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骨科 > 骨科 > 骨肿瘤 > 内容

骨肿瘤内容

从“拆东墙补西墙...

病请描述:在医学的漫长历史中,治疗骨肿瘤一直是一项挑战。过去,当肿瘤侵犯到骨头时,医生们常常需要切除受影响的部分,然后用病人身体上的其他骨头来修补这个缺失。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却似乎是“拆东墙补西墙”,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痛苦和风险。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合金骨头。这种方法不仅避免了从患者身体其他部位取骨的需要,而且因为合金材料的强度和耐用性,这些人造骨头能更好地支撑身体。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精确地匹配患者的解剖结构,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舒适度。 现在,医学家们可以制造活动的合金骨头。这类假体不仅可以替代丢失的骨骼,还能实现接近正常的功能,比如关节活动。这将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更加自然地行走和活动。 那么,未来的肿瘤治疗将会怎样发展呢?随着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的进步,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加先进的解决方案。

袁霆 2023-11-14阅读量539

肿块患者,如何避坑:错误的第...

病请描述:   近段时间,收治了好几例肿瘤患者,在当地医院当成良性肿块做了手术,术后发现是恶性肿瘤。这种不适合的手术,医学中称为“非计划手术”(unplanned surgery),往往会导致患者生存的希望断崖般下降。 https://www.istockphoto.com/vector/c 其中有一位患者,胳膊上出现了一个豌豆大小的肿块,找到了当地县人民医院的外科主任,也是患者的同学好友,在门诊局麻下做了切除。可切除完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手术的地方又长出来一个鸡蛋大小的肿块。来到我们这里时,唯一的手术方式只剩下截肢了。 AI创作画 Edge chatgpt创作画 这种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出现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只能唉息和遗憾。我们不能去苛责那位好心的县人民医院的外科主任同学。大多数医院没有骨肿瘤科,更没有完善强大的整合团队,医生每天接触到的,只是常见的外伤,骨折,腰腿痛,看多了,自然而然会想当然。据统计,外伤的发生率是每年每一千人有3.2人,40岁关节炎的发生率每年每一百人有14人,但是,恶性骨肿瘤发生率为每一百万人有9人,这里的分母不是每千人,或每百人,而是每一百万人。很多县城人口可能还没有一百万。 一个病人骨折来到医院,因为发生车祸被撞了。经验不足的医生,包括病人自己与家属,都想当然认为是被车撞断的。但当你仔细问病人时,病人会回忆道,看到车来,想跑,一使劲,突然觉得腿断了,然后车才撞上的。这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案,完全不同的结局。后一种,就是因为骨头被肿瘤破坏了,是骨肿瘤引起的骨折,而不是车祸引起的骨折。 edge gpt image creator 遗憾的是,当地医院按照正常骨折用一块钢板帮助病人把骨折固定起来了。三个月后,病人的膝盖如足球般大小,来到了我的门诊。而且出现了其它部位的转移。这样的情况下,病人的预期寿命绝大多数不足两年。如果第一次手术能按照骨肿瘤原则正确处理的话,孩子的五年生存率超过60%。 第一次如果不是专业的骨肿瘤医生手术,大多数肿瘤切除后都会有残留。而残留的肿瘤像恶劣的种子必然会很快长大,星星之火燎原之势,催枯拉朽地摧毁人体组织。 如果是第二次由骨肿瘤医生手术,骨肿瘤医生需要切除上次手术的所有区域,这意味着,更大的人体组织被切除,更严重的功能损失,更大的残疾。 如何避坑呢? 大家可以借助目前越来越准确的人工智能,gpt-4,bard,以及文心一言等。虽然这些人工智能无法精确地告诉你怎么做?但你会得到很多重要且基本正确的原则,当你把这些信息与医生交流的时候,有时会很好地提醒到医生。医生也就会在手术前做更完善的检查,来避免一刀失误千古恨的出现。

袁霆 2023-11-07阅读量1132

专家整合门诊----让肿瘤患...

病请描述:前段时间的好几位肿瘤患者,在当地医院诊断失误,导致了后续的治疗没有起到预期效果。来到我们骨与软组织肿瘤整合门诊时,发现已经覆水难收了。后面的补救治疗与手术,疗效也大打折扣了。 骨肿瘤属于罕见病,特别是恶性骨肿瘤,发病率约百万分之九,发病率之低,可能很多医生一辈子都未见过恶性骨肿瘤,难免出现误诊误治。 发生在关节周围的疼痛常被认为是骨关节炎,这是因为中国的骨关节病人人数巨大,超过了1亿人,每个骨科医生门诊每天都会有大量的骨关节病人过来就诊,这也让很多医生会第一反应按照骨关节炎进行治疗,针灸,拔火罐,等,往往加速了肿瘤的发展和扩散。 根据《2021骨关节健康洞察报告》,骨关节问题已超失眠、脱发,“跻身”困扰国民健康的十大问题之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骨关节健康问题呈年轻化趋势,90后甚至00后都开始逐渐受到骨关节不适的困扰。 https://www.sohu.com/a/549877046_121 https://www.sohu.com/a/549877046_121 其实,即使是经验丰富的骨肿瘤医生,也会出现漏诊误诊。骨肿瘤医生更擅长手术治疗,切除肿瘤。而骨肿瘤治疗涉及到的影像学,病理学,化疗,放疗等知识,往往需要各学科专家一起讨论后才能给出最合理最正确的方案,病人的获益才会最大。 所以,现在很多有条件的大型医院,开设了专家联合门诊:骨与软组织肿瘤整合门诊,多位相关学科的专家共同看诊,大大提升了肿瘤的诊断治疗的正确率,恶性骨肿瘤的病人生存希望也有了明显提高。

袁霆 2023-11-07阅读量957

揭秘骨巨细胞瘤复发的神秘面纱...

病请描述:骨巨细胞瘤,一种常见的骨肿瘤,手术后复发一直让医生和病人头疼。然而,我们的最新研究发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复发原因,或许能破解这一难题。 我们回顾了2010年至2019年在我院接受手术的585例骨巨细胞瘤患者。这些患者的数据经过深入分析后,揭示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复发因素,有些甚至与我们的直觉和临床经验相违背。 虽然这篇文章已经发表,但我们注意到门诊仍然不断有各地手术后复发的肿瘤病人。这促使我们决定科普将这一发现分享给更多的人,希望引发对骨巨细胞瘤治疗的关注,降低复发率。 根据这十多年的骨巨细胞瘤患者数据,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复发原因: 肿瘤大小:我们通常认为肿瘤越大,越容易复发。但我们的数据显示,这一观点并不准确。 肿瘤级别:一般认为高级别的肿瘤更易复发。然而,我们的数据并未支持这一观点。 骨折:过去认为发生过骨折的患者更容易复发。但我们的研究显示,这一观点并不成立。 肿瘤细胞生长活跃:我们常规认为生长活跃的肿瘤细胞更易复发,但数据并不支持这一点。 手术切口:传统上,手术切口通常按照经典手术入路进行。但我们的研究发现,手术切口的选址应基于哪里最薄弱就从哪里切开的原则。 年龄:我们常规认为年龄与复发无关,但数据显示,年轻患者更容易复发。 这些发现颠覆了我们对骨巨细胞瘤复发的传统认知,也为未来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更多的人理解骨巨细胞瘤,提高治疗的成功率,降低复发率。

袁霆 2023-11-07阅读量1076

一名骶骨脊索瘤患者

病请描述:一位70岁老先生,骶骨脊索瘤,入院时小便功能障碍。为其实施了骶骨肿瘤整块(enbloc)切除手术,达到肿瘤安全边界,降低局部复发率。

许炜 2023-10-25阅读量1003

什么是骨肉瘤?如何治疗?

病请描述:骨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不良性的肿瘤,通常发生在肾上腺区、下肢、骨盆区、肩胛带等骨骼部位。骨肉瘤的患病率较低,但患者的生存率很低。这是因为骨肉瘤的恶性程度很高,它通常会向身体的其他部位发展,如心肺等致命器官。在这篇科普论文中,我将深入讨论骨肉瘤的病因、发病机理、症状和诊断方法,并向大家介绍目前临床上可用的治疗方法。 1.病因 骨肉瘤是由于某些基因的突变导致的,这使得肿瘤细胞变得不同于身体中的正常细胞,这些细胞一旦异常,就会变得无控制,从而导致骨肉瘤的发生。此外,一些遗传的因素也可能导致骨肉瘤的发生。 2.发病机理 骨肉瘤通常发生在儿童和年轻成年人身上,虽然年龄越大发病率越低,但骨肉瘤在老年人身上仍然可能发生。研究表明,骨肉瘤主要是由于误差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结合作用所致,如电离辐射、药物和化学药品、病毒、遗传等。 3.症状 骨肉瘤的症状与其他肿瘤相似,而且它的症状早期并不明显。然而,如果骨肉瘤没有得到及时发现和治疗,其症状可能会恶化,使病情进一步恶化。下面列举了一些可能表明骨肉瘤的症状: (1)骨骼疼痛 骨肉瘤通常在肢体内部形成,最常见的症状是局部的持续性骨骼疼痛,有时还会出现肢体不适甚至疼痛感。 (2)肿块 骨肉瘤局部出现肿块时,常常是初诊症状之一。这些肿块通常是可触及的、具有弹性的且柔软的。 (3)骨折 由于肿瘤可能会使局部骨质变脆变弱,导致局部发生骨折,这种情况通常会导致持续性骨骼疼痛和肿块等症状更加明显。 (4)肿瘤处的皮肤变化 当肿瘤增大并发展到局部软组织时,局部的皮肤可能会出现肿胀、发红、增厚、有发热感等症状,甚至有时可见到肿瘤处流脓的情况。 (5)全身症状 骨肉瘤发展到后期时,会出现全身性的症状,如发烧、乏力、贫血等,此时病情是比较严重的。 4.诊断方法 骨肉瘤的诊断方法通常会涉及到多个检查方法,包括: (1)X线检查 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以检测骨肉瘤造成的骨骼改变和骨缺损,可以确定骨肉瘤的部位和大小。 (2)磁共振成像检查(MRI) MRI检查可以显示骨肉瘤和周边的组织、肌肉、神经和血管等组织,并可以确定肿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3)断层摄影术(CT) CT扫描可以更精确地诊断骨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尤其是在检测畸形骨瘤特别有效。 (4)切片检查 如果初步检查认为骨肉瘤是存在的,通常会进行手术前活检或切片检查,这可以确诊骨肉瘤。 5.治疗方法 骨肉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联合使用,以缓解病情、减轻症状和延长患者的寿命。 (1)手术治疗 手术是骨肉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通常包括切除肿瘤和周围正常组织,或者通过肿瘤切除术将受影响的肢体切除,例如局部切除、肢体截肢、部分肢体截肢等方法。 (2)化疗 化疗是通过化学药物治疗骨肉瘤的方法,所使用的药物通常是针对不良细胞的细胞毒性药物,通常会在手术和放疗后进行使用,以杀死肿瘤细胞和延长患者的寿命。 (3)放疗 放疗是一种通过高能辐射来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通常是针对较大的肿瘤或在手术治疗之后的一种治疗工具。 6.结论 骨肉瘤是一种艰难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这篇科普论文总结了骨肉瘤的病因、发病机理、症状和诊断方法,并介绍了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治疗方法。 最后,提醒大家,如发现身体部位出现明显的肿块、煎熬的疼痛等症状时,应该立刻前往专科医院就诊,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骨肉瘤,提高治愈率,恢复身体健康。 编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院区,骨软组织肿瘤综合治疗中心,主治医师,屈国伦

屈国伦 2023-06-26阅读量1622

从《诸病源候论》看隋唐时期古...

病请描述:    隋唐时期,社会繁荣,医学发展迅速。《诸病源候论》是隋唐时期作为我国第一部论述疾病病因、证候学的专著,在肿瘤的病因病机等方面也多有创见,以下是本书对几种常见肿瘤的病因病机的观点总结。   风为百病之长,寒主收引凝涩,均是造成肿瘤的外因。而正虚则是必不可少的内因。 1、肠癌,子宫肌瘤癌:相当积聚癥瘕。   《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明确指出“积聚痼结者,五脏六腑之气积聚于内,重因饮食不节,寒温不调,邪气重沓,牢痼盘结者也,若久即成癥。”在癥瘕候也有类似描述:“癥瘕者,皆由寒温不调,饮食不化,与脏气搏结所生也。”“饮食大走,肠胃伤,久成癥瘕,时时结痛”也就是说,风邪是积聚的外因,正虚是积聚的内因。饮食不节,寒温不调,邪气重沓,牢痼盘结就不仅是一般的积聚所能概括的了,而是相当于肿瘤的积聚痼结。积聚主要病位在胃肠,所以饮食不节在先,寒温不调其次。而癥瘕则范围更大,或者以小腹盆腔为主,所以皆由寒温不调,饮食不化,与脏气搏结所生。 2、食道癌:噎膈与食管癌相近。   《诸病源候论·痞噎病诸候》中除对五噎(气、忧、食、劳、思)候有总的病因病机概括:“虽有五名,皆由阴阳不和,三焦隔绝,津液不行,忧恚嗔怒所生”,还分别论述了气噎、食噎、久寒积冷、腹内结强的具体病因病机:“阴阳不和,脏气不理,寒气填于胸膈,故气噎塞不通,而谓之气噎”;“脏气冷而不理,津液涩少而不能转行饮食,故饮食入则噎塞不通,故谓之食噎”;“血气衰少,脏腑虚弱,故令风冷之气独盛于内,其冷气久积不散,所以谓之久寒积冷”;“荣卫虚弱,三焦不调,则令冷在内,蓄积而不散也。又饮食气与冷气相搏,结强而成块”。       3、甲状腺癌:瘿瘤相当于甲状腺恶性肿瘤。   《诸病源候论·瘿瘤等病诸候》中,提出:“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亦曰饮沙水,沙随气入脉,搏项下而成之。”肿病诸候的肿核候中,提出:“凡肿,挟风冷则不消而结成核也。”而在恶肉候中提出:“恶风所伤,风入肌肉,结瘀血积而生”的观点,也说明了风邪致病的广泛性和严重性。 4、乳腺癌:石痈相当于恶性肿瘤,乳石痛相当于乳腺癌。   《诸病源候论·痈疽病诸候上》谓:“石痈者,亦是寒气客于肌肉,折于血气,结聚所成。”《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四》谓乳石痈“为风寒气客之,则血涩结成痈肿”,再次提示风寒不可轻视。     总之,《诸病源候论》对肿瘤的病因病机较为全面,外因强调风邪,内因强调正虚,不内不外因强调饮食不节,寒温不调。而且认识到邪气重沓,牢痼盘结,久即成癥。这与西医学关于肿瘤多因素多步骤发病机制的认识有异曲同工之妙。肿瘤的发病是涉及到多种因素多个步骤的病理过程,与一般的感染性疾病不同,肿瘤的恶性表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正常细胞恶变的结果。与肿瘤发病相关的因素依其来源、性质与作用方式的差异,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外源性因素来自外界环境,与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密切相关,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致瘤性病毒、真菌毒素等;内源性因素则包括机体的免疫状态、遗传因素、激素水平以及DNA损伤修复能力等。

王贻江 2023-05-04阅读量936

恶性骨肿瘤治疗效果不好,还有...

病请描述:昨天我在做完手术后,收到了一位小患者妈妈的消息,她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袁医生我的小孩还能够活多久?” 看到这个问题,我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因为这个小朋友患的是一种恶性骨肿瘤,骨肉瘤,目前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我们在用了标准的治疗方法后,肿瘤还在生长和扩散,情况不是很乐观。他妈妈问这样的问题,如果直接给她一个数据,那么这冰冷的数据可能会带给她和她的家庭沉重的打击。但是我们医生也不能欺骗她说:“没什么关系。”所有的医生都希望自己的病人能够得到很好的恢复。 患者的恢复除了治疗外,还包括患者的信心和良好的情绪,这些都很重要。患者有信心、很乐观,能吃得好饭睡得好觉,其实也是一种促进身体康复战胜肿瘤的力量。过于负面消极的情绪,会对孩子和她的家人都产生影响,所以我就给她解释了这个疾病目前的现状。 我给她发了很多语音,她也听明白了,和我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难道就没有一个别的方法还可以再试一下吗? 今天我借着这个话题跟大家聊一聊,如果患了恶性骨肉瘤,标准治疗方案失败之后,还有没有一些救命稻草可以抓一抓?还有没有一些高科技的方法可以试一试? 好消息确实是有,但这些方法都还处于试验性阶段,没有用于临床的标准方案之中,目前成功率不是太高,并且一般费用很昂贵。 1、基因检测的方法。 骨肉瘤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变异,无限增值、转移,摧毁了人的呼吸系统,让人不能呼吸,心脏无法跳动,从而终结了人的生命。如果通过基因检测到患者的骨肉瘤是哪个基因突变的,而且刚好又有相应的药物能够治疗这个基因突变,那么治疗效果就会非常好。我们有一些患者的运气好,刚好找到变异基因,又找到了匹配药物,治疗效果就一下子变得很好。 但骨头瘤有很多奇怪的基因变异,并且每个病人的基因变异都不太一样,即便是找出绝大多数的变异基因,也没法获取所有匹配的药物,药物之间是否存在影响,也需要反复持续论证,所以这个方法到目前来说,绝大多数是失败的, 2、裸鼠癌细胞移植的药物实验。 这个方法就是把患者骨肉瘤细胞取出来移植到裸鼠身上,裸鼠是一种没有免疫系统的老鼠,细胞种在这个老鼠身上,裸鼠不能够用免疫系统去杀灭它,就会在裸鼠身体里面长出一个肿瘤,这个肿瘤因为是用患者的细胞长出来的,所以它的细胞的成分跟病人一样。我们在老鼠身上针对这个肿瘤来进行治疗,如果哪个药物能够把这个肿瘤给杀掉,那么这个药物用在病人的身上也应该很好,因为是同样的细胞来源。 这样的实验已经有一些可喜的报道,但是为什么还没用在人类身上?因为首先裸鼠是没有免疫系统的,其次老鼠与人体结构差别很大,很多时候我们在老鼠身上用的药特别好,但用在人的身上可能没有什么效果。 3、模拟基因突变的老鼠实验 随着科学的发展,可以在正常的老鼠身上构建针对骨肉瘤的基因突变。骨肉瘤主要是tp53、rb1这样一些基因的突变,在老鼠的身上把tp53和rb1基因进行突变能让老鼠长出骨肉瘤,面向相同的基因突变进行治疗是不是就可以了?实验表明这个治疗效果依然不好,老鼠肿瘤的部位跟人也不一样,人一般长在膝盖周围,包括股骨远端或者胫骨近端,老鼠主要长在了下颌骨,就是下巴的位置上。位置不一样,治疗效果也不一样,老鼠还是不能够完全模拟人的骨肉瘤情况。 4、人源性的老鼠骨肉瘤模型 这种方法就是把病人的免疫系统移植到老鼠身上去,让老鼠拥有病人的免疫系统,然后在这个老鼠的身上再构建出骨肉瘤。这样老鼠的身上就有了同样的肿瘤,有了同样的免疫系统,再在这个老鼠身上用各种药。这个药用上去效果好,理论上它和患者的体内环境基本上是一样的,如果在老鼠身上成功,在病人的身上也应该会成功。 总之,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能有效在人体外够培养和模拟出人体内部环境,但是现阶段,技术越先进费用也越昂贵,很多家庭几乎不可能支付到实验的成功。这些技术我们都在探索之中,我相信未来这些难题随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这些超级运算力工具的应用和生物医疗技术的发展,我们面临的问题会一一攻克。不过3-5年内我们依然看不到很明媚的未来,只能建议有条件的患者可以试着去抓一下这样的救命稻草,毕竟在我们治疗的很多病人中,有些效果很糟糕的患者他们也确实抓到了,只是现阶段这种概率并不高。

袁霆 2023-04-06阅读量735

智能制造与骨头修复:让更多的...

病请描述: 对于患有骨肿瘤的病人来说,这种疾病常常会对骨骼造成破坏,严重情况下甚至需要切除整个肢体,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身体的部分缺失,会直接导致身体的残缺,像在二三十年前的农村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由于一次受伤或生病而终身残疾的人。 现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传播,例如意念控制的仿生假肢、马斯克通过意念操纵游戏的猴子等等,让人觉得身体坏了一部分也不要紧,利用这些前沿科技取得的重要突破能给我们很多的希望,但这些技术离大规模的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3D打印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医疗领域。在骨科治疗中,医生可以使用3D打印技术来制造适合患者的假体或者人造骨骼。 我们知道,身上的骨骼因为受伤骨折或者关节老化退变,骨科医生可以使用钢板将断骨固定起来,用金属关节替换老旧的膝盖。这有点像汽车修理厂,用新的零件更换旧的零件,大车用大号的零件,小车用小号的零件,有现成的,拿来就可以用。 但人体内的骨骼有一些地方,无法用现成的钢板钢钉进行固定。比如肿瘤破坏之后的骨骼,医生清除骨肿瘤之后,会留下的一个特异形状的缺损。现在有了3D打印技术,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异奇怪的形状打印出完全匹配的假体,完美回补缺损,不再像以前,不得不用很多钢钉钢棒来固定。 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按照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和解剖结构,设计和制作与其残缺部位相匹配的模型,这些定制化的模型可以由生物可降解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具有与真正骨头相似的力学特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为残缺部位提供支撑和修复。 3D打印技术不仅较完美修复了骨缺损,还为手术医生节约了大量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效果,病人也更安全并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袁霆 2023-03-19阅读量993

袁霆/周树敏课题组揭示骨肉瘤...

病请描述:▎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骨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原发骨肿瘤,尤其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随着新辅助化疗的出现,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了约60%∼70%。然而,尽管近几十年来手术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但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并未随之增加,目前临床上仍缺乏提高骨肉瘤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方法。最近,一些研究在不同肿瘤细胞中检测到血管生成素样4蛋白(ANGPTL4),并发现其与恶性表型相关。然而在不同的实验中,ANGPTL4对肿瘤进展的影响不尽相同——一些研究提出ANGPTL4具有促癌作用,另一些则认为其能阻止转移肿瘤的生长。在骨肉瘤领域,尽管已经有研究已经开始探索ANGPTL4与骨肉瘤进展的关系,但其潜在的具体分子机制仍不清楚。近期,在一项发表于Nature子刊Cell Death Discovery的研究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袁霆教授和周树敏研究员团队揭示了ANGPTL4对骨肉瘤进展的影响机制,并指出ANGPTL4可以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研究团队首先在临床骨肉瘤组织研究和骨肉瘤细胞系中均发现ANGPTL4的表达下降,并且发现骨肉瘤中ANGPTL4的表达在体外和体内均与骨肉瘤的进展呈负相关。 ▲敲低ANGPTL4基因促进了骨肉瘤细胞在体外的生长(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测序分析结果显示,ANGPTL4的表达与支链氨基酸(BCAAs)代谢密切相关。BCAAs包括包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是一类在细胞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供应中起着关键作用,且对于细胞生长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在骨肉瘤细胞中,ANGPTL4表达降低,这时BCAAs的代谢出现异常,大量BCAAs在细胞内积累。而此前的研究已经发现,BCAAs代谢的异常同样见于多种癌症,并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相关。在随后的实验中,研究团队找出了BCAAs异常积累的原因,以及ANGPTL4影响骨肉瘤细胞生长的机制。科学家已经知道的是,胞内BCAAs依赖于胞外向胞内的运转,当BCAAs被导入细胞时,它们首先被支链氨基酸转氨酶转化为支链α-酮酸(BCKAs)。需要指出的是,此催化反应是可逆的,胞内的BCAAs也可由BCKAs代谢而来。调控这个可逆反应平衡的,正是ANGPTL4。研究团队证实,支链氨基酸转氨酶受到ANGPTL4调控——ANGPTL4降低时,转氨酶浓度下降,因此反应向着生成更多BCAAs的方向发展。随着BCAAs的积累增加,骨肉瘤细胞内mTOR信号通路激活,从而导致骨肉瘤细胞的生长促进。 ▲ANGPTL4调控骨肉瘤细胞生长的机制(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研究团队指出,该研究报道了ANGPTL4与BCAAs之间的调控关系,这是以往BCAAs研究中未曾发现的部分,对于其他类型的肿瘤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此外,这项研究还找到了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在肿瘤进展中的结合点。脂代谢在肿瘤发生和进展中已有多篇文章报道,而ANGPTL4可以结合低密度胆固醇、直接影响脂代谢。因此,该研究提示多种脂代谢异常促进的肿瘤进展可能通过BCAA途径来效应。值得一提的是,一项发表于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的最新研究报道,分泌到血液中的ANGPTL4分子可被切割成nANGPLT4和cANGPLT4两个部分,前者参与了转移癌生长的抑制。(相关阅读:癌细胞也会内部竞争!肿瘤“老大”是绝不轻易让“新人”生长的)根据Cell Death Discovery论文的研究结果,研究团队提出猜想:代谢通路改变引起的肿瘤细胞内BCAAs浓度降低是否参与ANGPTL4抑制转移癌生长的过程?当然,ANGPTL4/BCAAs通路在转移瘤中的具体作用和机制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综上,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ANGPTL4/BCAA/mTOR轴是骨肉瘤进展的重要途径,为ANGPTL4抑制肿瘤转移现象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同时也提示ANGPTL4可以作为减缓骨肉瘤进展的潜在治疗靶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林杉镱硕士研究生、缪语博士研究生、郑旭硕士研究生为本论文的第一作者,袁霆教授、周树敏助理研究员为本文通讯作者。参考资料:[1] Lin, S., Miao, Y., Zheng, X. et al. ANGPTL4 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progression of osteosarcoma by remodeling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metabolism. Cell Death Discov. 8, 225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420-022-01029-x

袁霆 2022-11-09阅读量2085