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内科 > 肾内科 > IgA肾病 > 内容

IgA肾病内容

吴佳纹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

病请描述: 口服氨甲环酸胶囊可通过抗炎及改善皮肤屏障治疗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 丘疹脓疱型玫瑰痤疮(PPR)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持续性红斑和潮红伴有烧灼感、瘙痒和干燥是最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面部、身心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皮肤屏障受损是诱发和加重 PPR 的一个重要因素。氨甲环酸(TXA)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可抑制血管生成和内皮增生,促进皮肤屏障的修复。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吴佳纹教授团队在 J Cosmet Dermatol 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评价口服氨甲环酸胶囊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是一项随机、前瞻性、单中心、对照研究,共70名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TXA + 传统治疗组,简称 TXA 组和传统治疗组)。 TXA组(n = 35)接受口服氨甲环酸(TXA)胶囊,每次250 mg,每天2次联合口服多西环素,外用医用透明质酸化乳液,1-2 g/次,每天2次,共8周。 传统治疗组(n=35 )口服多西环素;外用医用透明质酸乳液 1-2 克/次,每天2次,共治疗 8 周。 结果 (1)与传统治疗组相比,联合口服氨甲环酸胶囊TXA组的CEA和IGA评分下降更大、更快 (2)与传统治疗相比,联合口服氨甲环酸胶囊TXA组的瘙痒、干燥、烧灼感、PSA、GAIS 和 RqoL 评分都有明显改善 (3)口服氨甲环酸胶囊TXA诱导的皮肤屏障功能改善与CEA密切相关 (4)根据鲍曼分类法,口服氨甲环酸胶囊TXA 治疗对干性皮肤更有效 (5)接受口服氨甲环酸胶囊TXA治疗的患者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副作用或复发 小结 多西环素是 FDA 批准的用于治疗玫瑰痤疮的药物,但其口服给药存在副作用,易引起胃肠道不适(包括恶心和呕吐),而且传统治疗疗效有限,疗程缓慢,疗程长,易复发,需要长期给药。因此,口服TXA可以有效改善这些缺点,减轻玫瑰痤疮造成的重大经济负担。 疗效方面,相较于多西环素,氨甲环酸甚至更胜一筹。研究表明,口服多西环素 16 周时,CEA 评分改善 2 分或以上的患者比例分别为 45.7%和 30.7%;联合口服氨甲环酸胶囊治疗组 CEA 评分改善≥2 分的患者比例为 85.3%。但不同人群的最佳剂量仍有待通过进一步研究确定。 参考文献:Xu Z, Yu B, Xu B, et al. Oral tranexamic acid treats papulopustular rosacea by improving the skin barrier. J Cosmet Dermatol. Published online May 7, 2024.doi:10.1111/jocd.16339 另外,吴佳纹教授现针对玫瑰痤疮,痤疮治疗的临床研究课题获有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西安交大获批的临床研究四项,横向研究课题两项,对于玫瑰痤疮及痤疮疗效提升及难治性玫瑰痤疮的新疗法相关论文已在国际知名期刊分别SCI论文数篇

吴佳纹 2024-05-21阅读量7574

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肾病(ND...

病请描述:摘要背景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患者肾脏受累的主要原因。它主要是一种临床诊断。如果不进行活检,非糖尿病肾病(NDKD)可能会被遗漏。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描述了NDKD的谱,并评估了糖尿病肾病患者计划活检时考虑的预测因素。方法在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对2006年5月至2019年7月在我们中心接受肾活检的糖尿病患者进行NDKD评估。结果对321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肾活检。平均年龄为49.3±12.4岁,71%为男性。75.8%的患者患有高血压,25.2%的患者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根据肾活检,患者分为DKD-127(39.6%)、NDKD-179(55.8%)和DKD+NDKD-15(4.7%)。总体而言,最 常见的诊断病理是膜性肾病MN(17%),其次是IgA肾病(16.0%)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14.9%)。DKD+NDKD患者以IgA肾病为主(53.3%)。165名(51.4%)患者的诊断可能适合特定治疗。在多变量分析中,女性[OR 2.07(1.08–3.97),p=0.02]、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OR 7.47(3.71–15),p=0.001]、无高血压[OR 3.17(1.56–6.45),p=0.001]和糖尿病持续时间≤24个月[OR 3.67(1.97–6.84),p<0.001]是NDKD的独立预测因素,而无肾病范围蛋白尿[OR 1.73(0.98–3.05),p 0.05]则显示出显著性趋势。结论在大量以肾小球疾病为主要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巧妙地使用肾活检可以检测出潜在的可治疗NDKD。需要考虑多种风险因素的组合,以指导糖尿病患者进行肾活检的必要性。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肾病(DK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非糖尿病肾病(NDKD)介绍印度的糖尿病总患病率为7.3%,在经济较发达的邦的城市地区,低社会经济群体的糖尿病患病率较高1.糖尿病肾病(DKD)是世界范围内[,3]和印度[4]的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病因。DKD通常是基于一系列发现的临床诊断,即长期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蛋白尿伴或不伴肾功能受损[5]。由于肾活检不是常规的,NDKD的诊断往往会被遗漏,从而改变疾病的发展轨迹。多 项研究表明,非糖尿病肾病(NDKD)可能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或与DKD共存[],尽管患病率在20%至80%之间有很大差异。这种广泛的差异可能归因于所研究的人群与 不同中心糖尿病患者活检适应症之间的差异。DKD通常只通过血糖控制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来治疗,尽管新药物也显示出延缓肾脏进展的前景。NDKD的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其中许多患者可以接受潜在的疾病改良治疗,从而改变这些患者的预后。因此,在管理糖尿病肾病患者时,肾活检的决定变得至关重要。然而, 对于糖尿病患者何时怀疑NDKD,尚无标准指南。因此,我们进行了这项研究来描述糖尿病患者NDKD的模式,并评估其发生NDKD的预测因素。方法在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回顾了327名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记录,这些患者于2006年5月至2019年7月在肾脏科接受了充分的本地肾活检。收集的临床和人口统计详细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持续时间、是否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毒性药物使用史、是否存在少尿、疾病持续时间和活检指征。根据医疗记录,肾活检的指征分为不明原因的肾功能不全(急性或慢性急性)、肾病范围蛋白尿、肾病范围蛋白质尿伴肾功能障碍(eGFR<60 ml/min/1.73 m2)和无症状尿路异常(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7.3 m2的肾下蛋白尿和/或血尿)。从患者的医疗记录中获得血清肌酸酐、血清白蛋白和血清胆固醇、活动性尿沉渣(≥5个红细胞/hpf,红细胞铸型)、白细胞尿(≥5白细胞/hpf)、24小时尿蛋白或尿蛋白-肌酸酐比率、自身免疫血清学和病毒感染标志物的基线数据。肾病范围蛋白尿定义为24小时尿蛋白≥3.5g/天或尿蛋白-肌酐比值≥3.5。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使用肾脏疾病饮食的4变量修正(MDRD)方程计算。病理学家对肾活检进行评估,对所有活检进行光镜和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对有限病例进行电子显微镜检查。DKD的诊断基于多种 特征,包括系膜扩张和弥漫性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Kimmelstiel–Wilson 结节、基底膜增厚和渗出性病变,如纤维蛋白帽、包膜作为研究[20]和肾活检数据库的一部分,收集的数据已获得新德里AIIMS研究所伦理委员会(IEC)的批准, 前瞻性收集的所有数据均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回顾性数据则获得IEC批准的弃权同意。本研究是根据相关指南和规定进行的。 统计分析 使用STATA 15进行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数据显示为正态分布变量的平均值±标准差,无正态分布的变量的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以及标称变量的病例数和百分比(%)。使用ANOVA方差分析检验组间差异的显著性,并使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评估差异相对于平均值的显著性。使用t检验(分类 变量)和Wilcoxon秩和检验(连续变量)进行组间单 变量比较。使用逻辑回归分析对被认为是DKD与NDKD的潜在预测因素的变量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2006年5月至2019年7月,5083名患者接受了肾活检,其中327名为糖尿病。321名患者被纳入最终分析,因为3名患者活检不充分,3名患者有非特异性检查 结果。表1显示了他们的基本人口统计细节。平均年龄49.3±12.4岁,男性228例(71%)。糖尿病的中位持续时间为60(0-540)个月。活组织检查时的平均血清肌酐为2.5±2.0 mg/dl(eGFR 48.8±38.8 ml/min/1.73 m2)。平 均蛋白尿为4.9±3.8 g/天,163例(50.8%)为肾病范围蛋白尿。 活检时与肾脏疾病相关的症状的中位持续时间为4(0-180)个月。没有一名患者出现任何与手术相关的重大并发症。根据医疗 记录,活检的指征为不明原因的急性或急性肾功能慢性下降125例(38.9%),肾病范围蛋白尿72例(22.4%),肾病范畴蛋白尿伴肾功能不全91例(28.4%),无症状尿路异常伴肾功能保存33例(10.3%)。根据肾活检,127名(39.6%)患者患有DKD,179名(55.8%)患有NDKD,15名(4.7%)患有DKD+NDKD。表2显示了根据活检指征分层的患者中活检诊断的分布。在DKD患者中,最常见的 活检指征是肾病范围蛋白尿伴肾功能障碍(39.4%),其次是不明原因的肾功能障碍(34.6%)和肾病范围蛋白蛋白尿伴保留能障碍肾功能(20.5%)。在NDKD亚组中, 最常见的表现是不明原因的肾功能障碍(41.3%),其次是肾病范围蛋白尿(24.6%)。在NDKD+DKD亚组中,不明原因的肾功(46.7%)是主要指征,其次是肾病范围蛋白尿伴肾功能障碍(26.7%)。表中给出了分为三组的患者的特征。NDKD组的女性人数明显高于DKD组。单独DKD和DKD+NDKD患者的糖尿病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单独NDKD患者(分别为113.4个月和111.7个月vs 52.4个月 ,p<0.001)。出现水肿和/或少尿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KD和DKD+NDKD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病率(60%)显著高于NDKD患者(7.4%),p<0.001。在DKD组(分离型或NDKD组)中,平均蛋白 尿高于分离型NDKD组(分别为5.7克/天和4.9克/天与4.2克/天),但无统计学意义 。三组之间的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胆固醇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以及血尿患病率没有显著差异。肾活检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活检诊断的NDKD谱如表4所示。总的来说,最常见的诊断病理是膜性肾病MN(17%),其次是IgA肾病IgAN(16.0%)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14.9%)。分离NDKD组最常见的诊断是MN(18.4%),其次是FSGS(16.2%)、IgAN(12.8%)和微小变化疾病MCD(10.1%)。在DKD+NDKD患者中,IgAN(53.3%)是主要诊断。一名患者患有结节病相关的慢性肾小管间质肾炎。165名(51.4%)患者的诊断有潜在的治疗方法,并改变NDKD的预测因素为了评估可以预测 糖尿病患者NDKD发生的因素,应用了多变量二项式逻辑回归分析,NDKD是因变量(表)。共有306名患有孤立性DKD或孤立性NDKD的患者仅被纳入本分析。评估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持续时间、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少尿、出现水肿、血尿、无肾病范围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eGFR。在对孤立性DKD或NDKD患者的多变量分析中,女性[or 2.07(1.08–3.97),p=0.02]、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or 7.47(3.71–15),p<0.001]、无高血压[or 3.17(1.56–6.45),p=0.001]和糖尿病持续时间≤24个月[or 3.67(1.97–6.84),p=0.001]是NDKD的独立预测因素,而无 肾病范围蛋白尿[or 1.73(0.98–3.05),p=0.005]显示出显著性趋势。

微医药 2024-03-21阅读量2038

板股韧带是什么?

病请描述:半月板股骨韧带,由板股前、后韧带组成。板股前韧带也称“汉弗莱韧带(Humphreyligament)”,板股后韧带又称“里斯伯格韧带(Wrisbergligament)”,均起自外侧半月板后角,分别经后交叉韧带前、后方向前内上斜行,止于股骨内侧髁外侧面后交叉韧带止点的前、后方。

陈延超 2024-01-02阅读量793

IgA肾病免疫治疗利大还是弊...

病请描述:免疫抑制治疗包括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对IgA肾病使用激素能否有获益,以往仅有证据证明,对蛋白尿>1.0g/天(巳3一6月最大耐受量普利/沙坦)的病人蛋白尿进一步下降有好处。但能否有长远肾功能的保护作用还一直未有很强证据证明。近年有两大IgA肾病免疫治疗的研究:STOP-IGA研究及TESTlNG研究。(具体研究内容详见本人已发短文)。综合这二大研究及其他相关研究,本人认为:1,免疫治疗(主要是激素)对降低蛋白尿有效。这在STOP-IGA及TESTlNG研究中均巳证实。2,免疫治疗能否起到保护肾功能下降作用?在STOP-IGA研究中未显示出这种作用(无论是轻度肾损单用激素还是中重度肾损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但在TESTING研究中,激素显示可降低肾功能下降的风险。这二大研究结论为何会不同?这不同是由于研究入选的人种差异(前一研究主要入选的是白人,后一研究主要亚裔人)?还是主要由于这二大研究存在的系统性差异原因而致?本人认为后者引起的原因可能性大。因为,尽管有观察性资料提示,IgA肾病发生率与进展后果,在高加索人(白人)与亚洲人群是存在不一样。但迄今为止,尚无有足够的证据提示,不同种族的IgA肾病治疗应不一样。  因此,关于免疫治疗对IgA肾病利大还是弊大这一肾病学界最大的学术争论之一难题,可能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才能回答。在临床实践中,面临是否给予IgA肾病患者激素或其它免疫抑制剂(如CTX等)的决策时,医生及患者均要保持足够的审慎,应综合各种研究证据,结合病人的个体化病情及意愿而作出决定!

陆福明 2023-10-20阅读量3750

风湿病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可...

病请描述:风湿免疫性疾病是一组累及关节、骨骼、肌肉、软组织、血管或结缔组织为主的多系统疾病,常表现为关节和肌肉的肿胀或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也可伴有发热、贫血等症状。在16岁以上的人群中,风湿病发病率为14.1%,相对较高。风湿免疫疾病病程较长,因为受疼痛困扰,风湿病患经常依赖止痛药,止痛药又经常引发肾损伤,部分患者朋友说:“得了风湿病之后,又得了肾脏病”,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由上海龙华医院张权副主任医师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风湿免疫疾病所并发的肾损伤。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疾病,具有多种自身抗体阳性。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蝶形红斑、光过敏、脱发、口腔溃疡、发热、乏力等多器官病变。本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多在15-45岁。多达90%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肾脏病理活检中发现肾脏受累病理表现,但仅有50%的患者发展为临床肾炎。肾脏受累时,临床表现多样,可以是血尿、蛋白尿、脓尿,进而可表现为水肿、高血压、夜尿增多、肾功能衰竭。如果患者出现头晕,可能是继发了高血压,也可能是继发了溶血性贫血或者肾性贫血,此时可见脸色和爪甲苍白的贫血貌。尿常规是评价肾小球损伤敏感指标,建议出现泡沫尿的患者需要化验尿常规确认是否有蛋白尿。随着患者蛋白尿的增多,患者检查生化时会发现血清白蛋白偏低,当患者低蛋白血症严重时,患者可以表现为全身高度浮肿,胸腔、腹腔和心包积液,体检中可能发现脂质代谢紊乱,表现为甘油三酯、胆固醇等严重升高。狼疮性肾炎患者如肾病表现较重时需要风湿科和肾内专科同时就诊。 二、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外分泌腺炎性细胞浸润为主,并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典型表现为口干、眼干及关节炎,除有唾液腺和泪腺功能受损外,还有其他器官的受累。干燥综合征患病率为0.01%-0.77%,男女比例为1:9,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干燥综合征肾损害发生率占自身免疫性疾病肾损害的第2位,仅次于狼疮肾炎。当干燥综合征累及肾脏时,最容易损伤肾小管间质,引起肾小管性酸中毒,患者可能出现低钾血症,临床表现为乏力、心悸、夜尿增多、腰酸。干燥综合征容易继发肾功能衰竭,少数患者在发现干燥综合征时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因此,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干燥综合征患者,我们建议每年应至少进行两次筛查,筛查的内容包括尿常规、尿PH、尿渗透压,以及尿B2-MG蛋白、尿a1-MG蛋白、尿NAG等筛查肾小管性蛋白尿的检验, 抽血查血清电解质(血钾),查血清肌酐、估测肾小球滤过率。出现肾损伤的患者,应及时到肾内专科就诊。 三、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从小关节起病,呈多发、对称性,双手、腕、肘、膝、踝和足关节受累最常见,关节肿胀、压痛、变形、活动障碍,可伴有发热、贫血等。类风湿关节炎患病人群多,是常见风湿病,也易合并肾损害,肾脏受累比例可接近50%左右。该病病程长,长期依赖止痛药(非甾体抗炎药)止痛,控制不好时病情容易反复,部分类风湿患者肾损害与止痛药依赖有关。继发肾损伤出现时临床表现各有不同,可有血尿、蛋白尿,表现为尿中泡沫增多、尿色偏红;如出现肾功能不全患者也常变现为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纳差。因此,类风关患者需要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长期使用止痛药的类风关患者更需要引起重视。 四、系统性硬化症 系统性硬化症又称硬皮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临床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皮肤肿胀增厚,也可影响到内脏,还可能有手指遇冷发白、发紫、发红的雷诺现象。系统性硬化症发病率低,但是却容易出现肾脏损害,发生率在15%-20%。临床可表现为小便泡沫、血尿、高血压,突发急进型高血压和急性肾衰竭时,称为“硬皮病肾危象”,80%“硬皮病肾危象”发生于病初4-5年内,是一种累及生命的并发症。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在三甲医院风湿科、肾内科、ICU联合诊治。 五、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一波及全身的小血管炎,表现为皮肤紫癜,多数位于四肢、臀部,大部分患者还可以出现关节肿胀。而肾脏的毛细血管最丰富,由于紫癜的反复发作,启动了免疫机制,损害了肾脏。当过敏性紫癜出现肾损时主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也常伴发高血压。当患者出现过敏性紫癜时,除了至皮肤科就诊,还应至肾病科就诊,检查肾功能看是否出现了蛋白尿、镜下血尿。此外,根据临床数据统计发现,紫癜性肾损伤90%发生在2个月内,97%发生在半年内。也就是说,发现紫癜的两个月内是出现肾脏损害的危险期,建议每周查一次尿常规,两个月到半年之间可以每半到一月筛查一次尿常规。 可见,风湿病与肾脏病密切相关,风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以免错过早干预的时机。 【专家介绍】 张权 副主任医师 医疗专长: 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IgA肾病、高血压肾病、尿酸性肾病、糖尿病肾病、尿道综合症、泌尿系感染、肾小管间质损伤、水肿、肾虚亏损、中医美容等。   【专家门诊推荐】 龙华医院徐汇总院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周六下午 门诊地点:上海龙华医院(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五号楼4楼1候诊区   龙华医院上南院区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 门诊地点:上海龙华医院上南院区(浦东新区上南路1000弄,昌里路路口)专家诊区3号诊室  

张权 2023-09-08阅读量2946

【手术须知】GeneralP...

病请描述:Diet Recommend: .Bland food .Vitamin C rich fruits or juices * Fluid or Semifluid after plasties of the middle and/or lower face Avoid: .Cigarette .Alchoholic beverage .Seafood .Spicy or greasy food Medication .Oral antibiotics in the first 3 days (Or longer if with risk factors of infection) .Discutient if with predictable swelling Self Care . Keep the dressings in place . Protect the wound from source of infection, such as raw water .Clean blood crust away from the wound . Use ice bags in the first 2-3 days Special Care . Havethe dressings changed if necessary .Have the drainage checked and removed in the eary postoperative days . Have the stitches removed in time, typically 5-7 days for face and neck, 7-10 days for head and trunk, and 10-12 days for upper and lower limbs Call me immediately if you have: . Uncontrollable bleeding from wound . Unrelieved nausea or vomiting . Any change in vision or visible change of facial expression . Acute change in body temperature orstate ofconsciousness *Attach importance to scar treatments, especially within post-operative months 3 to 6. * Come back for follow-up evaluation as scheduled.

魏娴 2023-06-17阅读量436

个性化3D打印支具治疗TFC...

病请描述:腕关节是人体重要的关节之一,具有复杂的骨、软骨及韧带结构。手腕是由桡骨(radius)、尺骨(ulna)、八块腕骨(carpal bones)、27 条韧带(ligaments)以及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所组成。 什么是TFCC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通常称为“腕半月板”;是一种用于手腕某些关节的减震器。TFCC 由许多韧带组成。它作为尺骨顶部的垫子,阻止尺骨和桡骨与背侧和手掌桡骨韧带分离。 TFCC的作用 TFCC是手腕的主要稳定器。它通过抓握、负重和旋转(旋后和旋前)来支撑手腕。它可以防止桡骨和尺骨(远端桡尺关节)分开而引起疼痛。 TFCC损伤 原因 TFCC可能会因旋转运动(使用钻头时过度旋转)、过度负重、跌倒时手伸开(掌心朝下)等而撕裂。它也可能由外伤引起,例如直接打击手腕。 症状 TFCC撕裂可伴有手腕疼痛、肿胀和手腕压痛。这还会导致握力下降、某些活动困难以及手腕有咔哒声或爆裂声。在某些情况下,TFCC撕裂还会导致关节松动,使手腕难以活动。 有研究发现,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近50%存在TFCC撕裂。30岁或更年轻的手腕受伤患者有27%存在TFCC撕裂。此外,一项小型回顾性研究发现,38.9% 的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会出现TFCC撕裂。 治疗方法 TFCC损伤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在接受TFCC撕裂诊断后,轻微的TFCC损伤可以自行愈合。无明显症状的TFCC损伤可以尝试保守治疗。 常见的非手术治疗建议通常包括:夹板(石膏或其他可拆卸夹板),减少活动(如休息),消炎药,注射剂,冰和热,物理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关节镜下的清创和关节镜下对骨折及韧带断裂进行连接和修复。有些也需要肌腱移植和尺骨缩短。 3D打印支具治疗 针对现有传统夹板存在的不足,一种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将三维扫描和3D打印技术结合到支具的设计和制造中。 3D扫描可以在几秒内获取体表数据,且不需要接触皮肤。治疗师可以根据所获得的扫描模型,设计最符合患者解剖结构的支具,有效限制腕关节活动度。所设计的夹板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 所获得的体表数据与支具模型便于保存,方便在后续的治疗中根据需求更改支具,或在支具损坏时直接打印新的支具,无需二次扫描。 3D打印矫形器|3D printed fixed orthosis上海九院王金武教授团队利用三维扫描仪采集患部三维数据,结合影像诊断与临床分析,进行计算机数字化设计,由3D打印机制作与患者病情最为匹配的矫形器。个性化3D打印外固定矫形器不仅满足不同患者、病情、场合的个性化设计,保证良好的匹配度和周期性,同时材料轻便安全,透气性好,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舒适度。 前臂骨折 腕手腱鞘炎  跖骨骨折

王金武 2023-06-06阅读量3342

IgA肾病有特效药吗?

病请描述:   IgA肾病(lgAN)作为免疫炎症性疾病,主要是由于黏膜相关的多聚lgA1在肾脏系膜区沉积诱发系膜炎性反应及补体过度激活,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进展。    近年来包括羟氯喹、黏膜免疫抑制剂布地奈德缓释胶囊(NEFECON)、凝集素补体阻断剂(OMS-721)、旁路途径补体阻断剂(LNP023)、补体B因子抑制剂、B淋巴细胞刺激物及诱导增殖配体阻断剂(Atacicept)、蛋白酶体抑制剂(Bortezomib)等潜在新药正在进行相应的临床试验。    这些临床试验的结果有可能在未来IgAN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但是还没有数据或研究发现lgA肾病治疗的特效药,这些药物大概率在很多肾病都有作用,而不是lgA肾病特殊用药。lgA肾病属于慢性疾病,慢病长期管理远远比短期治疗更重要,跟着一个固定的医生长期随访,比看广告或者频繁更换治疗方案更能降低肾衰风险。    希望肾友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科学地看病治病。

潘瑜 2023-05-24阅读量1278

lgA肾病的新药&mdash...

病请描述: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一,在我国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25%- 50%,其中 25%-30% 在20年内会发展成终末期肾病(ESRD)。全球IgA肾病患者总数预计将于2030年达到1016万人,其中我国237万人。目前,IgA 肾病的标准疗法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断剂及免疫抑制剂,患者亟需用于治疗该疾病的特定疗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去年公布的“泰它西普治疗lgA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II期临床试验初步研究结果:用药24周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基线下降了49%,总的来说数据不错! 泰它西普是我国原创生物药品,目前已经上市适应证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最新的研究提示泰它西普能抑制B细胞激活,减少致病性lgA分子分泌,从而治疗lgA肾病。泰它西普能够有效的抑制BLyS和APRIL达到抑制B细胞减少自身抗体的作用,期待它的III期临床试验取得好的结果!     目前为自费药物,规格80mg/支,本品推荐使用剂量为160mg/次,每周给药一次。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及对生育力的影响目前尚未开展研究进行评估。            

潘瑜 2023-05-24阅读量2.3万

尿感了怎么办(一文读懂泌尿道...

病请描述:儿童泌尿道感染 病例介绍: 基本信息:女孩,3个月。 主诉:发热半天。 查体:神情,精神稍萎靡,前囟平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无皮疹,咽稍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部平软,尿道口红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CRT2S。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并侵犯泌尿道黏膜或组织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分类1: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指的是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和膀胱炎,肾盂肾炎又分为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分类2:复杂性和非复杂性(有无尿路结构和功能异常,eg.结石、慢性肾实质疾病基础发生)。 什么引起泌尿道感染? 病因、病原:任何病菌均可引起泌尿道感染,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副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葡萄球菌)。 发病机制:宿主内在因素与细菌致病性相互作用。 ①感染途径:上行性感染(主要途径)、血源性感染、淋巴感染及直接蔓延。 ②宿主内在因素:尿道周围菌种改变及尿液性状变化、分泌型IgA产生缺陷、先天性、获得性尿路急性、新生儿及小婴儿、免疫抑制等。 ③细菌毒力 泌尿道感染有什么表现?     1、急性泌尿道感染:年龄不同存在临床表现差异 新生儿:临床症状不典型,全身症状为主(发热或体温不升、苍白、纳差、呕吐、腹泻、黄疸,常伴败血症); 婴幼儿:临床症状不典型,常以发热突出,局部尿路刺激症状可不明显; 年长儿:发热、寒战、腹痛、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浑浊)。     2、慢性泌尿道感染: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伴有贫血、消瘦、生长缓慢。 3、无症状性菌尿:常规体检发现,学龄女孩多见,常伴尿路畸形。迟缓、肾功能不全。 怎么诊断泌尿道感染? 如何发现孩子得了“泌尿道感染”?首先要求家长在照顾孩子过程中做到细心观察,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患泌尿道感染时症状不典型,需要家长在照顾患儿时火眼金睛发现蛛丝马迹。小于三月龄的孩子发热需及时就医,完善尿常规检查;大年龄儿童,出现发热时注意观察有无尿频、尿急、尿痛、尿异味等表现,如有上述症状及时完善尿常规检查协助诊疗。 如何预防泌尿道感染? 平时需鼓励孩子多喝水,多排尿,切忌憋尿,养成良好多排尿习惯,注意尿道口清洁,减少尿路细菌生长机会。婴幼儿应勤换纸尿裤,每次大便后及时更换纸尿裤,用温开水清晰会阴及臀部,减少尿道口污染。男孩子每次清洗尿道口时应上翻包皮,避免包皮内藏污纳垢。女孩子便后擦拭肛门时切记从前往后,避免大便内细菌污染尿道口。 单纯泌尿道感染多可治愈,需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加强尿道口护理多可痊愈和避免复发,希望每位天使宝宝在家长和医护的呵护下都能健康成长。

曾锦华 2023-02-11阅读量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