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民族医学科 > 维吾尔医学科 > 内容

内容

5.88%复发率!微波消融治...

病请描述:5.88%复发率!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真的靠谱吗?瑞金医院费健主任说清楚了 科普正文: 大家好,我是费健。我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事甲状腺疾病诊疗工作30多年了。既做传统手术,也做微创消融,多年来也一直在线上做医学科普,就是希望用最易懂的方式,把专业的医学知识带给大家。 今天想跟大家聊的是一个非常常见却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甲状腺结节。很多人体检时一听到“结节”两个字就紧张,其实别怕,90%以上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那如果查出了良性结节,该怎么处理?要不要开刀?有没有更轻松的治疗方式? 最近我读到了一篇发表在《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上的研究文章,题为《微波消融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疗效及影响因素研究》,觉得特别有参考价值,今天就结合我自己的临床经验,用大白话给大家“划重点”。 🔍 什么是微波消融?(MWA) 微波消融属于热消融技术的一种。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精准微波炉”,通过一根细针进入结节内部,发出微波产生高温,“烫”掉结节组织,让它慢慢萎缩、被人体吸收。 👉 优点非常明显: 微创,只有针眼大小伤口; 恢复快,通常观察几小时就能回家; 不留疤,特别适合爱美的女性朋友。 📊 那治疗效果到底怎么样? 这项研究跟踪了110位患者、119个结节,随访时间最长的超过3年。结果让人非常欣慰: ✅ 结节体积明显缩小: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结节一直在持续缩小,平均体积缩小率(VRR)达到84%。 ✅ 严重并发症为零:没有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只有少数人出现短暂声音嘶哑、术中出血等轻微反应,都很快缓解。 ✅ 复发率低:只有5.88% 的结节出现复发,远低于传统手术或其他治疗方式。 ❗ 哪些人适合做微波消融? 并不是所有结节都需要处理。但如果你的结节符合以下情况,可能就要考虑干预了: 结节直径 ≥ 2cm; 造成压迫感、吞咽不适或影响美观; 经穿刺确诊为良性; 不想做手术或不适合手术。 📌 哪些因素会影响治疗效果? 根据该研究,下面这几个因素是关键: 🔹 结节越大,效果越慢;🔹 多发结节比单发更容易复发;🔹 随访时间越长,结节缩小越明显。 所以如果你是结节“大户”,或者结节个头较大,治疗之后也一定要定期复查,不能掉以轻心。 💡 费主任小贴士: 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临床一线的医生,我建议: 发现结节先别慌,绝大多数是良性的; 要不要治,看大小、看症状、看心态; 微波消融是一个优秀的选择,尤其适合年轻女性和注重外观的患者; 治疗后记得定期随访,配合医生做好长期管理。 作者介绍: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擅长甲状腺肿瘤外科手术与微创消融治疗,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全心致力于医学科普,全网粉丝超100万,愿做您身边的专业医生朋友。 推荐阅读理由:这篇研究不仅数据扎实、结论清晰,而且非常贴近临床实际。如果你或家人正被甲状腺结节困扰,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更理性、更从容地做出选择。 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通过正规医疗平台咨询。健康路上,我陪你一起走 💙  

费健 2025-09-01阅读量369

甲亢停药老复发?医生说:你可...

病请描述:甲亢停药老复发?医生说:你可能漏查了这个“关键指标”!   作者介绍: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擅长甲状腺外科手术与微创消融治疗。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致力于医学科普,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咨询超10万次,以专业、温暖、可信赖的风格深受患者喜爱。 推荐理由:甲亢治疗不是“指标正常”就万事大吉。真正决定是否复发、能否停药的,是一个叫 TRAb 的抗体。这篇文章将用最生活化的语言,帮你读懂化验单背后的“隐藏剧情”,教你如何真正“根治”甲亢。 甲亢治疗别再只盯着T3、T4!忽略这个指标,停药=复发? 大家好,我是费健医生。在门诊中,我经常遇到甲亢患者拿着化验单高兴地说:“医生,我的T3、T4都正常了,是不是可以停药了?”但我往往会摇摇头,指着另一项指标说:“别急,我们还得看看你的TRAb有没有降下来。” 你可能会问:TRAb是什么?为什么它比T3、T4还重要?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好好聊一聊这个话题。 TRAb:甲亢的“幕后黑手”,T3/T4只是“替罪羊” 想象一下,你的甲状腺是一台“激素生产机器”。正常情况下,它受大脑(垂体)通过TSH(促甲状腺激素)指令来调控生产速度。但有一种叫 TRAb 的抗体,会冒充TSH,强行按住机器的“加速按钮”,导致甲状腺激素(T3、T4)疯狂分泌——这就是甲亢的发生机制。 换句话说: TRAb是“病根”:它是自身免疫系统异常产生的“捣乱分子”。 T3/T4是“症状”:它们升高只是TRAb作祟的结果。 所以,治疗甲亢不只是把T3、T4压下去那么简单,更要让TRAb这个“真凶”伏法。 为什么TRAb监测比T3/T4更重要? T3/T4会“骗人”药物(如甲硫咪唑)可以很快地把T3、T4降到正常范围,但这只是表面现象。TRAb如果还在高位,就像弹簧被暂时压住,一停药就会反弹——复发率高达70%!而TRAb转阴的患者,复发率不到10%。 TRAb反映的是免疫系统的“真实态度”T3、T4的下降可能是“药物强制控制”的结果,而TRAb的下降才代表免疫系统真正“冷静下来”。它是一个更慢、更稳定、更根本的指标。 TRAb是停药的关键依据医生决定是否让你停药,不仅要看T3、T4正不正常,还要看: 病程是否满1.5–2年 甲状腺是否缩小 药物是否已减到最小剂量 最关键的是:TRAb是否转阴 TRAb应该什么时候查?记住这3个时间点:     除了吃药,还有什么办法让TRAb下降? 目前没有特效药能直接降低TRAb,但以下生活方式调整很有帮助: ✅ 规律作息,不熬夜 ✅ 保持情绪稳定,减少压力 ✅ 坚决戒烟(吸烟会让TRAb难转阴,还加重突眼!) ✅ 均衡饮食,避免高碘食物 写在最后:甲亢治疗要看“根”,不能只看“叶” 很多患者常年反复复发,就是因为只满足了“叶子绿了”(T3/T4正常),却没注意到“树根还在疯长”(TRAb阳性)。 作为一名从医30年的外科医生,我既做手术也做消融,深知甲亢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真正意义上的“治愈”,不仅是指标正常,更是免疫系统的恢复。 下次复查时,别忘了多问一句:“医生,我的TRAb降了吗?” 这才是对自己真正的负责。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转发给需要的朋友。我是费健医生,关注我,带你读懂甲状腺,健康不迷路。  

费健 2025-09-01阅读量377

0.5厘米的甲状腺癌也会转移...

病请描述:0.5厘米的甲状腺癌也会转移?这5个信号千万不能忽视! 【科普文章】作者:费健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擅长甲状腺外科手术与微创消融,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全网粉丝超100万,致力于提供专业、贴心的健康科普) 大家好,我是费健医生。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甲状腺超微乳头状癌(PTUMC)——一种直径不超过0.5厘米的“极小癌”。很多人一听“癌”这个字就紧张,尤其是女性朋友,因为甲状腺疾病在女性中更常见。但别急,这类癌大多进展缓慢,甚至可以通过“主动监测”来代替手术。 然而,最近一篇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IF:3.9,Q1期刊)上的研究却提醒我们:即便是这么小的癌,也有少数会“不老实”,悄悄转移到侧颈淋巴结。这项研究分析了3004例患者,发现其中有3.0%出现了侧颈淋巴结转移。也就是说,每100个人中,约有3个人可能面临更高的风险。 为什么这么小的癌也会转移?研究者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以下几类是侧颈淋巴结转移的“高风险信号”: ✅ 显微镜下甲状腺外侵犯(ETE):肿瘤悄悄穿出了甲状腺包膜。✅ 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位置越靠上,越容易“溜”到侧颈。✅ 砂粒样钙化:B超下像细沙一样的钙化点,可能是肿瘤活跃的表现。✅ 中央区淋巴结已有转移:说明肿瘤已经开始“走动”了。✅ 侵袭性亚型:这类病理类型本身就更具侵略性。 尤其是“侵袭性亚型”,风险更是高出9倍之多! 那“主动监测”还安全吗?对于没有上述风险的患者,主动监测仍然是安全的选择。但如果你有以上任一特征,就要格外谨慎了。医生可能会建议更频繁的超声检查,甚至颈部CT,必要时也可能建议手术清扫淋巴结,避免延误治疗。 费医生小贴士: 甲状腺结节很常见,但≠癌症。 超微癌大多温和,但不代表可以掉以轻心。 定期复查、找专业医生评估是关键! 如果你有结节,记得关注大小、位置、钙化、边界等超声特征。 推荐理由:这篇文章不仅数据扎实,而且真正从临床出发,帮我们在“观察”和“手术”之间找到更精准的平衡点。作为常年工作在甲状腺一线的医生,我深深理解大家的焦虑。但也请相信,现代医学已经能让我们在最小创伤下,实现最好的治疗效果。 我是费健,一名做了30年甲状腺医生的“科普达人”。如果你有甲状腺方面的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我。健康路上,我陪你一起走。 注:本文内容基于文献《Risk factors for lateral neck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papillary thyroid ultra micro carcinoma with implications for active surveillance》(Scientific Reports, 2025),由费健医生团队整理发布,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诊疗意见。  

费健 2025-09-01阅读量345

甲状腺手术中意外发现的小&l...

病请描述:甲状腺手术中意外发现的小‘气泡’——气管憩室是什么?需要治疗吗? 科普正文: 大家好,我是费健医生,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从医30多年来,我一直在和甲状腺疾病打交道,也做了不少微创消融和开放手术。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在甲状腺手术中偶尔会遇到的小“惊喜”——气管憩室。 你是不是从来没听说过这个词?没关系,很多人甚至医生都不太熟悉它。最近我和团队在一项发表在《Annali Italiani di Chirurgia》的研究中,报告了7例在甲状腺手术中偶然发现的气管憩室病例。今天我就用最通俗的语言,带你了解一下这个“藏在气管后壁的小房间”。 什么是气管憩室?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气管壁上多出来的一个“小气泡”或“小囊袋”,通常位于气管的右后方。它其实是一小部分气管壁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向外凸出形成的。 👉 关键知识点: 多数人没有症状,是在做CT检查或手术时偶然发现的; 它并不是肿瘤,也不是癌症,而是一种良性的结构异常; 大小一般在1~30毫米之间,通常只有一个; 超过90%的气管憩长在气管的右后侧。 为什么会在甲状腺手术中发现? 因为我们做甲状腺手术时,需要小心分离气管周围的组织,尤其是中央区的淋巴结。这时候如果气管后面藏了一个小憩室,就可能会被看到或摸到。它摸起来有点像一个小小的“乒乓球”,按压时会有一种空腔感。 在我们报告的7个病例中,只有2例在手术中做了切除,其余5例因为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我们就选择保留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都非常好,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 发现了气管憩室,要不要治疗? 绝大多数不需要! 尤其是: 没有任何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吞咽不适等); 憩室很小; 没有反复发作的感染。 只有在下面这些情况下才需要考虑手术: 憩室很大,压迫了气管或周围神经; 反复发生感染或肺炎; 里面有异物或分泌物滞留。 👉 记住这句话:没有症状的小憩室,定期观察就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怎么发现气管憩室? 最好的方法是高分辨率CT(尤其是三维重建CT)。普通超声很难发现它,因为气管后方是超声的“盲区”。所以如果你在做甲状腺术前检查,医生建议你做颈部CT,一定要配合哦!这不仅能帮助发现憩室,还能帮助医生更好地规划手术,避免术中意外损伤。特别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病人选择微创消融治疗,如果不是经验丰富的甲状腺专科医生,局部解剖和术前评估不到位,很容易造成误伤,产生严重并发症——气管破裂。 费医生小贴士: 不要焦虑:气管憩室不是病,只是一个解剖变异,很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有; 听从专业建议:如果体检发现了,找专业的外科医生评估,不要自行解读或恐慌; 术前CT很重要:尤其打算做甲状腺手术的朋友,做一个颈部CT能帮助医生更全面了解解剖结构,手术更安全。 作者介绍 & 推荐理由: 我是费健,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事甲状腺疾病诊疗30余年,擅长开放手术与微创消融,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我也长期在线上做医学科普,全网粉丝超过100万,累计提供咨询超10万次。 我推荐大家了解气管憩室这个话题,不是因为它是多严重的病,而是因为它提醒我们:医学中有很多“偶然发现”不必过度治疗,科学的观察与合理的随访才是真正的智慧。 希望这篇轻松的小科普能帮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如果你有甲状腺结节或其他相关问题,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咨询。健康路上,我陪你一起走。 我是费健,专注甲状腺,温暖陪你每一天。 本文内容基于2025年发表于《Annali Italiani di Chirurgia》的临床研究《Incidental Discovery of Tracheal Diverticulum During Thyroidectomy: A Report of Seven Cases》整理而成,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费健 2025-09-01阅读量316

关爱胎记,救助患者!

病请描述:我叫蔡立,来自商丘市柘城县李原乡一个普通村庄,今年22岁。   从小我一生下来,脸上就有一块胎记。后来随着我长大,胎记也跟着长大,长满了右半边脸。小的时候,我不怎么很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别人异样的目光,我的心理逐渐有了压力,把头发剪得很长,把脸都遮盖起来,生怕别人嘲笑自己。   看到我的样子,爸爸妈妈非常痛苦。他们到处打听,寻找治疗胎记的好办法。仔细多方查看、咨询、打电话,最后爸妈决定来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皮肤科)为我治疗。 今年夏天的某日,爸爸带着我来到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找到了皮肤科邓主任,邓主任仔细给我看过以后,说我脸上长的是雀斑样痣,可以治愈。 在互相沟通时候邓主任知道我们家里的实际情况后,说符合救助标准,我们一听很高兴,邓主任还积极协助我们办理救助手续。当天就进行了第一次治疗。我感觉这里的医生、护士服务态度都很好,为我检查得也很仔细,治疗的时候没有留疤痕,也不算很疼痛。 感谢邓主任,感谢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让我们感到特别温暖。 ——一段来自救助患者的自述    

邓娟 2025-08-31阅读量543

当心摩擦!这些部位的痣可能暗...

病请描述:        一颗普通黑痣,长对地方无关痛痒,长错位置却可能悄然埋下健康隐患。         色素痣,作为由痣细胞聚集形成的常见皮肤良性肿瘤,几乎存在于每个人的体表。它们在多数情况下“安分守己”,但当生长在易受反复摩擦刺激的部位时,这些看似无害的黑点却可能悄悄发生恶变,转化为恶性黑色素瘤——一种恶性程度极高、转移早且快的皮肤癌。         邓娟医生特别指出:易摩擦部位的色素痣需提高警惕、及早干预。         一、三大高危部位,你的痣长对地方了吗?         身体上某些部位因日常活动承受着持续的物理摩擦,这些区域的色素痣被反复刺激,恶变风险显著上升。邓娟医生在临床接诊中,尤为关注三类高危部位:         手足末端危险区         手掌、脚底及指/趾缝间的痣长期受压和摩擦。中国黑色素瘤患者中约50%的病灶源于四肢末端,此区域痣细胞在反复刺激下更易突变。         腰部皮带区         腰带反复摩擦腰腹、背下方的痣,持续机械刺激可能诱发细胞异常增生。此类痣常被衣物遮盖不易察觉,却在无声中积累风险。         甲下黑线莫忽视         指(趾)甲下若出现纵行黑褐色条纹或斑块,因位置隐蔽易被忽略。一旦发现指甲颜色异常加深或甲板变形,务必尽早就诊排查甲下黑素瘤。         二、日常防护:减少刺激是关键         预防恶性转化,重在避免不良刺激。邓娟医生强调以下防护要点:         穿着与运动调整         腰带区有痣者应选择柔软宽松衣物,减少硬质腰带压迫;足底痣人群需穿透气软底鞋,避免赤足行走或长时间站立;运动时避开易摩擦痣的重复动作,如手掌痣者减少握持重器械。         严禁自行处理         切勿尝试药水腐蚀、针挑、刮擦或非专业机构激光点痣。不当刺激会显著增加恶变概率,临床已有多例因自行“点痣”诱发癌变的报告。         防晒不可松懈         紫外线是重要诱变因素,暴露部位(如手背、后颈)的痣需全年防晒。出门前30分钟涂抹SPF30+广谱防晒霜,并每2小时补涂。         三、识别恶变信号:ABCDE法则自检         每月一次皮肤自查,用手机拍照记录痣的动态变化。重点关注以下5个危险信号(ABCDE法则):         A(Asymmetry)不对称:痣的两半形状不一致         B(Border)边界模糊:边缘呈锯齿状或地图样缺损         C(Color)颜色斑驳:出现黑、蓝、红、白混杂色         D(Diameter)直径超标:超过6毫米(约铅笔橡皮大小)         E(Evolution)进行性变化:短期增大、隆起、破溃或渗血         皮肤科门诊中,邓娟医生最常听到的遗憾是:“早知道这颗痣会癌变,当初就该早点来切掉!”         四、专业处理建议:安全祛除有门道         对高风险部位的痣,邓娟医生给出明确诊疗指导:         及时切除胜过被动观察         手足、腰部等摩擦区的交界痣,以及甲下痣,无论是否出现症状,均建议预防性切除并送病理检测。门诊小手术即可彻底清除病灶,避免后患。         拒绝“点痣”,选择规范手术         冷冻、药水腐蚀、激光等非根治性方法可能残留痣细胞或激惹恶变。手术完整切除是唯一确保彻底清除的方式,疤痕也较激光更可控。         高危人群加强监测         痣数量超过50颗、有黑色素瘤家族史者,应每年接受专业皮肤镜检。皮肤科医生可借助数字皮肤镜成像系统追踪细微变化,精准识别早期恶变。         邓娟医生提醒:一颗痣从良性到恶性往往经历数年甚至数十年,期间每一次摩擦刺激、每一次不当处理,都在为恶变“添砖加瓦”。易摩擦部位的色素痣如同埋藏在皮肤下的“定时炸弹”,减少刺激、科学管理、及时清除,方能阻断癌变之路。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善待身上的每一颗痣,特别是那些“默默承受摩擦”的黑点。

邓娟 2025-08-31阅读量1028

暑假祛胎记正当时!邓娟主任助...

病请描述:        当2个多月的小小依偎在妈妈怀里时,右脸那片日渐加深的褐色斑痕成了全家人的心结。“孩子长大上学被排挤怎么办?”忧心忡忡的妈妈带着小小直奔邓娟主任诊室,邓娟主任诊断后郑重告知:“这是咖啡斑,不会自行消退,但可以治疗。”一个疗程后,那片曾让全家揪心的胎记奇迹般淡去,笑容重新回到小小脸上。             在商丘贾寨,类似的故事也在璐璐家上演。出生时面部的灰色“胎记”被确诊为太田痣,经过邓娟主任的个性化治疗,一年后复诊时家人惊喜地发现——那片困扰孩子的印记已无影无踪。             藏在皮肤下的秘密:揭开胎记真面目         胎记并非千篇一律,常见类型包括:         青胎记:多为蒙古斑(亚洲婴儿发生率高达90%,多在学龄前消退)或太田痣(面部三叉神经区,需干预)         红胎记:鲜红斑痣、血管瘤等血管畸形,随年龄可能增厚加深         褐胎记:咖啡斑等色素性疾病,边界清晰且持久存在           邓娟主任指出:“鉴别胎记性质是治疗第一步。家长可观察记录变化,但若胎记位于面部、快速增大或伴随心理影响,应尽早就诊。”           邓娟主任创新采用“三单多联”综合疗法,针对不同类型胎记定制方案:         激光精准狙击:Q开关激光瓦解太田痣色素,585nm波长激光治疗鲜红斑痣,694nm波长激光治疗         药物协同干预:血管瘤患儿采用普萘洛尔口服液精准控制         心理全程护航:“童颜无记 美丽人生”公益项目同步疏导孩子心理创伤           专业提醒:激光虽安全有效,但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灼伤、色素异常。务必选择正规医院,邓娟团队通过术后护理指南,显著降低此类风险。           为何暑假成为黄金治疗期?         1. 时间充裕:3-5次疗程需间隔数周,假期避免耽误学业         2. 护理便利:轻薄夏装便于处理治疗部位,居家环境利于创面恢复         3. 避光防护:减少外出自然降低紫外线伤害,防晒更有效           当胎记从孩子的脸颊褪去,消失的不仅是皮肤上的印记,更是心头沉重的枷锁。选择专业医生,把握暑期良机,让更多孩子如小小和璐璐般重展笑颜——毕竟每个孩子都该以无瑕的自信,迎接世界的目光。

邓娟 2025-08-31阅读量1056

暑期胎记去除黄金期,科学治疗...

病请描述:        皮肤上的特殊印记,暑假迎来最佳治疗时机。随着暑期到来,不少家长开始为孩子规划各类活动。对于脸上或身上有胎记的孩子来说,这个假期正是治疗胎记的黄金时期。避开上学时的风吹日晒,孩子有充足时间恢复,重获光滑肌肤。           邓娟皮肤科邓娟主任指出:“暑期是胎记治疗的最佳窗口期,孩子不必请假缺课,术后护理和防晒措施也能得到更好保障。”           青、红、褐色:认识三类常见胎记           胎记主要分为色素型与血管型两大类。青胎记以蒙古斑、太田痣多见,亚洲新生儿发生率高达80%-90%,多出现在腰骶部或面部,呈蓝灰色斑片。           邓娟主任曾接诊一名叫璐璐的女孩,其面部灰色“胎记”随年龄增长不断扩大,最终确诊为太田痣。           红胎记多为血管瘤或鲜红斑痣,由血管发育异常引起,部分会随年龄增长而凸起增大。褐色胎记则包含咖啡斑、色素痣等,深浅不一的棕褐色斑块可能随成长出现颜色分层。           科学治疗:精准技术让胎记消失无踪           邓娟皮肤科,邓娟主任团队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各类胎记:           青胎记治疗:采用以色列飞顿694红宝石激光系统,被誉为“治疗青胎记技术之母”,通常1-4次治疗即可显著改善红胎记治疗:应用美国赛诺秀585脉冲染料激光——国际公认的血管病变治疗“金标准”,一般3-5次治疗就能祛除           为何选择暑假?三大优势助力完美修复         1. 避开强紫外线:夏季防晒条件完备,治疗后皮肤避光更易实现         2. 充足恢复周期:2-4周恢复期不影响学业,避免频繁请假         3. 减少心理负担:新学期以新面貌出现,增强孩子自信心           邓主任接诊的三岁患儿小诺,家人特意选择暑期治疗面部褐色胎记,一次疗程后完美修复,孩子未错过任何学习活动。           术后护理:关键细节决定最终效果         治疗后的科学护理同样重要:         保持创面清洁:温水轻柔冲洗,避免毛巾摩擦         严格防晒保护:外涂温和防晒霜,配合遮阳帽等物理防晒         预防抓挠感染:修剪孩子指甲,避免触碰结痂部位         观察异常变化:出现红肿渗液及时复诊         家长需注意:“金戒指摩擦去胎记”等民间偏方实属误区,硬物摩擦可能导致皮肤破溃感染,反而加重病情。         十多年来,邓娟主任团队已成功治愈几万余名胎记患者。2016年她发起“童颜无记美丽人生”公益项目,为贫困家庭患儿提供医疗救助。         这个夏天,让孩子告别胎记的困扰,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学期。商丘五院胎记血管瘤诊疗中心提醒:胎记治疗需多次进行,家长应尽早预约,充分利用暑期完整治疗周期。健康肌肤,是给孩子最好的假期礼物。

邓娟 2025-08-31阅读量957

海绵状血管瘤及早治疗的好处!

病请描述:        对于海绵状血管瘤,部分家长都抱着消退的侥幸心理,使病情拖一天就拖一天,导致病情加重。也有的家长是担心孩子的年龄小,无法承受疼痛苦,想等孩子再大一些治疗,殊不知,等孩子大了以后,血管瘤的治疗难度会加大。专家提倡:海绵状血管瘤要早发现、早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及早治疗的3大好处。         一、及早治疗,避免毁容。         根据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学特点,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引起血管瘤的畸形的血管管径越来越粗,畸形增生的血管越来越多,将失去早期病情轻、治疗难度小的最佳治疗时机。         二、及早治疗,将伤害挡在孩子记忆以外。         据英国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可能影响日后职业之路。而先天性海绵状血管瘤多发生在婴幼儿时期,这会给患儿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病理心理反应或者造成行为的异常。因此在孩子还不懂事的时候,及早的治疗血管瘤可以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里免受别人异常的眼光。         三、及早治疗,避免生命危险。         专家介绍:虽然海绵状血管瘤是良性的肿瘤,但它能破坏周围组织,有些血管瘤呈浸润性生长,波及重要结构而不能根治,某些血管瘤甚至会突然破裂,大出血可造成致死性。         专家呼吁:治疗血管瘤 要抓紧时机         治疗海绵状血管瘤,要抓紧时机,尽早治疗,作为家长孩子的健康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而面对着诸多的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家长们不要担心,科学方法来帮助您。

邓娟 2025-08-31阅读量610

守护头顶那朵“小...

病请描述:              清晨的阳光透过纱帘洒进婴儿房,我轻轻拨开豆豆头顶细软的头发,却在他粉嫩的头皮上看见一抹刺眼的殷红。那是一片形状不规则的红斑,像一滴不小心晕染开的朱砂,又像是一朵不合时宜绽放的小花。我的手微微发抖,指尖悬停在半空,生怕触碰到这个突如其来的“印记”。         初次发现时的慌乱至今难忘。那时豆豆刚满月,社区医院的儿科医生皱着眉头反复按压那块皮肤:“不像普通胎记,建议去商丘五院找邓主任看看。听到这个消息,我随即带宝宝来到商丘五院,找到邓主任。邓主任为豆豆进行详细检查后,确诊豆豆病情为婴幼儿血管瘤,在邓主任讲述完病情和治疗方案之后,我们当即决定在这里为豆豆进行治疗。                  在治疗的日子里,我成了最敏感的哨兵。每天清晨换尿布时,我都要用游标卡尺小心测量红斑的范围;洗澡后趁皮肤湿润,举着手机拍下不同角度的照片存档对比;连夜间喂奶时,也要借着月光确认它是否又悄悄扩大了些。豆豆似乎察觉到我的紧张,每次触碰到那块皮肤都会突然扭动身体,晶莹的汗珠顺着他蜷缩的小身子滚落。         2025年4月28日,豆豆来到商丘五院复诊,邓主任看了看说道:“恢复得很好,再过几个月就能完全消退。”此时血管瘤颜色已变淡了不少,凸起部位明显变平,效果比较明显,也让我很欣慰!窗外梧桐树的影子在他脸上摇晃,这个曾经让我寝食难安的小生命,此刻正抓着我的手指咯咯直笑。他的胎发间隐约可见几缕新生出的绒发,像春天里破土而出的新芽。         接下来的几个月,豆豆分别做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治疗。         经三次治疗后,我们再次来到医院复诊。见到邓主任,此时豆豆头部血管瘤已经完全消失,皮肤白皙,几乎连痕迹都看不到了。         这段特殊的经历教会我许多:原来生命的成长并不总是风平浪静,那些看似可怕的“异常”,或许正是身体自我修复的独特方式。现在的我依然会每天检查豆豆的头皮,但更多时候是在欣赏他不断变化的模样——就像观察一朵花如何从盛放到凋零,最终化作滋养新生命的泥土。每个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节奏,而作为父母能做的,就是带着专业知识给予恰到好处的守护。         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豆豆趴在我的肩头好奇地张望世界。我知道在某个看不见的地方,那些曾经奔涌的血液仍在默默工作着,它们终将完成自己的使命,只留下一道温柔的痕迹,证明这个小生命曾如此热烈地生长过。

邓娟 2025-08-31阅读量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