.匆忙降尿酸 痛风发作常与高尿酸血症有关,有些患者就自己买降尿酸的药物服用,甚至几种降尿酸药物一起用。没成想关节肿痛不但没好,反而越来越重。 事实上,痛风急性发作期,首当其冲的是控制关节炎症,首先要进行抗炎镇痛治疗。若在急性加重期过度降尿酸治疗,血尿酸水平骤然下降,会引起尿酸盐结晶突然脱落,使急性关节炎迁延不愈。 但是如果正在服用降尿酸药物,一般不建议停用。 2.输抗生素治疗 有些患者急性期除了关节红、肿、热、痛外,还出现全身「炎症」表现,如发热、血白细胞升高等,这时患者认为需要抗生素「抗炎」治疗。 事实上,痛风急性发作的「炎症」与细菌感染没有任何关系,用抗生素治疗痛风没有任何效果,反而长期滥用抗生素可能引起肾损伤,以及抗生素耐药。 减少嘌呤摄入 严格限制嘌呤摄入:在痛风急性发作期,除了避免摄入高嘌呤食物(比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外,还要严格控制膳食总嘌呤摄入。一般人每日膳食嘌呤摄入量为 600-1000 毫克,在痛风急性期则需要控制在 150 毫克以下,因此,要尽量选择低嘌呤食物,比如谷类、蔬菜类(除外芦笋、菠菜、蘑菇)、水果干果类、乳类、蛋类[2]。 戒酒:酒精不仅增加尿酸合成,还会促使血乳酸浓度升高,抑制肾脏排泄尿酸。痛风急性期应戒酒,尤其戒啤酒。此外,只要肾功能正常,就要多饮水,来促进尿酸排泄。 物理疗法,缓解疼痛 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的症状时,不要做热敷,因为这样反而使病情加重。可采取以下措施,有助于缓解疼痛。 冷敷:在家可以选择冰敷,每次 20-30 分钟,每日数次,帮助减少疼痛。 制动:痛风急性发作期,应尽量减少活动,最好卧床休息,这样更利于炎症消退。 避免压迫: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不仅走路非常困难,穿鞋和穿袜也很困难,可以穿宽松的拖鞋,如需要穿袜子,可用剪刀把袜子剪破,露出受累关节部位,避免压迫。 抬高患肢:可以在疼痛、肿胀的肢体下面垫枕头或抱枕,让患肢抬高,高于胸部,这样也能减轻症状。 如何预防痛风复发? 以下情况很可能导致痛风复发,需要注意: 擅自停药:痛风患者的痛风石、尿酸的多关节沉积部位、泌尿系统结石等,共同形成了「尿酸池」,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血尿酸水平达标,但尿酸池中的尿酸仍会持续释放,所以大多数痛风患者需终身服用降尿酸药物。有的患者擅自停用降尿酸药物,导致血尿酸水平很快上升,痛风复发。因此,痛风患者要谨遵医嘱,切不可擅自调整药物甚至停药。 忽视饮食宜忌:痛风急性发作常见的诱因有高嘌呤饮食及饮酒,有的患者病情缓解了,就忘记忌口,大量进食海鲜,饮用含糖饮料,或者饮酒等,导致复发。 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时,体内乳酸增加,抑制了肾脏的尿酸排泄;另外,大量出汗后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也会导致尿酸浓度升高。建议规律运动,不要过度或者短期内剧烈运动。
俞一飞 2022-07-06阅读量9162
病请描述:骨关节炎(OA) 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关节软骨损害和关节边缘骨质增生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1]。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常累及膝、髋、手等负重关节,致残率高,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严重的负担。 关节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是 OA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2],但受发病年龄、疾病进展情况、关节受累差异等影响,具体表现因人而异。而且能够导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疾病较多,可能是炎症性关节疾病,也可能是系统性疾病累及关节,不同的疾病治疗方式亦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临床诊疗中具有清晰的鉴别诊断思路,能够正确的诊断OA,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OA临床症状、体征 一、关节分布及症状、体征OA可累及多个部位,主要包括膝、髋、踝、手和脊柱(颈椎、腰椎)等关节。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压痛(多于活动后发生或加重,休息后好转;寒冷、潮湿环境均可加重疼痛[3]);关节活动受限(短暂晨僵一般不超过30分钟[2],关节绞索等);以及关节肿大畸形、骨擦音(感)、肌肉萎缩等。但发生在不同关节时所表现的症状、体征略有差异。 1.手关节OA :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可出现指间关节伸面内、外侧骨性膨大结节,位于远端指间关节者称为 Heberden 结节,位于近端指间关节者称为 Bou- chard 结节[1]。第一腕掌关节受累时因骨赘形成和关节间隙变窄 可形成“方形手”。 2.膝关节OA:早期常呈间断性疼痛。疼痛特点为关节间隙疼痛(包括髌股、股胫关节)[4],伴僵硬和活动受限。体检常有关节骨性膨大和/或关节积液征、压痛、骨擦感/骨擦音和膝内翻等表现。此外,负重屈膝时膝前痛是髌股关节OA的典型症状[5],但容易被忽略。 3.脊柱关节OA:颈椎和腰椎最常受累。老年人脊柱骨质增生通常无明显症状。腰骶部脊柱的骨赘和椎间盘间隙缩小,可因侵犯坐骨神经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疼痛、烧灼感、麻木和/或无力。 4.髋关节OA:髋关节的疼痛常可放射到肢体其他部位,如坐骨神经走行区域、膝关节附近等,且常伴有跛行。另一特点是晨僵的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4]。5.足关节OA: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表现为关节疼痛、第一跖趾外翻畸形等。影像检查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和骨赘形成。 6.全身性OA:多见于中年以上女性,典型表现累及多个指间关节,有 Heberden 结节和 Bouchard 结节,同时还存在如膝、髋、脊柱等至少3个部位受累。 二、影像学表现 1.X线检查:是OA 明确临床诊断的“金标准”[3]。OA在X线片上的三大典型表现为:受累关节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赘形成[3]。一些患者关节内可见游离体,甚至关节变形。2.MRI:有利于 OA 的早期诊断。可以观察到 OA 关节的软骨厚度变薄、缺损、骨髓水肿、关节积液以及膝关节半月板变性、损伤和腘窝囊肿等[2]。多用于OA的鉴别诊断或临床研究。*CT也可用于OA的检查,但多用于OA的鉴别诊断和关节置换术前评估[2]。3.超声:可显示关节边缘骨赘、软骨 退变、滑膜炎、关节积液、腘窝囊肿及半月板膨出等病理改变[2]。能够鉴别炎症和非炎症性病变,辅助提高关节内穿刺的精确性。 OA的诊断&鉴别诊断一、OA 诊断标准OA 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等做出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OA的鉴别诊断。《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推荐了髋关节、膝关节和指间关节OA的诊断标准以供参考[3]。具体标准见下图: 二、OA鉴别诊断临床诊断OA时,常需与其他可引起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的疾病相鉴别,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痛风等。主要通过疼痛特点、晨僵现象,年龄、性别,受累部位,以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鉴别。 1.晨僵现象及疼痛特点夜间或休息后加重通常提示炎症疼痛,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而活动后症状加重,提示OA或非风湿病性骨关节疼痛[6]。有夜间疼痛、明显晨僵,且晨僵持续时间长的,多考虑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风湿性多肌痛等。感染性关节炎也可出现夜间疼痛,但没有晨僵现象[7];OA虽可出现晨僵,但通常持续时间短暂。2.年龄、性别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年龄多为30~50岁[2];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男性青年;青年女性关节痛患者,多考虑系统性狼疮,另需关注皮疹、尿蛋白、抗核抗体谱检查等;成年男性患者出现以下肢为主,尤其是拇趾、足背部位突发的关节红肿热痛,首先考虑痛风[7],并需检测血尿酸;50 岁以上、以膝关节疼痛或手指远端指间关节疼痛硬结为主诉者[7],多考虑OA。3.受累部位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双手小关节,亦可累及髋、膝等大关节,特点为对称性多关节同时受累;强直性脊柱炎,以腰部和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感染性关节炎通常急性起病,短时间内可出现受累关节红、肿、热、痛,并伴明显屈伸活动受限[2];痛风性关节炎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和膝关节,通常表现为非对称性、急性发作的关节剧烈疼痛,部分患者受累关节可见典型痛风石。 4.相关检查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或不能排除其他诊断时,可考虑选择合适的检查进行鉴别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红细胞沉降率和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类风湿因子阳性等改变[2];强直性脊柱炎,X线片可见骶髂关节炎,疾病晚期可出现脊柱竹节样改变[2];感染性关节炎,病情进展发生败血症后,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红细胞沉降率、血清C反应蛋白、关节液炎症指标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2];痛风性关节炎,关节超声、CT等可发现关节内尿酸钠晶体沉积和(或)痛风性骨侵蚀,实验室检查可发现高尿酸血症;假性痛风的X线检查,可见关节间隙内软骨钙化影,关节积液可检查出焦磷酸盐晶体[2]。另有银屑病关节炎,主要通过X线检查(骨质破坏和增生表现,关节间隙模糊、变窄、融合等),以及典型的指甲病变和皮肤有银屑病皮疹等进行鉴别。5.药物选择的差异OA的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常用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2](选择性COX-2 抑制剂等)、中成药(复方杜仲健骨颗粒等),关节腔注射药物(如,玻璃酸钠)等,来缓解疼痛、炎性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或联用慢作用药物(如,硫酸软骨素、氨基葡萄糖)等帮助延缓病情发展。而与OA最常混淆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除消炎、镇痛药物外,还应使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如,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7])和/或生物制剂(如,依那西普)的治疗。因此,为保障患者预后,更应注重关节炎的鉴别诊断。 总之,关节炎种类繁多,看似标准明确,实则细节复杂。OA与其他关节疾病的鉴别诊断也常常给临床医生带来困扰。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医生们温故知新,巩固诊断要点。图片来源:pexels、pixabay参考文献:[1]王健,李志军. 骨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J].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03):347-348.[2]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关节炎学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中华骨科杂志编辑部.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1年版)[J].中华骨科杂志,2021,41(18):1291-1314.[3]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J]. 中华骨科杂志,2018,38(12):705-715. [4]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上下册)[M]. 第4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39:1668. [5]《中国髌股关节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0年版)》发布[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0,35(18):15.[6]张海艇,张文.关节痛与关节炎的鉴别诊断[J].中华内科杂志,2015,54(6):538-540.[7]蔡小燕,杨岫岩.关节炎的鉴别诊断思路[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7,16(7):500-503.
微医药 2022-05-31阅读量1.2万
病请描述: 神经阻滞到底是种什么样的治疗?能治疗什么疾病?可靠吗?是否会过敏?这是病人经常要提到的问题,下面就神经阻滞疗法做一些解答: (1)所谓神经阻滞治疗针,是将一定浓度消炎、镇痛以及营养神经的药物按比例混合,注射到病变区域组织或体腔中。肌肉、关节、筋膜、肌腱旁以至椎管内等处都可以进行神经阻滞治疗注射。目前应用比较多的倍他米松属人工合成激素,能够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致病因子对机体的损害;盐酸利多卡因是一种局 麻药,拔牙、做小手术时局部麻醉就是用的它,它可以缓解疼痛,增强疗效。有时也用它的同类物罗哌卡因等,作用差不多。局麻药的作用为暂时阻断局部神经传导,使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从而缓解疼痛。激素类药物局部注射是治疗软组织慢性损伤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国内使用这一疗法已有40余年。大多都是疼痛科、运动创伤科、骨科的病人才需要打神经阻滞治疗针,如肩周炎、关节炎、腱鞘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肌肉损伤,痛风等,虽然它们的发病机理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软组织损伤和无菌性炎症。 (2)神经阻滞治疗疗法是医生通过对病人进行检查,找到局部压痛点后,将药物注射到疼痛的部位,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并有缓解局部肌肉紧张的作用。时间长的可管一年以上,短的数周,视病情轻重,时间长短不定。这是一种对症治疗措施,对消除局部的疼痛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3)神经阻滞治疗疗法是骨伤科使用的一种常用方法,有的病人一听说打“神经阻滞治疗针”,就会产生惧怕心理,总认为“神经阻滞治疗针”只能暂时减轻疾病症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害怕打了“神经阻滞治疗针”后,从此一直要打下去,不能停下来,还担心有副作用。事实上,适量的激素的合理应用并没有成瘾性。但长期应用可产生习惯性或依赖性,但这两种情况均在长期、大剂量、反复应用激素后才可能会出现。而医生注射神经阻滞治疗针一般根据病情神经阻滞治疗一次或几次,每次间隔7~10天或一个月,一般连续3~5次。如需继续注射,间隔时间很长,所用的剂量也很小。所以,没有“老是要打”这一说法,对人体极少会产生副作用。这种疗法有给药直接、简单安全、疗效迅速、不住院、价格低、副作用少、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4)当然,打“神经阻滞治疗针”时疼痛并不明显,有的在注射1~2天后局部疼痛可能略有加重,这与药品刺激、局部压力增高有关,但很快就会消失。一旦选用神经阻滞治疗疗法还应坚持完成治疗疗程,以免中途停止,达不到应有的疗效。虽然神经阻滞治疗疗法不能从根本上去除病因,但能起到减轻甚至消除症状、预防并发症的作用。许多颈肩腰腿疼痛症经过一次或几次神经阻滞治疗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且不再复发。因此,不能绝对地认为神经阻滞治病。 (5)提醒大家,为了防止感染,神经阻滞治疗注射应在正规医院进行,根据病情严格掌握剂量。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的病人,打神经阻滞治疗针后可能会出现血糖血压一过性升高,如糖尿病病人近期血糖不稳定,可在调整稳定后再进行神经阻滞治疗治疗。 (6)需要注意的是,医生在对患者进行神经阻滞治疗治疗时应无菌操作,注射前要在洁净皮肤部位严格消毒,一周内没有进行其他有创治疗。注射部位要准确,用药选择要恰当,注射后要观察30分钟,防止过敏反应和其他反应,神经阻滞治疗后3天内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污染。 (7)当然,由于医学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神经阻滞治疗并不是什么万能的“灵丹妙药”。有些情况下可能效果欠佳,必要时医生可配合其他方法如牵引、推拿、理疗、佩戴腰围、内外用药等,严重的必要时改用手术方法。 (8)神经阻滞治疗,适用于急性或慢性软组织损作,非化脓性炎症,如腰肌劳损、肩周炎、腱鞘炎、肌筋膜炎等。 (9)需要注意的是:1、神经阻滞治疗注射后,由于药物反应,局部可出现肿胀疼痛,一般48小时后可缓解并消失,如果72小时后仍有红肿,发热,应考虑是否有急性化脓性感染。及时联系治疗医生复诊,避免耽误病情。 另外,神经组织不同于常规所说的打封闭,用药的剂量和方法技术有很大的差别,神经阻滞疗法更安全,副作用更小。
马彩毓 2022-05-07阅读量1.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