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骨科 > 骨科 > 骨肿瘤 > 内容

骨肿瘤内容

【在线答疑】发现脑膜瘤需要做...

病请描述:  颅底肿瘤赵天智主任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由于头疼,到当地医院就诊,做了CT检查后疑似脑膜瘤,后又进行了核磁共振等检查确诊为脑膜瘤,想问下该如何治疗?是否一定需要手术?手术难度大吗?能不能痊愈?”   赵天智主任介绍:从患者现在所提供的检查资料,确实在前颅窝有一个占位性的病变,考虑脑膜瘤的可能性比较大,但还需要做核磁平扫和增强检查,了解肿瘤和周围解剖结构、神经的关系,同时脑膜瘤属于良性肿瘤,从手术难度应该不算小,因为患者的肿瘤大小还是比较大的,而且肿瘤周边的水肿比较厉害,建议手术治疗。   选择最佳手术入路方式,降低手术风险   针对颅内肿瘤治疗,特别是颅内复杂肿瘤,如何选择最佳入路方式,在尽可能的全切肿瘤同时,保留患者正常神经功能是降低手术风险的关键点。颅脑肿瘤中心赵天智主任专家组于西北地区率先开展多种高难度复杂颅底入路手术,如采用额眶颧入路切除巨大蝶岩脑膜瘤或海绵窦肿瘤、Kawase入路切除岩斜脑膜瘤、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远外侧入路切除延髓腹侧病变、经迷路入路/中颅窝入路切除侵犯岩骨肿瘤如神经鞘瘤/颈静脉球瘤、经安全区入路切除脑干胶质瘤/海绵状血管瘤等。于西北地区率先开展“高流量颅外内血管搭桥辅助切除复杂颅底肿瘤手术”。   需要提醒的是,颅脑肿瘤、特别是针对复杂性颅脑肿瘤,手术难度较大,并非所有的脑外科专家都有绝对的把握,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患者反映“同样的疾病,有的医生认为风险很大,有的专家认为风险极小”,选择权威医疗机构及专家是治疗的关键。

赵天智 2025-02-08阅读量1046

【在线答疑】发现脑膜瘤一定要...

病请描述:  日前,在颅脑肿瘤赵天智主任的网站工作站,有患者留言:“我今年52岁,近期头疼两周,到医院去看做了CT,说是有个脑膜瘤,又做了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为脑膜瘤,医生说是不大,只有1.2公分,但是肿瘤周岁有水肿,建议做手术,我就想咨询下,我这种情况现在该怎么办?”   赵天智主任介绍:从患者现在所提供的检查资料,确实在前颅窝有一个占位性的病变,考虑脑膜瘤的可能性比较大,但还需要做核磁平扫和增强检查,了解肿瘤和周围解剖结构、神经的关系,同时脑膜瘤属于良性肿瘤,从手术难度应该不算小,因为患者的肿瘤大小还是比较大的,而且肿瘤周边的水肿比较厉害,建议手术治疗。   选择最佳手术入路方式,降低手术风险   针对颅内肿瘤治疗,特别是颅内复杂肿瘤,如何选择最佳入路方式,在尽可能的全切肿瘤同时,保留患者正常神经功能是降低手术风险的关键点。颅脑肿瘤中心赵天智主任专家组于西北地区率先开展多种高难度复杂颅底入路手术,如采用额眶颧入路切除巨大蝶岩脑膜瘤或海绵窦肿瘤、Kawase入路切除岩斜脑膜瘤、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远外侧入路切除延髓腹侧病变、经迷路入路/中颅窝入路切除侵犯岩骨肿瘤如神经鞘瘤/颈静脉球瘤、经安全区入路切除脑干胶质瘤/海绵状血管瘤等。于西北地区率先开展“高流量颅外内血管搭桥辅助切除复杂颅底肿瘤手术”。   需要提醒的是,颅脑肿瘤、特别是针对复杂性颅脑肿瘤,手术难度较大,并非所有的脑外科专家都有绝对的把握,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患者反映“同样的疾病,有的医生认为风险很大,有的专家认为风险极小”,选择权威医疗机构及专家是治疗的关键。

赵天智 2024-10-30阅读量2038

骨巨细胞瘤如何治疗?

病请描述:骨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骨肿瘤,通常发生在长骨的端部,如膝关节附近。这种肿瘤由一种名为巨细胞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在正常骨骼中有助于修复损伤。然而,当这些细胞过度生长时,就会形成骨巨细胞瘤。 一、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光、CT扫描或MRI。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活组织检查(活检)以确定肿瘤的性质。 二、治疗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是否已经扩散。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手术:手术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主要方法。手术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同时保留足够的健康骨组织以保持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肢体保存手术或截肢手术。 2.  放疗:放疗可以用作手术的辅助治疗,或者用于不能手术的患者。放疗可以缩小肿瘤,减轻症状,但可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3.  药物治疗:某些药物,如双磷酸盐和地诺单抗,可以帮助控制骨巨细胞瘤的生长和扩散。这些药物通常用于手术无法切除肿瘤或肿瘤已经扩散的情况。 4.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直接注入肿瘤来治疗骨巨细胞瘤。这种方法可以减小肿瘤的大小,减轻症状,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疗。 三、预后 骨巨细胞瘤的预后因人而异,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是否已经扩散以及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但有些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治疗。在某些情况下,骨巨细胞瘤可能会复发或扩散到其他部位。 四、总结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骨肿瘤,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如果您有任何疑虑或症状,应立即寻求专科医院骨软组织肿瘤外科就诊治疗。 编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院区,骨软中心,主治医师,屈国伦

屈国伦 2024-05-24阅读量1746

右股骨近端恶性肿瘤切除+假体...

病请描述: 一、现病史 患者:王某某,男性,48岁。 主诉:右大腿疼痛伴活动障碍3月。 现病史:2023年7月26日因血尿就诊于上海市同仁医院,诊断为膀胱癌,行“膀胱镜下膀胱肿瘤激光治疗术”,术后给予GC+PD1化疗2疗程。2023年9月19日因右大腿加重疼痛,与当地医院检查提示:右侧股骨近端恶性肿瘤转移?伴病理性骨折。10月7日平车推入我科治疗。 诊断:右股骨肿瘤? 膀胱癌病理 X线:右侧股骨干近端恶性肿瘤转移?骨质破坏伴病理性骨折,周围软组织肿胀,考虑肿瘤性病变。 CT+MRI: 1、膀胱左后壁增厚伴高密度影,考虑占位性病变; 2、右侧股骨颈、股骨上段病理性骨护伴周国软组织肿胀; 3、两肺多发转移瘤;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 二、术前检查 X光检查结果: 右股骨上段骨折,断端移位,可见溶骨性骨质破坏。 CT检查结果: 右股骨近段见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形成,右股骨近段皮质中断,骨折远段向外上方移位。 MRI检查结果: 右股骨颈折曲,右侧股骨前方见团块状软组织信号影,边界不清,增强后不均匀强化。 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提示: 右侧胫后静脉血栓形成,右侧腘静脉血流瘀滞,双侧胫后动脉点状硬化斑块形成。 经相关科室会诊,行右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三、手术治疗 四肢长骨,骨转移癌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缓解痛苦,肢体恢复功能,方便护理,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对于已明确诊断骨转移癌,但尚未发生病理性骨折的患者,需进行骨折风险评估。Mirels提出一个用于评估长骨转移癌发生病理性骨折风险的Mirels评分系统,临床应用较广。如已发生病理性骨折或病理性骨折风险较高,Mirels评分≥9分,X线片显示50%骨皮质被破坏,病变直径超过2.5cm等,则推荐行手术治疗恢复肢体功能。 结合患者相关症状体征:①股骨近端病理性骨折移位(不稳定),②重度疼痛,③溶骨性改变,④大小>2/3,得分12分。 拟行股骨肿瘤切除+假体置换术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四、恶性肿瘤四肢骨转移 四肢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个体差异,除了原发肿瘤相关表现外,主要症状包括疼痛、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肢体功能障碍等。其中,骨痛为最常见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可在夜间加重。 肿瘤四肢骨转移,对骨骼的破坏降低了其承重及受力能力,如未及时诊治,可发展至病理性骨折。四肢长骨骨折和脊柱骨折都可造成严重肢体功能障碍,给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肿瘤四肢骨转移,手术干预的目的是挽救功能和活动能力,防止病理性骨折的发生;如已发生病理性骨折,病情允许情况下应考虑手术干预,以稳定骨折、改善肢体功能,并通过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的原则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1)患者的预计生存时间大于术后恢复期; (2)可获得坚强固定、满足功能与稳定需要; (3)尽量避免在患者生存期内再次翻修; (4)手术重建需要涵盖被破坏骨质全长。 人工假体治疗骨肿瘤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目前为止,各种综合治疗配合假体重建手术已经是治疗股骨近端肿瘤的常用方法。(1)对于原发性骨肿瘤,假体置换相比传统重建如灭活骨移植等,可降低如骨不连、植入物失效等肿瘤事件发生,在功能及预后上优于传统方式。(2)对于不涉及髋臼的股骨近端肿瘤,如股骨头、股骨颈、股骨干近端肿瘤,可优先考虑半髋关节假体置换重建方案。相较于全髋关节置换,半髋肿瘤假体置换术能保留自身髋臼且在技术上更易操作,最大程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面、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许炜 2024-03-21阅读量2862

下肢不等长引起孩子体态异常并...

病请描述:下肢不等长引起孩子体态异常并非小事   导语: 每个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拥有良好的体态和姿势。然而,有些孩子可能会面临下肢不等长的问题,导致体态异常。虽然这看起来可能只是一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它可能对孩子的生活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下肢不等长引起的问题,并提供相关的科普知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个问题。   一、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下肢不等长是指两条腿的长度存在差异,其中一条腿较短。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孩子的体态异常,如站立时出现倾斜、行走时出现跛行、脊柱侧弯等。此外,下肢不等长还可能引发其他问题,如骨关节疼痛、肌肉不平衡、骨盆倾斜等。   二、下肢不等长的原因 下肢不等长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包括骨骼发育异常、髋关节发育不良等,而后天性因素则包括骨折、手术、骨肿瘤等。家长应该了解这些原因,以便及早发现和处理下肢不等长的问题。   三、如何识别下肢不等长 家长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初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下肢不等长的问题。例如,可以观察孩子站立时是否出现明显的倾斜,或者观察孩子行走时是否出现明显的跛行。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测量两条腿的长度差异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下肢不等长的可能。   四、诊断和治疗 如果家长怀疑孩子存在下肢不等长的问题,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包括测量腿长差异、观察体态和姿势等。此外,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骨龄评估、X射线检查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以确定下肢不等长的程度和原因。   针对下肢不等长的治疗方法因情况而异。对于轻度的下肢不等长,可能只需要进行定期观察和监测,以确保问题不会进一步恶化。对于较严重的下肢不等长,可能需要采取一些治疗措施,如使用鞋垫、矫正鞋、外固定装置或进行手术等。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专业医生根据孩子的情况制定。   五、家长应注意的事项 1. 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如果家长怀疑孩子存在下肢不等长的问题,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医生可以进行评估和诊断,并制定适合孩子的治疗方案。   2. 定期观察和测量:家长应定期观察孩子的体态和姿势,注意是否出现明显的倾斜或跛行。此外,可以定期测量两条腿的长度差异,以及记录下变化情况。   3. 配合治疗措施:如果孩子需要接受治疗,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措施。这可能包括佩戴矫正鞋、使用鞋垫或进行康复训练等。   4. 保持积极心态:下肢不等长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过程。家长应保持积极的心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5. 注意生活习惯: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保持适度的运动和休息。   结语: 下肢不等长虽然看起来可能只是一个小问题,但它可能对孩子的体态和姿势产生重要影响。家长应及早发现和处理下肢不等长的问题,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并配合治疗措施。通过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孩子恢复正常的体态和姿势,确保他们健康成长。同时,家长的关爱和支持也是孩子克服困难的重要力量。

生长发育 2024-01-25阅读量2214

生长发育过程中娃喊骨头痛-李...

病请描述:生长发育过程中娃喊骨头痛,家长需警惕 在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许多家长会遇到孩子喊骨头痛的情况。作为医生,我想提醒大家,这并不是一件小事,需要我们警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儿童的骨骼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骨骼在生长时,会产生一种叫做“生长痛”的生理现象。生长痛通常表现为下肢疼痛,尤其是在夜间,疼痛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这种疼痛是暂时的,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会逐渐消失。 然而,除了生长痛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可能会导致孩子骨头痛。其中最常见的是骨折和关节扭伤。孩子在玩耍时可能会摔倒或撞到硬物,导致骨折。而关节扭伤则可能是由于过度运动或突然的暴力所致。这些伤害不仅会导致骨头痛,还可能伴随肿胀、瘀血等症状。 除了骨折和关节扭伤外,还有一些较为少见的疾病也可能导致骨头痛。例如骨髓炎、骨肿瘤等。这些疾病在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骨头痛,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孩子的骨骼发育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当孩子出现骨头痛的症状时,家长需要密切关注。首先,要观察孩子的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如果疼痛较为轻微,且持续时间不长,那么生长痛的可能性较大。但如果疼痛较为剧烈,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随其他症状(如肿胀、瘀血等),就需要尽快就医。 在就医时,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X光、CT等),以确定骨头痛的原因。如果是骨折或关节扭伤等伤害所致,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康复。如果是生长痛或其他疾病所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总之,骨头痛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症状之一。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疼痛情况,及时就医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同时,我们也需要教育孩子注意安全,避免骨折和关节扭伤等伤害的发生。 除了关注孩子的疼痛情况外,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孩子发生骨头痛: 合理饮食:保证孩子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特别是钙质和维生素D。钙质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而维生素D则有助于钙质的吸收和利用。建议让孩子多吃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绿叶蔬菜等。 适度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同时还可以增强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减少受伤的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的运动或不当的运动方式可能会导致骨骼负担加重,引发疼痛。因此,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孩子的运动时间和强度。 注意安全:家长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状况,教育孩子注意安全意识。在户外玩耍时,要注意避免摔倒、碰撞等意外伤害;在家中也要注意家具的摆放和高度,避免孩子攀爬或跳跃时发生意外。 定期体检: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孩子的骨骼发育状况和潜在的健康问题。通过体检可以及早发现生长痛、骨折、关节扭伤等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干预。  

生长发育 2024-01-12阅读量2552

髋关节疾病治疗新希望&mda...

病请描述: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由股骨头和髋臼组成,形成一个球窝式的结构。软骨是一种光滑的物质,覆盖在骨头表面,保护和缓冲骨头,并使它们能够轻松移动。髋关节疾病是指髋关节的软骨受损,导致关节间隙变窄,骨头之间摩擦,引起疼痛和僵硬。 髋关节疾病病因 ▪ 骨性关节炎: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也叫做退行性关节炎或老年性关节炎。它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恶化的关节退化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关节软骨的自然磨损所致。 ▪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软骨容易发生变性、坏死和退变,这些损害会导致软骨厚度降低、失去弹性,从而影响关节的正常运动和缓冲效果。在炎症持续存在的情况下,软骨的损害还可能导致关节变形。发病初期的表现为关节晨僵、肿胀、疼痛等,最后可发生关节畸形,并丧失关节正常的功能。 ▪ 银屑病性关节炎:这是一种与皮肤银屑病相关的慢性发炎性关节炎,影响约30%的银屑病患者。 ▪ 创伤后性关节炎:这是由于髋部损伤或手术引起的关节软骨损伤或变形。 髋关节疾病的常见症状 ▪ 髋部或大腿内侧、外侧、前面或后面的疼痛; ▪ 髋部僵硬或活动受限; ▪ 髋部发出咔哒声或响声; ▪ 走路、上下楼梯、弯腰或穿衣服时感到困难; ▪ 肌肉萎缩或无力。 髋关节疾病的治疗方式 髋关节疾病治疗困难,但有多种治疗方式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和延缓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 物理疗法:物理治疗是髋关节疾病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物理治疗包括冷热敷、超声、红外、电疗、水疗等多种方式,这些方法都可以缓解疼痛、消除炎症、促进骨骼和软组织的修复。 ▪ 运动疗法:髋关节疾病患者在康复治疗中需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康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运动方案,包括瑜伽、普拉提、体操、步行等多种运动方式,这些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髋关节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剂、非甾体抗炎药、关节保护剂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疼痛、消炎、保护关节。 ▪ 手术治疗:当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不能有效控制髋部疼痛或改善生活质量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修复或替换受损的髋关节,恢复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常见的手术治疗有: 1)髋关节镜手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在髋部皮肤上切开几个小孔,插入一根带有摄像头的细管(髋关节镜)和一些微型手术器械,来检查和治疗髋关节内部的问题,如软骨撕裂、骨刺、滑膜炎等。 2)  髋关节成形术:这是一种保留性手术,通过在髋臼或股骨头上切除一层受损的软骨和骨头,然后重新塑造它们的表面,使它们更加光滑和匹配,从而减少摩擦和磨损。 3)  髋关节置换术:这是一种根治性手术,通过切除并用人工假体完全或部分替换受损的髋关节。根据替换的范围,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时替换股骨头和髋臼)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只替换股骨头)。 ▪ 营养治疗:饮食营养对于髋关节疾病的治疗也非常重要。患者应该适量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肉类等,以促进骨骼健康。 总之,髋关节疾病的康复治疗是一项综合性的治疗方式,需要医护人员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并采取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 个性化3D打印钛合金骨盆假体 上海交通大学王金武教授、戴尅戎院士数字医学团队长期致力于医学3D打印研究,包括3D打印术前模型、手术导板、植入物以及生物打印关节假体。 骨缺损通常是由外伤、疾病(如骨肿瘤、骨质疏松症或创伤等)引起,需要进行假体修复重建或骨移植手术来恢复功能。传统治疗方案是使用自体骨或异体骨修复,这种方法的缺点有移植材料匮乏、易诱发供区并发症、骨吸收以及不能做到与患处完全匹配,影响舒适度,甚至可能会影响患者康复等。 使用3D打印个性化内植物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3D打印技术制造的个性化内植物,不仅有类骨的多孔三维结构,且孔径可自行定义,有利于周围骨组织长入,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盆肿瘤的切除与重建一直是骨肿瘤外科领域的难点,由于骨盆结构在人体承重和运动功能中的重要性,骨盆肿瘤切除后的功能重建十分重要,重建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功能和生活质量。 骨盆重建具有重要的生物力学意义,这也是近年来修复重建外科的重要研究领域。相比于传统的骨盆假体,3D打印假体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它可以实现复杂的实体构建,使以往无法加工的个性化骨盆假体变得容易加工,从而能充分满足植入物与局部解剖的高匹配度。3D打印假体还具有多孔表面,有利于残余肌肉的附着点重建,手术中使用了3D打印导板的引导技术,也可使截骨范围变得更加精确。

王金武 2024-01-08阅读量2034

当癌症悄悄“搬家...

病请描述:在我的骨肿瘤专家门诊,常有患者因为骨头上的肿瘤而来。有的是体检偶然发现,有的是癌症转移后才知,有的是疼痛后拍片发现,还有的是因为肿块悄无声息地增大。 特别是年纪大的老人,或有癌症病史的人,骨头上如果出现破坏,癌症转移的可能性就大得多。 一旦怀疑癌症骨转移,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这转移是从哪里来的?”肺癌?肝癌?还是胃癌?只有找到源头,我们才能对症下药。例如,针对肺癌转移的治疗就要和针对肝癌的骨转移治疗不同,这样才更有效,病人的预期也更好。 但有那么一小部分病人,就算检查得再仔细,也找不到骨转移的源头。我们从骨转移处活检发现癌症来自于骨外,却在骨外找不到任何癌症的踪迹。这种状况让医生头疼,因为这类病人的治疗无法针对性,生存时间也通常比来源明确的病人短。 浙二院的同事专门研究了来源不明的骨转移癌 幸运的是,随着科技进步和多学科专家整合门诊的推广,这种现象有所减少。现在,上海六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开创多年的骨与软组织肿瘤整合门诊,每一个来就诊的患者都通过多个专家综合考虑和讨论,大大减少了这类来源不明的骨转移癌情况。 然而,这种“来源不明”只能减少,无法杜绝,仍然有一些来源不明的诊断让我们无可奈何。 有极少一部分病人,所有检查完成后仍然不知道骨转移癌的源头 未来,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更多专家能同时在线讨论病例,这样的误诊情况将更少发生。 骨与软组织肿瘤整合门诊的多专家讨论 总之,面对来源不明的骨转移,我们不再是束手无策。科技的进步和医生的合作,让我们在这场与癌症的斗争中,看到了新的希望。

袁霆 2023-12-04阅读量1358

骨梗死也会恶变:不可忽视的隐患

病请描述:在临床医学中,骨梗死是一种较为罕见却可能具有严重后果的病症。它通常发生在长期使用激素治疗的病人身上,比如那些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人。由于这种疾病本身的罕见性,很多医生在遇到骨头上出现异常症状的病人时,会推荐他们前往我的骨肿瘤专家门诊进行诊断。 骨梗死的处理原则 一般而言,骨梗死并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大多数病人在一生中都不会经历症状的变化。然而,还是有一小部分病人可能会遇到骨折的情况,这时就需要通过手术进行固定。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概率极低,骨梗死有时会发展为恶性疾病。 漏诊的风险与多学科诊断的重要性 由于恶变的概率极低,医生在诊断时可能会忽视这种可能性。例如,一位表现出骨梗死典型症状的病人,极大可能被普通门诊所忽视,来到我的门诊时,我看到了一些细节上一些不典型的骨质异常,但也无法确定。 让病人完善了检查之后,建议病人来到了我们骨与软组织肿瘤整合门诊。这个时候,整合门诊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这个骨肿瘤医生,还有肿瘤内科专家、影像科专家和病理科专家联合讨论后,深入分析并确定了病情。这个案例,通过多学科专家的仔细分析,一个被初步诊断为骨梗死的病人最终被确认为癌变。随后及时的化疗和手术治疗挽救了他的生命。 结语 疾病的发展,如同对未来的预测,充满了不确定性。但通过现有的证据,结合多学科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我们可以做出最及时和最准确的诊断。骨梗死虽然大多情况下不危及生命,但在特定情况下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风险。因此,面对这类病症,综合、全面的诊断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袁霆 2023-11-17阅读量2071

肿块患者,如何避坑:错误的第...

病请描述:   近段时间,收治了好几例肿瘤患者,在当地医院当成良性肿块做了手术,术后发现是恶性肿瘤。这种不适合的手术,医学中称为“非计划手术”(unplanned surgery),往往会导致患者生存的希望断崖般下降。 https://www.istockphoto.com/vector/c 其中有一位患者,胳膊上出现了一个豌豆大小的肿块,找到了当地县人民医院的外科主任,也是患者的同学好友,在门诊局麻下做了切除。可切除完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手术的地方又长出来一个鸡蛋大小的肿块。来到我们这里时,唯一的手术方式只剩下截肢了。 AI创作画 Edge chatgpt创作画 这种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只能唉息和遗憾。我们不能去苛责那位好心的县人民医院的外科主任同学。大多数医院没有骨肿瘤科,更没有完善强大的整合团队,医生每天接触到的,只是常见的外伤,骨折,腰腿痛,看多了,自然而然会想当然。据统计,外伤的发生率是每年每一千人有3.2人,40岁关节炎的发生率每年每一百人有14人,但是,恶性骨肿瘤发生率为每一百万人有9人,这里的分母不是每千人,或每百人,而是每一百万人。很多县城人口可能还没有一百万。 一个病人骨折来到医院,因为发生车祸被撞了。经验不足的医生,包括病人自己与家属,都想当然认为是被车撞断的。但当你仔细问病人时,病人会回忆道,看到车来,想跑,一使劲,突然觉得腿断了,然后车才撞上的。这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案,完全不同的结局。后一种,就是因为骨头被肿瘤破坏了,是骨肿瘤引起的骨折,而不是车祸引起的骨折。 edge gpt image creator 遗憾的是,当地医院按照正常骨折用一块钢板帮助病人把骨折固定起来了。三个月后,病人的膝盖如足球般大小,来到了我的门诊。而且出现了其它部位的转移。这样的情况下,病人的预期寿命绝大多数不足两年。如果第一次手术能按照骨肿瘤原则正确处理的话,孩子的五年生存率超过60%。 第一次如果不是专业的骨肿瘤医生手术,大多数肿瘤切除后都会有残留。而残留的肿瘤像恶劣的种子必然会很快长大,星星之火燎原之势,催枯拉朽地摧毁人体组织。 如果是第二次由骨肿瘤医生手术,骨肿瘤医生需要切除上次手术的所有区域,这意味着,更大的人体组织被切除,更严重的功能损失,更大的残疾。 如何避坑呢? 大家可以借助目前越来越准确的人工智能,gpt-4,bard,以及文心一言等。虽然这些人工智能无法精确地告诉你怎么做?但你会得到很多重要且基本正确的原则,当你把这些信息与医生交流的时候,有时会很好地提醒到医生。医生也就会在手术前做更完善的检查,来避免一刀失误千古恨的出现。

袁霆 2023-11-07阅读量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