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问:我今年59岁,去年发现大便擦干净后,过一会儿特别是走路后,便液会自行流出来,很痛苦。后来到医院肛肠科看了,医生说是肛门失禁,用药治疗三个多月,不见好转也没有加重。我该怎么办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 王振宜 答: 对于您述说的情况,其实有很多的情形可以引起,比如:盆底内脏下垂、直肠粘膜内脱垂、内痔或混合痔三期阶段,长期腹泻的患者,或者便秘时常使用泻药的患者,有过肛门口手术史的患者等等,而对于中老年的女性来说,由于生理结构和产育等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会发生一些相应的退行性变化,例如整个内脏会有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在疲劳的时候,会出现肛门由于括约肌关闭不全,而出现少量的排气,排液无法完全控制得情况。虽然有时量不会很多,但也会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不敢出门,减少了日常的社交活动等。 虽然您说去过医院肛肠科就诊,也进行了三个月的治疗,但个人感觉就您目前的年龄,诊断为肛门失禁似乎依据还不够充分,或许您还有未告知的其它病史或者做过的检查。通常正规的检查除了需要进行常规的肛指检查外,还要进行一系列,诸如肛管张力检测,来评估括约肌的功能;肌电图的检测来看是否有神经方面的问题;肠镜检查来排除直肠腺瘤等问题,当然最多临床上遇到的还是痔疮脱垂,导致部分肠粘液外流,尤其是在疲劳的时候。因此目前就给自己的症状下了诊断似乎不是很妥当,如果有可能还是可以到肛肠病专科再做个详细检测。通过检测,如果排除了恶性疾病的可能,那么上述的良性疾病有些是可以通过用药治愈的,而有些也可以通过用药和改善生活习惯来缓解症状的出现。比如积极治疗内痔和粘膜内脱垂的症状,调理肠胃,注意休息,不走长路、搬重物、长时间久坐久站,适当锻炼提肛运动等。此外,还要调适心情,正确理解和看待一些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的退行性变化,把它对生活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王振宜 2014-11-07阅读量1.4万
病请描述: 问:我现年50岁,最近体检发现直肠腺瘤1.5cm(良性),现已切除。听说以后可能还会复发,有些担心。请问如何预防复发?生活饮食上需注意哪些? 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肛肠科(副)主任医师王振宜答: 您好!直肠息肉形成的原因很多,例如饮食习惯,排便习惯,疾病继发或者遗传影响。 随着目前国人饮食结构的改变,肉食增多,高脂肪膳食会增加结、直肠中的胆酸,而肠道细菌与胆酸的相互作用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其次,大便中粗渣和异物及其他因素可造成肠黏膜损伤或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最终可形成肠息肉状突起;再次,如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肠结核、非特异性直肠炎、晚期血吸虫性肠炎等患者,直肠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此外,息肉的形成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上述原因,肠镜检查出肠息肉的患者为了预防复发在生活调理方面需要做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戒烟戒酒;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过分油腻、油炸和腌制的食物;适当增加含钾、钠、钙、镁等矿物质较多的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乳类、大豆和菌类食物等;保持大便通畅;积极参加适度的户外锻炼,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保持良好开朗的心态。 此外,对于检查出有多发性肠息肉或有家族性息肉病史的患者,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服用中药来调节体质,抑制息肉的复发,但是这个过程需要定期对肝肾功能进行检测,以免一些治疗息肉的“攻邪”药物,由于个体的差异,而产生毒副作用。 最后,根据徐先生个人的情况来看,定期复查及时处理再次出现的息肉也是一个关键,一般医生推荐为每次发现息肉,治疗后半年或一年后复查,如果复查未再查出息肉,可以三年后复查,并逐渐延长复查的时间。同时希望徐先生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如果年纪在五十岁左右,最好体检能做个肠镜检查。
王振宜 2014-11-07阅读量9472
病请描述: 问:我今年56岁,身体状况尚好,有便秘,最近体检肠镜检查发现距肛7.8厘米可见2个大小约0.30.3厘米大小隆起,表面无糜烂,诊断为直肠息肉,建议定期肠镜复查。医生说可大了再手术,如怕有变化也可手术摘除。请问,是马上摘除好呢还是再长大一点再摘除?息肉是如何形成的?对身体有何影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王振宜 您好!根据您肠镜检查的结果,直肠息肉的诊断是明确的。直肠息肉往往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后,有较大的可能会慢慢增大,甚至从良性转化成恶性肿瘤。您检查显示息肉的大小和形态,就目前情况来看尚无恶变,因此医生让您选择是否需要再次做肠镜,在镜下摘除,或者在下一次的复查(通常一年后),在肠镜下摘除。这个肠镜下的治疗,通常没有大的不适。 直肠息肉形成的原因很多,例如饮食习惯,排便习惯,疾病继发或者遗传影响。随着目前国人饮食结构的改变,肉食增多,高脂肪膳食会增加结、直肠中的胆酸,而肠道细菌与胆酸的相互作用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其次,大便中粗渣和异物及其他因素可造成肠黏膜损伤或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最终可形成肠息肉状突起;再次,如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肠结核、非特异性直肠炎、晚期血吸虫性肠炎等患者,直肠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此外,而息肉的形成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而根据您的病情来看,可能和便秘有一定的关系。息肉长期不治疗,后果就是有可能使良性的息肉最终增生,增大后变为恶性肿瘤。希望我的回答能作为为您下一步治疗的参考。
王振宜 2014-11-07阅读量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