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优甲乐的主要成分是左甲状腺素钠,与人体的甲状腺自然分泌出的甲状腺素是同一种东西。所以优甲乐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药物。同类药物还有雷替斯、加衡等。但是,对于一些情况特殊的病人,甲状腺素类药物并不是那么安全,特别是在剂量较大、或加量过快的情况下。 以下5类人群,在服用优甲乐等甲状腺素类药物时,或在调整药物剂量时,要格外小心。 1. 心脏病患者 这里的心脏病是指: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心动过速等。当甲状腺素类药物剂量过大时,会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增加心脏和血管的负担。所以心脏病患者在服药期间,更要注意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以防药物过量。 2. 老年人 老年人和甲减长期未治疗的人,对甲状腺素格外敏感。较小的药物剂量,就会产生较为明显的药效。 所以这类人群在服用甲状腺素类药物时,要从小剂量开始吃,并缓缓加量。比如普通人可以从 50 μg/天吃起,而老年人则可以从 25 μg/天甚至是 12.5 μg/天吃起。 3. 绝经后女性 绝经后的女性本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大剂量的甲状腺素可谓雪上加霜。所以,绝经后女性在服药期间,应该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以防药物过量。 有些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后不得不服用大剂量的甲状腺素类药物,以防甲癌复发和转移。这种情况,建议服药前先评估血钙、骨密度等有无异常,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钙片、维生素 D 等,预防骨质疏松的出现和加重。 4. 糖尿病患者 甲状腺素类药物可能会降低降糖药的疗效。所以,糖尿病患者如果需要服用甲状腺素,在刚开始服药或调整剂量时,要增加测血糖的频率,观察血糖有没有升高。必要时,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增加降糖药的剂量。 5. 服用抗凝药的患者 有房颤、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人,可能会用到抗凝药物。这类人群如果需要同时使用甲状腺素类药物,一定要密切监测凝血指标的变化。因为甲状腺素可以增强抗凝药物的疗效,引发出血。一旦发现凝血指标异常,要及时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 当感到自己的药效似乎不合适的时候,建议患友到医院复查甲功,让医生来为你调药。 患友们在社群中,常常聊着聊着,就出现病人给病人调药的情况。有的患者比较含蓄,会说“我感觉你吃太多了,你还是去找医生给你调一下吧”,有的患者则不然,久病成医胆子也大,上来就给人说“你加半片”或者“你再减四分之一片”。 所以想要建议患友们:一方面,不要在社群、网络之类的地方给出具体的调药建议,因为患友不是甲状腺专科医生,不具备给其他的患者调药的资格。 另一方面,患友们可以参考他人意见,但不要在未经专科医生指导的情况下,直接按照患友建议来调药,尤其是自身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病史的患者。 希望患友们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来做。虽然上述几类人服用优甲乐等甲状腺素类药物存在一定的风险,但也不要过度担心。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调整剂量,并按照医嘱定期复查,一般都是安全、放心的。 最后提醒大家,出现以下症状时,提示优甲乐剂量可能过大了,应该及时去医院复查、调整药量: -心慌、心跳过快 -怕热、多汗 -失眠、无缘无故的焦虑、过度兴奋、手抖 -腹泻 -体重锐减
俞一飞 2023-03-04阅读量1946
病请描述:一、心态要放平,避免过多焦虑。国家优化调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后,每个人都面临感染的可能性,可能亲朋好友、周边同事邻居已经感染了,要重视保护自己而不恐慌,科学防护,适度关注权威平台、官方信息,适时转移注意力,避免过多的焦虑情绪。 二、生活要规律,保持心情愉悦。保持自己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节奏,作息规律,戒烟戒酒,充分休息,不熬夜。居家期间,可以适当锻炼身体、听听音乐、看看娱乐节目,找到适合你兴趣的事情来做,保持乐观情绪和身心舒畅。 三、膳食要均衡,适当补充营养。健康饮食、膳食均衡对提高机体免疫力至关重要,食材要多样化,适当补充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采用蒸、煮、炖的方式加工食材,少油少盐少糖。另外,不同甲状腺疾病患者在饮食上应遵循个体化补碘原则,甲亢患者应限制碘的摄入,忌用富碘食物(海带、紫菜等);碘缺乏所致甲减患者、甲状腺腺叶切除或甲状腺组织尚有残留的甲减患者应食用加碘食盐,接受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甲减患者可以食用加碘食盐或未加碘食盐,碘过量所致甲减患者(常见亚临床甲减)要限制碘的摄入;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适当限碘,可食用加碘食盐,但适当限制摄入富碘食物;甲状腺癌患者一般可正常碘饮食,若术后行放射性碘清甲或清灶治疗,则治疗前需低碘饮食;妊娠前有甲亢并低碘饮食的患者,在拟妊娠前至少3个月食用加碘食盐,妊娠期间患有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应食用加碘食盐。 四、吃药要按时,定期医院检查。如果平时担心自己忘记吃药、错过吃药时间,可以设置提醒闹钟,或者把药物放置在易见便于拿到的地方,并遵照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 五、接种要评估,结合病情现状。症状明显、身体不适、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甲状腺疾病病情尚未得以控制的情况下,建议暂缓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1.未控制的甲亢患者,应暂缓接种。建议在使用同一种抗甲状腺药物3个月后,且甲亢病情得以控制的情况下,再进行疫苗接种。甲亢突眼且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暂缓接种;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建议治疗后6个月内暂缓接种疫苗,再次用药前的4周内也不宜接种疫苗。 2.未控制的甲减患者,应暂缓接种。甲减并服用左甲状腺素(优甲乐),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可以接种。 3.甲状腺功能正常、单纯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可以接种疫苗。 4.甲状腺功能正常,没有不适症状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可以接种疫苗。如果甲状腺功能异常,病因查清前暂缓接种。 5.处于治疗阶段的甲状腺癌患者,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性碘治疗、靶向治疗等,不可以接种疫苗。但如果甲状腺癌患者相关治疗已经结束,甲状腺功能正常,并且机体恢复良好,也不存在发热等现象,可考虑接种疫苗。 六、发病要治疗,遵照医嘱用药。甲状腺疾病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并出现症状后,要及时进行治疗,结合病情严重程度、自身原有疾病等综合考虑选择居家治疗还是到医院住院治疗,并如实向医生说明甲状腺疾病病史和正在用药情况,让其在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时能科学研判、合理用药。
俞一飞 2023-01-08阅读量1205
病请描述:日月如梭.时光荏苒,一晃我在医学道路上行走了38个春秋。回顾职业生涯,从医初始.在上海十院多位主任的关心指导下.1985~1989年在内科各亚专业组轮转.学习相关临床知识。在超声专家林周璋教授的鼎力支持下.1990~1991年有幸到中国超声发源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超声科培训.进修.学习,跟随国内超声诊断先驱、著名超声专家周永昌教授学习腹部.尤其是泌尿系及肾上腺疾病的超声诊断技能。 周主任常说超声诊断的奥妙就在于不是一种图像就对应一种疾病,常常会出现“同病异图”的表现.如同样是肝癌它的声像图可以完全不同,而“同图异病”就更复杂一些,需要超声医生把图像.病人的症状.病史三者结合起来,再根据自已的经验仔细寻找证据,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如果不仔细询问病史和症状.就匆忙检查,往往容易出错,即使你再仔细,花上一个小时查一个病人.也许都找不到要害。有了临床经验,一问病史,大体就知道检查的重点在哪里,有了目标,才能查准。周主任是我超声专业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周主任的教诲我永远铭记在心! 1993年在周主任的引荐下又去红房子及一妇婴学习阴超的操作技巧及妇科疾病的超声诊断,使我从一名内科医生转型为具有一定经验的超声专业医生,1998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并担任超声科主任。而后在岳阳医院的诚挚邀请下.于2000年加入岳阳团队,在严院长.张院长的关心支持下.科室由原来的3个诊室扩增至10余个诊室,科内人员从5名增加至20多名,检查项目在常规腹部.妇科.心超的基础上,拓展了超声在外周血管及腹部血管中的应用,在诊断动脉硬化.多发性大动脉炎.夹层动脉瘤.动静脉瘘.布-查氏综合症.肾动脉狭窄.胡桃夹征等疾病中提供了有效无创的检查手段。开展了小器官如乳腺.甲状腺.腮腺.淋巴结及体表包块的彩超检查,使不少乳腺癌、甲状腺癌的患得到了早诊断早治疗,提高了生存质量。持之以恒地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开展多个新项目。2006年率先在上海中医大系统开展超声造影检查、之后又开展了超声弹性成像及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在常规超声的基础上应用新技术进一步提升诊断水平和能力。近5年通过超声造影.评判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预测脑卒中的发生概率;开展了盆底超声在尿失禁.子宫膀胱脱垂.直肠膨出中的应用;开展了胃窗超声显影在食道憩室.胃食管反流.胃癌等疾病中应用,为不能忍受胃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孕妇及儿童提供了无创无痛苦的检查方法。从医38年.始终秉守医生的职责,工作中精益求精.踏实进取,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论其贫穷富贵.始终关爱每一位患者,认真仔细扫查每一个切面,结合病史及超声声像图中异常回声作出准确诊断。微医中患者如是评价:童主任是一位耐心.细致.专业经验非常丰富的好医生,检查中主动询问病史.认真分析病情.发现了一些专科医院未查出的问题,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使我感受到了医生的尊重和理解,得到了极大的心理安慰,每次童医生检查后我心里都特别踏实。患者的认可是我人生价值的体现,是对我的鼓励.也是对我的鞭策,更是我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动力。人生最大的幸运.就是选择了一件自己喜欢并适合的工作,我觉得我这一生很幸运!
童仙君 2023-01-05阅读量3123
病请描述:邱伟华医生没有医德、乱开检查、不让病人做手术、不告知病情! 邱伟华 当我以沉重的心情,写下上面这段文字时,一直在反省,是不是我真的错了,是不是我做得不好,或者我做得不够好,甚至更加严重一点,我是不是真的没有医德? 当在手术室门口,刚结束前面一台手术,后面一台手术即将开始的时候,被某位自媒体工作者,拿着最新款iphone手机全程录音录像“质问”了25分钟的时候,当被威胁“要放上微博,放上知乎,放上……”的时候,我一直在反思,我是不是真的错了?我是不是真的没有医德?我是不是真的乱开检查,还不让病人做手术?我是不是真的没有告知病情,我是不是真的不管病人了? 直到我看到下面这段话:“当面对一个固执、情绪激动的患者时,任何试图讲道理的行为都是无用的”。这段来自于烧伤超人阿宝的话,说出了很多医生面临的困境,说出了很多医生被一张看不见的网所束缚手脚的事实,说出了很多医生除了面对疾病压力外,必须面临来自患者的压力,更加说出了当今“小作文”、“自媒体”时代,医生的无奈、苍白和软弱! 从医快二十年了,始终记得实习时,一位老师说的话“医生时刻要牢记,时刻要提醒自己,看病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老师的话,一直记在心里,伴随着我从实习医生,到主治医生,直到今天的“老医生”。然而,今天突然发现,这句话是错误的,而且是很错误的,因为这句话只是对疾病的谨慎,对病情变化的高度敏感,对病人每个可能隐藏因素的仔细考量!然而这句话没有告诉我,人性是多么复杂,你是多么单纯,你的仔细和谨慎,在某些人眼里,是“没有医德”,是“乱做检查”,是“做了检查,赚了钱,但是不让病人做手术”! 如果有这样一个病人,白细胞11.3*10^9/L(正常值3.5-9.5),空腹血糖10.6mmol/L(正常值3.8-6.1),ALT 130u/l(正常值5-60),GGT 170 u/l(正常值2-54),血沉50mm/h(正常值0-20),轻度阻塞为主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这些指标单个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混合在一起,混合在一个只有25岁的病人身上,混合在一个需要接受全麻手术的甲状腺癌根治术的病人身上,作为医生是不是应该谨慎小心,是不是应该根据教科书,调整好全身状态,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手安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因为压死骆驼的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稻草!然而病人却认为“住院前和你邱医生说过血糖高、肝功能不好,你认可了,现在不给我开刀,就是不对”,“我不知道床位医生是谁,问我病史的那个医生不算”,“周一出报告,周一为什么不说”?这样看来,我确实错了。 想到这里,我不禁再次翻开《外科学》厚厚的教科书,由于每年我都会给大学生上《围手术期处理》这个章节,这个章节的内容,我早已烂熟于心,近二十年的临床工作,也早已把内容刻在心里了。然后我发现,从医学上,我没有错,但是在某些人的眼里,我错了,不仅没有医德、乱作检查,而且做了检查,不让病人手术! 我多么希望,我不仅是外科医生,同时也是内分泌科医生、肝脏内科医生、感染科医生、呼吸科医生,而且必须是专家,这样的话,我就能把这个病人所有的问题,同时看好,一副药用上,几天就好,然后立马继续手术!可惜我不是,我只是一个学识有限的、小心谨慎的普通医生,只是一个每天工作10多小时、每周工作6天的普通医生。我能做的就是耐心解释好病情,哦对了,是在摄像机全程录音录像下,耐心解释好病情,请病人理解:我不会治疗,我只是一个需要请其他专业医生治疗的 “没有医德,不负责任”的医生!虽然在前一天,我已经和病人沟通了一个多小时。 还有一个病人,甲状腺癌伴有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需要做甲状腺癌扩大根治术颈清手术,这是一个可能需要做4-5个小时的大手术,甚至可能比一个胃癌根治术和直肠癌根治术还精细、手术时间还长。这个病人术前血沉70 mm/h,还有凝血指标异常等。血沉升高,除了需要考虑甲状腺的特殊性炎症外,有些病人休息调整好状态,血沉就能恢复正常,当然也可以使用激素治疗。因此我让病人回家先休养1周,再监测一下异常指标的变化趋势,尽量不要轻易使用激素。然而我错了,我成了“没有医德”、“做了3000元检查,不让病人手术”、“把病情说得很重”、“没有充分告知,把一个手术说成2个手术”、“收治入院后未做手术,就让出院回家休息,看病时间短,不给解释病情,语气不耐烦”、“没有医德”的无良医生。甚至由于疫情政策规定,家属不能陪护情况下,只能和病人本人沟通病情,变成“把病情说的非常严重,增加病人心理负担”、“应该把恶性说成良性”。不禁长叹一声,我何时说过一个手术拆成2个手术做?是的,我错了,因为在我去手术室的路上,被病人家属拉住问病情时,没有耐心、详细地回答,虽然在前一天,我已经和病人沟通了一个多小时。 从医近二十年,我曾经面对很多挑战,挑战了很多“硬骨头”,挑战了很多高难度、高风险手术,我从来没有害怕过! 记得曾经面对一个90岁的老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染性休克、坏疽性胆囊炎、白细胞超过30*10^9/L,我没有丝毫犹豫,就上了手术台。还有一个在ICU透析、抢救的病人,严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钙性胰腺炎、昏迷、多处骨折、深静脉血栓的病人,我也没有丝毫犹豫,就上了手术台。还有很多这样的病人,从ICU直接到手术室,做完手术再回ICU….. 现在想来,我真的害怕了,我知道我并不是水平高,我只是运气好,因为这些病人都化险为夷,所以最后才能“皆大欢喜”,但凡有一丝严重的后果,现在的我,要么被打得“鼻青脸肿”,要么赔得工资都不够扣,要么已经被无数血海深仇的“小作文”和“自媒体”讨伐揭露得必须自绝于人民才能解恨。 请原谅我的拙劣文笔,只能斗胆再次借用烧伤超人阿宝的话:“当面对一个固执、情绪激动的患者时,任何试图讲道理的行为都是无用的。无论解释的到底有多全面,他们都不会对此感到释怀。因为归根到底,大家站在了不同的立场上。对于患者来说,没有必要去了解医学的系统性,不会考虑一个症状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沟通是一门艺术,医患沟通更是医患关系的重中之重。然而,虽然沟通是双相的,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办法让每一名患者都掌握针对患者的沟通技巧,医患双方的认知差异也无法立即消除”。 写到这里,看着2个平台上还有28+32个病人在咨询病情,看着明天的工作安排,叹一口气,继续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去了。
邱伟华 2022-10-19阅读量3.0万
病请描述: 25年前王阿姨因为察觉喉咙有异物感去医院检查,当时就查出了甲状腺结节,但那时候结节只有“黄豆粒”大小,对身体和正常生活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就没有在意。 近期在女儿的劝说下,又去进行了一次全身体检,医生再次“提醒”了这个问题——“双侧甲状腺大小正常,左叶低回声光团伴钙化,性质待定,建议进一步检查。” 这时候有回声光团显示大小已经发展成约为21mmX42mm。“这20多年来没有一点感觉,不说外人也看不出来,也没有任何症状,怎么越长越大呢?需要切除吗?” 近年来“甲状腺结节”这个一直以来都默默无闻的疾病,突然间成了高发病和常见病。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人们定期体检的意识提高了,体检查出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就更多了。甲状腺结节多见于中青年人群,高发于30至50岁的女性,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像王阿姨这样子的甲状腺结节在体内相安无事多年的患者不在少数。 大多数人由于缺乏医疗专业知识,在遇到“甲状腺结节”后手足无措,要不要切除?怎么切除?切除有风险吗?……甚至还会产生很多误区。 误区一:相安无事多年就可以不治疗?警惕结节恶变! 既然结节可以和人体相安无事多年,那还有必要切除吗?这时候就需要医生专业判断:一看结节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二看对人体是否有影响、有危害。总之需要遵循肿瘤诊治九字法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医生嘱咐,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和恶性,虽然绝大多数均为良性,发现结节后,首先应该判断结节的性质,然后根据性质遵循个体性差异,如果是无症状、不影响健康和外观的良性结节,可随访观察,暂时不进行治疗,选择动态观察。 但要牢记需要根据结节情况和个体特质及时复诊,动态监测,观察进展情况,不要等到出现恶性或者严重情况才去采取措施,到时候可能“小病养成大病”,为时已晚。 误区二:有结节?切了它一劳永逸! 有些患者在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后就非常恐慌,心理压力很大。一方面觉得自己不能和“结节”共处一体,另一方面极其担心一不小心发生结节恶变,便强烈要求医生将甲状腺切掉。 但是要知道,甲状腺可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甲状腺功能不足,人的身体状态也会受到破坏。 临床上,发现结节之后,先进行首次评估,确定诊疗方案。如果采用是随访方案,可能需要3到6个月甚至更长,比如1年复诊一次,保持动态监控。 最终决定是否手术还是要评估结节的性质,结节存在的影响和危害,是否处理的利弊衡量。 虽然手术确实是最彻底的处理方式,但是不建议一发现结节就切除。一方面很有可能无法根除,还会再长,另一方面手术有一定的创伤,对人体损伤大。 误区三:结节到达4公分就要进行全切手术? 很多人的理念里会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结节大了就要切,但实际上,结节大小并不是判断手术的绝对指标,比如说4公分,这个数值只是一个相对界限而已,仅供参考。 选择是否进行切除的关键就是确定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如果是良性病变,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例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或者是淋巴结增大的改变,可以不用药物,也不用手术治疗,如果经诊断发现是恶性结节,也是甲状腺癌,即使大小再小需要做甲状腺手术。 误区四:甲状腺手术会影响发声? 可能会有人担心做手术切除结节会不会危险?甲状腺结节手术切除分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半切)和甲状腺全切术(切除全部甲状腺),目前的快速康复外科技术下,术后两天左右就可出院,2周左右基本上可恢复正常。 甲状腺周围有众多重要脏器和组织,术中有损伤喉部神经和甲状腺周围脏器的风险。在手术过程中,因为距离支配声带活动喉部神经非常近,很多人会担心会不会造成声带运动障碍? 手术确实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手术越大,影响因素越多,风险也就越高。比如在切除甲状腺结节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影响声带活动导致发音变化的情况,有一定概率造成声音嘶哑,或发音的改变,但是发生概率极低。同时医生会采取针对性地保护措施来预防此类情况发生,大家无须过分担忧。 另外,对于良性、较大(大于等于3公分),影响外观或者对患者产生心理压力的良性结节,也可以采取微创、对外观无影响、对甲状腺功能影响较小的微创消融手术的方法。 微创消融具备创伤小、疗效明确、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的特点。 同时也在最大限度保留甲状腺正常组织,对甲状腺功能影响轻微,术后多数无需服药。而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甲状腺功能不正常、需要用药物治疗去调节的情况。
俞一飞 2022-10-03阅读量2027
病请描述:发现甲状腺结节怎么办? 发现甲状腺结节需要弄清楚是单发结节,还是多发结节,结节的质地,表面是否光滑,活动度如何,是否有触痛以及周围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 单发甲状腺结节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者,首先要除外高功能腺瘤;单发甲状腺结节,但甲状腺功能正常者,要注意监测血甲状腺球蛋白、降钙素等。如果有恶变征象,那么就需要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或细针穿刺活检以确诊。 发现多发甲状腺结节以后应该进一步做以下处理:彩超提示甲状腺结节直径 >1cm 者可以优先穿刺有可疑声像表现的结节;如果结节在彩超中没有可疑声像、多个声像相似,而且有相互融合的表现,并且不影响正常的甲状腺组织,那么恶性的可能性低,可以暂时不用处理,动态观察即可;彩超发现甲状腺结节,并且甲状腺功能检查提示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低,提示可能为自主功能性结节,此时应该行 99mTc 或 131I 核素扫描并直接与超声图像比较来确定结节的功能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者,首先应该排除甲状腺高功能结节。如果甲状腺功能正常,那么需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和肿瘤标志物,防止结节恶变,对于早期干预治疗有很大意义。 良、恶性结节如何处理? 1.甲状腺良性结节 随访观察:是主要方法,需定期监测; 手术治疗:下述情况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出现与结节明显相关的局部压迫症状,例如声音嘶哑、吞咽或呼吸困难等;结节进行性生长,临床考虑有恶变倾向;肿物位于胸骨后或纵隔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且内科治疗无效;甲状腺自主性高功能腺瘤(TA)和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TMNG);左甲状腺素(LT4)治疗:用于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患者; 131I治疗:用于TA或TMNG的患者; 消融治疗:用于甲状腺良性结节进行性增大、或有压迫症状、或影响外观、或思想顾虑过重影响正常生活,且不同意接受手术的患者。 2.甲状腺恶性结节 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积极监测:肿瘤直径<10mm,年龄>60岁、依从性好的甲状腺低危微小癌患者。须监测甲状腺结节大小变化,结节增长直径>3 mm视为生长迅速,需要再次评估决定继续监测或者手术治疗; 131I治疗:分为清甲治疗、辅助治疗和清灶治疗。根据治疗目的、肿瘤分期、术后血清学及影像学的结果综合分析,确定不同的治疗方法; 靶向治疗:用于甲状腺癌复发转移且对131I抵抗的患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不同的分子靶向药物。
俞一飞 2022-08-30阅读量9290
病请描述:亚临床甲亢不容忽视 亚临床甲亢是一种“将病还未病”的状态。 甲亢的早期阶段一般没有不舒服的感觉。但是需要提高警惕,避免发展成真正的甲亢。 一般只能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才能发现亚临床甲亢,所以定期体检时加入甲状腺检查很有必要。亚临床甲亢表现为TSH降低,T3、T4都在正常范围。 亚临床甲亢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甲状腺炎早期,如桥本氏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病、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 药物影响:长期使用胺碘酮、干扰素 甲状腺癌术后大剂量使用甲状腺激素 亚临床甲亢是否需要治疗,要根据年龄、病因、有无不适症状、TSH的数值高低、是否怀孕等多种因素决定。一般年纪轻、无症状、TSH降低不明显的亚临床甲亢无须治疗。亚临床甲亢的诊断 必须由专业的内分泌科医生做出。 当心急性并发症——甲亢危象 病情严重的甲亢患者没有给予治疗或治疗不充分,会在某些应激因素下导致病情突然恶化,出现高热、心动过速、意识混乱、神志恍惚、昏迷等,从而危及生命安全,这是甲亢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甲亢危象。 怎么发现甲亢危象 甲亢危象先兆 ● 原有甲亢症状突然加重。 ● 发热,体温38~39℃。 ● 心慌,心跳明显加快。 ● 烦躁不安,食欲减退。 ● 恶心呕吐或腹泻。 ● 乏力,多汗 甲亢危象表现 ● 高热或超高热。 ● 大汗淋漓。 ● 心动过速,一分钟内心跳超过140次。 ● 烦躁,焦虑不安。 ● 意识混乱,神志恍惚。 ● 恶心、呕吐,腹泻。 ● 心力衰竭。昏迷,休克。 发生甲亢危象怎么办 如果出现疑似甲亢危象时,需要立面就医,告知医生甲亢的病史。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处理。 1.排除导致发病的原因。 2.输液,保证足够的热量供应及液体补充。 3.降温。 4.治疗心力衰竭。 5.积极治疗甲亢。 6.有时可能还需要透析治疗。 积极预防甲亢危象的发生 1.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如有感染,应积极治疗。 2.进行外科手术前,告知医生患有甲亢,避免因手术诱发甲亢危象。 3.选择放射131治疗前,依情况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俞一飞 2022-05-21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甲状腺结节的现代管理 原创 任虞洁 甲状腺蓝地 2022-03-21 07:00 05、不确定细胞学和分子检测 Bethesda III和IV细胞学诊断为细胞学不确定,约占当前用于FNA决策超声RSS的细胞学结果的30%。细胞学不确定结节的基线超声图像,可能会调整细胞学ROM,并协助对一小部分结节(约15%)进行管理计划,这些结节在超声上要么不可疑(TR1或TR2,ATA极低可疑),很可能不应接受FNA,或者高度可疑(TR5/ATA高度可疑)。对海绵状的细胞学不确定结节,观察可能合适,但结节具有高度可疑的超声特征,应推荐手术,因为ROM>65%。此外,对Bethesda III结节重复FNA细胞学检查有价值,因为第二次FNA诊断可能为良性(Bethesda II)高达45%,从而避免了进一步的检查。 FNA样本的分子检测是一种较新的工具,适用于Bethesda III/IV结节,其基本原理是细化风险分层,以得出观察或手术干预的建议。通常,这些检测需要专用的针道来获得样本。随着下一代测序、生物信息学和甲状腺癌基因组研究的进展,目前的检测利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 (a) DNA和/或RNA测序,以评估体细胞突变(核苷酸变异、插入/缺失、基因融合); (b) 通过信使RNA(mRNA)图谱分析基因表达; (c) microRNA(miRNA)分类器。 适用于临床的可靠分子测试,应满足两种类型的有效性标准,即分析性(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和临床性(对目标人群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预测值),包括前瞻性多中心验证研究。结果来自于已经发表在目前两种检测的研究,即Afirma基因组测序分类器(GSC)和ThyroSeq版本3。 基于mRNA的表达,Afirma GSC使用基因表达模式,然后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区分良性和可能恶性的结节。这项测试包括12个分类器,由1万多个基因组成。GSC验证研究重新分析了为这项检测的早期版本而前瞻性收集的191个多中心样本。该检测的灵敏度高达91%,阴性预测值为96.1%;如果Bethesda III/IV结节的基线恶性风险为23%,其特异性为68.3%,相关的阳性预测值为47.1%。 ThyroSeq v3使用有针对性的DNA和mRNA表达二代测序,分析了112个基因(包括12,135个变种)的点突变和插入/缺失、120多种类型的基因融合、19个基因的基因表达变化以及10个基因组区域的拷贝数变化。在对257个细胞学上不确定的结节进行多中心研究时,该检测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94%)和特异性(82%),基线恶性风险分别为23%(Bethesda III)和35%(Bethesda IV)。因此,其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和66%。 最近令人鼓舞的结果出现在一项多平台检测的回顾性研究中,该测试结合了突变面板(ThyGeNEXT)和miRNA分析(ThyroMIR),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和75%。目前尚无前瞻性验证的报道。 对于Afirma GSC和ThyroSeq v3,良性利率(Benign call rate,产生良性或阴性结果的分子检测百分比)超过50%(分别为54%、61%),它们的高阴性预测值允许观察具有良性结果的结节。因此,在实践中,这些患者应该像那些细胞学检查结果为良性的患者一样处理,避免诊断性手术。然而,由于检测相对较新,对细胞学不确定的结节进行良性分子检测的方案仍需要验证。此外,分子测试成本高昂,使其在许多国家负担不起。 目前的实践标准是建议对分子结果呈阳性的Bethesda III/IV结节进行手术治疗。这些试验的阳性预测价值,受限于该事实:良性肿瘤性甲状腺结节可能含有RAS等突变、PAX8/PPAR-γ或THADA融合。此外,如果是恶性的,这些分子阳性的Bethesda III/IV结节中大多数都是低风险癌,仅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就足够了。 幸运的是,将Afirma GSC和ThyroSeq v3应用于Bethesda III/IV细胞学结节的真实世界研究,证实了验证研究。最近的一项临床试验通过每月分组随机选择使用Afirma GSC或ThyroSeq v3,避免了诊断性手术,证实良性利率分别为51%和6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4%和63%。 目前,对Bethesda V型结节不常规行分子检测。由于该类细胞学诊断相关恶性风险高,良性分子结果的阴性预测价值不足以避免手术。分子检测结果阳性是否会通过导致双侧而非单侧手术来影响手术决策的潜在价值,尚未经过正式的成本-效果分析。未来的研究也可能显示其预后价值。 06、良性甲状腺结节的随访 对细胞学良性结节患者的监测目标,包括发现结节是否漏诊为恶性及监测结节生长以发展任何结构症状的策略。在过去,对结节生长进行再次FNA,无明确的推荐停止超声监测,结节生长定义为体积增加50%或两条结节径线增加20%(最小变化2mm)。但最近一项荟萃分析表明,在细胞学良性结节中,单独结节生长是相对较差的恶性预测因子。相反,识别漏诊癌症的一个更好的鉴别依据是结节的基线超声表现。RSS高度可疑的结节(TR5/ATA高度可疑),应在12个月内重复进行FNA,即使该结节最初有良性细胞学结果。另一方面,如果超声表现在RSS上属于风险最低的级别(TR1或TR2,ATA极低可疑),就不需要重复影像来监测漏诊的癌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结节超声图像相对恒定,小于5%的细胞学良性结节出现更令人担忧的超声征象。对于具有低或中等风险超声征象的良性结节,目前ATA的建议是在12-24个月内重复超声检查,如果结节稳定,间隔时间可延长。如果结节在5年内没有变化,则不需要额外的监测。然而,如果结节增大(5年时15%的几率)或出现更可疑的超声征象,则应再次进行FNA检查。这种方法最近在1000多个初始良性细胞学结果的结节的大型回顾性系列研究中得到了验证。 大的结节,虽然是良性的,但可能会因为对颈部食道的外在压迫而引起症状,包括颈部不适或吞咽困难,或者它们可能会造成美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干预。手术是一种选择,手术的范围是腺叶切除还是近全甲状腺切除,取决于结节的体积和位置。幸运的是,新的消融手术提供了一种非手术的选择,特别是对于那些单个囊实性或以实性为主的良性结节患者。这些超声引导消融技术都是通过射频、激光、微波或高强度聚焦超声引起的热凝坏死来缩小结节体积。射频和微波消融似乎提供了最好的效果,一些较大的结节可能仍然需要第二次治疗。由于这些技术相对较新,通常必须在手术前用两次FNA细胞学结果确认结节的良性。目前,虽然这些流程由美国的保险公司中覆盖程度不同,但随着经验和结果评估的增加,应该会支持更广泛的接受。 【总结】 甲状腺结节的管理持续进步。通过提高对恶性关键超声特征的认识,改进细胞学和分子检测,并强调适当的患者选择,可更好地发现具有临床意义的甲状腺癌,而无需对低风险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不必要的干预。 翻译:任虞洁(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 校对: 徐书杭(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 参考文献: [1] Kobaly K, Kim CS, Mandel SJ. Contemporary management of thyroid nodules[J]. Annu Rev Med, 2022, 73:517-528. 责编:张丽娜(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
费健 2022-05-03阅读量8925
病请描述:甲状腺癌术后生活质量: 原创 吕伟明,李杰 蝴蝶书院 2021-07-28 12:00 甲状腺癌患者往往被认为在治疗后没有生活质量(QOL)损害,因为甲状腺癌预后良好。然而,术式不同、手术并发症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终生服药的必要性很少被评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吕伟明教授团队[9]对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确诊的369例中低复发风险的DTC患者进行一项前瞻性观察队列研究,结果证实对于中低风险复发的DTC患者,行全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在短期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比接受腺叶切除术的患者差,接受腺叶切除术的患者在术后一个月社会功能障碍、疤痕困扰、疲劳、抑郁、神经肌肉症状、声嘶和交感症状较少。 术后3个月,两种术式的HRQL差异逐渐减小,但交感和疲劳症状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德国美因茨大学医学中心Büttner M[10]等人对75名术后立即低钙或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低于参考值的患者进行长达3.8年(1.2~6.7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持续/长期摄入钙或维生素D的患者在身心健康、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和失眠方面的生活质量比没有摄入的患者更差,具体原因是疲劳、疼痛、呼吸困难和失眠、担心其他重要的人,温度耐受性改变及关节疼痛;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量、是否接受高等教育、是否与伴侣同居和年龄对生活质量有影响。
费健 2022-05-02阅读量9575
病请描述:甲状腺癌是懒癌,不用怕、不用管?病程长,发展慢也不能忽视危害 成都西部甲状腺医院 2022-04-29 19:00 甲状腺癌一直被称为懒癌,因为它的病程比较长,而且癌症的发展速度也比较慢,相比于一些癌症来说,治疗的难度是比较低的,更容易被治愈。因此有些人表示,甲状腺癌是懒癌,不用怕也不用管。这样的说法对吗? 01 甲状腺癌是懒癌,但勤快起来更可怕 发生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的癌症就是甲状腺癌,属于一种内分泌肿瘤。很多人都觉得甲状腺癌出现后好治疗、治愈率高,算是一种比较温柔的癌症类型,就掉以轻心。在确诊后没能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不按时服药也可能导致病情不断恶化,逐渐加重,威胁生命安全。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甲状腺癌都是懒癌,如果人们忽视它的危害,只怕会让人追悔莫及。 首先,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不算上升,并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查出甲状腺癌,如果能够在确诊后尽早治疗,治愈率确实比较高。但并不排除一些人换的是封挂程度比较高的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其实可以根据病理类型不同被划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以及未分化癌。其中前两种是分化型甲状腺癌,发病率高。大约占所有甲状腺癌患者的9成,但是相比之下,在早期确诊,并且接受有效的手术治疗能够治愈的概率是非常高的,预后也好。 而未分化癌就是其中比较坏的一种类型。在查出这种类型的甲状腺癌后,就不是“懒癌”了。相比之下,这种甲状腺癌的分化速度非常快,可能导致以月为单位进行迅速的发展,并且缺少一定的医疗手段来控制它的发展,对健康的威胁更大。 因此,如果你察觉到甲状腺部位出现异常,或者发现甲状腺癌后,应该及时地接受检查,也能帮助人们尽早发现甲状腺病变,接受有效的治疗。 02 甲状腺病变出现后,身体异常表现明显 在甲状腺癌出现的早期,很少会出现明显的不适感。但是随着病情不断恶化,对周围的器官、组织产生影响后,也可能导致身体出现一些异常的表现,如果你发现了以下几种不适的症状,或许应该及时查体。 首先是脖子前面可能出现肿块,并且可能在十几天或者十几天内出现较大的增长。这种肿块其实就是甲状腺出现的肿瘤。 随着病情不断加重,肿块的体积逐渐增大,并且可能导致咽喉部位出现压迫症状,影响人们的呼吸和吞咽动作。在呼吸的时候出现不畅、呼吸困难等问题,可能是中晚期的症状。伴随着声音嘶哑也可能暗示甲状腺癌已经到了中晚期。 而且这种肿块的出现,还可能导致脖子周围的淋巴结肿大。主要是免疫系统察觉到异常的病变发生,刺激淋巴结肿大,摸上去感觉会比较硬。有的时候还可能感觉到脖子周围甚至牵扯耳朵附近都有些疼痛的感觉。 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都暗示甲状腺出现了异常的病变,建议人们及时进行甲状腺癌的筛查。 目前筛查甲状腺癌比较好的手段就是超声检查。在日常的体检中也经常会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能够便于发现甲状腺的一些微小病变。尤其是随着影像学检查的不断深入,对1厘米以下的甲状腺微小癌的发现率也在不断提高,更能帮助人们在早期接受到规范的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在发现早期癌症后,大约9成的癌症都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并且很少会出现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接受手术治疗,并且切除干净后,也不需要接受更多的化疗、放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前面也提到,甲状腺癌实际上算是一种内分泌癌症,在进行手术治疗后,虽然不需要接受额外的放化疗,也应该配合一定的内分泌药物治疗,从而稳定人体内的激素分泌,以免扰乱内分泌,给健康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总的来看,甲状腺癌确实是一种比较温和的癌症,相比之下治愈率是比较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查出甲状腺癌后就能掉以轻心,不管它。如果不幸被查出了甲状腺癌未分化癌,那可不是人们印象中的“懒癌”,病情发展快,危害大,若是没能及时就医治疗,也可能对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在查出甲状腺癌后,不建议大家采用放任自流的方式来解决,而应该积极地去治疗疾病,哪怕甲状腺癌的病程比较长,发展比较慢也不能忽视它对身体带来的危害,及时接受治疗,也有望实现长期生存。
费健 2022-05-02阅读量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