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肝癌脊柱转移——会呼吸的痛!!!老王是我门诊曾经遇到过的一位脊柱骨转移的病人,初次见他时,他对我说了这句话,那时的他坐在轮椅上,不敢大口呼吸,更不敢咳嗽,不仅仅站立行走疼痛难忍,就连一呼一咳,就疼的承受不住,而不咳嗽就难免憋得难受,好几次我都见他为了忍住不咳嗽而浑身颤抖。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情况,更是众多骨转移患者的心声。一、肝癌脊柱转移少见吗? 肝癌由于其低分化、浸润性生长、体积大、无包膜等特点,即使早期进行了合理的手术干预,甚至是肝移植等治疗,肝癌依旧很容易发生转移,其中通常包括肺转移、淋巴转移、骨转移等,其中脊柱/骨转移是常见且恶性程度较高的肝外转移途径,大约占肝外转移的20%二、出现哪些症状需要警惕肝癌脊柱转移? 如果患者本身有肝癌病史,最近又新出现以下症状,则需要怀疑脊柱转移的可能性。1.背部疼痛:肝癌发生脊柱转移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骨痛,疼痛可以是钝性痛或间接性疼痛,疼痛程度随着时间逐渐加重。夜间休息时疼痛加重是骨肿瘤的特征性表现。2.神经功能障碍:肝癌发生脊柱转移后,肿瘤破坏脊柱稳定性,造成神经压迫,会出现手痛、手麻、腿痛、腿麻,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甚至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等。3.恶病质表现:肝癌发生脊柱转移后如能早期干预,一般可以延缓病情进展,如果病情不能有效控制,则可能发展至肿瘤终末期,出现消瘦、贫血等肿瘤恶病质表现。三、肝癌发生脊柱转移后,应该做哪些检查? 肝癌发生脊柱转移后需要专科医师的系统评估,才能明确肿瘤发展的阶段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1.X线检查:X线是检查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常规方法,当然这种检查初步显示可以显示骨骼局部的情况,他也是我们骨科常规的检查方法。2.CT检查:可以明确局部是否存在骨质破坏,由于其对于骨质改变的诊断的灵敏度远远高于X线平片。CT大部分可以确诊某些X线阴性患者的骨转移病灶。同时对于转移灶的诊断类型有一定的提示作用。3.MRI检查:有助于了解骨转移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尤其是脊柱稳定性,以及疑似转移灶对于神经根的影响。4.全身pet/CT检查:特异度灵敏度高,可以同时检查全身器官、淋巴结以及软组织,以全面评估肿瘤病变范围。PET-CT诊断骨转移及全面评估肿瘤病情有特殊优势.5.骨活检:是诊断肝癌骨转移的金标准,本中心一般采用微创的方法进行取材,但不是所有的骨转移瘤患者均需要骨活检。四、肝癌发生脊柱转移后,什么情况需要手术? 以往很多患者都认为肝癌已经发生了脊柱转移,应该没有治疗机会了,就放弃了治疗。事实上,近些年来肝癌的综合治疗,尤其事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进展,大大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使得很多发生肝癌脊柱转移的患者预后大大改善。手术治疗对于肝癌脊柱转移,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可以帮助延长生存期。那么什么情况下,肝癌脊柱转移时需要手术治疗的呢? 1、顽固性疼痛,夜间痛明显,止痛药物难以控制,活动后明显加重。 2、脊柱被肿瘤破坏,脊柱发生不稳,患者运动受限,或者出现明显的活动后疼痛。 3、脊髓神经受压,出现下肢放电样疼痛、走路没有力气、瘫痪、大小便障碍等。 4、脊柱单发转移病灶,可以通过手术彻底切除。五、肝癌脊柱转移患者手术后,还需要哪些方式进行全身综合治疗?1.靶向治疗:2007年开始索拉非尼获批肝癌一线治疗的主要药物,有报道称索拉菲尼平均可延长肝癌患者2.8个月左右的生存时间,但是同时索拉非尼容易发生耐药且副作用较大,目前也同时出现较多类型靶向治疗药物可用于索拉菲尼耐药后使用,如乐伐替尼、瑞戈非尼等新型靶向治疗药物。2.免疫治疗:近些年来免疫治疗在肝癌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效果,对于肝癌发生转移的患者,一般推荐靶向治疗联系免疫治疗,对患者生存期有显著改善。3.放射治疗:对于脊柱转移性肝癌,但是没有发生脊柱不稳定和神经压迫的患者,可以考虑局部采用放疗控制肿瘤,放射治疗也可以作为脊柱转移性肝癌患者术后的补充治疗方式。4.抑制骨转移治疗:肝癌一旦发生脊柱骨转移,术后需要辅助抑制骨转移治疗。目前主要有两大类药物,一类为双膦酸盐类的药物,如唑来膦酸、茵卡膦酸二钠、帕米膦酸等;另一类为新的靶向药物——蒂诺塞麦(denosumab)。后者被认为抑制骨转移效果更强,副作用相对较小。 作者简介:许炜,上海长征医院骨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神经脊柱外科访问学者,师从国内著名脊柱外科专家肖建如教授十余年。任全军骨科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与软组织肿瘤专委会委员、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骨科委员会委员。致力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肿瘤、脊柱转移瘤、脊柱神经源性肿瘤的外科及综合治疗。年均门急诊3000余人次,主刀手术500余台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人才计划、上海市科委扬帆计划、上海市卫计委青年医师计划等课题资助。许炜教授每周三下午专家门诊(门诊四楼第六诊区),每周一上午骨肿瘤专病门诊(门诊二楼第三诊区),门诊地址:上海市凤阳路415号(长征医院门诊大楼)。
许炜 2020-12-01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最近的热播剧《三十而已》,女主之一销售王漫妮为了能等到VIP客户,整天不喝水,还时常憋尿,透支体力,结果因为剧烈腰痛引发肾绞痛昏倒在出租屋里。实际上,剧烈的腰痛可比电视剧里表现得更加“惨烈”,这种腰痛有可能是——肾癌脊柱转移。 一、肾癌和肾癌脊柱转移的发病情况如何呢? 肾癌占肾脏恶性肿瘤的90%。我国肾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几年增加明显。当肾脏上的肿瘤细胞随着血液循环到骨骼上时,极有可能发生骨转移,脊柱是最常见的骨转移部位。即使是早期肾癌手术治疗后仍有20-30%的患者发生脊柱转移。 二、肾癌骨转移有哪些症状? 如果患者有肾癌病史,最近又出现以下几个症状,别单纯认为是自己身上“零件”老化、休息休息或者理疗一下就能好,一定多留一份心眼。 1.疼痛:是最常见、最显著的表现。开始为间歇性、轻度疼痛,以后发展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夜间痛是脊柱转移癌比较具有特异性的症状,常常需服用止痛药才能缓解疼痛。有时候肾癌脊柱转移引起的腰痛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相类似,因此遇到腰痛,不可掉以轻心。 2.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麻木、无力、走路困难,大小便障碍、甚至瘫痪等。病理性骨折与畸形:轻微外伤即造成骨折,发生在四肢的骨肿瘤较为明显。而脊柱肿瘤,则可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脊柱侧凸、后凸等畸形。 三、该做什么检查才可以发现肾癌脊柱转移呢? 1.X线、CT、MRI(核磁共振):对发现肾癌脊柱转移、手术方案的确定及预后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全身骨扫描(ECT)及PET/CT:在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中更具有显著作用。 3.病理学检查:如穿刺活检、切开活检及术后病理检查。是肾癌脊柱转移最后确诊的唯一“金标准”。 四、确诊了肾癌脊柱转移该怎么治疗呢?最新版肾癌骨转移专家共识(2020版)指出: 肾癌骨转移的治疗目标是改善或缓解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和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在全身系统治疗如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双磷酸盐类和地诺单抗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局部干预(如手术或放疗)。 1.具有以下情况的肾癌脊柱转移需要手术治疗:①神经或脊髓受压,出现神经受压疼痛或脊髓功能进行性减退;②有或将发生脊柱不稳定,如压缩性骨折;③有非手术治疗无效的严重的顽固性疼痛;④经放疗后肿瘤仍进行性增大;⑤需明确病理诊断。肾癌发生脊柱转移后,手术的目的是为了解除神经和脊髓压迫,恢复脊柱不稳定性,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活动功能,达到生活自理,提高生活质量。 2.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肾癌骨转移一线治疗可选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如卡博替尼、舒尼替尼和培唑帕尼。 3.免疫治疗Ⅲ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显示,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纳武单抗(Nivolumab)可延长肾癌骨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 4.双膦酸盐和地舒单抗治疗有研究表明,唑来膦酸可降低骨转移瘤患者SRE(骨不良相关事件)的发生率和延缓SRE的发生时间。唑来膦酸可增加放射敏感性而提高放疗效果。与唑来膦酸比较,地舒单抗对肾脏的不良反应较低,可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或可能造成肾损伤的治疗方案。 5.放射治疗传统观念认为,肾癌对于放疗不敏感,常规分割放疗对于肾癌疗效有限。但立体定向放疗分割次数少,单次剂量高,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分割放疗。立体定向放疗治疗1-4周后骨痛明显缓解,疼痛控制率为52%-89%。 结语:肾癌发生骨转移后,尤其是出现SRE(骨不良相关事件)后,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经MDT(多学科诊疗团队)诊疗和全程管理,在全身系统性药物治疗基础上,在合适的时机加用局部治疗(手术、放疗和消融),可较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甚至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简介:许炜,上海长征医院骨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神经脊柱外科访问学者,师从国内著名脊柱外科专家肖建如教授十余年。任全军骨科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与软组织肿瘤专委会委员、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骨科委员会委员。致力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肿瘤、脊柱转移瘤、脊柱神经源性肿瘤的外科及综合治疗。年均门急诊3000余人次,主刀手术500余台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人才计划、上海市科委扬帆计划、上海市卫计委青年医师计划等课题资助。许炜教授每周三下午专家门诊(门诊四楼第六诊区),每周一上午骨肿瘤专病门诊(门诊二楼第三诊区),门诊地址:上海市凤阳路415号(长征医院门诊大楼)。
许炜 2020-11-26阅读量9890
病请描述:一、什么是脊柱肿瘤? 脊柱肿瘤是指发生在脊柱骨组织及其附属组织的肿瘤。脊柱肿瘤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原发性脊柱肿瘤和转移性脊柱肿瘤。原发性脊柱肿瘤是指起源与各种脊柱骨组织或者其附属组织成分的肿瘤,例如常见的良性骨肿瘤有骨样骨瘤、骨软骨瘤、软骨瘤、神经鞘瘤、脊膜瘤等;常见的恶性原发性脊柱肿瘤有骨巨细胞瘤(交界性)、骨肉瘤、软骨肉瘤、骨髓瘤、脊索瘤、尤文肉瘤等。脊柱转移瘤是指内脏器官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脊柱形成的肿瘤,例如肺癌、肝癌、肾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等,恶性肿瘤发展到一定阶段,都有可能转移到脊柱,形成脊柱转移癌,所有的脊柱转移瘤都是恶性肿瘤。脊柱肿瘤极具危害性及隐匿性,常造成患者难以忍受的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发生截瘫、死亡。近年来,脊柱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与生命,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二、得了脊柱肿瘤有哪些表现?1、疼痛:是最常见、最显著的表现。开始为间歇性、轻度疼痛,以后发展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夜间痛,常常需服用止痛药才能缓解疼痛。 图2.疼痛2、肿块:当脊柱肿瘤生长较大时,可以在体表形成肿瘤,肿块局部皮温升高,皮肤表面静脉怒张,已经肿块压迫到重要组织结构造成的严重症状。 椎体及椎旁巨大肿块腰椎肿瘤3D打印模型(绿色为肿瘤)3、神经功能障碍:脊柱肿瘤常常引起脊髓及神经压迫症状,可造成患者进行性疼痛加重和神经功能障碍(如肢体麻木、无力、截瘫、大小便障碍等)。而由于脊髓及神经的不可再生性,有些症状经过手术等治疗后不能缓解。邻近关节的骨肿瘤,可使关节活动障碍。 4、病理性骨折与畸形:轻微外伤即造成骨折,发生在四肢的骨肿瘤较为明显。而脊柱肿瘤,则可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脊柱侧凸、后凸等畸形。三、脊柱肿瘤该做哪些检查?1、X线、CT、MRI(核磁共振):对发现骨肿瘤、手术方案的确定及预后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巨大复发脊柱肿瘤X线 巨大复发脊柱肿瘤CT 巨大复发脊柱肿瘤MRI。2、病理学检查:如穿刺活检、切开活检及术后病理检查。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3、全身骨扫描及PET/CT:在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中更具有显著作用。 4、生化测定:抽血检测相关肿瘤标志物,如CA125、AFP、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M蛋白等。 应注意的是:部分骨肿瘤患者的化验检查结果是正常的。5、基因检测:一些脊柱肿瘤患者可发生基因点突变及染色体重组异常等,基因检测能帮助诊断脊柱肿瘤,指导筛选应用靶向药物。四、得了脊柱肿瘤该如何治疗? 需考虑患者年龄、一般状况、预后、肿瘤性质、肿瘤负荷、局部稳定性及脊髓功能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以制定患者最佳治疗方式。脊柱肿瘤的治疗原则是:以外科手术为主的多学科合作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免疫治疗、靶向药物治疗等。1、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①尽可能切除病灶;②解除脊髓与神经根的压迫,尽可能恢复和保留神经功能,防止出现截瘫;③最大程度改善患者术前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手术彻底切除可以治愈大多数原发良性脊柱肿瘤患者;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则需要在化疗、靶向治疗、放疗、免疫治疗等治疗基础之上,尽可能达到手术的完成彻底切除;脊柱转移瘤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需要多学科协作开展治疗。 2、放射治疗:恶性脊柱肿瘤,尤其是累及脊柱椎体附件的肿瘤,由于解剖位置特殊,手术常难以完整切除病灶。因此放射治疗是脊柱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主要目的可有:①杀灭肿瘤细胞;②缓解疼痛;③缩小瘤体,以便手术切除。化学治疗:新辅助化疗的应用明显提高恶性脊柱肿瘤患者的保肢率与生存率。对于化疗敏感的肿瘤,如尤文肉瘤、淋巴瘤、骨髓瘤、精原细胞瘤及神经母细胞瘤,化疗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3、其他治疗: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血管栓塞、射频消融及椎体成形术(椎体注入骨水泥)等治疗。 需要强调的是,脊柱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难度,脊柱肿瘤外科手术技术要求极高,因此,怀疑脊柱肿瘤的患者,应该及时寻求专业的脊柱肿瘤外科医生的帮助。从而减少因不当治疗造成的潜在风险,提高脊柱肿瘤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简介:许炜,上海长征医院骨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神经脊柱外科访问学者,师从国内著名脊柱外科专家肖建如教授十余年。任全军骨科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与软组织肿瘤专委会委员等。致力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肿瘤、脊柱转移瘤、脊柱神经源性肿瘤的外科及综合治疗。年均门急诊3000余人次,主刀手术500余台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人才计划、上海市科委扬帆计划、上海市卫计委青年医师计划等课题资助。许炜教授每周三下午专家门诊(门诊四楼第六诊区),每周一上午骨肿瘤专病门诊(门诊二楼第三诊区),门诊地址:上海市凤阳路415号(长征医院门诊大楼)。
许炜 2020-11-25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本院病例罕见病例分享:提到“骨梗死”三个字相信绝大数都不陌生,主要好发于膝关节上下,有各种原因可能促使骨梗死:酗酒、大剂量激素治疗、肾功能不全的透析、潜水病、痛风等等。前期科普文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恶性肿瘤是原位发生的,但有一部分恶性肿瘤是前期病变基础上发生的继发性恶性肿瘤,并且现在这种继发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通俗来说,恶性肿瘤前期病变可以是良性骨肿瘤,甚至也可以是和肿瘤没有任何关系的状态,不同的前期病变发生恶变的危险性不同。非肿瘤性骨头基础上发生的肉瘤,我们临床上主要熟悉的就数骨梗死后肉瘤和假体相关性肉瘤(人工关节假体置换等)。本以为只是个骨组织坏死,却成了到要人命的肉瘤。X线MRI病例分享:梗死相关肉瘤是罕见的。它们似乎出现在长期存在的成熟梗塞中,特别是发生在下肢的梗塞。发生梗死相关肉瘤的许多患者没有确定骨坏死发展的危险因素,但是大部分患者都有多发性骨梗死。疼痛是最常见的表现症状,在影像学上当骨质疏松和骨质破坏的骨质疏松(或矿化)区域不明确时,会出现在骨梗死的旁边。图1:X线影像学表现为股骨远端局部病变,远端骨折后。但当怀疑梗死相关肉瘤时,推荐使用图2,3:MRI来确认肉瘤的发展,并显示骨和软组织侵袭的程度,更能明确诊断,避免误诊。因此,重要的是早期识别这些恶性肿瘤并确定是否存在转移以适当地引导治疗。参考文献:1. Munk PL, Helms CA, Holt RG. Immature bone infarcts: findings on plain radiographs and MR scans. AJR1989; 152:547–5492. Saini A, Saifuddin A. MRI of osteonecrosis. Clin Radiol2004; 59:1079–1093
袁霆 2020-11-17阅读量8883
病请描述:我们先来看下面两张片子。不难看出,在骨头里有一格一格类似泡沫一样膨大且透亮的结构,图2更是看上去像水泡一样长在骨头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呢,是因为长了骨肿瘤,这种肿瘤我们称之为动脉瘤样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cyst ,有个非常好记的英文简写,叫ABC。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良性单发骨肿瘤,它的特点是在肿瘤内能看到如上图的均匀泡沫状透亮区。动脉瘤样骨囊肿是由大小不等充满血液腔隙组成的膨胀性溶骨性病变,囊壁为含骨样组织、骨小梁和破骨细胞型巨细胞的结缔组织。患者的症状是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如果病灶位于脊椎时,可以产生脊髓压迫症状。动脉瘤样骨囊肿在穿刺活检的时候,往往可以吸出血样液体,且髓腔内的压力通常很高。单纯的ABC是一种良性肿瘤,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刮除病灶后植骨往往就可以治愈该疾病。然而,动脉瘤样骨囊肿有时不是单独发生,许多骨肿瘤往往会办发动脉瘤样骨囊肿,比如骨巨细胞瘤,骨性纤维结构不良等。因此在治疗前,往往需要先活检,明确肿瘤的性质,因为不同肿瘤的治疗方式和手术范围会有所不同,如果动脉瘤样骨囊肿并发了其他疾病,那就很容易漏诊,其结果往往也是不可想象的。
袁霆 2020-10-29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婷婷刚满14岁,半年前左膝关节总是隐隐作痛,持续一个月后发现左边大腿比右边大腿粗了一圈,还以为自己吃胖了呢,现在更是夜间痛的睡不着,但是爸爸妈妈都鼓励她要学会坚强,中考很重要,这个阶段要以学习为主,腿痛肯定是因为要长个子了,等考完试就带婷婷到医院买钙片补补钙。就这样中考结束的当晚婷婷到医院摄片X线,提示左股骨远端病灶,当地无明确诊断。一家三口连夜辗转到骨肿瘤专科门诊就诊,补拍CT,MRI,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初步诊断为骨原发性恶性肿瘤—骨肉瘤(骨癌)建议穿刺活检。 医生的话让婷婷的父母如遭晴天霹雳。婷婷的父母表示不解,为什么骨癌会降临到刚满15岁的女儿身上。 虽然恶性肿瘤多发于中老年。但骨肉瘤有两大发病高峰年龄,第一个高峰的中位发病年龄是15 岁,第二个高峰的中位发病年龄是 75 岁。骨肉瘤是儿童及青少年人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是处于青春期快速发育的孩子。原发性的骨肉瘤发病率非常低,仅为百万分之三左右,一百万个人里有两到三个人会发病,换句话说,整个上海两千多万人口,一年会有几十个新发病人。骨肉瘤患者的早期症状一般表现为肿瘤累及部位的疼痛,而疼痛通常会与青少年的“生长痛”、外伤后的疼痛相混淆,导致病情被延误。肿瘤所导致的疼痛其实是有一些特点的, 肿瘤痛通常表现为持续性的钝痛,以夜间痛、静息痛为特点。有些病人会因疼痛无法入睡或在睡梦中痛醒。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尤其是膝关节周围的疼痛,就要引起重视,到医院排除一下患骨肿瘤的可能性。
袁霆 2020-07-30阅读量8910
病请描述:为什么要做活检?我们知道肿瘤的诊断往往由三个部分组成,临床、影像和病理。临床就是患者的临床表现,也就是年龄,症状,抽血化验结果等。影像则是患者的X光片,CT,核磁共振等等显示的结果。然而在日常的诊疗过程中,由于骨肿瘤的复杂性,有时单靠症状与影像资料未必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因此病理活检是一个重要的手段。时至今日,病理诊断依旧是骨肿瘤诊断的金标准。病理不但可以提示肿瘤的良恶性以及具体的种类,还可以提示肿瘤细胞的活跃程度,指导后续的治疗方式。什么情况下要做活检?一些怀疑是恶性肿瘤即骨癌的疾病往往需要做活检。因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的治疗方式完全是不同的。良性肿瘤可以依据具体病情保守或者手术,即使是手术,也往往以病灶刮除术为主。然而恶性肿瘤可能需要先行化疗、放疗,如果手术,也往往以完整切除重建术、关节置换、或截肢为主。一些病情进展较快以及有肢体疼痛的疾病,往往会怀疑是恶性的概率较大。怎么做活检?活检一般有两个方式,穿刺活检与切开活检。穿刺活检是利用一根穿刺活检针,在病灶处穿取病变组织的方式。主要的优点是创伤小,污染小,便于恢复。临床上常常首选穿刺治疗。然而穿刺往往需要术者有丰富的经验,准确取到病变组织。同时因为取到的标本较少,如果需要准确的诊断,也需要要求病理科医生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如果穿刺活检后无法明确诊断,只能切开活检,切开活检因为可以在直视下取得病灶,所以取到的概率较大,但是切口比起穿刺较大,也有污染临近组织的风险。
袁霆 2020-07-22阅读量9107
病请描述: X线提示圆圈标记处为肿瘤所在处骨样骨瘤是一种成骨性良性肿瘤,发病率不高,约占良性骨肿瘤的10% 左右,占所有原发骨肿瘤的2%~3%。多见于儿童和青年(10~35岁),平均在19岁左右,好发于下肢长骨。持续数月的患部局限性疼痛是本病得最主要症状,较浅的部位可触及反应骨造成的局部隆起。疼痛于夜间休息时明显是其特点。骨样骨瘤患者几乎恒定都有夜间疼痛的主诉,钝痛,疼痛十分严重,足以使人疼醒;水杨酸制剂,如阿司匹林一般能在半小时内明显有效地缓解症状。这种特殊的临床表现对75%以上的患者提供了重要的诊断线索。X线表现骨干增粗致密,其中有一约1cm直径X线透亮区,中央有一小致密影,周围为硬化带。当能发现病变时,主要表现为瘤巢及其周围增生硬化的反应骨。早期X线检查常为阴性,如有典型临床症状,则应间隔4~6周复查拍片。瘤巢是诊断本瘤的主要征象。病变早期仅表现为密度增高,瘤巢不能显示。随病变的发展,肿瘤的骨样组织表现为密度较低的、边缘清楚的瘤巢,此时的瘤巢最为典型。进一步发展,瘤巢内不断钙化及骨化,而显示密度增高的不透亮阴影。当瘤巢中心部钙化,钙化的周围有一透亮圈时,则颇似巢内“鸟蛋”样表现。当瘤巢较大,内有圆形钙化,周边有较宽透亮带时,颇似牛眼状,称为“牛眼征”。瘤巢多为单发的圆形、椭圆形透亮区,少数病例有2~3个瘤巢。瘤巢边缘清晰,直径一般在0.5~2cm,亦可有很大者。瘤巢生长快慢不一,有的数月内明显增大,亦可多年不变。将肿瘤核心的“巢穴”及周围硬化骨予以切除即可治愈。
袁霆 2020-07-14阅读量8841
病请描述: 之前已经给大家科普了骨巨细胞瘤,这一种中间型的骨肿瘤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如今,在不可手术切除或者手术切除可能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成人和骨骼发育成熟的青少年骨巨细胞瘤患者中,可以用一种克制肿瘤的药物进行保守治疗——RANKL抑制剂地诺单抗(Xgeva,denosumab)。 骨巨细胞瘤具有较强侵袭性,对骨质的溶蚀破坏作用大,刮除术后复发率较其他良性骨肿瘤高的特点。其中,肿瘤由两种细胞组成:单核细胞和破骨细胞样巨细胞。虽然是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引起了骨质的破坏,但罪魁祸首是其中的单核细胞。它表达核因子κB的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与破骨细胞的核因子κB的受体活化因子(RANK)结合,从而刺激了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活性。 地诺单抗的作用机制就是在于它和肿瘤单核细胞的RANKL有很高的亲和力,阻止 RANK 配体活化破骨细胞表面的 RANK, 抑制破骨细胞活化和发展,减少骨吸收,增加皮质骨和骨小梁两者的骨密度和骨强度,促进骨重建,最终缓解因骨破坏而引起疼痛等症状。 地诺单抗治疗骨巨细胞瘤的用法用量是每4周一次皮下注射,每次120mg(在治疗的第1个月的第8天和第15天再予以120mg),治疗的同时需要吃钙片以预防低血钙症。保存方式为贮藏在冰箱2-8℃的原始盒内,不要冻结,一旦从冰箱取出,不要暴露在温度25℃以上或光线,必须在14天内使用。虽然地诺单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在内地的购买途径有限且价格昂贵,并需开具处方购买,因此部分患者通过跨境医疗进行治疗。 地诺单抗的作用机制图
袁霆 2020-06-01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 “骨髓水肿”这一词经常出现在检查报告中,那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病吗?骨髓水肿(bone marrow edema,BME)是以骨基质水肿、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表现的一种征象。常见于关节外伤后的MRI,以股骨和胫骨常见。在这里,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供有兴趣的患者朋友自我了解。但是如果自己不明确,或者是医生建议进一步复查的情况(一般是考虑肿瘤等病变),一定不要自作主张,需要谨遵医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沈炜亮骨髓水肿是如何发生的?骨髓水肿在骨伤疾病检查中经常遇到,骨髓和肌肉等软组织一样,随外界环境的改变容易发生动态化,多种疾病可合并有骨髓水肿,如:一过性骨质疏松、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外伤、骨感染及肿瘤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BME形成机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继发性骨髓水肿,如感染、骨肿瘤、创伤、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中以外伤性为主,一些学者认为外伤性骨髓水肿可能是一定能量的外力作用在松质骨上,使骨小梁发生微骨折,造成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细胞液外渗,局部血管灌注量亦增多,并伴有部分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所致。二是生理反应性骨髓水肿,一些学者研究认为长期的外力作用抑或改变骨骼的正常负重,都会使相应骨髓产生生理反应,骨髓局部充血,毛细血管床过度灌注即骨髓水肿。这种骨髓水肿是可逆性的,多在2周后其长T1、长T2信号消失,故认为这种骨髓水肿是骨髓的一种生理反应。哪些情况下会发生骨髓水肿?“骨髓水肿”它只是某些疾病中的表现之一,或某一阶段,并不是独立的疾病!它的出现可以见于:一、骨感染性疾病:细菌性感染,例如骨关节结核、化脓性感染、或其他类型的病菌或病原体感染,这是由于感染时由于炎性细胞的侵润而使得骨组织中的水成分增多,即骨髓水肿。二、骨关节外伤:由于骨折、骨损伤(虽没有骨干的骨折,但是存在骨小梁的骨折)、疲劳骨折等而使得病骨中水成分增多。三、肿瘤:在某些骨肿瘤,尤其是恶性骨肿瘤中,由于肿瘤细胞的侵润或或其他伴随的病理因素而导致病变区或邻近骨组织的水成分增多。四、骨的缺血性疾病:由于缺血造成骨组织的坏死,在进展期:病变区骨小梁中断、破碎,这样使得坏死区或相邻骨组织的水成分增多。五、骨关节免疫性疾病:最常见的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由于滑膜或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增生性病变而引起的骨质病变,骨的病变区出现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侵润而伴水成分增多。六、退行性骨关节病:由于椎间盘退变或关节软骨的退变与破坏,形成椎体终板炎或软骨下囊变或水肿。七、血液系统的疾病:例如白血病,由于白血病细胞的骨髓侵润而同时伴随骨髓水肿。八、其他:如一过性的原因不明的骨髓水肿(比如常见的股骨头、颈,属于自限性疾病,原因不明);中毒性骨病,如镉中毒等造成骨溶解而伴骨髓水肿;痛风性关节病(嘌呤代谢异常)等。为什么常常只有MRI才能发现骨髓水肿?由于骨髓水肿未有骨骼轮廓及骨皮质断裂等形态变化,因而X线平片及CT对于骨髓水肿的诊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现代化影像辅助检查方法中MRI显示骨髓水肿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目前诊断、评价骨髓水肿的最佳手段,能够为临床提供诊治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正常骨髓腔内含有较多的脂肪颗粒,T1WI,T2WI均呈较高信号,FE-T2WI及STRI-T2WI骨髓水肿呈相对明显高信号,故能准确诊断骨髓水肿。STRI-T2WI可发现周围软组织损伤,呈明显高信号改变。如果常规X线平片、CT未见异常,而患者局部持续疼痛,肿胀者应及时行MRI检查,以明确隐性创伤的存在,否则会延误病情,加重局部骨髓水肿,造成缺血缺氧、微循环障碍,骨小梁微骨折不能及时修复,加重病人的痛苦。骨髓水肿会有哪些临床表现?骨髓水肿有时会出现疼痛和骨关节机能障碍等问题。这些症状往往与导致液体积聚的潜在原因有关。一般外伤导致的骨髓水肿疼痛会很剧烈,但这种疼痛多数是静息痛,稍微活动后疼痛反而减轻。疼痛的程度与骨髓水肿的严重程度相一致,随着MRI骨髓水肿严重程度的减退,患者的疼痛的程度也相应减轻。移动引起轻微疼痛可能与关节结构改变有关。出现骨髓水肿该怎么治疗?对于骨髓水肿,在治疗上首先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因,根据病因治疗原发病,可以避免长期的并发症和不良后遗症,同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外伤所致及一些不明原因的骨髓水肿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自行恢复,对于这类骨髓水肿,目前主要对症治疗为主,治疗对策包括减轻负重,缓和的镇痛药和非类固醇类的消炎药,物理疗法。外伤后骨髓水肿一般会持续多久?外伤后的骨髓水肿是由于软骨下骨的骨小梁的微骨折,引起局部的出血水肿,局部微细结构的改变,类似骨折愈合的过程,先形成内部的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血肿逐渐机化,重新有骨小梁形成,钙质填充到骨陷窝中,最后是再塑形,软骨下骨的各层重新排列,恢复到正常软骨下骨的解构。因此外伤后骨髓水肿信号一般会持续几个月到半年的时间。我将用我的所学和经验,为您解疑答惑,解决疾病之苦,在此也谢谢广大患友的信赖! 患者可根据自我病情需要在沈炜亮个人网站中的“文章-分类阅读区”中选择性阅读!(患者在手机上诊后报道成功后,建议登录电脑网页版本查看文章更加快捷和方便——已按特色技术和疾病部位进行分类!)二次整理者:阮登峰/沈炜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运动医学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 关节外科;浙江大学骨科研究所;浙江大学李达三·叶耀珍再生医学发展基金;浙江省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再生医学工作组;本人专业诊治范围:1,肌腱病&肌腱/韧带损伤:肘-网球肘;肩-肩周炎,肩袖损伤;膝-弹跳膝,跑步者膝,前交叉韧带损伤;踝-跟腱炎,跟腱断裂;手腕部-腱鞘炎;筋膜炎2,再生医学技术治疗运动系统疑难杂症,包括:软骨/半月板/肌腱/韧带的修复、重建和再生;门诊类型:肌腱病专科门诊!致谢:感谢杨景震医生,蒋科卫医生,关天雨医生及陈军等人的分享!
沈炜亮 2019-12-12阅读量1.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