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之前给大家讲过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众多类型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一旦发现都需要尽早手术治疗。但有的患者反应自己也没手术,就是保守治疗了好多年,但症状也没有明显变化,那是不是就不该手术呢?是不是医生骗人呢?下面就让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为大家讲讲。 首先,要明白不是片子上压到脊髓就是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有两个前提:第一个是在您的影像学片子上,颈部的脊髓受到了明显的压迫;第二个就是由于脊髓受压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 这两个前提缺一不可,如果您并没有明显症状,仅片子显示脊髓受压,这个时候并不能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也就先不用处理,当然也不用手术。 其次,脊髓型颈椎病的保守治疗效果并不好! 由于脊髓的功能很重要,包含我们的肢体运动、感觉等,如果不早处理,等到病情持续进展,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后,患者的一些功能就会出现障碍,甚至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瘫痪。而为了避免这样的灾难,就要尽早处理脊髓受压。 那该如何处理呢?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方案、应不应该手术等都是从很多病例中总结出来的。经过调查,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反而尽早手术给脊髓减压后效果很好。除此之外,大家还要注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不能进行牵引、按摩等保守治疗方法,处理不当还可能加重脊髓受压。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有危险性! 在您保守治疗的期间其实还是很危险的,比如说很小的一个颈部外伤或者脖子的一个剧烈晃动、脖子的后仰,都有一定几率会造成脊髓受压加重,甚至是出现瘫痪,所以您愿意拿您的脊髓功能去做赌注吗? 有些患者可能存在侥幸心理,觉得目前症状没有进展到最严重的情况就没事,但谁也不能预测到明天会突然发生什么危险,这颗“不定时炸弹”什么时候会突然引爆? 而且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到医院就诊时,一般临床症状都比较重,多数是影响到下肢的功能了,走路走不稳,脚底有踩棉感等,这些症状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得很差。但如果您手术早把脊髓受压解除了,就可以正常走路,更好的生活。所以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来说,还是建议您尽早手术。
王作伟 2024-12-25阅读量1835
病请描述:低头族”必看: 颈椎病科普 据统计,颈肩部疼痛已经成为全身第二大疼痛,占比约为28.39%。随着现代人生活、工作方式的变化,长期伏案工作、使用电脑、手机低头者增多,不注意颈椎保健,造成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我国颈椎病患病人群超过2亿,发病率接近20%,其中20-40岁的青年颈椎病的患病率高达约59.1%,80%以上的青少年颈椎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一种由颈椎部位的退行性病理改变引发的疾病,主要原因由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等因素导致压迫颈脊髓、神经根、椎动脉而引发的疾病。此病多见于长期伏案及低头工作的人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且趋于年轻化。 01 · 临床分型及表现 · 1 颈型颈椎病 最多见和症状最轻的类型。主要以青壮年人群为主,多有长时间低头工作的经历。临床表现包括颈部酸痛、肩部酸痛、颈部僵硬、颈部活动受限等,少数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2 神经根型颈椎病 (1)症状:颈部疼痛僵硬。用力咳嗽及打喷嚏和肩部活动时疼痛加剧;皮肤有麻木、过敏等感觉改变;上肢肌力减退。 (2)体征:颈部肌痉挛、肩部有压痛、肩部和肩关节活动受限、上肢牵拉实验、压头实验均阳性。 3 脊髓型颈椎病 (1)症状:手部麻木、运动不灵活,尤其是精细活动。下肢无力,步态不稳。后期大小便障碍,表现尿频或排尿排便困难。 (2)体征:肌力减退,四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腹部反射和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 4 椎动脉型颈椎病 (1)症状:a、眩晕,最常见。伴复视、耳聋耳鸣、恶心呕吐;b、猝倒、本病特征性症状;c、头痛,表现为发作性胀痛。 (2)体征:颈部压痛、活动受限。 5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1)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偏头痛,视力模糊,耳鸣,心率失常等。 (2)交感神经抑制症状:流泪,头晕,眼花,血压下降。 6 混合型颈椎病 临床出现上述两型或两型以上颈椎病症状和体征,最常见的是颈型与神经根型合并。 02 · 颈椎病的成因 · 1. 不良姿势:长时间保持头部向前倾斜或屏幕前低头工作会增加颈椎的负担,导致颈椎曲度减小。 2. 缺乏运动:缺乏适当的运动会导致颈部肌肉和韧带的萎缩,使颈椎失去支撑。 3. 过度劳累:长期处于疲惫状态下,颈部肌肉会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加重颈椎的负担。 4.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韧带和软骨组织会逐渐老化和退化,导致颈椎的生理曲度减小。 03 · 颈椎病的预防及康复治疗· 颈椎病的预防 1 养成良好睡姿 建议选择略硬些的床垫,睡眠时才能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睡觉时枕头不要过高、过低或过硬,枕头的高低因人而异,约8~15cm,形状要符合颈椎生理曲度的要求,以中间凹陷的马鞍形为好,能对颈部起到制约或固定的作用。 2 保持正确的坐姿 坐时保持端正姿势,使案台与座椅相称,半坡式的斜面办公桌较平面桌更有利。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时应平视屏幕,最好选用大尺寸屏幕,避免长时间低头,造成颈椎损伤。 3 加强肩颈部肌肉的锻炼 适当的户外运动方式有益于颈部的保健,在不方便户外活动情况下也可以选择颈肩康复操、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适合室内的运动方式。 4 防止颈部受伤 尽量避免急性损伤,如抬重物、闪、挫伤等。如有软组织损伤尽早治疗,防止其进一步发展,加重病情。 颈椎病的康复治疗 1 运动疗法 在治疗颈椎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 2 物理因子治疗 包括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低频调制的中频电刺激疗法、超短波疗法、超声波疗法、超声电导靶向透皮给药治疗、红外疗法等。 3 针灸治疗 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针刺配以电针、艾灸等方法可消除水肿、抗炎、镇痛、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神经的刺激和压迫,故可显著改善肢体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 4 3D打印颈椎枕 通过对颈部进行光学扫描与颈椎侧位X光检查,测量异常颈椎曲度,由医生、矫形器师、工程师结合患者的情况设计制作3D打印个性化颈椎矫治枕,短期内佩戴可以改善早期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情况,长期佩戴可一定程度地恢复颈椎曲度,改善颈椎周围肌群痉挛。
王金武 2024-11-15阅读量2721
病请描述:然而有这么一种情况不仅会让你看起来无神,总是一副没睡醒的样子,睁眼很费劲,甚至会影响视力造成弱视的情况,那就需要引起注意了,这可能是上睑下垂:是指由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疾病导致的一类眼睑疾病,表现为上睑肌肉功能不全或丧失,以致上眼皮呈现部分或全部下垂,明显低于正常位置。 上睑下垂病因很多,然而最常见的情况为先天性发育异常、眼部外伤、肌肉系统病变等等都可引起。 (单侧上睑下垂VS正常眼睛:图片来源网络) 上睑下垂可能导致出现什么问题? (一)因为上睑下垂遮盖眼睛、限制视野,儿童到青少年是视觉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时期,这时如果眼睑下垂遮挡瞳孔,光线进入眼内受限,视觉神经系统发育不良,就会引起屈光参差,斜视,弱视等。 (二)因为睁眼时需要更多力量,造成眼睛周围多种肌肉疲劳、痉挛,进而加重视疲劳的情况。 (三)看上方时被迫仰头、抬头、抬眉,时间长了,额纹明显,眉眼间距拉大造成外观异常。甚至容易引起脊柱变形,形成驼背,不适当的坐姿,以及颈椎病、胸椎受压等。 (四)影响心理健康:上睑下垂的患者,尤其是儿童,可能会因为外貌的异常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也可能会遭到其他孩子的嘲笑,加重自卑心理或者导致校园暴力发生。 所以出现一旦怀疑存在上睑下垂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诊断。 (睁眼困难,额肌发力睁眼导致抬头纹明显) 如何改善上睑下垂? 说到上睑下垂,可能会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单纯的认为眼皮耷拉、看起来无神像没有睡醒的样子,就以为是上睑下垂,这里要进行区分是否为假性上睑下垂! 假性上睑下垂是指因为上睑的组织太多,比如说上睑皮肤、上睑肌肉以及脂肪组织等等原因,从而导致对反折的皮缘对眼球遮挡过多。但是提肌的肌力和上睑缘的位置是正常的。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眼皮松弛或者肿泡眼遮挡住了一部分黑眼球,我们可以通过双眼皮手术或者提眉的方式适当的去除多余的皮肤和组织,让眼睛看起来更有神、轻薄。 而想要改善真性上睑下垂,我们一般通过双眼皮的位置做切口,通过缩短提上睑肌或利用额肌的力量进行矫正,达到改善上睑下垂和眼睛美观的目的。 (通过手术改善眼皮松弛和轻度上睑下垂的情况)
魏皎 2024-11-02阅读量2318
病请描述: 许多颈椎病患者都是由于颈椎间盘突出压迫到神经后,出现了上肢的疼痛、麻木、无力,非常难受。他们比较头疼的问题是:这样的神经损伤还能不能修复?症状能不能完全消失?今天,我们就跟着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一起来看看。 先来了解神经和周围神经、神经根的关系! 1、神经和周围神经其实不是一回事儿,我们之前讲过,神经系统一般包括三个主要的部分,脑、脊髓和周围神经。大脑是司令部,它发出的指令会传到脊髓上,脊髓再传到周围神经,就这样一级一级的把命令传到下去,我们的身体才能活动自如。 我们的手上,脚上的神经都是周围神经,它们接收的指令从大脑→脊髓→各个周围神经,只要其中有一环出问题,受到损伤了,指令中断,我们身体在运动、感觉等功能都会受到影响。比如许多患者由于脑部疾病引起了偏瘫;而颈椎病压迫脊髓、神经后,患者的肢体会出现相应的疼痛、麻木、无力;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的病变,肢体同样也会出现相应症状。 2、神经从脊髓发出,又可以分成根、干、股、束、支,就是从神经根发出来后,神经又可以分成好多干,然后它们又互联成网,发出各个末梢来具体支配各个肌肉。 而我们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的神经受压,主要压的就是神经根这个地方,就是神经发出分叉的部位。 神经损伤后,还能修复吗? 听见不少人说神经损伤后就好不了了,真的是这样吗?神经损伤其实是可以再次恢复的,但要看损伤的程度。如果我们的神经受到压迫或者外伤,出现了断裂,但是仍然是连接的,就算当时功能完全失去了,但经过长时间的康复锻炼,加上一些神经营养的药物,一些神经是可以再通过去的。 比如说患者的手部功能失去了,经过康复锻炼等正规治疗后,它的功能是可以逐渐恢复的。而且我们有一些手术还可以把分开的神经再接在一起,然后让神经达到恢复。但是大家要知道,神经的生长是非常困难的,一旦断裂,好多患者就不能完全恢复了。所以,患者出现神经损伤后,还是越早治疗越好。 那颈椎病导致的神经损伤,好不好恢复呢? 一般来说,越靠近根部的神经损伤越容易恢复,而颈椎病导致的恰恰就是这种。如果是神经支的末端损伤了,这种情况就很难恢复了,但如果是神经根损伤了,它是有很大程度可以恢复的。 所以,这类颈椎病患者还是应该积极进行正规治疗,若正规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时,就要及时考虑手术,给受压的神经根彻底减压了。
王作伟 2024-11-01阅读量1747
病请描述: 许多人出现颈肩酸痛、胳膊疼等症状时,第一反应都是颈椎病。而且他们常年有这些不适,甚至已经习以为常,根本不当回事,但殊不知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有很多,如果我们一直没有找到真正的病因,终有一天隐藏在背后的问题就会大爆发,而此时病情可能已经严重了。颈椎管肿瘤就和颈椎病的症状非常类似,这种病虽然没有颈椎病发病率高,但也不算少见,但大家对它却知之甚少。 最近,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就收治了一位这样的患者。她今年56岁,在十多年前就经常出现了颈肩疼痛、胳膊疼痛,当时她就去了当地医院检查了,拍了X光片后,确诊她是颈椎病,并建议保守治疗。由于她工作需要长时间伏案,她就没多想,一直以为自己就是颈椎病,也一直在当颈椎病治疗。可效果一直不太好,但常年的颈肩、胳膊的疼痛不适也让她习以为常,并不觉得是大事。 但就在近几个礼拜,她的疼痛加重,非常剧烈,晚上睡觉也疼得睡不了,还有胳膊麻木,把她折磨的几天就瘦了好几斤。她这次再去医院检查,拍了颈椎的核磁共振后发现,原来她不是颈椎病,而是在颈椎管里长了一个肿瘤。这是她万万没有想到的,但病还是要治的,于是为了进一步治疗,她请假来到了北京,找到王主任寻求医治。 术前影像学资料: 出现颈肩疼、胳膊疼等症状时,怎么知道是颈椎病还是椎管肿瘤呢? 其实,从上面这位患者的情况中可以知道有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1、出现脖子疼、胳膊疼、手麻等症状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尽快去正规医院检查。 2、出现这类症状去看病,找对科室很重要。大家可以去正规医院挂神经外科或者专门的脊柱门诊。 3、检查时做核磁共振就能非常清楚地区分颈椎病和椎管肿瘤。核磁共振是诊断椎管肿瘤的金标准,这种片子拍出来后,不管患者是颈椎病,还是肿瘤,都能非常清楚地辨别了。 4、如果您的这些症状在进行理疗等保守治疗后并没有明显缓解,或者症状加重了,这时一定要再去医院进行检查,排查下其他疾病,或者调整治疗方案。 椎管肿瘤的治疗方法和颈椎病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颈椎病多是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症状严重影响生活才考虑手术。而椎管肿瘤的治疗首选就是手术治疗,尤其是像这位患者的情况,她的肿瘤较大,对周围的神经、脊髓压迫严重,而且她的肿瘤是神经鞘瘤,在椎管肿瘤中很常见,也是良性肿瘤,手术全切后,效果非常好。 这位患者同意手术后,由王主任亲自操刀,将肿瘤进行了全切。术后,她的疼痛症状得到了极大的缓解,而且从术后片子上看,她的肿瘤切除得非常干净,就像之前从来没长过一样。 术后影像学资料: 其实像这位患者的情况还真不少见,如果大家出现颈椎病类似症状时一定不要大意,尤其是治疗许久不见效,之前没做过核磁检查的,最好再去医院拍个核磁看看。
王作伟 2024-11-01阅读量1692
病请描述:很多患者手指麻木首先考虑是颈椎的问题,但事实上正中神经损伤引起手指麻木也是比较常见的。这个时候除了需要检查头部核磁,颈椎核磁以外还需要再加一个肌电图就可以明确到底什么原因导致的手指麻木。 正中神经损伤的典型症状包括感觉障碍、拇对掌受限、拇示指屈曲受限,肌肉萎缩是正中神经损伤的常见并发症。 正中神经的麻木主要在手的桡侧三指半,就是拇指,食指和中指,其中,示指、中指远端的感觉功能不会被邻近神经代偿,为正中神经的绝对支配区。 拇指处于手掌桡侧,不能掌侧外展以完成对掌及对指并存在鱼际肌萎缩,称为“猿掌”。 若正中神经高位受伤,除上述症状外,指浅屈肌、拇长屈肌及示、中指指深屈肌麻痹,致使拇、示指不能主动屈曲。此外,尚有旋前圆肌、旋前方肌、桡侧屈腕肌、掌长肌的麻痹。 正中神经损伤诊断明确可以先采用保守治疗,如果3个月未见好转,就应该考虑手术减压。
王雷波 2024-10-28阅读量1977
病请描述: 不少患者发现自己的颈椎病只要一发作,高血压也跟着来了,本来脖子疼,胳膊疼、麻就够难受了,再加上高血压,更是浑身都不舒服。那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颈椎病导致了高血压?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我们请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给大家讲讲。 颈椎病和高血压有没有关系? 其实,颈椎病跟高血压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颈椎病会间接引起血压波动。颈椎病可以引起很多的临床症状,比如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患者常肩膀疼、脖子疼、胳膊疼等症状,发作期浑身难受,疼痛剧烈,这时候血压就会增高,一旦你不疼了,身体不难受了,血压也会跟着下去。所以,这两个病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颈椎病可以影响血压。 如果出现这种颈椎病,该怎么办? 这种情况,患者如果不管颈椎问题,直接吃降压药,效果并不好。所以,首先还是应该从病因出发,先将颈椎病问题解决。 90%的颈椎病患者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不错的疗效,比如药物治疗、按摩、理疗等治疗方法都会很好地缓解患者症状。如果患者正规保守治疗后效果不好,神经受压严重,症状也严重影响生活时,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了。 当颈椎病的病情得到解决或者平稳了后,这个时候进行高血压治疗以及注意日常饮食和锻炼,就能得到不错的效果了。 大家要想远离这种情况,平时该怎么做? 这类情况经常出现在长期伏案、经常低头人群,所以与其出现这种病去治疗,我们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下面几点: •每天减少低头玩手机的时间,如果您需要长期伏案电脑办公或学习,需要过40分钟左右就起来活动一下颈部。 •每周需要进行一定量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做一些增强颈部肌肉力量的锻炼,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颈椎。 •使用适合自己颈椎曲度的枕头,晚上不要熬夜,让颈椎得到充分的休息。
王作伟 2024-10-28阅读量2207
病请描述: 许多颈椎病患者去医院检查,拿着报告单一看傻眼了,什么“颈椎间盘突出(中央型)”、还有“脊髓受压”、“脊髓变性”,这些都是啥意思,很严重吗?为什么和我身边的颈椎病患者都不一样?这种情况要咋治疗? 最近,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就收治了一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他今年50岁,在两年前出现了双侧上肢的麻木、乏力,并伴有轻微的双腿无力,当时没有特别难受,对生活也没啥影响,就没当回事。可从三个月前开始,他感觉自己症状加重,手指有的时候都不能灵活地伸屈,手上干活费劲,双腿走路也有点打飘,于是就去当地医院检查,结果就发现他有中央型的颈椎间盘突出并且压到脊髓了,建议他进行手术治疗。患者为了进一步治疗,来到了北京找到王主任。 术前影像学资料: 颈椎间盘中央型突出为什么会引起脊髓受压? 其实,颈椎病分为很多类型,常见的是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神经根受压,而脊髓受压的情况要相对少一些。 那为什么别人压迫神经根,这位患者就压迫到脊髓了呢?其实,我们能从他的片子上看见,颈椎间盘突出是向正后方突出的,这个地方就是颈椎管,颈椎管里面就是脊髓。而很多人的颈椎间盘突出是向后侧方突出的,这个地方左右各有一个神经根,压迫到哪一侧,哪一侧的肢体就会出现症状。 脊髓型颈椎病为什么和别的颈椎病不一样,必须手术? “身边也有颈椎病患者,也没有一开始就让手术的?有的都得病五、六年,也没让手术……”这位患者很不解,为何自己的颈椎病这么严重。其实,如果患者是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的神经压迫,这种情况多是以保守治疗为主,如果保守治疗的效果不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才会考虑手术治疗。 而这位患者则不同,他是压迫到了脊髓,脊髓受压要比神经根受压更为危险,一旦由于压迫时间过久、外伤等原因导致脊髓坏死了,都有可能让患者出现瘫痪。所以,要想避免这样的灾难,就要尽快处理,但保守治疗对脊髓型颈椎病并没有特别好的疗效,反而手术可以从根源上将脊髓受压彻底解除。 这位患者最后还是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其后由王主任亲自操刀,成功地完成了手术。手术很微创,从颈前路进行,术中将突出的间盘切除,并成功进行植骨融合,保留了颈椎稳定性。 术后影像学资料: 术后,患者上肢麻、无力的症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手指也较术前灵活了。在术后第二天,他就已经可以下地独立行走了,比之前的走路、踏步都稳了很多。 如果大家也和这位患者一样是中央型的颈椎间盘突出,并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请一定要尽快去正规医院治疗。因为这种颈椎病,越早手术,术后恢复得就越好越快,反之,压迫脊髓时间久了,错失最佳时机,一些功能在术后就会恢复得很慢,效果也差很多。
王作伟 2024-10-28阅读量2172
病请描述: 通常情况下,颈椎病患者做完手术后都需要戴颈托来保护颈部,而关于术后戴颈托的注意事项也是这些患者朋友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比如“颈托什么时候戴?”、“术后颈托要戴多久?”等。今天,就让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为大家详细讲讲。 颈椎病患者术后戴颈托,要注意下面这几点: 1、选择合适自己的颈托。每个患者脖子的长短、粗细都并不同,所以需要挑选合适自己的颈托。那什么样的颈托是比较合适的呢?颈托要有一定的支撑性,颈托上缘必须得撑住你自己的下巴,这样可以很好地制动,让颈椎活动度减小,这才能起到作用。如果你颈托过大,有些情况是可以修剪边缘的,如果不能就需要换一个贴合自己颈部的颈托了。 2、术后什么时候需要戴颈托?一般情况下,做完手术不要24小时全天都戴着颈托。做完颈椎手术后,患者在躺着或靠着的时候可以把颈托摘掉,特别是睡觉的时候不要戴颈托,这个时候它只会妨碍您的颈椎活动。 3、戴颈托后也需要进行适量的颈部活动。戴颈托是为了颈椎制动,保护颈椎更好地恢复。那许多患者就以为术后颈部一点也不能动了,其实即使您戴着颈托,颈部也需要适度活动,可以做做前后低头,左右轻度地转一转。不要说戴颈托后,固定起来就一动不动,如果这样的话,术后患者的脖子会僵硬,肩膀也会发生酸痛。 4、颈椎手术后需要戴颈托戴多久?一般建议大家术后戴颈托的时间不要过长,而且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不同,做的手术术式不同,戴颈托的时间也略有差别。比如: •如果您只做了单节段的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手术,通常颈托戴两周就够了; •如果您做的是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手术,颈托也需要戴两周; •如果您做了多节段的颈椎间盘突出手术,这时一般建议大家戴颈托不要超过一个半月。 上面这些就是颈椎病患者手术后戴颈托需要注意的一些事情,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向自己的主管医生详细咨询术后的相关问题。
王作伟 2024-10-17阅读量1875
病请描述:现病史: 2023年4月15日,8岁小学生李同学,因颈肩部逐渐加重的频繁扭动1年余就诊。一年前出现不自主颈肩部扭动而且逐渐加重,睡眠时消失。既往健康。多家医院骨科就诊未明确诊断,只让家长督促教育孩子注意姿势。虽然经不断提醒教育,细心辅导及运动,无效果,且逐渐加重,于是又高度怀疑“儿童抽动症”。2023年2月在北京某著名军队医院骨科就诊,拍全脊柱片“脊柱侧弯”(图1),也未明确诊断,也只是提醒家长注意姿势,但是扭动愈加频繁和严重,几乎一刻不停见图2视频(文章视频无法上传显示)。 就诊时询问李同学哪里不舒服?他讲:“颈肩不舒服就想动一动”。检查身体:身体瘦弱、脊柱侧弯、高低肩(右肩低)、双肩胛骨后移(左侧重)、右肩胛骨较左侧下移明显、驼背、骨盆后倾。左枕部、颈肩压痛明显,疼痛分数VAS: 4.5。见图2、3、4、5、6。 图1.李同学全脊柱片 图2. 2023年4月15日李同学不停扭动颈肩部视频(视频无法上传显示) 图3. 李同学头颈前倾、驼背、骨盆前倾。 图4. 李同学脊柱侧弯、右肩低、右手低于左侧。 图5. 李同学下胸椎左侧凸,弯腰可见左背高于右侧。 图6. 李同学颈肩背肌肉薄弱失衡,左肩胛骨后移重于左侧,右肩胛骨下移低于左侧。 诊断:1. 颈型颈椎病;2. 肩背部肌筋膜炎;3. 脊柱侧弯、高低肩 治疗过程及结果: 根据病情及体检分析 ,采取每周2次功能训练,第3次就感觉颈枕部疼痛酸胀僵硬减轻,VAS:2.5,颈肩扭动减轻。经过8次训练,疼痛酸胀僵硬基本消失,左颈枕部压痛消失。左颈枕部疼痛僵硬消失,VAS:0.5-0.1-0,体态明显改善,见图7、8、9。颈肩扭动基本消失(每天0-1次)(见视频10,视频无法上传显示)。以后维持训练,一年后至今未复发。 图7. 训练前高低肩、右肩低明显 图8. 训练前驼背、脊柱侧弯以及腰背部肌肉力量不平衡(黄箭头),肩胛骨高低差明显(蓝箭头) 图9. 经过8次训练,与图7比较,驼背改善,高低肩(右肩低)右肩低明显改善。 图10. 颈肩部扭动消失视频(视频无法上传显示) 需要注意区别的疾病: 1. 儿童颈肩部扭动、抽动: (1)儿童抽动症:虽然儿童抽动症有一部分表现为颈肩部不停抽动,但是还有其他一些比较明显的症状,比如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挤眉弄眼等。需要有经验的医生检查身体可以区别。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是有抽动就是儿童抽动症,更要高度警惕的是,一部分童抽动症是颈肩部慢性肌筋膜炎不恰当的治疗后果。 (2)癫痫:局部抽动。 (3)颈椎病:儿童、青少年的颈颈椎病被严重忽视。当下,很多人包括医务人员认为儿童、青少年不会有颈腰痛相关的疾病,大部分因治疗效果不好被诊断为心理问题-躯体化障碍,不正确诊断正是这类疾病治疗效果不好的原因。 2. 成人、老年人颈肩部扭动、抽动: (1)颈椎病:颈肩部肌肉酸胀、僵硬,扭动放松,严重者频繁动作。 (2)癫痫:老年人颈肩部扭动、抽动,表述不清,一位80岁老太因此被诊断为癫痫,治疗效果自然不佳。经体检明确诊断,局部治疗症状消失,但需要预防复发。 体会: 1. 提高警惕,从更广泛的专业领域思考诊断治疗这类疾病,相关专业医师,既要有专业深度,更要有专业广度; 2. 重视体检,认真体检。避免过度依赖各项辅助检查; 3. 慎重用“心理性、 功能性疾病”诊断这类疾病,治疗效果不好要多找原因。 值得注意: 1. 充分认识到目前青少年学习和使用手机、电脑时间增多,相关运动减少,由此导致的颈腰部肌筋膜疾病的逐渐增多,但是,目前对这类疾病的诊断、认识非常不充分; 2. 需要重视“心理性、功能性疾病”不恰当诊断导致的严重后果。除了得不到有效治疗,对青壮年会影响工作、生活质量,对少年儿童有可能影响终生,对老年人除了自身受害还影响与子女关系。
董章利 2024-09-30阅读量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