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骨科 > 骨科 > 骨肿瘤 > 内容

骨肿瘤内容

良性骨肿瘤会恶变吗?

病请描述:               在每周三下午的骨肿瘤专题门诊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病人拿着片子焦急地询问病情。往往第一句话是:“医生,这个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如果是良性的话,病人往往会继续追问,那良性的肿瘤会恶变吗? 真相却让人沮丧,答案是会恶变的。 骨性纤维结构不良是良性骨肿瘤的一种,多数病人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大多数病人进展缓慢,甚至终生无进展。临床上多主张无明显症状者可保守治疗。对于症状较为明显或有病理性骨折风险的病人,手术多采取病灶刮除植骨的治疗方式,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术后可正常回归社会,后遗症较少。 但也就是这样一种听起来病情不是很严重的良性肿瘤,在我们行医工作中,却也碰到了恶变的病人。在第一次手术治疗,病理诊断明确是骨性纤维结构不良的情况下。时隔几年再次手术,病理诊断最终却是恶性程度极高的骨肉瘤。病人陷入绝望,作为医生,这结局也让人唏嘘不已。 究竟是什么导致良性肿瘤恶变,以及这个概率究竟有多高,便成了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在基因层面,我们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为何良性肿瘤会恶变,但是从临床上数以千计的病例数来看,像骨性纤维结构这样的肿瘤,恶变的概率极低。因此,患者无需胆战心惊,杞人忧天。只要定期随访,每隔一段时间去医院复查拍片。就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病情,防患于未然。

袁霆 2019-09-16阅读量9437

常见的良性骨肿瘤

病请描述:1. 骨囊肿。包括孤立性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激素保守治疗;  微创治疗,囊肿减压液体骨注射;手术治疗刮除病灶充分植骨。预后较好,保守治疗复 发率较高,手术治疗相对彻底,复发率低。 2. 骨性纤维结构不良:也叫做骨纤维异样增殖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骨肿瘤。无症状 者可不需手术治疗,若结构不稳定,病理骨折风险较高,可手术处理。手术方式为病灶 刮除植骨。预后较好,复发率低。 3. 骨软骨瘤:可根据发生部位在骨表面和骨内分为外生型和内生型。 a) 骨软骨瘤,外生型又可成为外生骨疣,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多发性往往有遗传 倾向,一般无症状,压迫神经时可产生相应症状。若无症状一般可不处理,有效的 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预后良好。若肿瘤很大或呈菜花状,则有恶变可能。 b) 内生软骨瘤:多数为良性。生长较为缓慢,体积小。一般不伴随临床症状。若结构 不稳定,可导致病理性骨折。若无畸形、疼痛可不做特殊处理。治疗一般采取手术 治疗,病灶刮除植骨。 软组织肿块 1. 脂肪瘤:顾名思义,由脂肪细胞构成,可发生于身体任何有脂肪的部位。深部脂肪瘤一 般沿肌肉生长。脂肪瘤很少恶变,恶变者多数体积较大,边界不清。手术易切除,预后 良好,复发率低。 2. 软组织囊肿:常见包括腱鞘囊肿、腘窝囊肿。表现为发病部位圆形肿块,一般无症状, 也可以肿胀,酸痛感。可保守治疗,按压等,也可手术治疗。通常预后良好,复发率低。 3. 神经鞘瘤:良性肿瘤,一般称为神经瘤。常伴有疼痛或压痛,患者通常感到疼痛或麻木, 一般不伴有活动受限。一般手术治疗,完整剥除包膜。预后较好,复发率低,一般不恶 变。 4. 血管瘤:常见分类有毛细血管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毛血管瘤一般有 压痛。治疗方式手术切除,在血管瘤两端结扎供应血管,可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完整 切除。血管瘤预后较好,复发率不高,恶变概率不高。

袁霆 2019-07-22阅读量1.1万

打了一个喷嚏,骨折了

病请描述:骨肿瘤的门诊,有一些病人是扶着,或者抬着,进来的。 问其原因: 1. 打了一个喷嚏,瘫痪了。 2. 起床伸了一个懒腰,胳膊断了。 3. 骑自行车等红灯,脚一撑地,腿断了。 4. 在学校上体育课,吊单杠,只是抓了一下,胳膊就断了 5. 生气的时候,敲了一下桌子,手指头断了。 6. 。。。。。。 这一类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轻轻一碰骨头就断了。 为什么会这样? 绝大多数是因为骨头上长了肿瘤,肿瘤破坏了骨的稳定和强度。就像这张照片里,肿瘤已经吃空了这个孩子手腕的骨头(桡骨),洗脸后拧毛巾,手腕就断了。 当然,轻轻受力就骨折了,还有其他很多原因,但其他的原因大部分都是有长期症状的,比如骨质疏松,比如一些代谢性的疾病,病人自己一直都很小心的,也知道自己随时可能骨折。 只有骨肿瘤的病人,平时完全没有症状,直到骨折的那一刻。 幸运的是,医学发展到现在,即使因为肿瘤导致的病理性骨折(非正常骨折),也并没有那么可怕,大多数都能够完全治愈。 肿瘤导致的骨折,要从两个方面来处理,第一是处理肿瘤,第二才是处理骨折。所以需要专业的骨肿瘤医生进行治疗。一般的骨科医生,会重点解决骨折的问题,而常常忽略肿瘤,从而导致肿瘤的复发,转移,甚至病情的恶化。 所幸的是现在中国骨肿瘤科医生的数量越来越多。 肿瘤性骨折一般根据肿瘤的性质做刮除肿瘤或者彻底切除肿瘤两种情况,经过治疗,恶性程度不高的肿瘤病人基本上都能恢复到正常。 每年定期体检是发现隐匿肿瘤的一个好方法。在没有骨折之前如果能够发现肿瘤,我们还可以用微创的方法进行治疗。但一旦发生骨折之后,骨头就像一个瓷碗被摔碎了一样,就只能切开做传统的手术。就像,把瓷片拼凑起来的瓷碗,终究与原装的还是有些差别的。 对于病理性骨折的肿瘤病人来说,手术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必要措施,长期卧床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手术可以让病人早期下地与活动,回归社会与生活。

袁霆 2019-04-11阅读量9934

如何避免网络上看病的无效交流

病请描述: 病人:袁主任,我家一个亲戚骨肿瘤,该怎么治疗?会不会死?急!急!急! 医生:骨肿瘤在什么部位?医生有说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吗?先不着急,您先把X片,或者医院的报告,发过来我看看。 病人:这边医生说可能是恶性的,您说该怎么办? 医生:先别急,您先把医院的检查报告发上来我看一看。 病人:我姑姑都说了,这个地方长肿瘤,会死的。 医生:这样,你先按照我说的来,先把医院的检查报告发上来我看一下,我看看是什么类型的肿瘤,才能告诉你后面怎么治疗? 病人:袁主任,我姑父是一个很好的人,您救救他,求您了! 医生:。。。。。。 病人:您能把电话发给我吗? 医生:您先把医院的检查报告发上来我看一下,我了解一下情况。 病人:我前面不是告诉你了吗?骨肿瘤,恶性的! 医生:这样吧。先别着急,按照我说的,回答我的问题,骨肿瘤长在什么部位?有没有在医院拍片?你们当地的医生怎么说的? 病人:我姑父说长在骨头上,拍的片子忘了拿,当地的医生说这里治不了。 医生:回答的很好。肿瘤发现多久了? 病人:蛮久了。 医生:几天?几个星期?还是几个月? 病人:都好几天了。 医生:这样吧,如果当地的医院不能治疗,那就尽快转到离你们比较近的大医院,最好是有骨肿瘤科的医院去治疗,或者来上海我的门诊先看看,我当面和你讲,可能更清楚一些。带上所有的资料。 病人:医生,您说,这个病会死吗?您就直接告诉我吧。 医生:肿瘤分为很多类型,不同的肿瘤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也对应着不同的治愈率。很难直接告诉你。。。 病人:骨头上的,肿瘤,恶性的,难道你不知道怎么治疗吗? 医生:。。。。。。  现在,互联网让看病可以足不出户,全国几乎所有的医院和医生,都在网络上面提供问诊服务。大多数的医生时间安排都很紧凑,周一到周五在医院里看门诊,查房,开刀,带教。晚上回到家里写文章,做幻灯。周六周日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有心的医生在提供这种网络问诊服务的时候,也大多数是在回家的路上,或者是等航班的机场。时间非常有限,但是也希望通过这有限的时间,能提供给病人更多的服务,更有效的交流。  如何在网络上进行有效的交流?  最有效的办法是,把在当地医院做的检查资料和结果全部贴上来,这样医生一看就知道了。  第二,是严格按照医生的提问来回答。尽量准确。比如医生说疼痛多长时间了,不要回答,疼痛蛮久了(蛮久是多久?)。而是直接回答,两周,或三天,或一个月。  第三,医生在网上回答一个病人的时间,一般在5-10分钟左右。所以,在询问之前心里想想,我如何能在5分钟的时间表述清楚,并得到想要的结果。  如果骨肿瘤病人,一般可分为以下几部分:   1. 告知病人的年龄,性别,什么部位,什么样的肿瘤(软的,硬的,大的,小的),伴随什么症状(疼痛?肿胀?不能活动?),以前得过什么病,家里人有没有这种病。 2. 贴出重要的检查报告,包括X片,CT,MRI,骨扫描等等。 3. 询问你所想知道的信息,包括:这种疾病可能诊断,目前的治疗方法,最新的治疗进展,治疗后的康复情况,以及一些你想知道的信息。  人的一生,生病在所难免。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我们曾经无能为力的疾病,未来还会越来越好!所以,生病了,重要的是不要惊慌失措,冷静且乐观的面对!

袁霆 2019-04-08阅读量8525

有些男孩的痛,晚上更痛!

病请描述:   有些儿童或青少年,会告诉父母,腿一到晚上就痛,白天就不痛了,父母常觉得是不是白天要上学,运动,就忘了痛了?作为父母,针对孩子的疼痛,有一些情况下一定要警惕。第一种:孩子一般的腿痛是一过性的,最多就是由于受伤了,摔跤了引起的疼痛;第二种是由于白天过度的玩耍和运动,导致肌肉充血受损引起的疼痛;第三种是生长痛,这种痛一般比较轻微,发生在膝关节周围。这些疼痛一般在孩子活动多的时候疼痛加重,或碰到就痛了,睡着后反倒疼痛减轻。  有一种痛,与上述说的疼痛相反,与运动关系不大,碰到了一般也不太会加重疼痛。可一到晚上就会痛,痛的严重的时候,每晚痛醒。白天反倒减轻了。  这种时候,大概率是因为一种肿瘤导致的--骨样骨瘤。   骨样骨瘤是一种原因不明、生长缓慢的良性骨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见;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下肢长骨,多数为单发;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最初是间歇性轻度疼痛伴夜间加重,最后发展为持续性疼痛,以致影响睡眠。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可以明显止痛,是骨样骨瘤的另一特点。解热镇痛药只能治标不治本,停药后疼痛又出现了。病例:  小唐:4月前剧烈运动后自觉左大腿外侧有刺痛感,夜间加重,白天活动不受影响。外院诊断运动损伤,没有做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用外贴膏药治疗。无明显好转,来我门诊就诊时,X片和CT能清楚的显示出骨样骨瘤的位置,大小,以及对骨骼的影响。    对于骨样骨瘤的治疗,主要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解热镇痛药虽然能暂时控制症状,但长期的控制需要长期的服药,会带来很多副作用,严重的会导致胃出血。手术切除有很多方法,有微创,有开放性彻底切除等,可以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选择。微创手术对病人的损伤小,但肿瘤复发率稍高;开放性彻底切除手术相对较大,但几乎没有复发。 

袁霆 2019-02-22阅读量9347

年轻男性夜间疼痛难眠的原因?

病请描述:袁霆骨科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骨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门诊常常有一些青壮年男性,夜晚无法入睡,入睡了也会痛醒,持续好几个月甚至多年。白天醒来,似乎疼痛消失了或明显减轻了。很多人,以为,是不是白天注意力转移了,有事情做了,就忘了疼痛。 既然疼痛能因为忘了就不痛了,那应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拖拖可能自己就好了。 不料数月,数年,一直如此,甚至逐渐加重,依然是晚上发作,白天减轻。 在疾病谱里,特别青年男性,来自于胳膊和腿的夜间痛,并不太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是一种骨肿瘤,叫作骨样骨瘤。 下面这两幅图片是一个骨样骨瘤的CT照片,可以看到,骨头上长出来一个像“牛眼睛”一样的东西,在医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牛眼征”。  对骨肿瘤有些经验的医生,看到“牛眼征”,一般会开一些水杨酸或非cox-2抑制剂给病人,如病人服用后,晚上完全不会疼痛了,那就符合了骨样骨瘤的第二个特点,药物缓解明显! 针对这种无法入眠的疼痛,一般早期或症状很轻微的,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有较少一部分病人效果不错。大部分病人,需要选择手术消灭或切除肿瘤,将之拿出体内,才不会再招到肿瘤夜晚疼痛无法入眠的骚扰。

袁霆 2019-01-03阅读量9153

胳膊和腿上突出的硬块是什么?...

病请描述:胳膊和腿上突出的硬块是什么? 骨软骨瘤的症状与治疗 金汉樯  袁霆(审) 骨科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骨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暑假的骨肿瘤门诊来了许多骨软骨瘤的小病人,他们的特征是手臂或者腿上有硬硬的凸起,有的看上去只有花生大小,有的却顶出来像土豆一样大,而且凹凸不平。 这一类病人大多数是骨软骨瘤,骨软骨性外生骨疣,是指在骨的表面覆以软骨帽的骨性突出物。骨软骨瘤是最常见的骨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大部分出现在骨骼生长的迅速阶段。肿瘤会随人体生长发育而生长,并随骨骺闭合而停止生长。骨软骨瘤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前者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骨骺板的错置移位、残余幼稚细胞或化生、骨膜生长不完全、干骺失去塑形的能力等有关。而后者常常是由于遗传引起的,被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骨软骨瘤在X光下有它的特殊性,X线片上骨软骨瘤分为骨性基底和软骨盖帽两部分。发生在长骨上的骨软骨瘤可见原来光滑的骨皮质出现了向外延伸突出的骨性赘生物;其中可见骨小梁,也与母体骨的小梁相延续。大一点的骨软骨瘤基底部顶端略微膨大,有的能看到典型的菜花状骨头,或呈丘状隆起,基底部顶缘为不规则的致密线。软骨帽在X线片上则不显影。所以有的家长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片子上肿瘤看起来很小,实际在体表却摸起来很明显,就是因为软骨帽不显影的缘故。由于骨软骨瘤在X线片上表现具有特征性,所以常规的X线片即可满足诊断需要,对于一些特别大的骨软骨瘤,需要超声和肌电图来辅助了解一下有无对血管和神经的压迫。 那么骨软骨瘤有什么治疗的方法呢?在当今的医学背景下,手术是公认的唯一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提到手术,有些家长就皱起了眉头,孩子生了这个毛病是不是一定要手术呢。我们认为,如果肿瘤本身较小,且每半年的随访发现肿瘤并没有长大,同时患者没有疼痛,平时的活动也没有因为肿瘤而受到限制,可以不需治疗。 但是出现如下的情况则必须手术治疗:1)肿瘤逐渐长大,对附近血管、神经及骨骼产生压迫,患者会感到疼痛麻木等不适或影响周围关节活动。2)由于肿瘤的侵蚀发生了病理性骨折或者合并滑囊炎局部产生肿痛不适者。3)生长发育虽已停止但肿瘤仍然继续长大者;或者虽然不感到疼痛不适,肿瘤却快速长大者,这些说明该肿瘤有恶变的倾向,一定要尽快及时的手术。当然我们在临床过程中也碰到,因为肿瘤比较大影响美观的,患者要求手术切除者。 手术的方式是将骨软骨瘤切除,范围包括肿瘤以及基底部的少量正常骨,连同纤维外膜及软骨帽一同切除。对于良性骨软骨瘤来说,手术目的是切除肿块,改善外观和关节活动,解除压迫症状,推迟或改善进行性的生长紊乱。也就是说,对于较小的骨软骨瘤来说,可直接切除。对于较大的骨软骨瘤,手术的目的要解除后续肿瘤的破坏作用,并尽可能恢复功能。有些病人手术的目的并不能一味追求肿瘤的完全切除。例如,一些巨大肿瘤与正常骨已经没有完全分界线了,或人体的力学支撑通过肿瘤本身传导,如果完全切除肿瘤,可能会导致骨折发生。 而对于有恶性倾向者,则应做彻底切除。对术前可疑恶变者应在术中作快速冰冻病理切片,一旦证实恶变,则应作广泛或根治切除。同时术中还须注意入路的选择,以尽量减少对功能和外观的影响;避免重要神经、血管的损伤。

袁霆 2018-09-12阅读量1.2万

新民晚报刊载:高龄与超高龄真...

病请描述:   一个多月前,101岁的倪老太太不慎又跌了一跤,送到中山医院急诊,拍片诊断为右侧股骨颈骨折,并伴有明显移位。老太太14年前曾经发生过左侧的股骨颈骨折,也是在中山医院骨科治疗,做了左侧的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并发了左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所幸并未因此继发其他的不良事件,14年来生活良好,每天仍然可以在家人陪伴下在小区内散步活动。老太太近十年来新增加了高血压和心脏病,都需要服药控制,又因为美尼尔氏综合征时常会有头晕,前一阵子又被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这样一个超高龄的病人还有手术机会吗?不手术又会如何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脊柱外科董健  半年前,92岁的张奶奶也是不慎摔了一跤,导致了左侧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移位明显。这可愁坏了老太太,因为就在2年前,她的小姐妹也是因为同样的骨折到医院就诊,由于年龄太大医生建议保守治疗,要卧床3个月。她亲眼看着自己的朋友被疼痛折磨着,精神一天比一天差,还生了褥疮和肺炎,仅仅两个多月就撒手人寰。想着自己早已步入耄耋之年,十几年的老慢支、高血压和糖尿病还需要药物控制,情况远比自己的小姐妹差很多,张奶奶觉得眼前一片灰暗。  82岁的冒老先生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3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感觉减退、无力,行走困难等症状,胸椎核磁共振检查显示:胸椎管内肿瘤,脊髓严重受压。老人到多家医院就诊,均因为年龄太大,基础病增多,术中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预后差等原因被拒绝手术治疗。  随着人均寿命的增加,上海截至2013年底,60岁以上人口已占本市总人口的27.1%。骨科所面临的病人群体与10年、20年前相比,有了明显的不同,老年骨科病人正在变得越来越多,高龄甚至超高龄病人的比例也正在逐渐上升。这些病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合并疾病多且复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等是常见病,多种内科疾病合并发生也非常常见,有一些病人的心脏装过支架、做过搭桥手术,还有一些病人肾功能衰竭需要常年血透,更有病人是移植过肾脏甚至心脏的。上述三位病人正是这一群体的典型代表。  那么,高龄与超高龄真的是手术禁区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高龄与超高龄不是直接的手术禁忌证,但是这些病人的外科手术处理一定有与年轻病人不同的地方。首先,在手术前,需要合理地处理并控制内科合并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糖等等必须调整到能够耐受手术的范围;并且对病人的手术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与病人家属甚至家族进行有效的沟通,使他们明白手术的必要性及其可能的风险与收益。其次,需要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组建合适的手术团队,以尽可能小的创伤、短的时间、少的麻醉反应完成手术,以减少手术对机体的干扰。再次,手术后的管理同样极为重要,实力强大的监护室以及内科、康复团队是良好恢复的有效保障。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骨科、麻醉科、外科监护室、内科各专业、康复科等多个学科密切协作,形成了成熟的多学科合作团队。在上述三个典型病人中,101岁的倪奶奶在伤后的48小时内做了右侧的半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第5天开始下床活动,现在已可独立扶拐室内活动。92岁的张奶奶在伤后第2天做了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手术,免除了长期卧床的痛苦和风险。82岁的冒老先生则做了后路胸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很快又能重新站立行走了。因为两位老奶奶都属于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因此后续的抗骨质疏松治疗与防跌倒教育则由骨质疏松多学科团队进一步跟进,实现骨松治疗的无缝衔接,努力争取实现“把病人的第一次骨折变成最后一次骨折”的目标。  据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教授介绍,为了应对老年骨科疾病病种繁多、发病率极高的状况,中山医院骨科多年来在脊柱、关节、关节镜、创伤、骨肿瘤、足踝、显微与手外等7个亚专业上有意识向老年骨科方向倾斜发展,在脊柱退变性疾病、骨关节炎、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肩关节周围退变性疾病、骨肿瘤、足踝、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老年骨科疾病处理方面形成特色,在医院兄弟科室的支持下,造福老年骨科疾病患者。  

董健 2018-07-10阅读量9547

新民晚报刊中山医院骨科邵云潮...

病请描述:     中山医院骨科邵云潮教授2015年2月2号在新民晚报发表文章“高龄与超高龄真是骨科手术禁区吗”。邵云潮教授勇于打破手术的禁区,挑战骨科高风险手术,为多位高龄老人成功实施了创伤手术,并获得成功,为高龄及超高龄老年患者带来福音。以下为报道详细内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脊柱外科董健高龄与超高龄真是骨科手术禁区吗        一个多月前,101岁的倪老太太不慎又跌了一跤,送到中山医院急诊,拍片诊断为右侧股骨颈骨折,并伴有明显移位。老太太14年前曾经发生过左侧的股骨颈骨折,也是在中山医院骨科治疗,做了左侧的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并发了左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所幸并未因此继发其他的不良事件,14年来生活良好,每天仍然可以在家人陪伴下在小区内散步活动。老太太近十年来新增加了高血压和心脏病,都需要服药控制,又因为美尼尔氏综合征时常会有头晕,前一阵子又被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这样一个超高龄的病人还有手术机会吗?不手术又会如何呢?  半年前,92岁的张奶奶也是不慎摔了一跤,导致了左侧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移位明显。这可愁坏了老太太,因为就在2年前,她的小姐妹也是因为同样的骨折到医院就诊,由于年龄太大医生建议保守治疗,要卧床3个月。她亲眼看着自己的朋友被疼痛折磨着,精神一天比一天差,还生了褥疮和肺炎,仅仅两个多月就撒手人寰。想着自己早已步入耄耋之年,十几年的老慢支、高血压和糖尿病还需要药物控制,情况远比自己的小姐妹差很多,张奶奶觉得眼前一片灰暗。  82岁的冒老先生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3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感觉减退、无力,行走困难等症状,胸椎核磁共振检查显示:胸椎管内肿瘤,脊髓严重受压。老人到多家医院就诊,均因为年龄太大,基础病增多,术中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预后差等原因被拒绝手术治疗。  随着人均寿命的增加,上海截至2013年底,60岁以上人口已占本市总人口的27.1%。骨科所面临的病人群体与10年、20年前相比,有了明显的不同,老年骨科病人正在变得越来越多,高龄甚至超高龄病人的比例也正在逐渐上升。这些病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合并疾病多且复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等是常见病,多种内科疾病合并发生也非常常见,有一些病人的心脏装过支架、做过搭桥手术,还有一些病人肾功能衰竭需要常年血透,更有病人是移植过肾脏甚至心脏的。上述三位病人正是这一群体的典型代表。  那么,高龄与超高龄真的是手术禁区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高龄与超高龄不是直接的手术禁忌证,但是这些病人的外科手术处理一定有与年轻病人不同的地方。首先,在手术前,需要合理地处理并控制内科合并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糖等等必须调整到能够耐受手术的范围;并且对病人的手术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与病人家属甚至家族进行有效的沟通,使他们明白手术的必要性及其可能的风险与收益。其次,需要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组建合适的手术团队,以尽可能小的创伤、短的时间、少的麻醉反应完成手术,以减少手术对机体的干扰。再次,手术后的管理同样极为重要,实力强大的监护室以及内科、康复团队是良好恢复的有效保障。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骨科、麻醉科、外科监护室、内科各专业、康复科等多个学科密切协作,形成了成熟的多学科合作团队。在上述三个典型病人中,101岁的倪奶奶在伤后的48小时内做了右侧的半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第5天开始下床活动,现在已可独立扶拐室内活动。92岁的张奶奶在伤后第2天做了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手术,免除了长期卧床的痛苦和风险。82岁的冒老先生则做了后路胸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很快又能重新站立行走了。因为两位老奶奶都属于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因此后续的抗骨质疏松治疗与防跌倒教育则由骨质疏松多学科团队进一步跟进,实现骨松治疗的无缝衔接,努力争取实现“把病人的第一次骨折变成最后一次骨折”的目标。  据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教授介绍,为了应对老年骨科疾病病种繁多、发病率极高的状况,中山医院骨科多年来在脊柱、关节、关节镜、创伤、骨肿瘤、足踝、显微与手外等7个亚专业上有意识向老年骨科方向倾斜发展,在脊柱退变性疾病、骨关节炎、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肩关节周围退变性疾病、骨肿瘤、足踝、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老年骨科疾病处理方面形成特色,在医院兄弟科室的支持下,造福老年骨科疾病患者。

董健 2018-07-10阅读量9741

蹊跷骨折后,记得找专业骨肿瘤...

病请描述:蹊跷骨折后,记得找专业骨肿瘤医生袁霆博士 副主任医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肿瘤科 骨折,绝大多数时候是因为暴力所致。比如高处坠落,车祸,重物砸伤,剧烈运动等等。理论上,当作用在骨上的力量大于骨本身的承受力时,骨头就会断裂,造成骨折。2016年7月,比赛中,登巴巴的支撑腿被孙祥勾住导致小腿粉碎性骨折。这类骨折相对来说,比较单纯,有暴力,有畸形,还有登巴巴痛苦的叫声,那这就是一个正常的骨折了。病程清晰,症状明显,诊断准确,治疗有效。 还有一类骨折,很蹊跷。没有明显的暴力就骨折了。比如伸了一个懒腰骨折了,打了一个喷嚏骨折了,走路滑了一下大腿骨折了,骑自行车等红灯腿撑地时就骨折了。这一类骨折就不单纯了,要加倍小心,有可能是骨肿瘤导致的病理性骨折。这两幅图就是病理性骨折。骨头上到处是虫噬样的小洞。骨结构被破坏后,只需要轻轻的力量,骨折就发生了。病理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均不是轻易就能做出准确判断的。因为没有清晰的病程,患者骨折之前可能有隐隐的疼痛,也可能没有;没有明显的症状,有些患者骨折后并没有像登巴巴那般痛苦模样,显得很安静,也可能很痛。 病理性骨折最大的迷惑,或最容易让医生误诊的是:那些看起来像正常骨折的肿瘤性骨折。非骨肿瘤专业的骨科医生,有时会误把肿瘤性骨折当成正常骨折进行手术。但是,如果仅仅固定了骨折而没有切除肿瘤的话,肿瘤一定会继续生长,最终导致治疗失败,这个时候,患者面临的往往就是截肢的命运了。 上一次门诊遇到了一个患者,拿着骨折手术后的片子问我为什么手术后越来越肿。我看到片子上肿瘤已经疯狂生长蔓延开来。问及骨折原因,骑自行车摔跤了;问骨折之前这个部位是否也隐隐做痛,回答好像是的。。。。今天的门诊,又来了一个。 又是一例让医学无力回天的悲哀。骨肿瘤的发病率很低,一般的骨科医生无法做到正确诊断,更不能掌握骨肿瘤手术特殊的原则和要求,往往会导致治疗失败。 所以,如果发生了骨折,如果你认为导致骨折的力量不足够大,一定要记得找专业骨肿瘤医生看一眼! 排除病理性骨折!!

袁霆 2017-12-26阅读量1.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