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来评价医生的疗效 袁霆 骨科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骨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昨天看到了一个小视频,题目叫“你有行医资格你把病人治瘫了,我没行医资格我治好了病人!”。视频的大意就是一个没有行医资格的人发明了一种新的针灸,治好了很多大医院都没有治好的病人。节目中的医学教授告知这是违法行为。可观众,病人,包括著名的主持人万峰老师,都站起来驳斥,理由就是1. 谁治好病人谁就厉害,不论有没有行医资格证;2. 病人有自己的治疗选择权。视频下的评论大多也是如此,支持民间无证“神医”。 高人的故事往往都是这些桥段,**患了**病,在**大医院没治疗好,花了很多钱很多时间。找到了一位”高人“,给了一个偏方,花很少的钱,病马上好了。这里不去讨论孰是孰非,只讨论,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来判断治疗是正确的。先给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观点:判断一种治疗方法是否有效,一定要基于严格的验证后才能明确的。那么,什么是严格的验证?视频中”高人“的验证难道不严格吗?有电视台的宣传,有病人现身说法,还有他自己一整套的理论支持,并且有《黄帝内经》加持。严格的验证,有很多关键词,包括:对照,随机,双盲,大样本,前瞻,临床试验,动物实验,细胞分子,等等,这些关键词越多,就越严格。打一个通俗的比方,有高人说,板红根的根和叶子煮汤治疗疾病A,非常有效,因为治好了很多病人。疾病A发作时,头痛,高烧,乏力,喝了板红根汤后,过不了几天,病就全没了,人又活蹦乱跳了。而现代医学是这样的,发现板红根治疗疾病A可能有效,会找一群都患有疾病A的病人,分为几个组,一组按高人的办法(根+叶子)治疗,一组只服用根,一组只服用叶子,一组什么也不用,在吃药的时候服用等量的水就可以了。如果发现四组的疗效差不多,说明板红根其实没什么用,这种疾病A,服不服药,都会自行好转。(可惜的是,很多秘方,偏方,验证下来,几乎都是这样的结论)如果发现服用根的病人效果远远好于其他组,则说明,板红根的主要成份可能在于根部。后续研究,就针对根。是根的茎起主要作用?还是根的须起主要作用?还是别的什么成份起主要作用?如果发现高人的办法(根+叶)治疗效果远远好于其他组,那说明根+叶子一起用效果最好,后续的研究就是讨论为什么同样份量的根,同样份量的叶子,不如同样份量的根+叶子?是产生了什么化学作用,导致1+1>2?是什么成份在起作用?一直持续地研究下去,直到破解所有的问题。在读医学院的时候,老师常常会说一句话,现代医学,或者说,西医,教科书上的每一句话,都是严格验证过的。手术器械需要高温消毒30分钟,为什么是30分钟,因为实验对比验证发现,5分钟,10分钟,20分钟,25分钟的消毒时间,仍然会残留活的细菌,导致手术感染增加。消毒40分钟,60分钟,120分钟,与消毒30分钟的效果相同,没有必要消毒这么长时间。人呼吸心跳停止后,胸口按压频率要达到100次/分钟,那也是实验对比验证后,发现频率高或低,都不如100次/分钟。疾病的治疗,为什么要用药物A,而不是药物B,那也是因为严格科学验证之后,医生才能做出的决定。这就叫对照研究。回到题目,如果你要评价医生给你的治疗是否会有效,那么,这种方法是否基于了前期的对照研究和其他的科学验证,就是你需要思考的角度。现在,网络发达,资讯非常容易得到。只需上google或百度搜索,就能明了。治疗是否有效,绝对不是看,有没有上电视,有没有病人现身说法,有没有大领导上门求医。如果大家觉得搜索专业资料难度过大,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在网上搜索该疾病的”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或“研究进展”这一类资料。
袁霆 2018-02-25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当癌症患者被告知放弃治疗时,怎么办? 袁霆 骨科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骨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一、前言 谈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几个事实。基于事实,而不是道听途说的故事,我们才能有理性的判断,并做出大概率正确的选择。 1. 我们都是凡人,都终将一死。 2. 很多种癌症,机制不清,目前医学无法有效治疗。 3. 现代医学,也就是所谓的”西医“,其治疗原则和国际标准,是基于严格的以往大量病人的治疗数据基础之上总结出来的,全世界医生通用,但即便是国际标准,仍然不是所有人都有效。 认知了这样的事实之后,我希望读者能对网络上流行的抗癌文章有清醒的认识。 1. 比如,“我知道或听说有一名老中医,他有祖传治疗癌症的方法,治好了很多已被大医院放弃治疗的癌症患者。。。。。。”。当今的医疗公司,科研机构,医学人员,竞争惨烈,嗅觉灵敏。如果真有这样的祖传秘方,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独秀于僻远之地的。 2. 比如,“我一个亲戚,患了晚期癌症,自己放弃治疗,吃“某某笋”,“某某果”,”某某灵芝“,后来活了很多年“。如前所述,如有这种有效的食物,老早就被人研究透了,并纳入到国际癌症治疗指南中造福广大病患了。 3.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晚期癌症,医生宣布不治,后来自己背起背包,浏览大好河山,活了十多年了,现在好好的。”这是极小概率事件。绝大多数晚期癌症的患者,不要说旅游,连呼吸和喝水都是困难的,下床都不可能,剧烈疼痛彻夜难眠。 以上的这些网络文章中提到的抗癌英雄,我不否认其真实性。我自己就有两位这样的患者,在癌症面前,内心强大且淡定,生存期远远大过了同类患者。但请记住,这是极小概率事件。而且,生存期的延长,究竟是不是因为“内心强大”,“祖传秘方”,“某种食物”,“旅游大好河山”,不知道。 只有大概率有效的治疗方法,才能被广大医生同行接受,才能作为国际标准和治疗指南,才能用来治疗患者。 二、为什么医生会建议放弃治疗? 医生做出这样的建议,一般是与患者及其家属商议之后的结果。因为患者的预期寿命极其有限,全身转移,药物治疗无效,手术无法切除,患者的身体情况可能在药物的作用下更加快速的恶化。另外,即使有新的可尝试的方法,但费用太过惊人,好转的可能性太过渺茫。 有好几种特效的,针对某种癌症有效的药物,每月的费用数十万美元。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 无法承受,只能忘而却步。我们常常说,生命是无价的,平等的。然而,让人无力的是,在高昂的治疗费面前,人的生命其实被经济实力划分出了一阶又一阶的等级。 在医疗投入巨大,救助机制完善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有一项调查显示,27%的癌症患者因为治疗费用过高而放弃部分治疗或选择其它便宜的弥补措施。何况在中国呢?中国的医疗支出,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全世界排名倒数,与非洲的贫困国家接近。 当宣布放弃一条活生生的生命的时候,是每个医生最痛心,最不愿面对,感觉最挫败的时候。也是患者和亲人最绝望的一刻。 三、怎么办? 当医生建议放弃治疗时,一个知识丰富的医生,还应该同时告知患者,哪些新方法可能还存在一线希望。医生告知的这些新方法,大多数已经在细胞层面,动物实验层面取得了成功,只是在人体上还没有确切的数据。而且这些新方法,一定是能在专业学术杂志上找到的。 我反对一切从非专业人士处听到的所谓“灵丹妙药”。这些”神医“,”祖传秘方“治疗癌症的文章,往往只出现在新闻版面,只是为了吸引眼球而写。有好多来我这儿就诊的骨肿瘤患者,都是被这一类治疗耽误到难以收拾,最后不得不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可幸的是,近些年,科学越来越流行,信奉”偏方治大病“的人越来越少了。 1. 如果是患者或家属由于经济困难做出放弃治疗的决定,怎么办? 现在国内有很多疾病筹款平台,公正透明,通过微信传播,通过朋友,同事,朋友的朋友,同事的同事,可以在短时间内筹到足够的医疗费用。我有好几位病人都是通过这个方式筹到了足够的治疗费用,最后的治疗也相当满意。另外,国内还有很多官方的,或民间救助机构,可以申请。 2. 如果药物无效,医生考虑放弃治疗,怎么办? 现在治疗癌症的药物,分为一线药物,二线药物,三线,四线,未上市药物,实验药物,很多种类。当医生告知药物治疗无效时,往往是主流药物,也就是治疗指南上的药物无效。但这并不代表,所有药物都失效。 这个时候,可以做基因筛查找到合适的药物,也可以上网查找全世界癌症中心正在开展的新药临床试验,说不定运气好,能找到一款刚好有针对性的靶向药物,那就有救了。 另外,新药的开发越来越快,品种越来越多,生命被延续的越长,就越有机会被新出现的医学科技治疗。 3. 当医生觉得治疗下去的风险太大,建议放弃治疗,怎么办? 美国通过了Right-to-try law,对于现代医学无法医治的患者,处于垂危期时,允许医生使用实验性的治疗方法。也就是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让医生放手一搏。这一方面推动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让被宣布“死刑”的患者获得了生存的希望和可能。当然,这需要一个良好的医患社会环境,医患之间的信任,完善的法律体系。 无论是医学领域,还是任何的科学领域,永远是”最美的风景在最险峰!“。当医生不敢为了患者去冒险,当医生为了稳妥而仅仅选择最中庸的治疗方法,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时候,医学将永远无法进步,中国的医学就永远只能尾随西方。而这个时候,其实正是中国患者最受伤的时候。 现在的中国,抢救活了病人要赔偿剪坏的衣服,严重车祸的病人送到医院没有抢救过来就对医生拳打脚踢,病人常常因病致贫,国家医疗支出严重不足,种种情况,牢牢扼制住了医生与疾病战斗的勇气。
袁霆 2018-02-10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癌症患者的frailty,需要我们关注袁霆骨科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癌症或骨肿瘤的患者,尤其是年纪比较大的,容易处于”frailty”的状态。Frailty,翻译成中文,可以是“虚弱”,或“脆弱”,但与英文的原意并不完全符合。英文中,关于frailty,至今也没有一个能广泛被认可的定义。 Frailty,是一种确实存在的病理状态,这种状态,会让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升高,化疗副作用的承受力下降,甚至导致死亡。而对于恶性骨肿瘤的患者,无论是疾病本身,或是手术,化疗,放疗等,都会带给患者焦虑或恐慌,导致frailty。 骨科其他领域的患者,如骨折和手术,几乎不会导致frailty,因为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对治疗充满希望,对回归社会满怀期待,属于正能量。而正能量的情绪会增加治疗的疗效。 目前医学的发展,过多注重手术的技术,放化疗对肿瘤的杀灭率,忽视了患者本身的整体状态。影响因子187分的顶级医学杂志CA CANCER J CLIN在2017年的文章Frailty and Cancer: Implications for Oncology Surgery, Medical Oncology, and Radiation Oncology给出了比较详细的数据,值得所有人读一读。 > The concept of frailt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in health care and health outcomes and is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who are undergoing surgery,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However, defining frailty can be challenging.> Frailty is a complex, multidimensional, and cyclical state of diminished physiologic reserve that results in decreased resiliency and adaptive capacity and increased vulnerability to stressors.>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frail patients are at increased risk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chemotherapy intolerance,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death. Although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f frailty cutoff points is needed, continued efforts by oncology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to identify frailty and promote multidisciplinary decision making will help to develop more individualized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optimize care for patients with cancer.1 1. Ethun CG, Bilen MA, Jani AB, Maithel SK, Ogan K, Master VA. Frailty and cancer: Implications for oncology surgery, medical oncology, and radiation oncology. CA Cancer J Clin 2017;67:362-77.
袁霆 2018-01-30阅读量8792
病请描述:恶性骨肿瘤,也就是“骨癌”,相对于骨科的其它疾病,诊断更困难,治疗更棘手。骨科的其它疾病,如骨折,关节炎,等等,几乎仅凭患者的主诉,体征或一张X片就能诊断明确,其治疗也是标准的方法。 骨癌的表现形式却纷繁复杂。无论是患者的主诉,影像学资料,甚至病理结果,有时候都无法定性诊断。所以,骨癌出现误诊误治的情况较多。一方面,是由于骨癌的发病率较低,也就是这类病人的数量较少。很多医院的医生很难接触到这类病人,知识掌握不够,经验不足;第二,国内目前很少有医院设制专门的骨肿瘤科,仅北上广或部分省会城市具备这些条件。所以,大量病人在非专业医院存在处置不规范的情况;第三,复杂的骨癌常常需要多个科室合作讨论,才能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这需要医院同时具备强大的骨科,影像科,肿瘤内科,病理科,放疗科,外科等多方面的条件,而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医院更是凤毛麟角。第四,骨癌的手术复杂,癌组织切除后如何尽量恢复患者的功能需要骨肿瘤医生具备骨科很多方面的技能,一名合格的骨肿瘤医生要同时掌握创伤,修复,关节,脊柱,几乎所有骨科技能才能胜任。 很多骨肿瘤的手术无定式可以参照。比如骨盆的手术,1、2区的肿瘤切除后,髋臼如何重建?如何利用自体健康的骨组织使患者达到最好的功能,并且功能能得到最长久的保留?有多时候需要骨肿瘤医生的创意性手术,即要切除所有的肿瘤组织,又要节约每一块可以用的自体组织。 比如肱骨近端的骨肉瘤,这段肿瘤骨切除后,是选择传统肩关节置换,还是做肩关节融合,还是反式肩关节? 传统的关节置换简单,但功能不好,也无法用力;关节融合术功能不错,可以进行重体力活动,但手术时间长,骨融合时间也较长;反式肩关节功能最好,但价格过于昂贵,很多患者在费用方面忘而却步,最后只能放弃。 尺骨远端肿瘤切除后,远期会导致腕关节畸形,由于力学不稳定导致严重的尺偏。Kapandji手术就是一个创意性十足的手术,将尺骨多切除1cm,将多出的尺骨与桡骨远端融合,防止了腕关节的畸形,也达到了几乎正常的功能。
袁霆 2018-01-27阅读量9855
病请描述:骨肿瘤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截肢? 袁霆 骨科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骨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20世纪70年代之前,恶性骨肿瘤的患者,无论是上肢肿瘤还是下肢肿瘤,几乎全部截肢。在保肢还是保命二选一面前,医生和患者都只能无奈地选择截肢保命。而且当时的肿瘤界认为,骨肉瘤在髓腔内所散布的跳跃性转移灶是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极其重要的原因。因此,当时对骨肉瘤患者切除整根长骨是学术界的治疗共识。如果是股骨骨肉瘤,则从髋关节离断;如果是肱骨骨肉瘤,则需要做肩胛带离断。 庆幸的是,今天截肢术已经较少采用,95%以上的恶性骨肿瘤患者可以采用保肢术和辅助化疗来治疗。随着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了解,放疗化疗技术的提高,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现在保肢术成为了治疗恶性骨肿瘤的标准手术。并且,患者的生存期也远远大于30年前。 虽然截肢术现在很少用了,但对于保肢手术失败,肿瘤已经破坏肢体主要神经血管,肿瘤污染多个间室,化疗下肿瘤进行性生长等一些情况下,依然可能需要进行截肢手术。 截肢手术不仅导致肢体丧失和功能残缺,还会导致心理的重创,以及一系列的并发症。几乎所有截肢的患者都会持续或间断产生幻象,认为截去的肢体还在,有一部分人还会产生较严重的幻肢痛。截肢的层面越高,幻肢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就越大。 幻肢痛由于发生机制不清楚,曾一度被学术界认为发生率较低,其实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由于害怕被嘲笑而不提及疼痛。研究还表明,患者的焦虑、烦躁,负面的情绪会使幻肢痛加重或持续。所以,对于截肢的患者,不仅需要肿瘤内科和外科的医生良好的治疗,还需要康复科、疼痛科、护理、心理科等多学科的合作,以及家人亲属的照护,安慰和感情,来共同最大程度地减轻截肢患者的病痛。 另外,可幸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假肢的功能越来越强,越来越仿真。有很多截肢患者安装假肢后,外表完全看不出来,而且可以达到很好的肢体功能,完全融入社会和工作。
袁霆 2018-01-21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常常在门诊会遇到血管瘤的患者惊慌失措,可能患者在网上自行搜索过,或问过是懂非懂的非专业人士,将“血管瘤”误以为是“血管肉瘤”。 这里先给出结论,如果是“血管瘤”,就是良性肿瘤,不用紧张;如果是“血管肉瘤”,则是高度恶性肿瘤,目前医学还没有很有效的治疗,所以死亡率非常高,生存期一般以月来计算。 血管瘤比较常见,这里提到的“海绵状血管瘤”,是血管瘤的一种,所以,还是良性肿瘤。但发生率占所有血管瘤的1%。病人常问医生的一个问题是,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很多肿瘤的发生原因,现在并不确切。海绵状血管瘤的病因目前比较公认的是先天性因素。也就是,你无论如何注意饮食习惯,注意保养,加强运动,都无法阻止海绵状血管瘤的形成。 先天性的,就是我们本身的基因决定的。从父母的精子和受精卵结合的那一刻就决定了,无法更改。基因如同电脑程序一样,掌控着我们身体运行,什么时间什么位置长出什么样的鼻子,眼睛,牙齿,指头,等等。 当然,未来一切都有可能,程序的修改可能会出现。只是目前看来,修改基因离实际的临床应用还差太远。 来骨肿瘤门诊的患者,海绵状血管瘤大多发生在小腿肌肉里,以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多见。 海绵状血管瘤,由很多畸形的血管形成。由于血管畸形,血流经过此处时就会改变流动方向,淤积,甚至破裂,由此会形成血栓,静脉石,导致肌肉黏连,失去弹性,挛缩等情况,患者出现疼痛,跛行,甚至畸形。 目前,关于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仍无统一明确的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药物注射硬化剂,放疗,介入,等等。均有一定的复发率。国内外的文献报道,以手术切除为主。 所以,治疗的选择,要以患者的肿瘤部位,大小,生长速度,对肢体的影响,等多方因素来决定。
袁霆 2018-01-14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大多数患者第一次来骨肿瘤门诊就诊的原因是疼痛或肿块。当确定了肿瘤的存在后,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首当其冲要确定的就是肿瘤的性质,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因为随后的治疗方案,功能恢复以及可预期寿命等方面,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是截然不同的。虽然骨肿瘤的精确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发病过程,体格检查,影像学资料和活检报告,但早期当这些资料还不完全具备时,我们可以根据一些普遍的规律对是否是骨肿瘤,和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性进行预判。预判的意义对于医生来说是防止漏掉恶性肿瘤;对于患者来说是避免错把恶性肿瘤当成良性病变而耽误了及时的治疗。在门诊遇到过几个患者,因为“扭伤没在意”,“隐隐痛没在意”,或“肌肉扭伤推拿按摩了几个月”,被外院推荐到我院来时已经恶性肿瘤远处转移了。一、疼痛骨科患者的大部分疼痛是在活动时加重,如骨折,软组织挫伤,韧带牵拉伤。但对于骨肿瘤患者来说,疼痛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并且是在休息和晚上睡觉时疼痛更加明显。软组织肿瘤的患者很少表现为疼痛,主诉一般为无痛性肿块并逐渐增大。二、肿瘤部位和年龄一些骨肿瘤和软组织肿瘤在人体有一些特发部位和特定的年龄段。常常,根据患者的X片和年龄就能得出正确的诊断。如骨巨细胞瘤好发于epiphyseal,多见于20-40岁;Ewing sarcoma好发于骨干,多见于5-25岁;fibrous dysplasia和histiocytosis好发于骨干,多见于5-30岁;骨肉瘤好发于干骺端,常见于15-25岁,等等。三、普通X片普通X片往往是骨肿瘤患者就诊后的第一个检查。在良恶性鉴别这一方面,X片能提供相当好的信息。一般来说,良性肿瘤有清楚的边界,表现为肿瘤周围一圈反应骨形成,肿瘤信号比较均一。恶性肿瘤由于有较强的侵袭性,而且生长迅速,与宿主骨往往边界不清。特别是当恶性肿瘤破坏了骨皮质后,会形成特有的“Codman’s triangle”, “Onion-skinning”, 或”sunburst”等X片现象。骨肉瘤的X片一般表现为侵袭性成骨与骨质破坏;软骨肉瘤或内生软骨瘤一般表现为在骨破坏区点片状骨化高密度影;纤维异常增生症有特异性的“毛玻璃”样改变。由于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大,自然环境的恶化,生活作息不规律,老年化人口增多等等因素,近些年的肿瘤发生率逐年增高。在出现休息痛和肿块时,在不愿意花时间预约CT,MRI或骨扫描时,首先需要做的是拍一张简单的X片,然后找专业骨肿瘤医生就诊,以免耽误了治疗
袁霆 2018-01-07阅读量1.6万
病请描述:在我的骨肿瘤专家门诊,有不少患者是因为身体上有个肿块来就诊的。肿块各不相同,或大或小,或圆或扁,或疼痛或无碍。相同的是,大家都因为肿块很焦虑。担心是“肿瘤”。如下图这些肿块。 这里首先科普一下,这些都是肿瘤。所有包块,肿块,囊肿,瘤子,等等,医学上都叫“肿瘤”。不过,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无害,或危害较小;恶性肿瘤,就是癌症,需要立刻处理。可幸的是,绝大多数肿瘤,是良性的。上面两副图是比较典型的囊肿。腕部出现的囊肿,多见于长时间频繁手腕活动的患者。比如天天打麻将的,程序员,弹钢琴的,长时间打游戏的。这一类肿块,大多数人没有感觉,也不影响生活,只是看着碍眼而已。少数人会觉得疼痛。良性肿瘤比较温和,长不太大。另一部分肿块,也没有疼痛,不过,体型巨大,影响到肢体功能。比如这个:右大腿一个足球大小的肿块。肿瘤一般直径大于5cm,医学上要考虑到恶性肿瘤可能。因为只有恶性肿瘤才会无限制地生长。恶性肿瘤一旦没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而是仍由其发展到体积巨大后再来就诊,往往治疗效果不佳,有些患者会因此截肢或者。。。这里写一些区别身体上肿块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原则:1 身体上绝大多数肿瘤是良性的,少数是恶性的;2 良性的肿块大多形状规则,呈圆球形,或椭圆形,较软,有弹性,可以活动,无疼痛;恶性肿瘤大多比较固定,肿块推不动,形状不太规则,比较硬;3 小孩子身上一般不长肿块,一旦发现肿块,建议到医院让医生检查,以排除恶性肿瘤;4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一两个月的时间体积也不会明显变大;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甚至一个星期体积就增大一倍;5 良性肿瘤有疼痛感的不多,恶性肿瘤有疼痛感的不少;6 有时候,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很难鉴别,需要专业骨肿瘤医生,影像科医生和病理科医生联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从而制定治疗方案。 一个真实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却一遍又一遍在我周围上演:当今,人一旦发现身体上有了肿块后,往往首先不是到专业骨肿瘤医生就诊,而是问自己熟识的医生,熟识的医生可能是眼科医生,可能是内科医生,可能是一名外科医生。阿肖中学的同学现在是一名县医院的外科主任。当阿肖第一次向他同学展示他胳膊上的肿块时,外科主任让他不用担心,说没事。 一周后,当阿肖找到外科主任,说肿瘤明显长大时,外科主任出于同学情意,切除了肿瘤。结果出来,是恶性的。阿肖赶往市级医院,省医院,最后辗转来到我门诊的时候,肿瘤切除的地方长出来一个棒球大小的肿瘤。肿瘤扩散了。遗憾的是,这整个故事环节里,找不到哪里出错了?阿肖找自己的同学主任看病,没错;主任认为这是一个肿瘤,切除看看,也没错。我们也可以说,阿肖错了,为什么不找专业骨肿瘤医生就诊;我们也可以说,阿肖的同学-外科主任错了,因为没有按照肿瘤手术的原则切除。最最遗憾的,恰恰是,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真心的在尽心尽力。而且这些事情,我们无法去改变,任由悲剧的故事一遍一遍上演。
袁霆 2018-01-02阅读量1.4万
病请描述:蹊跷骨折后,记得找专业骨肿瘤医生袁霆博士 副主任医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肿瘤科 骨折,绝大多数时候是因为暴力所致。比如高处坠落,车祸,重物砸伤,剧烈运动等等。理论上,当作用在骨上的力量大于骨本身的承受力时,骨头就会断裂,造成骨折。2016年7月,比赛中,登巴巴的支撑腿被孙祥勾住导致小腿粉碎性骨折。这类骨折相对来说,比较单纯,有暴力,有畸形,还有登巴巴痛苦的叫声,那这就是一个正常的骨折了。病程清晰,症状明显,诊断准确,治疗有效。 还有一类骨折,很蹊跷。没有明显的暴力就骨折了。比如伸了一个懒腰骨折了,打了一个喷嚏骨折了,走路滑了一下大腿骨折了,骑自行车等红灯腿撑地时就骨折了。这一类骨折就不单纯了,要加倍小心,有可能是骨肿瘤导致的病理性骨折。这两幅图就是病理性骨折。骨头上到处是虫噬样的小洞。骨结构被破坏后,只需要轻轻的力量,骨折就发生了。病理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均不是轻易就能做出准确判断的。因为没有清晰的病程,患者骨折之前可能有隐隐的疼痛,也可能没有;没有明显的症状,有些患者骨折后并没有像登巴巴那般痛苦模样,显得很安静,也可能很痛。 病理性骨折最大的迷惑,或最容易让医生误诊的是:那些看起来像正常骨折的肿瘤性骨折。非骨肿瘤专业的骨科医生,有时会误把肿瘤性骨折当成正常骨折进行手术。但是,如果仅仅固定了骨折而没有切除肿瘤的话,肿瘤一定会继续生长,最终导致治疗失败,这个时候,患者面临的往往就是截肢的命运了。 上一次门诊遇到了一个患者,拿着骨折手术后的片子问我为什么手术后越来越肿。我看到片子上肿瘤已经疯狂生长蔓延开来。问及骨折原因,骑自行车摔跤了;问骨折之前这个部位是否也隐隐做痛,回答好像是的。。。。今天的门诊,又来了一个。 又是一例让医学无力回天的悲哀。骨肿瘤的发病率很低,一般的骨科医生无法做到正确诊断,更不能掌握骨肿瘤手术特殊的原则和要求,往往会导致治疗失败。 所以,如果发生了骨折,如果你认为导致骨折的力量不足够大,一定要记得找专业骨肿瘤医生看一眼! 排除病理性骨折!!
袁霆 2017-12-26阅读量1.3万
病请描述:12月7日上午,脊柱肿瘤研究小组(Spine Oncology Study Group)联合主席、肿瘤AO Spine知识论坛联合主席,米兰盖氏骨矫形外科研究学院脊柱肿瘤外科主任Stefano Boriani教授访问我院,并举行了以“脊柱肿瘤焦点热议”为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Boriani教授是脊柱肿瘤里程碑式的WBB分区的三位提出者中,唯一还活跃在临床的权威专家,他是脊柱肿瘤领域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医生。我院骨科脊柱外科医师、进修医师、基地培训医师和研究生前来听讲,本次学术活动由骨科主任、脊柱外科主任董健教授主持。学术交流活动开始,董健教授首先致欢迎辞,向Stefano Boriani教授介绍中山医院的概况、我院骨科的发展以及在脊柱肿瘤诊治方面取得的成绩。随后Boriani教授进行了以“基于病例的肿瘤全切技术”为主题精彩的讲演,Boriani教授带来了国际知名骨肿瘤中心对于脊柱肿瘤全脊椎整块(En Bloc)切除的最新技术和理念。Boriani教授认为全脊椎整块切除手术技术要求高,必要时可以行辅助放疗及化疗。他强调脊柱肿瘤整块切除应注意保护良好边界,以及其对预后的重要影响,同时也重视Enneking肿瘤分期及WBB脊柱肿瘤分区在治疗决策中的作用。Boriani教授讲演结束后,参会的青年医师提问踊跃,就关于术中椎体离断的位置,前方支撑假体的选择等问题,与Stefano Boriani教授进行交流,受益良多。随后,骨科周晓岗副主任医师向Boriani教授展示了中山医院骨科的脊柱肿瘤病例,向Boriani教授展示了中山医院骨科董健教授团队进行的复发性四节段胸椎巨细胞瘤En Bloc整块切除病例,骨科住院医师也向Boriani教授汇报了一例脊柱肿瘤疑难病例。Boriani教授高度评价了中山医院骨科在脊柱肿瘤诊治方面的工作,并对病例进行了点评,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Boriani教授还盛情邀请中山医院骨科组织年轻医生赴米兰盖氏骨矫形外科研究学院脊柱肿瘤外科进行交流培训项目。最后,董健主任总结了本次学术活动,这次活动增进了中山骨科与国际现代骨科学术之间的交流。中意医师相互汲取经验,提升了对于脊柱肿瘤全脊椎整块(En Bloc)切除手术的认识,同时对于年轻的骨科医师也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董健主任代表中山医院及中山医院骨科向 Boriani教授赠送了精心准备的礼物。最后 Boriani教授与董健主任、骨科住院医师及研究生一同合影留念。由董健教授团队开展的脊柱肿瘤全脊椎整块(En Bloc)切除术是中山医院骨科的一项“拳头”品牌。董健教授是少数能开展全脊椎肿瘤切除手术的医生之一,他在国内率先完成了复发的3个节段、4个节段脊柱肿瘤全脊椎切除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在学术会议上多次引起震撼。多年来,中山医院骨科在董健教授的带领下,对脊柱肿瘤的诊治方法不断完善,多次邀请国内外专家来院进行学术交流,更新学术观念。到目前为止,中山骨科已成功举办了八届全国全脊椎肿瘤切除学习班,是全国唯一的以脊柱肿瘤全切技术为焦点的学习班。
董健 2017-12-14阅读量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