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骨科 > 骨科 > 骨肿瘤 > 内容

骨肿瘤内容

【在线答疑】发现脑膜瘤需要做...

病请描述:  颅底肿瘤赵天智主任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由于头疼,到当地医院就诊,做了CT检查后疑似脑膜瘤,后又进行了核磁共振等检查确诊为脑膜瘤,想问下该如何治疗?是否一定需要手术?手术难度大吗?能不能痊愈?”   赵天智主任介绍:从患者现在所提供的检查资料,确实在前颅窝有一个占位性的病变,考虑脑膜瘤的可能性比较大,但还需要做核磁平扫和增强检查,了解肿瘤和周围解剖结构、神经的关系,同时脑膜瘤属于良性肿瘤,从手术难度应该不算小,因为患者的肿瘤大小还是比较大的,而且肿瘤周边的水肿比较厉害,建议手术治疗。   选择最佳手术入路方式,降低手术风险   针对颅内肿瘤治疗,特别是颅内复杂肿瘤,如何选择最佳入路方式,在尽可能的全切肿瘤同时,保留患者正常神经功能是降低手术风险的关键点。颅脑肿瘤中心赵天智主任专家组于西北地区率先开展多种高难度复杂颅底入路手术,如采用额眶颧入路切除巨大蝶岩脑膜瘤或海绵窦肿瘤、Kawase入路切除岩斜脑膜瘤、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远外侧入路切除延髓腹侧病变、经迷路入路/中颅窝入路切除侵犯岩骨肿瘤如神经鞘瘤/颈静脉球瘤、经安全区入路切除脑干胶质瘤/海绵状血管瘤等。于西北地区率先开展“高流量颅外内血管搭桥辅助切除复杂颅底肿瘤手术”。   需要提醒的是,颅脑肿瘤、特别是针对复杂性颅脑肿瘤,手术难度较大,并非所有的脑外科专家都有绝对的把握,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患者反映“同样的疾病,有的医生认为风险很大,有的专家认为风险极小”,选择权威医疗机构及专家是治疗的关键。

赵天智 2025-02-08阅读量861

癌痛患者更应该获得关爱

病请描述:癌症是目前致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我们积极的治疗,甚至变卖家产,为了延长患者生命。能够让患者多存活几年。 但是很多家属忽略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知道癌症患者经过积极放化疗,尽管生命得到延长,但是很多晚期患者会出现撕心裂肺的癌痛症状,患者极其痛苦,特别是骨肿瘤,消化道肿瘤的患者。疼痛症状更是明显。 这类患者服用小剂量止痛药物很难控制疼痛。但是大剂量使用止痛药又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副作用。 我们看到很多癌痛患者,痛不欲生,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的勇气,患者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而积极控制疼痛可以极大的改善患者的生存治疗,提高患者生活信念。 鞘内泵植入作为缓解癌痛终极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得缓解患者的疼痛,其止疼药使用量仅仅为口服剂量的1/300,明显的降低了成瘾性和副作用。手术操作也很简单,尽管会有患者出现一些尿潴留,头晕,恶心的副作用。但是都比较轻微。 目前来说手术植入比较简单,纳入医保后,患者花费明显降低,大部分家庭都可以承受起,综合费用甚至低于购买止疼药的费用。所以对于癌痛患者要积极的治疗,缓解疼痛,给予更多的关爱

王雷波 2024-12-23阅读量1258

【在线答疑】发现脑膜瘤一定要...

病请描述:  日前,在颅脑肿瘤赵天智主任的网站工作站,有患者留言:“我今年52岁,近期头疼两周,到医院去看做了CT,说是有个脑膜瘤,又做了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为脑膜瘤,医生说是不大,只有1.2公分,但是肿瘤周岁有水肿,建议做手术,我就想咨询下,我这种情况现在该怎么办?”   赵天智主任介绍:从患者现在所提供的检查资料,确实在前颅窝有一个占位性的病变,考虑脑膜瘤的可能性比较大,但还需要做核磁平扫和增强检查,了解肿瘤和周围解剖结构、神经的关系,同时脑膜瘤属于良性肿瘤,从手术难度应该不算小,因为患者的肿瘤大小还是比较大的,而且肿瘤周边的水肿比较厉害,建议手术治疗。   选择最佳手术入路方式,降低手术风险   针对颅内肿瘤治疗,特别是颅内复杂肿瘤,如何选择最佳入路方式,在尽可能的全切肿瘤同时,保留患者正常神经功能是降低手术风险的关键点。颅脑肿瘤中心赵天智主任专家组于西北地区率先开展多种高难度复杂颅底入路手术,如采用额眶颧入路切除巨大蝶岩脑膜瘤或海绵窦肿瘤、Kawase入路切除岩斜脑膜瘤、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远外侧入路切除延髓腹侧病变、经迷路入路/中颅窝入路切除侵犯岩骨肿瘤如神经鞘瘤/颈静脉球瘤、经安全区入路切除脑干胶质瘤/海绵状血管瘤等。于西北地区率先开展“高流量颅外内血管搭桥辅助切除复杂颅底肿瘤手术”。   需要提醒的是,颅脑肿瘤、特别是针对复杂性颅脑肿瘤,手术难度较大,并非所有的脑外科专家都有绝对的把握,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患者反映“同样的疾病,有的医生认为风险很大,有的专家认为风险极小”,选择权威医疗机构及专家是治疗的关键。

赵天智 2024-10-30阅读量1914

骨巨细胞瘤如何治疗?

病请描述:骨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骨肿瘤,通常发生在长骨的端部,如膝关节附近。这种肿瘤由一种名为巨细胞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在正常骨骼中有助于修复损伤。然而,当这些细胞过度生长时,就会形成骨巨细胞瘤。 一、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光、CT扫描或MRI。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活组织检查(活检)以确定肿瘤的性质。 二、治疗 骨巨细胞瘤的治疗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是否已经扩散。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手术:手术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主要方法。手术的目标是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同时保留足够的健康骨组织以保持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肢体保存手术或截肢手术。 2.  放疗:放疗可以用作手术的辅助治疗,或者用于不能手术的患者。放疗可以缩小肿瘤,减轻症状,但可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3.  药物治疗:某些药物,如双磷酸盐和地诺单抗,可以帮助控制骨巨细胞瘤的生长和扩散。这些药物通常用于手术无法切除肿瘤或肿瘤已经扩散的情况。 4.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直接注入肿瘤来治疗骨巨细胞瘤。这种方法可以减小肿瘤的大小,减轻症状,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疗。 三、预后 骨巨细胞瘤的预后因人而异,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是否已经扩散以及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但有些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治疗。在某些情况下,骨巨细胞瘤可能会复发或扩散到其他部位。 四、总结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骨肿瘤,需要综合多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如果您有任何疑虑或症状,应立即寻求专科医院骨软组织肿瘤外科就诊治疗。 编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院区,骨软中心,主治医师,屈国伦

屈国伦 2024-05-24阅读量1680

右股骨近端恶性肿瘤切除+假体...

病请描述: 一、现病史 患者:王某某,男性,48岁。 主诉:右大腿疼痛伴活动障碍3月。 现病史:2023年7月26日因血尿就诊于上海市同仁医院,诊断为膀胱癌,行“膀胱镜下膀胱肿瘤激光治疗术”,术后给予GC+PD1化疗2疗程。2023年9月19日因右大腿加重疼痛,与当地医院检查提示:右侧股骨近端恶性肿瘤转移?伴病理性骨折。10月7日平车推入我科治疗。 诊断:右股骨肿瘤? 膀胱癌病理 X线:右侧股骨干近端恶性肿瘤转移?骨质破坏伴病理性骨折,周围软组织肿胀,考虑肿瘤性病变。 CT+MRI: 1、膀胱左后壁增厚伴高密度影,考虑占位性病变; 2、右侧股骨颈、股骨上段病理性骨护伴周国软组织肿胀; 3、两肺多发转移瘤;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 二、术前检查 X光检查结果: 右股骨上段骨折,断端移位,可见溶骨性骨质破坏。 CT检查结果: 右股骨近段见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形成,右股骨近段皮质中断,骨折远段向外上方移位。 MRI检查结果: 右股骨颈折曲,右侧股骨前方见团块状软组织信号影,边界不清,增强后不均匀强化。 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提示: 右侧胫后静脉血栓形成,右侧腘静脉血流瘀滞,双侧胫后动脉点状硬化斑块形成。 经相关科室会诊,行右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三、手术治疗 四肢长骨,骨转移癌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缓解痛苦,肢体恢复功能,方便护理,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对于已明确诊断骨转移癌,但尚未发生病理性骨折的患者,需进行骨折风险评估。Mirels提出一个用于评估长骨转移癌发生病理性骨折风险的Mirels评分系统,临床应用较广。如已发生病理性骨折或病理性骨折风险较高,Mirels评分≥9分,X线片显示50%骨皮质被破坏,病变直径超过2.5cm等,则推荐行手术治疗恢复肢体功能。 结合患者相关症状体征:①股骨近端病理性骨折移位(不稳定),②重度疼痛,③溶骨性改变,④大小>2/3,得分12分。 拟行股骨肿瘤切除+假体置换术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四、恶性肿瘤四肢骨转移 四肢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个体差异,除了原发肿瘤相关表现外,主要症状包括疼痛、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肢体功能障碍等。其中,骨痛为最常见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可在夜间加重。 肿瘤四肢骨转移,对骨骼的破坏降低了其承重及受力能力,如未及时诊治,可发展至病理性骨折。四肢长骨骨折和脊柱骨折都可造成严重肢体功能障碍,给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肿瘤四肢骨转移,手术干预的目的是挽救功能和活动能力,防止病理性骨折的发生;如已发生病理性骨折,病情允许情况下应考虑手术干预,以稳定骨折、改善肢体功能,并通过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的原则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1)患者的预计生存时间大于术后恢复期; (2)可获得坚强固定、满足功能与稳定需要; (3)尽量避免在患者生存期内再次翻修; (4)手术重建需要涵盖被破坏骨质全长。 人工假体治疗骨肿瘤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目前为止,各种综合治疗配合假体重建手术已经是治疗股骨近端肿瘤的常用方法。(1)对于原发性骨肿瘤,假体置换相比传统重建如灭活骨移植等,可降低如骨不连、植入物失效等肿瘤事件发生,在功能及预后上优于传统方式。(2)对于不涉及髋臼的股骨近端肿瘤,如股骨头、股骨颈、股骨干近端肿瘤,可优先考虑半髋关节假体置换重建方案。相较于全髋关节置换,半髋肿瘤假体置换术能保留自身髋臼且在技术上更易操作,最大程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面、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许炜 2024-03-21阅读量2713

专为疑难骨肿瘤疾病而开设:骨...

病请描述:专为疑难骨肿瘤疾病而开设:骨与软组织肿瘤整合门诊 原创2024-03-16 23:43·上海六院袁霆医生 骨肿瘤,因为发病率很低,很多医生职业生涯中很少接触到,临床经验不足,导致诊断与治疗困难,推诿病人的情况。很多医院也并没有专门的骨肿瘤科室。 其实,即使是专业的骨肿瘤专家,在面对一些不典型的骨肿瘤时,也往往无法做出准确判断。因为肿瘤涉及到很多的专业知识,手术,化疗,放疗,MRI,X片,CT,PETCT,等;如果是转移性骨肿瘤,还要涉及到譬如肺癌、肝癌、肾癌、白血病、免疫、内分泌等多学科知识。 如果能让多个学科专家同时看诊,共同讨论为病人进行诊治,才能让病人获得更全面的诊疗。 基于这种现状,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开设了骨与软组织肿瘤整合门诊,这种模式代表了对患者疗愈之路的深刻理解和革新。这一模式汇聚了多领域专家的智慧和经验,通过团队合作,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更加精确、及时、全面的治疗方案。对于许多面临诊断和治疗难题的骨肿瘤及骨科疑难病人来说,这不仅是一线希望,更是通向康复之门的钥匙。 整合门诊模式的意义 在传统的门诊服务中,患者往往需要分别就诊于不同的专科,以获取各自领域医师的意见和治疗建议。这一过程不仅耗时长,而且由于信息交流不畅,常常导致治疗方案的碎片化,影响治疗效果。骨与软组织肿瘤整合门诊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限,将骨肿瘤外科专家、化疗专家、影像专家、PET-CT专家、病理科专家、放疗专家等多领域的顶尖专家聚集在一起,共同为每一位患者制定个性化、全面的治疗计划。这种跨学科的协作,不仅提高了诊疗效率,而且通过集思广益,能够为患者提供最前沿、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整合门诊的运行一年回顾 自骨与软组织肿瘤整合门诊运行以来,尽管门诊费用相对较高,但患者数量却在不断增加。这一现象反映出患者对于这种全新门诊模式的高度认可和信任。许多曾在国内多家医院求医无果,病情复杂难以确诊和治疗的患者,在这里找到了希望。通过专家团队的精心诊断和治疗,不少患者得以在最佳治疗时机获得了最先进和最全面的治疗,这无疑是对患者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呼吁和展望 虽然整合门诊模式在技术和人力资源上的要求极高,需要多个专业的专家在同一时间内坐诊,这在实践中颇具挑战。然而,正是这种模式的高标准和全方位的专业服务,为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治疗体验和效果。我们呼吁更多医院和专业人士关注并推广这一模式,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骨与软组织肿瘤整合门诊的成功运行,不仅展现了医院和医疗团队的努力和承诺,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个信息:在面对疾病和苦难时,我们并不孤单。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团队的合作将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 在未来,我们期待这种整合门诊模式能够被更广泛地推广和应用。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我们希望能够解决更多患者的疾病难题,缩短他们的治疗周期,提高治愈率,最终让患者重获健康和生活的质量。这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持续地投资于医疗科技,加强跨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以及提升医疗团队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理解,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种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价值和重要性。 最后,我们向所有为改善患者治疗条件和提高生命质量而不懈努力的医疗工作者表示最深的敬意和感谢。正是有了这样一支充满热情和专业精神的团队,才使得骨与软组织肿瘤整合门诊能够成为现实,为患者带来光明和希望。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未来的医疗服务将更加人性化、高效化,能够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精准的治疗方案。让我们携手前进,为构建一个更健康的社会而努力。 袁霆医生 骨肿瘤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生导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中心 举报 评论 0

袁霆 2024-03-19阅读量1295

下肢不等长引起孩子体态异常并...

病请描述:下肢不等长引起孩子体态异常并非小事   导语: 每个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拥有良好的体态和姿势。然而,有些孩子可能会面临下肢不等长的问题,导致体态异常。虽然这看起来可能只是一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它可能对孩子的生活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下肢不等长引起的问题,并提供相关的科普知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个问题。   一、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下肢不等长是指两条腿的长度存在差异,其中一条腿较短。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孩子的体态异常,如站立时出现倾斜、行走时出现跛行、脊柱侧弯等。此外,下肢不等长还可能引发其他问题,如骨关节疼痛、肌肉不平衡、骨盆倾斜等。   二、下肢不等长的原因 下肢不等长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包括骨骼发育异常、髋关节发育不良等,而后天性因素则包括骨折、手术、骨肿瘤等。家长应该了解这些原因,以便及早发现和处理下肢不等长的问题。   三、如何识别下肢不等长 家长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初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下肢不等长的问题。例如,可以观察孩子站立时是否出现明显的倾斜,或者观察孩子行走时是否出现明显的跛行。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测量两条腿的长度差异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下肢不等长的可能。   四、诊断和治疗 如果家长怀疑孩子存在下肢不等长的问题,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包括测量腿长差异、观察体态和姿势等。此外,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骨龄评估、X射线检查或其他影像学检查,以确定下肢不等长的程度和原因。   针对下肢不等长的治疗方法因情况而异。对于轻度的下肢不等长,可能只需要进行定期观察和监测,以确保问题不会进一步恶化。对于较严重的下肢不等长,可能需要采取一些治疗措施,如使用鞋垫、矫正鞋、外固定装置或进行手术等。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专业医生根据孩子的情况制定。   五、家长应注意的事项 1. 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如果家长怀疑孩子存在下肢不等长的问题,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医生可以进行评估和诊断,并制定适合孩子的治疗方案。   2. 定期观察和测量:家长应定期观察孩子的体态和姿势,注意是否出现明显的倾斜或跛行。此外,可以定期测量两条腿的长度差异,以及记录下变化情况。   3. 配合治疗措施:如果孩子需要接受治疗,家长应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措施。这可能包括佩戴矫正鞋、使用鞋垫或进行康复训练等。   4. 保持积极心态:下肢不等长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过程。家长应保持积极的心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5. 注意生活习惯: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保持适度的运动和休息。   结语: 下肢不等长虽然看起来可能只是一个小问题,但它可能对孩子的体态和姿势产生重要影响。家长应及早发现和处理下肢不等长的问题,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并配合治疗措施。通过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孩子恢复正常的体态和姿势,确保他们健康成长。同时,家长的关爱和支持也是孩子克服困难的重要力量。

生长发育 2024-01-25阅读量2151

生长发育过程中娃喊骨头痛-李...

病请描述:生长发育过程中娃喊骨头痛,家长需警惕 在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许多家长会遇到孩子喊骨头痛的情况。作为医生,我想提醒大家,这并不是一件小事,需要我们警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儿童的骨骼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骨骼在生长时,会产生一种叫做“生长痛”的生理现象。生长痛通常表现为下肢疼痛,尤其是在夜间,疼痛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这种疼痛是暂时的,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会逐渐消失。 然而,除了生长痛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可能会导致孩子骨头痛。其中最常见的是骨折和关节扭伤。孩子在玩耍时可能会摔倒或撞到硬物,导致骨折。而关节扭伤则可能是由于过度运动或突然的暴力所致。这些伤害不仅会导致骨头痛,还可能伴随肿胀、瘀血等症状。 除了骨折和关节扭伤外,还有一些较为少见的疾病也可能导致骨头痛。例如骨髓炎、骨肿瘤等。这些疾病在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骨头痛,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孩子的骨骼发育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当孩子出现骨头痛的症状时,家长需要密切关注。首先,要观察孩子的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如果疼痛较为轻微,且持续时间不长,那么生长痛的可能性较大。但如果疼痛较为剧烈,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随其他症状(如肿胀、瘀血等),就需要尽快就医。 在就医时,医生会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X光、CT等),以确定骨头痛的原因。如果是骨折或关节扭伤等伤害所致,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康复。如果是生长痛或其他疾病所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总之,骨头痛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症状之一。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疼痛情况,及时就医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同时,我们也需要教育孩子注意安全,避免骨折和关节扭伤等伤害的发生。 除了关注孩子的疼痛情况外,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孩子发生骨头痛: 合理饮食:保证孩子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特别是钙质和维生素D。钙质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而维生素D则有助于钙质的吸收和利用。建议让孩子多吃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绿叶蔬菜等。 适度运动:适量的运动有助于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同时还可以增强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减少受伤的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的运动或不当的运动方式可能会导致骨骼负担加重,引发疼痛。因此,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孩子的运动时间和强度。 注意安全:家长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状况,教育孩子注意安全意识。在户外玩耍时,要注意避免摔倒、碰撞等意外伤害;在家中也要注意家具的摆放和高度,避免孩子攀爬或跳跃时发生意外。 定期体检: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孩子的骨骼发育状况和潜在的健康问题。通过体检可以及早发现生长痛、骨折、关节扭伤等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干预。  

生长发育 2024-01-12阅读量2421

髋关节疾病治疗新希望&mda...

病请描述: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由股骨头和髋臼组成,形成一个球窝式的结构。软骨是一种光滑的物质,覆盖在骨头表面,保护和缓冲骨头,并使它们能够轻松移动。髋关节疾病是指髋关节的软骨受损,导致关节间隙变窄,骨头之间摩擦,引起疼痛和僵硬。 髋关节疾病病因 ▪ 骨性关节炎: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也叫做退行性关节炎或老年性关节炎。它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恶化的关节退化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关节软骨的自然磨损所致。 ▪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软骨容易发生变性、坏死和退变,这些损害会导致软骨厚度降低、失去弹性,从而影响关节的正常运动和缓冲效果。在炎症持续存在的情况下,软骨的损害还可能导致关节变形。发病初期的表现为关节晨僵、肿胀、疼痛等,最后可发生关节畸形,并丧失关节正常的功能。 ▪ 银屑病性关节炎:这是一种与皮肤银屑病相关的慢性发炎性关节炎,影响约30%的银屑病患者。 ▪ 创伤后性关节炎:这是由于髋部损伤或手术引起的关节软骨损伤或变形。 髋关节疾病的常见症状 ▪ 髋部或大腿内侧、外侧、前面或后面的疼痛; ▪ 髋部僵硬或活动受限; ▪ 髋部发出咔哒声或响声; ▪ 走路、上下楼梯、弯腰或穿衣服时感到困难; ▪ 肌肉萎缩或无力。 髋关节疾病的治疗方式 髋关节疾病治疗困难,但有多种治疗方式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和延缓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 物理疗法:物理治疗是髋关节疾病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物理治疗包括冷热敷、超声、红外、电疗、水疗等多种方式,这些方法都可以缓解疼痛、消除炎症、促进骨骼和软组织的修复。 ▪ 运动疗法:髋关节疾病患者在康复治疗中需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康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运动方案,包括瑜伽、普拉提、体操、步行等多种运动方式,这些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髋关节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剂、非甾体抗炎药、关节保护剂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疼痛、消炎、保护关节。 ▪ 手术治疗:当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不能有效控制髋部疼痛或改善生活质量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修复或替换受损的髋关节,恢复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常见的手术治疗有: 1)髋关节镜手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在髋部皮肤上切开几个小孔,插入一根带有摄像头的细管(髋关节镜)和一些微型手术器械,来检查和治疗髋关节内部的问题,如软骨撕裂、骨刺、滑膜炎等。 2)  髋关节成形术:这是一种保留性手术,通过在髋臼或股骨头上切除一层受损的软骨和骨头,然后重新塑造它们的表面,使它们更加光滑和匹配,从而减少摩擦和磨损。 3)  髋关节置换术:这是一种根治性手术,通过切除并用人工假体完全或部分替换受损的髋关节。根据替换的范围,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时替换股骨头和髋臼)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只替换股骨头)。 ▪ 营养治疗:饮食营养对于髋关节疾病的治疗也非常重要。患者应该适量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肉类等,以促进骨骼健康。 总之,髋关节疾病的康复治疗是一项综合性的治疗方式,需要医护人员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并采取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 个性化3D打印钛合金骨盆假体 上海交通大学王金武教授、戴尅戎院士数字医学团队长期致力于医学3D打印研究,包括3D打印术前模型、手术导板、植入物以及生物打印关节假体。 骨缺损通常是由外伤、疾病(如骨肿瘤、骨质疏松症或创伤等)引起,需要进行假体修复重建或骨移植手术来恢复功能。传统治疗方案是使用自体骨或异体骨修复,这种方法的缺点有移植材料匮乏、易诱发供区并发症、骨吸收以及不能做到与患处完全匹配,影响舒适度,甚至可能会影响患者康复等。 使用3D打印个性化内植物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3D打印技术制造的个性化内植物,不仅有类骨的多孔三维结构,且孔径可自行定义,有利于周围骨组织长入,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盆肿瘤的切除与重建一直是骨肿瘤外科领域的难点,由于骨盆结构在人体承重和运动功能中的重要性,骨盆肿瘤切除后的功能重建十分重要,重建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功能和生活质量。 骨盆重建具有重要的生物力学意义,这也是近年来修复重建外科的重要研究领域。相比于传统的骨盆假体,3D打印假体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它可以实现复杂的实体构建,使以往无法加工的个性化骨盆假体变得容易加工,从而能充分满足植入物与局部解剖的高匹配度。3D打印假体还具有多孔表面,有利于残余肌肉的附着点重建,手术中使用了3D打印导板的引导技术,也可使截骨范围变得更加精确。

王金武 2024-01-08阅读量1905

第十一届上海骨肉瘤保肢治疗新...

病请描述:2023年12月2日至4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肢体肿瘤分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承办,上海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骨肿瘤工作组,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肿瘤学组,上海市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协办的“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会议,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肢体肿瘤分会会议暨第十一届上海骨肉瘤保肢治疗新进展高级研讨会----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学术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骨肉瘤的精准治疗与进展。长期以来骨肉瘤危害人类,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生命和健康。经过肿瘤领域的医务工作者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努力,骨肉瘤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已有大幅度提高。但是骨肉瘤并没有彻底治愈,仍有部分患者面临死亡和致残的风险。在诸多领域如病原学,病理学,手术,疗效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多学科合作等方面的问题没有解决,需要国内外广大学者聚在一起交流经验,深入讨论。 本次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蔡建强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靖南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卫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牛晓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张长青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董扬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伟滨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肖建如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蔡郑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郝永强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严望军教授,担任大会副主席。 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骨与软组织肿瘤领域的知名专家做专题发言,专题讨论,病例讨论等多种方式的报告。病例讨论由骨肿瘤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医生参加。旨在为骨与软组织肿瘤领域的医务工作者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拓展与深入骨肉瘤的诊疗进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会议讨论热烈,学术氛围高涨。 开幕致辞 开幕式由袁霆教授担任主持,向现场专家,同仁和参会的学员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骨肿瘤外科主任董扬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沈靖南教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骨科学院院长张长青教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马昕教授为大会致开幕辞。 图1 开幕式 (按会议出场顺序) 大师讲坛 第一节大师讲坛由林建华教授,肖建如教授和王国文教授主持。由牛晓辉教授,郭卫教授,沈靖南教授,王臻教授,邵增务教授和张伟滨教授进行专题演讲,内容涵盖广泛,包括骨肉瘤微环境、3D打印人工关节重建大段骨关节缺损,多学科整合治疗骨与软组织肿瘤、骨肉瘤精准治疗的困境和可行的途径、骨盆肿瘤精准切除与重建,以及骨肉瘤肺转移手术时机以及方式选择等内容。 图2 大师讲坛 (按会议出场顺序) 第二节大师论坛由蔡郑东教授和吕智教授主持。由李建民教授,屠重祺教授,汤小东教授,郭征教授,于秀淳教授和王晋教授作专题演讲。演讲内容包括邻膝关节骨肉瘤的精准切除与重建、3D假体重建四肢超极限骨缺损保肢保关节的关键技术、下肢肿瘤切除后重建失败的翻修策略、脊柱肿瘤切除个性化人工椎体设计与应用热点问题、有限翻修理念在肿瘤假体置换后机械并发症中临床应用初探,和脊柱肿瘤多阶段切除的持续进步等。 图3 大师讲坛 (按会议出场顺序) 学术研讨 随后的学术研讨会环节主题为保肢重建技术进展,由郝永强教授和朱夏教授主持。叶招明教授,刘巍峰教授,尹军强教授,李振峰教授,闵理教授,林秾教授和李靖教授做了精彩演讲。演讲内容包括髋关节恶性肿瘤全关节切除与重建、智能骨科技术辅助骨肿瘤地图形精准截骨重建、异环磷酰胺对骨肉瘤保肢率的中介效应评估、肌瓣转移在腹股沟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半骨盆假体置换术软组织重建的重要性、CTA肱骨假体治疗儿童肱骨近端肿瘤、儿童青少年四肢保持重建的决策思考。 基于保肢重建技术进展,随后展开了保肢重建的病例讨论。分别由徐海荣教授、杨毅教授、李浩淼教授带来的三个精彩的病例分享。讨论嘉宾为王坚教授、魏小二教授、李亚民教授和杨团民教授。分别针对病例从病理、影像、外科内科综合治疗方面进行了精彩的分析和点评。 第二节的学术研讨会主题为骨肉瘤化疗及靶向治疗进展。由张晓晶教授,徐绍年教授和严望军教授主持。吴荻教授、张星教授,周宇红教授,陈静教授,谢璐教授分别做了精彩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骨肉瘤的内科治疗进展、骨肉瘤的靶向治疗进展、过继细胞治疗在肉瘤中应用的机会与挑战、骨肉瘤肺转移的治疗、CTOS小圆细胞年热点解析。 随后进行了针对骨肉瘤化疗及靶向治疗的病例讨论,胡海燕教授与叶挺教授与大家分享了两例内科治疗的骨肉瘤病例。讨论嘉宾是刘志艳教授,魏小二教授,沈赞教授,王守丰教授,何洪波教授和张清教授。 第三节学术研讨会主题是骨肉瘤治疗并发症和疑难病例。由樊振夫教授,张春林教授,李涛教授主持。演讲嘉宾为王晋教授,姚伟涛教授和孙伟教授。 演讲的内容包括肩关节周围骨肉瘤切除和肩关节融合的功能评价,骨肉瘤生物重建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和儿童保持假体设计改进。 针对骨肉瘤治疗的并发症和疑难问题,随后的病例讨论由张智长教授和周光新教授带来的,讨论嘉宾是周隽教授、魏小二教授、杨庆诚教授、张世权教授、方斌教授和李波教授。 学术研讨与病例讨论环节,针对专家带来的精彩复杂的疑难病例,除了讨论嘉宾以外,在场的多学科专家,也参与到了热烈的讨论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不同的学术观点。 闭幕致辞 最后由本届大会执行主席,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骨肿瘤科主任董扬教授闭幕式致辞。本次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会议,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肢体肿瘤分会会议暨第十一届上海骨肉瘤保肢治疗新进展高级研讨会圆满落幕。

袁霆 2023-12-15阅读量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